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國良的人物介紹
1965年進入新華社通訊社從事新聞工作至2000年,為新華社高級編輯,高級記者。1966年至1969年,奉派在新華專社駐寮國解放屬區分社任翻譯、記者,采訪報道印度支那抗美戰爭。1973年至1977年,出任新華社寮國萬象分社首席記者,采訪報道越南、寮國的民族解放戰爭。1978年至1985年,先後任新華社參考新聞編輯部發稿中心負責人,參考新聞編輯部副主任、主任和《參考消息》總編輯。1986年至1993年5月,任新華社秘書長。1993年6月至2000年11月,任新華社亞太總分社社長兼新華社香港特別行政區分社社長,組織指揮了香港回歸祖國前後的一系列重要報道。在此期間,創辦了新華社駐香港的窗口公司--金鼎(集團)有限公司,並與外資合作成功創建了中華網公司,擔任金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網公司副主席。2000年12月,任香港文匯報社長。2003年,任全國政協委員。張國良社長曾擔任過中國地名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報業協會第一副會長、中國紅十字會高級顧問和世界傑出華人基金會副主席等。先後學過俄文、法文、泰文、寮國文。
⑵ 張學良為什麼把遺產給了美國
對於張學良來說,最為震驚的就是當時的東北918事件,在這一次事件當中,本來張學良所帶的兵力已經有30多萬可以抵抗住日軍的。但是不知道那會兒張學良是如何想到,他竟然沒有做任何的抵抗,所以東北也就因此而淪陷。也正是因為這一件事情,張學良開開始被共產黨排除在外面,甚至於都還被軟禁了,直到後來出了監獄之後,他就前往美國了,最後就是都沒有回來過中國了。
去了美國後,他沒有經濟來源,但仍然不愁吃不愁穿,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他之前有很多藏品,每件都價值連城。當經濟緊張的時候,張學良就賣點藏品以度日。除了藏品外,還有很多軍事文件。張學良是幸運的,在美國有趙四小姐的陪伴!
有人說,張學良是一個賣國賊,也有人說,張學良只是一個紈絝子弟而已。
⑶ 張國良的平話三國中所講的河北四庭柱,指的是哪四名大將
所謂的“河北四庭柱”就是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漢末三國年代,群雄迭起,烽火狼煙,天下名將數不勝數。其中能夠被我們銘記於心的,當然都是那些濃墨重彩的人物:關羽,張飛,趙雲等等等等。
但是在“魏蜀吳”之外,天下間還有著無數的猛將曾經稱霸一時。比如說,在張國良老師的評書版《三國演義》中,河北袁紹麾下就有四員大將,被合稱為“河北四庭柱”。
評書中關羽和文丑鏖戰數十回合,漸漸落於下風。是關羽最後施展了“拖刀計”,方才反敗為勝。甚至過五關斬六將中,蔡陽也是被關羽“拖刀計”才殺死的。這里的關羽,是名副其實的“陰招王”。
⑷ 新聞史、傳播學史上的某個重要人物及其貢獻
張國良(復旦)
中國最早涉足傳播學的元老之一,堅定的實證主義者。目前正帶著它的博士生在檢驗「議程設置」在中國是否存在。這種為後人鋪路的精神值得頌揚。
黃旦(復旦)
在當代中國新傳學術界,能安心做學問的人真的不多,黃算一個。作為浙江省新聞自學考試教材的新聞理論充滿著智慧的思考,有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黃給博士生開的課是「傳播學史」,這本書也即將出版,我個人非常看好。
[強烈推薦:《新聞傳播學》(修訂版)]
呂新雨(復旦)
研究記錄片的高手,個人不認為在當前學術界沒有出其右者。不輕易轉換研究方向,一口井挖到底的學術態度,值得學習。
張詠華(上外)
90年代對傳播學作出大貢獻的人里,一定有它一席之地。張算是為數不多的精通傳播學的學者之一。它的論文扎扎實實,一篇就是一篇,很實在,也很有說服力。
李希光(清華)
從記者搖身一變成為教書匠,拋出一個不成熟的「妖魔化」而一舉成名。網上被罵的激烈程度僅次於喻國明。但個人認為它還是給死氣沉沉的學術界帶來了一股新鮮的空氣,教書育人的方法也別具一格。即使它不算一個優秀的學者,也一定算一個出色的教育家。
[強烈推薦:《新聞學核心》]
丁俊傑(北廣)
從廣告學的角度研究傳播學,為學人指明了一條新穎的道路,不過最近好象轉變了方向,研究經營管理去了。
喻國明(人大)
號稱「媒介軍師」。知識經濟時代的知本家,在新傳學界賺外塊最多的應該是它滴說。學問的好壞且不說,能賺(騙)到錢應該比什麼都重要吧。從一個側面說明它的一套在業界還是有點地位。我個人對它印象很糟糕,這里先不提。
陳力丹(社科院)
和黃旦一樣,少有的真正意義上的學者。和黃旦不同的是,「外交」活動比較頻繁,學術上是個多面手,涉及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外國新聞史,輿論學。尤其是新作《外國新聞傳播史》更是按照新的體系去編寫,自稱「得意之作」。
[強烈推薦:《外國新聞傳播史》]
杜駿飛(南大)
八年的廣告人經驗使其思想充滿了創意,其創新精神學界鮮有人能及。之與傳播學,走的是玄化的道路,以理性思辯見長。從某種意義上說,其試圖使傳播學哲學化。不過,它的書能否看懂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強烈推薦:《彌漫的傳播》]
展江(青年政治學院)
「展江是個翻譯家!」(南大某老師語)。翻譯的《美國新聞史》(7版)很好看,是新聞傳播系研究生的必讀書。目前又在翻譯拉斯韋爾的成名作。
[強烈推薦:《信息時代的新聞價值觀》(譯)](傳播者2003 )
⑸ 西安事變的人物是楊虎城張國良還是郭富城張學友。
楊虎城張學良
⑹ 關於張國良三國評話《兵伐東川》
歷史確無此事。
連內中的人物如什麼杜微都有待考證,姑且當故事聽吧。
⑺ 講評話三國的 張國良先生 是否健在
張國良老先生患腦疾後一直養病,當然是健在了
張國良與評話《三國》
長篇評話《三國》源遠流長,早在北宋年間就出現了「說三分」(專說三國故事的「說話」),經過民間藝人的再創作,逐步形成了南北幾個不同風格的評話。評話《三國》基本上只說建安十三年的事,總是博望、新野、赤壁三蓬火,多年來停滯不前,沒有發展與創新,很多藝人改行或換書,清末一段時間,長篇評話《三國》卻出現了無人說,無人學,無人續的狀況。
當時,唯有許文安先後覺得《三國》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好書。利於業務時間對「三國」進行研究,經過一年多的縝密考慮和准備,放棄了熱門的長篇彈詞,改碰醒木說同行們視作畏途的長篇評話《三國》。他在實踐中不斷創造和豐富,形成了自己的腳本。這就是評話《三國》最原始的腳本。
一人開路,後繼有人。黃兆麟於1900年左右拜許文安為師,學習評話《三國》。黃兆麟登台之後,感到《三國》的開卷書比較鬆散、沉悶,不容易一下子就抓住聽眾。於是,就改從「屯土山約法三章」開始,將前面幾回書中有用的情節分別插於後書內,直至潼關戰馬超結束。使書情更加緊湊、精煉,更有藝術感染力。他的表演藝術特佳,尤其善腳色、手面和表情開打,台風穩重,衷氣充沛,動作豁達,八技精湛,風格與眾迥異,面貌煥烯一新,被譽為「活趙雲」之稱。他獨特的書路和表演,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黃派《三國》。
黃兆麟一生,就收了張國良的父親張玉書一人為徒。張玉書在向黃兆麟學藝的基礎上,博採廣納,兼收並蓄,苦心琢磨,發憤圖強。他在聽吳壽良的《三國》數月,得益匪淺。吳壽良與黃兆麟是師弟兄,他倆各成一派,吳是「滑口」,善風趣笑謔,常以引人一噱來挑松書情。張玉書吸取兩家之長,融會貫通,化為已有。張玉書還認真聽了周榮剛、郭少梅等人的「三國」,並翻閱了有關「三國」的書籍,和廣泛搜集有關三國的民間傳說。還參閱了「三國」之外的書籍,例如東周、兩漢、水滸等,從中汲取和借鑒有用的東西到「三國」中來。張玉書邊創作邊修改,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評話中所特有的一百回西川書,接著又創作了東川書、荊州書、彝陵之戰,七擒孟獲、六齣祁山等後《三國》書。
後三國的六部書,都因張國良得腦疾而失傳了。據張國良《三國》書中的介紹:「在書情方面盡量避免雷同,力求富於變化。例如,七擒孟獲就有七種不同的處理:初擒是魏延在橋樑上擒的;二擒是孟獲部下同室操戈,將他綁送來的;三擒是馬岱扮了漁夫在船上擒著的;四擒是趙雲空手而擒;五擒是鄰邦楊峰助孔明擒著的;六擒是王平扮了蠻兵將他捉來的;七擒是他自願受縛。七縱也各不相同:或放於帳上;或釋於河邊;有不與之相見即放;有笑容相待而放;有怒目橫眉而放等等,在人物性格的刻劃方面,也注意到其發展、變化。」
張玉書的《三國》對武器的式樣、重量、名稱、裝飾等方面很細致。同樣是刀槍,要分出其不同之外;武器有了區別,刀法、槍法也就隨之有所變化。張玉書還在刀頭、刀盤、刀背、刀桿、刀鑽、槍尖、留情結、槍桿等東西上想花樣,從而創造新的戰法,甚至使槍上的紅纓也發揮作用,在附錄中《中國評書》編輯部為您挑選的精彩片段中的「槍挑韓浩」片段,大家可以欣賞到,這些情節增強了書情的趣味和藝術魅力。其它評話中常常出現暗器,而《三國》中不過是飛爪、流星錘和弓箭。張玉書就在弓箭的式樣、特性以及箭法上下功夫,使之在單一中寓有豐富,在一般中點出特殊。
張國良從1942年起,陸續接受張玉書的口吐傳授,至1943年後,才比較系統地學書和逐漸入門。張玉書未曾發現,或者發現了還沒有來得及解決的問題,就擺在張國良的面前。譬如:劉備的馬躍檀溪,原來是用封建迷信的觀點來說的,因為劉備將來是要做皇帝的,所以的盧非但不妨他,反而神話般地救了他的命。現在當然要對它進行修改,使之合理化,當然並不否定藝術誇張。再如,龐統落鳳坡中箭身亡,原來非但歸罪於的盧的妨主,而且說是諸葛亮早就從星象上看出龐統要死了,所以派馬良送了封信去。張國良考慮假如現在仍舊這樣說,聽眾肯定要嗤之以鼻,如果這些情節全部刪除也是不現實的。後來,張國良把它改為諸葛亮通過對時間(七夕、節日)、地點(落鳳坡險隘)、形勢(龐統舞劍殺劉璋失敗)、人物(龐統狂妄、急躁、貪功的性格和張任出色的軍事才有)等各方面的分析,料定龐統必定要利用七夕節日進行偷襲,而張任必定估計到他這一著棋,事先必定作好了充分的准備。因此,這一天龐統必定有性命危險。但是,孔明為了簡單而有效地阻止龐統在七夕進軍,就利用大家對天和對地的迷信,依然在信內寫上了『亮夜觀乾象」雲雲。
又如,華容道關羽放曹。張國良故意把它說成孔明放曹操。聽眾先是一愣,以為張國良是「口沖」。接著,張國良就慢慢說明原委,正因為是諸葛亮要放曹操,才特意派關羽去鎮守華容道,否則,他就遣別將去了。他放曹操的目的,首先是因為當時劉備根本無力統一中國,那末曹操一死勢必造成群龍無首,諸侯割據,各自建國,稱王稱帝,互相兼並,戰亂不息,生靈塗炭,國家分裂,他諸葛亮也將成為千古罪人。劉備也無法得到三分天下。只有讓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倒可以保證北部中國的統一,並牽制住江東孫權,劉備便可趁曹操創傷未愈,孫權卻怕曹操來報赤壁之仇的機會。進軍西川,再取東川,虎踞荊襄,佔得三分天下,站穩腳跟,再圖發展。其次是為了使關雲長對他這個軍師心悅誠服。張國良這樣一改既符合情理,又托出了諸葛亮這位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軍事家的形象,並且多少能給聽眾一點這方面的知識。
長篇評話三國經過幾代人的發奮努力,才成為書壇上深受廣大聽眾歡迎和同行內家們稱贊的書目。張國良個人在四十餘年書壇藝術實踐中體會到,長篇評話《三國》,不但在內容和情節上對原來的演義本作了很大的豐富和發展,而且在通俗化方面也比演義大大跨進了一步。它富有民間口頭文學的藝術特色,因此就更為廣大群眾所喜愛,更易廣泛流傳。這部書不但能給人以藝術享受,並且在歷史、政治、軍事、外交、文學等方面。也能給人以一定的知識與啟示。在這一點上,也許這部《三國》要比評話中大多數傳統長篇來得更突出一些。
全書卷帙浩繁,共為二十分卷。前《三國》自「屯士山約法三章」始,至「卧龍弔孝」止;後《三國》從「張松獻圖」到「五丈原孔明歸天」。
本書前十四卷作者已經編輯出書,後六卷因為腦疾現已失傳,可謂是評話史上的一個重大損失,同樣也是評話資源和聽眾欣賞的一個不可估計的損失。
現保存下來的十四卷評話分輯名稱為:《千里走單騎》、《三顧茅廬》、《孔明初用兵》、《長坂坡》、《群英會》、《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張松獻圖》、《孔明入川》、《義釋嚴顏》、《襲取成都》、《兵伐東川》、《水淹七軍》。
⑻ 國民黨戰犯張國良
給國民黨定戰犯是48年年底的是吧,那時候三大戰役已經結束,天下大局回基本已定,戰犯43名,從蔣答介石起但沒有張學良,因為張自西安事變後就被拘禁,沒有參與解放戰爭,不存在是戰犯的條件。況且西安事變促成了國共合作抗日,在我們這邊看來應該是英雄,所以不可能是戰犯。即便對國民黨來說,羈押統帥視同叛國,應以叛國者論處,談不上戰犯!
⑼ 趙雲的武器和坐騎分別叫什麼 真實歷史的趙雲真的有那麼猛嗎他是怎麼死的他的老婆是誰
涯角槍,趙雲的槍,意思是「海角天涯無對」,出於《三國演義》前身《三國志平話》。
據說叫白龍或者追風!趙雲的馬死了不知多少只了,就是普通的馬羅!在電影赤壁里他的馬叫做白龍。
三國上的名馬就那麼幾只:赤兔,絕影,飛電,的盧,以及捲毛赤兔馬!
趙雲的老婆史書上確實沒有明確記載,中國古代的正史一般只有三種女人才會有記載:
1 皇帝或諸侯王的妻妾
2 皇帝或諸侯王的女兒
3 嚴格遵從三從四德(尤其是「夫死從子」即守節或殉節)的女人
趙雲的妻子估計不在此列
趙雲有兩個老婆。第一個老婆叫李鴻雁因黃巾軍屠村致死當時妻子已經懷孕所以第一個兒子沒出生就死了!後來趙雲在常山飛雲道長門下學藝!為妻兒報仇!加入袁尚大軍討伐黃巾軍闖出了點名堂!後來袁尚大軍討伐董卓的時候認識了馬超的妹妹馬文璐後來結為夫妻!
壽終正寢。建興七年(229年),趙雲病逝,後主於景耀四年(261年)追謚他為順平侯。
——資料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