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北省石家莊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河北省石家莊著名歷史文化名人:
1、戰國軍事家 樂毅......
2、西漢南越王 趙佗 石家莊東古城人
3、三國西蜀名將 常勝將軍 趙子龍 石家莊東古城人
4、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 魏徵 石家莊晉縣人
5、隋朝工匠 李春......
6、唐代著名詩人 劉禹錫 石家莊無極人
7、唐著名臣 李德裕 石家莊贊皇人
8、金代著名醫學家 李杲 石家莊正定人
9、元朝文學家 蘇天爵 石家莊正定人
10、金元傑出數學家 教育家 李冶 石家莊欒城人
11、明朝政治家 文學家 趙南星 石家莊高邑人
12、唐代詩人 李嶠 石家莊贊皇人
13、唐朝詩人 李頎 石家莊趙縣人
14、唐朝文字學家 書法家 李陽冰 石家莊趙縣人
15、唐朝宰相 方誌地理學家 李吉甫 石家莊趙縣人
16、北宋都監 大將 曹彬 石家莊正定人
17、明末清初歷史學家 傅維鱗 石家莊靈壽人
18、清代大文學家 曹雪芹 石家莊靈壽人
19、全國擁軍模範 戎冠秀 石家莊平山縣人
20、革命烈士 高克謙 石家莊無極縣人
21、全國著名戰斗英雄 李混子 石家莊新樂人
22、詩人作家 安娥 石家莊談村人 田漢夫人
23、詩人作家 公木 石家莊辛集人
24、音樂家 曹火星 石家莊平山人
25、當代著名國畫家 趙望雲 石家莊辛集人
26、當代京劇奚派創立人 奚嘯伯....
27、當代國畫家 趙望雲 石家莊辛集人
28、當代中醫 瘟病學家 郭可明 石家莊正定人
29、著名作家 方紀 石家莊辛集人
30、著名作家 賈大山 石家莊正定人
⑵ 廣宗縣 說的 五代帝都 是指的哪些朝代以及歷史背景
廣宗縣有3500年的城市文明史,是商朝的五代帝都,不過廣宗縣志上記載趙武靈王的沙丘宮建於廣宗,後來趙武靈王也死於沙丘宮內,商朝的酒池肉林也在廣宗,秦始皇也是死於沙丘宮,漢代劉萬歲、劉如意曾經被封為廣宗王。
廣宗縣是河北省邢台市下轄縣,位於河北省南部黑龍港流域,邢台市東部。全境位於地處古黃河、漳河的沖積平原上,地勢平坦,自南向北微傾斜,海拔29-35米。東與威縣交界,南與邯鄲地區邱縣接壤,西與平鄉、巨鹿兩縣相連,北與南宮市毗鄰。
光宗縣南北長50.9公里,東西寬17.3公里,面積513平方公里。轄1鎮7鄉1區,213個行政村,總人口27.7萬(2011年)。光宗鎮位於縣城中部,北距首都北京400公里,西北距省會石家莊120公里,西距邢台52公里。
光宗縣歷史悠久。它是原忻州市順德區九個縣之一。這里有國內外著名的沙丘台遺址和完整的明代縣政府辦公大廳。自漢代以來,就不乏名人和英雄。光宗縣也是「河北省梅花拳之鄉」。民間藝術種類繁多,太平道樂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2)石家莊漢代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廣宗國:西漢建立,東漢和魏朝重新建立。都城位於蔚縣方英。在明朝,有一位叫光宗的國王。
廣宗縣:在西漢,光宗被建立。後來,廢除了州,建立了縣。元代以前,光宗縣位於渭縣(有人認為元代以前的光宗縣位於光宗縣劉家寨)。
廣宗郡:廣宗縣曾一度被升為廣宗郡,郡城在威縣方營;
廣宗派(又稱廣宗心學):摘要以戰若水(王陽明)為代表的明代甘泉派是明代兩派之一。然而,為什麼它也被稱為「光宗」還不清楚。
廣宗寺:廣宗廟,人稱「丹吉龍」,俗稱南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左旗巴潤畢里賀蘭山上,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
廣宗伯:吳起鎮,即吳起戰國初期著名的戰略家,政治家,他的名聲的早逝率增長了打破了齊魯軍隊,強大到魏魏,熙和削減秦朝發生後,並協助樂羊摧毀中山,到朱官主持楚改革,盡管改革失敗死亡,但這些改革仍然讓楚強勁。
宋徽宗封吳啟為光宗,為宋殿七十二將軍之一。
⑶ 石家莊都有哪些歷史人物
石家莊 歷史人物 趙雲
三國時蜀國將領,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專人。以勇屬敢善戰著稱。初從公孫瓚,後來歸順劉備,為主騎。公元208年,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坂,棄妻子南逃。趙雲身抱劉備弱子劉禪,奮力救出甘夫人,當他身負重傷,沖出重圍,見到劉備時,劉備把嬰兒扔在地上,說:「為一孺子,險折我一員大將!」劉備念其功,封為牙門將軍。不久,又從劉備奪取成都,平定益州,歷任翊軍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封為博昌亭侯。建興五年(公元227年),隨諸葛亮駐漢中。第二年,隨軍取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敵眾,退回漢中,一年後病死。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譽為「一身是膽」。
⑷ 石家莊有什麼歷史人物
孫中山:他結束了滿清王朝的反動統治,他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
根稻草。他的學說影響至今,最偉大的政治家。
袁世凱:他可以成為中國的華盛頓,但他不小心成了賊。他曾經是
多麼的英明神武,可不是電影里的那草包。
吳佩孚:我敬重他,一個掌握兵權的知識分子。最終言辭拒絕了
日寇的要挾。
段祺瑞:再造共和的英雄,在八一三槍擊學生的慘案發生後,他
對著學生的遺體長跪不起,現在的公僕面對礦難,依舊坦
然。
張作霖:如果他沒有被炸死,日本絕對無法佔領東三省。一定的!!
汪精衛:我不認為他是漢奸,但打著他的旗號的手下都是漢奸。
魯迅:他最大的聰明之處,就是不加入共產黨。
蔣介石:他統率了中國最廣大的軍隊,他統治時期,是中國疆域
最完整的巔峰,他收回了台灣。
張學良:逃兵、政治冒險家,漢奸。
林彪:抗日名將、中共含金量最高的元帥。
張靈甫:北大才子,抗日名將,後內戰中為共產軍所害。
彭德懷:民族英雄。直接指揮中國軍隊和美國軍隊交手。
58年,被解除公職。文革中,被殘酷迫害致死。
薛岳:國民黨將領,抗戰中殲敵最多,戰果最大。
孫立人:清華大學畢業。曾在緬甸活埋2000日本戰俘。
⑸ 石家莊的歷史人物
孫中山:他結束了滿清王朝的反動統治,他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
根稻草。他的學說影響至今,最偉大的政治家。
袁世凱:他可以成為中國的華盛頓,但他不小心成了賊。他曾經是
多麼的英明神武,可不是電影里的那草包。
吳佩孚:我敬重他,一個掌握兵權的知識分子。最終言辭拒絕了
日寇的要挾。
段祺瑞:再造共和的英雄,在八一三槍擊學生的慘案發生後,他
對著學生的遺體長跪不起,現在的公僕面對礦難,依舊坦
然。
張作霖:如果他沒有被炸死,日本絕對無法佔領東三省。一定的!!
汪精衛:我不認為他是漢奸,但打著他的旗號的手下都是漢奸。
魯迅:他最大的聰明之處,就是不加入共產黨。
蔣介石:他統率了中國最廣大的軍隊,他統治時期,是中國疆域
最完整的巔峰,他收回了台灣。
張學良:逃兵、政治冒險家,漢奸。
林彪:抗日名將、中共含金量最高的元帥。
張靈甫:北大才子,抗日名將,後內戰中為共產軍所害。
彭德懷:民族英雄。直接指揮中國軍隊和美國軍隊交手。
58年,被解除公職。文革中,被殘酷迫害致死。
薛岳:國民黨將領,抗戰中殲敵最多,戰果最大。
孫立人:清華大學畢業。曾在緬甸活埋2000日本戰俘。
毛澤東:萬歲萬歲萬萬歲!他用筆桿子指揮了波瀾壯闊的斗爭,
中國得以天翻地覆。
⑹ 石家莊的歷史和石家莊的名人的資料
1.樂毅(生卒年月不詳),靈壽人,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曾受趙武靈王賞識,趙武靈王死後,到魏國,不受重用。燕昭王築黃金台招賢,樂毅奔燕,拜為亞卿,率軍伐齊,攻佔齊國70餘城,直下齊都臨淄,封於昌國(今山東淄博東南)。燕惠王時受人離間,樂毅回到趙國,卒於趙。
2.趙佗(?-前137),真定(治所在今長安區東古城)人,西漢南越王。秦漢時期著名的愛國將領,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在嶺南建立政權的秦朝主將之一,是最早在少數民族地區推行民族親和政策的政治家,是最早把中原先進的科學文化傳播到嶺南的文化先驅。
3.趙雲(?-229),東漢時期常山郡真定(治所在今東古城)人,西蜀名將。東漢末年起兵投奔公孫瓚,後跟隨劉備,在曹操圍攻劉備戰役中,趙雲長坂坡救阿斗,成為劉備創建西蜀的重要將領。隨著《三國演義》小說的流傳,趙雲成為婦孺皆知的常勝將軍。
4.劉琨(271—318),無極人,西晉將領。晉惠帝時,封廣武侯。後任大將軍,都督並州諸軍事。他忠於晉王朝,長期堅守並州。他經常枕戈待旦,與好友祖逖聞雞起舞,立志收復失地。同時他還是一個文學家,在西晉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5.魏收(505—572),晉州人,北齊著名史學家。北魏時為太學博士。北齊時任中書令,兼著作郎,詔冊皆出自魏收之手,奉詔專撰《魏書》。卒於開封中書監任上,謚文貞,有文集《魏特進集》。
6.魏徵(580-643),晉州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隋末投奔農民起義軍。唐初主動歸唐,為唐太子李建成的僚屬。玄武門事變後,受到李世民重用。為李世民貞觀之治,提出許多諍言。主持編纂梁、陳、齊、周、隋五代史書。被李世民奉為為人的一面鏡子。
7.李嶠(644-713),贊皇人,大唐名相。出身趙郡李氏名門士族,唐高宗時任監察御史,平息嶺南叛亂有功。武則天時任鳳閣舍人,專門負責起草詔命,後拜相兼修國史,以敢於直言聞名。後幾經貶謫,幾次復職。一生詩文眾多,有文集五十卷流傳於世。
8.李絳(762—829),字深之,贊皇人,唐代政治家。為官剛直清正,多次向皇帝奏諫宦官橫肆及削藩等事,拜相,封高邑男。歷數國內憂患,進言直諫。累封趙郡公。寶歷四年(829年)被亂兵殺害。有《李相國論事集》傳。
9.劉禹錫(772—842),祖籍無極,唐代著名詩人。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貞元進士,多次因作詩譏諷權貴被貶謫。出任蘇州刺史,政績顯著。晚年與白居易交往密切,多有唱合詩作,人稱「劉白」。詩存800餘首,被稱為「詩豪」,著作有《天論》三篇,以《陋室銘》最著名,有《劉夢得文集》40卷。
10.李德裕(787—850),贊皇人,唐大臣。歷任浙西觀察使、西川節度使等,兩次入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力主削藩,打擊寺院地主勢力,支持唐武宗在全國拆除寺院。著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11.曹彬(931—999),宋代靈壽人,北宋開國功臣。曾經率軍大敗契丹兵,在伐蜀過程中任監軍。制止將士屠城,所到之處都心悅誠服。後率軍滅南唐,因功拜相。雍熙三年(986年)率軍伐遼,數戰獲勝,後攻涿州兵敗。自請治罪,真宗即位,詔拜樞密使。
12.懷丙(生卒年月不詳),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學家。精於建築工程技術。《宋史·方伎》記載他的科學成就有三:一是修復真定凌霄塔;二是修復即將傾覆的趙州安濟橋;三是利用浮力原理,在河中府(今陝西永濟縣西)把重萬斤的鐵牛打撈上來。其中兩尊鐵牛,目前擺放在人民大會堂陝西廳內。
13.李杲(1180—1251),真定人,金代著名醫學家。倡導辨證施治,敢於創新,被後世尊為「補土(脾胃)派(亦稱溫補派)」鼻祖,著有《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用葯法象》、《脈訣指掌病式圖說》等書。
14.史天澤(1202—1275),原籍永清,後居獲鹿岳村(今屬新華區),元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官至左丞相。蒙古太宗受命為真定、河間、大名、東平、濟南五路萬戶。伐金、伐宋有戰功。向元世祖提出安撫漢民的建議,拜中書右丞相,執掌政務,後改左丞相,卒後贈太尉,謚忠武,葬於獲鹿縣太保庄。
15.李冶(1192—1279),欒城人,金元之際傑出數學家、教育家。其《測圓海鏡》,是天元術的代表作,其解析高次方程的數學,比歐洲早300年。他在封龍山下建「封龍書院」,收徒教學,培養出大批人才。忽必烈曾向其征詢治理天下之道。
16.白樸(1226—1307),字仁甫,著名元曲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等並稱「元曲四大家」。祖籍山西河曲,少年時代隨元好問居住真定府獲鹿。博覽群書。聲譽卓著。著有詞集《天籟集》2卷,作雜劇16種。代表作有《牆頭馬上》、《梧桐雨》。
17.韓山童(?—1351),欒城人,元末農民起義領袖。他揭露蒙古貴族的殘暴剝削,鼓勵治河農民起義,在家鄉殺白馬黑牛,以紅巾為號,宣誓起義,他被推奉為明王,點燃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烈火。不久被捕犧牲。
18.梁夢龍(?—1592),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軍事家。任順天府丞、河南副使。治理黃河決口有功。隆慶時巡撫山東,遷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明神宗初為戶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堅持抗清,加兵部尚書,後遭彈劾,去官,在真定家居19年卒。崇禎末年,追謚貞敏。著有《史要編》、《海運新考》。
19.趙南星(1550—1627),明代高邑人,明朝東林黨領袖。清廉剛正,多次考核京官,遭到權貴陷害被貶。天啟時考察京官,任吏部尚書。權奸魏忠賢欲結交遭其拒絕,便進行誣陷,終下獄受辱,發配代州,其子及外孫亦受株連。崇禎登基,下詔召還,但未見詔而卒。
20.梁清標(1620—1691),梁夢龍曾孫,號蒼岩,清代著名鑒賞家、收藏家。清順治初授編修官,累遷侍講學士,兵、禮、刑、戶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一生著作頗豐。喜收藏典籍字畫,積書多至數十萬卷,所藏歷代書法、名畫尤為珍貴。
⑺ 石家莊有哪些名人
牛莉 林依輪 蔡猛 趙陀,趙雲,魏徵 趙越
河北省石家莊著名歷史文化名人:
1、戰國軍事家 樂毅......
2、西漢南越王 趙佗 石家莊東古城人
3、三國西蜀名將 常勝將軍 趙子龍 石家莊東古城人
4、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 魏徵 石家莊晉縣人
5、隋朝工匠 李春......
6、唐代著名詩人 劉禹錫 石家莊無極人
7、唐著名臣 李德裕 石家莊贊皇人
8、金代著名醫學家 李杲 石家莊正定人
9、元朝文學家 蘇天爵 石家莊正定人
10、金元傑出數學家 教育家 李冶 石家莊欒城人
11、明朝政治家 文學家 趙南星 石家莊高邑人
12、唐代詩人 李嶠 石家莊贊皇人
13、唐朝詩人 李頎 石家莊趙縣人
14、唐朝文字學家 書法家 李陽冰 石家莊趙縣人
15、唐朝宰相 方誌地理學家 李吉甫 石家莊趙縣人
16、北宋都監 大將 曹彬 石家莊正定人
17、明末清初歷史學家 傅維鱗 石家莊靈壽人
18、清代大文學家 曹雪芹 石家莊靈壽人
19、全國擁軍模範 戎冠秀 石家莊平山縣人
20、革命烈士 高克謙 石家莊無極縣人
21、全國著名戰斗英雄 李混子 石家莊新樂人
22、詩人作家 安娥 石家莊談村人 田漢夫人
23、詩人作家 公木 石家莊辛集人
24、音樂家 曹火星 石家莊平山人
25、當代著名國畫家 趙望雲 石家莊辛集人
26、當代京劇奚派創立人 奚嘯伯....
27、當代國畫家 趙望雲 石家莊辛集人
28、當代中醫 瘟病學家 郭可明 石家莊正定人
29、著名作家 方紀 石家莊辛集人
30、著名作家 賈大山 石家莊正定人
(這是找來的,希望能幫上你)
⑻ 那一個歷史人物是石家莊人
石家莊市所轄區域,是人類文明開發較早、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地區。市區白佛口文化遺址是目前全市境內發現的最早的平原地區人類遺址,距今約6000—7000年;新樂古代遺址「伏羲台」證明了6000多年前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曾活動於此地;戰國中山國文化,是石家莊歷史文化脈絡中的重要一環,也是繼藁城台西商文化之後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文化。
兩漢時期,石家莊西部的太行山區一直是製造兵器、鎧甲和生產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漢唐時期是中國佛教、道教復興並走向鼎盛的時期,恆、趙二州的宗教文化在中國宗教史上也留下了絢麗篇章。趙州柏林寺,相傳創建於東漢,是河北最古老的佛教寺院;石家莊隋唐文化中最為光輝的歷史成就是趙州安濟橋,它是世界公認的大型敞肩式石拱橋的鼻祖,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被聯合國確認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隋唐時期石家莊籍的文化名人有魏徵和李吉甫;北宋時期,富弼、韓琦、歐陽修、沈括、蘇軾等名宦賢宦先後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跡,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繁榮。
金元時期石家莊建築藝術成就的代表作是井陘蒼岩山福慶寺橋樓殿,橋與殿渾然一體,凌空飛架於千丈深澗之間,狀如飛虹,設計形式奇巧,建築雄偉險峻,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技術和美學造詣。在藝術創作領域,著名的有上京毗盧寺壁畫。這些壁畫繼承並發展了中國古代壁畫的傳統技法,在構圖、線描、用色和人物造型等方面都達到很高的水平。此時的自然科學成果也非常豐碩。著名數學家、學者李冶在數學天元學術方面的研究,對中國的初等代數起到了奠基作用,標志著13世紀世界數學的最高成就。
20世紀初期,平漢鐵路(今京廣鐵路)和正太鐵路(今石太鐵路)相繼修建,並在此交匯,石家莊就是伴隨著鐵路的興建而逐漸發展起來的。1925年,這座城市始稱石家莊市(後曾改名為石門市)。
1947年11月12日石家莊市解放,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較大城市之一。當時,全市人口19萬,有大小工廠27家,工業總產值2000萬元左右。1948年5月-1949年3月間,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所在地,毛主席、黨中央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召開了著名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1968年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至石家莊市。
改革開放給石家莊提供了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建成現代化大都市的機遇。石家莊以其環京津、環渤海的優越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優勢,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近幾年來,石家莊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形成了三橫、六縱、二環、十二放射的城市道路網路格局,一在批造型別致的現代化建築和居民生活小區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的石家莊市區內,高樓林立,街道寬闊,「民心河」像玉帶一樣環城繞市,沿河20多個公園,像朵朵鮮花把這座城市裝點的無比美麗。
城市的由來
一、近代城市化的起點——偶然的機遇 歷史的選擇
據有關史料分析,石家莊村創於明初,原是真定衛的軍屯和官莊。直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廢除衛所軍屯制石家莊才成為隸屬真定府獲鹿縣的一個小村莊,與當時的政治中心真定城隔滹沱河相望。據清光緒《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東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20世紀初,石家莊村的面積還不足0.1平方公里,僅有200戶人家,600 余口人。
1902年,由法國和比利時投資興建的蘆漢(京漢)鐵路修到了石家莊,並在石家莊設立了車站,因石家莊名氣不大,以相距不遠的振頭鎮命名,叫振頭站。1903年正太(今石太)鐵路動工興建,為了減少費用,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橋,將正太鐵路起點由正定改為振頭站。歷史的事變如萬花筒,讓世人應接不暇。由於偶然的因素,石家莊成了兩條鐵路的交匯點,而由此帶來了一個區域在世紀之初的重大變故,一個鄉野小村被隆隆的車輪托起,使一個區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南移,先取代正定,後取代保定,成為控燕京南門、扼冀晉咽喉、連齊魯中原的華北重鎮。
正太路起點南移,是石家莊由鄉村向城市化邁進的誘因,真正起基礎作用的因素,還是現代工業的興起和發展。伴隨鐵路線的通車,一批近代工業相繼興辦,其中包括:在石家莊村東創建的正太總機廠(今石家莊車輛廠前身);大興紗廠即石家莊大興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井陘礦和正豐礦等。近代大工業的興起,帶動了中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1920年在鐵路以東建造石滄路場子,同時,平和軋棉公司、萬華肥皂公司等企業也在鐵路東興起。隨之,大批農村人口向石家莊集中。到1930年,僅產業工人就達1.6萬人,大大促進了石家莊城市化的進程。
20世紀初葉,石家莊還是獲鹿縣轄下的一個小村,那時的獲鹿就是通燕趙、連三晉的貨物集散地,素有「日進斗金的旱碼頭」之稱,但是,隨著正太鐵路的興建通車,日進斗金的旱碼頭東移,石家莊逐漸取代了獲鹿的地位,日漸繁榮的商業、服務業,成為石家莊向近代化城市邁進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石門市自治——從鄉野小村到城鎮的跨越
這一決策的實施,導致了石家莊交通地位的變化,也成為新城市崛起的先導因素。光緒三十三年九月(1907年10月)正太鐵路全線竣工通車,使石家莊村東一舉成為京漢鐵路與正太鐵路的交匯處。在當時公路交通十分落後的背景),鐵路交通在物資集散、商品流通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石家莊鐵路交通地位的迅速提高,誘發了工商業、服務業、金融業的全面興起,使石家莊的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到1925年僅鐵路以西的石家莊村街區面積已經達到1.8平方公里,開始形成了小城鎮的雛形,成為與獲鹿縣城。正定縣城規模相當的新興城鎮。這一時期,正是中國近代城市建制醞釀創立的時期。在這種背景之下。當年6月24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令,批準直隸省屬11個城鎮自7月1日起實行市自治制,其中「石家莊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但是,由於石家莊村及周圍工商業人口還不足一萬,所以,獲鹿縣決定把鐵路以東的休門、栗村合並在內,使這個新市鎮的人口達33077人。經過多方協商,以石家莊與休門兩個村村名中各取一個字,稱為「石門市」。同年8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指令第12713號,批准「將直隸省石家莊、休門兩市合並,更名為石門市,以符名實。」從當時民國政府的文件可以看出,「市」這個概念在使用中十分混亂,與小城鎮、市鎮有許多類似之處,根本不是建制市的一種標准概念,也不是一級行政區劃。所以,這時的「石門市」,與「獲鹿市」,「正定市」、「辛集市」等實行市自治制的城鎮一樣,不過是一種小城鎮的管理模式。1928年,中國開始將「市」作為一種行政建制。南京民國政府頒發了《普通市組織法大綱》和《特別市組織法大綱》,規定了設立普通市和特別市的條件。審批程序,開創了中國市級建制的先河。而此前直隸省實施「市自治制」的11個所謂的「市」,顯然不符合建制市的條件,所以一律取消。雖然石門設市未成,但並未阻擋石家莊城市化的進程。隨著工商業的不斷發展,大批農村人口向石門集中,或充實產業工人隊伍,或從事商業,服務業,或經營小作坊手工業。到1930年,石門產業工人總數已達16000多人。1933年7月,石門總工商戶約230餘家(包括銀行,錢庄、工商企業)。隨著交通地位的提高,電信、郵政事業也不斷發展。為適應日益發展的工商業,石門的社會管理機關也不斷增加,政法方面有石門地方法院,石門地方檢察院、石門特種公安局;稅務方面有石家莊統稅管理所、石門區稅務徵收專局、石門屠宰檢驗稅局,西南區礦產稅務局,河北第九區煙酒稽徵分局、獲鹿縣汕餅花籽牙稅徵收所等等。與此同時,駐石門的軍隊、憲兵及各類行政機關、軍政、商稅各界官員、隨員不斷擴充,人口不斷增長,到1937年6月石門總人口已達72100多人。從當時的城市規模和交通地位來看,石家莊已經取代了獲鹿城作為晉冀兩省之間物資集散地的地位,並且正在取代正定城逐步成為這一地區內交通、郵政、通訊中心。
1937年10月10日,日本侵略軍佔領石門。他們十分看重石門的交通地位,採取一系列手段,把石門培植成他們長期侵佔華北的軍事基地。一方面大量增加兵力,拓展城市規模,強化城市的軍事地位。另一方面在這里扶植傀儡政權,1938年1月15日扶植設立了偽「石門市政公署籌備處」。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呈文給偽華北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稱:「石門地當沖要,居京漢路中樞,正大路起點,物產集中,工商薈萃,人口雖不足三十萬,而政治,經濟具有特殊情形,擬請准予設市」。同年10月7日王克敏簽發《行政委員會指令(秘字第1027號)》,批准石門設市。
1941年,石家莊至德州的鐵路建成通車,將京漢鐵路與津浦鐵路連接起來,使石家莊的交通經濟地位進一步提高。事實上,日偽時期的石門市,其政治。經濟和軍事地位已經遠遠高於正定城,而成為這一地區新興的中心城市。但是,由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和抗日武裝力量堅持活動在正定、獲鹿等周圍各縣,不斷地對石門日偽政權進行打擊,所以,石門市只是一個侵略者控制下的軍事重鎮,在行政,區域管理、經濟輻射和文化影響等方面還不具備中心城市的屬性。1947年l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石門,在石門市建立了第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人民政權。同年12月26 日,石門市人民政府發布通知,將石門市更名為石家莊市。同時,華北人民政府在石家莊成立,標志著其政治中心地位的初步確立。新中國成立後,石家莊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進一步提高,成為石家莊專區所在地,管轄正定,獲鹿等17個縣,從此,真正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中心,同時在經濟輻射、文化影響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而徹底取代了正定城的地位,而成為現代石家莊這一區域的中心城市。
自然地理
【區域位置】
石家莊地處河北省中南部,環渤海灣經濟區。位於北緯37°27′~38°47′(誤差±1′),東經113°30′~115°20′(誤差±1′)之間,東與衡水接壤,南與邢台毗連,西與山西為鄰,北與保定為界。南北最長處約148.018公里,東西最寬處約175.383公里(以上數據由市規劃局提供),周邊界長760公里。轄區總面積15848平方公里,新興城市石家莊市為河北省省會,在首都北京的西南方向,距北京283公里。
【地勢地貌】
石家莊市域跨太行山地和華北平原兩大地貌單元。西部地處太行山中段,包括井陘縣、井陘礦區全部及平山、贊皇、行唐、靈壽、鹿泉、元氏六縣(市)的山區部分,面積約佔全市總面積的50%。東部為滹沱河沖洪積平原,包括新樂、無極、深澤、辛集、晉州、藁城、高邑、趙縣、欒城、正定、石家莊市區、郊區的全部及平山、贊皇、行唐、靈壽、鹿泉、元氏六縣(市)的平原部分。西部平山到石家莊市區坡度為1/1400-1/1200,石家莊到東部辛集坡度為1/1200-1/1400。轄區內大地構造,屬山西地台和渤海凹陷之間的接壤地帶,地勢東低西高差距大,地貌復雜。西部太行山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山巒重疊,地勢高聳,京廣鐵路以東為華北平原的一部分。地貌由西向東依次排列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地處平山的最高山峰駝梁海拔2281米,為河北省境內的第五峰,是石家莊的制高點。東部平原,按其成因屬太行山山前沖洪積平原,海拔一般在30-100米,其中辛集市北龐村海拔28米,為轄區內的最低點。(以下數據由市規劃局提供)市區二環路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度西北角81.5米,東南角64.3米。
⑼ 石家莊的十大歷史名人
1.樂毅(生卒年月不詳),靈壽人,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曾受趙武靈王賞識,趙武靈王死後,到魏國,不受重用。燕昭王築黃金台招賢,樂毅奔燕,拜為亞卿,率軍伐齊,攻佔齊國70餘城,直下齊都臨淄,封於昌國(今山東淄博東南)。燕惠王時受人離間,樂毅回到趙國,卒於趙。
2.趙佗(?-前137),真定(治所在今長安區東古城)人,西漢南越王。秦漢時期著名的愛國將領,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在嶺南建立政權的秦朝主將之一,是最早在少數民族地區推行民族親和政策的政治家,是最早把中原先進的科學文化傳播到嶺南的文化先驅。
3.趙雲(?-229),東漢時期常山郡真定(治所在今東古城)人,西蜀名將。東漢末年起兵投奔公孫瓚,後跟隨劉備,在曹操圍攻劉備戰役中,趙雲長坂坡救阿斗,成為劉備創建西蜀的重要將領。隨著《三國演義》小說的流傳,趙雲成為婦孺皆知的常勝將軍。
4.劉琨(271—318),無極人,西晉將領。晉惠帝時,封廣武侯。後任大將軍,都督並州諸軍事。他忠於晉王朝,長期堅守並州。他經常枕戈待旦,與好友祖逖聞雞起舞,立志收復失地。同時他還是一個文學家,在西晉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5.魏收(505—572),晉州人,北齊著名史學家。北魏時為太學博士。北齊時任中書令,兼著作郎,詔冊皆出自魏收之手,奉詔專撰《魏書》。卒於開封中書監任上,謚文貞,有文集《魏特進集》。
6.魏徵(580-643),晉州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隋末投奔農民起義軍。唐初主動歸唐,為唐太子李建成的僚屬。玄武門事變後,受到李世民重用。為李世民貞觀之治,提出許多諍言。主持編纂梁、陳、齊、周、隋五代史書。被李世民奉為為人的一面鏡子。
7.李嶠(644-713),贊皇人,大唐名相。出身趙郡李氏名門士族,唐高宗時任監察御史,平息嶺南叛亂有功。武則天時任鳳閣舍人,專門負責起草詔命,後拜相兼修國史,以敢於直言聞名。後幾經貶謫,幾次復職。一生詩文眾多,有文集五十卷流傳於世。
8.李絳(762—829),字深之,贊皇人,唐代政治家。為官剛直清正,多次向皇帝奏諫宦官橫肆及削藩等事,拜相,封高邑男。歷數國內憂患,進言直諫。累封趙郡公。寶歷四年(829年)被亂兵殺害。有《李相國論事集》傳。
9.劉禹錫(772—842),祖籍無極,唐代著名詩人。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貞元進士,多次因作詩譏諷權貴被貶謫。出任蘇州刺史,政績顯著。晚年與白居易交往密切,多有唱合詩作,人稱「劉白」。詩存800餘首,被稱為「詩豪」,著作有《天論》三篇,以《陋室銘》最著名,有《劉夢得文集》40卷。
10.李德裕(787—850),贊皇人,唐大臣。歷任浙西觀察使、西川節度使等,兩次入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力主削藩,打擊寺院地主勢力,支持唐武宗在全國拆除寺院。著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11.曹彬(931—999),宋代靈壽人,北宋開國功臣。曾經率軍大敗契丹兵,在伐蜀過程中任監軍。制止將士屠城,所到之處都心悅誠服。後率軍滅南唐,因功拜相。雍熙三年(986年)率軍伐遼,數戰獲勝,後攻涿州兵敗。自請治罪,真宗即位,詔拜樞密使。
12.懷丙(生卒年月不詳),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學家。精於建築工程技術。《宋史·方伎》記載他的科學成就有三:一是修復真定凌霄塔;二是修復即將傾覆的趙州安濟橋;三是利用浮力原理,在河中府(今陝西永濟縣西)把重萬斤的鐵牛打撈上來。其中兩尊鐵牛,目前擺放在人民大會堂陝西廳內。
13.李杲(1180—1251),真定人,金代著名醫學家。倡導辨證施治,敢於創新,被後世尊為「補土(脾胃)派(亦稱溫補派)」鼻祖,著有《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用葯法象》、《脈訣指掌病式圖說》等書。
14.史天澤(1202—1275),原籍永清,後居獲鹿岳村(今屬新華區),元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官至左丞相。蒙古太宗受命為真定、河間、大名、東平、濟南五路萬戶。伐金、伐宋有戰功。向元世祖提出安撫漢民的建議,拜中書右丞相,執掌政務,後改左丞相,卒後贈太尉,謚忠武,葬於獲鹿縣太保庄。
15.李冶(1192—1279),欒城人,金元之際傑出數學家、教育家。其《測圓海鏡》,是天元術的代表作,其解析高次方程的數學,比歐洲早300年。他在封龍山下建「封龍書院」,收徒教學,培養出大批人才。忽必烈曾向其征詢治理天下之道。
16.白樸(1226—1307),字仁甫,著名元曲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等並稱「元曲四大家」。祖籍山西河曲,少年時代隨元好問居住真定府獲鹿。博覽群書。聲譽卓著。著有詞集《天籟集》2卷,作雜劇16種。代表作有《牆頭馬上》、《梧桐雨》。
17.韓山童(?—1351),欒城人,元末農民起義領袖。他揭露蒙古貴族的殘暴剝削,鼓勵治河農民起義,在家鄉殺白馬黑牛,以紅巾為號,宣誓起義,他被推奉為明王,點燃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烈火。不久被捕犧牲。
18.梁夢龍(?—1592),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軍事家。任順天府丞、河南副使。治理黃河決口有功。隆慶時巡撫山東,遷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明神宗初為戶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堅持抗清,加兵部尚書,後遭彈劾,去官,在真定家居19年卒。崇禎末年,追謚貞敏。著有《史要編》、《海運新考》。
19.趙南星(1550—1627),明代高邑人,明朝東林黨領袖。清廉剛正,多次考核京官,遭到權貴陷害被貶。天啟時考察京官,任吏部尚書。權奸魏忠賢欲結交遭其拒絕,便進行誣陷,終下獄受辱,發配代州,其子及外孫亦受株連。崇禎登基,下詔召還,但未見詔而卒。
20.梁清標(1620—1691),梁夢龍曾孫,號蒼岩,清代著名鑒賞家、收藏家。清順治初授編修官,累遷侍講學士,兵、禮、刑、戶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一生著作頗豐。喜收藏典籍字畫,積書多至數十萬卷,所藏歷代書法、名畫尤為珍貴。
⑽ 石家莊市十大經典故事、十大歷史名人、十大英雄人物、十大傑出人物、十大特色物產、有誰知道急需
我盡力
人物
1.樂毅(生卒年月不詳),靈壽人,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曾受趙武靈王賞識,趙武靈王死後,到魏國,不受重用。燕昭王築黃金台招賢,樂毅奔燕,拜為亞卿,率軍伐齊,攻佔齊國70餘城,直下齊都臨淄,封於昌國(今山東淄博東南)。燕惠王時受人離間,樂毅回到趙國,卒於趙。
2.趙佗(?-前137),真定(治所在今長安區東古城)人,西漢南越王。秦漢時期著名的愛國將領,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在嶺南建立政權的秦朝主將之一,是最早在少數民族地區推行民族親和政策的政治家,是最早把中原先進的科學文化傳播到嶺南的文化先驅。
3.趙雲(?-229),東漢時期常山郡真定(治所在今東古城)人,西蜀名將。東漢末年起兵投奔公孫瓚,後跟隨劉備,在曹操圍攻劉備戰役中,趙雲長坂坡救阿斗,成為劉備創建西蜀的重要將領。隨著《三國演義》小說的流傳,趙雲成為婦孺皆知的常勝將軍。
4.劉琨(271—318),無極人,西晉將領。晉惠帝時,封廣武侯。後任大將軍,都督並州諸軍事。他忠於晉王朝,長期堅守並州。他經常枕戈待旦,與好友祖逖聞雞起舞,立志收復失地。同時他還是一個文學家,在西晉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5.魏收(505—572),晉州人,北齊著名史學家。北魏時為太學博士。北齊時任中書令,兼著作郎,詔冊皆出自魏收之手,奉詔專撰《魏書》。卒於開封中書監任上,謚文貞,有文集《魏特進集》。
6.魏徵(580-643),晉州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隋末投奔農民起義軍。唐初主動歸唐,為唐太子李建成的僚屬。玄武門事變後,受到李世民重用。為李世民貞觀之治,提出許多諍言。主持編纂梁、陳、齊、周、隋五代史書。被李世民奉為為人的一面鏡子。
7.李嶠(644-713),贊皇人,大唐名相。出身趙郡李氏名門士族,唐高宗時任監察御史,平息嶺南叛亂有功。武則天時任鳳閣舍人,專門負責起草詔命,後拜相兼修國史,以敢於直言聞名。後幾經貶謫,幾次復職。一生詩文眾多,有文集五十卷流傳於世。
8.李絳(762—829),字深之,贊皇人,唐代政治家。為官剛直清正,多次向皇帝奏諫宦官橫肆及削藩等事,拜相,封高邑男。歷數國內憂患,進言直諫。累封趙郡公。寶歷四年(829年)被亂兵殺害。有《李相國論事集》傳。
9.劉禹錫(772—842),祖籍無極,唐代著名詩人。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貞元進士,多次因作詩譏諷權貴被貶謫。出任蘇州刺史,政績顯著。晚年與白居易交往密切,多有唱合詩作,人稱「劉白」。詩存800餘首,被稱為「詩豪」,著作有《天論》三篇,以《陋室銘》最著名,有《劉夢得文集》40卷。
10.李德裕(787—850),贊皇人,唐大臣。歷任浙西觀察使、西川節度使等,兩次入相。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力主削藩,打擊寺院地主勢力,支持唐武宗在全國拆除寺院。著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11.曹彬(931—999),宋代靈壽人,北宋開國功臣。曾經率軍大敗契丹兵,在伐蜀過程中任監軍。制止將士屠城,所到之處都心悅誠服。後率軍滅南唐,因功拜相。雍熙三年(986年)率軍伐遼,數戰獲勝,後攻涿州兵敗。自請治罪,真宗即位,詔拜樞密使。
12.懷丙(生卒年月不詳),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學家。精於建築工程技術。《宋史·方伎》記載他的科學成就有三:一是修復真定凌霄塔;二是修復即將傾覆的趙州安濟橋;三是利用浮力原理,在河中府(今陝西永濟縣西)把重萬斤的鐵牛打撈上來。其中兩尊鐵牛,目前擺放在人民大會堂陝西廳內。
13.李杲(1180—1251),真定人,金代著名醫學家。倡導辨證施治,敢於創新,被後世尊為「補土(脾胃)派(亦稱溫補派)」鼻祖,著有《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用葯法象》、《脈訣指掌病式圖說》等書。
14.史天澤(1202—1275),原籍永清,後居獲鹿岳村(今屬新華區),元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官至左丞相。蒙古太宗受命為真定、河間、大名、東平、濟南五路萬戶。伐金、伐宋有戰功。向元世祖提出安撫漢民的建議,拜中書右丞相,執掌政務,後改左丞相,卒後贈太尉,謚忠武,葬於獲鹿縣太保庄。
15.李冶(1192—1279),欒城人,金元之際傑出數學家、教育家。其《測圓海鏡》,是天元術的代表作,其解析高次方程的數學,比歐洲早300年。他在封龍山下建「封龍書院」,收徒教學,培養出大批人才。忽必烈曾向其征詢治理天下之道。
16.白樸(1226—1307),字仁甫,著名元曲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等並稱「元曲四大家」。祖籍山西河曲,少年時代隨元好問居住真定府獲鹿。博覽群書。聲譽卓著。著有詞集《天籟集》2卷,作雜劇16種。代表作有《牆頭馬上》、《梧桐雨》。
17.韓山童(?—1351),欒城人,元末農民起義領袖。他揭露蒙古貴族的殘暴剝削,鼓勵治河農民起義,在家鄉殺白馬黑牛,以紅巾為號,宣誓起義,他被推奉為明王,點燃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烈火。不久被捕犧牲。
18.梁夢龍(?—1592),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軍事家。任順天府丞、河南副使。治理黃河決口有功。隆慶時巡撫山東,遷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明神宗初為戶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堅持抗清,加兵部尚書,後遭彈劾,去官,在真定家居19年卒。崇禎末年,追謚貞敏。著有《史要編》、《海運新考》。
19.趙南星(1550—1627),明代高邑人,明朝東林黨領袖。清廉剛正,多次考核京官,遭到權貴陷害被貶。天啟時考察京官,任吏部尚書。權奸魏忠賢欲結交遭其拒絕,便進行誣陷,終下獄受辱,發配代州,其子及外孫亦受株連。崇禎登基,下詔召還,但未見詔而卒。
20.梁清標(1620—1691),梁夢龍曾孫,號蒼岩,清代著名鑒賞家、收藏家。清順治初授編修官,累遷侍講學士,兵、禮、刑、戶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一生著作頗豐。喜收藏典籍字畫,積書多至數十萬卷,所藏歷代書法、名畫尤為珍貴。
歷史事件
石家莊歷史文化講座
石家莊歷史文化講座大綱
石家莊歷史文化的內涵
從空間范圍包括:
n 一是區域歷史文化,包括石家莊市23個縣市區范圍內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
n 二是石家莊中心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
從文化形態方面分為:
n 物質文化遺產--建築群、館藏文物、出土文物;
n 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表演藝術、口頭文學,
n 物質與非物質混合文化遺產--科技成就、服飾文化。
從時間跨度上分為:
n 古代文化底蘊;
n 近現代文化;
第一部分
近現代革命文化精華
一、石家莊革命文化
五大壟斷性品牌
1、新中國從這里走來--西柏坡;
2、小灰樓――中國人民銀行舊址,新中國金融從這里走來,中國人民銀行誕生地;第一張人民幣誕生地。
3石家莊解放紀念碑―人民解放軍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中國共產黨管理城市的試驗田;
4、沕沕水發電站――新中國水電事業之源,人民政權創建的第一座水電站,點亮西柏坡第一盞電燈的水電發祥地。
5、華北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雛形。
二、其他近現代歷史文化資源
1.舊民主主義革命勝地之一――吳祿貞起義處,歷史文化廣場。
2.石家莊近代城市革命斗爭的標志--大石橋。
三、石家莊近現代城市的崛起
1、石家莊村的歷史追溯;
2、正太鐵路的修建;
3、近代城市化進程;
4、從石家市到「石門市」 的歷史過程;
5、攻克石門與改名石家莊市。
第二部分
輝煌的古代
歷史文化底蘊
一.遠古文化的曙光
n 30萬多年前,井陘縣孫庄發現了穴居的古代人類的遺址;
n 2萬年前,平山、井陘一帶山區,出現多處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
n 距今7000年前,人類從太行山走向平原。開始出現最早的平原人類遺址--白佛口文化遺址,華北最早的人類文化遺址之一。
新石器時代的輝煌代表
正定南楊庄遺址
世界上最早陶質家蠶蠶蛹--6000年前;
6000年前的陶質紡輪;
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瓷器慘片--5500年;
二. 先商文化的起源
商民族是北方以商貿為主的民族。商湯建立商朝,他們的祖先,在黃帝時代就生活在北方。商民族的祖先契,傳說是女戎之女,吞玄鳥卵而生;契居住「蕃」,契的兒子「昭明」居於砥石。
n 新樂商代遺址出土過帶有「女戎」族徽的青銅器。
蕃,與浦、番、嶓古代通假字,平山縣蕃吾,就是契的發祥地。
郭沫若認為:昭明居於砥石,就是元氏、贊皇一帶的泜水、石濟水流域。
三. 商代文化
n 商代石家莊一帶是商朝貴族的聚居地之一
n 正定新城鋪是殷商望族賡氏族的聚居地。
n 藁城台西商代遺址是守氏族的聚居地;
n 辛集、平山縣西關、平山縣蒲吾古城遺址、藁城市前西關、新樂等地都發現了系列的商代青銅器遺址。
n 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的
n 辛集出土的商代青銅卣
藁城台西商代文化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台西商代遺址七項「世界之最」
一 世界上最早的鐵器--1972年台西出土的鐵刃銅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