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韓國有名的歷史人物

韓國有名的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01 20:24:23

① 韓國到底創造了多少文化歷史名人

韓國創造了宇宙 , 然後創造了地球 .
這世界都是韓國的 .
而且豬也是韓國人的祖先 , 和韓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

② 韓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有哪些

元曉(원효,617年-686年):
是新羅時代的僧侶,海東宗的初祖。生於新羅押梁郡(現慶尚北道),本姓薛,名'思'。 謚號'和諍國師'。 元曉是法號。別稱'西谷沙彌', '百部論主', '海東法師', '海東宗主', '元曉聖師'。 著有《大乘起信論疏》(海東疏),《金剛三昧經論》等。被是,他的僧侶的身份,武烈王的庶女瑤石公主於生兒子薛聰之間。薛聰是新羅的儒學家。

知訥禪師(1158年-1210年):
又稱智訥,俗姓鄭,號牧牛子,生於韓國京西洞州(今黃海道瑞興郡),為曹溪宗開山祖師,謚號佛日普照禪師。八歲時,從曹溪山宗暉禪師,出家為沙彌。
熙宗元年(1205年),改松廣山定慧社為曹溪山修禪社,即今日曹溪山松廣寺,成為曹溪宗的開山祖師。

李滉(이황,1501年-1570年):
慶尚道安東人(今慶尚北道安東市),字景浩,號退溪、陶翁、清涼山人、真寶人,朝鮮中期的大臣、儒學思想家。李退溪發展了朱熹哲學,並創立退溪學派,是朝鮮儒學泰斗。在日本稱為東方朱子,學說影響藤原惺窩,使之成為儒學家。
李退溪在韓國家喻戶曉,韓國政府為了紀念這位思想家,將其頭像印在了1000元的韓圓上。此外,首爾特別市鍾路區北部亦有一條退溪路用以紀念他。

休靜大師(1520—1604)
休靜,朝鮮完山人。俗姓崔氏,名汝信。字玄應,又號清虛堂。因久居妙香山,故世稱西山大師。在某個夏天,他母親打盹時,有一位老太婆來告知:「恭喜你懷孕大丈夫」,便走了,之後,他母親就生育了大師。又大師33歲時,在僧科考試高中狀元,升為教宗判事、禪宗判事。37歲舍職入山教授弟子。朝鮮宣宗時受誣告,一度下獄。
1592年日本侵略韓國(壬辰倭亂)時,休靜大師毅然帶領1500名僧兵出戰,收復平壤,立下了汗馬功勞。他重視坐禪見性,認為教是禪的一個過程,應該將禪與教統合在一起,且認為儒、佛、道從根本上來講是一致的,由此而開創了三教統合論。

李珥(1536年-1584年):
李氏朝鮮知名儒學者。字叔獻、見龍, 號栗谷、石潭、愚齋,朝鮮半島後世尊稱其為李栗谷或栗谷先生。 朝鮮半島朱子學新學派即「主氣論」學派的代表人物。畿湖學的宗主和西人黨的黨首。白仁傑的門人。

李珥反對朝鮮傳統朱子學者的「理氣互發論」,主張 「理氣兼發論」, 創立了朝鮮朱子學的新學派即「主氣論」學派。他在理與氣的關繫上,既批判李滉的「理一元論」,又反對徐敬德的「氣一元論」,提出自己「獨特」的「理氣二元論」。成為従來朱子學的一個発展方向。

韓龍雲
朝鮮李朝末期僧。洪城(忠清南道)人。號萬海、卍海。早年習儒學,年二十七入麟蹄百潭寺,從蓮谷剃度,後依泳濟受戒,復隨鶴岩學《起信論》、《楞伽經》、《圓覺經》,又從榆寺月華學《華嚴經》,復於百潭寺、五歲庵禪修。其後,至日本、中國等地旅行訪問。1911年主持全南松廣寺僧侶大會,後於釜山梵魚寺創設臨濟宗宗務院。1919年三一運動時,為三十三位民族代表之一,連署簽名獨立宣言,而遭逮捕,身陷囹圄三年。1926年出版詩集『彼女の沉默』,開抵抗文學之先驅。此後,致力於佛教之革新與抗日運動。1944年入寂,享年六十五。1962年,獲贈大韓民國建國功勞勛章。著作除上述詩集外,另有《朝鮮佛教維新論》、《十玄談註解》、《佛教大典》、《精選講義菜根譚》等。

③ 歷史上韓國有哪些著名人物

我想到的是萬曆朝鮮之役的。

④ 韓國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哪些

李舜臣,金大中,鄭夢准,車范根,朴智星

⑤ 韓國人評選的東亞史上九大名將都是誰

NO.9德川家康

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的武將,戰國大名,江戶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將軍。日本戰國三英傑(另外兩位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一,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NO.8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是7世紀早期 傑出的高句麗將領,也是朝鮮半島最出色的軍事家之一。他的軍事才華對高句麗戰勝隋帝國百萬大軍的入侵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乙支文德文武雙全,同時為政治家,曾經擔任高句麗宰相。他在擊敗隋帝國的入侵時給隋將於仲文所寫的《遣隋將宇仲文》"神策究天文,妙算窮地理。 戰勝功既高,知足願雲止。"是朝鮮半島現存最早的詩詞之一。難怪乙支文德可以上榜。
NO.7韓世忠

南宋抗金名將,與岳飛、張俊、劉光世合稱南宋"中興四將"。為官正派,不肯依附奸相秦檜,為岳飛遭陷害而鳴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他隨是南宋名將,但小編真不知道韓世忠怎麼會排在這,在中國比他厲害的數不勝數,難道只因為他姓韓的原因嗎?這只是小編的見解,你們覺得呢?
NO.6權栗
只因他在萬里朝鮮戰爭中指揮以少勝多的幸州大捷而出名,為此就讓韓國人將他排在第六。小編實在搞不懂,只因一場戰爭就讓他排在這?

NO.5東鄉平八郎

日本海軍元帥海軍大將,侯爵,與陸軍的乃木希典並稱日本軍國主義的「軍神」。在對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海軍擊敗俄國海軍,成為了在近代史上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使他得到「東方納爾遜」之譽。
NO.4韓信

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小編不否認韓信的實力,但韓信在我們中國他也許都上不了前五,真不知道韓國人是怎麼想的,難道也是因為他姓韓嗎?
NO.3孫武
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小編又不懂了,孫武不是軍事家嗎?怎麼又成了名將呢?難道是因為孫武的《孫子兵法》被韓國人學去了,怪不得會將中國的一位軍事家排在前三。

NO.2成吉思汗

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讓中國的領土擴大到位居世界吉尼斯紀錄第二,屈居大英帝國。
排在第一的就是他們國家的戰神李舜臣
NO.1李舜臣

朝鮮京畿開豐人,李氏朝鮮時期名將,為抵抗日本入侵立下汗馬功勞。李舜臣日本入侵朝鮮時期曾數次成功阻擊入侵的日軍,其中鳴梁海戰是世界航戰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此外還有閑山島大捷、露梁海戰。為此他在韓國朝鮮的人氣很高的,是他們國家的戰神,怪不得排在第一名!

⑥ 韓國歷史 影響力人物

1、檀來君(公元前2333年第一個部落自式國家)
2、公元前108年 三國時代
3、676年新羅統一三國 建都慶州
4、900_935再次分裂進入後三國時代
5、935年高麗再次統一朝鮮半島 定都開城 korea由此時得名
6、1392年將軍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 進入朝鮮時代 建都漢城(今天的首爾)
7、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朝鮮半島淪為殖民地
8、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 李承晚任首任總統
9、1960_1961尹譜善 第二任總統
10、1961_1979朴正熙 連任時間最長 遭槍殺身亡 是韓國第一位軍事獨裁者
11、崔圭夏、全斗煥、金泳三、盧泰愚、金大中、盧武鉉

⑦ 韓國著名人物

李舜臣(1545-1598):民族英雄。出身於沒落士大夫家庭,幼時家境貧寒。他頗有學問,能騎善射,32歲時武舉登科,從此開始軍旅生涯。他剛直不阿、一生憂國憂民,追求正義,幾處逆境而無悔無怨。47歲任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後,積極操練水軍,構築防禦陣地,並創建了鐵甲戰艦龜船,防範倭寇的進犯。當時日本豐臣秀吉已經完成了國內四島的統一,妄圖以武力征服朝鮮和中國。1592年,他率領20多萬大軍進犯朝鮮並攻陷漢城,佔領了大半個朝鮮半島,韓國稱這一段歷史為「壬辰倭亂」。應朝鮮王朝之請,明朝派兵出援,從此開始了長達7年的中朝兩國軍民共同抗擊日寇的戰爭,史稱「壬辰衛國戰爭」。李舜臣將軍和中國水軍並肩作戰,多次擊敗日軍,屢立奇功。1598年12月,他與明朝水軍重創敵寇,在激戰中不幸中彈身亡。兩年後,朝廷為表彰他的功績,封他為一級宣武功臣。1643年即他死後的45年,贈謚「忠武」。從此,朝鮮半島人民為了紀念他,稱他為「忠武公」。供奉著李舜臣將軍靈位的顯忠祠建於1706年,位於芳華山腳下,周圍群山環抱,祠內松柏成蔭。顯忠祠佔地50多萬平方米,除了「本殿」之外,還有「號」、「古宅」、「家廟」以及李氏家族使用過的水井等古式建築。有關李舜臣將軍的歷史資料和當年他與倭寇海戰時使用過的武器等實物,明朝皇帝賜與他的都督印、令牌和斬刀等8件賜品的復製件,則被精心地保存在「遺物館」里。每逢4月28日,即李舜臣誕生的日子,顯忠祠都要舉行祭祀活動。顯忠祠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鎮壓下一度荒頹,1945年日本投降後,紀念忠武公的活動得以恢復。1966年,韓國政府將此地辟為「聖域」,重建顯忠祠,園區的綜合景觀工程一直持續到1974年。
盧武鉉:第16屆總統。1946年8月生於韓國釜山附近的金海。1966年畢業於釜山商業高等專科學校。1975年司法考試合格並進入司法界,1977年任大田地方法院法官。1978年從事律師職業至今。1985年發起成立"釜山民主市民協議會"並擔任常任委員。1987年擔任"爭取民主憲法國民運動"釜山本部常任執行委員長。1988年當選第13屆國會議員(民主黨籍)。1990年起歷任民主黨企劃調整室長、發言人、青年特別委員會委員長、最高委員、副總裁。1997年任新政治國民會議黨務委員、副總裁。1998年當選第15屆國會議員。2000年任海洋水產部長官。2001年任新千年民主黨常任顧問、最高委員。2002年4月成為該黨總統候選人,於12月19日當選為韓國第16屆總統,2003年2月25日就職。盧長期追隨金大中,其競選承諾和政策方針基本沿襲金大中。著有《夫人,幫幫我》,《盧武鉉所遇到的林肯》等。
朴寬用:第16屆國會議長。1938年6月生於釜山,1961年畢業於東亞大學政治系,1984年漢城大學行政研究生畢業,1991年獲漢陽大學行政碩士學位,1995年獲釜山大學名譽政治博士學位,1997年獲東亞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自1981年起,連續六次當選國會議員。歷任南北國會會談代表(1985年)、國會統一政策特別委員會委員長(1988年)、總統府秘書室長(1993年)、總統政治事務特別輔佐官(1994年)、國會統一外交安保委員長(1996年),大國家黨副總裁、代總裁等職。2002年7月當選第16屆國會議長。朴信奉天主教,喜歡圍棋。夫人鄭順子,有一子一女。
高建:國務總理。1938年1月生。1960年漢城大學政治學系畢業。1968年獲漢城大學環境學系城市規劃碩士學位。1983年至84年曾先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任客座研究員和教授。1962年進入內務部工作。1973年任江原道副知事,75年任全羅南道知事。1979年任總統政務首席秘書。1980年至81年任交通部長官,1981年至82年任農林水產部長官。1985年當選第12屆國會議員。1987年任內務部長官。1988至90年任漢城市長。1994年至97年任明智大學校長。1997至98年任國務總理。1998年當選為漢城市長,2003年2月任國務總理。高擅長行政管理,為政廉潔,是韓有名的行政高官。

⑧ 韓國古代傑出人物

最出名的就是抗日英雄李舜臣了

1598年12月在露梁海戰中,李舜臣與明朝將軍陳璘等指揮聯合艦隊大敗敵船隊,但在追擊逃敵時中彈犧牲。死後謚號忠武,追封為右議政、左議政及領義政。遺著輯成《李忠武公全集》。在漢城(首爾)的韓國國會門外,有一尊李舜臣雕像;他與李氏朝鮮世宗雕像對立與國會門外兩旁,可見他在韓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http://ke..com/view/60237.htm

李舜臣(1545.5.5~1598. 12.16)
朝鮮民族英雄。 朝鮮海軍將領,抗日民族英雄。祖籍京畿道開豐,生於漢城。字汝諧,號德水。
出身於沒落士大夫家庭,幼時家境貧寒。他頗有學問,能騎善射,32歲時武舉登科,從此開始軍旅生涯。他剛直不阿、一生憂國憂民,追求正義,幾處逆境而無悔無怨。
1576年武科及第後,曾任全羅道井邑縣監等職。
1591年任全羅道左水軍節度使。為抵禦外侮,操練水軍,建造鐵甲「龜船」。
(從1591年起,日本就積極著手進行侵朝戰爭的各項准備。李舜臣在國家危難之時,承命於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這一海軍要職。李舜臣到職後,即竭盡全力加強海軍建設,做好反侵略戰爭的准備。他著重抓了整頓軍隊和改制武器兩件事。在整頓軍隊方面,他吸收了朝鮮海軍的優良傳統及外國的先進經驗,對所屬海軍的戰斗編隊、戰略戰術、進行了改革;並加強了對部隊的愛國主義教育,使指戰員都成為忠於祖國、英勇善戰的勇士。先進的武器是克敵制勝的重要因素。為了提高朝鮮海軍的戰鬥力,李舜臣還對「龜船」進行了改造。改進後的「龜船」長10餘丈,寬1丈多,船身及上面的「龜殼」用硬木製作,包上鐵板,敵人炮火不易傷害它。鐵板上還裝有密集的鐵釘,使敵人在接舷戰時無法攀登。船頭有一個大龍頭,上設兩個炮眼,在行進中船內可焚燒硫磺等物,煙從龍口噴出,可以起到隱蔽自己,迷惑敵人的作用。船身四周鑿有很多炮眼槍眼,便於士兵在船內敵人發射火力。同時,船的兩側各有10面船槳,戰斗時一齊劃動,航行飛快,進退自如。加大後的船體可多存淡水、糧食,適合長時間、遠距離航行。經李舜臣改造後的龜船馬上投入成批生產,在以後的壬辰衛國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
1592年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爆發後,6~8月率部在玉浦、泗川和閑山島等海戰中連戰皆捷,奪取制海權,粉碎日軍水陸並進計劃。9月任忠清、全羅、慶尚三道水軍統制使。10月在釜山海戰中擊沉敵船百餘艘。他率領20多萬大軍進犯朝鮮並攻陷漢城,佔領了大半個朝鮮半島,韓國稱這一段歷史為「壬辰倭亂」。應朝鮮王朝之請,明朝派兵出援,從此開始了長達7年的中朝兩國軍民共同抗擊日寇的戰爭,史稱「壬辰衛國戰爭」。
1597年日本施反間計使其受誣告而被革職下獄後,調集重兵再犯朝鮮。朝鮮水軍在庸將元鈞指揮下幾遭全滅。9月,他重被起用後重整艦隊,10月鏖戰於鳴梁海峽,以13艘艦船擊退330餘艘敵艦,粉碎日軍西進企圖。隨後移師古今島(今莞島),建立海軍基地,同陳璘、鄧子龍率領的中國水軍組成聯合艦隊,對敵加強進擊並實施海上封鎖。
其具體的戰事介紹:1592-1597)
(1592年4月,日本侵略者以陸軍的優勢兵力在朝鮮釜山登陸,同時以強大的艦隊配合陸軍行動。李舜臣指揮朝鮮水師奮起抗擊,屢挫日本海軍,牢牢地控制著制海權,遲滯了日本陸軍的進攻速度。5月上旬,李舜臣水師與日本海軍在玉浦洋面上展開激戰。當時,日軍傲氣十足,不把朝鮮水師放在眼裡,在玉浦港的日本戰船上的大部分水兵一登岸,便進村莊搶劫去了。李舜臣乘敵不備,率85艘艦船隱蔽疾駛,直撲玉浦港,當即擊沉、燒毀敵艦26艘,當晚又擊沉擊毀敵艦18艘,朝鮮水師僅一人負傷。
從5月底到6月上旬,李舜臣又指揮了唐浦戰役。5月29日,李舜臣率領備龜船的23艘戰艦,與元均指揮的水師會合,准備向泗川洋面的日軍陣地發動進攻。到達預定地點時,李舜臣發現敵占據的地形險要,不利攻擊,便隨機應變,採取以退為進的戰術,誘敵出港,准備在洋面上殲滅敵人。日本海軍見朝鮮海軍不戰而退,誤以為是膽怯,即全力追擊。待敵追至對朝鮮水師有利的海域時,李舜臣出其不意地轉退為進,以「龜船」充當先鋒,沖入敵陣,左沖右撞,往來穿梭,同時發射各種火炮,將敵艦撞破或擊沉。其它戰船也不甘示弱,箭炮齊發,日本艦隊大亂。經過一番激戰,日軍參與追擊的全部艦船不是被擊沉就是被繳獲。6月2日,李舜臣率艦隊進攻唐浦敵軍,令龜船沖向敵旗艦並將其撞破,同時縱火將在唐浦的21艘敵艦全部燒毀。6月5日,李舜臣與李仁祺部,採取誘敵出洋,前後夾攻的戰術,又燒毀敵艦26艘。7月,朝鮮水師在閑山島海戰中擊毀敵艦近百艘,一舉殲滅敵海軍主力。
為挽回敗局,日寇巧施反間計得逞,李舜臣被撤職,致使朝鮮水師幾乎全軍覆滅,閑山島大本營被敵人佔領。這時朝廷迫於國內輿論的強大壓力,重新任命李舜臣為三道水師統制使,委以挽救國家危亡的重任。但同時,朝廷認為水師已垮,難以御敵,令李舜臣率部登陸作戰。臨危受命,再次復出的李舜臣以軍事謀略家的眼光洞察形勢,認為水師絕不可廢。李舜臣以殘存的12隻戰船和120名水兵為基礎,首先補充了一部分兵員,抓緊訓練,其次重新選擇了新的水師基地,李舜臣仔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及其它因素。很明顯,敵人在兵力上佔有絕對優勢。我方要取勝,必須藉助地利,即利用有利地形打擊敵人。8月底,李舜臣指揮朝鮮水師擊退前來偷襲的8艘敵艦後,主動撤到地勢險要的珍島碧波亭隱蔽起來。這一帶的地勢李舜臣是了如指掌的:前有小島阻攔,港內可以隱藏數十艘戰船;更為有利的是這個海域有一條狹窄的通道,即鳴梁海峽。這里每天海潮漲落4次。李舜臣認為這個「阻難狹路」是殺敵好戰場。他派人在鳴梁海峽東西兩個出口暗設鐵索和木樁,目的是要漲潮時駛入的敵艦,退潮時不能駛出,給朝鮮水師提供一個理想的瓮中捉鱉的場所。
9月16日,日軍以330艘戰船和2萬多人的兵力向朝鮮水師發起進攻,在敵我雙方兵力十分懸殊的情況下,李舜臣胸有成竹,沉著應戰。他先派出幾艘戰船進攻敵艦,將大批敵艦引入鳴梁海峽。不久,潮水退落,敵艦被暗設的鐵索;木樁所阻,無法駛出。李舜臣即派水師反攻,以12艘戰船擊沉敵船30多艘,殲敵4000餘人。這就是朝鮮歷史上著名的「鳴梁大捷」也是世界海軍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
隨後李舜臣移師古今島(今莞島),建立海軍基地,同陳璘、鄧子龍率領的中國水軍組成聯合艦隊,對敵加強進擊並實施海上封鎖。)
1598年12月在露梁海戰中,與陳璘等指揮聯合艦隊大敗敵船隊,但在追擊逃敵時中彈犧牲。死後謚號忠武,追封為右議政、左議政及領義政。遺著輯成《李忠武公全集》。
出身於沒落士大夫家庭,幼時家境貧寒。他頗有學問,能騎善射,32歲時武舉登科,從此開始軍旅生涯。他剛直不阿、一生憂國憂民,追求正義,幾處逆境而無悔無怨。47歲任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後,積極操練水軍,構築防禦陣地,並創建了鐵甲戰艦龜船,防範倭寇的進犯。當時日本豐臣秀吉已經完成了國內四島的統一,妄圖以武力征服朝鮮和中國。1592年,他率
領20多萬大軍進犯朝鮮並攻陷漢城,佔領了大半個朝鮮半島,韓國稱這一段歷史為「壬辰倭亂」。應朝鮮王朝之請,明朝派兵出援,從此開始了長達7年的中朝兩國軍民共同抗擊日寇的戰爭,史稱「壬辰衛國戰爭」。
李舜臣將軍和中國水軍並肩作戰,多次擊敗日軍,屢立奇功。1598年12月,他與明朝水軍重創敵寇,在激戰中不幸中彈身亡。兩年後,朝廷為表彰他的功績,封他為一級宣武功臣。1643年即他死後的45年,贈謚「忠武」。從此,朝鮮半島人民為了紀念他,稱他為「忠武公」。
供奉著李舜臣將軍靈位的顯忠祠建於1706年,位於芳華山腳下,周圍群山環抱,祠內松柏成蔭。顯忠祠佔地50多萬平方米,除了「本殿」之外,還有「號」、「古宅」、「家廟」以及李氏家族使用過的水井等古式建築。有關李舜臣將軍的歷史資料和當年他與倭寇海戰時使用過的武器等實物,明朝皇帝賜與他的都督印、令牌和斬刀等8件賜品的復製件,則被精心地保存在「遺物館」里。每逢4月28日,即李舜臣誕生的日子,顯忠祠都要舉行祭祀活動。顯忠祠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鎮壓下一度荒頹,1945年日本投降後,紀念忠武公的活動得以恢復。1966年,韓國政府將此地辟為「聖域」,重建顯忠祠,園區的綜合景觀工程一直持續到1974年。
有關李舜臣將軍的歷史資料和當年他與倭寇海戰時使用過的武器等實物,明朝皇帝賜與他的都督印、令牌和斬刀等8件賜品的復製件,則被精心地保存在「遺物館」里。每逢4月28日,即李舜臣誕生的日子,顯忠祠都要舉行祭祀活動。顯忠祠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鎮壓下一度荒頹,1945年日本投降後,紀念忠武公的活動得以恢復。1966年,韓國政府將此地辟為「聖域」,重建顯忠祠,園區的綜合景觀工程一直持續到1974年。
有關李舜臣將軍的歷史資料和當年他與倭寇海戰時使用過的武器等實物,明朝皇帝賜予他的都督印、令牌和斬刀等8件賜品的復製件,則被精心地保存在「遺物館」里。每逢4月28日,即李舜臣誕生的日子,顯忠祠都要舉行祭祀活動。顯忠祠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鎮壓下一度荒頹,1945年日本投降後,紀念忠武公的活動得以恢復。1966年,韓國政府將此地辟為「聖域」,重建顯忠祠,園區的綜合景觀工程一直持續到1974年。
另外,在漢城(首爾)的韓國國會門外,有一尊李舜臣雕像;他與李氏朝鮮世宗雕像對立與國會門外兩旁,可見他在韓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醫學家許浚
許浚(1546年-1615年)字清源(허준),號龜岩,1546年生於朝鮮京畿道陽川,終於1615年8月,享年70歲。他是朝鮮王朝宣宗 (後來改稱宣祖)及光海君時的名醫,亦是海東的著名醫書《東醫寶鑒》的作者,成書期比中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略晚,但份量足以比擬。而且許浚的《東醫寶鑒》以朝鮮出產的葯材為主,所以其內容比明國的《本草綱目》更為合用。《東醫寶鑒》於光海君二年(1610年)著成,這本書補足了明朝在醫學不斷衰落的情況下不少新觀點。不僅極大影響了朝鮮韓方醫學的発展, 而18世紀在日本和清國著述刊行後也獲得很高的評価,現在其書已翻譯為多國文字國出版。著書另有《疫神方》、《新纂瘟方》、《諺解救急方》、《諺解痘瘡集要》、《諺解胎產集要》、《脈訣集成》、《纂圖方論脈訣集成》 等等。所謂「諺解」,就是用朝鮮語(而非漢語的文言文)寫成。
生平許浚於宣祖時考入內醫院,並依靠內科醫術在王室診療上立有功勞。1592年(宣祖25年)壬辰倭亂時以御醫身份始終扈從王側直至復國。1604年受賜扈聖功臣3位,1606年加封陽平君。後因為台諫的反對被撤消職位。1608年宣祖逝世,又以增以醫療疏忽之罪,予以罷職聽勘。曾任醫官39年,死後被追封輔國崇祿大夫

⑨ 韓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是誰呢近代以來

近代的應該是金大中

是他把韓國帶入到新型工業國家的行列

而且他還得過諾貝爾和平獎

⑩ 韓國史上的牛X人物(帶點傳奇色彩的人物)

明成皇後,明成皇後(朝:명성황후),名閔茲映(朝:민자영)即韓國歷史上的閔妃,本名閔紫英或譯閔慈英,驪興人。她是朝鮮王朝高宗的王妃,驪興閔氏外戚集團的核心人物、朝鮮歷史上女性掌權的延續。1897年,朝鮮王朝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自行稱帝,將閔妃復位並追謚為「孝慈元聖正化合天明成太皇後」故亦稱「明成皇後」。
明成皇後1851年(辛亥年,朝鮮哲宗二年)陰歷九月廿五生於驪州近東面蟾樂里,是僉正贈領議政驪城府院君純簡公閔致祿的女兒。1866年(丙寅年)十六歲入宮,並冊封為王妃,是為閔妃,行家禮於漢陽的雲峴宮(興宣大院君之府第)。 閔妃為朝鮮王朝高宗之王妃,純宗之母。高宗幼時即位,其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是應攝政,一味採取閉關鎖國路線。而後閔妃鼓勵高宗採取開化政策並引入日本勢力,在朝野扶植親信,推舉親族出任要職,排斥大院君勢力,兩派互斗不斷,導致黨爭激烈,政權更迭動盪。過程之中閔妃與親日之改革開化派勢力漸行漸遠,偏向親華,多次利用清朝勢力掃除政敵以求掌權。 至甲午戰爭(韓國稱:清日戰爭)日本戰勝中國之後,遭親日開化派奪權而失勢之閔妃欲轉與俄羅斯合作對抗日本,因而引發1895年乙未年(高宗三十二年,光緒二十一年)10月8日的「乙未事變」,日本公使三浦梧樓領日本浪人及亂軍入侵景福宮,於玉壺樓弒殺閔妃,並焚毀其遺體,並脅令高宗廢她為庶人,直至兩年後1897年,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自行稱帝,才將閔妃復位並追謚為孝慈元聖正化合天明成太皇後,並厚葬於南楊州市金谷洞的洪陵。 由於閔妃(即:明成皇後)初期主張開放政策,後期力抗日本並身死殉難,所以深受韓國後世人民歡迎。韓國的後世史家稱她為「偉大的鐵女子」。
1863 朝鮮哲宗去世,無子,十二歲李載晃繼位,是為高宗,由生父李罡應襄政,稱興宣大院君。大院君政權由此成立。 1866 高宗大婚。閔致祿十六歲女兒閔慈英,冊封為王妃,是為閔妃(後追謚為明成皇後)。 1868 獲高宗寵愛的李尚宮誕下一子。 1871 朝鮮王朝飽受空前的內憂外患。閔妃得子,卻年幼夭折。閔妃說服高宗親政,朝野掀起倒大院君風潮。
1873 高宗年滿廿一歲宣告親政,大院君被迫隱退。 1874 閔妃又得一子(即後來朝鮮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純宗) 1875 日本製造「雲揚號事件」開始武力威脅朝鮮國。 1876 日本威逼朝鮮王朝締結《江華島條約》,朝鮮國門打開。後再簽訂《日朝修好條約》。 1882 朝鮮大旱,人心浮動,軍人起事,是為「壬午軍亂」。大院君利用局勢襲擊閔妃,閔妃扮成宮女避難忠州。高宗請大院君主政,大院君第二次上台。 清朝政府為防日本借機入侵朝鮮,決定依制出兵朝鮮。大院君復出執政33天被囚。9月政局明朗,閔妃在清軍護衛下回漢城(首爾)。朝鮮政府再次改組,閔氏外戚集團執政。 1883 法國奪取中國藩屬國越南,清政府從朝鮮撤出部分軍隊應戰,僅留袁世凱駐守朝鮮。 1884 日本支援開化黨發動政變,慘殺朝鮮重臣多人,是為「甲申政變」。駐朝的袁世凱鎮壓,開化黨執政三天垮台。中日就朝鮮問題進行談判,最終簽訂《天津條約》,中日共管朝鮮。為牽制日俄,李鴻章促朝鮮開放門戶,以夷制夷。 1885 朝鮮請清政府派遣外務顧問主理洋務,李鴻章派其幕中德國人穆麟德往朝鮮國。不意穆為沙俄收買,向閔妃集團鼓吹朝鮮「引俄拒清」。李鴻章發覺後,立即罷斥穆麟德。為牽制閔妃,李鴻章下令放還大院君。大院君在袁世凱護送下乘北洋水師軍艦返朝鮮。 1894 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依慣例請清軍平亂,日本不請自至。後起義軍議和,日本拒絕撤軍,挑起甲午中日戰爭。中國軍隊失利,日本對朝鮮加大壓迫,要求朝鮮政府按日本方案改革,逐華兵、廢華約,朝鮮政府拒絕。日軍包圍朝鮮王宮。朝鮮親日派密謀推翻閔妃政權,由大院君重新執政。日軍攻入朝鮮王宮,將高宗和閔妃軟禁,隨後成立親日派政著手改革。史稱「甲午更張」。 1895年1月 在井上馨的壓力下,高宗率世子、宗親大臣赴太廟向列宗列祖誓告「獨立」。 1895年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正式宣布中國放棄對朝鮮宗主權。中國退出朝鮮,閔妃失去靠山後,謀求接近俄國抗日。日本開始對閔妃動殺機。 1895年10月8日,日本用極其殘忍手段殺害閔妃,史稱「乙未事變」。 1896 日本逐漸侵奪朝鮮獨立和主權。2月高宗逃進俄國駐朝公使館,一年後才返王宮。 1897年1月 高宗改朝鮮國號為「大韓帝國」,改年號光武,追謚閔妃為「明成皇後」。 1898 大院君去世。 1906 日本設置朝鮮統監府,任命伊藤博文為第一任韓國統監。 1907 日本迫韓國簽訂第三次日韓協約,將朝鮮半島變為日本的保護國。高宗被迫退位,純宗登位,改元隆熙。 1909 伊藤博文被韓國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殺身亡。 1910年8月22日 日本迫使韓國簽訂《日韓合並條約》。10月1日,統監府改為朝鮮總督府,開始對朝鮮半島長達35年的全面殖民統治。日本封純宗為昌德宮李王,退位的高宗太上皇為德壽宮李太王,均列入日本皇族。

閱讀全文

與韓國有名的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