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湖州歷史人物明信片

湖州歷史人物明信片

發布時間:2021-03-02 00:16:53

A. 湖州歷史上的文化名人

湖州名人 古代名人
曹不興,「二十四史」中最早立傳的畫家,善畫龍、虎、馬及人物。
朱然,三國時期吳國大都督、征北將軍,封永安侯。
陸修靜,南朝劉宋著名道士,南天師教創始人,所著《山洞經書目錄》等,
丘遲,南梁永嘉太守,好詩文,所著名篇有《答陳伯之書》。
沈約,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名相,「四聲」的最早發現者,「二十四史」中《宋書》的作者。
張僧繇,南朝梁武帝時期畫家,「畫龍點睛」的典故出自於他。
陳霸先,南北朝時期陳的開國皇帝。
姚察、姚思廉父子,「二十四史」中《梁書》、《陳書》的作者。
智永禪師,王羲之七世孫,居湖州永欣寺三十年不出,苦習書法,終有大成。
陸羽,客居湖州30多年,寫成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被後人奉為「茶聖」。
孟郊,著名唐詩《遊子吟》的作者。
皎然,唐代詩僧,其詩清麗閑淡。
錢起,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李季蘭,唐代女詩人,道士,與陸羽交好,曾招入宮中。
張志和,客居湖州寫下「西塞山前白鷺飛」佳句。
李昪,五代時期南唐開國皇帝。
李煜,祖籍湖州,南唐後主、婉約派詞人。
邱光庭,五代十國人,所著《海潮論》,對後世天體研究具有很大影響。
張先,北宋詞人,與柳永齊名,時稱「張三影」。
蘇軾,曾任湖州太守,作《湖州謝上表》,釀就「烏台詩案」
燕文貴,北宋畫家,擅長山水人物,人稱「燕家景緻」。
姜夔,南宋詞人,因隱居湖州弁山白石洞,自號「白石道人」。
錢選,南宋畫家,「吳興八駿」之一。
趙孟頫,元代書畫家,其楷書自唐以後無出其右者,世稱「趙體」。
王蒙,元末畫家,趙孟頫外甥,「元四家」之一,因胡惟庸案死於獄中。
沈萬三,南潯人,時稱「江南第一巨富」。
凌濛初,《三言二拍》中《二拍》的作者。
潘季馴,在明末歷任工部、兵部、刑部尚書,被譽為「千古治黃第一人」的水利專家。
朱國楨,明萬曆首輔大臣,他的遺著《明史稿》引發了著名的「明史案」。
臧懋循,明代戲曲理論家,編印有《元曲選》。
茅元儀,明代兵學家,祖父茅坤為文學家,所著《武備志》被譽為古代兵學網路全書。
沈銓,清代著名畫家,對日本繪畫影響極大,被譽為「舶來畫家第一」。
戚蓼生,為《紅樓夢》作序,「戚序本」是研究《紅樓夢》的重要版本。
姚文田,清嘉慶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對《周易》、《春秋》等有較深研究,所著頗多。
近現代名人
吳昌碩,近代繪畫史的開創者,海上畫派的創始人,書法、篆刻巨擘。
沈尹默,傑出的學者、詩人、書法家,有「書壇泰斗」之稱。
俞樾,晚清著名文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國學大師。俞平伯曾祖,章太炎的老師。
俞平伯,著名學者、紅學家。
黃佐卿,民族資本家,第一家機器繅絲廠的創辦者。
錢玄同,語言文字學家、思想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
戴季陶,民國煊赫一時的風雲人物,蔣介石摯友。
陳其美(陳英士),辛亥革命的功臣、同盟會主要骨幹、孫中山的得力助手。
張靜江,「民國奇人」、「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
陳果夫、陳立夫,國民黨元老,「四大家族」中陳氏家族的開創者。
朱家驊,教育界、學術界的泰斗、外交界的耆宿,曾任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長、行政院副院長。
胡宗南,國民黨高級將領,陸軍一級上將。
錢壯飛,1931年在上海挽救了黨中央、被周恩來稱為共產黨情報工作「龍潭三傑」之一。
楊光泩,被後人稱為「民族節氣的楷模」的外交官。
沈家本,是中國近代法律體系的奠基人。
梁希,新中國第一任林業部部長。
錢三強,著名核物理學家。
任鴻雋,辛亥革命元老,著名教育家,化學家。
屠守鍔,「中國航天之父」、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
趙九章,氣象學、地球物理和空間物理學家。
趙紫宸,哲學家,冰心、費孝通、雷潔瓊的老師。
徐森玉,國寶」級文物鑒定家。
陸志韋,燕京大學校長,語言學家、心理學家。
徐遲,現代著名散文學家
朱惠勇,中國古橋古船專家。
譚建丞,著名書畫家。
北島,原名趙振開,著名詩人,十年三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先後獲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學金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代表作《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綿亘千餘年的科舉制度下,湖州產生的狀元確鑿可考者有賈安宅、范應期、韓敬、嚴斯我、蔡啟僔、蔡升元、王以銜、姚文田、鈕福保 等9人,另有數人籍貫尚存爭議。其數量僅次於蘇州而位居全國第二。清代湖州科舉尤盛,有狀元6人、榜眼6人、探花4人

B. 跪求浙江湖州文化名人資料,我是初中生要完成課題!!謝謝

以下都是湖州歷史名人,希望對你有用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趙孟頫一生歷宋元之變,仕隱兩兼,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青少年時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廈將傾,他在坎坷憂患中度過。他的父親趙與告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善詩文,富收藏,給趙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趙孟頫十一歲時父親便去世了,家境每況愈下,度日維艱。宋滅亡後,歸故鄉閑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趙孟頫等十餘人,被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趙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見,元世祖贊賞其才貌,驚呼為「神仙中人」,給予種種禮遇,被任命為從五品官階的兵部郎中,兩年後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九年 (1292)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趙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內部矛盾重重,為此,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順便借病乞歸,夏秋之交終於得准返回闊別多年的故鄉吳興。趙孟頫在江南閑居四年,無官一身輕,閑情逸致與鮮於樞、仇遠、戴錶元、鄧文原等四方才土聚於西子湖畔,談藝論道,揮毫遣興,過著與世無爭的寧靜生活。大德三年 (1299),趙孟頫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土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官位雖無升遷,但此職不需離開江南,與文化界聯系密切,相對儒雅而閑適,比較適合趙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幹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趙孟頫的命運發生了變化。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對他發生了興趣,拜趙孟頫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次年五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仁宗。他登基後不久,立即將趙孟頫升為從二品的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將趙孟頫晉升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至此,趙氏政治地位達到了一生中的頂峰。由於仁宗的青睞和趙氏藝術的出類拔萃,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趙孟頫是一代書畫大家,經歷了矛盾復雜而榮華尷尬的一生,他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 對此,史書上留下諸多爭議。「薄其人遂薄其書」,貶低趙孟頫的書風,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趙孟頫的為人。 盡管很多人因趙孟頫的仕元而對其畫藝提出非難,但是將非藝術因素作為品評畫家藝術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鑒於趙孟頫在美術與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散藏在日本、美國等地的趙孟頫書畫墨跡,都被人們視作珍品妥善保存。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他在我國書法史上已佔有重要的地位。自五歲起,趙孟頫就開始學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可謂對書法的酷愛達到情有獨鍾的地步。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於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干字文》、《洛神賦》、《膽巴碑》、《歸去來兮辭》、《蘭亭十三跋》、《赤壁賦》、《道德經》、《仇鍔墓碑銘》等。著有《尚書注》、《松雪齋文集》12卷等。
此外還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唐朝詩人孟郊(德清人);

唐朝「大歷十大才子」之首的錢起(吳興人);

著有「三言二拍」的凌濛初(吳興人);

南朝開國皇帝陳霸先(長興人);

清朝篆刻大師,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吳昌碩(安吉人);

清朝學者俞曲圓(德清人);

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陳英士(吳興道場人);

五四運動時期新文化運動主將錢玄同(道場人)、沈尹默(竹墩人);

現代報告文學作家徐遲(南潯人);

現代的「海空衛士」王偉;

「潘公」潘季馴、國民黨「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果夫、陳立夫,沈約,「茶聖」陸羽,沈家本,胡援,王啟民,左手書法大師費新我,國民黨元老戴季陶、朱家驊、張靜江......

另外:
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後主。史家稱李白、李煜、李清照為詞家「三李」,其詞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李煜的祖父李升是南唐國的建立者。據《吳越備志》和清同治《安吉縣志》載,李升本姓潘,安吉(時屬湖州)人,父為安吉縣訾將,淮南將軍李神福侵湖州時將李升父子虜去,李升就成了李神福的家奴,改姓李。一日,吳國丞相徐溫到李神福家,見到李升,非常喜歡,經李神福同意,徐溫收李升為養子,並更名為徐知誥。徐溫死後,升篡政,於吳天祚三年(937)即位於金陵,改國號為南唐,年號為升元。並恢復李姓,仍稱李升,李升在位時,曾致書吳越國王,以祭祀祖宗的祠堂、田產都在安吉為由,欲以毗陵(今常州)換取湖州,末果。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

黃歇 朱冶 曹不興 沈充 王羲之 戴逵 陸修靜 丘淵之 沈約 吳均 丘遲 柳惲

吳均 裴子野 陳霸先 張僧繇

隋唐

釋?智永 姚思廉 道宣 徐堅 沈千運 顏真卿 錢起 張志和 陸羽 沈既濟

李季蘭 皎然 孟郊 沈亞之 杜牧 楊漢公 陸龜蒙 高閑

宋元

贊寧 燕文貴 張先 梅堯臣 孫覺 蘇軾 朱肱 米芾 毛滂 葉夢得 方勺 劉一止

沈與求 胡仔 沈瀛 葛立方倪思 姜夔 施元之 陳振孫 程大昌 牟巘 周密

錢選 管道升 王蒙 沈夢麟 黃王介



凌雲 嚴震直 聞良輔 陳霆 陳良謨 顧應祥 唐樞 吳承恩 茅坤 慎蒙 吳維岳

徐中行 潘季馴 沈節甫 許孚遠 溫純 臧懋循 朱國楨 丁元薦 凌迪知 凌濛初

董斯張 茅維 茅元儀 陳忱 魏耕 智旭 梁小玉 閔齊 姚翼 張睿卿



嚴我斯 蔡啟樽 吳綺 董說 徐倬 胡渭 孫在豐 蔡升元 沈炳震 沈銓

鮑?(字西風) 嚴遂成 戚蓼生 丁傑 施國祁 姚文田 王以銜 嚴可均 許宗彥

周中孚 陳傑 費丹旭 吳雲 汪日楨 俞樾 凌奐 劉鏞 陸心源 沈家本 傅雲龍

湯緒 劉錦藻

現當代

吳昌碩 崔適 單士厘 朱孝臧 周慶雲 龐元濟 王一亭 莫觴清 徐自華 沈壽

龐元澄 陳其美 金城 錢病鶴 姚勇忱 徐一冰 劉承干 俞寰澄 徐森玉 梁希

沈尹默 沈兼士 任鴻雋 錢玄同 陳嶸 趙紫宸 沈邁士 李彥士 陸志韋 蔡聲白

錢壯飛 諸聞韻 慎微之 葉桔泉 雷震 沈茲九 李泉生 楊光泩 邱望湘 俞平伯

章榮初 諸樂三 陳嘯空 沈西苓 王宇椿 陸學善 傅任敢 蔡昌年 潘德明

錢仲聯 潘子農 朱渭深 丁舜年 邱式邦 趙羅蕤 王文林 劉旭滄 陳又新

錢三強 徐遲 王宗淦 張珩 徐舜壽 張龍翔 盛志勇 王仁 屠守鍔 史之華

丁是娥 潘鏡芙 鍾萬勰 欽俊德 盧良恕

C. 吳興區歷史人物

趙奕〔元〕字仲光,湖州(今浙江吳興)人。雍弟。隱居不仕,日以詩酒自娛。亦以書、畫知名。工真、行、草書,雖不脫孟頫家法,而行墨結字,微有不同。皇慶二年(一三一三)作大士像。《甫田集、書史會要、元史·趙孟頫\\\\\\傳、石渠寶笈續編

吳廷暉:元代畫家,生卒年月不詳。吳廷暉(活動於西元十四世紀),浙江吳興人,擅長青綠山水和花鳥畫
王蒙(1301—1385),元朝畫家。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外祖父趙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葛稚川移居圖(元.王蒙代表作)趙雍、表弟趙彥徵都是元代著名畫家。王蒙的山水畫受到趙孟頫的直接影響,後來進而師法王維、董源、巨然等人,綜合出新風格。 浙江人。是趙孟頫的外孫。元末棄官隱居餘杭黃鶴山,自號黃鶴山樵。因案子所累,死於獄中。他強文博記,擅長詩文、書法和繪畫。尤擅山水
陳後主陳叔寶 (553~604) 南朝陳最後一個皇帝。字元秀,小字黃奴。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東)人。在位八年。陳宣帝陳頊嫡長子。太建十四年(582),宣帝死,太子叔寶繼位。在他統治時,陳的政治日趨腐敗。叔寶荒於酒色,不恤政事,以江總為尚書令,不持政務,日與江總、陳暄、孔范等所謂「狎客」十餘人游宴後庭,製作艷詩。又大建宮室,濫施刑罰,對於一衣帶水的強大隋朝了無防備
沈千運(約707~約757) 唐代詩人。吳興(今屬浙江)人。家貧,性行端直。天寶中應舉不第,棲於襄、鄧(今湖北襄陽、河南鄧縣)間,高議卓論,干謁名公,而無結果。既而居於濮上(今河南濮陽一帶),以耕稼自適。與詩人高□友善。天寶九載(750)高□任封丘(今屬河南)尉,曾過濮相訪,有《贈別沈四逸士》詩。當時正值權臣當道,朝事日非,沈千運仕進無門,遂決意歸隱。
沈約(441~513)南朝文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吳興)人。歷仕宋、齊、梁三朝。他的父親沈璞,在宋文帝元嘉末年皇族爭奪帝位的斗爭中被殺。沈約的少年時代家境貧困,他刻苦攻讀,博通群籍。劉宋時代,任蔡興宗記室,人朝為尚書度支郎。齊初,為文惠太子蕭長懋家令,深見寵信。後來又在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為竟陵八友之一。隆昌元年(494),出為東陽太守。齊明帝蕭鸞即位,任五兵尚書,遷國子祭酒
董說(1620~1686),明末小說家。字若雨,號西庵。明亡後改姓林,名蹇,字遠游,號南村,又名林鬍子,並自稱槁木林。中年出家蘇州靈岩寺為僧,法名南潛,字月涵。烏程(今浙江吳興)人。世代顯貴,至其父時已趨衰落。董說幼年曾受業於復社領袖張溥之門,後加入復社。又與具有民族意識的南□和尚意氣契合,南□去世後,董說即繼任主持靈岩寺。好記夢,曾成立夢社,並作《夢社約》,還有專寫夢的《昭陽夢史》、《夢鄉志》等
(1512-1601) 明代散文家。字順甫,號鹿門。歸安(今浙江吳興)人。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歷任青陽、丹徒兩縣知縣,遷禮部主事。任廣西兵備僉事時,因鎮壓廣西瑤民起義有功而擢升為大名兵備副使。因被忌者中傷,長期在家隱居。茅坤是唐宋派的成員之一,善古文,反對前後七子的文學主張,進一步提倡學習唐宋古文。他認為一切傳統名文和八家文之所以動人蓋各得其物之情而肆於心故也,而固非區區之字句之激射者
管道姬
趙孟頫之妻,字仲姬,浙江吳興人。至元後隨夫入京,封魏國夫人。工詩文書畫,擅長梅、蘭、竹。傳世墨跡不多見,為淑瓊畫的《墨竹圖》(故宮博物院)是她的親筆之作,用筆勁挺,個別處有趙孟頫為之潤飾。此圖與趙孟頫、趙雍墨竹合裝一卷,被稱為《一門三竹》卷。書法墨跡《秋深帖》(故宮博物院)等行書信札,大多為趙孟頫代筆。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德清縣茅山村(今屬干山鄉)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
錢玄同(1887一1939)漢族,浙江省吳興縣人。原名夏,字中季,少號德潛,後更為掇獻,又號疑古、逸谷,筆名渾然。常效古法將號綴於名字之前,稱為疑古玄同五四」運動以前改名玄同。語文改革活動家、文字音韻學家、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著名思想家。 1887年9月12日出生,浙江湖州人。1939年1月17日因右腦部溢血在北京病逝。

D. 浙江湖州有哪些名人

湖州名人

湖州歷史上名人輩出。自唐至清末,湖州境內舉進士第1530人,其中狀元16人。湖州文學家在全國舉足輕重,出現了沈約等大家;書畫界名家紛呈,有姚最、趙孟(兆頁)[一個字。讀fu三聲]、吳昌碩等;陸心源等藏書、校勘、纂輯家煌於明清;沈麟士等教育家代不乏人;水利、農藝等百家學科代有人才出;出現了「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等實業家。近現代,湖州也是人才擠擠,有梁希、趙九章、錢三強、、徐遲、俞平伯、屠守鍔、林宗虎等。沈尹默、錢壯飛、錢玄同、「海空衛士」王偉等也是湖州人所熟知的湖州名人。

湖州歷代歷史名人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
黃歇 朱冶 曹不興 沈充 王羲之 戴逵 陸修靜 丘淵之 沈約 吳均 丘遲 柳惲 吳均 裴子野 陳霸先 張僧繇

隋唐
釋?智永 姚思廉 道宣 徐堅 沈千運 顏真卿 錢起 張志和 陸羽 沈既濟 李季蘭 皎然 孟郊 沈亞之 杜牧 楊漢公 陸龜蒙 高閑

宋元
贊寧 燕文貴 張先 梅堯臣 孫覺 朱肱 米芾 毛滂 葉夢得 方勺 劉一止 沈與求 胡仔 沈瀛 葛立方倪思 姜夔 施元之 陳振孫 程大昌 牟巘 周密 錢選 趙孟兆 管道升 王蒙 沈夢麟 黃王介


凌雲 嚴震直 聞良輔 陳霆 陳良謨 唐樞 吳承恩 茅坤 慎蒙 吳維岳 徐中行 潘季馴 沈節甫 許孚遠 溫純 臧懋循 朱國楨 丁元薦 凌迪知 凌濛初 董斯張 茅維 茅元儀 陳忱 魏耕 智旭 梁小玉 閔齊 姚翼 張睿卿


嚴我斯 蔡啟樽 吳綺 董說 徐倬 胡渭 孫在豐 蔡升元 沈炳震 沈銓 鮑?(字西風) 嚴遂成 戚蓼生 丁傑 施國祁 姚文田 王以銜 嚴可均 許宗彥 周中孚 陳傑 費丹旭 吳雲 汪日楨 俞樾 凌奐 劉鏞 陸心源 沈家本 傅雲龍 湯緒 劉錦藻

現當代
吳昌碩 崔適 單士厘 朱孝臧 周慶雲 龐元濟 王一亭 莫觴清 徐自華 沈壽 龐元澄 陳其美 金城 錢病鶴 姚勇忱 徐一冰 劉承干 俞寰澄 徐森玉 梁希 沈尹默 沈兼士 任鴻雋 錢玄同 陳嶸 趙紫宸 沈邁士 李彥士 陸志韋 蔡聲白 錢壯飛 諸聞韻 慎微之 葉桔泉 雷震 沈茲九 李泉生 楊光泩 邱望湘 俞平伯 章榮初 諸樂三 陳嘯空 沈西苓 王宇椿 陸學善 傅任敢 蔡昌年 潘德明 錢仲聯 潘子農 朱渭深 丁舜年 邱式邦 趙羅蕤 王文林 劉旭滄 陳又新 錢三強 徐遲 王宗淦 張珩 徐舜壽 張龍翔 盛志勇 王仁 屠守鍔 史之華 丁是娥 潘鏡芙 鍾萬勰 欽俊德 盧良恕

E. 湖州有哪些名人

一、古代名人

  1. 姚平,舜帝世嫡長孫,西漢大臣,代睦侯爵。

  2. 朱然,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助孫權定江南。

  3. 陸修靜,南朝劉宋著名道士,南天師教創始人,所著《山洞經書目錄》等,

  4. 丘遲南梁永嘉太守,好詩文,所著名篇有《答陳伯之書》。

  5. 沈約,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四聲」的最早發現者,「二十四史」中《宋書》作者。

  6. 張僧繇,南朝梁武帝時畫家,「畫龍點睛」的典故出自於他。

  7. 陳霸先,南北朝時期陳的開國皇帝。政治家、軍事家,結束梁末混亂局面,統一中國南方。

  8. 姚察、姚思廉父子,文學家、史學家,《梁書》、《陳書》作者。

  9. 智永禪師,王羲之七世孫,居湖州永欣寺三十年,苦習書法,終有大成。

  10. 徐惠唐太宗李世民賢妃。

  11. 陸羽,居湖州30多年,寫成世界第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被後人奉為「茶聖」。

  12. 孟郊,詩人,著名《遊子吟》的作者。

  13. 皎然,唐代詩僧,其詩清麗閑淡。

  14. 錢起,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

  15. 李季蘭,唐代女詩人,道士,與陸羽交好,曾招入宮中。

  16. 張志和,居湖州寫下「西塞山前白鷺飛」佳句。

  17. 胡進思,曾任湖州刺史,吳越國兵部尚書,加尚父。

  18. 李昪,祖籍湖州,政治家,五代時期南唐開國皇帝。

  19. 丘光庭,五代十國人,所著《海潮論》,對後世天體研究具有很大影響。

  20. 張先,北宋詞人,與柳永齊名,時稱「張三影」。

  21. 蘇軾,曾任湖州太守,作《湖州謝上表》,釀就「烏台詩案」

  22. 燕文貴,北宋畫家,擅長山水人物,人稱「燕家景緻」。

  23. 姜夔,南宋詞人,因隱居湖州弁山白石洞,自號「白石道人」。

  24. 錢選,南宋畫家,「吳興八駿」之一。

  25. 趙孟頫,元代書畫家,其楷書自唐以後無出其右者,世稱「趙體」。

  26. 管夫人,元趙孟頫妻管道升,字仲姬,亦工書畫,山水佛像之外,尤擅墨竹蘭梅,筆意清絕,稱;管夫人。

  27. 王蒙,元末畫家,趙孟頫外甥,「元四家」之一,因胡惟庸案死於獄中。

  28. 沈萬三,南潯人,時稱「江南第一巨富」。

  29. 凌濛初,《三言二拍》中《二拍》的作者。

  30. 潘季馴,在明末歷任工部、兵部、刑部尚書,被譽為「千古治黃第一人」的水利專家。

  31. 朱國楨,明萬曆首輔大臣,他的遺著《明史稿》引發了著名的「明史案」。

  32. 臧懋循,明代戲曲理論家,編印有《元曲選》。

  33. 茅元儀,明代兵學家,祖父茅坤為文學家,所著《武備志》被譽為古代兵學網路全書。

  34. 沈銓,清代名畫家,對日本繪畫影響極大,被譽為「舶來畫家第一」。

  35. 閔一得,清代名道士,原名思澄,字譜芝,派名一得,別號懶雲子,龍門派第十一代傳人。

  36. 戚蓼生,為《紅樓夢》作序,「戚序本」是研究《紅樓夢》的重要版本。

  37. 姚文田,清嘉慶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對《周易》、《春秋》等有較深研究,所著頗多。

二、近現代名人

  1. 吳昌碩,近代繪畫史的開創者,海上畫派的創始人,書法、篆刻巨擘。

  2. 錢慧安,海派代表性畫家之一,「城隍廟畫派」代表畫家。

  3. 沈尹默,傑出的學者、詩人、書法家,有「書壇泰斗」之稱。

  4. 俞樾,晚清文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國學大師。俞平伯曾祖、章太炎的老師。

  5. 俞平伯,著名學者、紅學家。

  6. 葉桔泉,中科院院士、中醫中葯學家。

  7. 黃佐卿,民族資本家,第一家機器繅絲廠的創辦者。

  8. 錢玄同,語言文字學家、思想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

  9. 戴季陶,民國煊赫一時的風雲人物,蔣介石摯友。

  10. 陳其美(陳英士),辛亥革命的功臣、同盟會主要骨幹、孫中山的得力助手。

  11. 張靜江,「民國奇人」、「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

  12. 陳果夫、陳立夫,國民黨元老,「四大家族」中陳氏家族的開創者。

  13. 胡宗南,國民黨高級將領,陸軍1級上將。

  14. 錢壯飛,1931年在上海挽救了黨中央、被周恩來稱為共產黨情報工作「龍潭三傑」之一。

  15. 楊光泩,被後人稱為「民族節氣的楷模」的外交官。

  16. 沈家本,中國近代法律體系的奠基人。

  17. 梁希,新中國第1任林業部部長。

  18. 陸學善,著名物理學家,晶體物理學研究和X射線晶體學研究的主要創建人之一。

  19. 錢三強,著名核物理學家。

  20. 任鴻雋,辛亥革命元老,著名教育家,化學家。

  21. 屠守鍔,「中國航天之父」、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

  22. 趙九章,氣象學、地球物理和空間物理學家。

  23. 趙紫宸,哲學家,冰心、費孝通、雷潔瓊的老師。

  24. 蔡昌年,中科院院士、電力系統專家。

  25. 王仁,著名力學家、地球動力學家和力學教育家。

  26. 邱式邦,昆蟲學家。

  27. 徐森玉,國寶」級文物鑒定家。

  28. 陸志韋,燕京大學校長,語言學家、心理學家。

  29. 徐遲,著名散文家。

  30. 段中洋,知名網路策劃人、網路營銷顧問。

  31. 徐舜壽,中國飛機設計創始人。

  32. 潘鏡芙,船舶工程專家,工程院院士。

  33. 朱惠勇,中國古橋古船專家。

  34. 譚建丞,已故著名書畫家。

  35. 汪德祖,已故著名書畫家,著名詩人,北京大學東方文藝系研究員。

F. 湖州有那些名人

湖州歷史上名人輩出。自唐至清末,湖州境內舉進士第1530人,其中狀元16人。湖州專文學家在全屬國舉足輕重,出現了沈約等大家;書畫界名家紛呈,有姚最、趙孟(兆頁)[一個字。讀fu三聲]、吳昌碩等;陸心源等藏書、校勘、纂輯家煌於明清;沈麟士等教育家代不乏人;水利、農藝等百家學科代有人才出;出現了「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等實業家。近現代,湖州也是人才擠擠,有梁希、趙九章、錢三強、、徐遲、俞平伯、屠守鍔、林宗虎等。沈尹默、錢壯飛、錢玄同、「海空衛士」王偉等也是湖州人所熟知的湖州名人。

G. 浙江湖州出過哪些名人

湖州是一個風景秀麗,人傑地靈的地方,不論是在古時候還是近現代,湖州在任何一個時間都可以說是人才輩出。

趙孟(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趙孟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齊、梁朝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出身於門閥士族家庭。沈約是齊、梁文壇的領袖,學問淵博,精通音律,與周?等創四聲八病之說,要求以平、上、去、入四聲相互調節的方法應用於詩文,避免八病,這為當時韻文的創作開辟了新境界。「二十四史」中《宋書》的作者。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生於浙江湖州,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預科。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撞》。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

吳昌碩(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

錢壯飛(1895年—1935年),浙江湖州人,中共隱蔽戰線的「龍潭三傑」之一。1915年考入北京醫科專門學校,1919年畢業後在醫院工作;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祖籍浙江湖州人,1883年生於陝西興安府漢陰廳(今陝西安康市漢陰縣城關鎮民主街)。早年留學日本,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和校長、輔仁大學教授。沈尹默以書法聞名,民國初年,書壇就有「南沈北於(於右任)」之稱。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書壇有「南沈北吳(吳玉如)」之說。著名文學家徐平羽先生,謂沈老之書法藝術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無愧。

王偉(1968.4.6?2001.4.1),男,浙江湖州人,中國海軍航空兵飛行員,烈士。畢業於長春市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

2001年4月1日8時55分,美國海軍的EP-3型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東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國專屬經濟區上空,與王偉駕駛的殲-8II戰斗機發生碰撞,殲-8II戰斗機墜毀,王偉跳傘下落不明,後被確認犧牲。

北島(1949年8月2日—),原名趙振開,「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1]

出生於北京,祖籍浙江湖州。中國當代詩人,為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間詩歌刊物《今天》的創辦者。

限於篇幅,就不一一細數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發言。

H. 湖州歷史名人的故事有哪些如題 謝謝了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 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 趙孟頫一生歷宋元之變,仕隱兩兼,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 青少年時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廈將傾,他在坎坷憂患中度過。 他的父親趙與告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善詩文, 富收藏,給趙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 但趙孟頫十一歲時父親便去世了,家境每況愈下,度日維艱。 宋滅亡後,歸故鄉閑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行台恃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趙孟頫等十餘人, 被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趙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見, 元世祖贊賞其才貌,驚呼為「神仙中人」,給予種種禮遇, 被任命為從五品官階的兵部郎中,兩年後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 至元二十九年 (1292)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 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 趙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內部矛盾重重,為此, 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順便借病乞歸, 夏秋之交終於得准返回闊別多年的故鄉吳興。 趙孟頫在江南閑居四年,無官一身輕,閑情逸致與鮮於樞、仇遠、 戴錶元、鄧文原等四方才土聚於西子湖畔,談藝論道,揮毫遣興, 過著與世無爭的寧靜生活。大德三年 (1299),趙孟頫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土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 官位雖無升遷,但此職不需離開江南,與文化界聯系密切, 相對儒雅而閑適,比較適合趙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幹了十一年。 至大三年(1310),趙孟頫的命運發生了變化。 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對他發生了興趣,拜趙孟頫翰林侍讀學士, 知制誥同修國史,次年五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仁宗。 他登基後不久,立即將趙孟頫升為從二品的集賢侍講學士、 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 元仁宗又將趙孟頫晉升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 至此,趙氏政治地位達到了一生中的頂峰。 由於仁宗的青睞和趙氏藝術的出類拔萃,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 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趙孟頫是一代書畫大家,經歷了矛盾復雜而榮華尷尬的一生, 他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 對此,史書上留下諸多爭議。「薄其人遂薄其書」, 貶低趙孟頫的書風,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趙孟頫的為人。 盡管很多人因趙孟頫的仕元而對其畫藝提出非難, 但是將非藝術因素作為品評畫家藝術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 鑒於趙孟頫在美術與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 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 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散藏在日本、 美國等地的趙孟頫書畫墨跡,都被人們視作珍品妥善保存。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 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 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 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 他在我國書法史上已佔有重要的地位。自五歲起, 趙孟頫就開始學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 可謂對書法的酷愛達到情有獨鍾的地步。他善篆、隸、真、行、 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史》本傳講,「 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於樞《 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 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 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 四大家」。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干字文》、《洛神賦》、《 膽巴碑》、《歸去來兮辭》、《蘭亭十三跋》、《赤壁賦》、《 道德經》、《仇鍔墓碑銘》等。著有《尚書注》、《松雪齋文集》 12卷等。 此外還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唐朝詩人孟郊(德清人) ; 唐朝「大歷十大才子」之首的錢起(吳興人); 著有「三言二拍」的凌濛初(吳興人); 南朝開國皇帝陳霸先(長興人); 清朝篆刻大師,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吳昌碩(安吉人); 清朝學者俞曲圓(德清人); 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陳英士(吳興道場人); 五四運動時期新文化運動主將錢玄同(道場人)、沈尹默(竹墩人) ; 現代報告文學作家徐遲(南潯人); 現代的「海空衛士」王偉; 「潘公」潘季馴、國民黨「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果夫、陳立夫, 沈約,「茶聖」陸羽,沈家本,胡援,王啟民, 左手書法大師費新我,國民黨元老戴季陶、朱家驊、張靜江.... .. 另外: 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後主。 史家稱李白、李煜、李清照為詞家「三李」, 其詞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李煜的祖父李升是南唐國的建立者。據《吳越備志》和清同治《 安吉縣志》載,李升本姓潘,安吉(時屬湖州)人, 父為安吉縣訾將,淮南將軍李神福侵湖州時將李升父子虜去, 李升就成了李神福的家奴,改姓李。一日, 吳國丞相徐溫到李神福家,見到李升,非常喜歡,經李神福同意, 徐溫收李升為養子,並更名為徐知誥。徐溫死後,升篡政, 於吳天祚三年(937)即位於金陵,改國號為南唐,年號為升元。 並恢復李姓,仍稱李升,李升在位時,曾致書吳越國王, 以祭祀祖宗的祠堂、田產都在安吉為由,欲以毗陵(今常州) 換取湖州,末果。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 黃歇 朱冶 曹不興 沈充 王羲之 戴逵 陸修靜 丘淵之 沈約 吳均 丘遲 柳惲 吳均 裴子野 陳霸先 張僧繇 隋唐 釋?智永 姚思廉 道宣 徐堅 沈千運 顏真卿 錢起 張志和 陸羽 沈既濟 李季蘭 皎然 孟郊 沈亞之 杜牧 楊漢公 陸龜蒙 高閑 宋元 贊寧 燕文貴 張先 梅堯臣 孫覺 蘇軾 朱肱 米芾 毛滂 葉夢得 方勺 劉一止 沈與求 胡仔 沈瀛 葛立方倪思 姜夔 施元之 陳振孫 程大昌 牟巘 周密 錢選 管道升 王蒙 沈夢麟 黃王介 明 凌雲 嚴震直 聞良輔 陳霆 陳良謨 顧應祥 唐樞 吳承恩 茅坤 慎蒙 吳維岳 徐中行 潘季馴 沈節甫 許孚遠 溫純 臧懋循 朱國楨 丁元薦 凌迪知 凌濛初 董斯張 茅維 茅元儀 陳忱 魏耕 智旭 梁小玉 閔齊 姚翼 張睿卿 清 嚴我斯 蔡啟樽 吳綺 董說 徐倬 胡渭 孫在豐 蔡升元 沈炳震 沈銓 鮑?(字西風) 嚴遂成 戚蓼生 丁傑 施國祁 姚文田 王以銜 嚴可均 許宗彥 周中孚 陳傑 費丹旭 吳雲 汪日楨 俞樾 凌奐 劉鏞 陸心源 沈家本 傅雲龍 湯緒 劉錦藻 現當代 吳昌碩 崔適 單士厘 朱孝臧 周慶雲 龐元濟 王一亭 莫觴清 徐自華 沈壽 龐元澄 陳其美 金城 錢病鶴 姚勇忱 徐一冰 劉承干 俞寰澄 徐森玉 梁希 沈尹默 沈兼士 任鴻雋 錢玄同 陳嶸 趙紫宸 沈邁士 李彥士 陸志韋 蔡聲白 錢壯飛 諸聞韻 慎微之 葉桔泉 雷震 沈茲九 李泉生 楊光泩 邱望湘 俞平伯 章榮初 諸樂三 陳嘯空 沈西苓 王宇椿 陸學善 傅任敢 蔡昌年 潘德明 錢仲聯 潘子農 朱渭深 丁舜年 邱式邦 趙羅蕤 王文林 劉旭滄 陳又新 錢三強 徐遲 王宗淦 張珩 徐舜壽 張龍翔 盛志勇 王仁 屠守鍔 史之華 丁是娥 潘鏡芙 鍾萬勰 欽俊德 盧良恕 參考資料: http://www.yingbishufa. com/ldbt/6015.HTM

閱讀全文

與湖州歷史人物明信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