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青海歷史名人榜

青海歷史名人榜

發布時間:2021-03-01 21:26:34

Ⅰ 青海省近現代史上(1919年至今)的歷史人物有誰

馬家軍馬步芳

Ⅱ 青海中國近現代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歷史上曾在青海有較大影響和青海籍人士在全國較有影響的主要有: ①著名政治家:戰國初期河湟地區羌人首領無弋爰劍,南涼國主禿發烏孤,吐谷渾主吐谷渾、樹洛干、阿豺,宋代宗咯藏族政權的締造者角廝口羅,明朝進士張問仁,明末清初厄魯特蒙古首領固始汗,清朝大臣楊應琚,達賴十四世名丹增嘉措(1934~ )。出身於青海省湟中縣的藏族農民家庭。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達賴十四世曾派代表團到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舉行談判,簽訂了《十七條協議》,西藏和平解放,重新回到了祖國大家庭。 ②著名軍事將領:西漢大將、著名軍事家趙充國,西漢名將霍去病,東漢名將鄧訓,唐朝名將黑齒常之、哥舒翰,吐蕃大將尚婢婢、論恐熱,北宋武將何灌、高永年,元駙馬章吉,西寧王速來蠻,歧王脫離線,明代武將李淳、柴國柱、劉敏寬等; ③著名文學家:元朝吐蕃喇嘛薩迦派領袖、語言文字學家八思加·洛哲尖贊,清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佛學家土觀·羅桑曲吉尼瑪,清代高僧、著名藏族詩人、作家夏嘎巴·措周仁卓,清代詩人吳木式、朱向芳等; ④著名藝術家:藏傳佛教高僧、清初著名藏學家嘉木樣·協貝多吉,清末文人、地理學家鄧敏,清末平弦藝人李漢卿,清末書法家周光輝、張思憲等; ⑤著名科學家:唐初名醫直魯古,清代中醫李世泰等; ⑥著名宗教人士:元代高僧、宗喀巴的啟蒙教師曲結頓珠仁欽,撒拉族始祖尕勒莽,藏傳佛教噶舉派高僧三羅,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著名宗教改革家宗喀巴·羅桑扎巴,藏傳佛教格魯派首領、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四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確吉堅贊,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中國伊斯蘭都虎夫耶鮮門門宦道祖鮮美珍,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七世達賴喇嘛噶桑嘉措,清代藏傳佛教領袖之一、五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益希,中國伊斯蘭教新教開創者馬明心等; ⑦著名農民起義領袖:東漢羌酋滇零、「義從胡」首領北宮伯玉、韓遂,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賀錦等。

Ⅲ 青海有哪些名人

青海歷史文化名人系列報道進士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1日08:42 青海新聞網
嚴宜是清朝時期青海歷史上第一位考取功名的進士。在仕途中,面對鹽政衙門貪污成風的現狀,他出淤泥而不染,潔身自好,留下了一世英名。

褚裕仁,字伯敦。他不僅通經學,而且精書法,行文有大家風范。

楊興霖考取進士後前往四川彰明縣任知縣,其間「課農桑、興學校」。他離職後,「邑人感激泣送,不以數千里為遙。」

雲蔚桐在安徽地區負責軍務,兢兢業業,最後積勞成疾,年僅二十九歲的他最後病逝在軍中。

據《青海省志·人物誌》收錄人物的分布狀況來看,青海歷史上文化名人的地理分布有著深層次的歷史原因和社會背景。每一個地方在不同時期不同人物的相對集中出現,都有它自己的特點,都要經歷生長、成熟、衰落的周期。

例如,從歷史上看,在南涼政權以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青海樂都地區大量涌現出不少文治武功方面的人才;但到了元明清時期,西寧、湟中、大通、互助等地的人物開始嶄露頭角。前清時期,嚴宜、褚裕仁、楊興霖、雲蔚相、晃炳等14名文進士均出自西寧、湟中等地。這一時期,文化中心逐漸轉移到了西寧地區。

●嚴宜:克己奉公傳美名

據我省地方史學者李逢春先生考證,嚴宜當年生活在今天西寧市城北區寺檯子一帶,在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考取了舉人。獲得這一功名後,他依然孜孜以求。7年後,他千里迢迢赴京趕考,終於殿試成功,考取進士功名。

嚴宜在雲貴一帶任知縣、知州多年。後來調入鹽運,掌管長盧鹽區薊水分司的鹽運事務。長盧鹽區管轄著自山海關至黃驊縣的各鹽場,而薊水分司的鹽運河道,從天津薊縣到北塘入渤海,全長300公里。那時鹽政衙門貪污成風,可嚴宜堅決不受賄。後來案發,只有他一人沒有涉入案中。嚴宜的廉潔公正受到了百姓的擁戴,也得到了上司的肯定。

當記者翻閱《西寧府續志》中有關嚴宜的相關記載時,發現了一些他的逸事。他不僅清正廉明,而且在為官路上還富有傳奇色彩。

嚴宜任桐梓縣知縣時,看到山賊梁之賢聚集數百人,依據河水之險,時常搶奪附近的居民。於是,他帶領眾人,攻破山賊的老窩,擒獲了梁之賢,將他們繩之以法。由於這一事件,嚴宜被調往貴築縣任知縣。後來,有一些毛賊,從雲南地區進入了貴州境內,藏在山中,打家劫舍。嚴宜知曉後,召集周邊村民,帶領官兵出其不意,將那些毛賊團團圍住,切斷他們的水源和糧食。時間不長,毛賊們只好束手就擒。從此以後,這一帶的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被人稱為與著名理學家陸隴其齊名的嚴宜,對程朱理學很有研究,並且有很多著述。但是,他的詩作大部分都遺失了。他現存的詩作多屬於贈答為內容,形式上多為七律和五古。嚴宜的詩歌筆調靈動,多有精練深沉的警句。

●褚裕仁:通經學,精書法

褚裕仁,字伯敦,嘉慶庚辰進士。他不僅通經學,而且精書法,行文有大家風范。他在上學期間,聰明伶俐的特點就表現出來了。他的老師因此非常喜歡他,對他的才能贊嘆有加,常常讓他和自己一起閱覽試卷。後來,褚裕仁隨同康公離開青海來到了北京,居住了好多年。在京城,褚裕仁接觸到了許多文人,受到了文化氛圍的熏陶,學問長進很大。在這樣的環境中,褚裕仁刻苦努力,常常是不分晝夜地讀書,對於不懂的,就及時請教別人。付出總有回報,這位青海人在異鄉經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人生價值。

褚裕仁每到一地任職,都非常注重當地的文化教育。請看這樣一個故事:

張載,號橫渠,世稱橫渠先生,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陝西眉縣橫渠鎮張子祠,書院是張載讀書講學著書立說的地方。清順治二年,張氏後裔世襲五經博士張文運之子,張承胤時為張子祠奉祀官,他與鳳翔張子後裔修建張子塋墓,並興建石門、石馬、石碑坊。對墓地綠化擴大,當年完工,並請在朝監察御史李大年為石門提寫了「宋代儒尊」四個大字。道光三年,褚裕仁上任後來橫渠拜謁張子祠,「見其堂宇傾危,遺像剝落,牆垣頹廢無存,不重修不知為祠矣。」於是,褚裕仁帶頭捐銀,購買建築材料,三個多月後工程竣工,並把圍牆擴大。秋天完工後,褚裕仁撰文立碑,並為書院門庭懸掛「張橫渠先生講學處」橫匾。

褚裕仁一生好學上進,據《西寧府續志》記載,他直到離開仕途,依然「與門人講和行並進之學」。

●群星璀璨耀河湟

楊興霖,字雨臣。根據《西寧府續志》中有關文字的記載,他是一位極其孝順的人。父親去世後,他在父親墳前建起了一個小房子,「廬墓三年」。一時間,被當地人傳為佳話,成為了孝順的典範。

楊興霖是道光辛丑聯捷進士,他在四川彰明縣任知縣期間,「課農桑、興學校」,重視當地的農業建設和文化教育。在他離職後,當地人淚眼送別,相送數千里,還對他依依不捨。「邑人感激泣送,不以數千里為遙。」

回到青海後,楊興霖成為了湟中書院的主講。他「啟迪後進,不遺餘力」。在他的辛勤培育下,一大批青海人考取功名,為青海文化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他影響了當時眾多的文人。

雲蔚桐,字雨人,原名汝霖。他天生聰慧,對於看過的經史子集過目不忘,並且能夠背誦,讓周圍的人都很驚奇。

在這種天賦下,咸豐年間他考取進士功名,被授予內閣中書。三年後,雲蔚桐被調到安徽地區負責軍務。在任期間,雲蔚桐帶著青海人的質朴,兢兢業業,最後積勞成疾,二十九歲的他病逝在軍中。

青海文化是一種多元文化沖撞、融合、升華而形成的,既有歷史的多變性,又有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還有地理單元的多面性。晁炳、李長芳、葛渾元、趙星瑜、張琦、劉耀生、張明遵等文人,來自青海的不同地區,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組成了輝煌燦爛的青海文化,為青海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作者:祁萬強)

Ⅳ 中國各省歷史名人大全,猜猜哪個省最牛

基本原則:1,有爭議的不貼,比如老子、舜、黃帝,沒有一個定論,是不會列在下面的。,每省最多列5個,多了的不管。3,祖籍,或者說籍貫(按照現在的標準是爺爺的常居地)與出生地沖突的,以籍貫為主,像李白這樣出生在碎葉的不算做吉爾吉斯斯坦人,像秦始皇這樣出生在邯鄲的也不算做河北人。4,皇帝除了開國的以外,不算。5,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不算,你只問省,我多答個自治區,如果有,盡量放到相鄰的省里,比如某個上海人可能放到江蘇里說了。6,新中國成立以後出名的不算。7,難以選擇選哪五個的時候,一類的比如都是將軍,選更早的;不一類盡量讓類別更多,比如很多政治家就多添文人。
黑龍江省 1,完顏阿骨打;2,納蘭明珠;3,納蘭性德。
吉林省 1,鰲拜;2,程硯秋。
遼寧省 1,安祿山;2,張三豐;3,張學良;4,愛新覺羅努爾哈赤;5,蕭綽(蕭燕燕)
江蘇省 1,劉邦;2,韓信;3,張謇;4,張道陵;5,唐寅。

山東省 1,孔子;2,孟子;3,諸葛亮;4,王羲之;5,孫武。
安徽省 1,朱元璋;2,曹操;3,包拯;4,李鴻章;5,胡雪岩。
河北省 1,樂毅;2,魏徵;3,張之洞;4,趙佗;馬致遠。
河南省 1,商鞅;2,張仲景;3,岳飛;4,謝道韞;5,范蠡。
湖北省 1,屈原;2,李時珍;3,劉秀;4,王昭君;5,畢升。
湖南省 1,毛澤東;2,曾國藩;3,王夫之;4,左宗棠;5蔡倫。
江西省 1,王安石;2,解縉;3,文天祥;4,陶淵明;5,歐陽修。
陝西省 1,秦始皇;2,孫思邈;3,班昭;4,白起;5,杜如晦。
山西省 1,武則天;2,狄仁傑;3,衛青;4,霍去病;5,柳宗元。
四川省 1,李白;2,蘇軾;3,陳壽;4,落下閎;5,楊慎。
青海省 1,無弋爰劍;2,張問仁
海南省 1,宋慶齡及其姐妹;2,海瑞;3,宋子文。
廣東省 1,孫中山;2,張九齡;3,薛岳;4,李小龍;5,梁啟超。
貴州省 1,馬士英;2,鄧恩銘;3,丁寶楨。
浙江省 1,魯迅;2,蔣介石;3,王守仁;4,孫權;5,虞世南。
福建省 1,林則徐;2,柳永;3,宋慈;4,鄭成功;5,施琅。
台灣省 台灣歷史太短了,丘逢甲這樣的都沒幾個聽說過,可能大家聽的更多的是林心如。
甘肅省 1,李廣;2,李淵(沒錯,和李廣一個家族);3,姜維;4,趙充國;5,金日磾。
雲南省 1,鄭和;2,段思平;3,龍雲。

內蒙古自治區 1,孛兒只斤鐵木真;2,呂布;3,孝庄皇太後;4,宇文泰;5,宇文邕(作為唯一一個從傀儡皇帝變成有為皇帝唯一,是這裡面唯一不是開國皇帝的皇帝)
寧夏回族自治區 1,皇甫嵩,2,傅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也比較少,但更大的原因是不去注意,比如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詩人,然並卵。可能大家知道更多的是買買提。
西藏自治區 1,松贊干布。2,祿東贊。
廣西壯族自治區 1,李宗仁;2,石達開;3,馮子材;4,李秀成。
相對較多的其實只有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湖北安徽江蘇這塊中原之地,像四川雖然乍看起來應該很厲害的樣子的地方,排十大歷史名人的時候都有一半多不是四川人。最牛不好判斷,只能看對現代影響大不大,差不多大的按照年份排一排,那麼這些裡面很厲害的應該有孔子、劉邦、秦始皇、商鞅、毛澤東等人,時間最久的是孔子和商鞅。

Ⅳ 青海省的名人有哪些

青海歷史文化名人系列報道進士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月21日08:42 青海新聞網 嚴宜是清朝時期青海歷史上第一位考取功名的進士。在仕途中,面對鹽政衙門貪污成風的現狀,他出淤泥而不染,潔身自好,留下了一世英名。 褚裕仁,字伯敦。他不僅通經學,而且精書法,行文有大家風范。 楊興霖考取進士後前往四川彰明縣任知縣,其間「課農桑、興學校」。他離職後,「邑人感激泣送,不以數千里為遙。」 雲蔚桐在安徽地區負責軍務,兢兢業業,最後積勞成疾,年僅二十九歲的他最後病逝在軍中。 據《青海省志·人物誌》收錄人物的分布狀況來看,青海歷史上文化名人的地理分布有著深層次的歷史原因和社會背景。每一個地方在不同時期不同人物的相對集中出現,都有它自己的特點,都要經歷生長、成熟、衰落的周期。 例如,從歷史上看,在南涼政權以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青海樂都地區大量涌現出不少文治武功方面的人才;但到了元明清時期,西寧、湟中、大通、互助等地的人物開始嶄露頭角。前清時期,嚴宜、褚裕仁、楊興霖、雲蔚相、晃炳等14名文進士均出自西寧、湟中等地。這一時期,文化中心逐漸轉移到了西寧地區。 ●嚴宜:克己奉公傳美名 據我省地方史學者李逢春先生考證,嚴宜當年生活在今天西寧市城北區寺檯子一帶,在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考取了舉人。獲得這一功名後,他依然孜孜以求。7年後,他千里迢迢赴京趕考,終於殿試成功,考取進士功名。 嚴宜在雲貴一帶任知縣、知州多年。後來調入鹽運,掌管長盧鹽區薊水分司的鹽運事務。長盧鹽區管轄著自山海關至黃驊縣的各鹽場,而薊水分司的鹽運河道,從天津薊縣到北塘入渤海,全長300公里。那時鹽政衙門貪污成風,可嚴宜堅決不受賄。後來案發,只有他一人沒有涉入案中。嚴宜的廉潔公正受到了百姓的擁戴,也得到了上司的肯定。 當記者翻閱《西寧府續志》中有關嚴宜的相關記載時,發現了一些他的逸事。他不僅清正廉明,而且在為官路上還富有傳奇色彩。 嚴宜任桐梓縣知縣時,看到山賊梁之賢聚集數百人,依據河水之險,時常搶奪附近的居民。於是,他帶領眾人,攻破山賊的老窩,擒獲了梁之賢,將他們繩之以法。由於這一事件,嚴宜被調往貴築縣任知縣。後來,有一些毛賊,從雲南地區進入了貴州境內,藏在山中,打家劫舍。嚴宜知曉後,召集周邊村民,帶領官兵出其不意,將那些毛賊團團圍住,切斷他們的水源和糧食。時間不長,毛賊們只好束手就擒。從此以後,這一帶的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被人稱為與著名理學家陸隴其齊名的嚴宜,對程朱理學很有研究,並且有很多著述。但是,他的詩作大部分都遺失了。他現存的詩作多屬於贈答為內容,形式上多為七律和五古。嚴宜的詩歌筆調靈動,多有精練深沉的警句。 ●褚裕仁:通經學,精書法 褚裕仁,字伯敦,嘉慶庚辰進士。他不僅通經學,而且精書法,行文有大家風范。他在上學期間,聰明伶俐的特點就表現出來了。他的老師因此非常喜歡他,對他的才能贊嘆有加,常常讓他和自己一起閱覽試卷。後來,褚裕仁隨同康公離開青海來到了北京,居住了好多年。在京城,褚裕仁接觸到了許多文人,受到了文化氛圍的熏陶,學問長進很大。在這樣的環境中,褚裕仁刻苦努力,常常是不分晝夜地讀書,對於不懂的,就及時請教別人。付出總有回報,這位青海人在異鄉經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人生價值。 褚裕仁每到一地任職,都非常注重當地的文化教育。請看這樣一個故事: 張載,號橫渠,世稱橫渠先生,北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陝西眉縣橫渠鎮張子祠,書院是張載讀書講學著書立說的地方。清順治二年,張氏後裔世襲五經博士張文運之子,張承胤時為張子祠奉祀官,他與鳳翔張子後裔修建張子塋墓,並興建石門、石馬、石碑坊。對墓地綠化擴大,當年完工,並請在朝監察御史李大年為石門提寫了「宋代儒尊」四個大字。道光三年,褚裕仁上任後來橫渠拜謁張子祠,「見其堂宇傾危,遺像剝落,牆垣頹廢無存,不重修不知為祠矣。」於是,褚裕仁帶頭捐銀,購買建築材料,三個多月後工程竣工,並把圍牆擴大。秋天完工後,褚裕仁撰文立碑,並為書院門庭懸掛「張橫渠先生講學處」橫匾。 褚裕仁一生好學上進,據《西寧府續志》記載,他直到離開仕途,依然「與門人講和行並進之學」。 ●群星璀璨耀河湟 楊興霖,字雨臣。根據《西寧府續志》中有關文字的記載,他是一位極其孝順的人。父親去世後,他在父親墳前建起了一個小房子,「廬墓三年」。一時間,被當地人傳為佳話,成為了孝順的典範。 楊興霖是道光辛丑聯捷進士,他在四川彰明縣任知縣期間,「課農桑、興學校」,重視當地的農業建設和文化教育。在他離職後,當地人淚眼送別,相送數千里,還對他依依不捨。「邑人感激泣送,不以數千里為遙。」 回到青海後,楊興霖成為了湟中書院的主講。他「啟迪後進,不遺餘力」。在他的辛勤培育下,一大批青海人考取功名,為青海文化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他影響了當時眾多的文人。 雲蔚桐,字雨人,原名汝霖。他天生聰慧,對於看過的經史子集過目不忘,並且能夠背誦,讓周圍的人都很驚奇。 在這種天賦下,咸豐年間他考取進士功名,被授予內閣中書。三年後,雲蔚桐被調到安徽地區負責軍務。在任期間,雲蔚桐帶著青海人的質朴,兢兢業業,最後積勞成疾,二十九歲的他病逝在軍中。 青海文化是一種多元文化沖撞、融合、升華而形成的,既有歷史的多變性,又有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還有地理單元的多面性。晁炳、李長芳、葛渾元、趙星瑜、張琦、劉耀生、張明遵等文人,來自青海的不同地區,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文化魅力,組成了輝煌燦爛的青海文化,為青海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作者:祁萬強)

Ⅵ 青海歷史、、

青海省,簡稱「青」,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唐回、宋屬吐蕃,元朝答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朝屬朵甘都司等;清朝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6)青海歷史名人榜擴展閱讀:

青海省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西部海拔高峻,向東傾斜,呈梯型下降,東部地區為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形復雜,地貌多樣。

青海省地貌復雜多樣,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區為高原,東部多山,西部為高原和盆地,兼具青藏高原、內陸乾旱盆地和黃土高原三種地形地貌,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地跨黃河、長江、瀾滄江、黑河4大水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海

Ⅶ 青海歷史名人 你知道哪些

青海歷史名人你知道哪些?

青海省,面積72萬平方公里,人口583萬。是一個地廣人稀的省份。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你知道青海有哪些歷史名人嗎?下面為大家盤點了青海歷史名人,一起了解下吧!

宗喀巴

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立者

宗喀巴(公元1357年(丁酉年)?公元1419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立者、佛教理論家。在中國西藏、青海、內蒙、甘肅、北京、山西、河北等地區的佛教寺院里,都有宗喀巴大師塑像,有的是泥塑塗金,有的是以銅質鎏金製成。1419年(明成祖永樂十七年),宗喀巴在拉薩甘丹寺圓寂,時年63歲。

確吉堅贊

中國藏傳佛教領袖

藏傳佛教格魯派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幼名官保慈丹。青海省循化人。遠祖出於西藏薩迦昆氏家族。1937年12月1日,九世班禪額爾德尼·曲吉尼瑪圓寂後,班禪堪布會議廳於1941年指認他可能為班禪轉世靈童之一。

趙充國

西漢著名將領

趙充國(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孫,漢族,原為隴西上?(今甘肅天水)人,後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寧地區)。西漢著名將領。趙充國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習性。漢武帝時,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率七百壯士突圍,被拜為中郎,歷任車騎將軍長史、大將軍都尉、中郎將、水衡都尉、後將軍等職。

張問仁

山東兗僉事

張問仁(生卒年不詳)字以元,西寧人。大約生活在明嘉慶、隆慶、萬曆(1522-1620)年間,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擔任工部員外郎、山東兗僉事。嘉靖四十四年(1565)任直隸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兵備道僉事,升任參議。因為他兩任工部,古時候對工部司官相沿稱水部,所發尊稱張問仁為「張水部」。

楊應琚

清朝大臣

楊應琚(1696?1766),清朝大臣。字佩之,號松門。青海西寧人,祖籍遼海漢軍正白旗人。雍正七年由蔭生授戶部員外郎。乾隆時,擢山西河東道,尋調甘肅西寧道。於1754年5月3日-1757年8月31日期間,奉旨接替策楞擔任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高永年

河東蕃官

高永年,河東蕃官也。為麟州都巡檢。王贍取青唐,永年總蕃兵為先鋒。贍入邈川,而宗哥叛,永年以千騎直抵其城,開省章峽路,擊走叛羌,結陣還青唐。羌攻甚急,復擊之去。會苗履、姚雄以援師至,戰溪蘭宗堡,履少卻,永年領勁騎斷羌為二,乃退。復與李克保敦谷,又戰於乾溝,單馬援矛,刺羌酋彪雞廝萬眾之中,斬其首,余眾宵遁。

作者:不還1

Ⅷ 青海省的革命人物是

丁耀奎、吳鈞簽名「公車上書
蔡占珽、蔡廷基參加「保國會」

楊希堯(1885-1971),字子高,循化積石鎮人。幼時在本縣就讀私塾,15歲時轉到蘭州學堂學習,1909年進入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學習,1914年畢業,1916年返回蘭州。

楊希堯在北京讀書期間,正值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十分高漲,雖然經過戊戌變法失敗,但從朝野改良的思潮仍然活躍。尤其是在京各類學堂讀書的學子,容易接受新思想、新情況。楊希堯一到北京就在同學和老師的影響下參加了同盟會,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革命活動。

1916年,楊希堯返回蘭州後,先後擔任甘肅省立法政專門學校教師,開授「法學通論」、「商法概論」、「工業政策」、「民法物權」等課程。他不僅教授學生民主思想、而且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特別甘肅省在民國帽子下仍然是滿清帝制體制的狀況,他主動參加了反對北洋軍閥的地下革命組織,並於1914年積極反對甘肅督軍張廣建倒行逆施,反對民主的活動,行動失敗後他被軍閥通緝,連夜逃亡,避居於青海黃南和海南牧區。在牧區,他深入帳房羊場,進行社會調查,寫成了《青海風土記》,1920年代曾在報刊登載並出版發行。直到1921年後返回西寧繼續從事社會活動。先後擔任西寧縣縣長、青海省政府處長、縣長、教育廳長等職。

鄧宗(1882-1955),字紹元,號翰清,別號漢卿。循化廳稟生。在縣讀私塾,入甘肅蘭州文高等學堂學習,1907年入京師大學堂優級師范科,1911年畢業,因學習成績優異,在京師大學堂畢業時將給舉人資格。但他思想開放、意識超前,在學堂就加入了中國同盟會。1911年春返回蘭州後,積極奔走革命,響應武昌起義,1912年被推為甘肅省臨時議會議員。期間,他主動籌備國民黨甘肅省支部,並擔任主任幹事,不斷推行共和民主體制。

鄧宗在從事革命宣傳的同時,他致力於教育事業,先後任過甘肅優級師范學校教習,省立師范學校校長,省巡按使署教育科長,省教育會會長等職。從20年代起,鄧宗在蘭州和全省推行國語教育,並創辦了第一所國語學校,提倡國語教育,受到國語大師黎錦熙等專家的高度評價。鄧宗還在學校他極力宣傳三民主義,為推動共和和民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1930年後,鄧宗隱居蘭州下溝亦園。

焦桐琴(1886-1920),字友邕,樂都縣人。1902年,不安於現狀的他在蘭州和四川結識了一些有維新思想的先進人士,對他產生了積極地影響。不久,他參加了同盟會。1909年,他被保薦到保定陸軍學堂學習。1912年畢業回川,因甘肅閉塞,革命落後。便與其他同學返回蘭州,密謀二次革命。焦桐琴等策劃炸毀保皇傾向明顯的甘肅督軍趙惟熙及總督府,但由於有人告密被趙維熙逮捕入獄,後被保釋出獄。焦桐琴等在國民黨人師世昌的支持下,進行護法斗爭。他們選擇在臨洮新軍中首先起事,並擊斃了團長劉忠藎,但由於未充分動員士兵參加,焦桐琴被追捕而逃亡四川。在四川新軍擔任營副,後來在與軍閥的戰斗中壯烈犧牲。

曾國佐(1890-1945),字伯勛,互助人。17歲入甘肅武備學堂,學習期間接受了維新和反清思想,積極參加了蘭州的革命活動。後薦入保定陸軍學校。畢業後先後在馬鴻賓、馮玉祥部任營長、旅參謀長等職。1930年任宋哲元部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曾國佐先後擔任旅長、副師長等職,並在河北鐵門關、喜峰口、盧溝橋、大名等地率領戰士,堅持一線抗日,奮勇殺敵,幾次負傷。1943年後,到馬鴻賓部任少將參謀長等職。1945年病逝。

孟慧(1888-1925),字智生。循化人。畢業於甘肅省高等小學堂。辛亥武昌起義後,在蘭州加入同盟會。與蘭州名士水梓、張維、牛載坤等人創辦同盟會甘肅省支部,他們積極宣傳同盟會,宣傳三民主義、發展會員成為甘肅政壇名士。孟慧同年還創辦了同盟會革命報《大河報》,任副總編輯。在《大河報》上發表了許多宣傳辛亥革命、鼓吹三民主義的文章。後革命派失利,大河報被反動派封鎖。孟慧意識到革命需要宣傳,但更需要以經濟實力來支持。於是他返鄉經營"福如海"商行,走以實業救國之道。之後他又在蘭州開辦經營煤廠、鐵廠、光明火柴廠等經濟實體。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利用獲利的資金,投資興辦教育,同時在家鄉修橋補路,作了很多的公益事業,受到公眾贊譽。但他不幸早逝,年僅37歲。

羅鳳林(1885-1957)字竹亭,循化人。1906年,20歲的羅鳳林被馬麒(時任循化營參將)選派到甘肅武備學堂。二年後,他與弟弟羅鳳翔等人選入湖北武備學堂,在學習軍事的同時,羅鳳林等接受了同盟會的思想,參加了同盟會。10月10日,當武昌起義的槍聲打響時,他參加了攻打清軍的行動,16日,他被派往西安,參加西安的武裝起義。但他們於22日趕到西安時,西安已被義軍掌控,於是,他和其他幾位同學在甘肅河州人徐讓的帶領下,返回蘭州,從事隴上革命活動。途中被捕,險遭殺害,後在友人保釋下獲救。在蘭州,羅鳳林先後參加了反對趙惟熙、張炳華、張廣建的活動後,因張廣建開始捕拿革命人士,他於1913年底返回西寧,他在西寧西大街開設冰鑒照相館。1916年,周希武等奉命勘測玉樹邊界,他隨隊南下玉樹,拍攝了大量的珍貴圖片。之後羅鳳林在國民黨青海省黨部工作,先後又在新編第9師任參謀,第一百師任電台台長,循化縣政府承審員、教育局局長,民國24年任都蘭縣縣長。

張昌榮(1879-1963)字世丞,西寧人。幼讀私塾,年輕時入伍,在西寧鎮左營。光緒30年,被選甘肅武備學堂學習。由於學習成績優異,二年後再次選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學習,專習步兵科,並在天津小站馮國璋營中實習。1910年返回蘭州,先在督府謀事,一年後到督府參謀處,督練甘肅新軍。武昌起義不久,陝西新軍哥老會和同盟會聯合起義,打響了西北地區反清第一槍。由於張昌榮接受了革命思想,在軍隊中宣傳革命思想,時任陝甘總督的長庚欲捕殺張昌榮等,張昌榮便匿居蘭州下水巷,以避風頭。稍後南北和議成功,甘軍從前線撤回,張昌榮便活動於馬安良和甘肅臨時議會間。期間與任巡防營中路馬隊管帶李乃棻相識,遂成好友,並任馬麒軍隊的教官,成為馬家軍重要參謀。

Ⅸ 青海地區的歷史名人500字作文

今天是旅途的第三天,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位於甘肅的天水。 今天我們就要出陝西了,天氣變的更加的涼爽,跟鄭州的空調有一拼。早上6:00我們便出發,本來要直著穿過興平,可是老爸決定原路返回,繞過興平。
一開始路還行,可是後來路邊的越來越差,由於昨天下了雨,所以路面上的坑坑窪窪積滿了水。而且此路長期不保養,積了很多土,下了雨都變成了泥巴,車子從上面壓過,輪胎上沾的全是泥巴,輪子一甩,泥巴粒甩得滿褲子都是。有幾次險些陷進泥里,難走程度不亞於拉力賽用的路。
走了一個半小時,終於從破路轉向八車道的大路,回頭一看,路原來從興平縣城出來,不到一公里便能從興平縣出來。本來10分鍾的事,走了90分鍾,還弄得臟兮兮的。在大路上,摩託疾馳而過,感到心情好多了。過了許久,我們到了寶雞,寶雞顧名思義,就是一隻寶貴的雞,所以在寶雞有很多關於雞的雕像。
又行駛了很久我們來到了山區之中,青山綠水非常的美麗,我們順著渭河一直走,左邊是綿延的群山,右邊是奔騰咆哮的渭河,上邊是一座座高架橋。景色美麗至極,令我心曠神怡,山上還有一條條宛如玉帶的小瀑布,十分有趣。忽然,我發現前方有一條深邃的隧道,隧道十分的長,看不到頭。有了隧道便輕松多了。左繞右繞,鑽進鑽出,反反復復,我們終於走出了山區,來到了我們的目的地——天水。
我們住下了以後,吃了小籠包和水餃,很好吃。我們很早就睡了,為我們明天的旅行補充能量。

閱讀全文

與青海歷史名人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