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短古代靜心的名人故事,例子
諸葛亮(181—234)他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算而聞名。他為後代做打算,亦是算計得較為久遠的。
諸葛亮擔心兒子諸葛瞻:聰明過早外露,容易自滿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給諸葛瞻起的名
字叫做「思遠」。他給外甥的信也說:「志當存高遠。」這都表明他希望後代有遠大的理想和志
向。怎樣才能有遠大的志向呢?諸葛亮在給兒子的信中指出了兩個條件:一個叫靜,一個叫儉。他
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
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他認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學習,要學習就要有志氣。還要心靜,心不靜就不能專心治學。生活太
舒適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儉朴才是涵養道德的主要條件。
他在給外甥的信中進一步指出:要堅持自己的遠大志向,「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
這就是說,要不考慮一時的得失,不貪圖生活上的享受,廣交師友,不計較個人的恩怨,這樣做
了,「雖有淹留」也許一時不成功,「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學習之中有樂趣,也一定會有
用的。怕的是「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質生活和情
欲的影響,失去堅強的信心那就會「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1)關於寧靜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靜心謂使心靈安定寧靜;安定心神。
1、《莊子·達生》:「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
2、唐歐陽詹《泉州六曹新都堂記》:「足以寧肌靜心,釐厥職者也。」
3、《清史稿·穎毅親王薩哈璘傳》:「爾其靜心調攝,以副朕望!」
4、葉紫 《夜哨線》四:「他將眼睛牢牢地閉著,他想靜心地能想出一個好的辦法來。」[1]
⑵ 典故 寧靜志遠
寧靜志遠:
寧靜而志遠,
淡薄而名利.
靜以修身,
顯以抑的.
每明大順有靜氣,
先者靜,沉文老練.
小者靜,寧靜而志遠
寧靜是一種境界,具有這種境界的人,成功是他能很快進入安然狀態,失敗時他能很快進入超然狀態.當大家對某一現象熱熱鬧鬧群起效仿的時候,超然物外的一顆寧靜的心靈已發生了勝利的微笑.就在那個時候,趕熱鬧者已註定了他的失敗.寧靜者已奠定了他的成功.寧靜不聲不響,卻具有一種偉大的力量.寧靜的山是心靈的繪畫,寧靜的水是靈魂的詩篇,寧靜的夜是精神的書籍.一顆受了傷害的心靈有時是需要的是安慰,有時需要的是寧靜,最不適宜做的事,就是用安慰去干擾寧靜.寧靜是一種偉大孕育的結果.
有了金錢你就幸福了嗎?不見得,你可能為了愛情而苦悶:有了愛情你就舒心了嗎?不見得:你可能為了生活的淡泊而憂慮:有了權力,你就愜意了嗎?不見得:你可能為了上司的臉色而不安,然而,你如果有了一顆寧靜的心靈,就可以比較超脫的看待一切,就能夠平心靜氣的享受生活.孤獨的最大的好處是寧靜,寧靜的最大好處是超然.
寧靜具有一種偉大的力量----
靜則安,安則定,定則思,思則動。
靜是一種境界。身旁一杯清香的淡茶,安坐如禪般的沉心入靜,沒了擾耳之聲,沒有煩心之事。
靜是一種素養,沉靜中透露出十足底氣。面對躁動不失本性,面對誘惑不失風骨,面對柔水不失堅硬。有隱忍、寬容和剋制,更有理性、友情和永恆。
靜心做事,靜心讀書,靜心思索。
許多事情壓在身上的時候需要的僅僅是一種形態,一種寧靜以志遠的心態。同樣的事情,無論什麼心態都需要去完成,去面對,與其焦躁不安不如心平氣和的去面對,心態好了,心情就好,一切自然就順暢了。這些忙忙碌碌的事情使得我忙碌之餘感到充實。
⑶ 關於靜下心來的偉人故事
1、孔子
春秋時期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一根竹簡上寫字,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通過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按次序編連起來才最後成書,便於閱讀。
通常,用絲線編連的叫「絲編」,用熟牛皮繩編連的叫「韋編」,其中為熟牛皮繩最為結實。像《周易》這樣厚重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通過熟牛皮繩編連起來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復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
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2、拿破崙
年輕的時候,一次到郊外打獵,突然聽見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邊一看,見一男子正在水中掙扎。
這河並不寬,拿破崙端起獵槍,對准落水者,大聲喊道:"你若再不自己游上來,我就把你打死在水裡!"那人見求救已無用,反而更添一層危險,便只好奮力自救,終於游上岸來。
拿破崙當了皇帝後,一天清晨,在花園中散步,迎面被身負重物的士兵擋住去路。這時宮廷女衛士長忙喝令士兵趕快給大皇帝讓路,拿破崙卻忙阻止說:"夫人,請尊重負重者。"並給負重士兵讓開了一條道。
拿破崙拿槍逼迫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訴他,自己的生命本應該是自己負責的,唯有負責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請尊重負重者",在拿破崙看來,地位的高下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生命肩頭的分量。
3、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著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
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
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拐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
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里懺悔!
4、諸葛亮。
諸葛亮淡泊名利,隱居南陽,懷才於身,靜候明主,雖然天下群雄輩出,但他卻不被紛繁的世事與天下的爭端擾亂心智。
為了真正成大業,他平靜地等待,甘於寂寞,甘於暫時的無名,在悠然地吟唱梁父吟的日子裡,水鏡七奇之諸葛,韜光養晦,靜待卧龍飛天的一刻,最終助玄德成就鼎立大業。
5、富蘭克林
被稱為美國人之父的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抬頭邁著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門。
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是一生的收獲,並把它列為一生的生活准則之一。富蘭克林從這一準則中受益終生,後來,他功勛卓越,成為一代偉人,他在他的一次談話中說:「這一啟發了我的大忙。」
⑷ 從容淡定的名人故事
憑借一份從容,諸葛亮舌戰江東群儒談笑自若;憑借一份從容,關雲長單刀赴會豪氣干雲。
從容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的鎮定自若,從容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指揮若定。從容是胸懷經天緯地之才卻見棄於外而寄情山水的淡然,從容是滿腹經綸絕學但不被重用而愉情詩章辭賦的灑脫。
從容是歷經滄桑,閱盡浮華,洗盡躁動後的返璞歸真,是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豁達與樂觀。從容來源於自身的文化修養。莊子看破世間萬物,不為功名利祿所動,所以面對一國之君「以國事累」,而寧願「曳尾於塗中」。心靜如水的莊子千年前的這一選擇從容到了極致。
從容同樣需要一種無所畏懼的膽識。空城撫琴的孔明先生面對司馬懿的虎狼之師,內心當是翻江倒海,而他表面上會是一種怎樣從容鎮定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那位足智多謀的司馬大將軍最終引兵而去,留下一個美談讓後人傳頌。
從容是一種成竹在胸的鎮靜與灑脫。前方戰事勝敗未卜,謝安卻能安然與人對弈。於是他在從容應對間用棋局所定戰局,將苻堅殺得潰敗千里。在這里,從容便成了一種必勝的信念,一種自信的威儀。
從容是一種對生命的深刻理解與開悟。作為鐳的發現者,居里夫人面對成為千萬富翁的機會淡然而笑,「鐳應該屬於全世界」。這是一種怎樣的從容與灑脫,當世人們不遺餘力地爭名逐利的時候,能夠如此坦然面對從容放棄的還有幾人?然而居里夫人卻做到了,以一種驚人的平靜,平靜地幾乎沒有激起一絲漣漪,卻讓世人驚嘆了一個世紀。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看天上雲卷雲舒。」從容是一種傲視萬物的樂觀與曠達。
從容是「山中習靜觀朝覲,松下清齋折露葵」的雅趣,是「桃花流水窈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的幽閑。
掬一份從容,給心靈一份寧靜,還生命一分輕松。
⑸ 歷史上有哪些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
歷史上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陶淵明、賈島、鄭板橋、李叔同。
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詩人。《飲酒》這首詩已成為其隱士心態的代表作。
賈島:作詩認真刻苦,僧敲還是僧推已傳為美談,後出家做了和尚。
鄭板橋:詩人、畫家,擅長畫蘭、竹,君子氣節,堅貞正直。
李叔同:即弘一法師,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卻也是一名高僧。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
⑹ 歷史上關於一個人冷靜或是平靜才獲得成功的事例。做好多一點!
姜太公釣魚,史書上的姜太公釣魚故事總共有三個版本,其中一個體現了平靜的作專用,是這樣的:屬
呂尚60歲困於生活,去釣魚糊口,起初的時候不會釣魚,釣一會就是去了耐心,於是把魚竿扔到了岸邊的石頭上,過路的漁夫看到了告訴他:魚餌要弄的很香,這樣魚兒才會愛吃,魚鉤要鋒利才能釣上魚來,釣魚要有耐心不能急躁。於是姜太公按照漁夫所教的沉下心來釣魚,終於釣到了兩條魚,一條鯉魚,一條草魚,剝開鯉魚的肚子有一塊調兵用的虎符,後來被文王聽說,召見後敬其才,拜為老師。
荊軻刺秦王,荊軻與秦舞陽的對比,顯示了一個慌亂一個冷靜,是這樣的:
秦王宣燕國使者進殿,荊軻走在前面,秦舞陽拿著地圖走在後面,秦舞陽看到秦國衛兵的威嚴,很害怕,慌得額頭上冒出了汗、渾身發抖,秦國的大臣就問為什麼這么慌亂,秦舞陽支吾著不嗯能夠說話,荊軻則淡淡的說道:鄉下小子,沒見過世面,請允許我獨自進殿,免得失了禮儀,於是將地圖拿過來,自己進殿。雖然最後沒成功刺殺秦王,但也顯示了荊軻冷靜沉著的一面。
⑺ 求幾個關於和諧的歷史故事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現了空前的繁榮。由於他在位時年號為貞觀,所以人們把他統治的這一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璀璨奪目的時期。
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民為本,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輕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唐太宗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徭役。他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濕的舊宮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舊宮殿里住了很久。他還下令合並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有利於減輕人民負擔。
貞觀之初,在唐太宗的帶領下,全國上下一心,經濟很快得到了好轉。到了貞觀八九年,牛馬遍野,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昇平景象。
太宗在位20多年,進諫的官員不下30人,其中大臣魏徵一人所諫前後200餘事,數十萬言,皆切中時弊,對改進朝政很有幫助。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太宗認為只有選用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達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賢若渴,曾先後5次頒布求賢詔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范圍和人數,以便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
⑻ 關於寧靜的小故事(300子
據科學家統計,一個人一生所流出的汗水與淚水中包含的鹽分,倘版若一次性提取出來,足權夠親朋好友做出幾十道味道不淡的大菜。一個腿腳健全的人一生中要走的路,加起來可以繞地球七十圈以上。
在這個廣大的世界上,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相遇的可能性是千萬分之一,成為朋友的可能性是兩億分之一,而成為終生伴侶的可能性只有五十億分之一……
【感悟】
從這些數字中既可以看到人的偉大,又可以看到人的渺小。在人有限的生命中,怎麼把這些數字轉化成有意義的事情,才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⑼ 寧靜致遠的名人事例
如:
1、諸葛亮。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躬耕數載,隱居南陽,懷才於身,靜候明主,雖然天下群雄輩出,但他卻不被紛繁的世事與天下的爭端擾亂心智,為了真正成大業,他平靜地等待,甘於寂寞,甘於暫時的無名,在悠然地吟唱梁父吟的日子裡,水鏡七奇之諸葛,韜光養晦,靜待卧龍飛天的一刻,最終助玄德成就鼎立大業。
2、陶淵明。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詩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也同樣很有名。 陶陶淵明的最大成就,在於他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為基礎,以自己卓越的詩歌才華,極大地豐富了農事和田園題材的創作。以前詩中罕見的桑、麻、雞、狗等平凡事物,一經他寫入詩中,無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寫大自然的親切,常常能激起人們的無限嚮往。除詩之外,他還給後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詩並記》等。
拓展資料: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道家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寧靜致遠·張銘篆刻三國時期道士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有引用。道士葛洪曰:"無為自化,清靜自在。」寧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恬和、安寧,如一泓秋水,映著明月。
《淮南子:主術訓》片段: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同: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簡要介紹:《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此家書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也是對他兒子的要求。
⑽ 關於浮躁或靜心的名人事例,最好兩樣都有
靜心例子:
1、一部《泰坦尼克號》成就了最初的卡梅隆,當鋪天蓋地的榮譽和巨大的名聲落在這個青年導演頭上時,他卻忽然蟄伏起來,以幾十年的策劃推出了轟動全球的《阿凡達》。
2、現代作家路遙將自己關在煤洞數年,在寂寞中耕耘著精神家園,創作出《平凡的世界》;拒絕浮躁,荷蘭畫家凡·高以一輩子的孤寂生活,忘情地投入到富有激情的藝術創作中,最終鍛鑄成一位令人仰止的偉大藝術家。
(10)關於寧靜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關於靜心的名言: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
2、如果我們靜心,喚醒內在的意識,我們會知道自己的偉大,知道自己和宇宙源頭有溝通,而且是其中一分子,我們和整個宇宙是一體的,因此我們會更有耐心、更堅強、更有智慧,可以做更多神奇的事。
3、心專才能綉得花,心靜才能織得麻。
4、內心如果平靜,外在就不會有風波。
5、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
反浮躁的名言:
1、事業常成於堅忍,毀於急躁。
2、無論是誰,假如喪失忍耐,也就喪失靈魂。
3、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奮斗。
4、所有堅韌不拔的努力遲早會取得報酬的。
參考資料網路——浮躁網路——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