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具有道家思想的歷史人物故事

具有道家思想的歷史人物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2 09:49:59

⑴ 20名歷史人物故事

曹 操

(155-220)

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年二十,舉孝廉,為郎,歷任洛陽北部尉、濟南相等職。曹操。曹操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步擴充了自己的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占據兗州,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東)。後用其名以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元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進位為丞相,率軍二十餘萬南下,展開了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建安二十一年
年)封魏王。死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為魏武帝。曹操生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
,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門
弟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在所統治的地區內,社會經
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法接要》等書。曹操不僅在政
治、經濟、軍事上表現了傑出的才能,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曹操的和他的兒子
曹丕、曹植都是當時文壇上的領袖人物。在他們提倡、帶動之下,這個時期的創作成
為我國文學史上光采奪目的一章——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建安文學」。曹操的詩今存
二十餘首,較完整的散文四十多篇。他的詩都是採用樂府古題,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
優良傳統,又有所創造,對五言詩的發展,產生過積極的影響。《蒿里行》、《觀滄
海》等篇,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向為後人傳頌。散文亦清峻整潔。他善於以質朴剛
健的語言直抒胸臆,無典雅浮華之弊。魯迅稱他為「改造文章的祖師」。散文代表作
有《讓縣自明本志令》等。遺著《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

--------------------------------------------------------------------------------

畢 升

畢升(?-約1051)北宋發明家。徽州(今安徽歙縣)人。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我國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現在的木板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為「刻版印刷術」。刻版印刷術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五世紀出現的拓印碑石等方法。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出現以後,逐漸發明了刻板印刷術。到了唐代,刻板印刷在我國已非常盛行,並先後傳至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影響到非州和歐州。公元十一世紀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印刷術出現了許多重大的改革和發明。宋代慶歷(公元1041年)間,畢升首創泥活字版,使書籍印刷更為方便。據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畢升發明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為燒硬後,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鐵框的鐵框的鐵板上敷一層攙和紙灰的松脂蠟,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熱,使蠟稍溶化,以平板壓平字面,泥字即因著在鐵板上,可以象雕板一樣印刷。此外,他還研究過木活字排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

--------------------------------------------------------------------------------

管 仲

[管仲]諸葛亮隱居在南陽隆中的時候,經常自比管樂。「管」是管仲,齊國名相;「樂」是樂毅,燕國名將。他們都輔佐國君建立了卓越的功勛。管仲(?—公元前六四五年),名夷吾,字仲,謚敬,亦稱敬仲安徽穎上人,是春秋初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他輔佐齊國齊桓公(小白),對內政外交政策進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方針策略。他合理徵收賦稅,減輕農民負擔,以達到「民富」「民安」;改進國家管理體制,發展民間武裝力量,並統一軍政的領導;運用國家力量發展鹽鐵事業,增加財政收入;採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採取外交的主動權。他秉政三年,齊國大治,成為「五霸之首」。管仲所以有所作為,除了自身的才幹外,同鮑叔牙能夠知人並無私地舉賢薦能有關。管仲與鮑叔牙年輕時就是諍友。兩人共同經商,分配盈利時,管仲私自多拿了一倍於鮑叔牙的財物。別人不平,鮑說,這不是他貪財,是因為他家裡貧窮。兩人一起領兵打仗,鮑身先士卒,親冒矢石,管卻沖鋒在後,退卻在前。別人議論,鮑說,這不是他怕死,是因為他家裡有老母。鮑叔牙這種寬以待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管仲,他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後來,鮑克服重重困難,把管仲引薦給齊桓公,築壇拜相,自己卻甘願位居其下。司馬遷感慨地說:天下人不推重管仲之賢,而推重鮑叔能知人。管仲所以有所作為,又同齊桓公的豁達大度,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緊密聯系的。管仲原來輔佐小白的哥哥子糾。糾、白爭位時,管仲曾射了小白一箭,小白詐死始得脫。後來子糾死後,小白為齊國之主,他尊賢禮士,不計舊怨,接受鮑叔牙的推薦,毅然授相與管仲。當齊桓公親自到郊外迎接管仲,二人同車入城時,「百姓觀者如堵,無不駭然」。後來有人進讒言,中傷管仲,齊桓公不信,加以駁斥。並對管仲更加信任,尊為「仲父」,明確「國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憑仲父裁決」。這樣,使得管仲能夠施展他的聰明才華,作出一番事業。

--------------------------------------------------------------------------------

庄 子

著名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做過蒙地方的漆園吏。家貧,曾借粟於監河候(官名),但拒絕了楚周王的厚幣禮聘。他繼承和發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為「道」是無限的、「自本子根」、「無所不在」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辨證法因素。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處在「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中,卻忽視了事物質的穩定性和差別性,認為「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幻想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倒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著作有《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定為莊子著;外篇雜篇可能摻雜有他的門人和後來道家的作品。文章汪洋恣肆,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想像豐富。《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魯迅先生曾說他的作品「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莊子的著作歷來註解極多,今通行本有清末王先謙《莊子集解》、郭慶藩《莊子集釋》等。轉載《史記》第63卷。

--------------------------------------------------------------------------------

張 良

漢初大臣。字子房,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人。祖父與父相繼為韓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滅韓後,他圖謀恢復韓國,交節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阻擊秦始皇未中。後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蘇睢寧北)時,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農民戰爭中,聚眾歸劉邦,不久游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良任韓司徒。後韓王成為項羽所殺,復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都為劉邦所採納。漢朝建立,封留侯。劉邦曾誇贊也「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傳見《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

--------------------------------------------------------------------------------

桓 譚

桓譚(前?-公元56)東漢哲學家、經濟家。字君山,沛國相(今安徽濉溪縣西北)人。愛好音律,善鼓琴,博學多通,遍習五經,喜非毀俗儒。哀帝、平帝間,位不過郎。王莽時任掌樂大夫。劉玄即位,詔拜太中大夫。光武帝時,任議郎給事中。因堅決反對讖緯神學,「極言讖之非經」,被光武帝目為「非聖無法」,險遭處斬。後被貶,出任六安郡丞,道中病卒。他把燭干比作人的形體,把燭火的精神,提出「以燭火喻形神」的有名論點,斷言精神不能離開人的形體而獨立存在,正如燭光之不能脫離燭體而存在一樣。王充稱道他的著作是「訟世間事,辨昭然否,虛妄之言,偽飾之辭,莫不證定」。(《論衡·超奇》)對後來無神論思想發展有所影響。著作有《新論》二十九篇,早佚 。現傳《新論·形神》一篇,收入《弘明集》內。《新論》以清嚴可均輯本較好(見《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另有賦、誄、書、奏凡二十六篇,今存《仙賦》、《陳時政疏》、《抑讖重賞疏》等文(見《藝文類聚》及本傳)。《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五卷,已佚。傳見《後漢書·桓譚傳》。

--------------------------------------------------------------------------------

華 佗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醫學家。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華佗一生行醫各地,聲譽頗著,在醫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據《後漢書·華佗傳》記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復。」華佗對「腸胃積聚」等病創用麻沸散,給患者麻醉後施行腹部手術,這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它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華佗很重視疾病的預防,強調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以為:「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他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和姿態,創造了一種「五禽之戲」如果身體感到不舒服時,作一套禽戲,出了汗,就會感到身體輕爽。他的弟子吳普堅持做「五禽之戲」,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操長期頭疼,曾經多次被華佗醫好,由於積病已深,很難根治。曹操怕舊病復發,強留華佗做他的侍醫。華佗後因不從曹操徵召,遂為所殺。臨死前,華佗把已整理出來的一部醫學書稿交給獄吏,並告訴他:「此可以活人。」但是獄吏怕受到牽累,不敢接受。華佗在極度悲憤中把它燒了。現存《中藏經》,是後人託名之作。傳見《後漢書·方技傳》、《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

--------------------------------------------------------------------------------

范 增

項羽謀士。居巢(今安徽巢湖)人。秦末農民戰爭時,勸項梁立楚王族後裔為楚懷王。秦軍圍巨鹿,楚懷王派宋義、項羽等救趙,以他為末將。後屬項羽,為其主要謀士,被尊為亞父。他屢勸項羽殺劉邦,項羽不聽。鴻門宴上,范增舉所佩之玉三次,希望項羽下決心殺掉劉邦,項羽默然不應。後項羽中劉邦反間計,削其權力,范增忿而里去,途中病死。傳俯《漢書·陳勝項籍傳》、《史記·項羽本紀》。
這網址里有上百個
http://www.cycnet.com.cn/encyclopedia/history/person/bookman/index.htm

⑵ 歷史人物的故事

這個命題不太成立吧。趙雲並沒有受到諸如排擠被雪藏,所以談不上不被重用。前期劉備沒根據地時,趙雲就是劉備的重要將領,到後面劉備據荊益兩地後,無非是趙雲沒有成為一方封疆大吏,難道這就算不被重用了?論地位,趙雲肯定比不得關張,畢竟恩若兄弟的待遇可是關張的特殊待遇,馬超本身就有地位,且來投後立了大功,黃忠斬夏侯奪漢中。這四人作為軍中領軍人物無異議。而封疆大吏的挑選上啟用魏延不是趙雲,劉備也沒看走眼。可見劉備的確是慧眼獨具。畢竟黃忠也沒有當封疆大吏嘛,劉備是只選合適的。所以最終結論就是:劉備勢力擁有的名將太多而已。


死之其二就是胡軍兒,胡軍兒武功也十分高強,曹操對此人也敬佩三分。在一次出征中,被劉備軍中招遠埋伏,胡軍兒為護曹操,被趙雲斬與馬下。曹操為此心痛不已。更有當時青州有名的四將,在戰役中與趙子龍對陣一一落敗。更有曹營之說,聽子龍二字,如聽鬼差抓人,驚嚇不已。

那趙雲的武功又出自何處呢?武功世家還是高人指點,歷史自有分曉。據歷史記載,趙雲小時,對武就有極強的天賦,也曾拜訪過一個叫童淵的高人。童淵仙風道骨一身白衣,在趙雲眼中有一種仙人的感覺,此時的童淵也打量著趙雲,看出趙雲之武術天分,心中自由計算。毅然收下趙雲為徒,傳授武功。趙雲天資聰慧,並能夠學以自用。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槍法,並在公孫瓚的戰役中運用此槍,從此走上三國名將道路。

⑶ 有哪些歷史人物故事

莊子的故事《有用和無用》。

莊子行走在山林間,看見一棵大樹,枝葉茂盛,但一些伐木工人卻坐在樹下休息,並不砍那棵樹;莊子就問:「眼前就有—棵大樹,你們為什麼不砍呢?」

「大是大,卻一點用也沒有。」伐木工人說,「它長得彎彎曲曲的,做棟梁不合適,做傢具也不合適。」

莊子感嘆道:「這棵樹因為形態不好,才得以享盡天年呀!」

下了山,莊子去拜訪住在山腳下的一位朋友。朋友見了莊子十分高興,便叫童僕殺只鵝來款待莊子。童僕問道:「兩只鵝,一隻會叫,一隻不會叫,殺哪只?」

主人說:「會叫的留著看家,不會叫的沒什麼用,就殺它好了。」

過了一天,莊子的學生就這兩件事很疑惑地問莊子說:「昨天在山林中看到的大樹,因為形態不好才得以享盡天年,現在,主人的鵝卻因為不會叫而被宰殺,在有用與無用這兩者間,老師您要選擇哪一個?」

莊子笑著說:「我將處在有用與無用之間。有用與無用之間,看起來好像近似於道,其實不然,所以還是難免有牽累。如果真能順乎自然而遨遊於世事之外,就不會這樣了。

不受稱譽也沒有非議,應世時或顯現如龍或屈曲如蛇,跟著時勢變化,不願為了特定的目的而受限;處世時或進或退,與自然相和順,自在地遨遊在萬物的根源;主宰萬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這樣哪會有什麼牽累呢!這是神農、黃帝治世的法則呀!

「至於萬物的私情,人類的習慣對此就不是這樣了。有聚合就有分離,有成功就有毀損,有銳利就有挫傷,有尊貴的就有被排擠的,有有作為的就有有欠缺的,賢能的人會遭到算計,不肖的人也會被欺侮,所以怎能偏執於任一方呢?悲哀呀!學子們要謹記,只有順乎自然才是理想的境界呀!」

哲理點撥:當我們以無用來看待一件事物時,必須知道自然造物不是只為了供人類役使,而是別有所用。而這無用之用的妙處正待人轉換立場去體會。

(3)具有道家思想的歷史人物故事擴展閱讀: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戰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庄學的創立者,與老子並稱「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僅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像豐富奇特,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其作品收錄於《莊子》一書,代表作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等。

⑷ 中國古代道家名人有哪些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⑸ 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道家思想的形成是以總結、發展、著典籍為主要路徑,每一次思想的跳躍都經歷了極其長時間的眾人積累,這也再一次的凸顯了道家的生命力。

《老子》作者生活年代在學界尚有爭議,或以為與孔子同時,或認為晚於孔子。老子主要批評了孔子所執之"禮"及"仁義"觀念,對楊朱則主要批評了其"予智自雄"及對"明王之治"的追求。

老子之後,楊朱本人曾針對墨子的"兼愛"、"尚賢"、"右鬼"、"非命"等核心價值觀念進行了"非議"。楊朱後學子華子則對當時社會存在的種種"六欲不得其宜"的觀點和行為做出了雙向的揚棄,詹何則將楊朱"為我"、"貴己"之說中"損一毫利天下不為也"的思想作了近乎極致的發揮。

莊子本人和莊子後學都有對先秦諸子的學術批評,以魏牟為代表的莊子後學認為莊子之學大如東海,而名家公孫龍等人則似埳井之蛙。

魏晉南北朝時期,談玄之風興起,道家思想重新復活,不過這一次的重點不是黃老,而是對老莊的重新闡釋,並形成了影響深遠的魏晉玄學。此後老莊成為道家正統,一直延續至今。

⑹ 中國古代道家名人有哪些

中國古代道家名人有:廣成子、列禦寇、淮南子、張道陵、呂洞賓等等。

1.廣成子

廣成子,修行於崆峒山,上古黃帝時候的道家人物 。

《莊子·在宥篇》記載有"黃帝問道廣成子"的事情,展現道家對道的認識及道家特殊的認知方式;展現了道家以治身為本、治國為末的思想;並將求道方法落實為具體的修煉之術。這些內容對道家向道教演變和道教修煉之術產生深遠影響。

5.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哲學著作,屬於雜家作品。

《淮南子》相傳是由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故而得名。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綜合了諸子百家學說中的精華部分,對後世研究秦漢時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班固《漢書·藝文志》將其歸入「雜家」,《四庫全書總目》亦歸入「雜家」,屬於子部。

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糅合了陰陽、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鴻」是廣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東漢高誘《淮南鴻烈解序》)。作者認為此書如道一樣包括了廣大而光明的通理。

參考資料網路-呂洞賓

網路-張道陵

網路-淮南子

網路-列禦寇

網路-廣成子

⑺ 勇於探索的歷史人物事跡 有著堅定信念的中外名人事跡 有著卓越眼光的中外名人事跡

一位了不起的中國人——實驗胚胎學家童第周

從「最後一名」到「正數第一」
1902年5月28日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寧波附近的一個小山村裡。父親是個教私塾的窮秀才。幼年的童第周跟父親念過幾本「四書五經」,望子成才的父親寫了「滴水穿石」四個字,掛在他的書桌旁,童第周以此為座右銘,求知慾越來越強。
童第周的一個哥哥也是個教書先生,但他不是在鄉村私塾里任教,而是在寧波中學。那時,效實中學是當地有名的一流學校。為了日後能夠考入名牌中學,童第周在哥哥的幫助下,進了寧波師范學校預科班學習。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新知識,爭分奪秒地復習備考。
好事多磨。考期臨近時,哥哥突然收到了一位朋友的來信,告訴他,今年效實中學因故不招新生。這對童第周是個多麼不好的消息啊!哥哥真不想把這樣的消息告訴弟弟,可又不講不行。他躊躇再三,才對童第周說:「我朋友來信說,今年效實中學因故不招新生。」「三年級插班生也不招嗎?」童第周急切地問。「招是招的,只是你能行嗎?」「我想試一試。」哥哥見他雄心勃勃,真不知說什麼好了。
童第周參加了插班生考試。公布錄取名單的那一天,他懷著惶恐不安的心情來到了效實中學。當他清楚地看到「童第周」三個字出現在錄取名單上時,一股熱血頃刻間湧上了心頭!盡管他的成績是倒數第一,心裡也十分激動。
對於一個沒有上過一天中學,沒有學過英語的他來說,一下子插到三年級,其壓力是可想而知的。入學之初,不少同學譏笑他是牛尾巴上的蒼蠅,遲早要被甩掉。但倔強好勝的同童第周把這類冷言冷語視為激烈自己上進的動力。從此,白天除了上課,他便一頭扎進圖書館;晚上,圖書館關門了,同學們入睡了,他就獨自坐在路燈下攻讀。
一天深夜,一位老教師訪友歸來,見到路燈底下有個人還在讀書,他抬腕看了看錶,才知道已經12點多了,必須動員這個學生回去休息。於是,走過來說:「同學,哪個班的啊,這么晚了,還在這里看書?」「老師,我叫童第周,就是全班成績最年差的那個學生。」這時,老教師才看清童第周的面孔,想起他就是那個考倒數第一的插班生。老教師深為他的直率坦誠所感動,從心裡喜歡這個學生,本想說句鼓勵話,但一想,用不著了,便指了指手錶,示意該休息了。童第周點點頭,把東西收進書包。但沒走多遠,又在另一個路燈下停住腳步,蹲下身去,重又打開書包……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流逝過去,當期中考試來臨時,同學和老師都驚訝地發現:童第周的各門功課考得都很好,數學、物理、化學、英語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幾何竟得了100分。考試總成績名列全班第一。這種驚人的變化,令師生都很敬佩。
中學畢業後,童第周順利考取了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繫心理學專業。就是從那時起,他開始對生物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中國人了不起」
1930年,童第周決定遠渡重洋,出國留學。他有一個強烈的指導思想:「中國人不是笨人,應該拿出東西來,為我們的民族爭口氣!」在哥哥的幫助下,同年8月,他告別了愛妻,隻身來到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最有名的比京大學,成了歐洲著名生物學家勃朗歇爾的學生,並開始研究胚胎學。
研究胚胎學經常要做精細的手術。為了鍛煉雙手的靈敏,培養嚴細的作風,他不怕失敗,不厭其煩,幾十次,幾百次,甚至幾千次地做著別人看來十分單調、非常枯燥的手術。僅僅幾個月時間,勃朗歇爾就喜歡上了這個來自東方的青年。他不僅親自寫信為童第周申辦獎學金,還把一些學有成就的好友介紹給童第周。
由於童第周具有刻苦嚴謹的精神,使他的研究很快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勃朗歇爾教授要求學生們設法把青蛙卵外的一層膜剝下來。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手術。幾年來,許多人做過,但都失敗了。一天,教授把這一難題交給了童第周。只見他坐在顯微鏡前,用一把尖利的鋼鑷將青蛙卵鉗到玻璃盤中,然後用一根鋼針在卵細胞上刺了一個小洞,當看到脹鼓鼓的卵細胞鬆弛下來——由球狀變成扁圓形時,再操起兩把鋼鑷,用細尖的鑷尖夾住細胞的中央,均勻地向左右一撕,卵膜馬上被剝離得乾乾凈凈。「中國人了不起,真正了不起!你用幾分鍾就解決了我們幾年來解決的問題,為我們的實驗室開辟了道路。」站在一旁的道克情不自禁地稱贊到。勃朗歇爾教授知道後也興奮不已。
剝除青蛙卵膜手術成功,一下子震動了歐洲生物學界。出國第四年,童第周通過論文答辯,獲得了生物學博士的學位,為祖國、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

⑻ 道教都有哪些神話人物還有與之有關的故事,越多越好,給個網址也可以,謝謝!

有QQ么?
去看747970290的空間 包你滿意,聲明一下不是我的QQ,是我無意中發現的

⑼ 道教的由來,還有道教的故事!

我是個道士
(本人的見解,可能不全面)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道教的名稱來源,一則起於古代之神道;二則起於《老子》的道論,首見於《老子想爾注》。道教奉老子為教主,因為道家哲學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莊。值得注意的是:道教與道家是決然不同的兩碼事。道家所講的道學不是宗教,也不主張立教。《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源流,被後世的張道陵等人奉為「經書」,並不是「太上老君」為佈道而寫的經書。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實體活動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志。近年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受到重視,並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興趣,也使得道教獲得更多關注。道教教義中雖有道學成分,但遠遠不足以代表道學精神,遠遠不足以傳達老莊思想,二者萬萬不可混同。

道教的故事,大多都是神仙故事,封神榜就是其中之一,還有八仙(東游記)、各代祖師的經歷,這些上網都是可以找的到的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福生無量天尊

⑽ 歷史人物故事

晉文公和介之推

晉文公的名字叫重耳,是春秋時期的另一位霸王。可是在他做
國家元首之前,經歷了許多坎坷,曾因受鱺姬的迫害而在外面
流浪了十九年之久。他流浪時有很多人跟隨他,介之推就是其
中的一個。重耳登基當了晉文公之後,大封群臣,論功行賞,
那些昔日站對了路線的隨從個個得了高官厚祿,可不知為什麼,
文公偏偏把之推忘到了腦後。

這事如果換了別人肯定早就跳高跺腳了,可之推是何等人?!
他非但沒有介意,反而說服老母,跟他一塊兒住進深山,免得文
公找到他們。

如果不節外生枝,文公一時半會大概真的想不起之推了。可是
之推有個鄰居,深深為之推的高風亮節所感動,冒著生命危險,
寫了一封小字報,偷偷貼在朝門上。這封小字報很快到了文公
手裡,他一讀,不由大驚失色:「哎呀!朕咋把救命恩人之推
給忘了呢?當年流亡到衛國的時候,朕沒有東西吃,是他把大
腿上的肉切下一片給朕充飢呀!朕飲水不忘掘井人,一定要厚
厚賞他。」

於是,文公派人到山上去找之推。只見那裡雜草叢生,荊棘遍
野,而且山外有峰,峰外有山,找了半天,連之推的影兒都沒
看著。文公不甘心,一口氣找了好幾天,仍然沒有下落。

直到有一天,文公忽然心生一計,他叫來小兵,讓他們放火燒
山。他的如意算盤是:火一燒,之推為了救老母,一定會背著
她跑出來,這不就成了嗎?哪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把整座山
都快要燒焦了,之推也沒有露臉。火滅了以後,衛兵們在山頂
的一棵柳樹下,找到了之推和他老母的屍首。文公見狀,放聲
大哭,悔之已晚。

文公吩咐把他們倆藏在山的側面,又令農夫們開荒山,造農田,
並把荒上改名為介山,紀念介之推這位重友情、輕功名的賢士。

林則徐

道光十七年(1837年)初,任湖廣總督,嚴禁鴉片,卓有成效。次年上奏道光帝,力主禁煙,遂受命為欽差大臣,節制廣東水師,赴粵查禁鴉片。十九年,與兩廣總督鄧廷楨合力嚴緝走私煙販,懲處受賄官吏,迫令英美煙販交出鴉片237萬余斤,從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門當眾銷毀;又提出奉法者來之,抗法者去之」的正確貿易方針,以孤立英國侵略者;會同水師提督關天培籌劃海防,倡辦義勇,屢挫英軍武裝挑釁。

為了解西方情況,他設立譯館,翻譯外文書報,編成《四洲志》,並譯外國律例、軍事技術等著述,開創了近代研究西方的風氣。1840年初任兩廣總督。6月,英國發動侵略戰爭,因廣州防守嚴密,遂被上攻佔定海,陳兵大沽;因投降派乘機誣陷,旋被革職。次年5月,復受命往鎮海軍營幫辦軍務,又遭讒害,不久被流放新疆。

曾在該地屯田,興辦水利,推廣先進生產技術。1845年起,被起用為陝甘總督、陝西巡撫、雲貴總督。1849年,因病退職返鄉。時英國侵略者強占福州城地築房,他聯合士紳上書閩浙總督劉韻珂,力主將侵略者驅逐出城。1850年,受命為欽差大臣,赴廣西鎮壓農民起義,病死於廣東普寧縣。贈太傅,謚文忠。

他對沙俄蓄謀侵略中國中國的野心有所覺察,晚年曾說:「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有《林文忠公政書》、《信及錄》、《林則徐日記》等。

閱讀全文

與具有道家思想的歷史人物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