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找篇作文(我最敬佩的一位古代著名人物)
我最敬佩大名鼎來鼎的卧龍先生—源—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著名人物。他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受到劉備三顧之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後,拜為丞相。他是一個曠世奇才,不出茅廬而知天下事。他機智過人,算無遺策,火燒博望,火燒新野,舌戰群雄,草船借箭,巧借東風,智算華容,三氣周瑜,智取荊州,巧奪四川漢中,安居平五路,七擒六齣,空城計等事跡。人人耳熟能詳。他還是一個發明家,發明了木牛流馬和連弩。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敬仰和懷念,也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範。
諸葛亮並沒有超群的武藝,它主要特長並不是沖鋒陷陣,上陣殺敵,而在於運籌帷幄,神機妙算,他由於足智多謀,成了人們心目中「智慧」的代名詞。華羅庚說過:「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出於積累。」我想,諸葛亮肯定是一個勤奮好學,善於積累的人,這才使他有過人的聰明才智。他還是一個肯動腦筋,不墨守成規之人,,所以往往能高人一籌,獲得成功。我敬佩諸葛亮,我要學習諸葛亮,我要仿效諸葛亮
❷ 自己最佩服的歷史人物是誰
我最佩服周總理,一切為大局著想,一心為人民服務,資勵老,有大功,卻不自版傲,沒有周權總理,就不會有今天的新中國,在國內為大管家,在國外為外交家,國際上也是名聲響亮,為祖國結交了好多的朋友,在國際上為祖國樹立了偉大的形象和榮耀,每當想起周總理老年在病情惡化時,還在工作,還在操老時的樣子,心中就很感動,眼睛就酸老人家雖不在了,事跡卻在、總理永遠活在祖國人民的心中!
❸ 作文 我最敬佩的近現代歷史人物 800字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孕育了不少的英雄人物:有抗金名將岳飛、有收復台灣的鄭成功、有誓與船艦共存亡的鄧世昌……但我最敬佩的還是禁煙名將林則徐。
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是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他從小就天資聰穎,智力過人。在4歲時便由父親「懷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書五經。在父親的精心培育下,較早地讀了儒家經傳。嘉慶三年(1798年),他14歲中秀才後就到福建著名的鰲峰書院讀書,受教於具有實學的鄭光策和陳壽祺。在父親和親友的影響下,開始注意經世致用之學。嘉慶九年(1804年),林則徐參加鄉試,中第二十九名舉人。
林則徐雖然生性聰穎,但仕途並非一帆風順。開始時在張師誠當幕僚,直到31歲才中進士,殿試高居第二甲第四名,從此才踏上官宦之路。歷任江蘇巡撫、湖廣總督、陝甘總督等職。林則徐為官期間,整飭吏治,嚴懲貪贓枉法。「要正人,先正已」。「身教重於言教」,他十分注意嚴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則,處處為人表率,保持「一切秉公辦理」的作風。他辦事兢兢業業,是當時官場中最廉明能幹、正直無私,最受群眾愛戴的好官。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第一位帶頭起來反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愛國者。他領導的禁煙斗爭,向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對鴉片煙毒的深惡痛絕和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表明中國人民是一個酷愛自由、不畏強暴的民族,也揭開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1858年,馬克思在所著鴉片貿易專論里就肯定了林則徐的這一禁煙壯舉。林則徐是一位不避風險、以身許國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英勇地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而且在遭受國內政敵陷害打擊的時候,仍然始終堅持愛國理念,從不動搖。他一生清廉自好,恪盡職守,興利除弊,銳意改革,發展經濟、關注民生。「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著名詩句,抒發了他決心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崇高思想感情。這種不顧個人得失的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正是中華民族歷經艱難終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仍為人們廣泛傳頌。
林則徐用心謀求興國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國近代啟蒙思想的先驅者。他十分注意了解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我國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評價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對兒孫的教育也頗為獨特,他曾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讓子孫學會儉朴,讓子孫學會自立,讓子孫學會正確地對待財富。為了教育好子女,他做了「十無益」, 「十無益」既是林則徐自己的修行標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則。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 這是林則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幅對聯。這幅對聯形象生動,寓意深刻。上聯諄諄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立於不敗之地;下聯砥礪自己,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慾,才能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林則徐提倡的這種精神,令人欽敬,為後人之鑒。
像這樣品性高尚而且胸懷祖國的人,焉有不喜歡之理?
❹ 要《我最敬佩的歷史人物》的作文!急!
「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臣」一句話道出了曹操的才能。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裡,經歷了無數戰爭的洗禮,不斷進行著朝代的更替,涌現了一批又一批英雄人物,演繹了他們血和淚的功績。
東漢末年,常侍誤國董卓弄權,黃巾軍紛起在這個置人民水深火熱的時代,在這個天怒人怨的時代,在這個渴望英雄的時代,在這個風起雲涌的時代,紛湧起眾多豪傑,曹操,一代英雄橫空出世。
《三國演義》的擁劉反曹曲解了他,戲劇中的白臉曹操醜化了他,真正懂他的人有多少,魯迅先生第一個站起來,為他翻案,道出了他是一個英雄,一代偉人毛澤東也道:「曹操是真男子」。曹操我敬佩你,我懂你!
處於三國鼎立的版圖中,他挾天子而令諸侯,占據了廣大中原,這些優勢都是他用命拼來的,位於常侍大常秋的祖父曹騰,看似給了他至上的出身,實令人瞧不起,用錢買來太尉一職的父親更使他為眾官不恥,他只有賭上性命用五色棒棒殺十常侍之一蹇碩的叔父以立威,然後以破黃巾軍而初露頭角,後任濟南相國,不畏權勢,為百姓除去濟南王一害,最終以五千軍「清君側」——討伐董卓,得以「挾天子而令諸侯」這才讓他有了一席落腳之地。但正由於此,是他名不正言不順,背上了國賊的罵名,他的遺憾只是不像劉備有好的祖宗蔭蔽、有像孫權一樣有好的父親為他鋪路而已。
如說劉備是禮賢下士的,那為什麼曹操有那麼多的謀臣?他發出《求賢令》,不看地位等級,「為賢是舉」,令許多埋沒的人才得以施展才華,他重英雄,識英雄、惜英雄;如說計謀,他並不輸諸葛亮,以《三國演義》中屢戰屢敗的他,何以占據中原如此廣大的領土呢?他經歷了官渡之戰、合肥之戰、潁州破黃巾軍之戰、徐州之戰、宛城之戰等等不勝枚舉。官渡之戰中,他在劣勢中,經正確的分析善於採納他人意見,揚長避短,擊潰了最大的敵人袁紹,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東征西討,翦滅群雄,用短短十幾年把劉岱,張綉,陶謙,袁術,呂布,袁紹等人擠出了政治舞台;政治上,他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督促開荒,推行法制,提倡節約,使遭到巨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發展。
曹操你的智慧令我敬佩,曹操你的魄力令我敬佩,曹操你的不去令我敬佩!
曹操他的人生綻放了他的輝煌,他用他的努力,得到了令人仰慕的成就,他建起了屬於他的王國,載入了史冊永遠流傳。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❺ 古代,你最佩服的歷史人物是誰為什麼呢
王陽明,明朝的一代聖人。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他一生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被稱為聖人,而我之所以欽佩他的有四點。
欽佩王陽明的透徹人生:王陽明龍場悟道之後,人生就發生改變,他不僅僅是參悟了格物的道路,而且將人生看得透徹,正德皇帝要親征平叛,他就放了寧王,讓皇帝自娛自樂。因為他看透了人生,覺得沒有必要在一些無用的道路上進行爭論,人生需要做一些更加實際的事情。
王陽明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與行的關繫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王陽明的壽命不算高,但是在他的一生中,他創造了無數的奇跡,並且改變了中國的哲學發展,可謂近五百年來,儒家的源頭活水。
❻ 我最佩服的歷史人物430
1
我最敬佩的歷史人物
每個人都有最敬佩的歷史人物,而我也不例外。我最敬佩的歷史人物是1683年收復台灣的鄭成功。
明朝後期,荷蘭殖民者侵佔了我國寶島台灣。清初,在東南沿海一帶堅持抗清的鄭成功,決心從荷蘭殖民者手裡收復台灣。1611年,他率領將士,乘著數百艘戰艦,從金門橫渡台灣海峽,抵達台灣西南岸。當地居民送來酒食慰勞歡迎。鄭成功一面指揮艦隊駛進荷軍盤踞的台灣城和赤嵌樓之間的海灣,切斷兩座城堡的聯系;一面命令數千步軍迅速登陸,包圍赤嵌樓,斷絕城裡的水源。赤嵌樓的荷軍出擊,遭到慘敗,只好投降。
鄭成功艦隊出發後,在澎湖遇上暴風驟雨,停泊了幾天。大風仍然不止,鄭成功抱著「冰堅可渡」的決心,毅然率領艦隊頂風冒雨,劈波斬浪,繼續前進。鄭成功的艦隊到達台灣鹿耳門外。鹿耳門港灣狹窄,暗礁淤泥星羅棋布,水有很淺,大船平時無法通過。荷蘭殖民者沒有在這里設防。鄭成功率船隊趕大潮時,出敵不意地通過鹿耳門登陸。鄭成功大軍如同天降,荷蘭殖民者大為驚恐。
鄭軍繼續圍攻台灣城,荷軍頭目揆一派使者來見鄭成功,表示願意年年進貢,要求鄭軍退出台灣。鄭成功嚴詞拒絕說:「台灣一向屬於中國,如果你們繼續霸佔,我們就堅決進攻,把你們驅逐出去」。揆一不聽警告,龜縮在台灣城裡頑抗。後來,一支荷蘭軍隊前來支援。鄭成功指揮艦隊迎擊,大獲全勝。台灣城內的荷軍被圍困8個月,有的戰死,有的餓死,僅剩600人。162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台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
鄭成功在台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他把軍隊分派到台灣各地墾田,並招徠福建,廣東移民開墾荒地。鄭成功還派人攜帶農具,耕牛,去高山族村社傳授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使台灣的農業生迅速擺脫落後的狀態。他又親自率部下帶著茶,帶著布等日品用品,到高山族社訪問,高山族人民熱烈歡迎他們。
1683年,清軍進駐台灣,鄭成功的後代歸順清朝。第二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的設置,加強了台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鄭成功是我們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他抵禦了外國對中國的侵略,維護了國家主權的統一為捍衛祖國主權完整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敬佩他。
❼ 你最佩服歷史人物
莊子,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老莊思想雖然不能解決問題,但是他能讓你忽視問回題,使問題消失答,正如馮友蘭說的,歷史不管哪朝哪代,都會有懷才不遇的能人,但老莊思想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從而使那些鬱郁寡歡的人心情悵然。
范蠡,使越王勾踐重整河山,又深知為人臣子之道,在大獲全勝之後,悄然離開勾踐,樂得逍遙!
司馬遷,我很佩服的一個人,不是為了權利,也不是為了錢財,僅僅是因為對父親的承諾和自己對歷史的職責(他是史官),即使在嚴重受辱的情況下還是完成了鴻篇巨著《史記》!那漢朝當朝的漢武帝羞辱我我又何須懼怕?後世自有公論!
譚嗣同,中國自變法就未流血,若要變法成功,必須有人犧牲,那就始自嗣同!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啊!
周恩來,一個只為中國人民而生的總理,是人民公僕的最頂峰的體現!
武則天,歷史唯一的女皇帝,其冷靜的處世態度,麻利的除去政敵及創新的精神,尤其是不畏男尊女卑的社會現實而登基稱帝,其英雄豪氣是女性精神的體現!
秋瑾,秋風秋雨愁煞人!民國為革命而犧牲的女英雄。
還有好多!你好好看看吧!
外國的,培根,思想深邃。
❽ 《我最敬佩的歷史人物》寫一篇作文600字
魯迅是中國的一顆璀璨明星,它是青年們永恆的導師,黑暗道路中的一團火焰,一個令敵人都敬佩的戰士。他用筆做武器,用文字作軍隊,向舊社會一次又一次地發起沖鋒。然而,若不是魯迅在休息的時候寫下了這本《朝花夕拾》,又會有幾個人知道他那童話般美麗,卻又充滿了傷感與無奈的過去呢?
只是一部魯迅的回憶錄,只寫了魯迅的回憶。然而,魯迅把這些看似毫無用處,只能被當成一種消遣的往事寫了下來,卻讓我們發現,讓我們明白,那些「瑣碎」的背後,其實隱含著太多的舊思想、太多舊社會的錯誤以及許許多多希望改革的有志青年的無奈。不單如此,啼笑皆罵的魯迅即使是在寫回憶錄,他也不會真正的休息。在「正人君子」和「青年人的領導者」面前,魯迅敢罵,魯迅要罵,他罵得酣暢淋漓,罵得人心舒暢;在守舊思想和軍閥勢力面前,魯迅善諷,魯迅定諷,他諷得對手無話可說,諷的邪惡有口難言。無論是什麼時候,魯迅都會讓那些誤導中國方向的人們,不,是「豺狼們」被打成「喪家的落水狗」。熟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周家這位樹人,身上凝結了何止百年中有志之士的精神與力量啊,他分明是中華五千年文化之中所有愛國之人、有心之士所凝聚而成的結晶,一束引領著中國青年向前,向著未來急速飛馳的強光。他在黑暗中用筆鋪成一條走向光明的五彩之路,用紙壘成一堵排開黑暗的堅實之牆;他在困頓中用心中的利刃劈開一道道明亮的缺口,用手中的盾牌抵禦一次次邪惡的反撲。縱然,他決定稍作休息,也會讓那些在黑暗中爬行的「毒蟲」不敢猖狂。
他,魯迅,是真正的革命戰士,一位不朽的樹人,一點不滅的光源!
篇一:評價歷史人物——千古一帝——秦皇贏政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但古往今來,人們對他的爭論不斷,褒貶不一。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他不僅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無道的暴君。人們可以眾說紛紜,百家爭鳴,但面對歷史我們必須還以尊重和客觀的態度。我認為秦始皇有對有錯,有功有過,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時代功大於過。
在連綿不絕的900年春秋戰國之亂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是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僅用短短的九年時間,橫掃天下,因而,我國第一位前無古人的皇帝橫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贏政,也是他首創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帝國之先河。軍事上,「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長城——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徵,2000多年過去了,她依然光彩奪目,巋然不倒,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每一位中華炎黃子孫世代引為驕傲;依然是他——秦王贏政,政治上,「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斗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從而,結束「烽火連三月」的無休止爭戰,開辟了天下一統的曠世新局面;還是他——秦王贏政,文化上,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不也是空前絕後,蔚為壯觀嗎?他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哪一件不引以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不是嗎?「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嬌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倍受偉大領袖毛主席推崇的千古歷史人物中,秦始皇首當其沖。凡此種種,秦始皇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可見一斑。
然而,輝煌一時的秦王朝大廈卻只短短的14年便轟然瓦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是什麼原因?「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天下已定,「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的秦始皇,「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因而,由於秦王朝的暴政和不得人心,也為這位千古一帝的功過落下了重重的不光彩一筆和付出了秦王朝早早夭折的巨大代價。
「創業容易,守城難」。當冷靜思考秦始皇的是非功過的同時,我們客觀地分析便可知,如果沒有秦始皇的不顧當時的國力和不惜勞動人民的血汗,也就築就不了今天依然閃爍著的「萬里長城」、「秦兵馬俑」之中華民族精神輝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許會就此消逝不存,也許秦王朝還能再存在一個又一個14年。因此,對於歷史人物功過自可評說,但必須尊重歷史,盡可能還以歷史人物一個基本真實面目。
篇二:走進歷史人物——朱棣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明,有過繁榮,有過晦暗,也有過戰亂,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定的背景,在一些特定的時間里,各種人物,時代的偉人,橫空出世,應運而生。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復雜的背景下,像秦王嬴政,成吉思汗,毛澤東這些人都是當時所謂的「救世主」,而且都是家喻戶曉的名人。而我最感興趣的歷史人物莫屬朱棣了。
《明史》曾這樣記載:「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使明朝發展到頂峰,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
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某網友對朱棣的評價是這樣的:
第一,他繼承了明太祖的事業,對明太祖的政策有所調整,完善了明朝的文官制度,使明朝的事業建立在更鞏固的基礎上,把明朝的事業推向新的高度。第二,在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上,明成祖是一個關鍵人物,他推動了中華民族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發展,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民族文化的進程。第三,明成祖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殘暴的一面。他的殘暴不僅僅體現在他奪取政權以後對於政治反對派的殘酷鎮壓和殺戮,也表現在他奪權以後建立的東廠對於全國政治、官僚隊伍加強控制,同時造成以後宦官擅權的弊病。第四,我們說永樂盛世是一個遠邁漢唐的盛世,但是這個盛世又是一個艱難的盛世,這個盛世是讓老百姓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得到的。
縱觀朱棣的一生,還是可圈可點的。明成祖即位後五次北征蒙古,追擊蒙古殘部,緩解其對明朝的威脅;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疏通大運河;遷都並營建北京,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的漢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後500餘年的首都地位;組織學者編撰長達3。7億字的網路全書《永樂大典》;設立奴兒干都司,以招撫為主要手段管轄東北少數民族。更令他聞名世界的是鄭和下西洋,前後七次航行,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溝通了中國同東南亞和印度河沿岸國家。明成祖可謂功績累累的一代雄主。
而我個人對朱棣的評價是這樣的:
朱棣原本可以快樂地享受他的幸福生活,但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稱霸天下。而朱棣稱霸天下的第一步是想篡奪當時建文帝的皇位,可是,以自己王府勢單力薄的力量,怎能對付南京朝廷數以百萬計的圍剿軍隊呢?再加上篡奪皇位本來就是大逆不道,但為了稱霸,朱棣不得不為自己造反朝廷「找借口」。他以「朝中有奸臣,皇帝有難,要去解救皇帝」為由,發生了「靖難之役」。經過三年的奮戰,終於在公元1402年在南京稱王。
是朱棣創造了永樂盛世;是朱棣派鄭和完成了史無前例的七下西洋;是朱棣命令他的謀士撰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網路全書——《永樂大典》。而這豐功偉業背後蘊含著許多故事,也顯示出朱棣的性格。在發動「靖難之役」時,朱棣曾以朱元璋的《祖訓》來證明自己的合理。不過他很聰明,把其中的一句話「訓兵待命」給去掉了。從這可以看出朱棣的足智多謀。《永樂大典》的撰寫也說明了朱棣選用人才的獨特之處,一些沒有通過科舉考試的人,甚至來科舉考試也沒參加的人最終也得到了朱棣的重用,成為謀士。當然,朱棣也有殘忍的一面。他在請方孝孺寫詔書時,方孝孺拒不肯寫,朱棣被逼得是無可奈何,最終方孝孺被朱棣處以「誅滅十族」的懲罰。而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據記載這次是大屠殺殺了873人之多,悲慘、血腥的場面可想而知。不管怎麼樣,朱棣的功績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也正是朱棣派鄭和七下西洋,使中國蒙受巨大的虧損,陷入了閉關自守的狀態。
走進歷史人物,不僅加深了自己對古代的文明和事跡的了解,也豐富了自己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篇三:古人不遠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古今以來,天下出現了數之不勝,但在我認為,最突出的還要非曹操莫屬了,他是《三國演義》中爭議比較多的一個人物,曹操在性格上的繁復、能力的全面、正邪的雜揉等諸方面,顯出其最難被人蓋棺論定的豐富和龐雜。使人難以捉摸,歷史上對他的看法也較有爭議,不過,在我看來曹操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是著名的詩人。
曹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雖然沒當皇帝,但自196年迎獻帝都許,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東漢朝政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沒有名號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軍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漢末征戰群雄的戰爭中,他用兵用計,勝人一籌,多次取得勝利,尤其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袁紹,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曹操善於用人,招攬賢能之士,凡能治國用兵者,都盡力網羅,他手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人才濟濟。
曹操喜文學,其詩作慷慨悲涼,頗具感染力,不少名篇傳留至今。他與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對文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曹操之所以成為歷史上傑出的人物,還由於他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在漢末天下大亂之時,他始終以漢相自居,堅持不稱帝。曹操晚年,已經占據了東漢十三州的九州,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但仍然執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孫權寫信勸他稱帝,曹操說:「是兒欲著吾爐火上邪!」意思是,這小子要把我放在爐火上烤!曹操始終不稱帝,並非他不願意當皇帝,只是他冷靜地分析了形勢,以天下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個人的慾望。曹操始終奉行漢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亂,他曾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不稱帝,雖然是一種政治謀略,但更主要的是出於自己的理想主義。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春秋時齊桓、晉文「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謂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稱贊周文王說:「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貢獻,臣節不墜。」曹操對周文王情有獨鍾,在很大不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自然也有缺點,尤其是他的野心程度上是他的功業與周文王有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後世儒家美化為「聖德之君」,曹操卻被視為「漢賊」,周瑜就說曹操:「雖名托漢相,其實漢賊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敵,當然不會說曹操好話。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雖然有不少污點,但他的一生,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為吸引人才不遺餘力;為發展文化,精心創作。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體現了政治家的情懷。曹操始終是的理想主義者,又具有堅定的實踐精神。
我們應該剝去對曹操的種種歪曲之詞,還原真實的曹操。可以說,他是一位對中國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政治家,胸懷博大的理想主義者。用《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話說:「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不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自然也有缺點,尤其是他的野心:從「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錯,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錯,有句歇後語就就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為得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體現,他不急於求成,知道韜光養晦,不掙一時之得,深謀遠慮,可是智者千濾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無意是他吃敗仗之原因。但是,曹操還是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而且也是我最佩服的歷史人物。
篇四:讓我感動的歷史人物
在我的腦海中,有許多印象深刻的歷史人物:劉邦、項羽、曹操、諸葛亮、岳飛、鄭成功、戚繼光……其中讓我最感動的,他便是生活在三國時期的諸葛亮。
諸葛亮姓諸葛,字孔明,道號卧龍先生,人稱卧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謀略家,軍事家。他一生追隨劉備,多次為劉備打仗時出謀劃策,幫助劉備取荊州,得馬超,破許昌……一生為蜀國立下的功績不計其數,直到劉備死後,諸葛亮為報答劉備對自己的知遇之恩,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由於大將魏延的不慎,在五十九歲時去世,死前留下了一個圖本和以後出事的應對措施,幫助蜀國在他死後仍然像以前那樣興旺了一陣子。
諸葛亮一生經歷過許多大的戰爭,且計謀大部分是諸葛亮出的。比如說草船借箭:周瑜心胸狹窄,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方設法的要除掉諸葛亮。這時正值秋日,在許昌整頓了一年的曹軍現已精神煥發,准備駕船攻打江南。周瑜得知消息,本想全力抗曹,但是軍中卻缺少弓箭,周瑜便想出一計,讓諸葛亮趕造十萬支箭,若十日內沒有完成,便軍法處置。然而諸葛亮並沒有抱怨,而是說只需三日便可完工。周瑜嘲笑諸葛亮說大話,於是便任由他去了。
第二天,諸葛亮把從魯肅那裡借來的二十艘快船推入水中,船上插滿了草人,並下令向曹軍水寨進發。這一天正好有霧,曹軍的視線不好,錯把草人當成了士兵。霎時間,曹軍朝草船萬箭齊發,都射在了草人的身上。每條船上足足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上輕而易舉湊齊了十萬多支箭,周瑜啞口無言,計劃落空。
諸葛亮最令人感動的便是他對劉備的忠心。他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劉備疾病纏身的那一段時間里,諸葛亮對他的關懷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劉備死後,有才能的諸葛亮並沒有稱王稱帝之心,而是全力幫助後主劉禪帶兵打仗,管理國家大事,對待劉備的孩子就像對自己的親生兒子那樣,但是蜀國有才能的人都相繼死去,諸葛亮一個人獨木難支,難管朝政,最終死去。他在臨死時還在關心著國家大事。
諸葛亮這個令人感動的歷史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熠熠生輝,永遠不會被人忘卻。
篇五: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帶著逝去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卻留下了讓世人傳頌千古的佳話傳說。
千古佳話永流傳
楚漢相爭,項羽大勢已去,處於敗局。此際,面對著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凄然起舞,並忍淚和唱:「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她心中早已明了,項王大勢已去,自己只能成為項王的累贅,她不願自己落入敵手讓項王蒙羞受辱。她雖為一介女子,卻也知羞呀,也知恥啊,所以搶先一步自刎在項羽面前。
「霸王別姬」的美麗神話由此上演……
美人起舞離愁盡
她,在眾人離開他時不離不棄,情願以自己做代價,喚起項羽奮戰之鬥志:「君王意氣盡江東,賤妾何堪入漢宮;碧血化為江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情願以一舞訣別霸王,自刎殉情,希冀勝利突圍。
生死離別前的那一舞,舞盡了天下女子的絕代風華;那一抹淚,流盡了世間女子的辛酸。那飄舞的絲綢,寫滿了離別的愁緒;那輕盈的體態,轉出了滿腔的哀怨。
佳人,離愁上心,相思白頭……
佳人帳下拭淚痕
「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英雄已末路,佳人何以堪?不過眨眼間,紅顏已散盡。終始虞姬是那殘弱無力的飛蛾,王是那焚盡世間所有的烈火。只不過,飛蛾的淚滴已滅不盡烈火,只能帳下拭淚,獨自承受……
後記:「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欄玉砌今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贊嘆虞姬的美麗,更驚異於她的痴情與知恥。但,我畢竟只是兩千多年後的一個旁觀者,對於歷史,我有太多太多的疑問,卻只能在迷惘中揣測,只能在歷史的車輪所留下的痕跡中去尋找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虞姬的蹤影……
篇六:古人不遠: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李清照
古人不遠,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李清照。
我手中捧著一杯清茶,佇立在窗前,看著夕陽西墜,紅艷的火燒雲。思緒射向了遠方,穿越了今朝繁華的都市,停留在李清照那宋詞文明的宋代。
我漫步走在宋朝的大街上,忽然一個清脆亮麗的響聲傳了過來:「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清新淡雅的詩詞令我心頭一陣喜悅,猛然想起,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有些淡淡哀傷的《一剪梅》。走近書堂,傳來孩子們稚嫩、純真的聲音:「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孩子們的聲音讓我聯想到了你當時作詩的樣子:陳舊的桌前擺放著兩杯美酒,酒中稍稍帶著那令人心悸的苦澀。此時,你不僅對人民感到深深的同情,也對國家的安危擔憂著。醉了,碎了,你詩興大發寫下了《醉花陰》。走近一個官僚門前,一個女兒嬌滴滴的走著,我不禁油然想起你的那句詩:「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兩句話,三個動詞,生動的寫出了宦官少女的矜持與天真。
我的思緒又從遙遠的詩句回到了現在。不僅因為你的詩成為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你對生活的執著與希翼,也令我折服。那時,你憑著學富五車的才氣成為了當時年代的一朵奇葩,但你不被那冷落的秋風吹下枝頭,依舊傲然的盡情綻放。但幸福卻隨著日暮漸漸閉合,相思之苦,逃亡之愁,成了你的生活主題。你憑著男兒都未有的英雄氣概,屹立在生活強者的巔峰。你詩中的淡淡憂傷的背後又是何等的堅強。你從不放棄手中的筆,哪怕只有一口氣在,也要用犀利的語言呼籲人們反抗金的殘暴侵略,保住大宋國土江山。你的詩也曾鼓舞著多少士兵重新振作,誓死抵抗侵略者。家,已不能回,心,已無處歸。你只能將這些苦難離愁化作一杯淡淡的清酒,獨自沉澱於腹中。你厭惡世俗的明爭暗鬥,淡泊名利,使你成為我一生最喜愛的典範。
李清照,我多想成為像你一樣的傳奇女子,一位愛國愛家,富有才華的女子。是你擎了一盞燈,照耀了我那顆孤獨、敏感的心,鼓勵我奮發向上,積極進取。一眨眼,手中的清茶涼了,夜幕漸漸降臨。我伸了個懶腰,坐到凳子上,閱讀著你意味深長的詩句……
篇七:竹林七賢」之嵇康
一.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譙郡(今安徽宿縣西南)人。稽康早年喪父,家境貧困,但仍勵志勤學,以至博學多才,文學、玄學、音樂等無不精通並成就非凡。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稱"嵇中散"。嵇康作為魏晉名士,是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
(一)人物事略
竹林七賢為了避開曹魏政治斗爭的鋒芒,他離開了京城,到山陽隱居了下來。當時,他和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交往過密,幾個人常常遊玩於竹林,世稱「竹林七賢」。
博才嵇康嵇康少時聰明好學,但是驕縱任性,遠邁不群,這種性格深深地影響了他的為人處世,史書上稱他少有奇才,博覽群書,無師自通,學識淵博。他愛好音樂,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高手。稽康的書法也很有名。造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眾鳥翱翔,群烏乍散。」他的詩也可以稱得上大家。
嵇康打鐵嵇康愛好打鐵,鐵鋪子在後園一棵枝葉茂密的柳樹下,他引來山泉,繞著柳樹築了一個小小的游泳池,打鐵累了,就跳進池子里泡一會兒。見到的人不是贊嘆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就是誇他「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從中可見其對生活的瀟灑姿態。
嵇康飲酒嵇康飲酒在當時也是很有名的。飲酒大醉,能夠忘掉世事,解除現實矛盾的繞。嵇康不但飲酒,還寫下了《酒會詩》,詩酒交融,讓人感覺到酒中有詩,詩中有酒。嵇康飲酒非常有節制,從不過量。他說:「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飲酒以逃避現實是暫時的,因為終究還是要醒來。所以這不是徹底解脫的辦法。
嵇康服葯嵇康服一種叫「五石散」的葯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樣葯:石鍾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還配點別樣的葯。嵇康服葯一方面為了達到「轉弱為強」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減輕政治環境給他帶來的精神壓力。但這沒有給他帶來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服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來越厲害。在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廣陵散絕嵇康被司馬氏集團所殺,臨刑這天,嵇康要來一架古琴,調好後,開始彈《陵散》,霎時間,刑場上一片安靜,琴曲昂揚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悠長,縈回低囀。彈畢,嵇康長嘆一聲:「過去袁孝尼要跟我學《廣陵散》,我總是不肯教他,《廣陵散》今絕矣!」
嵇康與孫登嵇康常常到山中采葯,以至留連忘返,陶醉其中,在蘇門山中遇見孫登。孫登是大隱士,他對嵇康的提間不做任何回答。最後,稽康要離開了,他再一次間孫登:「先生竟無言乎?」孫登這次開口了,他說:「子識火乎?難乎免於今世。子無求乎!」孫登承認嵇康有才,但是又認為他識寡。所謂識寡,就是保身之道不足。孫登是當時的一位很有見識的隱者,其隱逸之舉,也是為了避免政治上的猜疑與迫害。嵇康說「今愧孫登」,就是因為沒有採納孫登的意見,未能及早隱居以致自蹈大禍的緣故。
篇八:歷史人物
光陰倒轉,恍惚之間我來到了那一天。
莽莽烏江印著如血的殘陽,一如你身上滴下的錚錚鐵水,那立拔山河的氣魄隨激流滾滾而去。
你是一個令我心痛的悲劇,雖然不似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凄美,卻是獨具一格的悲壯,天地之間好不蒼涼,千百年來無數文人騷客為你譜下詩篇,如果你聽得到那一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那麼你會慚愧嗎?
你是一代英才,但卻從不願從頭再來,你以為大丈夫就要無敵於天下,永立於不敗之地,你以為東山再起會讓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你錯了,錯得很離譜,離譜到根本不配做一個統領大半江山的霸王,只能永遠成為一個為後人留下遐想的神話,再也不能像雄鷹一樣傲視天下了。
你不會知道卧薪嘗膽後的甜美,結局使你註定成為一個為後人「景仰」的懦夫,榮辱成敗,不在一念之間,若當年的一切可以從來,我相信你能夠力挽狂瀾,其實並不是天要敗你,是你敗了你自己,或許這也是你最好的結局,歷史終究是歷史,你已經成為了過去。
你的愛與恨都隨著江水奔騰遠去了,如果你的靈魂真得還會有來世,我願化作你騎乘的駿馬,隨你殺敵而去。
哎,可歷史誰又能更改……
悲——哉——,項羽!項羽,悲——哉——!
對歷史人物的了如指掌才能寫出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佳作來,小作者平時對項羽資料的收集整理讓他在寫作時有了豐富的材料,全文以「悲」的基調來貫穿,悲哉,項羽躍然紙上!
❾ 我最敬佩的歷史人物200字
我最復敬佩的歷史人物
諸葛亮制的大名在中國家喻戶曉,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發明家,他是我最敬佩的一個歷史人物。
那就說說諸葛亮的故事吧。就從木牛流馬的故事開始。諸葛亮要領兵打仗,糧草供應不上那是常有的問題。因為西蜀道路崎嶇,有許多崇山峻嶺,不解決運送糧草的問題,蜀軍就會不戰自退。諸葛亮日日夜夜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最後,他終於發明了一種似牛像馬運送糧草的東西。這些木牛流馬不僅不吃不喝,而且力氣很大,可以馱運很多糧草。這下蜀軍的後顧之憂解決了,有了木牛流馬以後,諸葛亮帶領蜀軍打了很多勝仗。諸葛亮這種愛東腦思考的精神值得我敬佩。
諸葛亮還有許多故事,比如「草船借箭」,一夜之間就借了十萬只箭;「借東風」,不僅給周瑜治好了病,還大了勝仗;「七擒孟獲」,諸葛亮七擒七放孟獲,說明他計謀多。
諸葛亮的智慧、知識令我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