A. 聊城的名人
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於有莘之野」,輔佐商湯滅夏桀,世稱賢相。周時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閃子。
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有謀士計然。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時有著名兵家孫臏、名士魯仲連威名遠播。
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熏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有不少名士,如為西漢時為官清廉的御史尹齊、東漢時以方正著稱的謝弼。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時有著名才人曹植、三國大將程昱、魏相華歆等。
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造就了許多名人,如馬周、呂才、張鎬、程咬金、路隋、王志愔等。北宋時有名相王旦、南宋忠義使臣王倫、醫學家成無己等。
明清之際.聊城人才薈萃,涌現了眾多名人,如有明大臣於慎行、朱延禧,明末大將左良玉、抗稅首領王朝佐、心學學者穆孔暉、「江右六君子」之一劉琰、博覽群書的鄧鍾岳、書法家崔班、畫家董立元、清代狀元傅以漸、李孟悅,行乞興學的武訓。
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先後支持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陳粟大軍往返黃河南北,東北野戰軍渡河南下進行渡江作戰,有17萬人參軍入伍,有三千名幹部北上南下支援新區建設;組織了數以萬計的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全力支援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當時涌現出不少抗日民族英雄,如范築先、張自忠、金方昌;也有不少著名革命烈士,如共產黨員趙以政、王寅生;還有各行各業的著名人物,如著名學者張修一、傅斯年,雜技藝人李半仙、泥人李等。
近年來,涌現出一大批新時期模範人物:如劉義發、盧恩光、齊炳起、張學信、劉學景等全國勞模,呂學堂、張淑芬、支德海等山東省勞動模範,獲得「中國十大傑出檢察官」、「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的東昌府區檢察院副檢察長白雲同志,更有全國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血灑高原,他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光炳千秋!
B. 清朝狀元傅以漸和劉子壯是誰
傅以漸,山東聊城人。字於磐,號星嚴。生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卒於清康熙四年(1665)。清順回治三年(1646)狀元,授答弘文院修撰。
劉子壯,湖北黃州(今湖北黃岡縣)人。字克猷,號稚川。生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卒於清順治九年()。清順治六年(1649)狀元,授國史館修撰。
C. 傅以漸的清朝狀元
清代第一抄位狀元傅以漸,康熙的襲老師,一直為清世祖順治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是清初不可忽視的人物之一。明萬曆37年,傅以漸生於山東省聊城。幼時聰明過人,三歲能誦書,五歲熟記經史。他少時雖家庭貧窮,但勤學不輟,終成大器。清順治傅以漸以進士及第之第一(即狀元),首奪大魁。他先後任宏文院修纂,國史院侍講,授秘書院大學士等,1657年冬,皇太後違和群臣,惶懼內閣,奏疏頗多,不兩月,奏章積八百餘。順治甚喜。在維護清王朝封建統治的群僚中,傅以漸是一位竭誠盡忠的賢臣良相。有史料記載:順治破格提拔傅以漸為兵部尚書,眾皆贊同,一致認為,選擇得當,用人適時,宮廷和睦,天下太平。
D. 山東聊城有多久歷史了
聊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市境發現了距今約六七千年的8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熏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培養了不少名士武將;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隋大業4年(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當時臨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尤其是教育事業發達,造就了許多名人;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復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今之東昌府區)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戶」、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市境商貿昌盛,農業、紡織業、印刷業、筆業、工藝品生產業、磚窯業、食品業、造船業、漕運業發達。民國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會會員秘密組織民眾進行革新。民國時期,聊城是魯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國初,有棉業研究所、講習所、實驗廠,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車運輸公司、電燈公司、銀行、織布廠、醫院、官立中學堂、師范學校等。民國中後期,由於軍閥混戰、日軍入侵,農工商各業遭受極大破壞。1937年「七七事變」後,聊城成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裝6萬餘人,與日軍作戰80餘次,保衛收復了大片國土,聊城人民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強渡黃河之際,市境有3.7萬人參軍入伍;在淮海戰役、渡江南下作戰中,境內民眾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E. 傅以漸的歷史故事
清朝開國狀元傅以漸,文才蓋世,智壓群芳,官拜武英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由於德高望重,深得順治、康熙二帝的尊崇。後來告老還鄉,榮歸故里,常替百姓鳴不平,懲惡揚善,百姓個個稱頌,無不敬重。且說這年初冬,一連颳了幾場北風,草木皆衰,河將封凍。傅以漸吩咐家人,備紋銀五十兩、被褥四床,欲送給前幾天剛結識的棋友趙良堂。家人備齊拿來讓他過目,他卻不住搖頭,示意退下。一旁相陪的虞夫人禁不住問道:「老爺,何故又不相贈了呢?」「夫人有所不知,有所不知。」傅以漸笑而不答。原來,傅以漸與趙良堂並非棋友,只有「半面」之交。那一天,他到清和廟邀慧明法師對弈,棋到殘局,傅以漸「老將」被慧明法師的雙「車」所制,欲解無方。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忽聽有人說:「墊馬豈不和局!」傅以漸再視棋局,果然所言極是,「車」做「炮 」架,恰好造成拼勢,而慧明法師如不以為然,將處於被動。「好!」傅老爺「叭!」棋子落定,再看提醒之人,已不見蹤影。
他忙問道:「大師,方才何人提醒老夫?」慧明一指不遠處背著糞筐蹣跚而行的老頭兒說:「此人也。」傅以漸很是驚奇,又問:「此人棋藝高超,何以落到這般光景?」慧明法師雙手合十,口稱「罪過,罪過」,向傅以漸講述了背糞筐老叟的經歷。這老頭兒就是趙良堂,本地東關人氏,原是個商人。前年販運生薑、熟硝去江南,途中遇一押送皇綱的鏢船,適逢河道狹窄。趙良堂一看船頭上插有皇家鏢號,又見斗大的「劉」字旗號,知道遇上了稱霸京杭運河的劉顯丕。他慌忙親手掌舵,讓船緊靠河岸。哪知站在船頭的劉顯丕一見,大笑不止,喝令鏢船加速行駛,直沖過來,竟將趙良堂的商船撞翻,致使船廢、人亡、貨失。盡管趙良堂滿腔怒火,卻也知道如果報官,更是惹禍殃身,只好回家拆房賣屋,賠償人亡船廢的損失。往日體面精明的趙良堂,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靠拾糞換銅板兒度日。 「哼!」傅以漸聽罷大怒:「驕橫鏢夫,欺人太甚,老夫倒要看看你有多大威風。」「閣老爺,您——」慧明法師欲言又止。傅以漸笑道:「老朽雖已不在朝為官,對他這號勢利小人也決不輕饒……」 傅以漸回府修書一封,令侍從投與東昌知府,要他落下大閘,攔住北上京師的劉顯丕的黃綱船,告知知府,只可這般這般。為防劉顯丕仗勢強行過閘,他又派侍從等候閘上,並囑咐了一番。一切安排妥當,連等數日,就是不見「劉」字型大小黃綱船到來。眼看寒冬逼近,河水封凍,難道「劉」字型大小不返京師了?為防有變,他才令家人備紋銀、被褥周濟趙良堂,但細一想:趙良堂與我素不相識,無緣無故,豈肯輕易接納饋贈呢?正在傅以漸和夫人愁悶之際,忽聞三聲炮響,他精神一振,對夫人言道:「這時劉顯丕狗兒過閘的號令。」他轉身對門外高喝:「來人!」跳進幾個持從,吩咐道:「告訴丁夫,庭院里多灑清水、撒草灰。」「老爺,這……」傅以漸見持從不解其意,仰面大笑:「你們只管看狗打滾便是,下去吧。」持從好笑,卻不便多問,照吩咐去做了。
傅以漸則又吩咐書童研磨,拿出順治帝為他繪的騎驢小像,審度著畫面:一頭黑灰色的毛驢,韁繩是順治拎著;康熙則如頑童,持鞭催驢兒在後;他卻像南極仙翁穩騎驢背。他不由一陣好笑。操筆在手,在御印旁題字一行:閣老騎驢,皇帝拎韁,天子趕腳,悠哉悠哉。 「稟老爺,劉顯丕領人氣勢洶洶奔府上來了。」守在閘口的侍從來報。 「哦,」傅閣老鎮靜自若,對緊張的持從說道:「別急莫慌,將避禍免災的畫卷掛在大門上就是了。」 再說那一路叫罵而來的劉顯丕,提刀在手,殺氣騰騰。來到傅府門前,指門大罵:「是何鳥人如此大膽,竟以驚了兒的好夢為借口,放閘攔住我押黃綱的鏢船,莫不是等您劉爺取兒人頭進貢朝廷!」他罵他叫,府內既不回應,也無人出府接迎。劉賊更加氣惱,暗想:小小東昌府,能有長出多大腦袋的人物,敢和我威震京杭運河的皇家鏢師作梗,分明是怕了。他拎刀就要跨進府門。一個隨從慌忙扯住他的衣襟,低聲說道:「鏢爺,你看門上!」劉鏢頭不看則罷,往門上一看則如五雷轟頂,呆若木雞。因為大門上掛著的圖像、題字,告知他攔黃綱者的身份。劉鏢頭知道口出狂言闖下了大禍。可他畢竟是闖盪江湖的老手,定定心神,大刀交於隨從,進府請罪。
劉顯丕進庭院,見傅府家丁、侍從個個怒眉瞪眼,嚇得他冷汗直冒,腿肚子轉筋,硬著頭皮到了正堂房檐下雙腿一軟屈膝跪地,對著太師椅上端坐的老人叩頭:「閣老爺,小人給您老人家請安了。」「哼,鏢夫,給老夫有何安可請?」傅以漸面沉似水,以言相譏。 「這——」劉鏢頭張口結舌,只得頭又拱地:「閣老爺,小兒我有眼無珠,沖了您的好夢,罪該萬死,我——」「呸!」傅以漸打斷他的話:「狗兒有眼有珠,只是肺爛心黑!速取老夫人頭吧!」「閣老爺,閣老爺……」劉賊以為傅閣老要取他心肺,嚇得魂飛天外,魄散九霄,渾身篩糠,磕頭如雞餐碎米一般苦苦求饒。傅閣老拂袖而起:「狂吠狗兒,別臟了我的耳朵,給老夫四肢觸地滾出去! 」劉鏢夫為保性命,哪顧廉恥,卷草氈似地滾出庭院,身上的紅袍馬褂,被剛灑過的清水和草灰鬧得污穢不堪。他一來一回的勢頭兒截然不同,來時的威風不知哪去了,如今他那熊頭恨不能扎到褲襠里去,大街上所見之人無不拍手嘲笑,議論紛紛。劉顯丕橫行京杭運河多年,這下翻船了。回到船上,先朝手下發泄了憋在肚子里的悶氣,這才尋思到傅閣老借口攔截黃綱,其中必有緣故,而究竟是為什麼呢?劉賊因作惡多端,越想越怕。他忙令人備厚禮,欲買通當場知府,讓知府出面說情,好啟閘放行。可是知府偏偏對他打起了官腔,「下官雖是一方水土的父母官,傅以漸可是當今萬歲的老恩師呀!」劉鏢頭哪肯死心,如不盡快啟程,河水封凍,黃綱勢必誤期,他頸上人頭非搬家不可,「知府大人,小人性命全握在您的手心兒啦,請您高抬貴手,我……」知府只是苦苦搖頭:「劉鏢師,在東昌府,別說是下官,就是東關里的趙良堂,恐怕也求不下這個情啊。還是你自己化解吧!」劉鏢頭是剛從傅府滾出來的,讓他親自化解當然白費。不過細細揣摸知府之言,心裡一亮,當即叩頭下拜:「多謝知府大人指點。」
第二天一早,劉鏢頭便打點厚禮,率十幾名隨從拜見趙良堂。一路上,他是逢高門頭的就打聽,有人卻把他引到草舍低矮,堆滿糞便的小院。起初他還想這時知府誠心戲弄他,端著架子只說明來意,不肯跪地懇求。哪知趙良堂看清來訪者正是毀了自己的仇人,火冒三丈,一口唾沫幾乎吐到劉賊的臉上,大聲呵斥道:「賤種!你也有犯在人家手中的時候,別說我於傅閣老無親無故,就是有親有故,也不會給你個孬種求情。」劉顯丕在京杭運河作惡多了,自然不記得趙良堂,可僅僅憑趙良堂這一大怒,他反而認為趙良堂決非等閑之輩。他隨著趙良堂的呵斥,雙腿一屈「撲通」跪倒:「趙老爺,小的上有父母,下有妻小,所押黃綱若誤了期限,小人人頭落地無疑。趙老爺您就大發慈悲吧!」「趙老爺救救我們吧!」跟來的隨從也應聲跪倒,苦苦哀求,頭磕地「砰砰」直響。再說趙良堂一見劉顯丕,只顧生氣,也沒想到劉賊動真格的求情。他被跪在地上一片哀叫連聲的人鬧得暈乎乎的,一時間板緊的臉僵住了。劉鏢頭偷眼一看,忙示意隨從呈上紋銀五百兩,江南上等絲綢兩匹。可趙良堂一見眼前的銀子、綢緞,往後退縮一步,正色喝道:「劉鏢頭,華夏有句古訓:『自作自受』,你讓我替你求情,找錯門戶了,請吧!」此時的劉顯丕哪裡相信找錯門戶呢,可主人已下逐客令,只好又磕三個響頭:「趙老爺,拜託您啦,拜託您啦。」說著躬身後退,兩個隨從把銀子、布匹放在地上。「拿著你的銀子,拿著你的……」趙良堂搶起地上的銀子往隨從手裡塞,劉鏢頭只當他是推脫,口裡稱喏著「有勞趙老爺,有勞趙老爺」,不顧身後趙良堂的喊叫,率眾竟自急急回船上去了。劉賊一走,趙良堂瞅著手裡托著的布匹和銀子,傻眼了。他的確和傅閣老無親無故,劉顯丕要他去講情,這不是存心坑人嗎?「王八蛋!」他氣得咬牙罵道。心裡卻很發慌:要是把銀子、布匹親自給姓劉的送去,這賊心狠手毒,什麼壞事都幹得出,全家妻兒老小… …他仰面長嘆:「罪過啊罪過」,他的老伴兒劉氏聽了這佛家常語,扯扯他的衣裳說道:「老頭子,你何不去找慧明法師想想法子? 」他和慧明法師也沒什麼多厚的交情,只是平時棋癮難耐,找人家下上兩盤棋而已,但事出無奈,也只好求他指點了。趙良堂來到清和廟,就看見傅以漸和慧明在廟台上下棋,又見侍從對閣老耳語了幾句什麼,傅老爺和法師便相視「哈哈」大笑。隨之,傅閣老舉步下了台階,迎著他走了過來。趙良堂原沒想到傅以漸會在這里,雙膝跪地,只叫了聲「閣老爺」,便不知說什麼好了。傅以漸連忙相攙:「趙先生,有話好說,免禮免禮。」「我——」趙良堂張不開口。傅以漸則詼諧地在他面前亮了五個指頭:「趙先生發財,劉鏢頭少說給你送了這個數。」趙良堂聽了,以為傅以漸戲笑他,要治他的罪,又跪倒說道:「閣老爺,小人委實不知劉鏢頭何故求我,他是我的仇人啊!可他硬是不聽我訴說,丟下銀兩就走了。我正是為這事來求法師指點的……」傅以漸和慧明法師聽了更加開懷大笑,鬧得趙良堂莫名其妙。慧明手捋念珠贊嘆:「善哉,善哉,閣老爺果然料事如神也,趙施主也不虧耿直之人。」傅以漸雙手攙起趙良堂:「趙先生做的好,這下劉顯丕要過閘,還要送去五百兩銀子,你別怕,權當是劉賊賠償你的款項。」「啊」趙良堂恍然大悟,泣不成聲地喊了聲:「閣老爺……」 從此,在東昌(聊城)廣泛傳頌著傅以漸巧懲鏢師的故事。
F. 聊城歷史最偉大的歷史人物
第一名、孫臏(?-前316年),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漢族,山東鄄城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的陽谷縣阿城鎮,鄄城縣北一帶)。孫臏,齊國人(今山東鄄城人),吳國大將孫武的後代,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 第二名、傅以漸兩袖清風傅以漸,明清易通聊城縣。清朝開國狀元郎,一時之冠德文章。第三名、張自忠海不清,石不爛,為國死心決不變。自甘盡忠豪氣張,二戰殉職最高將。第四名、季羨林被評為2006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第五名、傅斯年傅斯年,傅大炮,反封鬥士辦《新潮》。北大台大兩校長,原是聊城讀書郎。第六名、馬本齋刀口嗜血金剛漢,馳騁冀中捍平原。魯西沙場震敵膽,母子英雄青史傳。第七名、范築先民族英雄范築先,浴血殺敵瀝肝膽。拔劍自戕無所懼,敢叫倭寇百日寒。第八名、商朝輔國宰相,商湯一代名廚,有「烹調之聖」美稱,「伊尹湯液」為人傳頌千年而不衰。伊尹(約公元前17世紀初) 名伊,一說名摯,號阿衡。商代莘(今山東莘縣)人。是我國最早的美食家和創制中葯湯液的始祖。伊尹先耕於莘野,後做廚師。他曾嘗負鼎俎,以滋味(烹調術)游說於湯,商湯派使者以禮聘迎他,並拜為宰相,尊之為「阿衡」,他助商滅夏建國。湯去世後,他輔左外丙,任壬二王。任壬死後,其侄太甲無道,破壞商場法制,不理國政,伊尹將其放逐。3年後,太甲悔過,復歸於毫。沃丁八年(約公元前16世紀),伊尹壽至百歲而卒。
G. 歷史上的聊城
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南北直距138公里,東西直距114公里。轄東昌府區、臨清市和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下轄126個鄉(鎮、辦事處),6596個行政村(居委會)。
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 市境發現了距今約六七千年的8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於有莘之野」,輔佐商湯滅夏桀,世稱賢相。周時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閃子。
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有謀士計然。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時有著名兵家孫臏、名士魯仲連威名遠播。
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熏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有不少名士,如為西漢時為官清廉的御史尹齊、東漢時以方正著稱的謝弼。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時有著名才人曹植、三國大將程昱、魏相華歆等。
隋大業4年(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當時臨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造就了許多名人,如馬周、呂才、張鎬、程咬金、路隋、王志愔等。北宋時有名相王旦、南宋忠義使臣王倫、醫學家成無己等。
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通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戶」、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市境商貿昌盛,農業、紡織業、印刷業、筆業、工藝品生產業、磚窯業、食品業、造船業、漕運業發達。當時較著名的民間工藝有木版年畫、蟈蟈葫蘆、聊城毛筆、茌平剪紙、臨清哈達、董庄中堂畫、金銀製品。當時的風味名吃有八批果子、魏氏熏雞、呱嗒、進京腐乳、甜醬瓜、高唐羅漢餅、五香驢肉、烏棗等。晚清有同盟會會員秘密組織民眾進行革新。聊城教育發達,有書院、私塾和學館3種辦學方式,公元1905年聊城有6處書院:東林、光岳、龍灣、陽平、啟文、攝西。中國清代四大藏書家之一楊以增的私人藏書樓海源閣藏書多達3705部,224600餘卷。《水滸傳》、《金瓶梅》、《聊齋志異》、《老殘游記》中記載有發生在聊城的人和事。明清之際.聊城人才薈萃,涌現了眾多名人,如有明大臣於慎行、朱延禧,明末大將左良玉、抗稅首領王朝佐、心學學者穆孔暉、「江右六君子」之一劉琰、博覽群書的鄧鍾岳、書法家崔班、畫家董立元、清代狀元傅以漸、李孟悅,行乞興學的武訓。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前後,有棉業研究所、講習所、實驗廠,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車運輸公司、電燈公司、銀行、織布廠、醫院、官立中學堂、師范學校等,是魯西政治、文化中心,後由於軍閥混戰、日軍入侵,農工商各業遭受極大破壞。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共聊城地方黨組織與國民黨第六區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范築先合作抗戰,建立了華北最早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建立抗日武裝6萬餘人,與日軍作戰80餘次,保衛收復了大片國土,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先後支持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陳粟大軍往返黃河南北,東北野戰軍渡河南下進行渡江作戰,有17萬人參軍入伍,有三千名幹部北上南下支援新區建設;組織了數以萬計的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全力支援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當時涌現出不少抗日民族英雄,如范築先、張自忠、金方昌;也有不少著名革命烈士,如共產黨員趙以政、王寅生;還有各行各業的著名人物,如著名學者張修一、傅斯年,雜技藝人李半仙、泥人李等。
H. 聊城的名人有哪些
季羨林———生於1911年,山東清平(今臨清)縣人。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對印度語文文學歷史的研究建樹頗多。
孔繁森———山東聊城人。他主動報名到西藏工作。擔任了阿里地委書記。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他犧牲後,江總書記總書記於1995年4月29日親筆題詞「向孔繁森同志學習」。
武訓———堂邑縣(今冠縣)武庄人。1888年創建義學,花錢4000餘吊,在柳林鎮東門外建起第一所義學,取名「崇賢義塾」。清光緒帝頒以「樂善好施」 匾 額。清朝授以「義學正」名號,賞穿黃馬褂。其名聲由此大振。
孫臏———戰國時齊國阿(今陽谷縣阿城鎮)人。著名軍事家,孫臏所著兵法失傳久已,1973年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之竹簡,經鑒定內有《孫臏兵法》殘編,整理得440簡,11000餘言。
伏羲———遠古時期部族領袖,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傳說為中華遠古帝王「三皇」之一。
魯仲連———戰國時齊國(今茌平縣王老鄉望魯店村)人,是戰國末年著名的平民思想家、辯論家和卓越的社會活動家。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歷史學家,「五四」運動中的學生領袖,民國時期的學界領袖。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台灣大學校長。
張自忠———(1891-1940),1891年出生,山東臨清人,參加察北抗戰。1935年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愛國將領。
范築先———(1882-1938),山東館陶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愛國將領。1936年,升任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令兼聊城縣縣長。1937年七七」事變後,任山東省第六區游擊司令員。
李苦禪———山東高唐人,著名畫家,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
傅衍鯤———山東聊城人,原聊城第三中學語文教師。「金三角」卧底人員,為禁毒機關作出卓越貢獻。
徐本禹———山東聊城人,23歲,央視2004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呂才———(600~665) 唐初哲學家
王旦———(957~1017)北宋名相。
成無已———(1063~1156) 宋代醫學家。成無己對張仲景的辯證與方義有所闡發,形成了系統的中醫理論體系。他在中國醫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歷史地位。
傅以漸———(1609~1665) 清開國狀元、一代名相。
楊以增———(1787~1856) 清代藏書家。道光二年(1822)中進士。藏書達3236種、208300餘卷,成為中國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
很多寫不完
I. 山東歷史名人簡介
1,孔丘 (前551——前479),字仲尼,今山東曲阜東南一帶人。春秋末年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史稱孔子。青年時期做過看管牛羊的小官和管理倉庫的小官。中年後開始授徒講學。51歲時任中都(今山東汶上縣)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2,魯班 (約公元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輸,名般,是春秋末期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土木建築工匠和發明家。被後人尊為「匠師之祖」。
3,曾參 (前505——前435),今山東平邑縣人,亦稱曾子。編著了《大學》、《孝經》兩書,對教育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後世稱為「述聖」。
4,孫臏 (前378——前301年左右),今山東陽谷縣人。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著有《孫臏兵法》一書。
5,孟珂 (約前372——前289年),即孟子。今山東鄒縣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稱為「亞聖」。
6,扁鵲 (前357——前307年),姓秦,名越人。今山東長清縣人。系我國醫學事業重要的奠基人之一。發明 望 聞 問 切等療法。
7,東方朔 (前154——前93),西漢文學家。今山東陵縣人。性詼諧滑稽,善辭賦。
8,匡衡 西漢時期人,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人。鑿壁偷光來讀書,就是他乾的。後官至丞相。
9,鄭玄 (127——200年),漢末著名經學家。今山東高密人。
10,孔融 (153——208年),今山東曲阜人,孔子20世孫。東漢末學者,「建安七子」之一,有個典故叫孔融讓梨,就是他四歲那年乾的。
11,管寧 (158——241年),是管仲的後代,三國時期著名學者。今山東臨朐人。
12,王粲 (177——217年),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今山東鄒縣人。
13,劉楨 今山東東平縣人,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14,仲長統 (180——220年),東漢末著名哲學家、政論家。今山東鄒縣人。他曾提出「人事為本,天道為末」的論點。
15,諸葛亮 (181——234年),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今山東沂南縣人。
16,王戍 (234——305年),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今山東臨沂人。
17,左思 (約255——305年),西晉著名文學家,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人。叫洛陽紙變貴的就是他的文章《三都賦》和《招隱》。
18,王羲之 (321——379年),今山東臨沂城北人。東晉大書法家。
19,鮑照和鮑令暉,系哥妹倆,是南朝宋詩人。今山東蒼山縣人。其中,哥哥與謝靈運、顏延之被人稱為「元嘉三大家」。妹妹是南朝宋齊兩代唯一留有著作的女文學家。
20,劉峻 (462——521年),南朝梁著名學者、文學家。今山東平原縣人。
21,劉勰 (約465——532年),今山東莒縣人。南朝梁傑出的文學理論批評家。所著《文心雕龍》一書,在文學批評史上影響極大。
22,肖穎士 (708——759年),唐代文學家。今山東蒼山縣人。與當時名士李華齊名,時稱「蕭李」。
23,顏真卿 (709——785),唐代大臣,書法家。今山東臨沂市人。
24,黃巢 (?——884),唐末農民大起義領袖,今山東荷澤東南人。
25,石介 (1005——1045),北宋前期學者、教育家、文學家。,今山東泰安市郊區橋溝村人。支持並參與范仲淹等人發起的政治改革。有著作《徂徠集》流傳於世。
26,宋江 (?——約1122年) 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今山東鄆城縣人。
27,荀子,山東莒南縣人(這個不一定是)
28,李清照 (1084——約1151),宋代著名女詞人,今山東濟南人。
29,辛棄疾 (1140——1207年),南宋著名詞人,今山東濟南人。
30,邱處機 (1148——1227),金、蒙時期,道教全真道龍門派創始人。今山東棲霞縣人。
31,唐賽兒 ,明初農民起義女領袖。今山東濱縣人。
32,李開先 (1502——1568),明代中葉著名文學家和戲曲家。今山東章丘縣人。
33,戚繼光 (1528——1587),明朝著名軍事家,抗倭名將。今山東蓬萊人。
34,王士禎 (1634——1711),清朝大臣,詩人。今山東桓台縣人。在創作上倡導「神韻說」。
35,趙執信 (1662——1744),清朝詩人。今山東淄博人。18歲中進士。
36,蒲松齡 (1640——1715),清初著名小說家,今山東淄博市淄川區人。
37,孔尚任(1648——1718),孔子64代孫,今山東曲阜人。崑曲名劇《桃花扇》為他作
38,高鳳翰 (1683——1749年),清代著名書畫家,今山東膠縣城西三里河村人。時人常將其與揚州八怪並稱,或補列為揚州八怪之一。
39,左寶貴 (1837——1894),清末愛國將領。祖居山東齊河縣,山東平邑縣地方鎮人。
40, 墨子,姓墨名翟,今山東曲阜一帶人。大約生於前480年,卒於前400年,活了80多歲,墨家學派創始人。提出「泛愛、兼利而非攻」的思想。
41, 劉洪,生活於公元129——210年,東漢人,今山東蒙陰縣人。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之一。
42, 賈思勰,今山東青州市人,著有《齊民要術》等,是我國古代著名農學家。
43,劉墉:諸城人,1719—1804,號石庵,清代書法家,後人稱為清四大書家(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之一。
44, 劉熙:濰坊人,字成國,漢末訓詁學家,代表作有《釋名》。
45, 孟喜:蒼山蘭陵人,字長卿,西漢今文經學中易學「孟氏學」開創者,漢宣帝時立為博士。
46,孟雲卿:商河人,唐代詩人,代表作有《傷時二首》。
47,呂彥直:東平縣人,1894—1929,字仲宜、古愚,近代建築師,代表作有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
48,武訓:聊城人,1838—1896,原名武七,以乞討、放債辦學,稱「義學」,清政府封其為「義學正」。
49,張爾岐:濟陽人,1612—1677,字稷若,號篙庵,明代諸生,入清不仕,與顧炎武交往,著有《周易說略》、《老子說略》、《儀禮鄭注句讀》等。
50,張擇端:諸城人,字正道,北宋風俗畫家,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圖》。
51, 張養浩:濟南人,1270—1329,字希孟,號雲庄,元代散曲家,作品有《雲庄休居自適小東府》、《雲庄類稿》。
52,穆修:東平人,979—1032,字伯長,北宋散文家,有《穆參軍集》傳世。
53,蘭陵笑笑生,據考證為山東五蓮縣人,著《金瓶梅》。
54,王盡美,山東莒縣人,中共創始人之一,先到青州師范讀書,後到濟南師范讀書。
山東歷史名人輩出
山東省歷史上名人輩出,不勝枚舉。
春秋時期有:齊國大夫晏嬰;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孔丘;他的學生曾子;兵家孫武;
戰國時期有:名醫扁鵲;哲學家子思;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創始人墨翟;建築工匠魯班;圍棋名手弈秋;軍事家孫臏;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學孟軻;思想家_梁赤;
漢代有:醫學家淳於意;水利家_寬;西漢今文《尚書》的最早傳授者伏生;文學家東方朔;經學家匡衡;文學家韋玄成;農學家汜勝之;文學家孔融;經學家鄭玄;哲學家仲長統;文學家王粲;文學家劉楨;天文學家劉洪;
三國時期有: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經學家、訓詁學家、鄭玄弟子孫炎;
晉代有:數學家張邱建;文學家羊祜;玄學家王弼;文學家左思;書法家王羲之;
南北朝有:無神論思想家、天文學家何承天;詩人顏延之;文學家鮑照;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文學家溫子升;文學家王籍;思想家、教育家顏之推;名醫徐叔向;醫學家王叔和;史學有崔鴻;農學家賈思勰;
隋朝有:畫家展子虔;
唐朝有:天文歷算學家崔善為;詩人儲光羲;文學家段成式;
宋朝有:學者胡旦;文學家王禹_;學者、文學家石介;醫學家錢乙;文學家晁補之;醫學家成無己;女詞人李清照;抗金英雄、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
金代有:歷算學家張行簡;水利家王居卿;圍棋名手劉仲甫;古代建橋工程專家王辟之;畫家張擇端;金石學家趙明誠;畫家梁楷;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處機;金末史學家孔元措;金代史學家、書法家黨懷英;詞人、學者周密;
元代有:著名詩人和散曲家杜仁傑;史學家、文學家王惲;水利家賈魯;文字學家楊桓;散曲作家、文學家張養浩;散曲家楊朝英;戲曲作家高文秀;農學家及活版印刷術的改進者王禎;戲曲作家康進之;歷史地理學家、文學家於欽;四書五經注釋者董養性;
明朝有:機械家王詔;民間水利家白英;文學家謝榛;戲曲家李開先;散曲家馮惟敏;著名詩人、文學家李攀龍;抗倭名將、軍事家戚繼光;書畫家邢侗;學者焦_;文學家、詩人於慎行;散曲作家劉效祖;名醫畢藎臣;
清朝有:文學家、葯學家王象晉;戲曲作家、文學家丁耀亢;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薛鳳祚;歷史學家傅以漸;經濟學家張爾岐;詩人宋琬;史學家馬馬肅;詩人王士礻真;文學家田雯;詩人曹貞吉;史學家張昭潛;著名文學家蒲松齡;戲曲作家孔尚任;書法、繪畫家潘伍雲;詩人趙執信;書畫篆刻藝術家高鳳翰;醫學家黃元御;書法家劉墉;地方誌學家李文藻;學者孔繼汾;儒醫孔繼_;學者孔繼涵;經濟學家、訓詁學家郝懿行;民間名中醫綦灃;文字學家王_友;著名金石學家、校勘學家和書法家許瀚;文學鑒藏家、古錢幣學家李佐賢;金石學家陳介祺;醫學家蔡玉珂;教育學家武訓;著名金石文學家,甲骨文的發現者王懿榮;藝術家孫中新;藏書家楊以增;著名學者和古籍編纂家馬國瀚;金石學家吳式芬;針灸名醫楊作質;兵器製造專家丁守存;名醫臧應詹;史學家、書法家吳潯源。
J. 聊城的名人有哪些
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於有莘之野」,輔佐商湯滅夏桀,世稱賢相。周時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閃子。 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有謀士計然。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時有著名兵家孫臏、名士魯仲連威名遠播。 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熏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有不少名士,如為西漢時為官清廉的御史尹齊、東漢時以方正著稱的謝弼。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時有著名才人曹植、三國大將程昱、魏相華歆等。 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造就了許多名人,如馬周、呂才、張鎬、程咬金、路隋、王志愔等。北宋時有名相王旦、南宋忠義使臣王倫、醫學家成無己等。 明清之際.聊城人才薈萃,涌現了眾多名人,如有明大臣於慎行、朱延禧,明末大將左良玉、抗稅首領王朝佐、心學學者穆孔暉、「江右六君子」之一劉琰、博覽群書的鄧鍾岳、書法家崔班、畫家董立元、清代狀元傅以漸、李孟悅,行乞興學的武訓。 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先後支持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陳粟大軍往返黃河南北,東北野戰軍渡河南下進行渡江作戰,有17萬人參軍入伍,有三千名幹部北上南下支援新區建設;組織了數以萬計的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全力支援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當時涌現出不少抗日民族英雄,如范築先、張自忠、金方昌;也有不少著名革命烈士,如共產黨員趙以政、王寅生;還有各行各業的著名人物,如著名學者張修一、傅斯年,雜技藝人李半仙、泥人李等。 近年來,涌現出一大批新時期模範人物:如劉義發、盧恩光、齊炳起、張學信、劉學景等全國勞模,呂學堂、張淑芬、支德海等山東省勞動模範,獲得「中國十大傑出檢察官」、「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的東昌府區檢察院副檢察長白雲同志,更有全國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血灑高原,他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光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