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人物

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02 08:13:27

㈠ 材料二中三位歷史人物對辛亥革命的評價有何相似之處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回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答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㈡ 辛亥革命時期的主要歷史人物簡介

孫中山(.11.12—1925.03.12),名孫文,字載之,號逸仙。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將陵墓永久遷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號容庵,漢族,河南項城人,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傳統上認為他的本質是反動、落後的,並且是圖謀復辟的竊國大盜,也有人認為他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曾是北洋軍閥的領導人,在辛亥革命後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在位期間積極發展實業,統一幣制,維持了中國對蒙古和西藏的主權。建立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陸軍(新軍),創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開始主張建強國、創建強大的中央政府等,但後來在楊度等立憲人士的鼓惑下復辟稱帝,最終以失敗收場。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

㈢ 辛亥革命人物簡介

辛亥革命中人物很多,最主要的是孫中山、袁世凱。

孫中山出生的時內間是容1866年11月12日,去世的時間是1925年3月12日。他開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也是創始中華民國與國民黨的人。第一面徹底對抗封建的旗幟就是由他舉起的。在1905年的時候他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在他領導了辛亥革命後他被選舉為了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在1940年的時候他被尊為「中華民國國父」。

袁世凱在中國的歷史上是一個很受爭議的人,他出生的時間是1859年9月16日,去世的時間是1916年6月6日,是中國近代史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辛亥革命的時候他逼宣統皇帝退位,清朝由此被推翻了,他也成了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後來他宣布自己為皇帝,並且把中國的國號改成了中華帝國。

袁世凱的這個舉措遭到了各界人士的強烈反對,後來袁世凱只做了83天的皇帝。雖然袁世凱被稱為「盜國大盜」,可是他還是有很多的成就的,比如他創建了新式的軍隊,為國家培養了很多的軍事人才。但是他的功在很多人眼中少於他的過,所以這也讓他成了受到爭議的人。

㈣ 辛亥革命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

蔡鍔(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入長沙時務學堂,與梁啟超、譚嗣同等結交。戊戌政變後考入上海南洋公學。次年到日本,就學於東京大同高等學校及橫濱東亞商業學校。1900年回國參與自立軍起義,事敗後復去日本學軍事。1904年回國,先後到江西、湖南、廣西、河南等地軍校任職。1911年(宣統三年)調雲南任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10月與革命黨人李根源等在昆明起義,11月出任雲南軍政府都督。旋即協助貴州、四川兩省獨立。二次革命中暗中派兵援助四川熊克武討袁。事後被袁世凱調至北京,授以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全國經界局督辦、參政院參政等虛職。1915年袁策劃稱帝,加緊對其監視。蔡以赴津治病為名,逃至日本,轉道香港回雲南。12月25日與唐繼堯、戴勤等通電宣告雲南獨立,討伐袁世凱。次日成立護國軍,任第一軍總司令,出兵四川,屢獲勝利。不久廣西、陝西、貴州、浙江、湖南等省相繼響應,迫使表於1916年3月取消帝制。因艱苦轉戰,積勞成疾,8月赴日本治療。11月病逝。============================================================================= 陳天華(1875—1905)原名顯宿,字星台、過庭,號思黃。湖南新化人。辛亥時期的宣傳家、活動家。少時家貧,營小販為生。十五歲方入塾就讀,後是族人資助,入資江書院求學。1898年(光緒二十四)考入新化求實學堂。1903年初留學日本.入東京私文學院師范科,即參加《游學譯編》的編輯工作。4月憤沙俄違約拒不從中國東北撤兵,寫血書數十幅郵往國內,號召國人拒俄禦侮,並加入拒俄義勇隊。拒俄運動被清政府鎮壓後復與黃興等組織軍國民教育會,轉向反清革命。是年秋發表《猛回頭》《警世鍾》,宣傳反帝愛國,號召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被傳誦一時,影響廣泛。冬,歸國。次年2月協助黃興等在長沙創立華興會,參與策劃在湖南武裝起義並擔任運動軍隊,未發事泄,逃亡日本。1905年在東京參加組建中國同盟會,任會章起草員,參與擬定《中國同盟會總章》,並被選為書記。《民報》創刊,任編輯,為主要撰稿人之一。11月日本文部省頒布《清國留日學生取締規則》,留日中國學生群起反對,他堅決主張歸國謀劃,反對忍辱留日,為抗議《取締規則》,喚起同胞覺醒,於12月8日在日本東京大森灣蹈海自盡,留《絕命書》激勵留學界堅持斗爭。 ======================================================================= 方聲洞(1886—1911)字子明。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早年曾到漢口進新制學堂。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隨兄姊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成城學校習陸軍。翌年加入拒俄義勇隊,憤清廷庸懦誤國,立志實行革命。1905年同盟會成立,與其兄聲濤、姊君瑛及兩嫂均先後加盟。次年因清廷禁止自費留學生習陸軍,轉入千葉醫學校,積極從事革命活動,擔任中國留學生總代表、同鄉會議事部長、同盟會福建支部長等職。1911年(宣統三年)3月受命從日本密運軍火抵穗,4月27日參加廣州黃花崗之役,隨黃興撲攻兩廣督署,後轉攻督練公所,至雙門底中彈犧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㈤ 述評辛亥革命的兩位歷史人物(1500字左右)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兩個光輝的名字棗孫中山、黃興。孫中山是革命先行者,黃興是革命實幹家。他倆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長沙起義失敗後,黃興於1904年底到日本避難。 次年7月,孫中山為發動革命,亦從海外來到日本。經老友宮崎寅藏的介紹,次日,孫中山就趕到黃興寓所。黃興把孫中山領到一個名叫鳳樂園的中國餐館,短暫寒暄之後,他們就轉入革命的話題。將近兩個小時孫黃兩人既不吃菜,又不飲酒,推心置腹地談話。最後,他們舉杯慶賀他們的愉快會晤。不久,他們共同主持了中國同盟會的正式成立,並分別被推舉為同盟會的總理和協理。1910年6月,黃興為躲避日警搜捕,隱居在橫濱的福住旅館。中旬,孫中山從夏威夷來到日本。那天,他乘坐的美國輪船剛剛靠岸,冒著危險前來迎接他的黃興就跳上船去和孫中山緊緊地握手,一直護送到孫中山下榻的旅館。兩人久別重逢;卻很少談論私事,話題很快轉入對革命形勢的討論。他們對各種重要問題變換了意見,並對未來的若干方針大計取得了一致看法。孫中山還在美國華僑中為黃興回國發動革命募集了不少資金。同盟會的成立,使全國分散的革命小團體聯合起來,形成了反清革命的統一力量。但由於它只是各革命團體的聯盟,組織得還很鬆散,各個組織間的意見也不大一致。有些人出於偏狹的個人成見,總是竭力攻擊孫中山,詆毀孫中山在同盟會中的領導威望,嚴重損害了革命派內部的團結。1907年間,屬於光復會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義失敗為借口,鼓動一部分人要求罷免孫中山的總理職務,另舉黃興擔任。黃興堅決反對,他從海外來信勸告這些同志說:孫總理德高望重,是我們的領袖,大家既然希望革命成功,就請不要搞出這些名堂來影響團結,而應當全心全意地擁護孫先生。在黃興的勸告下,一場風波才平息下去。1914年7月,黃興乘船赴美國考察,在舊金山接到一些人的來信,挑撥他和孫中山的關系,慫恿他另行組黨。黃興氣憤地回答:「黨只有國民黨,領袖惟有孫中山,其他不知也!」在美國各地,他向愛國華僑宣傳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綱領,揭露袁世凱帝制的陰謀,並積極為革命募捐。後來,聽到蔡鍔在雲南成立討袁護國軍的消息後,立即決定回國協助孫中山進行討袁革命。1916年6月,黃興經日本抵達上海,同年10月31日,因積勞成疾,與世長辭,享年僅42歲。孫中山聞訊悲痛欲絕,第二天即發函海內外,哀告黃興逝世的消息。按照傳統習慣,訃告是由死者的親屬發布,而黃興逝世的訃告則是由孫中山單

㈥ 辛亥革命的時間歷史意義主要人物

辛亥革命的時間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就是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爆發回宣告革命開始到
1913年8月答,"二次革命"失敗,宣告革命結束.
廣義的就是從孫中山開始籌劃革命一直第一次國共合作
歷史意義:1.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廷的腐朽統治,對外國資本主義侵華勢力給以沉重打擊。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以新的推動力。民國成立後,國內掀起興辦企業的熱潮,短短幾年內,資本主義經濟實力迅速增長。4.辛亥革命使人們的精神和思想獲得空前的解放,民主主義思想得到廣泛傳播。5.辛亥革命是在20世紀初年半殖民地國家爆發的革命運動,它打亂了殖民主義在亞洲的統治秩序,對於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巨大影響。
主要人物:孫中山,黃興,

㈦ 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

辛亥革命的性質和偉大功績

性質: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功績:①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②推翻清朝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③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④對近代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注意: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封建君主專制和結束封建統治是兩個不同概念。

辛亥革命的失敗和教訓

失敗:①袁世凱竊取了勝利果實

②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

原因:

主觀原因:(1)沒有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2)脫離人民群眾。

(3)同盟會軟弱無力。

(4)沒有自己的武裝。

根本原因:這些原因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由於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中國族資產階級的先天不足症所決定的。

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共同篡奪了辛亥革命果實。

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階級不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啟示:在20世紀初的中國,要想革命取得成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①必須有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②必須有堅強正確的革命政黨

③必須聯合廣大的農民,解決土地問題

④必須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軍隊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帝國主義國家對辛亥革命的破壞:

首先:干涉、遏制中國革命,表現在調集軍隊,聚集軍艦,日本與清政府簽署出售武器合同,各國公使團截留中國海關的全部稅款。

其次:表面「嚴守中立」,實際上靜觀時變,積極尋找新的代理人,以阻止和破壞中國革命。

再者:扶植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①幫助袁世凱掌握清朝全部政權。

②支持幫助袁世凱策劃「南北議和」,外交上拒不承認臨時政府。

③對革命政權施加壓力,幫助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

認識:歷史告訴我們,帝國主義為了侵略中國和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殖民地,總是要勾結和扶植中國的反動統治集團,來破壞和鎮壓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所以,近代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不但要推翻本國反動統治階級,而且必須同時打倒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的領導權的原因分析

(1)帝國主義的支持,帝國主義對南京政府採取軍事威脅,外交孤立和經濟封鎖等手段,對革命政權施加壓力。

(2)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同盟會十分渙散,舊官僚、立憲派施加壓力,孫中山被迫退讓。

(3)袁世凱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和採用反革命兩手,對革命黨人威脅欺騙,對清政府威脅利誘,迫使清帝退位。

資產階級革命派軟弱性、妥協性在辛亥革命中的主要表現

(1)革命綱領: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綱領。武昌起義後,在帝國主義和各種反動勢力壓力下,同意停戰議和。臨時政府成立後,承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有效。對於封建勢力,則實行妥協沒有觸動封建土地制度和真正摧毀舊的國家機器。

(2)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不能充分發動革命的重要力量——農民,革命黨人單純依靠會黨和新軍,這樣脫離人民群眾,孤立無援。

(3)同盟會組織渙散,內部派系復雜,四分五裂,起不到革命黨領導革命進行核心作用。

(4)資產階級革命派沒有真正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裝,因此只能向掌握反動武裝的袁世凱妥協,並交出勝利果實。
回答者:禾小狗 -

㈧ 關於辛亥革命歷史人物故事

「當大街上只剩下最抄後一個襲革命者,這個革命者必定是女性。」這是共產國際女領導人盧森堡的名言。說明巾幗不讓須眉,女人對自己的信仰,也許更堅貞,更執著。

我們熟知的女烈士,如趙一曼、投江八女、江姐、劉胡蘭等,都是女中之豪傑。但作為中國近代女革命家,首先要數秋瑾。秋瑾比盧森堡小4歲,卻比她早犧牲12年。

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起義中失敗犧牲,其弟徐偉供出秋瑾。13日下午,秋瑾在被捕後揮毫書下:「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個大字。7月15日凌晨,秋瑾被押到紹興軒亭口刑場慷慨就義。

一個世紀過去了,中國發生何等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秋瑾為了追求祖國富強,寧願犧牲自己也要喚醒民眾的革命意志,依然在支撐著我們民族的靈魂。

㈨ 選擇辛亥革命的一個歷史人物談認識

辛亥革命元勛孫武
孫武,原名葆仁,字堯卿,光緒六年(1880)出生於湖北夏口。1896年考入武昌武備學堂,畢業後任湖南新軍教練,調岳州武威營隊官。庚子(1900)年,唐才常謀起兵,設總機關於漢口,舉孫武為岳州司令,事敗逃往廣東,後潛歸鄉里,參加曹亞伯等人組織的科學補習所,負責運動軍隊會黨,失敗後流亡日本,入成城學校習海軍。1904 年9月再赴日本,入成城學校習陸軍。1905年11月歸國。回國後,孫武參加劉靜庵組織的日知會,1906年冬,日知會被封,劉靜庵等人被捕,他逃往遼東,輾轉赴日。在日期間,孫武與焦達峰等人組織共進會,任軍務部長,1908年夏,再往日本,入大森軍事講習所,研究野外戰術及新式炸彈;8月與焦達峰等在東京組織共進會,任軍務部主任,不久被推為湖北主盟。回鄂策劃革命。1909年編會黨為五鎮,1909年3月,孫武在武漢設立機關,聯絡會黨和士兵,與共進會秘密推定的各省都督相約,凡一省發動,各省必須響應。1910年3月,長沙發生飢民搶米風潮,焦達峰來信稱將在長沙發動起義,請孫武予以響應,不料湘亂很快平定,焦達峰中止了起義,而武漢因消息泄露,機關被破獲,官府大肆搜捕黨人,孫武等人逃往外地避難。旋赴梧州參加起義,事敗退居香港,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被武漢共進會、文學社等團體推為主席。武昌起義後,任湖北軍政府軍務部部長,1912年3月,自行引退。1915年12月,任參政院參政。1922年,鄂督蕭耀南委其為漢口地區清查督辦。1926年夏,任湖北地區清查督辦。北伐軍抵武漢後,孫退居北平。

在武昌起義的幾位領導人中,孫武可謂老革命。庚子以來,屢仆屢起,鄂事無役不與,辛亥首義,更是勛勞卓著,他的革命資歷超過同盟會多位要人,即與黃興、宋教仁、居正相比,也毫不遜色,只不過他是土革命,雖曾數次赴日,實為流亡而已,既無留學的文憑,也未得到孫黃的青睞。假使他心胸寬廣一些,名利看淡一些,為人再溫厚一些,遇挫再堅忍一些,斷不會有日後反孫反黃之舉,也不會有「群英會」驅孫之事。
一位領導武昌起義的老革命,推翻滿清之後,竟被昔日的同志逐出武昌,下場不可謂不慘,志大才疏,德不配位,的確值得深思。

閱讀全文

與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