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時代歷史人物現代的

時代歷史人物現代的

發布時間:2021-03-02 00:20:45

『壹』 近現代歷史人物 評價

在經濟現代化方面,李鴻章倡導洋務運動,創辦江南製造局、天津機器局、北洋艦隊、輪船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礦務局、派遣中國第一批學生留美等等。這些實業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洋務運動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改革開放。
在外交現代化方面,應該說,中國的現代化外交是從李鴻章開始,歷史上的中國外交都是進貢關系,真正與世界列國平等外交應該是從李鴻章開始,李鴻章應該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外交的先行者。他出使日本(雖然簽了馬關條約),晚年有周遊列國,與各國政要交往,各國對李鴻章的評價都還很高。
歷史畢竟需要反面教材,李鴻章簽了那麼多喪權辱國的條約,自然首當其沖,不過,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還是應該客觀地紀念這位洋務運動的老前輩,這位創立多項實業的老前輩,這位開創中國現代外交的老前輩。
李鴻章不僅在「洋務」方面表現出了他卓越的才能,也在經濟方面做出了他突出的貢獻,借著大清國的財力,更是憑借自己卓新的思想與觀念,。李鴻章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近代軍事企業;上海洋槍三局。不僅於此,由於李鴻章的主持與參與,洋務派還興建了第一條鐵路,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機器製造廠,第一所近代化軍校,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李鴻章為大清國國計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業,令他身後的國人一直在受益。他是對中國近代化產生了到關重要影響的洋務運動的中堅。

『貳』 中國近現代歷史人物傳記及其評價

1、《孫中山傳》以豐富的史料為事礎,記錄了孫中山的一生活:「貧困的農家子」、在黑暗中探索、從「醫人」到「醫國」、創建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的創建、和宋慶齡的結合等。孫中山結束了一個時代。孫中山開創了一個時代。

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評價了孫中山的一生。

他說「孫中山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強調紀念他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紀念他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的豐功偉績」;

「孫中山是一個謙虛的人。從他注意研究中國歷史情況和當前社會情況方面,又從他注意研究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方面,知道他是很謙虛的。」、「他全心全意地為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周恩來傳》是2011年7月1日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英)迪克·威爾遜。該書是由外國知名學者迪克·威爾遜撰寫的周恩來傳記,是周恩來傳記中最全面、生動和暢銷的版本之一。

該書作者自1960年第一次與周恩來見面後,便開始收集該書的寫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來的同事們的廣泛回憶及國內外可供查尋的文獻資料。

周恩來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發展、壯大,同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同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緊密聯系在一起。

他毫無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在中國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我們緬懷周恩來同志,就是要永遠銘記和認真學習周恩來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斷發揚光大。

3、《曾國藩 》是 唐浩明所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經過多年潛心研究,結合史實,深刻形象地描述了曾國藩毀譽參半的人生歷程,發人深思。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4、《李大釗傳》是2009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成甲。本書主要闡述李大釗在1918年進入北京大學以前的人生歷程。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佔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5、《蔣介石傳》由美國著名傳記作家兼歷史學者布賴恩·克羅澤撰寫的。拋開兩岸意識形態差異,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客觀、審慎、敏銳地考察了蔣介石波瀾起伏的傳奇一生。在西方出版以來引起巨大反響,被譽為第一部真正尊重歷史與當事人的權威的蔣介石傳記。

蔣介石是中國現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深刻影響了近現代中國的歷史走向。長久以來,人們對其功過是非的評價呈現多極趨勢,中外史學界也熱衷於研究、挖掘蔣介石的生平、性格及思想。

(2)時代歷史人物現代的擴展閱讀:

人物傳記是通過對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領域進行系統描述、介紹的一種文學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達到對人物特徵和深層精神的表達和反映。人物傳記是人物或人物資料的有效記錄形式,對歷史和時代的變遷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要使傳記真實可信,首先必須全面搜集、佔有豐富翔實的資料,使傳記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跡准確無誤,完整無缺。這些資料一般包括五個基本方面的內容:

(1)人物的姓名、性別、籍貫、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學歷、簡歷、黨派、職務。

(4)人物的貢獻功績、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風貌本質特徵的典型事件。

對於收集的大量資料,又要細心鑒別,嚴格選材,作一番「棄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證工作,嚴格堅持史實的可靠性、准確性。這樣,才能為社會所公認,才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如果史實錯了,立論也就不正確了。因此編寫傳記時,一定要佔有豐富、翔實、真實可靠的資料後,方能動筆。

梅林為了寫作《馬克思傳》,用了幾乎二十年時間,搜集並深入鑽研有關馬克思的資料。司馬遷寫《史記》,經歷了十年,如果加上他搜集史料,調查研究所花去的時間,可以說一部《史記》傾注了他的畢生精力。

『叄』 中國現代的傑出人物

1.導彈之父——鄧稼先

鄧稼先(1924—1986),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肆』 如何理解中國近現代歷史人物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時代對人物

可以從來兩方面來理解吧。源一是中國自道光開始逐漸與世界進行交流,但是交流的方法卻是被迫打開國門,經歷了一二次鴉片戰爭以及八國聯軍侵華等,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在此時代背景下,涌現出了一大批改造社會的人,包括曾國藩、李鴻章等實行了洋務運動等改造社會和發展社會的運動,促進中國技術的進步。
最重要的就是中國國內本身的矛盾。清政府已經腐朽不堪,政治體制已經不適合社會的發展,急需社會的改造與變革,不然中國就將真正的落後並且滅國。憑借著深邃的政治眼光和時代感,康有為、孫中山等人,提出了君主立憲、三民主義等解決中國當前困境的思想與方法。但是受制於時代的限制,只能實現有限的部分!
具體的可以參考《中國近代史》 《曾國藩、李鴻章及其時代》 《李鴻章傳》等書籍。重點要看一看三民主義提出的時代背景。

『伍』 中國近現代時期某一歷史人物的評價~

、人們可以說馮玉祥是個軍閥,但他這個軍閥並不代表地主資本家的利益,至少他主觀上沒有這個概念。他有質朴的階級感情,同情窮人,跟窮人在感情上親近。他一生都在追求一種理想,就是實現社會的公平公正和正義。先皈依基督教,後追隨國民黨,最後投靠共產黨,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但對如何正確實施,他沒有明確的理念,所以屢屢碰壁。

2、馮玉祥是個反帝的愛國主義者無庸置疑。他領導抗日同盟軍打擊日寇是完全正確的,即使有個別做法欠妥,比如派兵佔領察哈爾省政府,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他是否有借機拉山頭的傾向不得而知,即使有,也無可厚非,誰叫你蔣介石不抗日呢。而蔣在處理抗日同盟軍的做法上則非常讓人痛恨。後期吉鴻昌方振武的做法在策略上有問題,那是當時中共左傾錯誤路線所致,而且跟張慕陶個人的錯誤決策也有關系,與馮無關。不過,不管吉方部隊的做法有什麼不妥,無論如何,蔣聯絡日軍圍剿吉方部隊都是無恥之尤的行為。

3、馮玉祥善將兵不善將將是他一大特色。他也許能當個不錯的軍長師長,當個大派系首領指揮幾十萬大軍則不大合格。高級將領的思想都很復雜,靠小恩小惠滿足不了他們,馮既缺乏正確的思想理論引導,又缺乏有效的管理監督機制,只靠感情籠絡顯然是不行的,在官場上感情這東西根本靠不住,所以他的部下後來紛紛叛變。馮對將領實行家長式管理,他是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但孩子也有長大的一天,常言說久病床前尚且無孝子,何況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孩子,只是部下而已。作為領導人老是犯錯誤怎麼讓人一直信服你?死心塌地追隨你?這些將領開始時對馮是又親又怕,慢慢的就怕多親少,到最後只能是一走了之。

4、馮也不善於搞統一戰線,處理和大小軍閥的關系都是一塌糊塗。對大軍閥,他老是被作弄,屢屢被張作霖蔣介石閻錫山玩弄於股掌之中,這大概跟他本性質朴有關,也跟他大老粗沒文化有關;對歸屬自己的小軍閥,他處事缺乏公心,視為雜牌而歧視,導致雜牌離心離德,到關鍵時候就臨陣倒戈,楊虎城方振武就是明顯的例子,還有樊鍾秀李虎臣等。

5、馮從理智上知道知識分子的重要性,但內心並不信任他們,排斥他們,所以不管是他還是他的部隊在政治方面、在軍事戰略戰術方面都缺乏新觀念,新理論,最後必然要被時代淘汰。馮在中原大戰的表現就充分暴露了他指揮大戰役的低能,不管是用人、還是判斷形勢、還是把握時機當機立斷,都錯誤不斷,最後導致失敗。
馮玉祥的幾次失敗粗看是運氣所致,但運氣從來都是眷顧強者的,偶然之中含有必然因素。

6、過去一說推翻北洋政權,只提北伐軍的功勞,而忽視西北軍,其實西北軍也是貢獻巨大,如果沒有南口血戰,吸引了吳佩孚的主力,北伐軍不會那麼順利進軍兩湖。後來出潼關逐鹿中原也厥功甚偉。相比而言,閻錫山則是個大投機分子。但勝利後蔣不是論功行賞,在馮閻之間耍盡政客手段,濫用職權,導致其他派系離心離德,這是導致後來軍閥混戰的主要原因。而軍閥混戰導致國力衰弱,給日本人以可乘之機。所以,不管是九一八還是盧溝橋,根子都在蔣的身上。

7、西北軍抗日英雄也多,漢奸也多,這是其他派系裡沒有的現象。這跟馮玉祥用人有關,馮在西北軍實行家長制管理,任人唯親而不唯賢,只要是自己的家生子(左路備補軍出身、16混成旅出身)一律重用,而不管其品行如何,於是魚龍混雜,既有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這類民族大英雄,也有劉郁芬吳化文郝鵬舉這類漢奸。

『陸』 歷史名人對現代的影響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范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孔子創立的儒學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構成,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而且是東亞地區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精神,在世界思想史和世界文明史中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許多學者認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遠播海外,輻射到周邊國家,形成了廣大的儒學文化圈,覆蓋的人口超過全人類的四分之一。孔子文化於16世紀末、17世紀初傳到歐洲,造成很大震動。中國的文官制度經歐洲人改造,成為西方的文官制度;孔子、儒家思想還啟發了歐洲啟蒙思想家,在思想啟蒙運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法國霍爾巴赫主張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狄德羅認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藝術、智慧、政治、哲學趣味,無不在所有民族之上;伏爾泰認為儒家是最好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並將"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寫入法國最早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萊布尼茲主張中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相互結合、溝通;沃爾夫主張以儒家倫理來補充基督教的不及,而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所用的精神辯證法與中國儒家經典《大學》的辯證法相吻合;費爾巴哈汲取孔子"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強調對己以合理的自我節制,對人以愛,並試圖把這種道德推廣到家庭、集團、社會、民族和國家中去。

東亞經濟騰飛與儒學文化

日、韓等東亞各國幾十年來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這和對這些國家社會和文化影響極深的儒學文化不能說沒有關系,就此,海內外學者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日本學者田久孝翁談到日本能成為經濟大國時,認為其中一條主要原因即日本經濟是貫徹和平經濟學思想,而和平經濟學的出發點則應歸之於經世濟民的思想,經世濟民正是儒學思想的成分。他滿懷激情地倡議儒教文化圈的確立。李#平(中國社科院)分析了儒學文化為基礎的"東亞意識"與東亞"金融危機"的關系:東亞地區曾出現過的經濟高速發展的奇跡是實實在在的,做為東亞奇跡的文化基礎是"東亞意識",而形成東亞地區這次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是東亞經濟長期高速增長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產業結構問題、泡沫經濟問題、銀行系統問題等。這場危機已基本過去了,而克服這場危機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調動東亞社會內部的因素,而"東亞意識"是其積極因素之一。
湯恩佳認為,日本經濟的成就和社會形態是利用儒學思想的最佳成果。儒學對日本社會和文化具有深刻影響,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代,突出王陽明的儒學精神、孔子思想,後來與現代化相結合,實踐出今天國強民富、社會安定的日本。

"和"則興,"同"則衰。黎紅雷(中山大學)指出,東亞地區在"後現代化"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和則多力"優勢,實行"舉國一致"體制,動員全民族全社會力量,創造出像日本那樣的"政企聯合體"和"企業命運共同體"的協作模式,形成了建設現代化的"合力"。在短短二三十年裡趕上了歐美國家幾百年的現代化進程。但實踐中未把握好"和諧"與"同一"的分寸。偏愛追求和諧,為和而求同趨同,甚至去和而取同,出現了像韓國那樣的"官商合一"之僵硬體制,結果窒息了社會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陷入"同則不繼"局面,帶來了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惡果。這也可以是一個前車之鑒。

孔子屬於全世界

孔子有「聖人」之稱,他被評為對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前百名。顧名思義就是孔子思想的繼承者和開拓者。他們所以受世人敬仰千年不光是所創立的儒家思想成為2千年中國的正統思想,還因為古代的中國的強大張力把儒家思想向外輻射。在東亞形成了一個「龍文化圈」,包括朝鮮,韓國,日本,越南,馬來半島。。。而隨著現代中國的崛起,亞洲經濟的發展,儒家思想也開始受到西方的關注。現在,在世界各地孔子學院越來越多。。。

『柒』 近現代歷史人物產生的背景及時代要求

1、社會需求這樣的人才
2、社會動盪
3、外來侵入
4、高層需要革新
5、個人能力突出

『捌』 中國近代偉人,近代名人,中國現代名人有哪些

1、孫中山

孫中山中國最早的一批革命家,也是近代中國革命者的導師, 19世紀初期,他領導一批思想進步的革命青年發動了辛亥革命,這直接導致了在中國持續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土崩瓦解,建立了民主的共和國體制,中國從此走上了自由民主的探索道路。

孫中山在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義」,創立了國民黨,為後來的進步青年指出了革命的方向和基根。他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民國國父」。

2、鄧小平

鄧小平同志不僅僅是革命年代的革命家、軍事家,和平年代,他更展現出了超凡的雄才大略和強大的治國才能。他帶領中國人民實施「改革開放」,讓貧窮的中國人走上了富裕之路,讓國家走向了富強之路。

中國能成為經濟大國,鄧小平同志是首要功勞,香港、澳門能夠順利回歸也是鄧小平同志的「一國兩制」方針才得以實現。

3、鄧稼先

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我們知道舊中國就是因為落後才挨打,在工業社會,沒有先進的軍事武器,即使再多的人在戰場上也沒有優勢。印度經濟落後卻在東南亞沒有人敢惹,不是因為他們人多,而是因為印度是繼美蘇之後,第三個掌握核武器的軍事大國。

鄧稼先研發出來核武器對中國的重大意義,他是讓中國能在世界舞台上站穩腳跟,沒人欺負的堅強後盾。

4、錢學森

錢學森是航空博士學位,美國麻省理工學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他經歷一番波折才爭取回到了國內,毛主席說他一個人比5個師還重要。有了錢學森,新中國才有了航天事業的起步,他帶領科研人員研製導彈、衛星等航天技術,是中國的航天之父。

航天技術是否先進是20世紀以來,衡量一個國家實力強弱的關鍵指標之一,錢學森的貢獻讓中國的航天事業至少提前了20年。

5、毛澤東。

我國偉大領袖毛主席他一生為革命事業嘔心瀝血,堅持自己的理念為人民服務,兩袖清風,廉潔勤政,一直影響和感染著幾代中國人。

他不僅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有充分地認識,而且他還將中國特色的國情與之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他的理論貢獻至今都被很多人研究。他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玖』 如何理解中國近現代史歷史人物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時代對人物的要求

人類歷史的來發展不是以個人源的意願而發展的,而是按照歷史的發展規律來發展的。
比如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的出現。
他所處的歷史時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從1840年開始遭受外國帝國主義的侵略,同時受到本國封建主義勢力的壓迫,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迫切希望改變這種現實。中國人民也進行了多次探索。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有:
農民階級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資產階級改良派領導的維新變法;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辛亥革命。但是由於這些運動,沒有正確認識到中國的國情,所以都最終失敗啦!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正確分析國情,提出了正確的革命綱領,最終以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創造出了毛澤東思想,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由此可知,時代呼喚英雄人物,英雄人物因為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要求而最終名留青史!

『拾』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人物有哪些

著名歷史人物舉例如下:

1、孔子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2、秦始皇

秦始皇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他又規定:自己死後皇位傳給子孫時,後繼者沿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世。秦始皇想皇位永遠由他一家繼承下去,「傳之無窮」。

3、老子

老聃自幼聰慧,靜思好學,常纏著家將要聽國家興衰、戰爭成敗、祭祀占卜、觀星測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龍,請一精通殷商禮樂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禮儀,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4、蔡倫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 ,蔡倫將造紙的方法寫成奏摺,連同紙張呈獻皇帝,得到皇帝的贊賞,便詔令天下朝廷內外使用並推廣,朝廷各官署、全國各地都視作奇跡。九年後,蔡倫被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由於在全國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紙方法是蔡倫發明的,人們便把這種紙都稱為「蔡侯紙」。

5、漢武帝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比較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邊境匈奴襲擾不斷,而封建統治思想尚待確立。 經濟上採納桑弘羊的主張,由政府直接經營運輸和貿易;軍事上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大將,解除了匈奴的威脅,統一今兩廣一帶,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

6、毛澤東

一、毛澤東引導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二、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開始了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紀元。

三、開創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開始了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艱辛而曲折的探索。

四、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對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執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五、奠定了新中國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為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7、孟子

孟子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他的「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相對(梁啟超認為孟子的「性善論」強調了教育的可能性,荀子的「性惡論」強調了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論」是孟子談人生和談政治的理論根據,在他的思想體系中是一個中心環節。

8、隋文帝

楊堅節儉愛民。楊堅小時候生長於寺廟之中,素衣素食,生活節儉,這使他養成了崇尚節儉的性格。他雖貴為天子,但卻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飾品,宮中的妃妾不作美飾,很是節儉,他深知節儉的重要性,教育太子要節儉,說國家沒有因為奢侈腐化而能長治久安的。他還提倡官員節儉。因為節儉,剝削較少,民眾能夠安居樂業,戶口和財產劇增,又加上其他一些促進生產的措施,在很短的時間內,百業興旺,經濟繁榮景象由此而生。

9、朱熹

在宋朝,學術上造詣最深、影響最大的是朱熹。他總結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學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成為宋代理學之大成,其功績為後世所稱道,其思想被尊奉為官學,而其本身則與孔子聖人並提,稱為「朱子「。朱熹撰《周易本義》列河洛、先天圖於卷首,又與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編撰《易學啟蒙》篤信和詮釋河洛、先天之學,後世皆以此立言,闡發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

10、鄧小平

他為解決香港、澳門、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一個中國,兩種制度」的構想。在他的主持下,中國同美國建立了外交關系,同日本締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恢復了中蘇兩黨兩國的關系,發展了同周邊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友好關系。他為打開中國外交新局面,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來進行現代化建設,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0)時代歷史人物現代的擴展閱讀: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4],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參考資料來源:孔子-網路

閱讀全文

與時代歷史人物現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