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結合史料評價歷史人物試題

結合史料評價歷史人物試題

發布時間:2021-03-02 09:29:29

㈠ 探究題:(10分) 請任意選擇上面三個歷史人物中的一個進行評述。(12分)要求:①要有史實有評價。②史

(任選一個)
①有2個及以上史實,且內表述准確。(4分)
②有評價,且合理。(3分)
③語言容、邏輯(3分)

㈡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6分)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擺脫不了政治環境的影響。綜觀國共關系史,隨

(1)1937年—抄1945年期間,襲共產黨承認蔣介石在全國的領袖地位,對他的評價較高。(1分)原因: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蔣介石和共產黨合作抗日(或戰後國共舉行重慶談判,商討和平建國)。(1分)
1946年—1949年期間,共產黨稱蔣介石為「人民公敵」、「獨夫民賊」,對他的評價很低(1分)原因:內戰爆發(l分)(說明:內戰爆發可替換為解放戰爭)
(2)基本原則是:全面、客觀、實事求是的評價原則。(2分)

㈢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李鴻章完全是在曾國藩的卵翼下成長起來的


(1)評價:胡濱認為李鴻章維護清朝腐朽統治,出賣國家利益,是最大的賣國賊。(3分)克利夫蘭認為李鴻章是才能卓越的偉大政治家、外交家。(3分)
(2)史觀不同;背景不同;目的不同;關注史料不同。結合史實,具體分析。(9分)

㈣ 怎樣評價歷史,歷史人物

馬克思說過,「有了人,我們就開始有了歷史」,而且「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可見,人在歷史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正因為如此,《中學歷史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一些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有重要影響,也應該正確地實事求是地給以敘述和評價。對歷史上某些反面人物,要進行分析批判。」「老師應要求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正確的認識……」國家教委考試中心《歷史科考試說明》也明確地規定:學生要具有「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能力。但是絕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和偏差,下面,本文就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談談我的幾點建議。
一、樹立評價歷史人物的正確標准
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標準是牢牢把握其對歷史發展、社會進步在客觀上所起到的推動或阻礙作用,依據對人民有利還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通常我們常見的具體標准有:是否完成了國家統一,推動了歷史發展;是否調整了政治經濟政策,促進了經濟發展;是否採取了促進民族融合與團結的措施;是否反擊了外來侵略,捍衛了國家民族利益;是否促進了科技文化的發展;是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等。
二、遵循歷史人物評價原則
1、一分為二的原則。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後、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傑出歷史人物也不例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而在評價傑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例如,清朝的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復台灣、擊敗沙俄等,政績斐然,維護和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但是不能因為功績顯著就完全對其大興文字獄的過錯視而不見、全盤否認。我們必須根據其在位時期的作為,一分為二地評價他。當然瑕不掩瑜,最後總體上我們還是認為康熙皇帝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封建帝王。
2、時代性原則。這一原則就是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要將其放在他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時代。這種特定的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例如,對於商鞅的評價主要是基於他積極變法的歷史事實,其改革的結果是在秦國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強大。如果站在今人的視野,封建制度是非常落後的,是一種剝削制度,因此,商鞅變法不值得被後人贊賞。但是,若把商鞅放在他生活的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生產力發展,奴隸制度已不能適應這樣的生產力現狀,歷史潮流呼喚一種新制度去取代舊制度,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商鞅變法則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有利於推動社會的發展和促進生產力的提高,應該對商鞅變法予以肯定,商鞅也算是比較成功的改革者。
3、階級性原則。
歷史人物大都生活於階級社會中,因此在評價歷史人物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例如,在《中國近代史》中,林則徐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他卻在民族面臨外來侵略時,堅決抗擊,決不妥協,他領導的虎門銷煙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尊嚴的堅強意志,因此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三、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學生在明確評價標准和原則之後,要將其觀點表達出來,就必須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即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以歷史事實或者具體史料為依據,才能得出相應的觀點,既不能主觀臆斷、空穴來風,也不能堆砌材料和歷史事實。
接下來,我以秦始皇為評價對象,作一個示範。
首先,對於秦始皇的評價,我們按照「一分為二」的原則,將評價內容分成「功績」和「過失「兩個部分。
其次,根據教材所學或材料信息,先在頭腦中搜索秦始皇的相關活動、事跡,如統一六國、派人開鑿靈渠、修築萬里長城、建立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焚書坑儒」、 增加賦稅、增重徭役等等。
再次,根據評價的原則,用科學標准作為判斷准繩,對其歷史活動逐一考察,分清哪些是功績、哪些是過失。例如:對於「修長城」,過分地役使了民力,使得很多人妻離子散,這自然是不好的。但是,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匈奴人時常向南侵擾,奪取沿邊漢人的財富,嚴重干擾了中原人民的正常生產活動,破壞了經濟發展。秦帝國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的長城連綴起來,成為一條統一的防禦線,保證了中原人民正常的生活、生產,是符合當時人民的利益的。因此,築萬里長城應該是秦始皇的功績。最後,根據評價的標准,「焚書坑儒」 鉗制思想、摧殘文化,不利於中國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因此,比較其得失,這一活動就應該歸結在過失當中。
然後,就是「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分別評述功績和過失。先寫出主要活動,再對這一活動作簡單評價。例如,在功績方面,寫出史實「滅六國統一全國」後,再對其簡單評價:「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局面,有利於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心願。」
最後,就是用簡單的一句話總結性地評價歷史人物。例如,在功績和過失都分別敘述、評價完之後,比較功過得失,最後總結得出:「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創立者,功大於過,是我國封建社會有作為的皇帝。」
評價歷史人物既可以考查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記憶和理解的情況,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實際運用之中出現的問題相比,本文僅僅是比較淺顯地談了談皮毛,若有不當之處,還望廣大同行批評、指正。
如何評價傑出的歷史人物
在歷史課教學中,為了考查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記憶和理解的情況,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與能力,經常會涉及到傑出人物的評價問題。該如何評價傑出的歷史人物呢?
一、堅持一分為二,辯證分析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即進步與落後、積極與消極、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傑出歷史人物也為例外,因而在評價傑出人物時也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
如對毛主席的評價,我們既要看到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卓著功勛,又應正視他在「文革」中的錯誤,並且是功大於過,功勞是主要的;又如拿破崙,在民族利益上,他反對外來干涉,保衛法國,具有歷史進步性,但他對外又實行侵略擴張,(客觀上有利於鏟除歐洲封建勢力,解放佔領地人民的作用),充分暴露出了資產階級的本性。
二、結合歷史處境,具體分析
傑出人物是時代的產物,總是與一定的社會環境、階級歸屬、家庭背景、個人的性格特徵等相關聯的,因而應把傑出人物置於一定的歷史范圍作具體分析。
如岳飛,處於南宋面臨內憂外患的社會背景下,他屬於地主階級抵抗派,其抗金主張在當時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是進步的,贏得了民眾的廣泛支持;但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再加上岳飛從小受「忠君」思想(其母在背上刻有「精忠報國」四個字)影響根深蒂固,結果造成了時代悲劇和個人的性格悲劇。對岳飛的思想和能力我們要具體分析,而不能脫離或超越當時社會發展的水平,用現代的思想去責備留下「遺憾」的英雄,更多的是要批判性地繼承和吸取教訓。
三、堅持唯物主義,客觀分析
傑出人物的出現是時代的產物,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但我們又不能陷入歷史決定論,而忽略了歷史人物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同時,對歷史人物的評判又應實事求是,重視確鑿證據,堅持唯物史觀。
如曹操這種人物的出現是當時歷史的必然和客觀要求,但他個人在歷史中扮演的角色和所發揮的歷史作用卻主要是個人努力的結果。同時,初中歷史書對曹操的個人資料介紹不多,評價曹操這一歷史人物的史實從哪獲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究竟是曹操還是梟雄?歷史史實不準確就可能評價不客觀、不公正、證據不全就可能有失偏頗。
總之,評價傑出的歷史人物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聯系具體歷史背景作歷史的、階級的、辯證的分析。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秦始皇
秦王贏政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立者。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贏政是一位富有雄心壯志的君主。他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其間的549年,諸候混戰無休無止,百姓為躲避戰爭,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農業發展受到極大程度的破壞,大量田地荒蕪。再者,匈奴等游牧民族,趁勢入關,南下騷擾周邊地區人民,給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重重災難。因此廣大人民,都希望能盡快完成統一。而秦始皇統一中原,恰是應人民所願,結束了相持數百年的諸侯混戰。人民生活逐漸安定下來,一個較為完善的封建制國家開始孕育而生。
戰國時期,由於各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不相同,故而影響了各地經濟,文化之間的交流。齊、燕等國發行的是刀幣,趙、魏、韓等國則通過鏟形的布幣,秦和東周邊流通圓形方孔錢,楚國卻使用貝幣。度量衡是商品交換的工具,與國家賦稅相關,但由於各國的單位進制各不相同,使得七國之間的度量衡五花八門。為解決貨幣不通,單位不一帶來的諸多問題,秦始皇下令規定:在全國統一發行,使用圓形方孔錢,以秦國商鞅變法時的度量衡為標准,度量單位改為十進制,並定期對度量衡進行檢查。
春秋戰國以來,由於諸侯割據,因而造就了不同文字,於是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差異。文字形體不一,造成了人們交流的不便和誤解,對社會生活中的經濟、文化以及思想交流產生了莫大障礙。
秦始皇在統一度量衡的同時,下令統一文字。規定以秦國小篆作為全國通用的標准字形,廢除六國的舊體文字。小篆不僅吸取繼承了六國文字的合理因素,同時還具有筆劃簡明的特點。較易推廣。此外,民間還流行一種比小篆更為簡易的文字——隸書。這便是我國今體文字的前身了。
為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屢次侵犯,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抵禦外襲,並派遣蒙恬出兵討伐。在消除匈奴的威脅之後,秦始皇又立即調轉矛頭,決心降服並大力開發越族地區,遷移近50萬人口到越族地區與越人雜居,促進民族之間的融合。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秦始皇固然是一名功績無數的君主,但同時也是世人認可的暴君。他生前為已享樂,不惜人力,每年動用數以萬計的刑徒(事實上絕大部分是無辜受害的民眾),頂烈日,冒嚴寒,長年勞作。總計共在關中修建了400多座離宮別館。關外和咸陽200里內各修建離宮別館400多座,宮殿270座。其中最著名還要屬規模宏大的阿房宮。據說阿房宮方圓共有300里。
秦始皇為了讓自己死後一樣能享有無與倫比的帝王生活。他剛繼位就開始在驪山為自己修建陵墓。這座陵墓,一修就是幾十年,直至他過世。陵墓內除了藏有大量奇珍異寶,陵墓本身就酷似欀栮浴一個微縮的宇宙世界。墓室頂部紋有天文圖像,用大明珠鑲嵌,象徵日月星辰。並以各種昂貴的材料,仿造江河,山川等一系列景觀。為防止墓穴被盜,墓室周圍布滿機關,一旦觸動,將被暗箭射死。
為了長生不老,秦始皇先後幾次受徐福,盧生等人蒙蔽,為求長生不老仙葯而揮霍大量人力,財力。
此外,為加強對人民思想的控制,實行愚民政策,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他頒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收藏醫學,占卜以及種植的相關書籍,其餘一律上交消毀。凡是私藏或知情不報者,皆要受到誅連。除《秦史》之外,其餘六國史書皆未免於難。除儒家一派,餘下的各家學說均付之一炬。他還秘密審問四百多位曾暗中誹謗他的儒生,最後全部活埋。「焚書坑儒」是我國古代典集所遭受的史無前例的浩劫,對我國文化產生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綜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為建立大一統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封建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結束了長期諸侯混戰的局面,完成前無古人的統一大業。也展示了自身的實力和形象,為後人在民族統一抵禦外敵入侵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示範和借鑒意義。當然,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秦始皇作為第一個封建國家的君主,也不可避免存在著諸多缺陷和遺憾。如大興土木興建阿房宮,「焚書坑儒」等,其破壞性和負面影響,史學已有定評,不必細說。後人應引以為鑒,這也是我們評論秦始皇功過是非的意義所在。
快樂寶貝 2008-06-07 14:46 檢舉
始皇帝的功績,還需要說嗎?
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況且隨著年紀的增長,他最後也明白了應該把江山交給扶蘇,由他來推行仁政了,讓老百姓喘口氣了。可惜天不假人壽,被趙高這個閹人亂政了。即使今天看來,為很多人詬病的秦之暴政,也確實因為始皇是個理想主義者,他很想把事情由他一個人做完全,而忽視了事物是發展的,路要一步一步走的道理!否則我們今天怎麼可能享受著都江堰、鄭國渠等的便利?
秦王贏政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立者。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贏政是一位富有雄心壯志的君主。他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其間的549年,諸候混戰無休無止,百姓為躲避戰爭,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農業發展受到極大程度的破壞,大量田地荒蕪。再者,匈奴等游牧民族,趁勢入關,南下騷擾周邊地區人民,給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重重災難。因此廣大人民,都希望能盡快完成統一。而秦始皇統一中原,恰是應人民所願,結束了相持數百年的諸侯混戰。人民生活逐漸安定下來,一個較為完善的封建制國家開始孕育而生。
戰國時期,由於各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不相同,故而影響了各地經濟,文化之間的交流。齊、燕等國發行的是刀幣,趙、魏、韓等國則通過鏟形的布幣,秦和東周邊流通圓形方孔錢,楚國卻使用貝幣。度量衡是商品交換的工具,與國家賦稅相關,但由於各國的單位進制各不相同,使得七國之間的度量衡五花八門。為解決貨幣不通,單位不一帶來的諸多問題,秦始皇下令規定:在全國統一發行,使用圓形方孔錢,以秦國商鞅變法時的度量衡為標准,度量單位改為十進制,並定期對度量衡進行檢查。
春秋戰國以來,由於諸侯割據,因而造就了不同文字,於是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差異。文字形體不一,造成了人們交流的不便和誤解,對社會生活中的經濟、文化以及思想交流產生了莫大障礙。
秦始皇在統一度量衡的同時,下令統一文字。規定以秦國小篆作為全國通用的標准字形,廢除六國的舊體文字。小篆不僅吸取繼承了六國文字的合理因素,同時還具有筆劃簡明的特點。較易推廣。此外,民間還流行一種比小篆更為簡易的文字——隸書。這便是我國今體文字的前身了。
為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屢次侵犯,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抵禦外襲,並派遣蒙恬出兵討伐。在消除匈奴的威脅之後,秦始皇又立即調轉矛頭,決心降服並大力開發越族地區,遷移近50萬人口到越族地區與越人雜居,促進民族之間的融合。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秦始皇固然是一名功績無數的君主,但同時也是世人認可的暴君。他生前為已享樂,不惜人力,每年動用數以萬計的刑徒(事實上絕大部分是無辜受害的民眾),頂烈日,冒嚴寒,長年勞作。總計共在關中修建了400多座離宮別館。關外和咸陽200里內各修建離宮別館400多座,宮殿270座。其中最著名還要屬規模宏大的阿房宮。據說阿房宮方圓共有300里。
秦始皇為了讓自己死後一樣能享有無與倫比的帝王生活。他剛繼位就開始在驪山為自己修建陵墓。這座陵墓,一修就是幾十年,直至他過世。陵墓內除了藏有大量奇珍異寶,陵墓本身就酷似欀栮浴一個微縮的宇宙世界。墓室頂部紋有天文圖像,用大明珠鑲嵌,象徵日月星辰。並以各種昂貴的材料,仿造江河,山川等一系列景觀。為防止墓穴被盜,墓室周圍布滿機關,一旦觸動,將被暗箭射死。
為了長生不老,秦始皇先後幾次受徐福,盧生等人蒙蔽,為求長生不老仙葯而揮霍大量人力,財力。
此外,為加強對人民思想的控制,實行愚民政策,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他頒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收藏醫學,占卜以及種植的相關書籍,其餘一律上交消毀。凡是私藏或知情不報者,皆要受到誅連。除《秦史》之外,其餘六國史書皆未免於難。除儒家一派,餘下的各家學說均付之一炬。他還秘密審問四百多位曾暗中誹謗他的儒生,最後全部活埋。「焚書坑儒」是我國古代典集所遭受的史無前例的浩劫,對我國文化產生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綜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為建立大一統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封建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結束了長期諸侯混戰的局面,完成前無古人的統一大業。也展示了自身的實力和形象,為後人在民族統一抵禦外敵入侵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示範和借鑒意義。當然,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秦始皇作為第一個封建國家的君主,也不可避免存在著諸多缺陷和遺憾。如大興土木興建阿房宮,「焚書坑儒」等,其破壞性和負面影響,史學已有定評,不必細說。後人應引以為鑒,這也是我們評論秦始皇功過是非的意義所在。
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摘要:人類歷史源遠流長,眾多歷史人物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人類歷史的推動者。引導學生正確的評價歷史人物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中學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所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非常必要。
關鍵詞:評價歷史人物 標准 方法 原則
《初中歷史新課標》要求,「學習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由此可見,引導學生正確的評價歷史人物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中學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但是,對於尚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知識水平有限的初中學生,學會正確、客觀的評價歷史人物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有的學生以偏概全,要麼只看到人物的優點,要麼只看人物的缺點;有的以個人喜好為准,感情用事。
但是,對於人物的認識和評價你要真讓他們詳細的說一說,很多學生又說不清,對人物的認識要麼很膚淺,要麼是一棍子打死,總之,這種現象在初中學生中是比較普遍的,所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非常必要。
如何引導初中學生對一個歷史人物形成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呢?結合我的教學體會談幾點看法。
一、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
這個標准就是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就是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這一標准比較抽象,可以在教學中循序漸進滲透,如學習商鞅變法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秦孝公死後,太子在位,守舊的貴族誣告商鞅「謀反」,結果他被車裂而死。結合史實看,他的變法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為什麼?」在學生討論回答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促進了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組織變法的商鞅雖死,但變法成功了,商鞅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對於推動戰國時期秦國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所以我們可以說商鞅是戰國時期傑出的地主階級改革家,從而對商鞅和商鞅變法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
二、教給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正確方法
首先要堅持以史實為依據,實事求是的原則。即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以歷史事實或者具體史料為依據,得出相應觀點,既不能主觀臆斷,也不能空穴來風,也不能堆砌歷史材料和史實。
如七年級歷史上冊歷史課本中關於秦始皇功過的評價:
功: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格局混戰的局面,符合人民的願望;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秦始皇對我國歷史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產生了巨大影響,是我國封建社會有作為皇帝。
過:但秦始皇又是個殘暴的皇帝,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徵收沉重的賦稅、迫使百姓承擔繁重的徭役;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二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辯證法觀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要一分為二,具體評價歷史人物的功與過,既不要苟求,也不要溢美。
下面我們以評價曹操為例加以說明:一是要注意區分文學作品的曹操形象與歷史中真實的曹操。文學作品中,由於受到「忠奸論」與「正統」思想影響,將曹操醜化,評為亂世奸雄。戲劇舞台上定位之為「白臉」。問題出在文學作品脫離了當時具體的歷史環境,更多地是以個人的感情作為了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違背了評價歷史人物的真實性與客觀性。二是要將曹操歷史作為中的「為政」與「為文」加以區分。政治上,曹操挾豪強之威,挾天子以令,注意發展生產,唯才是舉,掌握軍事計謀,運籌帷幄。文學上開創建安文學新氣象,作品流傳千古,如《短歌行》、《觀滄海》、《蒿里行》等,意蘊深遠。三是將「正統」思想與歷史人物對中國社會進步的客觀性加以區分。東漢沒落瓦解,非曹操之過,亦非曹操所能挽救,罪不在操,但曹操發動戰爭兼並戰爭,當然給人民帶來困苦,此為過。「正統」思想不可以作為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只有認清歷史人物對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才能正確地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四是注意曹操為統一天下所做的努力,尤其是赤壁之戰。此乃條件不成熟之舉。要求統一是歷史的進步,但違背歷史客觀,一意孤行,未能實現,此為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
再比如評價隋煬帝,我們不能因為他濫用民力、橫征暴斂、施行暴政就否定其一生。因為開鑿京杭大運河,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到現在仍然發揮著作用;還有科舉制的實行,更是開創了選拔人才的途徑。隋煬帝的這些創舉都是不容抹煞的,而學生往往片面誇大了其暴虐的一面,而忽視其進步的一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度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之更加客觀全面地看待歷史人物。
三、教會學生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把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分析
這種特定的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舞台,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會超越他所處的歷史時代,所以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分析。不要苛求古人,避免用現代人的思想、觀念去評價古人。
如評價岳飛,我們稱他為「抗金英雄」而非「民族英雄」,是因為建立「金」政權的女真族從今天來講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岳飛,而應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出發,認識到岳飛抗金也是他當時「愛國」表現,愛「南宋」這個「國家」。這樣,可讓學生真正理解岳飛,並正確客觀地評價岳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形成對歷史人物的正確評價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和完成的,老師要注意引導滲透,最終使學生學會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形成自己正確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

㈤ 如何正確評價英雄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馬克思考試題】

歷史的規律表明,每當社會大變革時期,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它必將造就偉大的歷史人物。在17—19世紀的西方,在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制度的波瀾壯闊的資產階級革命中脫穎而出的領袖人物,受到舉世矚目。

克倫威爾、華盛頓、拿破崙,他們憑借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贏得了反對君主專制或殖民壓迫的革命斗爭的勝利,為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礎,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傑出人物。這些英雄人物是適應時代需要而產生,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統一。

傑出人物的思想與其特定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環境分不開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不同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環境對人類思想的影響是不同的。

古代中國的孔子和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這些世界級的哲學家、思想家和精神領袖,他們以各自的智慧思索著善與惡、理性與真理、倫理與生活等人類文明的命題。

但由於自然地理和社會環境的不同,他們在思索的問題本身、思考角度等方面有很大差別,奠定了人類文明生成過程中的多元性。



(5)結合史料評價歷史人物試題擴展閱讀:

墨子,名翟,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生前擔任宋國大夫。 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

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

顏真卿,字清臣,祖籍琅玡臨沂。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 、司徒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書法家。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後因得罪權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

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後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㈥ 結合史實客觀綜合的評價歷史人物 秦始皇。請在3天內解決。議論文不少於500字不多於700字。

中國的英文名稱「CHINA」,據說就是從秦的讀音「CHIN」演變而來的。

秦始皇的暴虐,直接促成了漢帝國統治政策的轉變,從而奠定了漢家600年天下的基業。否則的話,我不認為漢朝會比秦強多少。作為反面教材,秦始皇的歷史貢獻不能算小。

秦始皇強化軍事機器,他的建軍手段與治軍思想一直為後人所效仿。尤其是商秧改革後,在秦國所推行的軍功制度和耕戰政策,更是成為了歷代開國君主走向成功的最佳範本。曹操的屯田之策,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思想,其實都是秦始皇時代的產物。

統一了華夏,老百姓不再受戰火塗炭之苦。從此,中華民族的大融合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有了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國家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雖說未必都是好事,但還是有幾件值得大書特書一番DI

修長城--雖然有秦一代這項偉大工程遭世人痛恨,但後來的王朝卻視之為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法寶。秦始皇興修萬里長城,成為了後世王朝連綿不絕的一項重大國防工程,一直修到明末。這直接影響了中國農耕地區與游牧民族的關系發展。

修築軍用幹道--古代的高速公路。經由此路,快馬從北方要塞九原趕往秦都僅需數日。兵貴神速啊。

靈渠--古代最省力最便捷,運量也最大的運輸方式,還是水運啊。

至於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嘛,直接強化了中華民族的內在凝聚力,促進了大一統思想的形成。可謂功在古代,利在千秋!我們雖然南腔北調,方言龐雜,但卻能通行一種文字,而這就是秦皇的功勞哦。而秦始皇的軍事政治經濟思想,更是貫穿影響了秦之後綿延2000多年的封建皇朝時代。

㈦ 如果是在回答考試試題:如何評價歷史人物華盛頓(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人物,從功與過兩個方面來分析)

應該這樣回答:::華盛頓(1732~1799)Washington,George生卒年月:1732年2月22日生於弗吉尼亞,卒於1799年12月14日。總統任期:1789年4月30日——1793年3月4日1793年3月4日——1797年3月4日所屬政黨:聯邦主義者美國首任總統(1789~1797),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總司令。他畢生未進大學學習,但注意自學,使自己具備了突出的才幹。早年當過土地測量員。1752年,成為維農山莊園的主人。曾參加七年戰爭,獲中校和上校銜,積累了軍事指揮的經驗。1758年當選為弗吉尼亞議員。翌年與富孀M.D.卡斯蒂斯結婚,獲得大批奴隸和60.75平方千米土地,成為弗吉尼亞最大的種植園主。在經營農場、手工作坊的過程中,華盛頓飽嘗了英國殖民當局限制、盤剝之苦。1774年和1775年,先後作為弗吉尼亞議會的代表出席第一屆、第二屆大陸會議。1775年7月3日,華盛頓就任大陸軍總司令。他把一支組織鬆散、訓練不足、裝備落後、給養匱乏,主要由地方民軍組成的隊伍整編和鍛煉成為一支能與英軍正面抗衡的正規軍。通過特倫頓、普林斯頓和約克德等戰役,擊敗英軍,取得了北美獨立戰爭的勝利。1783年《巴黎和約》簽訂,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同年12月23日遞交辭呈,解甲歸田。1787年他主持召開費城制憲會議。制定聯邦憲法,為根除君主制,制訂和批准維護有產者民主權利的憲法作出不懈的努力。1789年,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他組織機構精乾的聯邦政府,頒布司法條例,成立聯邦最高法院。他在許多問題上傾向於聯邦黨人的主張,但力求在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之間保持平衡。他支持A.漢密爾頓關於成立國家銀行的計劃,確立國家信用。批准T.傑斐遜所支持的公共土地法案,奠定了西部自由土地制度的基礎。1793年,再度當選總統。為了緩和同英國的矛盾,1794年11月4日華盛頓派出首席法官J.傑伊與英國談判,簽訂傑伊條約,因有損於美國利益,遭反對。1796年9月17日,他發表告別詞,表示不再出任總統。從而開創美國歷史上摒棄終身總統,和平轉移權力的範例。次年,回到維農山莊園。因對美國獨立作出重大貢獻,被尊為美國國父

㈧ 「夢想成真」,是每個人的追求。歷史人物的探尋,為我們實現夢想提供了寶貴財富。閱讀史料,並結合所學知

(1)封建制度;(1分)洋務運動;(1分)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或北洋艦隊全軍覆沒)。(1分)
(2)為中國謀幸福;(1分)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分)國共合作(或籌建黃埔軍校)。(1分)
(3)事例:①在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毛澤東提出紅軍不去湘西,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②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③遵義會議後,毛澤東領導紅軍四渡赤水,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答任意一點即可。1分)努力:毛澤東等人赴重慶談判,與國民黨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1分)
(4)從學習,高尚道德品質培養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2分)

㈨ 【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貞觀二年,唐太宗說:「國以人為本,人以


(1)思想:以抄民為本,不奪襲農時。(2分)
原因:唐太宗個人品格(善於反思和自我批判);吸取隋亡教訓;以儒家「仁政」思想為指導;維護封建統治的需要。(4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2)變化:從與民休息、剋制個人生活慾望變為苦役百姓、貪圖享受。(4分)
評價:唐太宗即位初期推行休養生息,可以說是明君,但他晚年也貪圖享受,勞民傷財,走向自身的反面。(4分)評價歷史人物應該全面看待其在不同時期的作為。(2分)

與結合史料評價歷史人物試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