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臻姓歷史名人

臻姓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3-01 08:39:59

Ⅰ 王姓家族的歷史和名人

王 詡:戰國蘇秦、張儀的老師,人稱"鬼谷先生"。
王 翦:秦代名將,為秦始皇平定趙、燕、蘇、荊諸地,立下赫赫戰功。
王實甫:元代著名戲劇家,其最傑出的作品《西廂記》,在中國戲曲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王 充: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是一位無神論者。
王昭君:西漢元帝時宮女,為人正直賢貞,因不願賄賂畫工毛延壽,入宮數年不見帝,竟寧元年請嫁出塞,與匈奴和親。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山東琅琊臨沂人,獨創圓轉流利的書法風格,被後人奉為"書聖"。
王 勃:絳州龍門人,著名文學家,為"初唐四傑"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騰王閣序》露絕世才華。
王安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江西撫州人。他主張"變風俗,立法度"實行變法。其散文以雄健峭拔著稱。
王震,中國現代軍事將領,政治家。
王陽明,明代心學家。
王夫之,唯物主義哲學者。

王姓的來源和演變(轉自王姓一家人)

構成漢族王姓主要有四大來源:子姓、姬姓、媯姓和外族改姓。

第一支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紂王的叔父比干與箕子、微子一起被稱為商末"三仁"。紂王荒淫無道,比干多次犯顏強諫,反遭殺害。其子孫因為是王子的後裔遂以王為氏,子姓王氏的歷史有3100年。歷先秦、至漢唐,子姓王氏一直居於河南地區,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後來散播到甘肅、山東、河北和山西等地。

第二支系自姬姓。周武王滅商,定都鎬,史稱西周。傳21世至周靈王(公元前571一前545年在位),國都成周,即今河南洛陽,已是東周時代。周靈王之子太子晉,也稱王子晉或王子僑,因直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其為"王家",從此,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至第八代孫王錯拜魏國將軍,這支王姓重新貴顯。先秦時期,這支王姓一直活躍於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秦朝武城侯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為避戰亂分別涉遷到山東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終發展成天下最著名的琅琊和太原兩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群體。姬姓王氏至少有2600年的歷史。

姬姓王還有三個分支。周武王之弟畢公高封於畢國,春秋時其裔孫畢萬為晉國司徒,功高位重而封於魏,戰國時魏、韓、趙三家瓜分晉國。後裔中最有威名的是戰國時代"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秦滅魏後,魏無忌之孫魏卑子逃入山東泰山,漢初,魏卑子奉詔進京做官,封為蘭陵君。當時因其是王家之後,稱其族為"王家",從此以王為姓。這支姬姓王氏大約有2200年的歷史。

另一分支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後。周平王在位51年(公元前770一前720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後,由其孫姬赤繼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奪了王位,史稱周桓王。姬赤出奔晉國,子孫以其曾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臨猗一帶。史稱河東猗氏王姓,也有2700年的歷史了。

再一分支為東周考王(公元前440一前426年在位)的胞弟桓公揭之後,桓公揭封於王城,古城在今洛陽王城公園。其封地雖小但處於東周王城的西部,史稱其為西周桓公。國亡之後,子孫遷到河南伊川和臨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後來稱為王城王氏。這支王姓也有2400年的歷史了。

各姬姓王是王姓的最大的組成,據估計全國有家譜的王姓90%出自姬姓王。

第三支源自媯姓。奉虞舜為祖先的媯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戰國七雄之一齊國為秦所滅,秦末項羽封齊王田建的長孫田安為濟北王,隨後項羽為劉邦所滅,田安也隨之失去了王位,子孫遂改田姓為王姓。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為郡望,一直以山東原齊國的土地為活動領地,也有2300年的歷史。

第四支源自外族。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最著名的外族用王姓的有:漢時匈奴人,西羌鉗耳氏族,南北朝高麗拓王氏族,鮮卑族烏九人,隋唐時西域月支國胡人,唐朝回紇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時女真人完顏氏、耶律氏、夾谷氏,北宋西夏國黨項人,元時蒙古人,清時滿洲八旗完顏氏、伊喇氏等氏族。這些外族王姓隨著時間的推延多數同化為中國北方的漢族王姓

Ⅱ 想寫小說,想問下有沒有 臻 這個姓

不用管有沒有這個姓的,小說里的不用計較這么仔細,名字好聽就行,祝你成功

Ⅲ ''臻孫''是復姓嗎

沒有這個復姓。

中國復姓大全

中國古代復姓大全
a 安陵 安平 安期 安陽
b 白馬 百里 柏侯 鮑俎 北宮 北郭 北門 北山 北唐 奔水 逼陽 賓牟 薄奚 薄野
c 曹牟 曹丘 常濤 長魚 車非 成功 成陽 乘馬 叱盧 丑門 樗里 穿封 淳子
d 答祿 達勃 達步 達奚 淡台 鄧陵 第五 地連 地倫 東方 東里 東南 東宮 東門 東鄉 東丹東郭 東陵 東關 東閭 東陽 東野 東萊 豆盧 斗於 都尉 獨孤 端木 段干 多子
e 爾朱
f 方雷 豐將 封人 封父 夫蒙 夫餘 浮丘 傅余
g 干已 高車 高陵 高堂 高陽 高辛 皋落 哥舒 蓋樓 庚桑 梗陽 宮孫 公羊 公良 公孫 公罔公西 公冶 公斂 公梁 公輸 公上 公山 公戶 公玉 公儀 公仲 公堅 公伯 公祖 公乘 公晰 公族 姑布 古口 古龍 古孫 穀梁 谷渾 瓜田 關龍 鮭陽 歸海
h 函治 韓餘 罕井 浩生 浩星 紇骨 紇奚 紇於 賀撥 賀蘭 賀樓 赫連 黑齒 黑肱 侯岡 呼延壺丘 呼衍 斛律 胡非 胡母 胡毋 皇甫 皇父
j 兀官 吉白 即墨 季瓜 季連 季孫 茄眾 蔣丘 金齒 晉楚 京城 涇陽 九百 九方 睢鳩 沮渠巨母
k 勘阻 渴侯 渴單 可汗 空桐 空相 昆吾
l 老陽 樂羊 荔菲 櫟陽 梁丘 梁由 梁餘 梁垣 陵陽 伶舟 冷淪 令狐 劉王 柳下 龍丘 盧妃盧蒲 魯步 陸費 角里 閭丘
m 馬矢 麥丘 茅夷 彌牟 密革 密茅 墨夷 墨台 萬俊 昌頓 慕容 木門 木易
n 南宮 南郭 南門 南榮
o 歐侯 歐陽
p 逄門 盆成 彭祖 平陵 平寧 破丑 仆固 濮陽
q 漆雕 奇介 綦母 綦毋 綦連 祁連 乞伏 綺里 千代 千乘 勤宿 青陽 丘麗 丘陵 屈侯 屈突屈男 屈盧 屈同 屈門 屈引
r 壤四 擾龍 容成 汝嫣
s 薩孤 三飯 三閭 三州 桑丘 商瞿 上官 尚方 少師 少施 少室 少叔 少正 社南 社北 申屠申徒 沈猶 勝屠 石作 石牛 侍其 士季 士弱 士孫 士貞 叔孫 叔先 叔促 水丘 司城 司空 司寇 司鴻 司馬 司徒 司士 似和 素和 夙沙 孫陽 索陽 索盧
t 沓盧 太史 太叔 太陽 澹臺 唐山 堂溪 陶丘 同蹄 統奚 禿發 塗欽 吐火 吐賀 吐萬 吐羅吐門 吐難 吐缶 吐渾 吐奚 吐和 屯渾 脫脫 拓撥
w 完顏 王孫 王官 王人 微生 尾勺 溫孤 溫稽 聞人 屋戶 巫馬 吾丘 無庸 無鉤 五鹿
x 息夫 西陵 西乞 西鑰 西鄉 西門 西周 西郭 西方 西野 西宮 戲陽 瑕呂 霞露 夏侯 鮮虞鮮於 鮮陽 咸丘 相里 解枇 謝丘 新垣 辛垣 信都 信平 修魚 徐吾 宣於 軒轅 軒丘 閼氏
y 延陵 罔法 鉛陵 羊角 耶律 葉陽 伊祁 伊耆 猗盧 義渠 邑由 因孫 銀齒 尹文 雍門 游水由吾 右師 宥連 於陵 虞丘 盂丘 宇文 尉遲 樂羊 樂正 運奄 運期
z 宰父 輾遲 湛盧 章仇 仉督 長孫 長兒 真鄂 正令 執頭 中央 中長 中行 中野 中英 中梁中壘 鍾離 鍾吾 終黎 終葵 仲孫 仲長 周陽 周氏 周生 朱陽 諸葛 主父 顓孫 顓頊 訾辱 淄丘 子言 子人 子服 子家 子桑 子叔 子車 子陽 宗伯 宗正宗政 尊盧 昨和 左人 左丘 左師 左行 劉文 額爾 達力 蔡斯 浩賞 斛斯 夾谷 揭陽

我國現存的復姓

我國現存的復姓有81個:歐陽、太史、端木、上官、司馬、東方、獨孤、南宮、萬俟、聞人、夏侯、諸葛、尉遲、公羊、赫連、澹臺、皇甫、宗政、濮陽、公冶、太叔、申屠、公孫、慕容、仲孫、鍾離、長孫、宇文、司徒、鮮於、司空、閭丘、子車、亓官、司寇、巫馬、公西、顓孫、壤駟、公良、漆雕、樂正、宰父、穀梁、拓跋、夾谷、軒轅、令狐、段干、百里、呼延、東郭、南門、羊舌、微生、公戶、公玉、公儀、梁丘、公仲、公上、公門、公山、公堅、左丘、公伯、西門、公祖、第五、公乘、貫丘、公皙、南榮、東里、東宮、仲長、子書、子桑、即墨、達奚、褚師

Ⅳ 可姓的歷代名人

(公元1942~今),四川雅安人。四川省雅安市電冶廠廠長,雅安市工商聯(市商會)副會長,雅安市政協第八、九屆委員會委員。先後參加北京鄉鎮企業管理培訓班、成都企業管理研討班及省社會主義學院進修班。
1993年,他大膽承包了因經營不善嚴重虧損而接近破產的對岩電治廠。為了扭轉電冶廠的虧損局面,他從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入手,狠抓產品質量和降耗增效,同時加強產品銷售工作,開拓市場,經過一年的艱辛努力,由治廠不但扭虧,還盈利一百多萬元。1994年他以一百六十萬元的價格取得電冶廠的所有權,通過滾動式的發展,短短幾年間,2號、3號、4號爐陸續拔地而起、五年來累計上繳國家稅金三百餘萬元。 他致富不忘國家、不忘群眾。1995年他與康定縣、天全縣分別合作投資二百多萬元,並且提供技術,培訓人才,幫助兩縣開發資源建設鐵合金廠,為兩地解決了一百多名就業人員,兩廠年產值共一千八百萬元,年上繳稅金九十萬元,為當地經濟發展及兩個文明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每年他都要捐助對岩鎮的中心校、幼兒園,並在物質上給予幫助,用以改善教學條件,促進了對岩鎮教學事業的發展和「普九」工作的順利完成;1996年他為多營鎮五雲村小捐資兩千元;在每次的抗災救災中,他總是主動捐款、捐物,解決災區人民的燃眉之急,家鄉的父老鄉親只要有困難,他總是熱情相助、慷慨解囊。
1994年,他被雅安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97年被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省商會)、省光彩事業推動委員會授予省光彩企業家稱號。 (公元1967~今),新疆昌吉人。著名民辦主治醫師,院長。 皖南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從事醫療工作二十年,曾任某醫院院長近十年。 曾接觸易學,即產生濃厚興趣,攻讀過有關《周身》理論及應用方面的書籍。在學習中體會到易道廣大,旁及天文、地理、中醫、律歷、氣功等等。易醫同源,因此在研究中,將《周易》與傳統中醫學有機地加以結合,對於加深對易學及醫理的領會,受益匪淺。
2000年自辦民營昌吉市益民醫院並擔任院長一職。自1984年拜民間名師研習催眠術,二十餘年來先後拜何鴻華、苄善言、胥明宏、方華、馬維祥等國內催眠界高人為師,並得其真傳,催眠技藝日臻成熟,並集各派之精華,自成體系。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為患者實施催眠治療,深得眾多來訪者信。

Ⅳ `王姓歷史人物 有哪些

1、王羲之

(東晉時期書法家)編輯討論21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

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2、王勃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

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

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

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

因做《斗雞檄》被趕出沛王府。

之後,王勃歷時三年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

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

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3、王昭君

王昭君(約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嬙,字昭君(一說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宮女,後遠嫁匈奴呼韓邪單於。

王昭君維護漢匈關系穩定達半個世紀之久,「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4、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

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

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

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

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5、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

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

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

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鍾山,追贈太傅。

紹聖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

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Ⅵ 哪裡有姓臻的

安徽

Ⅶ 歷史上姓黃的名人有哪些

1、黃景仁

黃景仁(1749年—1783年),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常州府武進縣人,宋朝詩人黃庭堅後裔,清代詩人。黃景仁詞句句滲透著感人的力量,也滲透著無法掩飾的濃厚的悲劇意蘊。

黃景仁性格上的「狂」,使其詞風以豪曠為主導,他的豪詞,有的清朗疏宕,平淡高逸;有的奔放舒捲,氣度開張;有的大開大闔,豪放悲壯;有的蒼涼悲凄,也有的恬淡閑適,但「豪曠」是其詞作的主要風格。

2、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黃庭堅的詩以唐詩的集大成者杜甫為學習對象,構建並提出了「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等詩學理論,成為江西詩派作詩的理論綱領和創作原則,對後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宋代大詩人之一,黃庭堅對宋詩的影響甚至超過了一代大文豪蘇軾。

3、黃炎培

黃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號楚南,字任之,筆名抱一。出生於川沙鎮內史第,江蘇川沙縣(今屬上海市)人。1901年入南洋公學,選讀外文科,受知於中文總教習蔡元培。1905年參加同盟會。

晚年的黃炎培雖為國家領導人,仍念念不忘家鄉。1963年他視察川沙毛巾工業後,寫信給當時的紡織部副部長榮毅仁,紡織部很快撥出了一批自動織機裝備川沙各廠,使川沙的毛巾工業設備從木機、鐵機時代跨越到自動織機時代。毛巾的品種、質量和產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發展。

4、黃忠

黃忠,字漢升,南陽郡南陽人。東漢末年名將。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破益州劉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軍山之戰中,黃忠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拜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後,加封後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謚剛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率軍與夏侯淵交戰。夏侯淵所率兵馬都是曹軍精銳,黃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將夏侯淵斬殺於定軍山。同年,劉備稱漢中王,任命黃忠為後將軍,賜爵關內侯。

5、黃歇

黃歇(前314年-前238年),黃國楚國江夏人,楚國大臣,曾任楚相。黃歇游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黃歇為相,賜其淮河以北十二縣,封為春申君。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並稱為「戰國四公子」。

公元前242年,各諸侯國擔憂秦國吞並中原的勢頭不能遏制,於是互相訂立盟約,聯合起來討伐秦國,並讓楚考烈王擔任六國盟約的首腦,讓春申君當權主事。六國組成合縱聯軍,由黃歇任命龐暖為聯軍主帥,六國聯軍曾一度攻到函谷關,秦國傾全國之兵出關應戰,六國聯軍戰敗而逃。

Ⅷ 自古至今朱姓有哪些名人

自古至今姓朱的名人:

1、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乾化二年(912年),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弒殺。朱溫在位六年,卒年61歲,上謚號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太祖。同年十一月下葬宣陵。

2、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

3、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鳳陽人,漢族,生於濠州鍾離(明朝建立後改為鳳陽),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4、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5、朱德(1886年-1976),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6、1928年10月生,湖南長沙人,194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12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製造專業畢業,大學文化,高級工程師。曾任第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國務院總理。

Ⅸ 姓宗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宗夬

字明揚,南陽涅陽人也,世居江陵。祖炳,父繁,西中郎諮議參軍。夬少勤學,有局干。弱冠,舉郢州秀才,歷臨川王常侍、驃騎行參軍。中興初,遷御史中丞,以父憂去職。

起為冠軍將軍、衛軍長史。天監元年,遷征虜長史、東海太守,將軍如故。二年,征為太子右衛率。是冬,遷五兵尚書,參掌大選。三年,卒,時年四十九。子曜卿嗣。

2、宗元饒

宗元饒(518-581),南郡江陵人也。少好學,以孝敬聞。仕梁世,解褐本州主簿,遷征南府行參軍,仍轉外兵參軍。及司徒王僧辯幕府初建,元饒與沛國劉師知同為主簿。高祖受禪,除晉陵令。

入為尚書功論郎。使齊還,為廷尉正。遷太僕卿,領本邑大中正,中書通事舍人。尋轉廷尉卿,加通直散騎常侍,兼尚書左丞。時高宗初即位,軍國務廣,事無巨細,一以咨之,台省號為稱職。

3、宗白華

宗白華,雅號「佛頭宗」,1897年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小南門,中國現代哲學家、美學大師、詩人,南大哲學系代表人物。1919年被文化團體少年中國學會選為評議員。

並成為《少年中國》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積極投身於新文化運動。1918年畢業於同濟大學語言科,1920到1925年留學德國,先後在法蘭克福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哲學和美學。

1925年回國後在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任教。曾任中華美學學會顧問和中國哲學學會理事。 宗白華是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

著有《宗白華全集》及美學論文集《美學散步》、《藝境》等。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中指出:「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

成就的靈境是構成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意境」。他將意境稱為中國古代畫家詩人「藝術創作的中心之中心」。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4、宗傳明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球堆積和數的幾何。他徹底解決了二維的深洞問題(由Rogers於1950年提出);對FejesToth的遮光問題(1959年提出)取得了第一個有效上界。

否定了Grunbaum於1961年提出的一個猜想,並且取得了正四面體平移堆積密度(希爾伯特第18問題)的第一個實質性上界。

5、宗九奇

當代學者,江西省南昌人,別號豫章散人、匡山人、匡廬山人,1943年5月1日生於江西廬山。自幼家學,研習古文書法。在高校研讀建築專業,數年畢業。

歷任南昌八一公園主任,滕王閣工程籌建處副主任,滕王閣重建總指揮,滕王閣管理處副處長,滕王閣文史室主任等職務。現任中國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江西分會理事,江西省文史館館員、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江西詩詞學會理事、江西古籍整理領導小組成員、江西譜牒學會理事,南昌市楹聯家協會副主席。

無錫吳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東方書畫函授學院教授、南昌數所高校客座教授、為古建園林高級工程師,兼任南昌市楊建葆工作室首席顧問,有江南才子、中華詩神、現代城市批評者之譽。

Ⅹ 王姓家族歷史上的名人簡介

1、王羲之
(東晉時期書法家)編輯討論21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
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2、王勃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
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
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一《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
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
因做《斗雞檄》被趕出沛王府。
之後,王勃歷時三年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
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
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3、王昭君
王昭君(約公元前52年—公元前19年),名嬙,字昭君(一說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宮女,後遠嫁匈奴呼韓邪單於。
王昭君維護漢匈關系穩定達半個世紀之久,「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4、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
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
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
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
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5、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
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
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
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鍾山,追贈太傅。
紹聖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
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一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閱讀全文

與臻姓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