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近代史上姓羅的歷史人物的事跡
羅 珠:字懷漢,號靈知,稱大農令,又稱洪崖先生,君用次子;黃帝一百0八世孫,鄶公四十一世孫。生於湖南瀏陽,後徙豫章(江西南昌),卒於漢景帝丙戌二年九月十八日辰時,壽九十一,葬南昌新建縣大平鄉西山大嶺山。為羅姓始祖。
羅企生:晉代政治家,豫章南昌人。多才多藝,曾任武陵太守,為官剛正為人忠直,「企生盡忠」為一代佳話,與其弟的羅遵生被世人稱「忠孝一門」,是最早為羅氏贏得巨大聲譽的人。
羅士信:唐代軍事家,即隋唐演義中的羅成,濟南歷城人。少年英雄,隋唐之際的一大虎將,在演義評書中,將羅士信描寫成可與神人般的李元霸打個平手的人物,足以看出後人對羅士信這名少年虎將的喜愛程度之深。
羅 通:唐朝軍事家,隋朝鎮守遼東名將羅藝之孫,為唐抗擊外敵立下赫赫戰功,傳下「羅通掃北」的佳話,贈封護國舍人,一生故事多編劇為中國各地方戲武戲表演,且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
羅 隱:唐代文學家,餘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筆鋒犀利,魯迅謂其所著〈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
羅 鄴:唐代詩人,餘杭人。有"素有英姿,筆端超絕"之譽,號"詩中虎",為唐代"三羅"之一。
羅從彥:宋代理學家,字仲素,號豫章先生,南沙劍州劍浦人,閩學四賢之一。
羅 存:宋代畫家,今河南開封人。喜作小景山水畫,極有韻致,時人評價他的畫作,"披圖便知登高望遠,魚鳥往還,浩然有江湖之思"。
羅 點:宋代政治家,江西崇仁人。官至代理兵部尚書。淳熙二年(1175)舉進士第二名,即謂「榜眼」。初授定江軍節度推官,受到漕運使趙汝愚的賞識,薦為太學博士。
羅洪先:明代理學家,江西吉水人。為嘉靖八年狀元,傳承「王學」之說的儒學家。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遊記》一卷。
羅 牧: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江西寧都人。工詩文、書畫,喜飲酒,善制茶。其畫林壑森秀,筆法多變,水墨清潤淋漓,畫風深沉粗獷,是「江西畫派」的創始者。
羅貫中:元末明初傑出小說家,今山西太原人。相傳他一生作過"十七史"演義,現存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其中代表作《三國演義》(簡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羅 聘:清代著名畫家,為江蘇甘泉(今江都)人。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其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其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
羅隆基:近代著名政治活動家,江西安福人,字努生,又名國琅,筆名生輝、野度。他是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之一,也是最終沒有得到正式平反的六位右派之一。羅先生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奇人,他是唯一一個敢於反抗兩黨威權統治的人。
羅榮桓:現代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
羅珊珊:影視明星
羅海瓊:影視明星
羅美玲:影視明星
『貳』 姓羅的名人歷史上有哪些
【歷史名人】羅貫中:元末明初傑出小說家,今山西太原人。相傳他一生版作過"十七史"演義,現存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權義》、《三遂平妖傳》等,其中代表作《三國演義》(簡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羅 聘:清代著名畫家,為江蘇甘泉(今江都)人。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其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其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羅 存:畫家,今河南開封人。喜作小景山水畫,極有韻致,時人評價他的畫作,"披圖便知登高望遠,魚鳥往還,浩然有江湖之思"。羅 隱:唐代文學家,餘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筆鋒犀利,魯迅謂其所著〈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羅 鄴:唐代詩人,餘杭人。有"素有英姿,筆端超絕"之譽,號"詩中虎",為唐代"三羅"之一
『叄』 歷史上性史的名人有哪些
史魚, 春秋時衛國(都於濮陽西南)大夫。名佗,字子魚,也稱史鰍。衛靈公時任祝史,負責衛國對社稷神的祭祀,故稱祝佗。吳國的延陵季子經過衛國時,贊史魚為衛國君子、柱石之臣。衛靈三十八年(公元前497年),衛國的公叔子曾設家宴招待靈公。告誡他說:「子富而君貧,必將遭禍。免禍的辦法,只有富而不驕,謹守臣道。」他多次向衛靈公推薦蘧伯玉。臨死囑家人不要「治喪正室」,以勸戒衛靈公進賢(蘧伯玉)去佞(彌子瑕)。史稱「屍諫」。孔丘稱他為「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
史崇,字伯勤。漢朝政治人物。史習之子。先世是魯郡濟北人,至高祖史恭時,自魯(今山東曲阜)遷居杜陵(陝西西安市東南)史恭之妹生漢宣帝。曾祖父是史元。史崇早年學習軍旅事務,投效光武軍,建武二年(27年),攻破王尋。授右將軍,官右將軍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封溧陽侯。死後朝廷贈司空。明末政治家史可法為其第四十九世裔孫。
史萬歲(549年-600年11月20日),京兆杜陵人(今陝西西安人),隋朝名將。長於騎射,好讀兵書。15歲隨父從軍。北周武帝時,其父戰死,以忠臣子授開府儀同三司,襲爵太平縣公。北周末,隨上柱國梁士彥攻討相州總管尉遲迥,每戰先登,因功拜上大將軍。隋初,因大將軍爾朱績謀反被殺而受牽連,發配敦煌為戍卒。隋開皇三年,秦州總管竇榮定擊突厥,遂至轅門請自效。奉命與突厥單騎比武決勝負,馳斬其一勇士,使突厥軍不敢再戰而退。每行軍作戰,身先士卒,善撫部下,將士樂為效力。因其南征北戰,屢建戰功,遭楊素嫉妒誣陷,被隋文帝冤殺。
史大奈,生卒不祥,本是突厥阿史那氏。原為西突厥特勒,隨處羅可汗入隋,後以功拜金紫光祿大夫。李淵在太原起兵後,史大奈率部歸順。後跟從李淵平定長安,賜姓史氏。後隨秦王李世民征討薛舉、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李世民即位後(未參與玄武門之變),累進右武衛大將軍、檢校豐州都督,封竇國公。貞觀年間去世。死後追贈輔國大將軍。
史思明(703年—761年),初名崒干,寧夷州突厥人,居營州柳城,其貌不揚,懂六蕃語。與安祿山為同鄉里。天寶初年,累功至將軍,知平盧軍事。從安祿山討契丹,表任平盧兵馬使。祿山反,他略定河北,被祿山任為范陽節度使,佔有十三郡,有兵八萬人。及安慶緒殺祿山自立為帝,他為唐師所敗,退保鄴城,降唐,封歸義王,范陽長史、河北節度使。肅宗恐其再反,計謀殺之,乃起兵再叛。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稱大聖燕王,年號應天。後進兵解安慶緒鄴城(今河南安陽)之圍,殺慶緒,還范陽,稱帝,更國號大燕,建元順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號真隱。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南宋政治家、詞人。高宗紹興十五年(1144年)進士,由溫州教授除太學正,升為國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議立太子,以此受知於朝廷,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僕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國公。宋光宗御極,進太師。紹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宋寧宗登極,賜謚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彌遠貴,追封越王,改謚忠定,配享孝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史彌遠(1164年—1233年),字同叔。明州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南宋中期權相,尚書右僕射史浩之子。淳熙十四年(1187年)進士及第。史彌遠在兩朝擅權共二十六年,一直得到宋寧宗﹑理宗的信用,封官加爵不已。其親信七人,被時人稱為「四木三凶」。史彌遠等對金採取屈服妥協,對南宋人民則瘋狂掠奪。他招權納賄,貨賂公行。還大量印造新會子,不再以金﹑銀﹑銅錢兌換,而只以新會子兌換舊會子,並且把舊會子折價一半。致使會子充斥,幣值跌落,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紹定六年(1233年),史彌遠病死,追封衛王,謚忠獻。
史天澤(1202年—1275年) ,字潤甫,永清(今屬河北)人。大蒙古國及元朝初年名將。史天澤少善騎射。勇力過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隨父史秉直歸降木華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帥職。不久率軍擊敗金將武仙,俘殺抗蒙紅襖軍將領彭義斌,攻克趙州、真定等地。元太宗元年(1229年),被授為五路萬戶。至元十一年(1274年),史天澤奉命與伯顏等統軍出征南宋,至郢州時因病北還。至元十二年(1275年),史天澤病逝於真定,終年七十四歲。追贈太尉,謚號「忠武」。後累贈太師,並進封鎮陽王。史天澤「出入將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無怨,人以(其)比於郭子儀、曹彬。」他一生謹慎,多謀善斷,料敵用兵,主張攻心為上,力戒殺掠。史天澤及其家族是蒙元初期河北最大的一支地方勢力,漢地世侯的首要代表,為鞏固和發展蒙古貴族在中原的統治立了大功,是忽必烈推行漢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時漢族顯貴的代表人物。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軍事統帥。字憲之,又字道鄰,漢族,祥符人(今河南開封),祖籍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東漢溧陽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孫,其師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謚之忠靖。清高宗追謚忠正。其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史貽直(1682年-1763年),字儆弦,號鐵崖,江蘇溧陽縣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舉人,次年中進士,授檢討。以後歷充雲南主考、廣東督學、贊善、侍講、庶子、講讀學士。雍正元年(1723年)任內閣學士,次年升吏部侍郎。後來署理閩浙總督,升左都御史,協理西安巡撫,又升戶、兵部尚書。乾隆初年歷任湖廣、直隸總督。乾隆九年(1744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乾隆二十五年(1755年),他為次子史奕昂擔任甘肅布政司,寫信給巡撫鄂昌,被告發而削職。乾隆二十七年(1757年)再入朝拜相。去世後,贈太保,謚「文靖」,入祀賢良祠。
『肆』 歷史上姓羅的名人
羅士信(約600年―622年),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隋末唐初時期猛將回。
羅士信原為隋朝齊答郡通守張須陀部將,隨其征討農民起義軍,後歸降瓦崗軍,被授以總管之職,在與王世充交戰時重傷被俘。後因不恥王世充,率部降唐,被拜為陝州道行軍總管,槍刺王玄應,智取千金堡,隨李世民平定洛陽,進封絳州總管、剡國公。
武德五年(622年),羅士信在洺水之戰中城破被俘,被劉黑闥殺害,謚號勇,葬於北邙山。
『伍』 羅姓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
羅姓歷史來上其實出源現過很多名人。
首先來說一下我認為最有名的幾個人:
1、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並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引自網路」羅貫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寫的那部小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可見其地位的非同凡響。
『陸』 歷史上性史的名人有哪些
史魚, 春秋時衛國(都於濮陽西南)大夫。名佗,字子魚,也稱史鰍。衛靈公時任祝史,負責衛國對社稷神的祭祀,故稱祝佗。孔丘稱他為「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
史崇,字伯勤。漢朝政治人物。史習之子。史崇早年學習軍旅事務,投效光武軍,建武二年(27年),攻破王尋。授右將軍,官右將軍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封溧陽侯。死後朝廷贈司空。明末政治家史可法為其第四十九世裔孫。
史萬歲(549年-600年11月20日),京兆杜陵人(今陝西西安人),隋朝名將。長於騎射,好讀兵書。15歲隨父從軍。每行軍作戰,身先士卒,善撫部下,將士樂為效力。因其南征北戰,屢建戰功,遭楊素嫉妒誣陷,被隋文帝冤殺。
史大奈,生卒不祥,本是突厥阿史那氏。原為西突厥特勒,隨處羅可汗入隋,後以功拜金紫光祿大夫。李淵在太原起兵後,史大奈率部歸順。後跟從李淵平定長安,賜姓史氏。李世民即位後(未參與玄武門之變),累進右武衛大將軍、檢校豐州都督,封竇國公。貞觀年間去世。死後追贈輔國大將軍。
『柒』 歷史上姓羅的名將有哪些
(羅藝、羅士信,),,羅成、羅通都是小說杜撰的人物,歷史上並無其人
『捌』 歷史上的羅姓名人
1、羅珠,(公元前年——公元前155年),世人尊稱:羅珠公,字懷漢,號靈知,生子六,漢高祖5年,(公元前201年)羅珠出任江西九江協從灌嬰侯,始築南昌城,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羅珠奉命調進京任治粟內史主管農業。
官拜相同大司農,乃西漢一代賢臣。漢高後5年(公元前182年)呂後臨朝稱制,綱常紊亂,羅珠謝病辭官不仕,隱居洪崖山,羅珠公逝於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丙戊九月十八日辰時,享壽九十一歲。
2、羅友,晉襄陽人,字宅仁。博學能文,桓溫辟為部屬,但未重用。一天,又有人被任命為郡守,桓溫會集僚佐為此人餞行,只有羅友姍姍來遲。桓溫問他因何來遲,羅友答:途中遇見鬼取笑我,說,只見你每次送別人去作郡守,卻從未見別人送你去作郡守。
我先是害怕,後來又覺得慚愧,傷心落淚,故而來遲。桓溫聽了,也覺得怠慢了他而心中不安。不久,羅友就被任命為襄陽太守,以後還當上了廣州、益州二州的刺史。他處理政務,只管大事,不存小察,吏、民都感到安定。
3、羅企生,字宗伯,豫章人。多才多藝。最初任佐著作郎,殷仲堪鎮守江陵時,推舉他做了功曹。企生多次陞官,直至擔任武陵太守。企生還沒到武陵就職,桓玄就攻打殷仲堪,仲堪又讓企生擔任諮議參軍。
4、羅隱(833年-909年),字昭諫,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代詩人。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
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5、羅良(?—1366年),字彥溫,號雲嶠,福建長汀人,元朝將領。生年不詳。元至正四年(1344年),南勝(今平和縣)畲族農民起義軍首領李志甫率兵圍攻漳州,守將搠思監戰敗。
羅良變賣家產,招募鄉兵,跟隨平章別不花清剿李志甫起義軍,以功擢任長汀縣尉。繼又平定戰亂和清剿農民起義軍,升漳州主簿、南劍土翼千戶、漳州新翼萬戶。
『玖』 古代性羅的英雄人物
隋唐
羅成: 羅成是隋唐故事中的人物。他在隋唐十八傑中列第七,十六傑列第八,在《隋唐演義》和《說唐》中都是第七條好漢。在清初褚人獲的講史小說《隋唐演義》中,也虛構了羅成羅公子,是燕山羅藝的兒子,秦瓊的表弟,精通槍法,在《興唐全傳》胯下閃電白龍駒、手中五鉤神飛槍。他家的羅春,在《說唐》是老家人,在曲藝評書《興唐》、《隋唐》、《瓦崗英雄》羅春與羅松都是羅成的兄弟
羅士信(595年―622年),漢族,唐初齊州歷城人。大業年間,羅士信為齊郡(即齊州)通守張須陀屬下一員戰將,勇武過人,頗受張須陀器重。後隨張須陀鎮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兵敗,張須陀被殺,羅士信隨同裴仁基等歸降瓦崗軍,被授以總管之職。在率部征討王世充時,重傷被俘。王世充愛惜其才,以禮待之。士信恥與王世充為伍,不久,率所部千餘人降唐,被拜為陝州道行軍總管。武德五年(622年)在洺水城(今河北省曲周縣東南)的防禦戰中,羅士信陷於河東軍重圍,城破被俘拒降,為劉黑闥河東軍所殺。謚號「勇」。葬於北邙山(在今河南洛陽)。
羅通:唐朝軍事家,隋朝鎮守遼東名將羅藝之孫,為唐抗擊外敵立下赫赫戰功,傳下「羅通掃北」的佳話,贈封護國舍人,一生故事多編劇為中國各地方戲武戲表演,且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
羅輝:宋朝名將。
羅良:元代名將,福建長汀人,在閩為福建省右丞兼廣東道宣尉司使都元帥。後進封晉國公,鎮守汀洲、漳州兩府。
羅卓英:抗日名將,第一次入緬作戰遠征軍司令。
『拾』 歷史上的姓羅的將軍
羅榮桓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