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從古至今有關於「敬畏」的例子事例及典故
敬畏是兩個層面的意思,尊敬和畏懼,多數情況是對於不了解的東西從崇敬而產生的畏懼。
古代先民對於自然的態度可以用「敬畏」,由於他們要依靠自然生存,從自然中獲得賴以生存的物質材料,所以對自然是尊敬的,然而自然界中有那麼多壯觀偉大的景象,他們找不到出處,因而產生了畏懼,於是先民用神話的方式來描述他們眼中的自然,中國的先民塑造出女媧 伏羲 神農 蚩尤 共工等人物,古希臘則認為有宙斯 赫拉 墨丘利 阿波羅 波塞冬等等,把自然擬人化進而把神化。
此外,《聖經》中講的很多都是要信上帝、敬畏上帝等等,例如新約《路加福音》中耶穌通過撒旦的試驗,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不可試探你的主」。有神論者。或者宗教信徒對於他們的信仰絕對是懷著敬畏之心。
另外中國古代讀書人對老師的態度可以稱得上是敬畏,著名的是程門立雪。因為那時候老師就是知識和道理的化身,尊師和重道往往是連在一起的。
我認為「敬畏」這個詞非常莊重,一方面崇敬一方面畏懼,導致這個敬畏的對象應該是一個理想化的事物,很少是身邊的具體的東西。。例如。。你不能一方面寫周總理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立馬轉筆就寫人們對他心存敬畏。。
再例如,你可能會喜歡某個明星,但是絕對不會敬畏。。
B. 敬畏歷史的名人事例
事例如下:
1.敬畏歷史的名人事例一:李密牛角掛書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
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2.敬畏歷史的名人事例二:諸葛亮勤奮好學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鍾表,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
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諸葛亮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准,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喂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3.敬畏歷史的名人事例三: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
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4.敬畏歷史的名人事例四: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
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5敬畏歷史的名人事例五:孫敬懸梁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
C. 令人鐫刻在心的歷史故事
峻青(原名孫俊卿)煙台海陽人。他當過童工、參加過革命,後來憑著豐富的戰爭經歷和自學成才的努力,寫出了一篇篇感人的文章,記錄了一段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讓紅色歲月永遠鐫刻在人們心中。
戰爭年代,主要在萊陽工作
年幼時的峻青家境貧寒,只讀了幾年小學,13歲便去工廠當童工。抗日戰爭爆發後,峻青對身邊人民群眾悲慘的生活現狀感到悲憤不已,18歲的他便毅然參加了革命,先後參加過海(陽)萊(陽)地區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45年9月至11月任中共萊陽城廂特區唐河區委書記,1945年11月至1946年3月任中共萊陽城廂特區城關鎮委書記,1946年3月至1947年8月任中共萊東縣城關鎮委書記,1948年3月至12月任中共萊東縣委副書記。
戰斗中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一直深深地感動著峻青,他總覺得自己有責任將那段難忘的戰爭歲月再現出來。1941年峻青寫出第一篇作品《風雪之夜》,後擔任報社的記者和編輯工作,解放後任文藝界領導職務。1953年峻青重新回到萊陽後,他走遍了五龍河兩岸的一個個村莊,拜訪了許多經常思念著的鄉親和朋友。那時,萊陽農村正在進行整黨。這是戰爭之後的第一次農村整黨。峻青參加了萊陽農村的整黨工作。每天晚上,他都和村裡的黨員們在一起學習、座談、討論和記錄。
在整黨中,人們情不自禁地要回憶當年的戰斗生活,回憶那些當年為了爭取革命勝利而犧牲了的烈士們。那氣氛,是熱烈的、感人的。峻青回憶了同老區人民戰斗的崢嶸歲月,用手中的筆描寫了戰爭年代中所熟悉所難忘的英雄人物,相繼發表了《馬石山上》、《黨員登記表》、《黎明的河邊》、《最後的報告》、《交通站的故事》等短篇小說。
該代表作,來源於真實故事
1954年5月,峻青寫出了代表作《黨員登記表》,故事發生在1943年海萊山區的白色恐怖時期,處在敵占區的地下黨區委書記老趙,將一份黨員登記表埋藏起來。由於叛徒的出賣,老趙被敵人逮捕,正巧碰到前來送飯的共產黨員黃淑英。為了保護關系全區黨員生命的登記表,老趙示意黃淑英找到這份機密文件。黃淑英實現了老趙的遺願,不久,也遭到敵人逮捕。她堅貞不屈,嚴守黨的機密,直至壯烈犧牲。她的母親接受女兒犧牲前的重託,以乞討為掩護,保存了這份黨員登記表,保護了黨組織的安全。
《黨員登記表》是以1943年萊東縣一段抗戰故事為原型,4月初,萊東縣委副書記宋雲甲和九區區委副書記宋洪祿深入九、十區敵占區檢查地下黨組織工作和對這些地區黨員進行普遍登記。兩人由霞峰村返回縣委途中,與國民黨縣區隊遭遇,宋洪祿、宋雲甲先後犧牲,隨身攜帶的幹部、黨員、進步群眾登記表,連同組織發展工作的談話記錄等材料,一並被國民黨縣區隊獲得,隨後不少黨員和抗日群眾落入趙保原手中。5月7日,趙保原部在五處渡、淳於、大陶漳、留格庄等地共殺害46名黨員和25名群眾。史稱「五七」慘案。
據時任韶格庄地下情報站站長辛成學回憶,當時開展黨的地下工作是在極端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他們傳遞情報時,甚至都把情報塞進驢糞球里,然後扮成撿糞的農夫,走村串巷,秘密開展工作。《黨員登記表》對這段故事進行了大膽地加工改造,不僅體現了當時地下工作的緊張情勢,更鼓舞了廣大黨員幹部的革命積極性,讓老百姓回味昨天戰爭的殘酷,提升建設新中國的積極性。
經過改編,將登上京劇舞台
峻青不僅用青春進行戰斗,更用一生真實的記錄了戰爭歲月。「它驅使著我,用手中的筆,把當年的艱苦鬥爭--烈士們崇高品質和偉大光輝譜寫下來,讓它去燭照和鞭撻那極少數的背叛了革命的人骯臟的靈魂,去鼓舞那更多的在新的生活中大步前進的人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讓他們知道,勝利是如何地來之不易,人們應該如何地珍惜今天的生活,永遠不要忘記革命。」回憶起哪些激烈的戰爭畫面,峻青激動不已地說道。
今年以來,萊陽市著手將峻青的短篇小說《黨員登記表》改編成京劇劇本,搬上舞台,以期進一步加大包裝、宣傳力度,重溫經典,擴大影響,以新的藝術形式和手段進行再創作,讓膠東紅色文化「可親可敬、可看可學、可經營可收益」,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這項工作由萊陽市京劇團具體負責,計劃今年「七一」期間匯報演出。萊陽市京劇團先後邀請煙台文藝創作中心副主任、二級編劇張勝雲,萊陽京劇團原副團長王仁林合作改編劇本,初稿已經完成,作曲和舞美設計等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進行中,樂隊已經開始合樂,下一步將進行排練工作,預計6月20日左右即可完成,七月份即有可能登上舞台,屆時老百姓將重溫紅色歲月,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D. 激勵人心的歷史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回他,他許答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都是很有寓意的!望採納,謝謝!!
E. 敬畏故事100字
敬畏生命
弘一法師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遺體裝龕時,在龕的四個角下各墊上一個裝水的碗,以免螞蟻或蟲子爬上遺體火化時被無辜燒死。讀弘一法師的傳記,每到這個細節,都被弘一法師對於生命深切的憐憫與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動。
上高中的時候,我家後院的牆洞里時常有大老鼠出來偷吃東西。不知什麼,我產生了一個殘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牆邊,在老鼠出來時,拿開水燙它。結果,一隻大老鼠被燙得慘叫著縮進了牆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沒有,但那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殘忍,因為」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在人類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個應該死的理由。然而,讓我自責的是:兩個月後,我在後院又看到了那隻大老鼠,它還活著,全身都是燙傷後留下的白斑;最讓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還懷著小老鼠,腆個大肚子,動作遲緩地尋覓著食物.那一刻」生命」這個詞突然凸現得異常耀眼,令我感到曾經的行為是多麼的卑劣和齷齪。這種感覺,在別人看來也許很可笑,但是,對我來說,就是從那時起,才逐漸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分量。
其實,只有擁有對社會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無限生機,我們才會時時處處感受到生命的高貴與美麗。地上搬家的小螞蟻,春天枝頭鳴唱的鳥兒,高原上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戲水的鯨魚等等,無不豐富著生命世界。有了它們我們才會時時處處在體驗中獲得」鳶飛魚躍,道無不在」的生命頓悟與喜悅。
因此,每當讀到關於生命的故事,總會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駱駝為了使即將渴死的小駱駝喝到水潭裡的水縱身跳進潭中;老羚羊為了小羚們逃生一個接著一個跳向懸崖,以使小羚羊們在即將下墜的剎那以它們為跳板跳到對面的山頭上去;一條鱔魚在油鍋中被煎時始終弓起身子保護腹中的魚卵;一隻母狼望著陷阱中死去的小狼,在凄冷的月夜中嗚咽嗥叫。其實,不僅僅只有人類才擁有生命的光輝。
有時候,我們敬畏生命,也是為了更愛人類自己,豐子愷曾勸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腳踩螞蟻,不要肆意用火或水殘害螞蟻。他認為自己那樣做不僅僅是出於憐憫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點點殘忍之心以後擴大開來,以至駕著飛機裝著炸彈去轟炸無辜的平民。
確實,我們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僅僅是因為人類有憐憫之心,更因為它們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當它們被殺害殆盡時,人類就像是最後的一塊多米諾骨牌,肯定會接著倒下去.
敬畏生命
我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都患上了絕症,只能活一百天了。雖然他們的狀況都差不多,可是表現卻截然不同。那個小男孩得知自己快要死了,整天愁眉苦臉的,還總是不停得抱怨周圍的人。因此,他的最後一百天一點點快樂都沒有,直到最後,這個小男孩終於在一個安靜的早晨逝世了,他走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想起他。而那個小女孩,當她知道自己的病狀後,便讓媽媽將自己送到老人院,她要將自己的快樂全送給那些慈祥的老人。她每天給那些老人講故事,唱歌,把自己所有的快樂都表現出來了。她每天如此快樂地生活,直到一個安詳的早晨,老人們再也沒聽到這個小女孩的歌聲,笑聲了,但是小女孩的微笑卻永遠留在了老人的心中。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為之一振。同時走在生命的盡頭,兩個少年卻表現得如此不同,人們都說,一個人死了只是他的軀體走了,而他的靈魂還是在的。文中的小女孩能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把最美麗的東西留給大家,她的靈魂閃著金光,永遠留駐人間。而那個小男孩,他直到最後一刻也不肯將自己寶貴的微笑展示出來,所以,等待他的,只有被遺忘和拋棄......
《魯濱遜漂流記》一書,在第六章中也寫到:「我究竟有什麼使命,有什麼理由,什麼必要去殺人流血,去襲擊這些人呢?」是啊,有時候,一些生命是無辜的,你不應該去傷害它,而應該去敬畏它。
在動物世界裡,有許多動物也會敬畏生命。比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駱駝為了使小駱駝喝到夠不著的水潭裡的水而縱身跳進潭中;老羚羊為了使小羚羊逃生而一個個跳向懸崖,從而使小羚羊在他們即將下墜的剎那,以它們為跳板跳到對面的山頭;一隻母豹在生命的最後一點時間,支撐著要給洞中的小豹喂完最後一次奶......其實,不僅僅只有我們人類才會敬畏生命,動物們要比我們更懂。
泰戈爾曾說過的一句生命格言:我們只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對啊,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敬畏生命吧!
以上兩個故事,希望對你有用.
F. 人要有敬畏之心 議論文
人都應該有一顆敬畏之心
我一直主張人應當有顆敬畏之心。一個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為准則和規范,就能自覺約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軌之事。古人說:「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規,糾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人一旦沒有敬畏之心,往往就會肆無忌憚,甚至為所欲為膽大包天,有了敬畏之心,就不會忘乎所以無法無天。所以常懷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謙遜,是一個有品味有思想的人都具備的基本素質。
近來讀書時讀到這么兩個故事:一是一個日本人在中國大慶看到了天邊的落日,絢爛壯麗,紅大而圓潤,他情不自禁的下跪即而淚流滿面,中國人問他為何有此舉動,他說從沒有見過這么大的落日,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他本能的反應就是用下跪表達自己對蒼天的敬畏。其二是我國宋朝時著名的書法家米芾,米芾本是一個恃才傲物的怪人,他從不肯摘帽,更不肯低頭,但米芾愛石成癖,每當他看到奇石時卻總是下拜,邊叩首邊自言自語:「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此舉差點使他丟官,他反作圖自鳴得意:「彼之所美,我之所惡也;我之所美,彼或惡之」,世人追崇的權勢與金錢這兩樣俗物在米芾眼中渾若無物。兩個故事要說明的道理很簡單:人要敬畏蒼天的心,更要敬畏大地。
敬畏之心源自於人的信仰,人的心裡有敬畏或恐懼的事物,才能既敬重又畏懼,才會有堅定的信仰,才會知道什麼可為而什麼不可為。我們的先知莊子就提出了「天人不相勝」、「天人合一」的觀點,過去許多的中國人都認定自己是唯物主義者,但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唯物」的需求越來越大,便只過分的強調了「唯物」,有「主義」的人越來越少,因為沒有了敬畏之心,物質便成了能決定一切東西了。所以我們有許多中國人早就不敬畏蒼天也不敬畏大地,現在,更是有很多的人竟然連自己都不知道要敬畏自己了。
沒有了敬畏之心,有的人才敢胡作非為無法無天。近年來官方查處的受賄「百萬級」、「千萬級」的「大官人」們的人數越來越多,前腐後繼,長江後浪推前浪,人們的表現卻很平靜,因為許多人都認為被查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細想一下也是的,那些人都是花錢找關系託人弄了個官位,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好象這個地球都歸他自己都嫌地盤小,一付小人得志的樣子便顯露出來了。為了出政績表現自己輕率決策權大於法或是為自己謀取私利把投資賺回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遠的不說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做報告:去年共立案偵察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犯罪案件33546件、41179人,查辦涉嫌犯罪的縣處級以上國家工作人員2687人,其中廳局級181人、省部級4人,抓獲在逃職務犯罪嫌疑人1200人,查處違紀檢察人員258人。當然這只是官方的公開報道。這些早已引不起人們的驚嘆了,相反,倒是有很多人心裡都在想:這只是幾個意外「出事」的倒霉蛋,倒底還有多少「更大的魚」沒被找出來,誰能說的清楚。近期爆出來的長春市公安局綠園區分局局長付德武光在辦公室藏款就達1300萬;貴陽市的市長助理樊中黔也因擁有千萬巨款「出了事」;延吉市原林業局局長許傑瘋狂斂財3600萬;南京棲霞區原區長助理、邁皋橋街道原工委書記潘玉梅受賄逾千萬,贓款凈重高達26公斤之多,銀行工作人員用點鈔機足足花費了一個半小時才清點;連鄉村的村官也沒放過手中的權利,撈不著大的能撈多少是多少嗎!不撈白不撈,反正有權不用過期也作廢,棗強縣肖張鎮後河村支書杜西森,就把自己的妻子、兒子、岳母、大伯都辦成了底保戶,我就想問:低保的事是要經過好幾級「官衙」審核才能發放的,他村支書一個人辦的了嗎?
沒有了敬畏之心,有的人才敢見利忘義唯利是圖。近年來出現了許多為了獲「利」而玩忽職守、瀆職失職的人。去年發生了「三鹿奶粉事件」、礦難頻發、全國高考和公務員錄用考試許多地方出現作弊事件,因為人們沒有什麼可畏的了,只要是有利可圖,什麼事都敢去做,什麼事都敢想,為了謀取一已之私利,可以喪失人格和良心,可以禍國殃民,可以欺天滅地。二十年前曾讀過一本書《官場現行記》和《二十年之目睹現狀》,那時總以為是後世的文人泄私憤,為了譏諷清朝官場的腐敗故意誇大事實,心裡想:那些官員們都是讀著聖人書走入廟堂的,怎麼會發生那樣沒有人格的事呢?現在時代發展了,人們的思想也進步了,但怪事發生的概率、檔次可比那個年代多的多,許多怪事,我們的古人因為有敬畏之心竟然都不敢做,現在的人因為沒有什麼可畏的,所以古人不敢做的,今天的人也都做出來了。前段時間河南開封消防支隊與漯河消防支隊1000多字的宣傳稿中竟然有800字相同,開封副市長的講話竟然出現了「構建和諧平安漯河」的「開封指導漯河工作」的怪事了嗎?有什麼奇怪的?因為現今時代的人無所敬畏,也就沒有什麼不敢做的了。
沒有了敬畏之心,有的人才敢罔顧廉恥低級下流骯臟齷齪。「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定律。」這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的敬畏,也是刻他墓碑上的名言。而我們有些人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可敬畏的了,文人可以搞學術剽竊;先人的經典之作可以隨意糟改;官員的文憑可以買來,年齡可以虛假;剛剛因失職被免職的官員沒用多長時間便又重新坐在了另一個官位上;天天的公費消費吃喝玩樂出國觀光不說,貴州習水縣五名公職人員竟然嫖宿未成年少女;有的人坐在台上裝模作樣,講起話來冠冕堂皇,那表情比好萊塢影星的演技水平還要高出多少倍,但自己心裡想的和做的卻又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套;這個時代是「潛規則」和「暗箱操作」特別風行的年代,為所欲為損人利已成為時尚,人們見怪不怪,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已經習以為常,只要能為個人牟取好處,什麼規章、政策、法律的都可以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去變通,導致稀奇古怪的人和事層出不窮,因此有人提出了「對中國最大的威脅可能不是社會動盪,而社會潰敗」的觀點,但願這種論調只是盛世的一句危言。試想:如果那些「大官人」們但凡有一點敬畏之心的話,也不至於做出那麼多為人所不恥的事來啊。
人是不能沒有敬畏之心的,做人應該心懷敬畏才能有所敬畏,沒有了敬畏什麼傷天害理的事都能做的出來,多麼無羞恥的人都會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前些天與幾個「臭味相投」的幾個文友在一起閑聊,大家都認為,生活在當今的社會中,也許某某長或是某某職位的官員會產生出千百萬個,但由於他們作的報告都不是自己的『原創』,他們說的『話』也都不是發自己內心想說的,所以,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他們就象戲台上的『角兒』一樣走馬燈似的輪換著,轉瞬之間就會象過眼的煙雲一樣的隨風而逝,什麼都不會留下來,而有獨立思想能獨立思考的文人和學者也許不是很多,但只有他們的思想和文章才會留傳下去,激勵著後人,真正的歷史不在官方的記載中,在文人的作品裡,只有在一些文學作品中能發現社會經濟人文的痕跡。所以,我們甘心做個默默無聞的文人和學者,也不願意象那些個牽線木偶和行屍走肉一樣的活著,因為我們心中有敬畏,怕遭到蒼天的懲罰降下天災,怕大地動怒橫禍接連而來,怕人禍頻發,更怕自己「百年之後」無顏與先祖相見,怕後代的罵聲。我聽完這個論調後禁不住拍案叫絕!倍感欣然繼而撫掌大笑開心不已,因為我的生活中必竟還有那麼多懷有敬畏之心的朋友與我朝夕相處。如果他心中沒有敬畏之心的話怎麼能把這外塵世看的這么透徹呢?如果他沒懷有敬畏之心的話怎麼會參悟出如此鏗鏘之言呢!古人說人必須有三畏:畏天、畏地、畏己。畏天就是要順應天道與自然;畏地則是心懷感恩,珍惜我們生存空間和環境中的萬物;畏已就是敬畏自己珍惜生命,因為生命是大自然的精華,人們應當恭敬而虔誠地對待生命,千萬不要去作踐和摧殘它,否則蒼天會降災難於人類,大地會遷怒於人類,人禍更會頻發。可以想像:那將會是個什麼樣子呢?
心懷敬畏,是心懷神聖感的尊敬和惶恐,既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又是一種生活的信念,只有我們擁有對於生命的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它的無限生機。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敬畏之心,古人如此,先賢尚如此,聖人更如此。
難道說,生活在現今的人們,真的什麼都不怕,一點敬畏之心都沒有了嗎?
G. 求沒有敬畏之心的一些名人事跡
春秋時來期,齊襄公荒淫無道。齊襄公有自兩個弟弟,一個叫公子糾,另一個叫公子小白。公元前686年,公子糾跟著他的師傅管仲到魯國去避難,公子小白則跟著他的師傅鮑叔牙逃往莒國。,齊國內亂,襄王被殺。管仲在公子糾的指使下阻攔公子小白回國,險些一箭將公子小白射殺。小白回國繼位後為齊桓公,在鮑叔牙的下,齊桓公不計前仇,任人唯賢,任命曾有一箭之仇的管仲為相國治理齊國,終於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唐初,魏徵被太子李建成引用為東宮僚屬。魏徵看到太子與秦王李世民的沖突日益加深,多次勸建成要先發制人,及早動手。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由於早就器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於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並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生敬畏之心。
H. 需要一個懂敬畏的小故事
一毫米的敬畏
那一年,蔣介石60大壽,很多人送來了非常珍稀的禮物。
琉璃廠文古齋掌櫃送的是一對乾隆官窯黃地青花九龍瓶,蔣介石看了非常喜歡,但是他不知道這一對青花九龍瓶其實是件贗品。
蔣介石生日之前,文古齋的掌櫃派人去故宮武英殿摹繪了這對九龍瓶,然後在景德鎮自己的窯里秘密燒制而成。仿製品的胎質、釉色、繪工,甚至「手頭」(重量)都與原件一模一樣,誰也看不出來。
只不過燒制的人在款名的字上,故意短了一毫米。文古齋的掌櫃問燒制的人為什麼要這樣,燒制的人說:「一定得做假的時候,要知道留有破綻,以示敬畏。」
啟示:
1、一個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為准則和規范,就能自覺約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軌之事。
2、敬畏之心源自於人的信仰,人的心裡有敬畏或恐懼的事物,才能既敬重又畏懼,才會有堅定的信仰,才會知道什麼可為而什麼不可為。
(8)敬畏之心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關於敬畏的名人名言
1、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實踐理性批判》
2、只有我們擁有對於生命的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它的無限生機。——史懷哲《文明的哲學》
3、敬畏當敬畏的神,不敬畏不當敬畏的人。 ——孫中山《孫文學說》
關於敬畏之心
1、對天理人倫世界萬物懷有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有敬畏之心才能有悲憫之心,有悲憫才能知艱難,才能入得其中,悟得其道,才能得其心安,心道恆遠。
2、一個沒有敬畏之心的人,必然會沒有信仰,同時也必定會失去最基本的三觀。他們會本末倒置,只為眼前的小利,甚至總會在不經意間干出一些缺德之事。
3、敬畏之心並不等於保守和裹足不前,更不等同於人之迂腐。創新雖為時代的主題,但我們今日所做的努力,決不應該放棄繼往,只是為了開來而開來。
4、新時代的敬畏之心,更應秉承一個最基本的原則——繼往開來。有道是,繼往才能開來,有根才能朝向太陽,最終能決定參天大樹高度的,往往取決於它的根到底有多穩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