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中國歷史世紀故事

中國歷史世紀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1 19:11:57

中國歷史故事

巴比倫的興衰

從埃及渡過蘇伊士運河,就登上了亞洲大陸。在亞洲西南部有兩條河流平行地向東南流去。西邊的一條叫幼發拉底河,東邊的一條叫底格里斯河。它們都發源於土耳其境內的亞美尼亞高原,又一塊兒流入波斯灣。這兩條河和尼羅河一樣,在古代東方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約在公元前19世紀(中國夏朝的時候),世界文明古國——巴比倫王國就誕生在兩河相接的地方。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間的地方叫「美索不達米亞」,意思就是「兩河之間」。每年春天,高原地區的積雪融化,這兩條河就在美索不達米亞泛濫成災。特別是下游一帶,地勢低凹,幾乎全被淹沒。一個流傳到今天的巴比倫神話,生動地反映了這種情形:一位巴比倫國王的祖先夢見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訴他,洪水就要淹沒大地,來懲罰人類的罪惡。因為他一向對神十分虔誠,所以神要搭救他。這個人聽從神的吩咐,造了一隻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還帶了幾只動物和一些種子。沒過多久,烏雲布滿天空,黑暗籠罩了大地,狂風暴雨襲來,滔滔洪水淹沒了一切生命,只有那隻方舟在茫茫無邊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風住了,河水平靜下來。這時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動物放出方舟,將種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開始了。

許多民族的神話都受到巴比倫這個古老傳說的影響。西方著名的挪亞方舟的故事也是從這個傳說演變來的:一個叫挪亞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隻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過了水災。當洪水退落的時候,挪亞放出一隻鴿子。不久,鴿子銜著一片新擰下的橄欖葉子飛回來,使挪亞知道洪水已經退去,萬物又恢復了生命。後來,西方人就把鴿子和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徵。

當然,無論是神仙還是和平鴿,都不能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安寧和幸福。要戰勝洪水,還得靠人們自己。巴比倫人在和洪水斗爭中,學會了修堤築壩,開渠造河。當洪水被制服以後,他們和埃及人一樣,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濫的好處。泛濫的洪水帶來大量淤泥,使兩岸的土壤變得十分肥沃。再加上這里陽光強烈,水量充足,莊稼年年豐收。據說,小麥最早就是生長在巴比倫的。

住在巴比倫北面的亞述人十分強悍。公元前8世紀(中國已經進入春秋時代),亞述成為一個龐大的軍事帝國。巴比倫被它征服了,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埃及,也都先後歸入它的版圖。除了希臘和義大利,地中海沿岸幾乎都被它佔領了。亞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裡修建了許多宏偉的宮殿。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倫的迦勒底人聯合東邊的米堤亞人進攻亞達。他們手執帶血的長矛和盾牌沖進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殺,甚至連兒童也不能倖免。亞述最後一代國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宮殿一起被燒成灰燼。從此,這個龐大帝國連同它的首都就從地面上消失了。

底格里斯河邊有兩堆很大的荒丘,據說是尼尼微的遺址。1845年,英國人拉雅得在這里發掘出兩座亞述王宮,發現了著名的帶有雙翼的人頭牛身巨大雕像和許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後來他繼續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宮大廳。但是,這里並不是尼尼微,而是亞述的另一個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1849年,拉雅得在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宮殿遺址。這座宮殿曾經遭到米堤亞人的焚毀。許多刻有圖畫和楔形文字的泥版還有大火燒過的痕跡。王宮的兩間藏書室堆滿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塊長3米,寬2米多,最小的還不到1寸長,只刻著一兩行文字。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亞述的圖書,內容很豐富,包括歷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過了幾年,考古學家拉薩姆又發現了亞述巴尼拔王的王宮大殿和另一處王宮藏書室。藏書室內收藏的泥版文書上,刻有許多關於亞述和巴比倫的神話。亞述的宮殿是由成千上萬的奴隸修建的,他們多半是亞述人在戰爭中掠奪來的俘虜。奴隸勞動的時候,有的帶著鎖鏈和腳鐐,有的被鐵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邊還有手執武器的兵士監視著。反映這些場面的圖畫也被發掘出來了。

在尼尼微發掘出來的大量文物,使我們能夠清楚地了解亞述帝國興衰的歷史。

戰勝了亞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倫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為了和那個被亞述滅掉的古巴比倫王國區別開,人們把它叫做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倫城建成一座堡壘般的城市。它的規模就是用今天的標准來看,也是非常壯觀的。城市是方形的,每邊長22.2公里。圍繞城市的城牆大約有8.5米高,是用磚砌和油漆澆灌而成的。四匹馬拉的戰車可以在寬闊的城牆上賓士。全城有100扇用銅做成的城門。城牆周圍還有很深的護城河。幼發拉底河從城牆下流進來,穿城而過。巴比倫城裡還有一座很大的皇宮,皇宮內修建了一個「空中花園」,被後世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國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間(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倫的國力最為強大。他率兵攻打敘利亞,出兵巴勒斯坦,奪占耶路撒冷,滅掉猶太王國,強迫猶太人遷居巴比倫當奴隸,成為「巴比倫之囚」。在晚年,他還侵入埃及。在這幾十年裡,巴比倫城人口達到10多萬,還有來自亞洲各地的商人,奴隸制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在強盛的背後,已經埋伏了危機,被征服的外族人對巴比倫奴隸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斷發生,本族的貧民和農民因破產淪為奴隸,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奴隸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矛盾也越來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後,國內政局立即動盪起來,6年中8個國王被廢,其中兩個被殺。在東面,力量越來越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巴比倫的盟邦米堤亞,對巴比倫形成了大軍壓境的局面。

巴比倫的奴隸主們忙於爭權奪利,縱情享樂,他們以為他們的城牆是那樣高大而堅固,誰也攻不破。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敵人會利用穿過城牆的幼發拉底河打進來。一天晚上,巴比倫的一個年輕王子正在舉行狂歡宴會。波斯王居魯士下令在幼發拉底河中修築了一座水壩,把河水放到壩的一邊去。他的軍隊從另一邊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進到城裡,未經交戰就佔領了巴比倫。據說,有一些巴比倫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內應。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國春秋末年)。

存在僅88年的新巴比倫王國滅亡了。巴比倫的繁華,巴比倫的奇跡,巴比倫的高牆銅門和它的「空中花園」,都變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廢土。巴比倫遺址從1899年開始逐漸發掘出來,使人們能夠更准確地研究它的過去。但是,挖掘工作碰到了難題,地下水的沖擊使古巴比倫城有完全被毀的危險。如何降低河水水位,成為許多國家的專家們研究的課題。
巴比倫的興衰

從埃及渡過蘇伊士運河,就登上了亞洲大陸。在亞洲西南部有兩條河流平行地向東南流去。西邊的一條叫幼發拉底河,東邊的一條叫底格里斯河。它們都發源於土耳其境內的亞美尼亞高原,又一塊兒流入波斯灣。這兩條河和尼羅河一樣,在古代東方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約在公元前19世紀(中國夏朝的時候),世界文明古國——巴比倫王國就誕生在兩河相接的地方。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間的地方叫「美索不達米亞」,意思就是「兩河之間」。每年春天,高原地區的積雪融化,這兩條河就在美索不達米亞泛濫成災。特別是下游一帶,地勢低凹,幾乎全被淹沒。一個流傳到今天的巴比倫神話,生動地反映了這種情形:一位巴比倫國王的祖先夢見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訴他,洪水就要淹沒大地,來懲罰人類的罪惡。因為他一向對神十分虔誠,所以神要搭救他。這個人聽從神的吩咐,造了一隻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還帶了幾只動物和一些種子。沒過多久,烏雲布滿天空,黑暗籠罩了大地,狂風暴雨襲來,滔滔洪水淹沒了一切生命,只有那隻方舟在茫茫無邊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風住了,河水平靜下來。這時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動物放出方舟,將種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開始了。

許多民族的神話都受到巴比倫這個古老傳說的影響。西方著名的挪亞方舟的故事也是從這個傳說演變來的:一個叫挪亞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隻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過了水災。當洪水退落的時候,挪亞放出一隻鴿子。不久,鴿子銜著一片新擰下的橄欖葉子飛回來,使挪亞知道洪水已經退去,萬物又恢復了生命。後來,西方人就把鴿子和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徵。

當然,無論是神仙還是和平鴿,都不能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安寧和幸福。要戰勝洪水,還得靠人們自己。巴比倫人在和洪水斗爭中,學會了修堤築壩,開渠造河。當洪水被制服以後,他們和埃及人一樣,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濫的好處。泛濫的洪水帶來大量淤泥,使兩岸的土壤變得十分肥沃。再加上這里陽光強烈,水量充足,莊稼年年豐收。據說,小麥最早就是生長在巴比倫的。

住在巴比倫北面的亞述人十分強悍。公元前8世紀(中國已經進入春秋時代),亞述成為一個龐大的軍事帝國。巴比倫被它征服了,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埃及,也都先後歸入它的版圖。除了希臘和義大利,地中海沿岸幾乎都被它佔領了。亞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裡修建了許多宏偉的宮殿。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倫的迦勒底人聯合東邊的米堤亞人進攻亞達。他們手執帶血的長矛和盾牌沖進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殺,甚至連兒童也不能倖免。亞述最後一代國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宮殿一起被燒成灰燼。從此,這個龐大帝國連同它的首都就從地面上消失了。

底格里斯河邊有兩堆很大的荒丘,據說是尼尼微的遺址。1845年,英國人拉雅得在這里發掘出兩座亞述王宮,發現了著名的帶有雙翼的人頭牛身巨大雕像和許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後來他繼續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宮大廳。但是,這里並不是尼尼微,而是亞述的另一個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1849年,拉雅得在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宮殿遺址。這座宮殿曾經遭到米堤亞人的焚毀。許多刻有圖畫和楔形文字的泥版還有大火燒過的痕跡。王宮的兩間藏書室堆滿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塊長3米,寬2米多,最小的還不到1寸長,只刻著一兩行文字。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亞述的圖書,內容很豐富,包括歷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過了幾年,考古學家拉薩姆又發現了亞述巴尼拔王的王宮大殿和另一處王宮藏書室。藏書室內收藏的泥版文書上,刻有許多關於亞述和巴比倫的神話。亞述的宮殿是由成千上萬的奴隸修建的,他們多半是亞述人在戰爭中掠奪來的俘虜。奴隸勞動的時候,有的帶著鎖鏈和腳鐐,有的被鐵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邊還有手執武器的兵士監視著。反映這些場面的圖畫也被發掘出來了。

在尼尼微發掘出來的大量文物,使我們能夠清楚地了解亞述帝國興衰的歷史。

戰勝了亞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倫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為了和那個被亞述滅掉的古巴比倫王國區別開,人們把它叫做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倫城建成一座堡壘般的城市。它的規模就是用今天的標准來看,也是非常壯觀的。城市是方形的,每邊長22.2公里。圍繞城市的城牆大約有8.5米高,是用磚砌和油漆澆灌而成的。四匹馬拉的戰車可以在寬闊的城牆上賓士。全城有100扇用銅做成的城門。城牆周圍還有很深的護城河。幼發拉底河從城牆下流進來,穿城而過。巴比倫城裡還有一座很大的皇宮,皇宮內修建了一個「空中花園」,被後世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國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間(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倫的國力最為強大。他率兵攻打敘利亞,出兵巴勒斯坦,奪占耶路撒冷,滅掉猶太王國,強迫猶太人遷居巴比倫當奴隸,成為「巴比倫之囚」。在晚年,他還侵入埃及。在這幾十年裡,巴比倫城人口達到10多萬,還有來自亞洲各地的商人,奴隸制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在強盛的背後,已經埋伏了危機,被征服的外族人對巴比倫奴隸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斷發生,本族的貧民和農民因破產淪為奴隸,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奴隸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矛盾也越來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後,國內政局立即動盪起來,6年中8個國王被廢,其中兩個被殺。在東面,力量越來越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巴比倫的盟邦米堤亞,對巴比倫形成了大軍壓境的局面。

巴比倫的奴隸主們忙於爭權奪利,縱情享樂,他們以為他們的城牆是那樣高大而堅固,誰也攻不破。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敵人會利用穿過城牆的幼發拉底河打進來。一天晚上,巴比倫的一個年輕王子正在舉行狂歡宴會。波斯王居魯士下令在幼發拉底河中修築了一座水壩,把河水放到壩的一邊去。他的軍隊從另一邊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進到城裡,未經交戰就佔領了巴比倫。據說,有一些巴比倫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內應。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國春秋末年)。

存在僅88年的新巴比倫王國滅亡了。巴比倫的繁華,巴比倫的奇跡,巴比倫的高牆銅門和它的「空中花園」,都變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廢土。巴比倫遺址從1899年開始逐漸發掘出來,使人們能夠更准確地研究它的過去。但是,挖掘工作碰到了難題,地下水的沖擊使古巴比倫城有完全被毀的危險。如何降低河水水位,成為許多國家的專家們研究的課題。

㈡ 中國近代史到現代的所有故事

這個太多來了,鴉片戰爭,第二自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九一八,七七盧溝橋事變等等。
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武昌起義,袁世凱稱帝,二十一條,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五卅慘案,寧漢合流,省港工人大罷工,四一二反革命,七一五反革命,馬日事變,濟南慘案,皇姑屯事件,中東路事件,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原大戰,華北五省自治運動,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一二八抗戰,八一三抗戰,皖南事變,棗宜會戰,台兒庄戰役,血戰昆侖關,喜峰口之戰,太原戰役,雁門關之戰,平型關大捷,保衛南京,溥儀稱帝成立偽滿洲國,汪精衛成立汪偽政權,豫湘桂戰役,日本無條件投降,雙十協定,解放戰爭,孟良崮戰役,羊馬河、青化砭、盤龍鎮戰役,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解放海南島,解放一江三島,解放西藏,解放新疆,抗美援朝,中印自衛反擊戰,中越自衛反擊戰,珍寶島保衛戰等等。
黨的一大,黨的二大,黨的三大,第一次國共合作,北伐,長征,湘江之戰,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直羅鎮戰役,大生產運動,南泥灣開荒等等。
簡單列舉了一些,這個故事太多了,你可以參考高中歷史教材。

㈢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

斷頭的國王

1649年1月30日的倫敦,清冷而陰暗。天剛蒙蒙亮,市民們便冒著凜冽的寒風,成群結隊地向國會宴會堂外面的廣場已涌去。

濃濃的大霧籠罩著整個廣場,太陽出來了,漸漸驅散了濃霧。這時候的廣場已是人山人海,萬頭攢動,雖然寒冷,人們心中卻是一團火,因為今天要在這里處決國王查理一世,大家懷著激動的心情焦急地等待著。

下午一點半,面對廣場的宴會堂中間的那扇門打開了,全場頓時肅靜下來。只聽見一個洪亮的聲音:「把暴君、叛徒、殺人犯和全體善良的英國人民的敵人,國王查理一世送上斷頭台」。

廣場上一陣歡呼。

緊接著,全身黑色裝扮,面色慘白的查理一世被押上了廣場中間的斷頭台。劊子手舉起了明晃晃的大斧,對准查理一世的脖子用力砍去,一顆曾戴過王冠的頭顱立即滾了下來。廣場上又是一陣歡呼,人們互相擁抱,紛紛把帽子扔向天空,慶賀這個偉大的時刻。

臣民們把自己的國王送上斷頭台,這在人類歷史上還是頭一次。這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偉大成果,從此,歐洲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17世紀初期,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已經得到了比較大的發展。毛紡織業是英國當時最發達的工業,另外,採煤、冶鐵以及錫、銅等冶煉方面也建立了手工工場。有的工場規模很大,擁有幾千名工人。出現了如肥皂、火葯、玻璃等新興的工業部門。對外貿易和海外殖民地的發展也很快。但是,英國封建王朝為了保證國家的稅收,把肥皂、紙張、玻璃、毛紡織品等幾百種商品劃為王家的專利,實行專賣。這大大損害了新興工商業者的利益,他們對國王的政策非常不滿。同時,國王還對農民進行殘酷的統治和壓榨,農民們忍無可忍,紛紛揭竿而起。英國的階級矛盾空前尖銳。

1639年,蘇格蘭爆發了反英起義,起義軍迅速攻入了英國北部。為籌措軍餉,1640年4月,查理一世被迫召開已經解散了11年的英格蘭議會。三個星期後,查理一世又解散了議會,因為議員們爭論不休,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1640年11月,查理一世不得不再度召開議會。

「肅靜!肅靜!」議長搖鈴高聲喊道。「現在議會開始!今天的議題是討論增加稅收。國王陛下已經下令進攻蘇格蘭。他要議會討論,怎樣多收捐稅充當軍費。」

「我反對!」議員漢普敦當即站起來說,「老百姓還有錢繳稅嗎?他們已經一無所有了。」

「我也反對!」上屆議會的議長皮姆高聲說道,「我們不能再向人民征稅,我們沒錢給國王。我提議,第一,否決國王徵收軍費的詔令;第二,逮捕大臣斯特拉福和大主教洛德;第三,宣布我們的議會是長期議會,不允許國王任意解散議會。」「說得好!」

「好極了!」

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

「贊成!」

「通過!」

「完全贊成!」在一片贊同聲中,議會通過了皮姆的提議。議會的決議鼓舞了倫敦市民,他們湧上街頭,散發傳單,發表演講,遊行示威,擁護和支持議會。

1641年3月,議會下令逮捕斯特拉福和洛德大主教,判斯特拉福死刑。事情發生的第二天,查理一世親自來到議會大廈。

「我命令你們立即放回斯特拉福伯爵和洛德大主教!」查理一世對皮姆等人說。

「他們犯了叛國罪,議會要處決他們!」皮姆沉著地說。「什麼?」查理一世憤怒地高聲叫喊起來,「處決他們?不!這絕對不行!」

正在這時,外邊傳來一陣怒吼:

「處死斯特拉福!」

「處死洛德大主教!」

「支持議會!」

查理一世隔著窗玻璃向外望去,只見議會大廈前擁擠著成千上萬的市民,高聲喊叫,表示支持議會。國王感到一陣恐慌,一言不發地轉身急匆匆走了。

當晚,查理一世派人秘密去北方送信,命令約克城的駐軍司令馬上進軍倫敦,用武力解散議會,救出自己的兩個寵臣,但信使沒出倫敦就被市民們抓住了。

5月12日,整個倫敦沸騰了。20萬群眾包圍了王宮,舉行示威,要求處死斯特拉福。查理一世不得不在死刑書上簽了字。

但查理一世怎能甘心呢?

經過幾天的精心策劃,查理一世親自帶領400名武裝衛隊沖入議會,企圖逮捕正在開會的皮姆和漢普敦等五名議員,揚言「要揪著那些反對派的耳朵,把他們拎出議會。」不料,他撲了個空,皮姆等人早聽到風聲,已經躲到倫敦市內去了。國王進入議會大廈後,倫敦城內立即響起了警鍾,市民們拿起武器,決心用武力保護議會。查理一世垂頭喪氣地離開議會時,武裝起來的群眾已在外面等著他了。

「特權!特權!」

「打倒特權!」

在一片呼喊聲中,查理一世灰溜溜地離開了。

第二天,查理一世又指揮衛隊搜捕,數萬武裝群眾包圍了他們。接著,市郊的農民組成了民兵,拿著刀槍棍棒也開進城來支持議會。查理一世感到在倫敦,他已經孤立了。「國王逃跑了!」

「國王逃跑啦!」

倫敦市民在奔走相告,原來,查理一世悄悄離開了王宮,跑到北方尋找支持者。

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諾丁昂城扯起國王的軍旗,正式向議會宣戰。

戰爭剛開始時,訓練有素的王家軍長驅南下,一直打到離倫敦只有50英里的牛津。議會軍節節敗退,議會內部一片混亂,有的主張打下去,有的認為應當和國王談判,大家爭吵不休,不知如何是好。後來,還是克倫威爾和他的農民軍扭轉了戰爭的局面,拯救了議會。

克倫威爾是一個鄉紳的兒子,他帶著自己招募的60名農民騎兵加入了議會軍隊。這支隊伍在歷次戰斗中都非常勇敢,越戰越強,數量也不斷增加,被稱為「鐵騎軍」。因此,克倫威爾得到了官兵的擁護,當上了議會軍統帥。

1644年7月的一個傍晚,在約克城西的馬斯頓草原上,議會軍和王家軍突然遭遇。克倫威爾指揮議會軍不到兩個小時就擊潰了王家軍,取得了第一次大捷。

1645年6月14日,議會軍和王家軍在英格蘭中部的納斯比村附近展開了決戰。克倫威爾的「鐵騎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破了王家軍陣地。查理一世還沒有清醒過來,王家軍就已潰散,四處奔逃。查理一世見勢不好,急忙化裝成一個僕人,逃到了蘇格蘭。國王軍隊全軍覆沒。

1647年2月,英格蘭議會以40萬英鎊的高價,把查理一世買了回來,囚禁在荷思比城堡中。

1648年2月,查理一世逃了出來,勾結蘇格蘭人,在許多地方發動武裝叛亂,挑起第二次內戰。這年8月,克倫威爾擊潰了王家軍,9月,佔領了蘇格蘭首都愛丁堡,將查理一世再次抓獲。

議會組成了一個高等法庭,對查理一世進行審判。最後,法庭宣布查理一世是「暴君、叛徒、殺人犯和人民公敵」,判處其死刑。

處死國王查理一世後,英格蘭宣布為共和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達到了高潮。

目 錄 下一章

本書由「E書時空」免費製作;
想要更多的免費電子圖書,請光臨
http://www.eshunet.com/

㈣ 中國華夏五千年歷史文化{故事}

中國歷史基礎常識 <之一>

1、 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的兩顆古人類牙齒化石,
經科學鑒定,距今約有70多萬年了。
2、 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里。
3、 北京人已經知道使用天然火。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
4、 到了大約 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裡,生活著一批被稱作「山頂洞人」的遠古人類。
他們已經具有明顯的黃種人的體態特徵。
5、 山頂洞人不僅會人工取火,而且製造出了中國縫制工藝史上的第一枚骨針,骨針約同火柴棍般粗細,
長82毫米。
6、 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出現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 陝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網紋盆上各種紋飾,是原始美術、原始文字和原始
藝術的結晶。
8、 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烏黑光亮,有著金屬器皿一樣的光澤。
9、 長江流域的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文化,與黃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樣古老,7000年前那裡的人們
已經會用大型木構件建築房屋。
10、約公元前3000年前新石器時代,出現一位最早的天才人物叫伏曦氏(又叫包犧氏或庖犧氏),
根據天象地理變化規律,制出八卦,造書契,並教導人民進行佃作、畜牧、漁狩,且有「味百葯而制九
針」傳說,被譽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
11、約仰韶文化時期,出現一位炎帝神農氏,是農耕、醫葯、樂器及市場交易的創始者,且有「遍
嘗百草」美德譽傳後世。當今常習慣將其與後來的黃帝並稱為中華文化始祖。
12、大約2000多年前,發生了一些部落戰爭。軒轅氏是北方部落中一位聰明勇敢的首領,因為深得
人心,取得了最後勝利,取代「炎帝」帝位,稱為「黃帝」。
13、在古老的華夏族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黃帝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黃帝也就被後世尊為華夏族(即
中華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
14、繼黃帝之後,中華民族先後又出現幾位傑出人物:堯、舜、禹。堯禪位於舜,舜禪位於禹(禪
位:即傳讓自己的帝位)。
15、堯舜禹時代,洪水泛濫成災。大禹奉命代替父親鯀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服了洪水。
16、後來,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
紀)。
17、相傳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開始有了歷法,所以人們都把中國古老的傳統歷法叫「夏歷」。
18、夏歷是按月亮的運行周期制訂的,又叫陰歷。由於歷法中有節氣變化和農事安排,所以又稱農
歷。
19、夏朝最後一個統治者桀,暴虐無道。東方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強大起來,打敗了夏建立商
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20、商朝的青銅器製造業有很大的發展。商朝後期製造的「司母戊大方鼎」 重達875公斤,是迄今
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
21、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古代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
萬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總字數達到160多萬字,其中有單字4600多個,已識別的有1000多個。
22、商代末期,在黃土高原上,一個叫「周」的部落強盛起來。到周文王時,周國成了西方諸侯的
新盟主。
23、商朝最後的統治者紂王,驕奢淫逸,殘暴無道。約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之子周武王聯合其他
部落討伐商朝,經過牧野之戰,推翻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鎬京。
24、周朝建立後,施行「分封親戚,以藩屏周」政策,分封了大大小小71個小國,有魯、齊、魏、
晉、宋、燕等。這些小國的國君被稱作諸侯。
25、公元前841年,周朝出現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公認為中國最准確的歷史紀年時間。
26、西周前期 180多年,中原一帶產生許多大型樂舞。祭祀山川時用的是表現大禹治水的《大夏》
舞,紀念武王伐紂功績的武舞是《大武》舞。
27、至公元前771年,宣王之子周幽王被犬戎人謀殺於驪山之下。公元前770年,幽王太子宣臼,即
周平王,將都城由東遷於洛邑,史稱為「東周」。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
28、春秋時期,100多個諸侯國林立,相互征討,勝者成為霸主,出現 「春秋五霸」,即齊桓公、
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
29、公元前 606年,楚莊王現兵周疆,「問鼎大小輕重」。鼎是王權象徵,傳說大禹鑄了九個鼎,
代表九州。楚莊王問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30、春秋中後期,吳越兩國交惡。先是吳王闔廬戰敗受傷而死。其子吳王夫差立志報仇,讓人每天
高聲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殺父之仇了么?」後來,吳國在夫差的領導下打敗了越國。
31、越王勾踐決心雪恥。他「卧薪嘗膽」,每天高聲自問:「勾踐,你忘了亡國的恥辱么?」越國
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再次打敗吳國,吳王夫差自殺。
32、約2500年前,中國出了位偉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遺作《道德經》
又名《老子》,書里有句明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就是說:禍有時會成為福的因由,福中
有時藏伏著禍。並提醒人們「物極必反」,注意「道」「德」相長。這是典型的傳統辨證思想。
33、生活於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34、孔子最早在中國興辦私學,他有弟子三千人,賢者七十二人。
35、孔子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作出了不朽貢獻,他整理編訂的《易》《詩》《禮》《樂》《尚書》
《春秋》六部古代經典,被稱作「六經」。
36、孔子享年73歲,死後葬在魯國都城北邊(今山東曲阜孔林處)。孔子故居後來改建為「孔廟」。
37、孔子的學生們追憶孔子日常教誨和生活行為,整理成一部語錄體書,稱作《論語》,這部書成
為儒家的經典,對後世有很大影響,其中許多著名章句仍被現代人使用著。
38、孫武,是春秋未期一位傑出軍事家,有著名的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傳世,是舉世公認的現
存最早的戰略學著作。
39、《孫子兵法》中,提出了著名的「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無常
勢,水無常形」等軍事思想和原則。並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軍事制勝的最高境界。
40、《孫子兵法》被稱為「兵學聖典」,對後世影響極大,並享譽海內外。其精闢戰略戰術思想,
常並被廣泛應用於政治、外交、商戰、體育等各個領域之中。
41、《孫臏兵法》是古代戰國時期另一位傑出軍事家孫臏所著,孫臏是孫武的後代。
42、戰國時期開始後,中國社會由奴隸制進入封建社會,各諸侯國紛紛稱王,出現「戰國七雄」,
他們展開了「兼天下」「一宇內」的戰爭。

㈤ 有關中國歷史的故事

公元前一世紀左右,中國正處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期,其中魏國占據北方 ,蜀國占據西南方,吳國占據南方。有一次,魏國派出大軍,從水路攻打地處長江邊上的吳國。不多久,魏軍就 進發到離吳國不遠的地方,在水邊紮下營地,伺機攻打。

吳國的元帥周瑜,在研究了魏軍的情形後,決定用弓箭來防守來犯之敵。可是怎麼在較短時間內造出作戰所必需的十萬枝箭呢?回為根據當時吳國的工匠情況,要造出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時間,而這對於吳國的防守來說,顯然是時間太長了。

當時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正好出訪吳國。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周瑜於是向他請教怎樣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諸葛亮對周瑜說,三天時間就可以了。大家都認為諸葛亮是在說大話,但是諸葛亮卻寫下了軍令狀,如果到時完不成任務,就會被斬首。諸葛亮接受任務後,並不著急。他向吳國的大臣魯肅說,要造這么多箭,用 普通的辦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著,諸葛亮讓魯肅為他准備二十隻小船,每隻船上要軍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並插滿草,諸葛亮並一再要求魯肅為他的計謀保密。魯肅為諸葛亮准備好船和其它必需的東西,可是並不知道其中的奧秘。

諸葛亮說三天時間就能備好十萬支箭,可是第一天並不見到他有什麼動靜,第二天還是這樣,第三天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沒有見到,大家都為諸葛亮捏一把汗, 如果到時候沒有完成任務,諸葛亮就沒命了。 第三天半夜時分,諸葛亮悄悄地把魯肅請到一隻小船中,魯肅問:「你請我來干什麼?」諸葛亮說:「請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魯肅大惑不解地問:「到哪裡去取?」諸葛亮笑笑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於是諸葛亮命令二十隻小船用長繩子連接在一起,向魏軍的宿營地進發。

當天夜裡,大霧漫天,水上的霧氣更是伸手不見五指。霧越大,諸葛亮越是命令船隊快速前進。到船隊接近魏軍營地時,諸葛亮命令把船隊一字排開,然後 命令軍士在船上擂鼓吶喊。魯肅嚇壞了,對諸葛亮說:「我們只有二十條小船, 三百餘士兵,萬一魏兵打來,我們必死無疑了」。諸葛亮卻笑著說:「我敢肯定 魏兵不會在大霧中出兵的,我們只管在船里喝酒好了。」

再說魏軍營中,聽到擂鼓吶喊聲,主帥曹操連忙召集大將商議對策。最後決定,因為長江上濃霧重重,不知道敵人的具體情況,所以派水軍弓箭手亂箭射擊,以防敵軍登陸。於是魏軍派出約一萬名弓箭手趕到江邊,朝著有吶喊聲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時間,箭象雨點一樣飛向諸葛亮的船隊,不一會兒,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滿了箭。這時候,諸葛亮命令船隊掉轉身,把沒有受箭的一側面向魏軍,很快上面也扎滿了箭。 諸葛亮估計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隊迅速返回,這時大霧也漸漸 開始散去,等魏軍弄清楚發生的事情時,懊悔極了。

諸葛亮的船隊到達吳軍的營地時,吳國的主帥周瑜已經派五百名軍士等著搬箭了,經過清點,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萬支箭。吳國的元帥周瑜也不得不佩服 諸葛亮的智慧了。諸葛亮怎麼會知道當天晚上水上會有大霧呢?原來,他善於觀察天氣變化,經過對天象的仔細推算,也得出當天晚上水面上有會大霧的結論。就是這樣,諸葛亮運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從敵軍那裡弄來了十萬支箭。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系,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軍將領不願意投降秦國,打發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派軍隊接收了上黨。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齕(音hé)圍住上黨。

趙孝成王聽到消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他們才到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佔了。

王齕還想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准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

王齕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廉頗說什麼也不跟他們交戰。王齕想不出什麼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說:「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麼好呢?」

秦昭襄王請范雎出主意。范雎說:「要打敗趙國,必須先叫趙國把廉頗調回去。」

秦昭襄王說:「這哪兒辦得到呢?」

范雎說:「讓我來想辦法。」

過了幾天,趙孝成王聽到左右紛紛議論,說:「秦國就是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頗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們所說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裡。

趙王聽信了左右的議論,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
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

藺相如對趙王說:「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可是趙王對藺相如的勸告聽不進去。

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王把她召了來,問她什麼理由。趙母說:「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說,『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裡。』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別讓他當大將。」

趙王說:「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吧。」

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

趙括統率著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邊范雎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拚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兵,直沖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築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帶兵想沖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裡全部覆沒了。 (來源:常青樹)
中國歷史人物小故事(7): 晉文公和介之推

晉文公的名字叫重耳,是春秋時期的另一位霸王。可是在他做
國家元首之前,經歷了許多坎坷,曾因受鱺姬的迫害而在外面
流浪了十九年之久。他流浪時有很多人跟隨他,介之推就是其
中的一個。重耳登基當了晉文公之後,大封群臣,論功行賞,
那些昔日站對了路線的隨從個個得了高官厚祿,可不知為什麼,
文公偏偏把之推忘到了腦後。

這事如果換了別人肯定早就跳高跺腳了,可之推是何等人?!
他非但沒有介意,反而說服老母,跟他一塊兒住進深山,免得文
公找到他們。

如果不節外生枝,文公一時半會大概真的想不起之推了。可是
之推有個鄰居,深深為之推的高風亮節所感動,冒著生命危險,
寫了一封小字報,偷偷貼在朝門上。這封小字報很快到了文公
手裡,他一讀,不由大驚失色:「哎呀!朕咋把救命恩人之推
給忘了呢?當年流亡到衛國的時候,朕沒有東西吃,是他把大
腿上的肉切下一片給朕充飢呀!朕飲水不忘掘井人,一定要厚
厚賞他。」

於是,文公派人到山上去找之推。只見那裡雜草叢生,荊棘遍
野,而且山外有峰,峰外有山,找了半天,連之推的影兒都沒
看著。文公不甘心,一口氣找了好幾天,仍然沒有下落。

直到有一天,文公忽然心生一計,他叫來小兵,讓他們放火燒
山。他的如意算盤是:火一燒,之推為了救老母,一定會背著
她跑出來,這不就成了嗎?哪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把整座山
都快要燒焦了,之推也沒有露臉。火滅了以後,衛兵們在山頂
的一棵柳樹下,找到了之推和他老母的屍首。文公見狀,放聲
大哭,悔之已晚。

文公吩咐把他們倆藏在山的側面,又令農夫們開荒山,造農田,
並把荒上改名為介山,紀念介之推這位重友情、輕功名的賢士

㈥ 中國近代史的歷史小故事

1、為了拖住並吸引日偽軍,馬寶玉帶領葛振林、宋學義等5名戰士邊打邊向棋盤陀方向撤退,把日偽軍引向懸崖絕路。當他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就舉起石塊向日偽軍砸去。日偽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並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寧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偽軍手中,砸碎槍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縱身跳下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但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世紀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