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填歷史人物!
負荊請罪(戰國·趙·廉頗)
百步穿楊(西周·楚·養由基)
投筆從戎(東內漢·班超)
慷慨容悲歌(秦末·項羽)
約法三章(西漢·劉邦)
橫槊賦詩(三國·魏·曹操)
完璧歸趙(戰國·趙·藺相如)
洛陽紙貴(晉·左思)
聞雞起舞(東晉·祖逖/劉琨)
畫龍點睛(南朝·梁·張僧繇)
2. 聞雞起舞 百步穿楊 慷慨悲歌 橫槊賦詩 洛陽紙貴 畫龍點睛 於這些詞有關的歷史人物都有誰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
百步穿楊 出處《戰國策·西周策》 楚有養由基者版,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權百中
慷慨悲歌 荊軻 荊軻刺秦王時,與燕太子丹在易水送別,高漸離擊築,荊軻作歌。史稱荊軻為變徵之聲,復為羽聲
橫槊賦詩 曹操 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准備渡江消滅孫權和劉備,進而統一全中國。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擺酒設樂,款待眾將...
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
畫龍點睛 葉公好龍
3. 歷史人物是誰
負荊請罪(廉頗 )百步穿楊( 養由基)
投筆從戎(班超 )慷慨悲歌( 荊軻)
約法三章(劉邦 )橫槊賦詩(曹操 )
完璧歸趙(藺相如 )洛陽紙貴( 左思 )
聞雞起舞(祖逖 ) 畫龍點睛(張僧繇 )
4.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古仁人很多,舉出一個歷史人物,並簡介事例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於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這句話表達了為國家鞠躬盡瘁的億元。
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十七歲,兩出定襄,功冠全軍;十九歲,三征河西,開疆拓土;二十一歲,統帥三軍,縱橫漠北。
霍去病是西漢時著名的將領,是名將衛青的外甥。他很小的時候就喜歡騎馬射箭,耍刀弄槍,並且一直很羨慕率領大軍多次打敗匈奴、立下赫赫戰功的舅舅衛青,總想像舅舅那樣上陣殺敵,干出一番大事業。霍去病長大後,成了一個勇敢英俊、武藝超群的小夥子,漢武帝很喜歡他,讓他做了自己的隨身侍衛。
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尚不滿十八歲,以驃姚校尉銜跟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即歷史上的漠南之戰),由於霍去病的一再請戰,衛青挑了八百名勇壯驍騎歸其指揮,初披戰袍。霍少沒有任何實戰和指揮經驗,憑一腔熱情和血氣之勇帶著八百精壯離大軍數百里,偷襲得手。「斬首捕虜二千二十八級,得相國、當戶,斬單於大父行籍若侯產,捕季父羅姑比」。大勝而還,戰果空前,消息傳來漢武帝十分高興,賜封「冠軍侯」,取其勇冠三軍之意。
霍去病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應了另一句漢朝名將陳湯的話「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4)慷慨悲歌的歷史人物是誰擴展閱讀:
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5. 誰知道的歷史人物多
負荊請罪(廉頗 )百步穿楊( 養由基)投筆從戎(班超 )
慷慨悲歌( 荊軻)約法三章(劉邦 )橫槊賦詩(曹操 )
完璧歸趙(藺相如 )洛陽紙貴( 左思 )聞雞起舞(祖逖 )
畫龍點睛(張僧繇 )
6. 百步穿楊,慷慨悲歌,投筆從戎,橫槊賦詩,退避三舍各與那些人物有關
1.春秋時楚國養由基善於射箭,能在一百步以外射中楊柳的葉子。後用「百步穿楊」形容箭法或槍法非常高明。
[編輯本段]【出 處】
《史記·周本紀》:「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
《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2.慷慨悲歌(kāng kǎi bēi gē)
解釋:情緒激昂地放歌,以抒發悲壯的胸懷。
出處: 晉 陶潛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 鍾期 信為賢。」 元 秦竹村 《行香子·知足》套曲:「慷慨悲歌,空敲唾壺,落魄無成, 新豐 逆旅。」
示例: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中年游中州,地多勝跡,益足以發抒其才思,登臨懷古,慷慨悲歌,集中此數卷為最勝。」 峻青 《海嘯》第四章:「那副肅穆、庄嚴的神氣,使人想起慷慨悲歌奔赴戰場的壯士。」 「~士,相傳燕趙多。」 ★清·黃遵憲《慷慨》詩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情緒激昂地唱歌
3.源於《後漢書·班超傳》。班超是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的弟弟。公元62年,他的哥哥班固到洛陽去做教書郎,他和母親也跟隨而去。由於家庭經濟非常困難,他只好到府中幫助人們做些抄寫工作,用來維持生計。但他認為這樣下去實在沒有出息。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書,突然把筆向地上一投,長嘆一口氣說:「大丈夫縱然沒有其他大志,也應當學習張騫和傅介子,為國家建功立業,怎麼能這樣長久地耍筆桿子呢!」隨後,他就投筆從軍去了。
班超投軍以後,跟隨在大將軍竇固的麾下,屢建奇功。他奉命出使西域,克服了種種艱難困苦,為漢朝和好了50多個國家,鞏固了漢朝的政權,維護了邊疆的安寧。後被封為定遠侯。後來,人們把班超投筆於地、參軍作戰的故事叫做「投筆從戎」,用來比喻棄文從武,有志報國。
4.橫槊賦詩的典故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據勢力,控制了朝政。他又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准備渡江消滅孫權和劉備,進而統一全中國。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擺酒設樂,款待眾將。"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長江宛如橫飄的一條素帶。再看船上眾將,個個錦衣綉襖,好不威風。曹操告訴眾將官:我自起兵以來,為國除害,掃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現在只有南方我還沒得到,今天請你們來,為我統一中國同心協力,日後天下太平,我們共享榮華富貴。文武們都站起來道謝,曹操非常高興,先以酒奠長江,隨後滿飲三大杯。並橫槊告訴眾將說:我拿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達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在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們跟著和。接著,他唱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繞樹三匝,無樹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歌罷,刺史劉馥說,此歌不祥。曹操乘醉,將他用槊刺死。果不出所料,曹操樂極生悲。赤壁一戰,險些特了性命。
5.成語「退避三舍」是比喻退讓、忍讓和迴避,以求避免沖突。注意,它不是說退到三間茅舍後面去,別將「三舍」這樣理解就是了。在古代,一「舍」即合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退避三舍」大約是退了近百華里呢!
此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原句「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避君三舍。」為什麼晉楚兩軍相遇,晉軍不戰而退避三舍呢?這其中有個故事:春秋時候,晉國國君獻公宏愛妃子驪姬。驪姬借機讓晉獻公封自己為夫人,還要立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但獻公原來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為太子了,驪姬便害死了申生,追殺重耳。重耳在楚國國君幫助下,在外躲避十二年,幸保不死。楚王問重耳說:「你將來若能回國當了國君,怎樣報答我呢?」重耳說:「你什麼貴重東西、奴隸、美好都有了,我能給你什麼稀罕物呢?我若做了晉國君王,萬一日後同你在戰場上遭遇,就退避三舍作為回報吧。」後來重耳果然做了晉國國君,而且真同楚王在戰場相遇了,重耳沒食言,確實退避三會以報楚王!
人間世事,往往是十分復雜的,若全是針鋒相對、寸步不讓,未必有好結果。
7. 填寫歷史人物:約法三章( )慷慨悲歌( )橫槊賦詩( )
慷慨悲歌( 荊軻)約法三章(劉邦 )橫槊賦詩(曹操 )
8. 燕趙悲歌慷慨之士有幾個都是誰
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通過網上投票等方式,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評選,近日河北省文聯和部分媒體聯合評選出該省一批歷史文化名人.由河北省文聯、河北日報、燕趙都市報、河北電台聯合舉辦的「盛華杯」燕趙歷史文化名人有獎評選活動自2004年9月開始之後,受到全國各地讀者的關注,日前這項活動落下帷幕。燕趙大地自古以來英雄輩出,人才濟濟,在這次活動中,共選出「四美」、「八英」、「十聖賢」、「十八才子」,評選結果如下:
「四美」:羅敷、李夫人、甄宓、崔鶯鶯;
「八英」:廉頗、荊軻、張飛、趙雲、祖逖/劉琨(雙星合一)、高長恭(即蘭陵王)、武松、霍元甲;
「十聖賢」:黃帝、趙雍(趙武靈王)、藺相如、趙佗、董仲舒、劉備、魏徵、趙匡胤、趙南星、張之洞;
「十八才子」:扁鵲、荀況、毛亨、祖沖之、酈道元、展子虔、高適、賈島、一行、李日方、趙佶、趙孟頫、郭守敬、關漢卿、王實甫、曹雪芹、紀曉嵐。
河北省因位於黃河下游以北而得名。部分地區古屬冀州,所以簡稱「冀」。在戰國七雄爭霸時期,河北省轄域內,北為燕諸侯國之地,南為趙諸侯國之地,故又有「燕趙」之稱。歷史上,許多影響歷史進程的事件都發生在河北省轄域內。如黃帝與蚩尤的涿鹿之戰、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明代的土木堡之變等等。此外,一批體現真實歷史事件的成語,如圍魏救趙、老馬識途、背水一戰等,也都產生於河北境內。
河北省自古英雄輩出,人才濟濟。與河北歷史文化名人相關的漢語成語也有很多,如「胡服騎射」、「毛遂自薦」、「將相和」、「負荊請罪」、「圖窮匕見」、「聞雞起舞」等。有關專家說,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盡管漏掉了伯夷、叔齊等忠良賢臣以及李牧、趙奢等歷史名將,但此次評選出的名人多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人物,應該可以代表燕趙的歷史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