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李世民歷史人物點評

李世民歷史人物點評

發布時間:2021-03-01 20:07:58

1. 名人對唐太宗的評價

人物評價:

1、曾國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漢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時皆異材勃起,俊彥雲屯,焜耀簡編。「

2、勒內·格魯塞:「由於唐太宗的豐功偉績,一個不可預知的中國,一個英雄史詩的中國,並改寫了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著的文明史。」

3、毛澤東:「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1)李世民歷史人物點評擴展閱讀

人物功績

公元628年(貞觀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萬戶人口。經二十三年的努力,李世民對內以德治國,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四海賓服;唐朝人口達到了三百八十萬戶,奠下了中國大唐盛世的基礎。

即位後,李世民勵精圖治,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在政治上,李世民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李世民經常以前朝為戒,注意自我剋制慾望,囑咐臣下大膽進諫。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其中魏徵廷諫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陳皇帝的過失,在早朝時多次發生了使李世民尷尬、下不了台的狀況。

又如王圭、馬周、孫伏伽、褚遂良皆以極諫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國富民強,納諫的氣度不如初期,偶爾也發生誤殺大臣的遺憾,但是大致上仍能夠克制自己。同時,李世民十分重視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齡省並冗員,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風評。

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廷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

在軍事上,李世民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

2. 對李世民的全面評價

1、張緒通:「整個中國歷史上只有兩個朝代,即漢代與唐代奉行道的哲學。這兩個帝國是當時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運、最先進的國度。監獄是空的,遺落在街道上的貴重東西沒有人撿,所有國民充滿自信。這是因為這兩個朝代的政府達到了禮制與正義政府的水準。歷史學家把這兩個朝代稱為中國的黃金時代。」

2、柏楊:「李世民大帝是中國最傑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國,不久就為中國開創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自從盤古開天闢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國帝王中最初一個被中國人真心稱頌崇拜的人物,固由於他的勛業,也由於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國家的一言一行,成為以後所有帝王的規范。」

3、鈕先鍾:「唐太宗在我國歷史中是一位非常偉大的人物,其文治武功,固不待言,尤其是有超人的天才,而且又能好學好問,真可以說是天縱之聖。從《問對》書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這一位天才皇帝的智慧和風度。在戰略思想中,他的地位遠超過拿破崙。」

(2)李世民歷史人物點評擴展閱讀:

唐太宗李世民軼事典故

1、房謀杜斷

《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說:唐太宗同房玄齡研究國事的時候,房玄齡總是能夠提出精闢的意見和具體的辦法,但是往往不能作決定。

這時候,唐太宗就必須把杜如晦請來。而杜如晦一來,將問題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齡的意見和辦法。房、杜二人,就是這樣一個善於出計謀,一個善於作決斷,所以叫做「房謀杜斷」,形容他們各具專長而又各有特色。

2、改名世民

據兩唐書的太宗本紀,李世民曾經於四歲時與父親李淵郊遊時,見一識相術之士,其相士先贊李淵為貴人,又贊世民,說其「凡二十歲,必能濟世安民」。李淵後遍尋相士不獲,並將其改名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並非李世民)。

3.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

吳兢在《貞觀政要·序》中說:「太宗時政化,良足可觀,振古而來,未之有也專。」屬

明憲宗在命儒臣訂正重刊《貞觀政要》時寫道:「太宗在唐為一代英明之君,其濟世康民,偉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純也。」

4. 歷史上怎麼評價李世民

①、唐太宗勵精圖治,使唐朝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階級矛盾緩和,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這就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②、唐太宗採取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了同周邊各族之間的聯系,促進了民族團結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過入了鼎盛時期。
③、唐太宗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來文化採取兼收並蓄的方針,這使中國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並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④、唐太宗善於用人和納諫,具有很強的自我反省能力,成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範,並對以後歷朝的治國策略產生了深遠影響。
唐太宗是一位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他不平凡的一生,創建了一個不平凡的國家,但是他始終是一個平凡的人,在他一生中有功也有過。
一、 愛才如命,心胸寬廣,具有宰相心中能撐船的風范。 他最得力的助手就是魏徵,魏徵對國家十分忠誠,直言諍諫,補救缺政,是輔佐唐太宗成為「貞觀之治」的最大功臣,當魏徵向唐太宗批評建議時,把唐太宗比做桀、紂……但唐太宗並沒有阻止他,因為他並沒有顧自己卻放棄了自己的尊嚴為了人們生活更加美好並接受意見,隨即改正,當魏徵死後,自己痛不欲生流淚嘆息。
二、 對國家有強烈的責任心,有濃厚的負機意識。 唐太宗曾說過一句話:「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順民心才能得到天下,治理好天下,所以他一心為民,一心為國,為了心中的百姓,他放棄了自己的慾望,用強烈的自製力克服自己,經常批奏摺到深夜,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因此人們對他非常擁戴。
三、 具有領導力,社會安定。 在唐朝出現了鼎盛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人口大增,採用隋朝制度,人人安居樂業,社會治安好,家家睡覺不關門,監獄經常空無一人,對人民加強了思想教育,同時是唯一沒有貪污的國家,不管官大或小都盡心竭力的為人民服務,可見唐太宗的領導能力有多強。
四、野心大,晚年奢侈。 唐太宗發兵攻打東突厥後,還要接連不斷地攻打其他國家,擴大自己的領土,來滿足自己的慾望與虛榮心。當時唐朝正處在繁榮時期,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他變得漸漸奢侈起來,貪圖享受,最終犯下錯誤,被農民起義推翻了。

5. 關於唐太宗(李世民)的評價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
2 .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地予以採納;
3 .不獨斷專行、初步確立了三權分立、互相監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規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響國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門下省審查副署後方可生效發布,保證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時發現並糾正。杜絕了不良政策對國家及人民的違害與影響;
4 .認識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殺的法政政策,規定死刑需三復奏(外地五復奏)復審批准後方可行刑,這就不難認人們想起貞觀四年(630年)全國判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632年)全國死刑犯2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2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後回來復刑,結果290人均准時到來、無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高麗戰爭上沒有取得戰略勝利外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突厥、吐谷渾、高昌、安西四鎮、漠北薛延陀等),這與當時的國力、軍隊戰鬥力、整體戰略、用人選將與配合默契、過程協調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華歷史上的名將名相中,貞觀朝佔有相當的比例,在中華軍事史上,貞觀朝的戰例也多被引用;
6 . 氣吞天下的「天可汗」氣質,李世民多次以少嚇多,經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單騎嚇退突厥10萬精騎,就對比宋真宗在寇準一再堅持和請求下才勉強在大軍護衛下到達澶州南城,而又要戰戰兢兢的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別啊!
7 .胸懷大局、四海一統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四海之內只要知道中國的均努力內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他們不但同唐人一樣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還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思摩、執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齒常之、乃至後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為唐朝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他們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輝,現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時那時繁榮富強、威甲四海、文禮之邦的生動寫照;
8 .完善科舉制度、大力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活動、普及官吏選聘、當時的國子學、太學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學校,如此才不難想起當時的教化呢,同時當時的科舉也規范化、考選公平,以進士科最為傑出,如此才有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舉為政治上提供優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詩及經濟發展做出傑出貢獻;
9 .工書法、富文詞,太宗皇帝個人修養及天賦極高,在書法同文詞上也頗有名氣,在他大力宏揚和鼓勵支持下,才有唐代書法、文學、藝術之盛;
10 .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面是相當成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中央領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貧困,溫彥博、戴胄、於志寧、魏徵、張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督,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因此當時的官員相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較注意節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迴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時違背而更改;
11 . 由於社會安定,商業經濟得到發展,全國新興了許多商業城市,城市業有相當的發展,廣州、杭州、揚州、成都、江陵、涼州等城市經濟發展相當迅猛,長安同洛陽作為世界經濟大都會就不言而喻了,這為封建經濟登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 .對玄奘佛學的支持同西遊的肯定,打通並維護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及東聯新羅、日本,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從奴隸制社會邁入封建社會,開發並促進了西藏的發展;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影響中華乃至世界進程的傑出人物,他為中華民族同人民做出了傑出貢獻,留下了輝耀千古的豐功偉業及精神財富,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也正如築東陽先生所說「他是繼孔子之後中國數一數二的偉人」。

6. 從評價唐太宗看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設計思路是用已有歷史知識結合補充的歷史材料,創設歷史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主探究,評價歷史人物。 首先確定選取評價哪個歷史人物,要選擇在歷史上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相對實力在世界上最強大的朝代,尤其是唐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民族關系融洽,對外開放與交流活躍,文化走向繁榮。在唐朝的統治者中,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順應了時代潮流,積極採取各項措施,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值得做為典型。理解唐太宗這個歷史人物,是理解唐朝的一把鑰匙。分析評價唐太宗這個歷史人物,既可以通過對隋唐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做總結對比,使知識系統化層次化;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分析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其次,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以課標為依據,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第一步依據課標,選擇在歷史上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在教學中呈現學習過的四位中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皇帝, 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 第二步科學地呈現這一歷史人物。在學完了唐朝的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以後進行,通過歸納教材上已學過的相關內容,分析提供的必要史料,引導七年級學生發現知識之間的縱向和橫向聯系:通過縱向的比較,了解歷史的發展趨向,通過橫向的比較,發現歷史現象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這樣的歷史情境,讓學生既梳理、鞏固已有的知識,又通過分析、思考、交流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學習興趣,更加全面地認識唐太宗和唐初的歷史。在認識中,初步掌握歷史地、全面地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使學生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找准人物的地位、理解人物的歷史作用。在教學中概括其主要作用——由亂世到治世;列舉其治國思想,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列舉其治國措施,概述其成效;通過對學生問題和調查問卷的整理和分析,逐個解決問題:1.「唐太宗經歷了隋朝的滅亡,他從中吸取了什麼教訓?他的治國思想是什麼?」2.「唐太宗是怎樣使國家從亂世走向盛世的?」他採取了哪些治國措施?3.「唐太宗治國措施有什麼成效?」他的政策對後代的影響?4.唐太宗統治後期有怎樣的變化? 第三步要科學地呈現歷史人物,首先需要全面展示他的歷史業績,幫助學生完成由形象具體的歷史故事到全面把握歷史事實,形成正確認識的方法。這也是貫穿整節課的重難點:凸顯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探索如何引導七年級學生歷史地、客觀地、全面地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在教學中這么做:以上我們從哪些方面認識了唐太宗?這是否是全面的唐太宗?認識唐太宗還有沒有其他的視角? 出示元朝人戈直對唐太宗的評價,戈直指出了唐太宗的不足,認為唐太宗主要的方面還是做得很好的,總體上給予肯定的評價。體現出古代學者的價值觀和道德標准。出示唐太宗干預史官工作的素材,在分析中邊歸納,邊板書出評價歷史人物的一般方法:歷史、客觀、全面的方法。歷史人物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有一定的想法和做法,取得一定的成效,認識歷史問題需要回到當時的情景中,這是「歷史地」看問題;盡量選取「真實」的材料認識歷史事物,這是「客觀地」看問題;評價歷史人物,既要看其優點,又看到其不足,同時又能將人物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定位,這是「全面地」看問題。評價歷史人物採取三步:選擇在歷史上有典型意義的人物;科學地呈現這一歷史人物;凸顯評價人物的方法,學生整節課的學習,就是感受、體驗、理解,從而初步掌握這種方法的過程。 評價歷史人物的過程,也是學生探究歷史人物的過程,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創造性能得以展現的過程,也是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得以充分發揮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初步掌握了理解和運用歷史人物的評價方法,進而形成獨立的自我生成的觀點。學生之間在交流、爭論、意見綜合中,慢慢構建起對人物的更深層次的理解:思路逐漸清晰、外顯,學生在反復的交流中,更好地對自己的理解運用及思維過程進行判斷和矯正:不僅達成對問題的共同理解,而且有利於學生間、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關鍵的在探究中,歷史的學習由認知、理性的智力范疇,滲透擴展到情感、態度、人格等非智力領域,學生在歷史學習中不單單是知識增長、能力發展;更是情感激發、人格健全的育人過程,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為學生正確看待他人評價他人提供良好的人生借鑒。

7. 怎麼評價李世民這一歷史人物

千古一帝毫來無疑問,至源於爭議最大的玄武門之變那也是不得不為,換誰都一樣,李老二已經完全剎不住車了,他當時的地位,功勛,威望,讓他已經非常危險,就算不爭這個皇帝,也沒有他的好果子吃,只能先下手為強。想低調但是實力也不允許了。這就是政治。無可否非,用道德根本講不通

8. 李世民的人物評價

功績:
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認識到皇帝要勤於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統治才能鞏固。
②他善於用人和重視納諫,貞觀時期,名相名將輩出,如「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敢於直言的魏徵等。
③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數,避免宰相專權。
④合並州縣,革除唐初「民少吏多」的弊政,減輕人民負擔。
⑤重視文化教育,完善科舉制,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科最為重要;中央設國子學、太學等,學校還有了專業分科,如醫學、算學、天文學等。
⑥唐太宗以較為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各民族的擁戴,北方各族尊稱他為「天可汗」。唐太宗還設立安西都護符作為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⑦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加強了唐蕃友好關系,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發展唐太宗實行一些比較開明的政策,既維護了統治,又使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發展,國力強盛,為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奠定了基礎,不愧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
過失:
但是到了貞觀後期,太宗又大興土木,而且窮兵黷武,學隋煬帝遠征高句麗,隋煬帝百萬大軍進攻高麗,最後失敗,是隋煬帝自己的原因。但是唐太宗進攻高麗說不上失敗。因為唐太宗進攻高麗的軍隊總共只有區區幾萬人,第一次沒有成功,但也沒有潰敗,第二次成功了,最終的結果是高麗臣服於大唐,在戰爭中,唐太宗提拔了一批年輕將領,最著名的就是名將薛仁貴。唐太宗對他說:「我不喜得高麗,喜得薛仁貴!」(大意是這么說的)

9. 歷史對李世民的評價是什麼

【史學評價】
《新唐書》:
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傳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興之業。湯有天下,傳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號稱三宗。武王有天下,傳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與宣之功,其餘無所稱焉。雖《詩》《書》所載,時有闕略,然三代千有七百餘年,傳七十餘君,其卓然著見於後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嗚呼,可謂難得也!
《舊唐書》評價:
史臣曰:臣觀文皇帝發跡多奇,聰明神武。拔人物則不私於黨,負志業則咸盡其才。所以屈突、尉遲,由仇敵而願傾心膂;馬周、劉洎,自疏遠而卒委鈞衡。終平泰階,諒由斯道。嘗試論之:礎潤雲興,蟲鳴螽躍。雖堯、舜之聖,不能用檮杌、窮奇而治平;伊、呂之賢,不能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際,遭遇斯難,以至抉目剖心,蟲流筋擢,良由遭值之異也。以房、魏之智,不逾於丘、軻,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時也。況周發、周成之世襲,我有遺妍;較漢文、漢武之恢弘,彼多慚德。跡其聽斷不惑,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
吳兢在《貞觀政要·序》中說:「太宗時政化,良足可觀,振古而來,未之有也。」
《貞觀政要》集論的撰者元朝的戈直說:「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齊家明倫之方,誠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納諫,任賢而使能,恭儉而節用,寬厚而愛民,亦三代而下,絕無而僅有者也。後之人君,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豈不交有所益乎!」這里所說,太宗在正心修身,齊家明倫方面,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主要是指太宗與其兄李建成的皇位之爭。
明憲宗在命儒臣訂正重刊《貞觀政要》時寫道:「太宗在唐為一代英明之君,其濟世康民,偉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純也。」

10. 唐太宗李世民的人物評析

歷史上的唐太宗。唐朝第二代皇帝,隋大業十三年(617)他隨父李淵在晉陽起兵。在唐朝的統一過程中,李世民用武力打敗薛舉、薛仁杲、劉武周、宋金剛、鎮壓了竇建德等農民起義軍,統一了全國。唐太宗即位後,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統一,繼續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堅決抵抗突厥軍事貴族的騷擾,擴大了國內各民族的親密聯系,發展與四鄰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唐初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出現了歷史上稱道的「貞觀之治」。史評:「唐有天下,傳世二十,其可稱者三君,玄宗、憲宗皆不克其終,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
而電視劇一開始,就是年逾五旬滿臉陰鷙之氣(雍正?)夾雜滄桑之感的唐國強老師登場,演繹著時年27歲剛剛經過玄武門之變,即將登上大唐王朝的最高統治地位英姿勃發的秦王李世民,如果不是那一身戎裝和唐老師高超的演技,真讓我不忍卒睹?不過總算這個稍遜風騷的太宗被唐老師塑造的還真是有血有肉有看頭。只是心機太過、對眾臣和諸子們工於心計,有小聰明而無大智慧。雖然他口口聲聲離不開「我大唐黎民百姓」,可觀其執政三年作為,卻發現他老人家並不關注民生,而是一心撲在「滅突」大計上,濃墨重彩的表現他在「滅突」方面的施為,彷彿其最大志願是向突厥復仇?而不是天下大治?
在遇敵料事上,彷彿太宗對任何事情的發展和對方的陰謀都未卜先知,站位很高,且處處高人一籌,那還要什麼房謀杜斷?還納什麼諫?胡玫導演的《漢武大帝》里把漢武帝也是塑造成了一個料敵在先、未卜先知的諸葛亮。魯迅批評《三國演義》「狀諸葛之多智而似妖」,過猶不及是也。其實人性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偉大的人物。展示出、挖掘出人性最復雜的一面才是文學作品的上品。正如史言太宗其人:「至其牽於多愛,復立浮圖,好大喜功,勤兵於遠,此中材庸主之所常為」。

閱讀全文

與李世民歷史人物點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