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史草船借箭是什麼時期
三國時期,也可以說東漢末年
2. 歷史上真的發生過"草船借箭"事件嗎
羅貫中一部《三國演義》,把諸葛亮描述成了「神」。羅本筆下的諸葛孔明:多智近妖,神機妙算,簡直有鬼神不測之術。但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一位精於內政而不太擅長用兵奇謀的政治家。
羅本在《三國演義》里把「草船借箭」這一幕描述的惟妙惟肖,子敬簡直被孔明戲耍的不行不行的,以為船快要反了,子敬趴在艙內的地板上附著身子不敢起來,嚇得大呼小叫直嚷嚷。而諸葛亮卻一邊飲酒一邊彈琴,好似這10萬支箭是從天上下下來一樣。羅貫中這一幕把魯肅寫的實在是狼狽不堪,相反給孔明大處用墨,把諸葛亮描繪成了神機妙算的神人。其實歷史上的魯肅非常厲害,他的「榻上策」雖然滑鐵盧了,但其三分天下的戰略眼光確實是非常毒辣,而且歷史上單刀赴會的主人公根本不是關羽,而是魯肅。因此,《三國演義》就當小說讀著開心、樂呵樂呵就得了!
再說到「草船借箭」,那這件事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原來曹操與孫權決戰之前已經輸過一次,然而孫權親自帶人去看曹操駐扎的營地,前進了大約五六里,正好與曹操的大軍相碰,遠遠望去還能瞄見曹軍的大營,可謂極近極近,此時大霧彌漫,於是孫權命令所有的船隻鼓鳴鑼響以助軍威,然後整齊的向前進發,曹操生平多疑善猜,看到來勢洶洶的船隊,而且井然有序得朝他的大營開來,覺得其中有詐,於是不敢派戰船出去迎敵,讓人遠遠的用射箭進行阻擋干擾。
3. 草船借箭這篇故事是中國歷史上什麼而著名戰役之一
這篇故事。抄在《三國演義襲》里頭的戰役就是赤壁大戰的前奏。當時的曹操統領大軍前來征伐江南,江南的霸主,當時是孫權,沒辦法,只好同劉備結合聯通抗潮,這是諸葛亮。到江東去,誰說的?成功。當時的水軍大都督是周瑜,周瑜很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所以就想在各種事情上刁難一下她,考驗一下他的才幹。當時救命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就10萬之狼牙劍來對抗曹兵。諸葛亮欣然的同意了。但當時的情況下,這10萬大件是沒有那麼多材料和時間去照的,諸葛亮就想了一條妙計,再趁著業務之下用草人在江里來回遊哥,是曹操誤以為大軍來犯命,弓箭手獎10萬只至多不少這狼牙箭射向了對方。諸葛亮在不費一邊一族的情況下得到了大件,然後回復了周瑜。為赤壁大戰的勝利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4. 中國歷史上真有「草船借箭」嗎
【成語】:草船借箭
【拼音】:cǎo chuǎn jiè jiàn
【解釋】: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回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答目的。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回目:「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示例】:他很佩服諸葛亮的~的計謀。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攻打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周瑜心胸狹隘,很忌妒諸葛亮,設計讓諸葛亮三天之間完成造箭十萬支。諸葛亮向魯肅借了20隻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霧之機,開船向曹營,曹操率軍拚命向草人上射箭,圓滿完成任務。
5. 草船借箭故事梗概
《草船借箭》是根據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改寫而成的一篇歷史智謀故事,主要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釋義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出處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草船借箭」屬於歷史典故,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講述的是蜀國軍師諸葛亮運用計謀從曹操處騙得十萬支弓箭,讓心胸狹窄的周瑜想殺害自己陰謀落空。歷史上「草船借箭」也確有其事,不過實行者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但由於《三國演義》對後世影響頗深,故今人都以為草船借箭乃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為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
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書中描寫周瑜由於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6. 曹操草船借箭故事
曹操草船借箭故事如下: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制10萬支箭。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立下了軍令狀;
諸葛亮事後請魯肅幫他借船、軍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這天,大霧漫天,對面看不清人。天還不亮,諸葛亮下令開船,並讓軍士擂鼓吶喊;
曹操只叫弓弩手朝來船射箭,船兩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師,這時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10萬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後長嘆一聲:我真不如他。
(6)中國歷史故事草船借箭擴展閱讀: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贊美,因而衍生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
草船借箭的故事不是真實存在的,生活中的我們必須樹立正確對待小說與歷史的區別,《三國演義》小說是根據作者自己的需要塑造典型,甚至可以脫離生活與歷史;而歷史必須要求記錄者具備歷史責任感,實事就是的記錄每件事情,給後人以真相。
現如今,《草船借箭》暗喻國際政治和文化之間的緊張關系,在古根海姆博物館展廳里,船舵上的五星紅旗十分醒目,藝術評論家費大為認為,國旗可以表明作者的觀點:對中國的批判和攻擊將有利於中國。早年在中國美術館展覽的時候,船頭卻沒了這面國旗。
7.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里有草船借箭嗎
林漢抄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里沒有草船借箭
這是一部連續的歷史故事集,從周朝東遷一直講到晉朝統一全國為止,前後一千零五十年。目錄以成語形式呈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講,這也是本成語故事集。
林先生編寫歷史故事有兩個很大的特點。
一是注意史實的准確。他寫的歷史故事跟演義小說不一樣。演義小說雖然寫得很生動,可其中有許多虛構的情節。他寫歷史故事著重說明歷史發展進程,又比較尊重歷史事實,主要取材於《春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正史」。像《三國演義》中的「桃園結義」、「草船借箭」之類的故事,他都沒有採用。
二是文字的口語化。林先生是一位語言學家,對普通話有深入的研究。他是浙江寧波人,雖然只能說家鄉的方言,可寫起文章來,用的卻是地道的普通話。這部書念起來很順口,讀著跟聽故事一個樣,所以不但是一部優秀的歷史讀物,還是一部優秀的語文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