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跪求論文一篇 關於河南或洛陽的近現代歷史人物或遺跡
雷英夫 (1921—2005)河南省孟津縣人。一九三八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山西新軍教導師軍士第二團連政治指導員,八路軍一一五師晉西南獨立第一游擊支隊宣傳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員,中共南方局軍事組成員,軍委總參謀部一局科長、作戰部資料研究室副主任,葉劍英參謀長軍事秘書,《解放日報》社軍事副刊編輯。解放戰爭時期,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執行處科長、副處長、代處長,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二十九師八十七團參謀長、副團長,第三野戰軍二十八軍八十三師二四八團團長、師參謀長,福州市軍管會軍事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周恩來總理軍事秘書,軍委作戰部一局副局長兼總參謀部作戰室主任,中央復員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央兵工委員會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作戰處處長、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副教育長。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雷英夫文韜武略兼備,理論實踐能融,被毛澤東譽作「洛陽才子」,然而關於他的一些傳奇經歷卻鮮為人知。
「天生吾材必有用」
1938年8月,年僅18歲的雷英夫,歷經長途跋涉來到久已嚮往的延安,被編入抗大六大隊學習。一日,毛澤東來校接見抗大的同學們,雷英夫激動地遞上一個筆記本,請毛主席給題個座右銘,毛澤東當即欣然命筆,給其題寫了兩個遒勁的大字「斗爭」,由此,雷英夫深受鼓舞。
11月,中央軍委依據工作需要,為加強參謀工作,決定在抗大總校成立一個參謀訓練隊,學員由各中隊選派優秀者組成。
1939年春,抗大參訓隊正式開學,毛澤東、陳雲等人擔任教員。毛澤東開宗明義講的第一堂課便是《中國革命的戰略問題》。毛澤東講得深入淺出,高屋建瓴,學員聚精會神,邊聽邊記。課間休息時,毛澤東要抽查幾位學員的筆記本,而重點則落到雷英夫身上。毛澤東看了雷英夫的聽課記錄簿後,向身邊的滕代遠詢問雷英夫的情況,滕代遠實話實說:「他來延安是逼上樑山的!」
一句話,引起毛澤東的興趣,遂追問:「何以言之?」於是,滕代遠向毛澤東介紹了雷英夫的身世。雷英夫原在洛陽讀初中,因家境貧寒,學費湊不齊,僅差16元,學校限期繳納,否則勒令退學。『萬般無奈,只得輟學,去考鐵路扳道工,由於無力繳押金遭閉門羹。後欲考小學教員,仍因押金無著而被拒。之後又多方奔走,報考文書、當布店學徒工等皆因無錢無保人而不成。雷英夫走投無路,只好仰天長嘯,重復著李白的苦悶「天生吾材必有用」來到延安。
1939年菊黃時節,周恩來自重慶返延安匯報工作時,談及目下南方局工作繁重,「葉劍英亟待兩名參謀作為助手」。毛澤東胸有成竹地說:「好!我給你推薦一個良材:雷英夫。」
筆下禍福起波瀾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葉劍英奉調回延安任中央軍委參謀長,雷英夫隨行。在延安,雷英夫任八路軍總部作戰部資料室主任,又兼《解放日報》軍事副刊編輯。
1942年6月下旬,適值蘇德戰爭爆發一年之際,雷英夫應時寫了一篇文章,題為《蘇德戰爭一年》。文章對蘇德雙方一年來的戰況。進行綜合研究,有理有據,《解放日報》作為重點文章在顯要位置發表了,並且連載兩日。
一日,葉劍英去毛澤東處,看見毛澤東的辦公桌上放著一份《解放日報》,上面刊有《蘇德戰爭一年》一文,細觀之,只見上面有許多圈圈點點,多處標記。當毛澤東向葉劍英提到這篇文章時,葉劍英忙說:「是小雷寫的。」毛澤東贊許道:「這娃娃有出息啦!」接著毛澤東提出要到王家坪走走,去面見雷英夫。
會面後,毛澤東緊握住雷英夫的手說:「你寫的《蘇德戰爭一年》我看了,很好,准確地反映了戰爭的情況和我黨的觀點,文字通順。說服力強,我一口氣把它讀完了。」
雷英夫謙虛地說:「是報社交給我的任務,算是勉強交差……」
毛澤東繼續誇獎說:「聽葉參講,他舌戰群儒的講演稿是你寫的,還有南方局揭露皖南事變真相的傳單,也是由你執筆,真不愧為『洛陽才子』喲!」
1943年8月18日,一篇題為《軍事教育必須從實際出發》並署名「朱德」的文章,延安《解放日報》以大字標題刊登於「軍事副刊」。該文是參照朱德的思路與觀點,由雷英夫執筆寫成的。
文章強調軍事教育必須從實際出發,旺盛的戰鬥士氣務需與良好的戰鬥技術相結合,方能立於不敗之地。文章面世後,在高級幹部中引起強烈反響,一致稱贊文章旗幟鮮明,分析深透,抓住了當前軍事教育的要害。唯獨林彪跳出來唱反調,指責這篇文章是「單純軍事觀點」。「違背了我軍政治建黨的原則」。一天,林彪在王家坪自己的住處將雷英夫叫來,劈頭就是一頓訓斥,聲色俱厲地說:「你是文章執筆人,應該好好檢查檢查,要從世界觀上找問題!」為此雷英夫深感苦悶與憂慮,他找到朱老總。朱德說:「你不要害怕,歷史自有公論。」此事後為毛澤東所知,他嚴肅地批評林彪在不適當場合,隨意批評軍隊主要領導人,做法是錯誤的,並指出他對「政治建軍」的理解是片面的。如是,雷英夫筆下引發的這場「公案」方得平息。
小參謀大有可為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僅用兩個月時間,即將美李偽軍趕到朝鮮半島東南角洛東江一帶。此時蘇聯和朝鮮領導人似乎對形勢估計過於樂觀,以為全面勝利在即。
此時,工作在總參作戰室的雷英夫,與參謀們日夜嚴密注視朝鮮戰局,通過分析,雷英夫認為,美軍不會甘心失敗,他們可能調運駐扎日本的兩個戰略預備隊,搞突然襲擊,在朝鮮蜂腰部仁川港登陸,企圖截斷朝鮮人民軍的後路。
8月23日,雷英夫把這一想法告訴了周恩來,並從六個方面陳述了自己的看法。周恩來立即將雷英夫的預測和判斷,撥通電話,向毛澤東作了匯報。毛澤東在電話里說,請總理帶雷英夫即刻來一趟。
其實,作為戰略家的毛澤東,對美軍的行動早在預料之中,他預言戰爭行將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未雨綢繆,他於8月5日即命令東北邊防軍務於8月份完成戰爭准備。
當周恩來率雷英夫趕至菊香書屋時,毛澤東正根據厚厚一大摞電報,在仔細研究關於美軍的最新動態。雷英夫匯報了他對朝鮮戰局的六條意見。毛澤東一面靜聽,一面點頭,還不時用鉛筆在面前的稿紙上寫上幾筆。雷英夫一鼓作氣匯報完畢,毛澤東沒有作過多評語,只認真地說出「有道理,很重要」六個字。
當毛澤東以征詢的目光投向雷英夫時,雷英夫表示,對美軍的登陸時間作戰室也作了預測,9月15日有最大可能。毛澤東對「登陸時間」頗感興趣,隨即問「能否談得更具體些」?
雷英夫有條不紊地說:「我們對於朝鮮西海岸9月至11月的海潮作了考察研究,發現有三個最佳日期可供選擇:9月15日、10月11日和11月3日。圍繞三個最佳日期,各有2至3日的好時機。仁川海岸可供靠岸利用的時間,每12小時內只有3個小時。假設登陸時間選擇在9月15日,這天最高漲潮時間有兩次,一次在上午6時59分,另一次在下午日落35分鍾後的19時19分。9月15日較另外兩次時間相對說更為可能,故美軍登陸極大可能選定這天。」
果不出所料,美軍於1950年9月15日晨5時,在仁川實施登陸。美軍在70歲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的指揮下,以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為前鋒,首先佔領了被稱作仁川屏障的月尾島,接著當日下午利用漲潮時節,占據防波堤,由仁川南部登陸。至9月16日下午,控制了整個仁川。
事後,毛澤東說:「不要什麼都認為美國如何如何,我們的小參謀能預測出麥克阿瑟的登陸時間和地點,而且是那樣精確,這可以說在軍事歷史上都是不多見的。我們的小參謀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對於仁川登陸作戰最早作出事前預言的是雷英夫,已幾乎成為一個定論被公認,但是由以上事實可以表明毛澤東才是最先預見仁川登陸行動的人。但是我們 不可否認雷英夫傑出的軍事才能!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雷英夫也不例外。
在一九六六年八月劉少奇仍但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並重新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的時候,雷英夫受林彪指使雷英夫寫了誣陷劉少奇的材料。後林彪用和毛澤東主席寫信的形式將誣陷材料轉給毛澤東主席..... 1980年11月至翌年1月的「兩案」審判,最後特別法庭判決書確認:「一九六六年八月,林彪讓葉群把他們捏造的誣陷劉少奇的材料口授給總參謀部作戰部副部長雷英夫,指使雷英夫寫了誣陷劉少奇的材料」。
按以上指控,以當時的衡量標准,雷英夫所犯的「誣陷罪」足以判處頗重刑罰。據了解,特別法庭對以上指控並未進行過專門的庭審調查,而雷僅被免職而未被進一步追究。
1991年4月,雷英夫在《抗美援朝戰爭回憶片斷》一文中,稱其於1950年8月23日即與總參作戰室同僚「經過反復研究,我們得出一個一致的意見:敵人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很大」,「8月23日夜晚,我從居仁堂總參作戰室回到西花廳總理辦公室後,把大家研究的結果向總理作了匯報」,周當即報告了毛澤東。毛要周帶雷馬上到他那裡去,又問雷是如何研究這些情況的,雷答「就是按照毛主席歷來教導的實事求是的辦法,大家解放思想,對抗作業,七嘴八舌,然後得出結論」。雷的文章以後被編入中共軍方的正史,隨之廣為流傳。
2005年雷英夫病逝。
B. 洛陽的名人都有哪些
史前伏羲:人文始祖,後羿:傳說中射日的英雄,
杜康:造酒祖師,在洛陽造酒。
商朝:
商湯:滅夏後稱為武湯,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周朝:
周公:。
老子:道家的創始人。所著《道德經》,亦稱《老子五千文》,簡稱《老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作。孔子:魯國人,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國時期倡導合縱說的重要活動家。傳有頭懸梁錐刺股發憤讀書之故事。致力於縱橫之術,先後游說六國,勸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縱之勢。蘇秦為縱約長,佩六國相印。
還有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的白圭,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
秦朝:
呂不韋:秦國相國,史記中稱他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編《呂氏春秋》為秦的統一事業做出了貢獻,封地有河南洛陽十萬戶。
西漢:
劉邦:劉邦稱帝,定都洛陽三個月,置酒洛陽南宮,與群臣論所以取天下之道。
還有西漢名臣,賈誼、桑弘羊。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建立者。建都洛陽。25-57年在位。
班固:投筆從戎修《漢書》,《漢書》是我國第一部體例完備、內容豐富的斷代史。
蔡倫:造紙術的改進者,對世界文化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張衡: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在洛陽發明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三國:
關羽:蜀漢名將,忠義的化身,封建社會被尊為武聖,與孔子齊名,首級葬於洛陽。
此外三國時在洛陽的名人還有袁紹、董卓、呂布、司馬師、劉禪、鄧艾、鍾會、鍾繇、稽康、阮籍、馬鈞等。
西晉南北朝:
左思:致使洛陽為之紙貴。
陳壽,楚著作郎,終御史治書,在洛陽撰《三國志》。
祖逖:聞雞起舞,志向宏遠。
劉琨:西晉詩人,軍事家。
隋朝:
。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開創唐朝的著名千古一帝,文治武功難有比者,定東都洛陽一戰是其一生最光彩的一幕。稱帝後三次來到洛陽,共兩年時間。
長孫皇後:洛陽人,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李世民升儲登極以後,被立為皇後。
長孫無忌:字機輔,洛陽人,文德皇後之兄。好學,有籌略,佐太宗定天下,以功第一,封齊國公。
唐玄宗李隆基:生於洛陽,玄宗在位年間,是唐代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開元年間曾都洛近十年。
王維:唐詩人、畫家。字摩詰。
李白:曾三次到過洛陽,做了多首傳世名作,並與杜甫在洛陽相會。
杜甫:盛唐大詩人,長期生活於洛陽,並以洛陽為家鄉。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
吳道子:中國唐代畫家。被尊為畫聖。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
張旭: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長期生活於洛陽。
顏真卿:創立書法上另一種的新風格,後宋代四大家的書法,皆受顏真卿筆法的影響,因此顏真卿算的上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一個承先啟後的人物。 葬於洛陽。
白居易: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影響極為廣泛。晚年隱居於洛陽。葬於洛陽。
劉禹錫:洛陽人,中唐詩人。劉禹錫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這一時期獨有成就的詩人。
李賀:洛陽人,字長吉,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人稱「詩鬼」,因避家諱,不得應進士舉,終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歲就英年早逝。他的詩作想像豐富,立意新奇,構思精巧,用詞瑰麗,也有傷感情緒的流露,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後人稱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其先太原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後隱居洛陽香山 ,並葬於此。(香山,在龍門山對面)。
還有與洛陽有關的名人有張說、許遠、元稹、孟郊、李賀、韋庄等。
五代:
朱溫:朱溫以梁為國號,都開封,以洛陽為西都。
李存勖:遷都洛陽,以洛陽為洛京。李存勖以繼唐而有天下,故國號唐,史稱"後唐"。
另外還有石敬瑭,滅後唐。建晉,建都洛陽。
宋代:
李煜:宋太祖封他為違命侯, 葬於洛陽。
趙匡胤:北宋開國皇帝。廟號太祖。洛陽人。 趙光義,宋第二代皇帝。
趙普:北宋名臣。字則平。洛陽人。北宋名臣呂蒙正、富弼,洛陽人。
司馬光:北宋名臣,史學家。歐陽修,唐宋八大家,曾在洛陽任西京留守,作《洛陽牡丹記》與《新唐書》。
邵雍:北宋哲學家。後居洛陽。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成就亦傑然可觀。散文《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葬於洛陽市伊川縣。
程顥 :北宋理學家、教育家。洛陽伊川縣人。
程頤:北宋理學家、教育家。洛陽伊川縣人,世稱"伊川先生"。程顥弟。
C. 洛陽本土的歷史名人有那些
以下的一百位歷史名人,或生於洛陽,或葬於洛陽,或長期生活於洛陽,或功業創立於洛陽。洛陽要想成為世界級旅遊城市就要大打歷史名人牌,或重建其故里故居或墓地,或建其紀念建築,至少也要為其建雕像或浮雕(據說這個計劃正准備進行)。
信史前:
伏羲:人文始祖,孟津龍馬負圖寺始建於晉永和四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歷史,因傳說中伏羲在此降伏龍馬、創制八卦而得名,是河洛文化中「河圖」的出現地,「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的祭祀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夏朝:
後羿,傳說中射日的英雄,為東方夷族的一個首領,他乘太康無道、夏民怨憤,入居斟(尋卩),執政,拒太康於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尋卩),後被其親信寒浞殺死。
夏桀:夏朝末位君主,名履癸,約於公元前一八一八年左右即位,履癸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鐵鉤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於前一七六六年左右為成湯所敗,死於南巢,夏亡,商湯把他謚號桀(兇猛的意思)。
杜康:字仲寧,相傳為縣康家衛人,造酒祖師,在洛陽造酒。
商朝:
商湯,子姓,名履,滅夏後稱為武湯、成湯或成唐,甲骨文中稱太乙、高祖乙,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湯原是東方商族部落的首領。始祖契,曾輔佐大禹治水,封於商地,因以為族號。湯任賢臣伊尹為相,委以國政,以亳(在今唯陽區境內)為據點,積蓄力量,准備滅夏而代之。先後攻滅鄰近的葛國(在今寧陵縣境內)及韋(在今滑縣東南)、顧(在今山東省城鄄縣東北)等夏的羽翼國,最後終於利用夏的最後一個君主桀荒淫無道,夏內部矛盾激化的時機,攻滅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湯在位期間推行善政,減輕征斂,鼓勵生產,安撫民眾,停止人殉以保護勞動力。湯即天子位,定都西毫。位於洛陽市偃師城西、洛河北岸的屍鄉溝一帶。
伊尹 :生卒年待考。商初名臣。名摯,洛陽伊川人(亦說欒川人或嵩縣人)。因官封為尹,故稱伊尹,又稱阿衡或保衡。原為有莘氏女陪嫁於湯的媵臣,因精通治國之道,湯授以國政,在助湯滅夏中所建功勛卓著。湯死後,輔佐外丙、仲壬。仲壬死後,立太甲。太甲無道,伊尹將其放逐桐宮(今虞城南)。3年後,太甲悔過,復得其位。享年百歲,卒後商王沃丁葬以天子之禮,與湯並祀。傳有《伊訓》、《咸有一德》等,已佚。
周朝:
周武王:周武王伐紂時,聚八百諸侯於孟津,周武王克商後,遷九鼎於洛邑。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居地為其采邑,故稱周公。 營建洛陽邑,在洛陽制禮作樂。
伯夷叔齊:勸阻武王伐紂,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
周平王:名姬宜臼,一作宜咎(公元前?-前720年)。幽王子。幽王被殺,他被擁立為王。在位51年,病死於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葬於平丘(今河南省太康縣金堆鄉)。姬宜臼,幽王位時,原被立為太子。幽王寵愛褒姒後,廢黜了宜臼,改立為伯服為太子。戎攻破鎬京,殺死了幽王以後退走了。申、魯、許等諸侯國就擁立宜臼為王,於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省南陽市北)即位。公元前770幽王太子宜臼將都城從鎬京遷至洛邑。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史稱周王朝為東周。
老子: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曾為東周王朝"守藏室之史",長期在洛陽管理圖書典籍。所著《道德經》,亦稱《老子五千文》,簡稱《老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作。
孔子(前551-前479),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
白圭:生卒年待考。戰國著名商業活動家,魏惠王時大臣。洛陽人。主張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辦法貿易致富。遇到豐年,收買穀物,賣出絲漆;遇到荒年,賣出糧食,購進帛絮。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
D. 求洛陽近代史上的人物,必須是洛陽的!越多越好,在線等!給名字就行
現代
紀登奎:1954到1963年在洛陽工作。原中共洛陽礦山機械廠廠長,洛陽地委第一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後淡出政治圈。 焦裕祿:1953年—1962年在洛陽礦山機器廠任職;;在蘭考期間積勞殉職。被稱為:「老百姓的好書記」。 李立:1954年到1958年任洛陽市委書記,後任貴州省省長。 劉剛:河南省委副書記兼洛陽拖拉機廠黨委書記兼廠長。後任天津市委書記。 楊立功:洛陽拖拉機廠廠長,後任農業機械部部長。 張鈁:國民黨上將,歷史愛好者,其老宅現在辟為<千唐志齋>博物館。 武庭麟:國民黨中將,抗日英雄, 王凌雲:國民黨中將,抗日英雄, 周鶴洋,圍棋選手。 閻連科,當代作家。 司馬武當,著名書法家 程琳, 音樂天使。 李延亮,男歌手。 陳明,女歌手。 李准,當代作家。
E. 洛陽的名人都有誰
洛陽地情網,上面有洛陽市志,可以在線閱讀。其中洛陽人物誌中,對洛陽名人有較專為詳細的介紹。
不過我屬認為不是很全……可以自己去看下……
網址如下http://www.lydqw.com/db/BookRead.aspx?bookid=200904080018
F. 古代洛陽出過多少名人呢,請列舉出二十個!
周最、蘇代、白圭、蘇、樂羊子妻、長孫澄、賈誼、范遷、長孫無忌、吳雄、單超、孫堪、左稱、左珀、種拂、種勛、摯恂、慶鴻、史晨、晉灼、趙廷美、溫仲舒、趙安仁、范雍、趙尚寬、張奎。
1、白圭
白圭,戰國時期中原(洛陽)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譽。在魏惠王屬下為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
他主張減輕田稅,徵收產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主張根據豐收歉收的具體情況來實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方法經商。
穀物成熟時,進收糧食;蠶繭出產時收進絮帛,出售糧食。白圭並提出了農業經濟循環說,認為農業的一個周期為12年。他亦認為經商要按時機,就像孫子吳起用兵、商鞅行法。
2、蘇秦
蘇秦(?—前284年),己姓,蘇氏,名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市)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早年投入鬼穀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游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游說列國,得到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
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至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著作有《蘇子》31篇,收於《漢書·藝文志》,早佚。書《戰國縱橫家書》存有其游說辭及書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見於現存傳世古籍。
3、溫仲舒
溫仲舒(944年—1010年),字秉陽,北宋河南(今河南洛陽東)人。北宋大臣,與寇準並稱「溫寇」。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考中了進士,位列探花。曾任樞密院副使,改任同知樞密院事,位列宰執,後外放秦州知州,驅逐渭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使之從邊地成為北宋的內地。回朝後擔任過參知政事。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溫仲舒被封為昭文館大學士,不久去世,享年67歲。追贈左僕射,謚號為恭肅。
4、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594年—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為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文德皇後同母兄。
自幼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成人。聰明鑒悟,雅有武略,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進而結為姻親。晉陽起兵後,前往謁見投效,跟隨唐太宗征戰四方,成為心腹謀臣,封上黨縣公,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
貞觀年間,歷任左武侯大將軍,領吏部尚書,拜尚書右僕射,遷司空、司徒兼侍中、檢校中書令,封趙國公,圖形凌煙閣,位列第一。立儲之爭時,支持外甥唐高宗,成為顧命大臣。
永徽年間,拜太尉、同平章事,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冤殺吳王李恪,反對「廢王立武」。顯慶四年(659年),為許敬宗所誣,削爵流放黔州(今重慶市),自縊而死。上元元年,追復官爵,陪葬昭陵。
5、賈誼
賈誼(前200—前168),漢族,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
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
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時僅33歲。司馬遷對屈原、賈誼都寄予同情,為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後世因而往往把賈誼與屈原並稱為「屈賈」。
賈誼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深受莊子與列子的影響。散文的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評論時政,風格朴實峻拔,議論酣暢,魯迅稱之為「西漢鴻文」,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
其辭賦皆為騷體,形式趨於散體化,是漢賦發展的先聲,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為著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洛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溫仲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賈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孫無忌
G. 洛陽歷史名人事跡有什麼具體點的
史前 伏羲:人文始祖,洛陽是河洛文化中「河圖」的出現地,「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的祭祀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上古帝嚳:帝嚳(高辛氏)都亳邑(今偃師縣城關鎮高庄村)七十餘載,教化萬民,天下歸心。 帝嚳次子摯,曾繼帝嚳為帝,仍都亳,在位僅9年被廢。 在傳說中的五帝時代,帝嚳及其諸子均為歷史上不同凡響的人物,政治活動中心又多都居於河洛之間。 夏朝 後羿:傳說中射日的英雄, 杜康:造酒祖師,在洛陽造酒。 夏桀:夏朝暴君。 商朝 商湯:滅夏後稱為武湯,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伊尹:商初名臣。 周朝 周武王,周武王伐紂時,聚八百諸侯於孟津,周武王克商後,遷九鼎於洛邑。 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營建成周洛邑,在洛陽制禮作樂,教化人倫。 伯夷叔齊:勸阻武王伐紂,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 周平王: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史稱周王朝為東周。 老子:道家的創始人。所著《道德經》,亦稱《老子五千文》,簡稱《老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作。是東周時期的國家圖書館館長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國時期倡導合縱說的重要活動家。傳有頭懸梁錐刺股發憤讀書之故事。致力於縱橫之術,先後游說六國,勸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縱之勢。蘇秦為縱約長,佩六國相印。 還有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的白圭,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 秦朝 呂不韋:秦國相國,史記中稱他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編《呂氏春秋》為秦的統一事業做出了貢獻。現偃師市首陽山鎮大冢頭村 偃師一高 存有呂不韋冢,大冢上有槐林,冢旁建有春秋園。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開國明君,建都洛陽。 班超:出使西域,對鞏固我國西部疆域,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東漢恢復對西域的統治,保衛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和中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班固:投筆從戎修《漢書》,《漢書》是我國第一部體例完備、內容豐富的斷代史。 蔡倫:造紙術的改進者,對世界文化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張衡: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在洛陽發明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還有東漢名將,馬援、竇憲等,東漢文學家,許慎、蔡邕等。 三國 魏武帝曹操:死後被追封為魏太祖。曹操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學家。 曹植:三國時期魏國的傑出詩人。曹操三子,《洛神賦》是他賦中的名作。 曹丕:魏文帝,曹操長子。 司馬懿: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為魏國重臣。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後其孫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懿為宣帝。卒於洛陽。 關羽:蜀漢名將,忠義的化身,封建社會被尊為武聖,與孔子齊名,首級葬於洛陽。 此外的三國名人還有袁紹、董卓、呂布、司馬師、劉禪、鄧艾、鍾會、鍾繇、稽康、阮籍、馬鈞等。 西晉南北朝 司馬炎:西晉開國皇帝,建都洛陽。 左思:致使洛陽為之紙貴。 陳壽,楚著作郎,終御史治書,在洛陽撰《三國志》。 祖逖:聞雞起舞,志向宏遠。 劉琨:西晉詩人,軍事家。 還有西晉名將杜預,注《九章算術》的著名數學家劉徽,另外還有裴秀、石崇、綠珠、潘岳、桓溫等。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是北魏一位傑出的皇帝,實行了許多重要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進程,為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出現了歷史上的北魏盛期。 還有檀道濟、高歡、蘭陵王高長恭等。 隋朝 隋煬帝:隋代第二位皇帝,開創科舉,營建東都洛陽,開發西域,開掘運河,修築長城,開辟馳道。 隋朝名將韓擒虎、賀若弼等。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定東都洛陽一戰是其一生最光彩的一幕。稱帝後三次來到洛陽,共兩年時間。 長孫無忌:字機輔,洛陽人,文德皇後之兄。好學,有籌略,佐太宗定天下,以功第一,封齊國公。 玄奘:通稱為唐僧,古今以來,翻譯經典最多的,舍唐僧之外其誰焉。 武則天:自立為則天皇帝,國號為周,在洛陽稱帝,史稱「武周」。 狄仁傑:唐代名臣,不畏權貴,正直無私。民間有廣為流傳的狄仁傑破案《狄公案》一書,在西方可謂家喻戶曉。 上官婉兒:是武則天文筆上的得力助手。 唐玄宗李隆基:生於洛陽,開創了「開元盛世」,開元年間曾都洛近十年。 王維:唐詩人、畫家。 杜甫:盛唐大詩人,長期生活於洛陽,並以洛陽為家鄉。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 吳道子:中國唐代畫家。被尊為畫聖。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 張旭: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長期生活於洛陽。 顏真卿:創立書法上另一種的新風格,後宋代四大家的書法,皆受顏真卿筆法的影響,因此顏真卿算的上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一個承先啟後的人物。葬於洛陽。 郭子儀:唐代著名的軍事家。 白居易: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影響極為廣泛。晚年隱居於洛陽。葬於洛陽。 劉禹錫:中唐詩人。劉禹錫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這一時期獨有成就的詩人。 李賀: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人稱「詩鬼」,因避家諱,不得應進士舉,終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歲就英年早逝。他的詩作想像豐富,立意新奇,構思精巧,用詞瑰麗,也有傷感情緒的流露,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曾長期在洛陽任職。字夢得,山東無極(今屬河北)人,後遷洛陽 。 李商隱:長期生活於洛陽。 杜牧:曾在洛陽任御史。 李白、高適、杜甫在梁園牆壁作詩,前宰相宗楚客孫女千金買壁成為佳話。 宋朝 宋太祖趙匡胤,北宋開國皇帝。 程顥,理學家、教育家。 趙普,北宋開國名相,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司馬光 久居洛陽,傳世名言: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資治通鑒》成書於洛陽。 富弼,北宋名相。 范仲淹,葬於洛陽 、
H. 祖籍是河南洛陽的現代名人都有誰有誰知道說下 謝謝了
朱 軍:祖籍河南洛陽,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現主持中國電視十大名欄目《藝術人生》。
寇世勛:祖籍河南洛陽,台灣著名演員,代表作品有《一剪梅》、《昨夜星辰》、《情義無價》和《橘子紅了》等。
上海申黃隊的杜威
以下歷史名人,或生於洛陽,或葬於洛陽,或長期生活於洛陽,或功業創立於洛陽。
史前伏羲:人文始祖,洛陽是河洛文化中「河圖」的出現地,「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的祭祀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夏朝:
後羿:傳說中射日的英雄,
杜康:造酒祖師,在洛陽造酒。
還有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
商朝:
商湯:滅夏後稱為武湯,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還有商初名臣:伊尹。
周朝:
周武王,周武王伐紂時,聚八百諸侯於孟津,周武王克商後,遷九鼎於洛邑。
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稱周公。 營建洛陽邑,在洛陽制禮作樂。 伯夷叔齊:勸阻武王伐紂,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 周平王: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史稱周王朝為東周。
老子:道家的創始人。所著《道德經》,亦稱《老子五千文》,簡稱《老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作。
孔子:魯國人,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國時期倡導合縱說的重要活動家。傳有頭懸梁錐刺股發憤讀書之故事。致力於縱橫之術,先後游說六國,勸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縱之勢。蘇秦為縱約長,佩六國相印。
還有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的白圭,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
秦朝:
呂不韋:秦國相國,史記中稱他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編《呂氏春秋》為秦的統一事業做出了貢獻,封地有河南洛陽十萬戶。
西漢:
劉邦:劉邦稱帝,定都洛陽三個月,置酒洛陽南宮,與群臣論所以取天下之道。
還有西漢名臣,賈誼、桑弘羊。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建立者。建都洛陽。25-57年在位。
班超:出使西域,對鞏固我國西部疆域,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東漢恢復對西域的統治,保衛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和中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班固:投筆從戎修《漢書》,《漢書》是我國第一部體例完備、內容豐富的斷代史。
蔡倫:造紙術的發明者,對世界文化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張衡: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在洛陽發明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還有東漢名將,馬援、竇憲等,東漢文學家,許慎、蔡邕等。
三國:
魏武帝曹操:死後被追封為魏太祖。曹操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學家。
曹植:三國時期魏國的傑出詩人。曹操第三子,《洛神賦》是他賦中的名作。
曹丕:魏文帝,曹操長子。
司馬懿: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為魏國重臣。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後,其孫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懿為宣帝。卒於洛陽。
關羽:蜀漢名將,忠義的化身,封建社會被尊為武聖,與孔子齊名,首級葬於洛陽。
此外三國時在洛陽的名人還有袁紹、董卓、呂布、司馬師、劉禪、鄧艾、鍾會、鍾繇、稽康、阮籍、馬鈞等。
西晉南北朝:
司馬炎:自立為帝,西晉的開國皇帝,建都洛陽。
左思:致使洛陽為之紙貴。
陳壽,楚著作郎,終御史治書,在洛陽撰《三國志》。
祖逖:聞雞起舞,志向宏遠。
劉琨:西晉詩人,軍事家。
還有西晉名將杜預,注《九章算術》的著名數學家劉徽,另外還有裴秀、石崇、綠珠、潘岳、桓溫等。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是北魏一位傑出的皇帝,實行了許多重要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進程,為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魏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出現了歷史上的北魏盛期。
還有檀道濟、高歡、蘭陵王高長恭等。
隋朝:
隋煬帝:隋代第二位皇帝,營建東都洛陽,開掘運河,修築長城,開辟馳道。歷史上有名的暴君。
還有隋朝名將韓擒虎、賀若弼等。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開創唐朝的著名千古一帝,文治武功難有比者,定東都洛陽一戰是其一生最光彩的一幕。稱帝後三次來到洛陽,共兩年時間。
長孫皇後:洛陽人,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李世民升儲登極以後,被立為皇後。
長孫無忌:字機輔,洛陽人,文德皇後之兄。好學,有籌略,佐太宗定天下,以功第一,封齊國公。
玄奘:通稱為唐僧,古今以來,翻譯經典最多的,舍唐僧之外其誰焉。
武則天:自立為則天皇帝,國號為周,在洛陽稱帝,史稱「武周」。
狄仁傑:唐代名臣,不畏權貴,正直無私。民間有廣為流傳的狄仁傑破案(狄公案》一書。在西方可謂家喻戶曉。
上官婉兒:是武則天文筆上的得力助手。
唐玄宗李隆基:生於洛陽,玄宗在位年間,是唐代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開元年間曾都洛近十年。
王維:唐詩人、畫家。字摩詰。
李白:曾三次到過洛陽,做了多首傳世名作,並與杜甫在洛陽相會。
杜甫:盛唐大詩人,長期生活於洛陽,並以洛陽為家鄉。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
吳道子:中國唐代畫家。被尊為畫聖。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
張旭: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長期生活於洛陽。
顏真卿:創立書法上另一種的新風格,後宋代四大家的書法,皆受顏真卿筆法的影響,因此顏真卿算的上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一個承先啟後的人物。 葬於洛陽。
郭子儀:唐代著名的軍事家。白居易: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影響極為廣泛。晚年隱居於洛陽。葬於洛陽。
劉禹錫:洛陽人,中唐詩人。劉禹錫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這一時期獨有成就的詩人。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曾長期在洛陽任職。字夢得,山東無極(今屬河北)人,後遷洛陽 。
李商隱:長期生活於洛陽。
杜牧:曾在洛陽任御史。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後人稱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其先太原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後隱居洛陽香山 ,並葬於此。(香山,在龍門山對面)。
還有與洛陽有關的名人有張說、許遠、元稹、孟郊、李賀、韋庄等。
五代:
朱溫:朱溫以梁為國號,都開封,以洛陽為西都。
李存勖:遷都洛陽,以洛陽為洛京。李存勖以繼唐而有天下,故國號唐,史稱"後唐"。
另外還有石敬瑭,滅後唐。建晉,建都洛陽。
宋代:
李煜:宋太祖封他為違命侯, 葬於洛陽。
趙匡胤:北宋開國皇帝。廟號太祖。洛陽人。 趙光義,宋第二代皇帝。
趙普:北宋名臣。字則平。洛陽人。北宋名臣呂蒙正、富弼,洛陽人。
司馬光:北宋名臣,史學家。歐陽修,唐宋八大家,曾在洛陽任西京留守,作《洛陽牡丹記》與《新唐書》。
邵雍:北宋哲學家。後居洛陽。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成就亦傑然可觀。散文《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葬於洛陽市伊川縣。
程顥 :北宋理學家、教育家。洛陽伊川縣人。
程頤:北宋理學家、教育家。洛陽伊川縣人,世稱"伊川先生"。程顥弟。
還有很多歷史名人未選入,比如三國時在洛陽的名人還有袁紹、呂布、司馬師、劉禪、鄧艾、鍾會等 隋朝的王世充,獨孤皇後,單雄信等,唐朝名相姚崇,宋璟,李德裕等以上都是與洛陽關系密切的名人,可以說北宋以前的名人包括秦始皇漢武帝等絕大多數都來過洛陽。
河南名人
1、鄧穎超(河南光山縣人,原全國政協主席);
2、曹剛川(河南舞鋼市人,現中央和國家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
3、許世友(河南新縣人,開國上將);
4、李德生(河南新縣人,原黨中央副主席);
5、侯鏡如(河南永城市人,原全國政協副主席);
6、張思卿(河南洛陽市人,現全國政協副主席);
7、袁寶華(河南南召縣人,原國家經委主任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8、崔 琦(河南寶豐縣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9、王永民(河南南召縣人,當代畢升,五筆字型發明者);
10、王富洲(河南西華縣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者);
11、馮友蘭(河南唐河縣人,著名哲學家,重要著作《中國哲學史》);
12、曹靖華(河南盧氏縣人,著名翻譯家);
13、袁家騮(河南項城市人,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袁世凱之孫,東方居里夫人吳健雄之夫);
14、白壽彝(河南開封市人,著名史學家,重要著作曾總主編了《中國通史》);
15、時樂蒙(河南伊川縣人,著名音樂家);
16、穆 青(河南杞縣人,當代新聞工作者的楷模,著名記者,原新華社社長,成名作《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17、柏 楊(河南輝縣市人,著名作家,成名作《醜陋的中國人》);
18、李 季(河南唐河縣人,著名詩人,成名作《王貴和李香香》);
19、劉知俠(河南衛輝市人,著名作家,成名作《鐵道游擊隊》);
20、白 樺(河南信陽市人,著名作家,成名作《今夜星光燦爛》);
21、葉 楠(河南信陽市人,著名軍旅作家,成名作《巴山夜雨》,白樺之弟);
22、魏 巍(河南鄭州市人,著名作家,成名作《誰是最可愛的人》);
23、姚雪垠(河南鄧州市人,著名作家,成名作《李自成》);
24、李 准(河南孟津縣人,著名劇作家,成名作《李雙雙》);
25、宗 璞(河南唐河縣人,著名作家,成名作《宗璞小說散文選》,馮友蘭之女);
26、卧龍生(河南鎮平縣人,著名武打小說家,與金庸齊名);
27、常香玉(河南鞏義市人,著名表演藝術家);
28、葛新愛(河南長垣縣人,著名乒乓球世界冠軍);
29、巫蘭英(河南滑縣人,著名射擊世界冠軍);
30、張蓉芳(河南新蔡縣人,排球奧運世界冠軍,有世界「怪球手」之稱,現為國家體委體育訓練局副局長);
31、劉國梁(河南新鄉市人,乒乓球奧運世界冠軍,現國家乒乓球男隊總教練);
32、陳 中(河南焦作市人,跆拳道奧運會冠軍);
33、鄭海霞(河南柘城縣人,世界著名籃球運動員,奧運會世界團體亞軍);
34、李瑞英(河南清豐縣人,中央電視台著名新聞節目主持人);
35、海 霞(河南鄭州市人,中央電視台著名新聞節目主持人);
36、張澤群(河南鄭州市人,中央電視台著名青年節目主持人);
37、沙 桐(河南鄭州市人,中央電視台著名體育節目主持人);
38、陳魯豫(河南人,香港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
39、張 武(河南杞縣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設計組組長);
40、張 海(河南開封市人,健力寶集團總裁);
41、朱保國(河南新鄉市人,太太口服液集團總裁);
42、關牧村(河南新鄉市人,著名歌唱家,成名曲《吐魯番葡萄熟了》);
43、程 琳(河南洛陽市人,著名歌手,成名曲《風雨兼程》);
44、陳 明(河南洛陽市人,著名歌手,成名曲《快樂老家》);
45、李 娜(河南鄭州市人,著名歌手,成名曲《青藏高原》);
46、張豐毅(河南唐河縣人,著名演員,成名作《駱駝祥子》);
47、向 梅(河南鞏義市人,著名演員,成名作《女籃五號》);
48、趙雅芝(河南開封市人,著名演員,成名作《上海灘》);
49、小香玉(河南鄭州市人,著名豫劇演員);
50、馬艷麗(河南周口市人,世界名模,現為世界著名服裝設計師)。
51. 趙玉芬(河南淇縣人 化學家 中科院院士)
更多請到洛陽吧!
http://tieba..com/f?kz=339594791
I. 洛陽有過什麼歷史事件或歷史名人
先說洛陽的歷史大事件,下面說洛陽名人!夏太康遷都斟尋:夏朝前期,太康遷都斟尋其地在今洛陽市偃師境內伊、洛二水匯流處上游的二里頭村一帶。是為洛陽建城之始。
J. 洛陽有什麼著名歷史人物沒
以下歷史名人,或生於洛陽,或葬於洛陽,或長期生活於洛陽,或創功立業於洛陽。
史前
伏羲;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河圖洛書的創造者。 宓妃:洛神,伏羲氏的女兒,曹植贊她「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後羿:傳說遠古的射日英雄。 嫦娥:後羿的妻子,民間的嬋娟。
夏朝
夏桀:夏代最後的一個天子,是中國最早的殘暴昏君。 杜康:中國酒聖。
商朝
商湯:商朝的開國君主。 伊尹 :輔助商湯推翻夏朝。
周朝
周武王:在洛陽會盟八百諸侯,滅掉了昏聵透頂的殷商。 周公旦:洛陽城的建造者,華夏禮儀的創造者。 周成王;遷都洛陽,遷九鼎於洛陽。 周平王: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史稱周王朝為東周。 老子:道家的創始人。所著《道德經》, 蘇秦:東周洛陽人,縱橫家,先後游說六國,勸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縱之勢。蘇秦為縱約長,佩六國相印。 還有伯夷 叔齊 ,和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的白圭,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
西漢
劉邦:漢朝的建立者。 賈誼:漢代著名文學家,有《過秦論》等。 桑弘羊:西漢著名的理財家,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不依靠農業富國的思想家。 師史:西漢全國首富, 卜式 :西漢大臣,洛陽人 。以牧羊致富。武帝封其為緱氏令。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王朝開國明君,建都洛陽,「柔道治國」的開創者。 馬援:東漢名將;有「馬革裹屍」的名言。 董宣:洛陽令,中國著名的「強項令」。 班超:東漢名將、軍事家、外交家。投筆從戎,出使西域,對鞏固我國西部疆域,促進多民族國家的融合與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東漢恢復對西域的統治,保衛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和中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班固:與父親班彪和妹妹班昭修成《漢書》,《漢書》是我國第一部體例完備、內容豐富的斷代史。 竇憲:東漢名將。勒石燕然,出塞五千里,徹底擊敗北匈奴,迫使匈奴西遷。 蔡倫:造紙術的改進者,對世界文化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張衡: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在洛陽發明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許慎: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的作者。 張仲景:東漢著名醫學家,人稱「醫聖」,著有《傷寒雜病論》。 蔡邕:東漢文學家、書法家。「飛白書」創造者,有熹平石經存世。 王充:東漢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教育家,著有《論衡》。 皇甫嵩:東漢末年名將。
三國
魏武帝曹操:魏太祖,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曹植:著名詩人、文學家,曹操第三子,有「才高八斗」之稱,著有《洛神賦》、《七步詩》等。 曹丕:魏文帝,著名文學家,曹操長子,著有《典論》等。 司馬懿: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為魏國重臣。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後其孫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懿為宣帝。卒於洛陽。 關羽:蜀漢名將,忠義的化身,封建社會被尊為「武聖」,與孔子齊名,首級葬於洛陽關林。 蔡文姬:蔡邕的女兒,漢末三國時代的才女,著有《胡茄十八拍》。 稽康:三國著名的音樂家,演奏《廣陵散》的最後一人。 阮籍:玄學的核心人物。 劉禪:樂不思蜀的創造者。集大智慧於一身。 此外的三國名人還有袁紹、呂布、司馬師、鄧艾、鍾會、鍾繇、馬鈞等。
西晉南北朝
司馬炎:西晉開國皇帝,建都洛陽。 左思:巨作《三都賦》致使洛陽為之紙貴。 陳壽,楚著作郎,終御史治書,在洛陽撰《三國志》。 祖逖:聞雞起舞,志向宏遠。 劉琨:西晉詩人,軍事家。 潘岳:中國第一的美男子。 韓壽:「美姿貌,善容止」,以「韓壽偷香」聞名。 劉徽:著名數學家,注《九章算術》,首創割圓求周的科學計算方法。 皇甫謐:魏晉間著名醫學家,在文學、史學等方面也很有建樹,撰《針灸甲乙經》等。 還有西晉名將杜預,另外還有裴秀、石崇、綠珠、桓溫等。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是北魏一位傑出的皇帝,實行了許多重要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進程,為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出現了歷史上的北魏盛期。 還有檀道濟、高歡、蘭陵王高長恭等。
隋朝
楊廣:隋朝的第2代皇帝,營建洛陽,開通以洛陽為中心的京杭大運河。 韓擒虎:隋代大將,平定江南陳國。 賀若弼:隋代大將,平定江南陳國。 宇文愷:著名的建築家,隋唐洛陽城和長安城的建造者。 陳叔寶:詩人,陳國皇帝,《玉樹後庭花》是著名的作品;被隋煬帝擒,在洛陽鬱郁而終。
唐朝
李世民:唐太宗,戰勝盤踞洛陽的王世充,而完成全國的統一。 武則天:武周的締造者,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太平公主:武則天之女,生長於洛陽,神都弄潮兒。 上官婉兒:唐代才女,武則天的得力助手。 李白:詩仙,曾與杜甫相會於洛陽。 杜甫:詩聖。一生隨波逐流,終老四川。 李隆基:唐玄宗,生於洛陽,前期勵精圖治,後期淫盪奢靡。 狄仁傑:唐代著名的神探。 白居易 :唐代著名文學家,詩人。 李賀 :著名詩人,俗稱長抓郎。 玄奘 :唐代著名高僧,有《大唐西域記》留世。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長期任職與東京國子監。 吳道子:洛陽上清宮有傑作《五聖圖》。 顏真卿:著名書法家, 劉禹錫:詩人。有「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傳世。 元稹:詩人,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名句。 劉希夷:詩人,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留世。
五代
朱溫:挾天子唐哀帝遷都洛陽。後建立後梁。 李存勖:後唐的開國國君,前期能征善戰,後期喜歡與伶人為伍,死於伶人之手。
宋代
李煜:「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作者。著名的亡國君。 趙匡胤:洛陽人,宋朝的開國皇帝。 程頤:理學家、教育家。程顥的兄弟,俗稱二程。他在洛陽建有伊皋書院。 程顥,理學家、教育家。 趙普,北宋開國名相,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呂蒙正:洛陽人,北宋名臣,兩朝宰相。 司馬光: 久居洛陽,著《資治通鑒》於獨樂園,留傳世名言「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富弼,北宋名相。 范仲淹,葬於洛陽 邵雍,北宋理學家,中晚年隱居與洛陽。 歐陽修: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在洛陽著稱《新五代史》,《新唐書》等鴻篇巨著。 李格非: 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李清照的父親,《洛陽名園記》的作者。
現代
紀登奎:1954到1963年在洛陽工作。原中共洛陽礦山機械廠廠長,洛陽地委第一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後淡出政治圈。 焦裕祿:1953年—1962年在洛陽礦山機器廠任職;;在蘭考期間積勞殉職。被稱為:「老百姓的好書記」。 李立:1954年到1958年任洛陽市委書記,後任貴州省省長。 劉剛:河南省委副書記兼洛陽拖拉機廠黨委書記兼廠長。後任天津市委書記。 楊立功:洛陽拖拉機廠廠長,後任農業機械部部長。 張鈁:國民黨上將,歷史愛好者,其老宅現在辟為<千唐志齋>博物館。 武庭麟:國民黨中將,抗日英雄, 王凌雲:國民黨中將,抗日英雄, 周鶴洋,圍棋選手。 閻連科,當代作家。 司馬武當,著名書法家 程琳, 音樂天使。 李延亮,男歌手。 陳明,女歌手。 李准,當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