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評價歷史人物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大家怎麼評價慈禧太後呢
她在權術方面是成功算是一個成功的政客.但在當時中國的那種形勢下,她沒有搞清楚狀,仍然按照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統治者的想法行事.說白了就是認為最高統治者應有全國供應她玩樂的權力.還有她任用親信而不是人才,她想的不是怎麼能國富民強,而是怎麼能更利於她的統治.包括她對洋務、維新的態度,都是建立在對自己的權力、利益有利的基礎上.本來這也無可厚非,因為中國古代的政客大體如此.只是她生活的那個時代變了,那個時代需要日本明治、德國俾斯麥那樣的人物才能領導一個國家由弱勢走向強勢.很可惜,慈禧不是.她是一個厲害的政客.但卻不是一個好的統治者.她是封建舊勢力的代表.就是這樣一個她造成了中國社會的悲劇,同時也是她自己的悲劇.
B. 評價歷史人物武則天的作文3000字
人物評價
總評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占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鑒》,對武氏嚴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占據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後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另外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後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
正面評價
打擊保守門閥世族
武則天對歷史發展做出的第一個貢獻是,她打擊了保守的門閥世族。武則天被立為皇後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後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的都趕出了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台標志著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促進經濟發展
第二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桑,薄賦役」。在她掌權以後,又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注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對於土地兼並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戶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萬戶增加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的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0.721%。這在中古時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經濟發展的客觀數據。
穩定了邊疆形勢。武則天執政後,邊疆並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佔了安西四鎮,吐蕃也不斷在青海一帶對唐展開進攻。北邊一度臣服的突厥叛亂並且和東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則天一方面組織反攻,恢復了安西四鎮,打退了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常駐軍隊,並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廣到縣甘肅張掖,武威、內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薩爾一帶。以溫和的文化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對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婁師德,武則天特更致書嘉勉。書中特別指出,由於屯田,使得北方鎮兵的糧食「數年鹹得支給」。
推動文化發展
第三個貢獻是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唐人沈既濟在談及科舉制度時說到:「太後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後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沈既濟的這些話包含了豐富的內容。一是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志科。有一次策試制科舉人時,她親臨考場,主持考試。二是當時進士科和制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標准。三是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是否為高級官吏的子孫,而是看有否政治才能。因此特別注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選拔高級官吏。科舉出身做到高級官吏的越來越多。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這就是沈既濟所說的「浸已成風」。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氣,就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的全面發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崔融、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涌現出來的。雕塑、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負面評價
另外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岑仲勉說,「武後任事率性,好惡無定,終其臨朝之日,計曾任宰相七十三人」。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後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但趙翼為武則天的私生活辯護,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後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後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
武則天統治的缺失主要是丟失領土。 首先在686年主動丟棄了安西四鎮,在692年才派王孝傑收復。另外又在696年激起孫萬榮、李盡忠的叛亂,使武周期間契丹奚落入突厥人手中。安北都護府在高宗死時尚處在中國統治,而濫殺程務廷、棄用王方翼等名將更使東突厥復國。安北始終沒有再收復過。她幾乎將太宗、高宗辛苦經營的安北、安西全部放棄了。
另外如果說武則天用唐休璟、狄仁傑等是知人善用,那也只是修正以前的錯誤。武則天統治初期任用來俊臣、索元禮等酷吏,再加上以僧懷義等統兵,反映出她任人唯親的性格、用人並非是看才能的一面。到了晚年才有所改變。
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說:「漢之武帝、唐之武後,不可謂不明」,清代趙翼謂其為「女中英主」。
C. 以女性角度看待慈禧一生的800字作文
我猛一睜開眼,哎呀,天哪,我怎麼穿上了這樣一套服裝,頭上戴著沉甸甸的東西,腳上的鞋為什麼像高蹺一樣?遠處那些人咿咿呀呀唱著什麼?正當我滿腦子問號的時候,腳下突然拜倒了一大群人:「祝太後萬壽無疆。太後萬歲萬歲萬萬歲。」正當我不知所措的時候,身旁一肥頭大耳的男人卻彎腰對我畢恭畢敬道:「小李子祝太後萬壽無疆。」「小李子」我突然醒悟過來。呀!我變成慈禧了。
我叫芙蓉,原是2218年清華大學彈葯系的系花,咋一轉眼就成了這么個滿臉皺紋,落下千古罵名的老太婆了呢?我一個心情不好,揮手叫撤了這個慶壽宴,一個人回到坤寧宮。現在是1838年,天哪,再過兩年就鴉片戰爭了,不行,我可得想個辦法。
第二天,光緒就回朝當政去了,我對政治一竅不通,可千萬別誤了這個國家。至於我嘛,率領一個精英班子去內蒙古研究炸彈去啦!怎麼說我也是學這個的,再說在23世紀原子彈、氫彈的製造就不是國家機密了。11個月以後,終於趕制出來一套炸彈套裝,我把單子交給了左宗棠,讓他送到京城大批量趕制,離1840年還有13個月,我又加緊研製了幾架殲擊機,讓它們裝上導彈,直奔英國上空。等做完這些,已經到了1840年5月了,我帶著幾枚核彈和幾枚氫彈直下廣州,當即在東海和南海海面上引爆了兩顆,波浪滔天,這時,我又讓空軍在英國和日本上方發射了幾顆近程導彈,巨大的蘑菇雲一時都遮了太陽,那些英國人那見過這般場面,果然第二天就撤走了我國領海內的所有水軍艦隊。「呼」我長舒一口氣。
中國被侵略的危機是解決了,可中國的經濟還很落後啊!沒事,這可難不倒我。我叫來宮廷的御廚長,檢查了他做中餐的手藝,嗯,真是出神入化,爐火純青,我立刻派他帶著整個御廚去英美法等國開了連鎖中餐館,乖乖,那洋錢嘩啦啦地往我口袋流,趁熱打鐵,我又親自去日本開了家肯德基,嘿嘿,連小日本的錢都到了家了。
這跨國連索餐館不僅使中國的經濟雄厚了起來,竟也使我慈禧的名聲響了起來。各國結成了友好幫盟,我還成了盟主。整個天下一派豐衣足食,友好共處的景象。這不都已經1945年了,還沒打過一場仗呢。
我哼著小曲兒,坐在飛機上,正飛向林肯家去喝下午茶。我眯著眼睛,看著舷窗外朵朵白雲,不由得感嘆道:「生活真是美好啊!就連2218年還不如這兒呢!」
D. 關於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字數500字即可。
張學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假設沒有他和他所做的事情的話,中國的歷史肯定要改寫。
但是,一個國家的教育是和一個國家的政治聯系的。現在網路上可以看出前蘇聯當年國內的統治是一種紅色專制,中國,現在沒有當年蘇聯那麼專制,也免不了對當年的歷史有所隱瞞和修改。所以,我更願意避開教科書里那些主觀的判斷性的結論性的語句。網路給了我們更多接觸歷史的道路。我更願意去看上面的一些回憶錄。
首先,我不把張學良當成教科書中的「大英雄」來看待。俗話說,人非聖人,孰能無過。他出身軍閥家庭(而且是由土匪發展起來的軍閥家庭)盡管後來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但是,耳濡目染讓他身上有他父親-張作霖的土匪氣息。這在他後來的作為中有所體現。軍事將領做的好不好先且不論,至少能先說出來,他不懂的玩弄政治。
之前應該說一下,看電影的時候我就覺得,張學良能帶領他的東北兵,並不只是他土匪爹的緣故,他在東北軍中的威望非常高,比如在郭松齡叛變中,士兵見到他知道不是他的命令後幾乎放棄作戰;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被扣留後西安東北軍暴起,釀成二二事件。這些,都可以看出他手下的軍隊,都是願意為他而死的,如果他想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話,軍隊是回服從他的。
從東北易幟開始說起,歷史書上說這是張學良系國仇家恨於一身,為民族大義而為。當時真的沒有別的想法嗎?軍閥,近代中國軍閥混戰,為的是什麼,無非是底盤和權利。當時,身後,日本在虎視眈眈;正面,蔣介石的軍隊—這支披著國民革命軍的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的軍隊,也在步步逼近;自己的父親剛剛去世,自己還沒有完全能控制的情況下,易幟,應該是最好的自保的方法。而對於蔣介石來說,即使張學良不能象他老爹那樣把東北軍指揮好,這支由生性剽悍的東北人百戰而出的軍隊也不是好啃的,搞不好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對方卻主動要求易幟,他當然高興的了不得。所以很多條件也就答應下來。
當然,就算這個假設成立的話,也依然不能磨滅張學良的歷史功績,他選擇了自己的國家,而不是投降到當時實力遠超過蔣介石的日本,擾亂了日本侵略中國的計劃。可以想像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當時頂住了多大的壓力才能做到的事情。這里也能隱約看到他老爹的影子。我是軍閥,但是我不賣國。什麼事都敢做,就是不敢做漢奸。
E. 評價歷史人物 武則天 1000字以上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武則天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從古至今,涌現出一批批傑出人物,他們如一顆顆明星,照亮著歷史前進的路途。群星閃耀,我唯獨鍾愛武則天。
唐載初元年(公元689年)九月九日,都城長安大明宮里含元殿上鍾磬齊鳴,百官舞拜,一位頭戴冕旒,身穿黃袍的女子宣布改國號為周,自稱「聖神皇帝」。她就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一位褒貶不一、頗具爭議的人物。其歷史功績和個人才幹受到很多人的贊賞,但是那謾罵、詛咒也像排天的巨浪不斷涌來。不過,我依然敬佩她的才乾和智慧。
有人說她「孤媚惑主」,當然,我也承認。不過,也有人說李治(唐高宗)對她一見鍾情,我自然是不知道真像如何,畢竟是歷史,史書上的記載又不統一,真像也就無從查證。但反過來想,李治如果不貪圖美色,又怎能讓武則天給迷了心智呢?
有人說她是紅顏禍水,但她在位期間,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並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在她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時期,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可謂政績昭昭,有案可稽。
有人說他嚴酷專橫。的確,這點我也不否定。高宗死後,武則天獨攬大權,她廢了太子,正式登基,成了名副其實的女皇帝。她任用酷史屢興大獄,刑訊逼供更是她的拿手絕活!囚禁親生兒子,宗室、朝臣被冤殺者比比皆是。晚年更實豪奢專斷,弊政很多。
但我們如果客觀地分析一下她的一生和所處的環境地位,那麼她還會有那麼可憎嗎?都說「心不狠,則站不穩」,她如果不「狠」的話,恐怕早在感業寺安度餘生了吧?況且,採取極端的手段奪取帝位,鞏固帝位,是任何一位開國帝王都不可避免的行為。歷史上的劉邦與劉備,不也曾為了保全自己而拋妻棄子嗎?尤其是她,作為絕無僅有的女皇帝,面對世裕的眼光和封建禮教的壓力,為了排除心中的憂慮和恐懼,樹立自己的威信和尊嚴,使天下萬民臣服,能不採用一些極端的手段嗎?
武則天高齡還蓄面首,我想,這也是人們所不能接受的吧!男帝可以嬪妃成群,為什麼女子不行呢?她給面首高宮厚祿,甚至讓他們為所欲為,但危及國家,觸犯重臣時,她也決不輕饒。這又說明了什麼?她也只是希望別人能像尊重一名男性皇帝一樣來尊重自己。這有錯嗎?臨終前,她仍舊承認自己是李氏皇帝的妻妾,帝位終究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又囑人在陵前樹立一塊前所未有的「無字碑」,任憑人們評價她的功過。我們並不知道這位女皇帝內心想的是什麼。但我覺得這快「無字碑」是她最明確的決擇。
她的一生功過兼具。站在她的角度思考,她並沒有後悔當初的所作所為,她的一生不算白走一遭,不求無過,但求無悔。既然她為歷史留下了豐功偉績,那麼後人為什麼不客觀地看待她的過錯呢?
我認為,無論她做過什麼,她畢竟是一個女人,或許她不是一位好妻子,也不是一位好母親,但她用行動證明了她的選擇是正確的。她雖然算不上是偉人,但也不是千古罪人。
她讓我明白了,女人也能像男人一樣撐起一片天空。在那個男尊女卑觀念根深蒂固的封建社會中,她勇於向世人充分顯示自己的才幹,足見她的魄力。同時,也向世人證明,她是空前絕後的女政治家。在眾多英雄豪傑中,她就是我心目中那顆永遠閃耀的明星。
F. 評價歷史人物。600字作文
魯迅是中國的一顆璀璨明星,它是青年們永恆的導師,黑暗道路中的一團火焰,一個令敵人都
敬佩的戰士。他用筆做武器,用文字作軍隊,向舊社會一次又一次地發起沖鋒。然而,若不是魯迅在休息的時候寫下了這本《朝花夕拾》,又會有幾個人知道他那童
話般美麗,卻又充滿了傷感與無奈的過去呢?
只是一部魯迅的回憶錄,只寫了魯迅的回憶。然而,魯迅把這些看似毫無用處,只能被當成一種消遣的往事寫了下來,卻讓我們發現,讓我們明白,那些「瑣碎」的
背後,其實隱含著太多的舊思想、太多舊社會的錯誤以及許許多多希望改革的有志青年的無奈。不單如此,啼笑皆罵的魯迅即使是在寫回憶錄,他也不會真正的休
息。在「正人君子」和「青年人的領導者」面前,魯迅敢罵,魯迅要罵,他罵得酣暢淋漓,罵得人心舒暢;在守舊思想和軍閥勢力面前,魯迅善諷,魯迅定諷,他諷
得對手無話可說,諷的邪惡有口難言。無論是什麼時候,魯迅都會讓那些誤導中國方向的人們,不,是「豺狼們」被打成「喪家的落水狗」。熟話說得好,十年樹
木,百年樹人。周家這位樹人,身上凝結了何止百年中有志之士的精神與力量啊,他分明是中華五千年文化之中所有愛國之人、有心之士所凝聚而成的結晶,一束引
領著中國青年向前,向著未來急速飛馳的強光。他在黑暗中用筆鋪成一條走向光明的五彩之路,用紙壘成一堵排開黑暗的堅實之牆;他在困頓中用心中的利刃劈開一
道道明亮的缺口,用手中的盾牌抵禦一次次邪惡的反撲。縱然,他決定稍作休息,也會讓那些在黑暗中爬行的「毒蟲」不敢猖狂。
他,魯迅,是真正的革命戰士,一位不朽的樹人,一點不滅的光源!
篇一:評價歷史人物——千古一帝——秦皇贏政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但古往今來,人們對他的爭論不斷,褒貶不一。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他不僅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無
道的暴君。人們可以眾說紛紜,百家爭鳴,但面對歷史我們必須還以尊重和客觀的態度。我認為秦始皇有對有錯,有功有過,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時代功大於過。
在連綿不絕的900年春秋戰國之亂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是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僅用短短的九年時間,橫掃天下,因而,
我國第一位前無古人的皇帝橫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贏政,也是他首創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帝國之先河。軍事上,「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
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長城——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徵,2000多年過去了,她依然光彩奪目,巋然不倒,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
每一位中華炎黃子孫世代引為驕傲;依然是他——秦王贏政,政治上,「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斗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從而,
結束「烽火連三月」的無休止爭戰,開辟了天下一統的曠世新局面;還是他——秦王贏政,文化上,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不
也是空前絕後,蔚為壯觀嗎?他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哪一件不引以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不是嗎?「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嬌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倍受偉大領袖毛主席推崇的千古歷史人物中,秦始皇首當其沖。凡此種種,秦始皇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可見一斑。
然而,輝煌一時的秦王朝大廈卻只短短的14年便轟然瓦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是什麼原因?「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天下
已定,「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的秦始皇,「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
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因而,由於秦王朝的暴政和不得人心,也為這位千古一帝的功過落下了重重的不光彩一筆和
付出了秦王朝早早夭折的巨大代價。
「創業容易,守城難」。當冷靜思考秦始皇的是非功過的同時,我們客觀地分析便可知,如果沒有秦始皇的不顧當
時的國力和不惜勞動人民的血汗,也就築就不了今天依然閃爍著的「萬里長城」、「秦兵馬俑」之中華民族精神輝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許會就此消逝不
存,也許秦王朝還能再存在一個又一個14年。因此,對於歷史人物功過自可評說,但必須尊重歷史,盡可能還以歷史人物一個基本真實面目。
G. 世界各國怎麼評論歷史人物慈禧
有謾罵,也有詆毀,但也有贊同和肯定。
1.在中國,由於自身立場和其他因素,自然對這位女人沒有什麼好印象,認為她很無恥,她是在『「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討好列強,認為是她讓中國陷入這番境地,把當時的一切都降罪於一個女人。
2.但在國外都對有這不錯的印象:a她態度高貴而傲慢,嗓音中帶有不可動搖的權威和絕對的威嚴。【節選自伊萊扎·魯哈馬·西德摩《中國,長壽帝國》】 b.我想只能說是這位統治者本人擁有一種獨特的品質和才能。【節選自亞瑟·H·史密斯《動盪中的中國》】 c.在私人會見時,這位偉大的女性才會表現出她的機智和女性魅力,以身為女主人的光彩和吸引力。 【節選自康格夫人(美國駐華大使康格的夫人)《中國來信》】
3.但總的來說:慈禧太後是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干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她從捍衛清帝國權威及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所作之舉措收效雖不盡成功,但放在歷史脈絡下做持平之論,多數允稱合理。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實非常高明,她知道百日維新改革速度過快,根本只是一場鬧劇,不可能成功。
但個人的人格方面,慈禧從宮廷斗爭中奪得政權的手法殘忍,從中國國家主權的角度出發,慈禧當政的結果亦受到不少負面評價。
H. 介紹一位歷史人物――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後(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後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後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後,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I. 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後,對慈禧的個人獨特見解,大約三百字,,,,,,,或者是讀過的一些書歷史人物的見解
正面評價:作為一個女性,她不失聰明與能幹,並在危急時刻曾盡力維護國家利益,做出了雖不成功但在當時可稱合理的反應。她曾經在1884年馬尾海戰爆發後向法國宣戰。1894年她亦向日本宣戰。1895年6月21日向八國聯軍宣戰。她破除滿漢界限,大力起用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名臣,開辦洋務運動,造成所謂「同治中興」氣象;執政後期,發布新政詔書,廢除科舉,興辦新式學堂,大量選派留學生,開始憲政改革等舉措,是為人才方面的重要改革。此外,她推動京劇藝術發展,建立北京動物園,都是不應被人遺忘的。
負面評價:她的負面評價依然很多,遠大於她的正面評價。她的殘忍是出名的。她起用湘軍、淮軍人物,也是為了鎮壓太平天國,維護其統治目的,並非自願破除滿漢界限。在她執政的40多年中,以她為首的清政府簽訂了眾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1861年發動政變奪取政權,處死原來控制政權的八位大臣中的三位。相比以前類似的處理,並不殘忍。1881年,毒死同有訓政權的太後慈安。(慈安的死是否是慈禧造成的歷史上仍有爭論) 1885年,在鎮南關大捷後,她竟讓清政府仍向法國求和,讓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她依然大興土木,花巨資興建頤和園以慶祝自己的60大壽,並留有名言「誰讓我不高興一陣子,我就讓他不高興一輩子」(有多種版本)。1895年,下令重新修建自己的陵墓,整個工程長達13年之久, 直到她死前才完工,耗資巨大。使重修的慈禧陵成為清代最豪華獨特的一座皇家陵寢。1898年,她徹底扼殺了戊戌變法,囚禁光緒,使中國依舊沉淪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她又殺害支持維新變法的光緒寵妃珍妃,為人所不齒.
在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時,要從兩方面評價,要看到她的對歷史和當時社會的積極推進作用和功勞,也要看到她做出的對歷史發展、人民和社會的消極作用,總而言之:慈禧太後是一個過大於功的女人,她領導了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向列強卑躬屈膝做奴才,這已經使她無法被中國的人民們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