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趣的歷史故事,簡短一點
孟母三遷: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圍魏救趙: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斗,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我們再於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田忌依計而行。」果然,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於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後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於戰場,龐涓復又陷於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暗度陳倉:出自司馬遷 《史記淮陰侯列傳》 。秦末農民起義後,項羽與劉邦為爭奪天下,進行了為期四年地「楚漢戰爭」。劉邦首先攻入咸陽,自立為關中王。項羽軍事力量強大,劉邦把咸陽和關中讓給了項羽,自己到了漢中。與劉邦地守地漢中相鄰的是章邯。劉邦為了迷惑項羽,防止章邯入侵,把出入漢中的棧道燒毀了。後來,劉邦逐漸強大起來,命韓信為大將,出兵與項羽一決雌雄。為了迷惑敵人,韓信派了一萬多人馬去修復燒毀多棧道。棧道修復工程艱巨,進展緩慢。章邯料定棧道修復絕非易事,毫無戒備。殊不知韓信多主力已抄小路向陳倉進軍,很快攻下咸陽,佔領關中。汗腺採用一明一暗、以明掩暗多計謀,取得了奪取關中的重大勝利。
基本上成語都是古代有趣的故事或史實來的。
Ⅱ 中國古代歷史中有什麼有趣的小故事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九頭鳥可以說是楚文化的象徵標志。九頭鳥出自《山海經》中的「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極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鳥身,名曰九鳳。」九鳳也就是九頭鳥了,楚人有崇鳳的傳統,楚人也愛將傑出人物比做鳳,如楚狂對孔子作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楚人不但崇鳳,也很崇「九」,如屈原的「九歌」「九章」,宋玉的「九辯」等。值得一提的是,九鳳是吉祥神鳥,可後來它卻為妖氣十足代表災難的「九頭鳥」代替,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得從西周第4任天子周昭王南征說起,周昭王伐楚,中楚人之計,死於漢水。周人自然對楚人非常痛恨,就開始詆毀楚人,楚人的圖騰九鳳自然不能逃脫被污衊的命運,結果也就由神鳥淪落為妖鳥了。
之後秦滅六國,楚文化受到極其嚴重的打擊,九鳳的形象徹底消失,九頭鳥的形象開始在全國傳播開來,但在很長時期內,九頭鳥都沒能與湖北人聯系起來,它與湖北人的聯系得到明清時期,而且又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明朝萬曆年間,湖北人張居正為相,在任期間,他有一次一下子就保薦了九名湖北人為御史,他們彈劾貪官污吏,使得時局為之一新,那些被免官罷職的貪官對這些湖北人恨之入骨,因此咒罵道:「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第二種說法:滿人入關,在湖北一帶遭到激烈抵抗,湖北的一些地區給予滿人以重大打擊,之後即使滿人坐穩江山,大局已定,不少湖北人仍然拒絕與清廷合作,他們同時還對受清廷籠絡的湖北同鄉非常鄙視。面對這種情況,滿人在湖北為官者在當地當真是舉步維艱,對湖北人極為惱火的滿人們就編出了這句話,以他們心目中的「妖鳥」九頭鳥來咒罵湖北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日後武昌首義,湖北打響了反清第一槍,統治中國近300年之久的滿清王朝一夕瓦解,消息傳來,舉國歡騰,有人當即作詩道:「武昌一夕鳥飛鳴,滿族政權難自保。九頭徽號稱鄂鳥,鄂人聽了不煩惱。」
湖北這個地方,地處天下之中,是四方要道。而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民智則相對比其他地區高些,幾千年的興亡盛衰,又使處於兵家爭奪之地的湖北歷經戰火,湖北人自然也必須使自己變得更具有心計,更精明,這樣才能使他們生存下去。
湖北人和他們的鄰居湖南人一樣,喜歡吃辣椒,他們也都具有拼搏進取的精神,但與性格倔強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終的湖南人比起來,湖北人又多了些曬脫,他們的心眼比湖南人多些,遇事也相對較靈活些,但這樣有時候也容易導致他們做事會半途而廢。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句話也是有褒有貶,褒義是說他們聰明能幹,貶義則說他們狡黯多心。不過和湖北人打交道,也不需要像一般人說的那樣提防「九頭鳥」的心機,湖北人聰明多心機只是他們性格的一方面,他們同時還具有豪爽大方,性直心善的特點,如果能使他們覺得和你投緣,他們同樣會對你表現出豪爽仗義的性格特點。
參考資料:http://www.xueshiboke.com/post/465.html
Ⅲ 有哪些有趣的歷史小故事
當然在我們歷史上還有很多真實發生但是十分搞笑或者有趣的事情,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讀一下我們的史書,最後希望這些東西可以改變一下歷史在大家印象中一直很枯燥的舊印象,同時也希望可以通過這些有趣的故事是這些歷史人物在大家的腦海中更為鮮活。
Ⅳ 有趣的中國歷史小故事
1、唐太宗和魏徵
唐太宗可謂是一代明君,魏徵是他的臣子,魏徵屬於一個敢言敢說的人。他總是會毫不留情的指出唐太宗的問題。曾經有一次唐太宗在逗玩一隻外邦進貢鳥,突然看到魏徵過來了。唐太宗怕魏徵要說他貪圖享樂,就趕緊把鳥藏到了衣服里。
結果魏徵來了之後,一直和唐太宗說話,唐太宗只能聽著。等魏徵走後,唐太宗再把鳥拿出來一看,鳥已經死了。
2、朱元璋
朱元璋是歷史上出名的「乞丐皇帝」,洪武八年(1375年),時任刑部主事的茹太素又上書朱元璋直陳時務,批評皇帝用刑太苛。這次上書的一大特點就是洋洋灑灑一萬多字,堪稱萬言書。朱元璋讓中書郎王敏將萬言書讀給他聽,可是讀了六千三百七十字以後,還沒有聽到具體意見,說的全是空話、套話。
加上此文中有「才能之士,數年來倖存者百無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之類的話,又忤逆了皇帝。所以,朱元璋還沒聽完就脾氣大發,把茹太素叫來斥責了一番,並處以廷杖之刑,狠狠地揍了他一頓。
第二天晚上,朱元璋又叫人讀了一遍,讀到一萬六千五百字以後,才涉及本題,建議五件事情,其中四件事情是可取的、可行的,朱元璋立即命令主管部門施行,同時指出這五件事有五百多字就可以講清楚了,卻啰啰嗦嗦寫了一萬七千多字,這是繁文之過。
3、歷史上最長壽的人
「菜籃公」陳俊,「菜籃公」原名陳俊,湯埕人。唐僖宗中和辛丑(881)年生,元泰中元年甲子(1324)年卒,歷經唐、五代、宋、元諸代,享壽444歲。是有史書中記載的世界上最長壽之人,也被人稱作「小彭祖」。
4、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肉身千年不腐
唐朝的慧能大師,是我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尊肉身菩薩(肉身不壞之得道高僧),至今已歷1000多年,目前仍供奉於廣東韶關的南華寺。留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千古禪語。
5、乾隆找紀曉嵐對對子.
一天,乾隆找紀曉嵐對對子。乾隆出的對子聽著是:兩碟豆。紀曉嵐心想:皇上一般都出難句,這次怎如此簡單?要小心應對,答道:一甌油。果然,乾隆改了口:我說的是——兩蝶斗。
紀曉嵐似乎早已料到,不慌不忙地說:我指的是——一鷗游。皇上又說:花間兩蝶斗。紀曉嵐隨口應道:水面一鷗游。PS:(乾隆言:懟得好,來人,拖出去)。
Ⅳ 中國有趣的歷史故事
閉月羞花之容,沉魚落雁之貌之落雁的故事
昭君出塞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x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於。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
「落雁」,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Ⅵ 有趣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因噎廢食:是在《呂氏春秋》上記載的,講的是一個財主在節日里大擺酒席,但內是這個財主在吃容東西時候突然噎住了,眾人紛紛慌亂地又是灌水又是扒嘴巴的,後來財主實在是忍不住大吼眾人,恰巧噎住他的食物也跟著噴了出來。自此之後,財主就偏激認為,為了不讓這樣的事情再發生,就讓家裡所有人不吃不喝,所有的柴米油鹽都毀掉。
吃醋的由來:房玄齡是一個怕老婆的人,唐太宗故意為了幫房玄齡整治老婆,就故意賜給房玄齡幾個美姬,並且賜了一聖旨以及一杯給房玄齡的老婆,「如果你不同意你的丈夫納妾,就喝了這杯毒酒」,沒想到房玄齡的老婆竟然將「酒」一飲而盡,這就是吃醋的由來。
王陽明巧誘供:王陽明曾經捕獲了一夥強盜,強盜嘴硬不肯招認,王陽明就對他們說,讓他們把身上的衣物全部都除去,但是強盜卻反而有所顧忌連說「使不得,使不得」,王陽明就此循循善誘說「你們為什麼現在有所顧忌,不就是心裡還是有羞恥感的嗎?這些羞恥感不就是道德良知的表現嗎?所以我們是可以談談道德良知的」強盜們在王陽明的循循善誘下,將自己的罪行全盤托出。
Ⅶ 歷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看來大家還是挺喜歡歷史的,歷史上發生過不少有趣的小故事,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幾則。
我先講一講吃醋的來源吧。在唐太宗的時候,身為宰相的房玄齡特別怕老婆,他這名聲流傳千古。有一次上完早朝,他不願意回去,唐太宗就很好奇,問他。他說他老婆的脾氣太大了,他不敢回家,想請皇上下旨讓他的老婆不要生氣,唐太宗覺得很好笑,但還是為他下了個旨,還賞賜了幾個姬妾,滅他老婆的威風,誰想玄齡不敢要,唐太宗就很生氣。
以上是我講述的兩個有趣的歷史小故事。望笑納,大家有看到比較有趣的故事也可以互相分享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