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雲陽比較著名的歷史人物俠客

雲陽比較著名的歷史人物俠客

發布時間:2021-03-01 08:05:25

❶ 歷史上有名的俠客有誰啊

史記中記載的有五位: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
戰國四大刺客:要離、專諸、聶政、荊軻。
漢代的有:朱家、郭解,劇孟、原涉.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甘寧,王彌,祖荻,臧質,蕭思話,劉懷珍,裴之橫,熊曇朗,李陽
唐代有:劉弘基、長孫順德、丘和,文人如陳子昂、王翰、高適、王之渙、李白皆尚俠義。
以後逐漸就重文輕武了,故清人全祖望說:「游俠至宣、元以後,日衰日陋,及至巨君之時,遂已一無可稱矣。」

❷ 河南省南召縣雲陽鎮歷史上有什麼名人

早在五、六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就群居在杏花山下,與"北京猿人"的時代大體相當,這是中原人類的共同祖先。與杏花山猿人遺址相毗鄰的小空山猿人遺址,是我國發現的直立人階段第二處人類已會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遺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遍及白河兩岸及鴨河、黃鴨河、留山河、空山河流域,共有十多處。
禹定九州,本縣屬豫州之域。殷商仍屬豫州為謝國封地,周為申國地。春秋屬楚,戰國後期曾一度歸韓,周赧王二十三年[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前292年)]秦大良造白起攻韓撥免,縣境遂屬秦。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南陽郡,始置雉縣。兩漢、三國兩晉皆為雉縣。南北朝屬雉陽郡,置向城。宋、元裁縣,並入南陽縣,設三轄巡檢司。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復置縣,因縣城東北隅的南召店是宛洛大道上商旅息居的名驛,故以"南召"名縣,清順治十六年(1613年)再廢縣,並入南陽縣,雍正十二年(1734年)又復置,南召縣,縣名至今未易。1947年11月4日解放,11日建立南召縣人民民主政府,縣城遷移李青店,舊邑改為雲陽鎮。
南召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縣境是一個軍事戰略要地,歷史上稱為"北扼汝洛,南控荊襄"的咽喉,為歷代兵家所必爭。西漢末年農民起義風暴中,劉秀自南陽起事,"於雉衡山獲雉",留下漢帝遺蹤。明末李自成起義大軍曾屯駐南召,留下將軍戰壘。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之後,張宗禹率領的西捻軍曾數年在此浴血戰斗。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1930年首建南召第一個黨支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黨為建立伏牛山抗日根據地,陸續北京大學、河南大學和鄂豫邊工委三條線上的共產黨員雲集南召,與地方自治派結成牢固的抗日民主統一戰線,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抓武裝,搞軍訓,籌募捐,大宣傳,如火如荼。此時南召縣被譽為"小陝北",李青店為"小延安",現代中學為"小抗大"。南召黨組織的革命活動引起了國民黨頑固派的極大驚恐,蔣介石令駐豫的湯恩伯部派兵"清剿",逮捕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500多人,殺害40多人(其中當場槍殺15人)。遂之,1945年侵華日軍踐踏南召。但是南召的黨和人民並沒有屈服,保存組織,隱蔽力量,堅持抗戰,終於迎來了解放的曙光。1947年11月初人民解放軍陳賡 兵團挺進豫西。4日,南召解放。8日在雲陽鎮南召店召開的陳賡兵團前委擴大會議上,確定了解放戰爭中舉國聞名的"豫西牽牛"作戰計劃。南召解放之初,李青店曾為中共豫西第六專暑,六分區駐地。11日,南召縣人民民主政府宣告成立,南召人民開始以主人翁的姿態譜寫歷史的新篇章。

❸ 重慶市雲陽縣名人,名勝古跡

名人:
1.胡 遁 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 1901出生於 重慶雲陽 北伐東路軍總指揮部參謀 1926 年春 福建武平 陣亡
2.孫卓章(1885-1932)又名貝(加台)謀。雲陽人。1918年赴法,與友人成立中國社會民主黨,主辦《巴黎叢刊》、《奮斗》雜志。1923年秋回國。1927年創辦《民力日報》、民立大學,任社長、校長。1929年因發表抨擊蔣介石財政憋端文章,報社被查封,本人被通緝。著有《怎樣干》、《中國改造論》、《社會主義史》等。
3.閔竹松,愛國民主人士,今雲陽縣紅獅鎮人,1916年生於雲陽縣紅鹿鄉紅獅下甲(今紅獅鎮)一個殷富之家,與彭詠梧同學。民國29年春,當選為紅鹿鄉鄉長,民國32年,任雲陽縣三青團幹事,後又任雲陽縣捐稅處副處長,省參議會參議員。抗日、解放戰爭時期閔借其自身的合法職務,經常掩護彭詠梧等領導的中共雲陽縣地方黨組織的活動,保護共產黨員。雲陽解放前夕,川東游擊隊司令員趙唯與黨組織負責人鄒開蓮,決定通過饒鴻鈞、閔竹松開展對雲陽縣上層人物的策反工作,閔欣然接受任務 ,在其它進步人士的有力配合下,雲陽和平解放得以順利實現。1950年4月,閔當選為雲陽縣第一屆各代會副主席,同年10月,又任雲陽縣人民政府工商科副科長。1951年3月,因追究歷史問題,雲陽縣人民政府撤銷其職務,同年4月,被捕關押,是年7月,雲陽縣人民法庭誤以「特務反革命罪」判處其死刑。1984年,中共雲陽縣委落實統戰政策,對閔案重新調查,調查決定:「閔竹松為我地下黨時期統戰對象,視作愛國民主人士。」同時,撤銷原判決書,恢復其名譽。
4.彭詠梧,原名彭慶幫,生於1915年2月,雲陽縣紅獅鎮興紅村(原地名紅獅壩彭家灣)人。曾任川東游擊隊政委,是著名革命烈士「江姐(江竹筠)」的丈夫。1931年考入雲陽中學,1937年考入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省立萬縣師范學校,參加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彭詠梧擔任中共雲陽縣委書記,在雲安、南溪、魚泉、農壩一帶領導對敵斗爭。1941年秋,根據黨的指示,彭詠梧從下川東到重慶充實重慶市委,全面負責重慶市委宣傳和學生工作。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中共重慶市委委員,川東臨委委員,領導全市的工人學生運動,1947年1月6日,他領導了重慶市63所大中專學校16000多師生舉行的反抗美軍暴行的大遊行;同年2月,國民黨查封《新華日報》,為了革命的需要,由他領導創辦了重慶市機關刊物《挺進報》。1947年秋,解放戰爭進入大反攻,為配合解放大西南,彭詠梧兼任中共下川東工委副書記、川東游擊人政委,把革命的烈火帶到了大巴山裡,七耀山麂,長江之濱,大寧河畔。1948年1月16日,由他領導的游擊隊在黑溝淌暗洞包(今巫溪縣金盆鄉境內)一農戶家中休息煮飯時,被國民黨反動派包圍,在掩護戰友突圍時壯烈犧牲,年僅33歲。為彰顯烈士事跡,激勵後人,1986年國慶,中共雲陽縣委、雲陽縣人民政府在縣城廣場塑了「彭詠梧江姐」烈士像;又在1996年將其生前教過書的紅獅易氏族學命名為「詠梧小學」,並在該校建成「彭詠梧烈士紀念室」作為全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5.塗鳳書(1987-1940),字子厚,名起敦,今雙江鎮人。少時從父學習「六經」,父歿後,即從雲陽名儒曠琢章先生課讀。後入成都鳳鳴書院,與張瀾同學,成莫逆之交。光緒二十九年(1903)中舉,曾任雲陽縣立高合校(今雲陽縣中學)校長,後被任為內閣中書。光緒三十二年任黑龍江龍江府知府。宣統三年(1911),升任黑龍江提學使司提學使。辛亥革命後,先後擔任黑龍江教育司司長、政務廳廳長。民國五年(1916)入京,先後任國務院秘書、國務院參議、高等文官甄用委員會和高等文官懲戒委員會委員,後為國史統籌處處長,北洋政府垮台後,歸隱著述。他精通經史,學識淵博,工書能文,尤擅策論,在京有很高聲望。返縣後與縣人彭聚星、劉貞安等編纂民國《雲陽縣志》,並由他多方籌措經費於民國24年在京師付印成書,著有《石城山人文集》及手抄本詩集存世。民國《雲陽縣志》中有其詩文數首,其中「詠盤石城」詩曾廣為流傳。
6.見下面"參考資料"

雲陽名勝古跡:
張 飛 廟
張飛廟,又名張桓侯廟,位於與重慶市雲陽縣城隔江相望的飛鳳山麓。系為紀念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而修建,始建於蜀漢末期,後經歷代修葺擴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餘年的歷史。 據傳張飛在閬中被部將范疆張達暗害後,二人取其首級投奔東吳,行至雲陽,聞說吳蜀講和,便將其首級拋棄江中,為一漁翁捕魚時打撈上岸,埋葬於飛鳳山麓,世人在此立廟紀念,故有張飛「頭在雲陽,身在閬中」之說。張飛大義大勇,為人民敬仰,歷年來農歷八月廿八其生辰各地群眾紛紛前來舉行祭祀民俗活動,頗具一定規模與影響。 張飛廟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山座岩臨江,山水園林與廟祠建築渾然一體,相互襯托。廟外黃桷梯道、石橋澗流、瀑潭藤蘿、臨溪茅亭、峻岩古木等景場,秀美清幽。廟內結義樓、書畫廊、正殿、助風閣、望雲軒、杜鵑亭、聽濤亭等古建築,布局嚴謹、層迭錯落、獨具一格,既有北方建築雄奇的氣度,又有南方建築俊秀的質韻,更有園林點染、竹木掩映、曲徑通幽。因此張飛廟素有「巴蜀勝境」的美稱。 張飛廟還收藏漢唐以來的石刻、木刻、字畫六百餘件及新石器時期以來的其它文物千餘件。尤其是字畫碑刻,名家聖手,流派紛呈,各領風騷,不少為國內外所罕見,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研價值,如漢《張表碑》、梁《天臨碑》、黃庭堅書《幽蘭賦》、蘇軾書《前後赤壁賦》、岳飛書《前後出師表》等,因而早有「張祠金石,甲於蜀東」的說法。所以張飛廟又有「文藻勝地」之盛譽。 由於張飛廟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較高價值,一九八0年被定為四川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三峽庫區內重慶市唯一全淹全遷的重點風景名勝古跡。近些年來,它更為世人矚目,中央領導、專家學者、中外遊客都慕名前來考察游覽,成為長江沿線一處主要旅遊熱點。 唐代詩人杜甫客居雲陽時寫下了「雲安有杜鵑」的詩句,杜鵑鳥歷來是重情重義的象徵,雲陽人民更為重情重義,遠方的客人請到雲陽來,張飛廟正向您們張開熱情的雙臂。

❹ 中國俠客史,6個時代,歷史上真正的俠客是什麼樣的

俠客是中國人的浪漫,憑藉手中劍,博天下名,先秦時期是俠客是時代的主角,王侯視恐懼他們,百姓推崇他們。但是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俠客卻逐漸從中國消失。

十年磨一劍,專管不平事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方便治理天下採取戶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俠客的活動。到了漢朝時期國家採用黃老學說治國,因為對民間管理鬆弛,所以誕生了許多的豪強。這些豪強或是兼並土地,或是欺壓百姓。在這樣的環境中一些心懷正義的俠客,就是提起手中劍,鋤強扶弱。

這個時期的俠客不在以天下為己任,但是他們輕生重義,看中個人榮辱。受到侮辱就會拔劍,看見不平之事就會挺身而出。他們之中的佼佼者常常是全國追逐的偶像。

就連司馬遷都在《史記》中專門寫了一篇《游俠列傳》來記載他們的事跡。但從秦朝開始華夏變成大一統國家,對以個人武力破壞社會正常活動的俠客開始嚴厲打擊。俠客與先秦時期相比大幅度減少。

憑我手中劍,搏得錦衣來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兩漢之後就是長達數百年的動亂。亂世是俠客的舞台,這一時期的俠客雖然仍然輕財重義,但更多的人選擇憑借自己的武力建功立業,尊享榮華富貴。

漢末時期的典韋、徐庶、曹操、董卓在未出世前都是有名的俠客。他們的志向不再是漢時的鋤強扶弱,也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心懷天下。而是想達成個人個人成就,體現個人能力。

心有不平恨,飛劍斬仇人

唐朝中國歷史最後的開放年代,這時男女地位不像後面一樣地位懸殊,所以誕生了許多女俠,然而天下太平久矣,俠客不再參與到與天下國家相關的事件當中,他們開始隱藏在黑暗中從不向外人輕易展示自己的技藝。

當他們展露技藝時不是報恩就是報仇,《新唐書·列女傳》的謝小娥為報殺父之仇手刃土匪,《集異記》記載唐貞元年一個婦人為報仇嫁給舉子崔慎思為妻,擊殺仇人後揚長而去,這二位都是唐時俠客的代表。

我本平常人,捨命斗惡人

唐代之前的俠客都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瀟灑不似凡塵眾人。但是到了宋代,法律道德逐漸健全,儒家成為社會價值觀,俠客們開始自覺接受法律監督,只有在迫不得已時才會出手。很多人在除掉惡人後都會選擇到官府自首,或者落草為寇。

《水滸傳》中武松為哥哥報仇後選擇自首,林沖被逼上樑山,都說明了宋朝之後俠客逐漸退出社會主流地位,不再是人人追崇的明星,變成迫不得已的職業。

時代的哀歌,俠客的沒落

明清時期,以前的俠客精神已經不存在了,習武的人只有三條出路,從軍,落草,當保鏢。很多人明面上以俠客標榜自己,私下卻不願意懲強除惡,反而與豪強站在一起。直到清末民初俠客才短暫的復出。

但是這時已經變成火器的戰爭,個人武力已經無法決定國家走向,所以在這短暫的輝煌後中國的俠客徹底的成為了歷史書上的文字。

雖然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俠客了,但俠客精神永存,只要你能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你就是俠。

❺ 中國俠客史,6個時代,誰是歷史上真正的俠客

俠客是中國人的浪漫,憑藉手中劍,博天下名,先秦時期是俠客是時代的主角,王侯視恐懼他們,百姓推崇他們。但是從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俠客卻逐漸從中國消失。

天下亂不亂,我手裡劍說的算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紛亂,諸侯征戰不休。在這個時代想出人頭地必須有一技之長,但是在這個時期知識是貴族之間的不傳之秘,普通人很獲得。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習武就是不二之選。

這些武士帶著自己的劍奔走在各國貴族之間,心懷天下格局,他們以信義標榜自己,常常會揮劍斬不平之事。當他們獲得足夠名望時,就會選擇自己心儀的諸侯,成為諸侯的座上賓,在關鍵時刻用生命報答諸侯,匡扶天下。

我們常聽說的,荊軻刺秦王、專諸刺王僚都是這時俠客的典範。他們既是諸侯的座上賓,也是諸侯的噩夢。他們憑借一己之力就能左右天下形勢,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俠客,也是俠客的黃金時期。

但是這時已經變成火器的戰爭,個人武力已經無法決定國家走向,所以在這短暫的輝煌後中國的俠客徹底的成為了歷史書上的文字。

雖然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俠客了,但俠客精神永存,只要你能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你就是俠。

❻ 列舉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俠客!

四大俠士 荊軻刺秦 預讓刺殺趙襄子 專諸刺殺吳王僚 聶政刺殺韓相

❼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俠客

雖然世人眼中的謫仙都是一把青蓮劍打天下的,的確,他對敵也用不著其他的功夫,李白的劍道修為就已舉世難尋敵手,還因此有著『劍仙』的尊稱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盛大的朝代,特別是在開國後的一百多年裡,萬象更新。兩晉南北朝時期那種靡不振的文弱風氣被一掃而光,整個社會充滿了蒸蒸日上、朝氣勃勃的陽剛之氣。唐代的文人們不但用筆來歌頌兵刀弓馬的軍旅生活,寫出了大量的邊塞詩篇,而且非常喜愛武藝,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是一手握筆,一手提劍。被譽為「詩仙」的李白,15歲就喜愛擊劍,25歲仗劍遠游,走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36歲時還「學劍來山東」。他不僅劍術高明,而且善騎馬,能射箭。唐代的民間武術在套路化、娛樂化的方向上又朝前邁進了一大步,這突出地表現在劍術方面。唐代以前已經有了娛樂化的種種表現,如在戰國時已有叫蘭子的宋國人可以同時玩弄七支劍,其間總有五支在空中飛舞,有些像今天的雜技表演。這種表演到東漢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張衡的《西京賦》里有對邊走繩索,邊做這種拋劍表演的生動描寫。到了唐代,持劍舞蹈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友人宴飲時也舞劍助興,如大詩人李白每至酒酣耳熱之際便拔劍起舞「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玉壺吟》)「萬里橫歌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南陵別兒童入京》)。李白的劍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當他「起舞拂長劍」時,便「四座皆揚眉」。就是體弱多病的杜甫,在年輕時也曾「把臂開樽飲我酒,酒酣擊劍蛟龍吼。」(《相從行贈嚴二別駕》)唐代這種表演性劍術到達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精通劍術的人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劍術家就是裴將軍,劍一到他的手中,就像有了生命。《獨異志》中對他的劍術有生動的描寫,裴將軍的劍術、李白的詩和張旭的草書在唐代被人們稱為「三絕」。我們應當看到裴將軍的劍術與實戰已經有了相當的距離,帶有明顯的娛樂化、藝術化特徵,所以能夠吸引數千人。劍術與藝術的進一步結合便是劍舞,也可以稱之為藝術化的劍術套路表演。唐代的劍舞已經達到極高的水平,大詩人杜甫看了著名的公孫大娘的舞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過了50年後,在看公孫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的表演時不禁回首當年,記憶猶新,寫下了千古名篇《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使我們今天似乎還能看到公孫大娘的劍舞如雷霆震怒,蛟龍出水,觀眾驚訝失色的生動情景。杜甫說,大書法家張旭就是因為常去觀看公孫大娘的劍舞而收到啟發,草書大為長進。公孫大娘的劍舞因為是舞蹈,需要高度的藝術化加工,自然與軍事武藝完全不同,就是斐將軍的劍術也與實際的作戰技術有較大的差距,這與後來緊緊扣住攻
防格鬥為主題發展起來的武術套路有明顯的區別,這說明唐代的套路武術還不成熟。但是武術,尤其是套路武術,需要極為豐富的動作素材,唐代舞蹈的高度發達,特別是武舞達到一個高峰,為後來武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條件。 在今天的世界武術錦標賽設置的20個武術套路項目中,便有男子劍術、男子太極劍、女子劍術、女子太極劍四個套路項目是練劍的,佔了全部套路項目的五分之一,劍術講究「瀟灑飄逸、吞吐自如、劍法清晰、剛柔相濟」。國際武聯從世界錦標賽的項目中向國際奧委會推薦8個武術套路個人項目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其中便有女子劍術(另七個推薦項目為男子長拳、男子南拳、男子刀術、男子棍術、女子長拳、女子太極拳、女子槍術)。

在起源於唐代傳奇的中國武俠小說中,劍這種兵器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一直是兵器中的王者,符合了劍在中國古代社會的地位,風起於民國年間的舊派武俠小說中出現了很多能飛劍誅敵的劍仙和仗劍江湖的劍客,起源於五十年代香港的新派武俠小說的幾位大師也十分鍾愛於劍,下面談談長青眼中的武俠小說中九大著名劍客:

❽ 歷史上有哪些真實存在的俠客型人物

最出名的莫過於荊軻。還有聶政,專諸都是真實存在的豪俠之士。

❾ 我要重慶雲陽歷史故事。(可以包括文化古跡的來歷以及近代抗戰故事)

雲陽夏屬梁州,商、周屬庸國;以後先後屬巴國和楚國;戰國後期屬秦國,始置縣名朐忍,縣治舊縣坪(今雙江鎮建民村)。北周天和三年(568),陸騰將縣址從舊縣坪遷至湯口(今雲陽鎮),更縣名為雲安。宋開寶六年(973)升縣為軍,宋末雲安軍廢。元至元十五年(1278),復立雲安軍,至元二十年(1283)改軍為州,名雲陽州(因縣址地處雲安鹽場之南和五峰山南麓,南為陽,故名雲陽)。明洪武六年(1373)降州為縣,名雲陽縣,屬夔州府。民國早期屬川軍20軍防區,民國後期屬第九專員督察區。1949年12月6日,雲陽解放,先後屬萬縣專區、萬縣地區、萬縣市、重慶市。 1992年1月,民政部批復同意雲陽縣城遷至雙江鎮青龍嘴。雲陽新縣城位於長江北岸雙江鎮,是由雲陽鎮、雲安鎮、雙江鎮三鎮合一搬遷的縣城。1999年9月28日,縣直機關搬遷到新縣城辦公。 1997年,雲陽縣面積3634.3平方千米,人口121萬。轄24鎮32鄉。縣政府駐雲陽鎮。 2000年6月21日,長洪鎮政府駐地由長棚子遷至新橋灣(渝府[2000]118號)。 2000年,雲陽縣轄25個鎮、40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219647人,其中:雲陽鎮46834人、雲安鎮13768人、雙江鎮41822人、鳳鳴鎮17900人、盤石鎮28328人、龍角鎮19645人、寶坪鎮26593人、故陵鎮29123人、紅獅鎮31132人、南溪鎮30757人、長洪鎮28273人、雙土鎮28001人、桑坪鎮18477人、江口鎮35746人、盛堡鎮20388人、路陽鎮31986人、農壩鎮24475人、高陽鎮24604人、渠馬鎮17628人、關市鎮14775人、人和鎮21357人、黃石鎮14661人、巴陽鎮16977人、沙市鎮20761人、魚泉鎮25667人、硐村鄉15446人、毛壩鄉20684人、棲霞鄉21191人、寶塔鄉14646人、水磨鄉15368人、里市鄉12073人、鳳橋鄉12038人、院庄鄉16283人、外郎鄉10473人、泥溪鄉16058人、耀靈鄉12234人、雲峰鄉10939人、清水鄉5937人、蔈草鄉22084人、堰坪鄉12816人、新津鄉14142人、普安鄉16468人、龍洞鄉24496人、洞鹿鄉13335人、石門鄉8311人、大陽鄉14696人、青山鄉13657人、富家鄉11360人、新陽鄉18986人、塔棚鄉8825人、團壩鄉13452人、千丘鄉13441人、帆水鄉11032人、文龍鄉16617人、後葉鄉19190人、向陽鄉13830人、建全鄉17192人、雙水鄉17481人、白龍鄉16779人、龍塘鄉8236人、養鹿鄉22108人、水口鄉13812人、蓮花鄉15104人、九龍鄉17878人、上壩鄉11271人。 2002年2月22日,外郎鄉政府駐地由外郎村2組遷至竹林村3組大橋頭(渝府[2002]14號)。2002年2月26日,撤銷清水鄉,設立清水土家族鄉(渝府[2002]15號)。2002年9月25日,毛壩鄉政府駐地由該鄉毛壩村6組遷至白水村2組(渝府[2002]158號)。2002年7月30日,棲霞鄉政府駐地從洪湖村8組鄧家老屋遷至同安村13組小丫口(渝府[2002]118號)。 2002年,雲陽縣轄25個鎮、40個鄉,57個居委會、827個村委會。年末戶籍總人口125.9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35萬人。 2003年8月5日,將原規劃渠馬集鎮遷建新址由渠馬鎮促進村一組(依託舊鎮後靠)變更到渠馬鎮土岩村三組燕子窩(渝府[2003]178號)。2003年10月21日,寶塔鄉政府駐地由蔬菜村2組遷至廟中村12組(小地名三溪口)(渝府[2003]234號)。 2004年9月24日,鳳鳴鎮政府駐地由鳳鳴街蓮花路31號遷至鳳鳴村9組;江口鎮政府駐地由江口鎮大河街遷至江口村10組(渝府[2004]236號)。 2005年1月11日,農壩鎮人民政府駐地由農壩居委會遷至龍堰村5組(渝府[2005]9號)。年底,全縣轄25個鎮、39個鄉、1個民族鄉:雲陽鎮、雲安鎮、雙江鎮、鳳鳴鎮、盤石鎮、龍角鎮、寶坪鎮、故陵鎮、紅獅鎮、南溪鎮、長洪鎮、雙土鎮、桑坪鎮、江口鎮、盛堡鎮、路陽鎮、農壩鎮、高陽鎮、渠馬鎮、關市鎮、人和鎮、黃石鎮、巴陽鎮、沙市鎮、魚泉鎮、硐村鄉、毛壩鄉、棲霞鄉、寶塔鄉、水磨鄉、里市鄉、鳳橋鄉、院庄鄉、外郎鄉、泥溪鄉、耀靈鄉、雲峰鄉、清水土家族鄉、票草鄉、堰坪鄉、新津鄉、普安鄉、龍洞鄉、洞鹿鄉、石門鄉、大陽鄉、青山鄉、富家鄉、新陽鄉、塔棚鄉、團壩鄉、千丘鄉、帆水鄉、文龍鄉、後葉鄉、向陽鄉、建全鄉、雙水鄉、白龍鄉、龍塘鄉、養鹿鄉、水口鄉、蓮花鄉、九龍鄉、上壩鄉。共有568個村委會和66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29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6萬,農業人口113萬。

❿ 雲陽縣的著名人物

李遠,字求古,生卒年代不詳。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進士及第,歷任忠、建、江版、杭等州刺史權,官至御使中丞。《全唐詩》中重慶地區唯一有詩集的人。
辛寅遜,生卒年代不詳。曾任後蜀簡州刺史、北宋鎮國行軍司馬,為中國第一幅春聯新年納余慶,佳節賀長春的作者。參與撰修《前蜀書》,並著有《王氏開國記》等書。
程德全(1860-1930),字純如,號雪樓。先後任奉天巡撫、江蘇巡撫。辛亥革命爆發後,他選擇了與清王朝決裂,並先後任江蘇都督、南京臨時政府內務總長等職務。
塗鳳書(1875-?),清末民國官吏。字子厚,名起敦。光緒二十九年(1903)舉人,官內閣中書。先後任黑龍江龍江府知府、黑龍江提學使司提學使、黑龍江教育司司長、國務院秘書、國務院參議、國史統籌處處長等職。精通經史,工書能文,尤擅策論。有《厚庵文稿》。

閱讀全文

與雲陽比較著名的歷史人物俠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