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東坡與海南的文化
蘇東坡被貶的三年,在儋州所居的「載酒堂」給海南學子講學,使得這塊「蠻慌之地」開始「書聲琅琅,弦聲四起」。
不久,海南人讀書求學蔚然成風,蘇東坡離開海南後,為了紀念這位傳播中原文化的先驅,海南人民在載酒堂的原址修建了東坡書院。
蘇東坡的到來掀起了漢族文化向海南傳播的一個高潮,蘇東坡帶來的漢族文化對海南文化發展的影響十分巨大,在海南島,還有兩處紀念蘇東坡的建築,一是五公祠,另一處位於儋州大城中和鎮的東坡書院,院里有當年蘇東坡與黎民講學的載酒堂。
(1)蘇東坡在儋州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宋朝海南整體是半開化的蠻荒之地,當地人非常迷信,患病時沒有醫生,靠術士看病。唯一的治病方式就是殺牛祭神,每年從大陸運進來的牛都用於祭神,富有者多的殺牛數十頭。
蘇東坡是虔誠的佛教徒,設法改變這種不良風俗。他親自到鄉野采葯,並考訂葯的種類,撰寫醫學筆記,為當地人探索出了治療疾病的葯物,如蕁麻、蒼耳等。
蘇東坡到海南時,發現當地人不重視農業生產,都以貿香為業,多荒田,以打獵為生。李景新說,那時當地人還曾拿未長大的小老鼠蘸糖生吃。
為此,蘇東坡向他們進行「勸農」的宣傳教育,說重視種麥種稷,才能滿足生活需要;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才會帶來長遠的福利。他還熱情洋溢地寫下了《勸農詩》。
蘇東坡對海南文化的影響巨大,開了海南文化教育的先河。蘇東坡還沒來海南之前,海南沒有出過一個真正的讀書人。他來海南後培養了海南第一位舉人姜唐佐、第一位進士符確。
此後,海南人在科舉考試中屢有斬獲。據統計,經宋、元、明、清幾代,海南共出舉人767人,進士97人。這不能不歸咎於蘇東坡對海南教育的巨大貢獻。
② 蘇東坡被貶之海南儋州後,做了哪些深得民心之事
蘇軾把儋復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制故鄉。他在這里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在宋代一百多年裡,海南從沒有人進士及第。
但蘇軾北歸不久,這里的姜唐佐就舉鄉貢。為此蘇軾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
在儋州流傳下來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
儋州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在蘇東坡帶來的良好的文化氛圍影響下,這里的人民愛好吟詩作對,使儋州素有「詩鄉歌海」之稱,有許多民間詩社。
儋州榮獲有「全國詩詞之鄉」、「中國楹聯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書法之鄉」。
③ 蘇軾被被貶儋州的經過及原因
流落儋州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調往潁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揚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
元祐八年高太後去世,哲宗執政,新黨再度執政,紹聖元年(1094年)六月,別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再次被貶至惠州(今廣東惠陽)。
紹聖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州)。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他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他在這里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在宋代一百多年裡,海南從沒有人進士及第。但蘇軾北歸不久,這里的姜唐佐就舉鄉貢。
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傳下來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
(3)蘇東坡在儋州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詩作成就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寫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他用詩歌來表達自己對人生和社會的看法,他將自己的感情寄託於詩歌中。
蘇軾一生坎坷,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總結出規律。在他眼中,極其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題西林壁》和《和子由澠池懷舊》兩詩。在這些詩中,自然現象已上升為哲理。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詩中的哲理是通過生動、鮮明的藝術意象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而不是經過邏輯推導或議論分析所得。這樣的詩歌既優美動人,又耐人尋味,而他的這些作品又深得人們喜愛。蘇詩中類似的作品還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飲湖上初晴後雨》、《慈湖夾阻風》等。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樂觀的態度,這在他的詩中有充分的體現,只要細細品味過蘇軾的詩歌你就會深深的體會到蘇軾的樂觀態度。
蘇軾這個人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而且蘇詩的表現能力又是無比的驚人,在蘇軾筆下幾乎沒有不能入詩的題材。
以「元祐」詩壇為代表的北宋後期是宋詩的鼎盛時期,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等人將宋詩藝術推向了高峰。就風格個性的突出、鮮明而言,王、黃、陳三家也許比蘇軾詩更引人注目。
然而論創作成就,則蘇軾無疑是北宋詩壇上第一大家。在題材的廣泛、形式的多樣和情思內蘊的深厚這幾個維度上,蘇詩都是出類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蘇軾具有較強的藝術兼容性,他在理論上和創作中都不把某一種風格推到定於一尊的地位。
所以蘇軾在總體成就上實現了對同時代詩人的超越,成為最受後代廣大讀者歡迎的宋代詩人。他的詩詞至今還在被人傳誦,而他個人的樂觀、豁達的處世態度也被後人所學習,可想而知蘇軾的詩詞成就還是得到認可的。
④ 蘇東坡在海南的故事
蘇東坡被貶的三年,在儋州所居的「載酒堂」給海南學子講學,使得這塊「蠻慌之地」開始「書聲琅琅,弦聲四起」。
不久,海南人讀書求學蔚然成風,蘇東坡離開海南後,為了紀念這位傳播中原文化的先驅,海南人民在載酒堂的原址修建了東坡書院。
蘇東坡的到來掀起了漢族文化向海南傳播的一個高潮,蘇東坡帶來的漢族文化對海南文化發展的影響十分巨大, 在海南島,還有兩處紀念蘇東坡的建築,一是五公祠,另一處位於儋州大城中和鎮的東坡書院,院里有當年蘇東坡與黎民講學的載酒堂。
(4)蘇東坡在儋州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宋朝海南整體是半開化的蠻荒之地,當地人非常迷信,患病時沒有醫生,靠術士看病。唯一的治病方式就是殺牛祭神,每年從大陸運進來的牛都用於祭神,富有者多的殺牛數十頭。
蘇東坡是虔誠的佛教徒,設法改變這種不良風俗。他親自到鄉野采葯,並考訂葯的種類,撰寫醫學筆記,為當地人探索出了治療疾病的葯物,如蕁麻、蒼耳等。
蘇東坡到海南時,發現當地人不重視農業生產,都以貿香為業,多荒田,以打獵為生。李景新說,那時當地人還曾拿未長大的小老鼠蘸糖生吃。
為此,蘇東坡向他們進行「勸農」的宣傳教育,說重視種麥種稷,才能滿足生活需要;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才會帶來長遠的福利。他還熱情洋溢地寫下了《勸農詩》。
蘇東坡對海南文化的影響巨大,開了海南文化教育的先河。蘇東坡還沒來海南之前,海南沒有出過一個真正的讀書人。他來海南後培養了海南第一位舉人姜唐佐、第一位進士符確。
此後,海南人在科舉考試中屢有斬獲。據統計,經宋、元、明、清幾代,海南共出舉人767人,進士97人。這不能不歸咎於蘇東坡對海南教育的巨大貢獻。
參考資料:人民網-海南儋州尋跡蘇東坡
⑤ 蘇軾被貶儋州後的貢獻
蘇軾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在這里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里,追至儋州,從蘇軾學。在宋代一百多年裡,海南從沒有人進士及第。
但蘇軾北歸不久,這里的姜唐佐就舉鄉貢。為此蘇軾題詩:「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人們一直把蘇軾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
在儋州流傳下來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
儋州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在蘇東坡帶來的良好的文化氛圍影響下,這里的人民愛好吟詩作對,使儋州素有「詩鄉歌海」之稱,有許多民間詩社。
儋州榮獲有「全國詩詞之鄉」、「中國楹聯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書法之鄉」。
(5)蘇東坡在儋州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東坡書院位於儋州市中和鎮,離現儋州市政府所在地那大鎮40多公里,是為紀念蘇東坡而修建的。建於1098年,後經重修,明代更為現名。東坡書院,為歷代儋州最高學府,培養了不少人才,成為海南重要的人文勝跡之一。
載酒堂為蘇東坡被貶昌化軍(現儋州市)時居住、講學的場所。載酒亭為重檐歇山頂結構,上下兩層,上層四角,下層八角,各角相錯,角角翹起呈欲飛之勢。
亭的東西兩側是蓮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中繪東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圖錄。書院內大殿和兩側耳房,展出蘇東坡許多書稿墨跡、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民圖》。還有郭沫若鄧拓、田漢題詠的詩刻及書畫名家的藝術作品。
書院大殿在載酒堂後面,兩者相隔一庭院,左右兩側是廊舍,與載酒堂相連,形成一個四合院,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樹,葉茂蔭濃,使整個庭院顯行幽靜肅穆。
東坡講學的彩雕陳列大殿正中,蘇東坡、蘇過、黎子雲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院前,東坡笠屐銅像矗立在奼紫嫣紅的鮮花叢中。
⑥ 蘇東坡生平在儋州有何貢獻
蘇東坡在儋州最大的貢獻是促進了海南的文化教育事業。蘇東坡在儋州辦了書院,回帶去了優秀文化,答所以當他離開海南以後,海南學子有了舉人。去年我到儋州,參觀了東坡書院,儋州的中和古鎮(古儋州的府治),學生考上大學家門外都高掛門聯,以示慶祝,這是受到蘇東坡的影響。蘇東坡教人民開挖的井,還在坡井村,經歷了975年的井水依然清澈甘甜,當地農民還在用此井水。
⑦ 蘇東坡在儋州寫過哪些詩詞
1.
《自題金山畫像》
宋代: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專
問汝平生功屬業,黃州惠州儋州。
⑧ 蘇東坡與儋州歷史淵源是什麼
每次去儋州我都來這家桑拿
打他電話問問吧【 I & & 7 6 I I 9 I 6 4 】 --- 桑拿娛樂中心
⑨ 蘇東坡被貶儋州寫過那些詩詞
《別海南黎民表》復、《移廉制州由澄邁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澄邁通潮閣》二首、《椰子冠》、《出遊紀游詩--被酒獨行》、《椰子冠》、《和擬古》等。
蘇東坡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9)蘇東坡在儋州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葯、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繼承了歐陽修的精神,十分重視發現和培養文學人才。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的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四人,合稱「蘇門四學士」。
蘇軾的詞體解放精神直接為南宋辛派詞人所繼承,形成了與婉約詞平分秋色的豪放詞派,其影響一直波及清代陳維崧等人。
⑩ 蘇東坡在儋州寫過哪些詩詞
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宋哲宗親政,再度起用新黨。蘇軾先被貶黃州,行至途中,又接誥命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再貶海南儋州。
貶儋時,蘇軾已年屆62歲,他認為此去再無生還希望,便把全家安置在惠州,只帶子蘇過一起渡海。當時儋州非常荒涼,「北船不到米如珠」(《縱筆三首》)。蘇軾「盡賣酒器,以供衣食」,常常以紅薯、紫芋充飢。為了解決衣食之困,他向儋州太守要了一塊官地耕種,以便自食其力。
蘇軾初到儋州,原住官舍,後被朝廷得知逐出。所幸當地百姓和一些文人學子對他很友好,幫他修造草屋五間,勉強遮風避雨。蘇軾遂把草捨命名為「桄榔庵」。儋州生活雖然極其艱苦,但是蘇軾仍然「超然自得,不改其度」(《與元老侄孫書》)。一方面勤奮創作詩文自娛,一方面「著書以為樂」(《宋史》本傳),進一步修改整理在黃州時業已完成的《易傳》和《論語》,同時又作《書傳》十三卷、《志林》五卷。在《答蘇伯固書》中他說:「某凡百如昨,但撫視《易》、《書》、《論語》三書,即覺此生不虛過也」。
由於自己的境遇,過去一直推尊杜甫的蘇軾,在儋州時則把陶淵明作為自己最好的精神伴侶。《入寺》詩,很具體地表述了他的這種心態,詩雲:
曳杖入寺門,楫杖邑世尊。
我是玉掌仙,謫來海南村。
多生宿業盡,一氣中夜存。
旦隨老鴉起,飢食扶桑暾。
光園摩民珠,照耀玻璃盆。
來從佛印可,稍覺摩忙奔。
閑看樹轉午,坐到鍾鳴昏。
斂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溫。
蘇軾《縱筆》詩之一「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蕭散滿霜風。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哪知是酒紅。」極寫詩人白發蕭散,寂寂病容,「物我兩忘」的無限樂趣。《雨夜宿凈行院》一詩是他離儋州時對這一時期的思想總結,詩雲:
芒鞋不踏名利場,一葉輕舟寄渺茫。
林下對床聽夜雨,靜無燈火照凄涼。
這很像陶淵明《歸去來辭》。
蘇軾在儋州期間與當地百姓,尤其是與黎族人民很友善,認為「咨爾漢黎,均是一民」。於是,他便開展文化教育,培養黎族人民自己的知識分子。《瓊台記事錄》中說:「宋蘇文忠公之謫儋耳,講學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瓊州姜唐佐從蘇軾學,後來科舉及第,成為海南第一位進士。
蘇軾在儋州,留下了許多傳世佳話,為我國知識分子從政為文、升遷浮沉提供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形象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