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賽虹橋的歷史典故以及名稱由來
賽虹橋位於南京城南集慶門西南長虹路上,跨秦淮河支流,明洪武年間建造,曾名賽工橋、賽公橋。明朝建都南京,工部與應天府(即南京)築城競賽,分段包工。應天府(傳說以沈萬三財力為主)提前竣工,並以餘力建成此橋,名其「賽工橋」,後吏官為避諱上之嫌,以「工」「虹」音近,取「長虹卧波」之意,改名為「賽虹橋」,沿用至今,另傳說,此橋為沈萬三與其兒媳比賽建成,故亦稱「賽公橋」。
2003年賽虹橋立交建成,因其靠近賽虹橋故名賽虹橋立交,賽虹橋立交北起水西門高架,南接鳳台南路,東起中山南路,西連應天西路,包括鳳台路拓寬、鳳台路順河橋、集慶門隧道等工程。
賽虹橋立交不僅是南京城建史上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城市全互通雙向立交,工程總投資12億元,總面積13.26萬平方米,橋路全長10公里,為39米寬雙向6車道柏油路,單橋樁就有486個,立交從頂層到地面分四層,高23米,有8層樓高。
傳說:
在老百姓心目中,賽虹橋其實一直都讀作「賽公橋」,因為賽公橋的傳說在老百姓中更為流傳。
相傳,這座橋是江南巨富沈萬三的兒媳婦出資建造的。建南京城時,由於國家草創,國庫空虛,朱元璋自知靠國家財力,無法完成這樣龐大的工程。於是,強迫江南富戶「認捐」南京城的築城費用。
沈萬三是個富可敵國的大富商,為了討好明太祖,他一人認捐了建城費用的三分之一。後來,又捐獻了建造都城外郭費用的一半。城剛築好一半沈萬三就逍遙自在起來,對於外壕上幾道未架造的大橋等一些輔助建築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他的兒媳婦一看這樣下去非出大事不可,因為沈萬三和明太祖是立過「賭約」的,誤期就要殺頭。而沈萬三又很固執,從來都不聽小輩規勸。他的兒媳是個聰明人,為了警戒公公造橋的質量和防止官員在驗收時找岔子,就採取激將法,和公公提出「賭賽」築橋。於是,她拿出自己的私房錢,日夜施工,搶在沈萬三承諾的完工日期之前把橋修成,而且質量也要好於公公所造的橋。所以老百姓都稱它為「賽公橋」。
明末,貴陽著名愛國文人楊龍友就居住在賽虹橋附近。他學兼文武,素有安邦定國之志,與復社名流侯朝宗(侯方域)等結為至友,並利用與馬士英的同鄉、姻親關系,保護了不少東林黨人。清兵南下時,他參與奉立隆武帝於福州,並以兵部右侍郎之職率孤軍扼守仙霞嶺,屢挫清軍,後來,楊龍友因孤軍難支,終於失關被俘,不屈而死。全家36口同時壯烈殉國。楊龍友文武兼備,尤擅繪畫,《桃花扇》中有李香君面血濺扇,楊龍友以之點染成桃花一枝的故事,可見其繪畫功底不淺。
B.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
背水一戰(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沉舟(項羽)
卧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東窗事發(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草木皆兵(苻堅)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一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一飯千金(韓信)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鞠躬盡瘁(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 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鑿壁偷光(匡衡) 狗尾續貂(司馬倫)
畫龍點睛(張僧繇) 江郎才盡(江淹) 精忠報國(岳飛)
胸有成竹(文與可)
C.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1、一飯千金(韓信)
典故:韓信在未得志時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釣魚,運氣好的時候能靠著釣上來的魚充飢,運氣差時就只能餓著肚子。在韓信釣魚的地方有位洗衣服的老婆婆,她經常拿些飯菜給韓信,韓信非常感激她。在韓信功成名就之後,想起了曾給予他救濟的老婆婆,便拿出一千兩黃金來回報她。
釋義:比喻厚報對自己有恩的人。
2、東山再起(謝安)
典故:東晉政治家謝安出身士族,是個十分有才乾的人。但他寧可隱居於東山,也不願意做官。有人曾舉薦謝安做官,結果不到一個月他就不想幹了。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又出來做官,出任要職。
釋義:指退隱後再次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3、投筆從戎(班超)
典故:東漢時期軍事家、史學家班超年少時常常替官府抄書,以此來養家。班超面對這樣的生活曾扔下筆感嘆:「我若沒有更好的志向,也應該像傅介子、張騫立功封侯,怎能長期在筆硯間忙碌呢?」
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就對他們說:「小人物怎麼能了解壯烈之士的志向呢?」後來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終立下了功勞,封了侯。
釋義: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4、紙上談兵(趙括)
典故: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會按照兵書上的理論制定作戰計劃,不懂得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釋義: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5、四面楚歌(項羽)
典故:漢高祖劉邦在攻打西楚霸王項羽時,將項羽的軍隊圍困於垓下。此時項羽的士兵已經很少了,糧食也沒有了。夜裡四周圍住項羽軍隊的漢兵唱起了楚國的民歌。項羽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到楚地了么?為何他軍隊中的楚國人這么多呢?」項羽打算突圍逃走,最終在烏江畔自刎。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D. 由來,歷史,故事
E. 上海市的簡稱由來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回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答別稱為「申」。公元4至5世紀時的晉朝,以捕魚為生的居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
(5)上海的由來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中國其它省市簡稱:
北京市簡稱京、天津市簡稱津、重慶市簡稱渝;
河北省簡稱冀、山西省簡稱晉、遼寧省簡稱遼、吉林省簡稱吉、黑龍江省簡稱黑、江蘇省簡稱蘇、浙江省簡稱浙、安徽省簡稱皖、福建省簡稱閩、江西省簡稱贛、山東省簡稱魯、河南省簡稱豫、湖北省簡稱鄂、湖南省簡稱湘、廣東省簡粵、海南省簡稱瓊、四川省簡稱川或蜀、貴州省簡稱貴或黔、雲南省簡稱雲或滇、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甘肅省簡稱甘或隴、青海省簡稱青、台灣省簡稱台;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蒙、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 新、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簡稱澳。
參考資料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申」、「滬」的由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省份簡稱
F. 四仙桌的歷史由來和傳奇故事。
八仙桌吧,八仙吧
G. 上海油爆蝦的來歷與典故
上海油爆蝦的來歷
油爆蝦是一道漢族名菜,屬於上海菜或浙江菜,是江南傳統下酒佳品。通常選用中小型蝦,用旺火菜籽油鍋炸蝦,燒好後蝦外脆內嫩。蝦殼紅艷鬆脆,若即若離,入口一觸即脫,蝦肉鮮嫩、略帶甜酸,風味獨特。
菜品製作
材料:河蝦300克,大蔥1根,生薑1小塊,干辣椒5個;調料:食用油500克(實耗30克),香油1小匙,醬油1小匙,料酒2小匙,香醋1小匙,精鹽1小匙,白糖1/2小匙,味精1/2小匙;
製作工藝
1.河蝦剪凈須足,洗凈備用;
2.干辣椒洗凈切段;
3.蔥洗凈切絲;
4.姜洗凈切末;
5.熱鍋加油燒至高溫,倒入蝦,翻動數下迅速撈起,稍稍瀝干油後,再放入鍋中,如此反復三次;
6.鍋內留少許油,加辣椒、蔥絲、薑末煸香,倒入鹽、味精、糖、香醋、醬油後小炒數下,加料酒攪勻,待汁液變稠時,倒入河蝦,翻炒數下,淋上香油即可。
工藝提示
1. 油爆蝦宜用素油,如果用葷油,涼後即起白沙,令人望而生膩;
2.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准備花生油750克。
菜品營養與健康
河蝦:蝦營養豐富,其肉質松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
蝦中含有豐富的鎂,能很好的保護心血管系統,它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同時還能擴張冠狀動脈,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死;
食譜相剋
蝦不宜與豬肉同食
同時忌與狗肉、雞肉、獐肉、鹿肉、南瓜同食;糖、果汁與蝦相剋:同食會腹瀉。
健康提示
1. 蝦經油爆,表面油光潤滑,蝦殼薄亮透明,故又稱「光明蝦炙」;
2. 油爆蝦分老爆、嫩爆兩種,老爆蝦蝦肉略收縮,有韌勁、味極鮮。嫩爆蝦蝦肉較嫩,另有一番清鮮味。特別在端午節前後,蝦腦豐富,顯得格外鮮香肥嫩。以上介紹的方法為老爆蝦法;
3. 此菜是江南傳統下酒佳品。
如回答滿意,望採納。謝謝!
H.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1、來歷
八月十五,時屆三秋之中,故謂中秋。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為玩月最佳時令,人們多愛此時玩月,自唐以下漸演為節令,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2、傳說
傳說遠古時,天上有十個太陽,給人間帶來旱災。後羿射下9個太陽,挽救了蒼生,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葯。後羿捨不得吃,交於妻子嫦娥保管。後羿的一個門徒覬覦仙葯,逼迫嫦娥交出,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葯,便向天上飛去。
當日正值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後羿,嫦娥停在了離地球最近的月亮,長居於此。後羿心痛不止,於每年八月十五擺下宴席對著月亮與嫦娥團聚。
3、故事
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脫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中秋佳節,最主要的習俗是賞月和吃月餅。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據說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但是月餅作為食品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系在一起,則是宋代的事情。
我國自古就有祭月和賞月的習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
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
I. 來源於歷史故事有什麼
四面楚歌、濫竽充數、孟母三遷、邯鄲學步、負荊請罪、葉公好龍、亡羊補牢、囫圇吞棗、三顧茅廬,卧薪嘗膽、圍魏救趙、朝秦暮楚、秦晉之好、問鼎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