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赤水歷史人物

赤水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01 07:21:03

① 貴州歷史上的名人

、趙旭:
(1812-1866),字石知,號曉峰,清朝貴州桐梓縣人。幼年喪父,青年時代隨其叔至山東騰縣祖父官署居住。先後游學吳楚,閱歷學識極富。回桐梓後,曾九次鄉試不第。長期居家課讀,與"西南世儒"鄭珍、莫友芝情誼深厚。曾任桐梓、荔波教諭。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任荔波縣教諭時,以實績加翰林院孔目銜兼署都勻府教授。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農民起義軍攻破荔波縣城,旭受重傷後投江死。趙旭博學多才,關心桑梓的文化事業,曾采訪桐梓掌故,編成《桐鑒》6卷、《被桐鑒》1卷、又編成《桐梓耆舊詩抄》1卷、《桐梓藝文志》4卷、《文學爾雅注》1卷、《琴鶴堂先澤拾遺》1卷、《蜀碧補遺》6卷。趙旭一生的主要成就是詩歌創作。著有《播川詩抄》8卷,選詩500餘首。又有《播川全集》50集。一生坎坷,長期居住在農村,對貧苦農民的生活較了解。他寫的詩,多反映貧苦老百姓的疾苦,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大膽揭露清軍的腐敗的社會的黑暗。語言朴質無華,通暢明快,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2、汪承潮:
字小瀛,號祖龍坑外人,貴州貴陽人。畫家。工山水人物,能寫真。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曾為麟慶《鴻雪因緣圖記》繪黔中名勝。
3、王立中:
清朝貴州平越(今福泉縣)人。清朝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進士,入翰林院。
4、 安淦辛:
清朝貴州水西人。奢香後裔。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他稟請為奢香立碑於墓前,又修奢香祠於墓側,立"奢香夫人故里"石柱標志於路旁。
5、陳鈺:
(1814-1869),字二如,號一指山人,清朝貴州貴陽人。貴州籍指畫名家自幼不喜科舉,醉心水墨繪畫,未到中年畫名即已遍黔中,因用心過度,40度後雙目失明,經數年治療,重見光明。擅長指畫,畫人物、山水、花鳥、尤以人物最精。書畫造詣甚高,可惜局於黔疆,無緣與海內外名家交遊,難顯其名聲。陳鈺的人物畫,到民國年間仍有為其族人保存者。計有《一指山人行樂圖》、《十八羅漢冊》等。貴州省博物館收藏有其畫數種,有《鍾馗破扇圖軸》、《墨筆山水花卉散頁》(十頁)等。
6、何德勝:
(1814-1867),字安國,本姓劉,呼為劉二、何二,清朝貴州黃平木老坪人。農民起義軍黃號軍首領。生性倔強,好打抱不平,對清政府濫征捐稅,強行"折征"的政策極為不滿。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在甕安天文組織起義,用黃布扎頭,史稱黃號軍。建立有上大坪、轎頂山等根據地。九年(公元1859年)十月攻入開州,十年(公元1830年)四月擬攻貴陽,
7、舒光富:
(1814-1855),乳名舒大,民間稱他舒裁縫,清朝貴州遵義人。幼讀私塾,成年隨父業鹽商。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二月參加獨山楊元保農民起義,拉開了貴州咸豐同治年間農民大起義的序幕。起義失敗後回家。
8、 諶厚光:
清朝貴州織金人,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進士。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任山西大同府知府,勤奮有為,玉河漲水時他組織修堤護城,平市商限息調劑,其盈虛緩急定為每年三限,商民稱信。至仕歸。
9、胡萬育:
字仁山,清朝貴州黎平人。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貢生。遵義黎柏容為開泰校官時,胡萬育與之唱和頗多。著有《容膝山房詩集》二卷。
10、何開瀛:
字萊仙,清朝貴州清鎮人。書畫家。生活於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曾為貢生,善書畫,尤精蘭竹。
11、趙鍾域
字省三,又字友莪,清朝貴州普定人。畫家。生活於道光年間(1821-1850年),曾為廩生,善畫蛺蝶魚蟲。
12、楊沂秀:
字魯川,貴州鎮遠人。為果勇侯楊芳之侄。系清朝道光年間進士,曾任陝西鄂縣知縣等。其女兒楊林貞工書畫。
13、田溥:
字雪樵,清朝貴州綏陽人。畫家。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年間貢生,工水墨山水畫,師法董、巨。
14、徐樗:
清朝貴州銅仁人。清道光(1821-1850年)中監生。《黔詩紀略後編》錄有其詩,並稱善畫。
15、史荻洲:
字勝書,清朝貴州黔西州(今黔西縣)人。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與黔西詩人、書法家張琚結"桐蔭詩社"。十五年(公元1835年)中舉人
16、任必達:
字裴然,清朝貴州清平縣(今凱里)人
17、楊開秀:
字實田,號雲卿,貴州綏陽縣人。應鄉試久不中,直到五十歲才中舉人。一生以教書為業。
18、郭超凡:
(?-1858),字小袁,貴州清鎮人。幼時聰明好學,十七歲時就很有文名,學者徐光文給他起名"超凡"。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中進士。

② 畢節最出名的歷史人物是誰

從漢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1年),牂牁郡(今畢節境內)土著人盛覽向武帝派遣出使西南的特使司馬相如討教作文之術,然後返回故鄉招生授徒開始,到明洪武十七年(1384)畢節置衛,再到明正統四年(1439)土著人唐諫「獻宅基地修學廟」,明眼人可以從盛覽與唐諫兩個人物的身上,透視出這長達1550年的歷史期間,畢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歷程。特別在教育上,為史學界稱之為貴州教育的發端。明清兩代,貴州共培養出700名進士,第一名就是畢節的張諫(在外地求學)。

從明洪武十四年(1381)穎川侯傅友德率30萬大軍南征,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普定侯陳桓、靖寧侯葉升領兵屯田畢節,再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都指揮使李煥著手修建畢節城池;從1949年毛澤東組織5.3萬幹部隨軍下江南,到同年11月28日畢節解放,首任縣委書記張西華、縣長牛林楓到任;從1964年中央抽調大批幹部赴貴州,到支黔幹部趙福亮出任中共畢節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書記、第二書記,人們可以看出,這總計長達580多年的歷史時期,畢節這個地方就迎來了三批北方客人,使畢節與外界溝通,實現南北文化交融,彝苗漢各民族共生共榮,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

從l911年10月3日,周素園領導的貴州自治學社發動武裝起義,一舉奪取政權,建立大漢貴州軍政府,到1934年1月,中共貴州地下黨第一個黨支部———畢節支部成立,林青出任支部書記,繆正元、秦天真為成員,再到1936年2月,中共貴州省工委委員鄧止戈領導的幾支地方武裝席大明、周質夫、阮俊臣部開到農村,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一彈未發進駐畢節,並在畢節建立川滇黔省蘇維埃革命委員、中共畢節中心縣委和貴州抗日救國軍,紅軍在畢節活動20天後,抗日救國軍司令員周素園率領600多人隨同紅軍撤離畢節投入長征這一歷史過程,人們可以看出,歲月流程雖僅有25年,但畢節已實現從舊民主義革命到新民主義革命的轉變,成了永放光芒的紅色革命根據地。

歷史人物

張諫
字孟弼,明朝赤水衛(今貴州畢節境內)人。明朝時貴州的第一個進士。少有志氣,北走四川就學於劉仲珩,很受仲珩喜愛。當時正值劉忠愍奉命出使四川,仲珩帶孟弼拜見,忠愍亦非常喜愛孟弼。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中舉人,然後到京師留在忠愍門下受業。明英宗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考取進士。受行人。因母去世去職守孝三年,後官拜監察御史,出督福建銀課時,遇地方不寧,孟弼率兵協助官軍捕之,回到朝廷時,上疏請罷閩中銀課。後父親去世,又守孝三年,孝畢累遷順天府尹,因正直被貶穿州知府,後又升太僕寺卿,卒於任上,留有《望古》詩一首。
林蔡氏
女,明朝畢節衛(今貴州畢節)人。其夫為畢節衛指揮,早逝,其子林晟年幼襲職。蔡氏寡居,有志氣,且懂得軍事,因子晟年幼不懂軍事,她便出來管理軍事,衛中各軍指揮都敬佩蔡夫人。蔡氏有文才,軍政閑暇時又教子晟以詩文。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苗民攻赤水城,四川都指揮張祥來征不克而死,畢節震懼。時官軍皆調征平越,林晟又在守備貴陽,畢節城中僅有軍隊數百人。蔡夫人臨危不懼,率僕人及軍民修補城牆守衛。不久,水西叛酋普奴率眾來攻城,由於蔡夫人指揮有方,拒敵三月,賊自去她便率眾追擊,使敵大潰,畢節城得以保全。人稱蔡氏為"女將軍"。能詩,《黔詩紀略》錄其詩一首。
夏曦(1901-1936),又名隆梓,字蔓伯,又作蔓白,化名勞俠,湖南益陽鎮(今湖南桃江縣)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領導人之一。早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讀書。1919年,加入新民學會。曾參加湖南學生聯合會領導第一師范學生「救國十人團」,開展抵制日貨運動。旋與毛澤東等組織驅逐軍閥張敬堯的斗爭。1920年,參加湖南俄羅斯研究會,學習、研究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積極傳播馬列主義。同年10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參加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並受到列寧的接見。1922年回國後,在湖南自修大學任教員。1922年至1923年,任湖南學聯幹事部主任,主編《湖南學生聯合會周刊》。1924年,任中共湘區委員會(後改為湖南省委)委員。曾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7年,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曾在益陽、寧鄉等地組織農民軍。後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31年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後,被派往湘西根據地,任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書記,在貫徹執行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中,犯了肅反擴大化的嚴重錯誤,給洪湖革命根據地的黨團組織和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造成了重大損失,紅三軍被迫退出湘鄂西根據地。1934年6月,他在湘鄂西中央分局會議上開始認識和糾正肅反擴大化的錯誤。1935年冬,任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在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1936年2月,在紅二、六軍團長征途中,不幸於貴州畢節縣七星關犧牲。
林青,原名李遠方,又名李肅如。
1911年出生於貴州省畢節縣。
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1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2年,林青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
1933年出獄後返回家鄉畢節,投身於抗日救亡活動中,並在斗爭中發展進步青年入黨。
1934年1月,林青等人在畢節建立了黨支部,並擔任黨支部書記。這是黨在貴州建立的第一個支部。
林青在畢節的抗日救亡活動,積極而有成效。他將進步青年組織起來,成立宣傳革命的群眾團體——畢節草原藝術研究社,以文藝的方式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林青的活動引起了反動軍閥的仇視。
1935年1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遵義,林青聞訊後立即奔赴遵義。中央地方工作部部長李維漢會見了林青。林青向李維漢匯報了貴州地下黨的工作,李維漢代表中央肯定了貴州地下黨的工作,並指示由林青等人組成中共貴州省工作委員會,林青任書記兼遵義縣委書記。
不久,貴州地下黨組織通過秘密工作搞到敵人的軍用地圖和密電碼本,交給了中央特派員潘漢年,為紅軍長征做出了貢獻。同時,林青又將從遵義帶回的紅軍戰報秘密傳閱,並利用刊物宣傳紅軍、宣傳抗日。
同年7月19日,林青不幸被捕。在獄中,敵人先以高官厚祿收買他,妄圖徹底破壞貴州地下黨組織,被林青堅決拒絕。敵人又對他施以各種酷刑和死亡威脅,妄圖撬開他的嘴。面對窮凶極惡的敵人,林青堅貞不屈,義無反顧地面對死亡。
1935年9月11日敵人將林青押赴刑場。行刑前,林青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高唱《國際歌》,大義凜然,從容面對死亡。兇殘的敵人為阻止他,竟然用刺刀刺進他的口中……林青壯烈犧牲,年僅24歲。
余達父(1870—1934),名若泉,號達父,彝族傑出詩人、法學家,是畢節歷史上最早的留學生之一。
余達父世居四川省古藺縣水潦鄉,自幼過繼給伯父余象儀為嗣,入籍於貴州省畢節縣龍場驛大屯。他沒做過土司,卻因過繼給伯父余象儀而成為大屯土司庄園的少主人。幼讀家塾,後受業於進士葛子惠門下,研習經史子集、詩詞文賦。1906年留學日本,入江戶和佛法律大學,專攻法律。他選學法律是為了要營救遭遇冤獄的哥哥若煌。在日本與貴州辛亥革命領導人平剛結為摯友。1910年學成歸國,秋試中舉,成為前清政法科舉人,但未受清廷一官半職,就回鄉守母喪。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一月後貴州自治學社領導的起義亦宣告貴州獨立。達父先生被選為省立法院議員,即自家鄉赴省城貴陽,但貴州革命政權很快就被滇黔軍閥勾結所顛覆。余達父被迫遠赴上海避禍,與安健(彝族)創辦《斯覺報》,鼓吹革命,鞭撻軍閥。後又赴北京開設律師寓所,任專職律師,又在法政學校兼任教員。時人稱他「學究申韓,辯媲蘇張」,「仗義直言,恥附權貴」,這樣正直剛烈的性情,不見容於腐敗黑暗的當時,居京5年,落寞歸里,在大屯家中讀書著述。後中風半身不遂,卧病3年治癒。這時鄉間兵匪頻仍,難以安居,經摯友周素園介紹給省長袁祖銘,出任貴州大理分院刑庭庭長,乃全家遷居貴陽。在任上「法理深邃,冤屈雪伸」,時與官場相扦格,再次棄官入雲南,漫遊數載,又歸鄉里讀書著述,但仍不見容於地方權勢,復寓居省城,在王家烈任省主席時,受聘為省政府名譽顧問。1934年,貧病交加的余達父在貴陽不幸逝世,歸葬大屯故里。平剛曾親題其遺像,高度評價他在經學、史學、文學、法學上的成就,憐惜他的懷才不遇報國無門。
余達父先生學問深湛,著作等身。生前刊印者即有《邃雅堂詩集》十四卷、《罌石精舍文集》四卷、《蠖龕拾塵錄》二卷、《通雍余氏宗譜》一卷;未刊稿有《且蘭考》一卷、《且蘭野史》四卷等。時人稱譽他「讀書萬卷,用宏取精工書善文,昔擅詩名」、「法律名家,文學泰斗」、「深諳政法,尤擅詩文」。其中《邃雅堂詩集》是先生手訂的平生詩作千餘首的精選本,在當時就廣受識者好評。
陶新春(1825—1867)原名陶正春,又名陶虎,清威寧州遵化里(今貴州省赫章縣境內)人,是太平天國革命時期黔西北苗族人民起義的著名首領。周素園(1879—1958),又名培藝,別字樹元,澍元,貴州畢節人,1879年3月7日生。前清貢生,年輕時立志改良政治,尋找救國之策。

③ 《山海經》里的人物排名

第一、九尾狐

《山海經》記載:「青丘之山,有怪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先秦時期,九尾狐被認為祥瑞,比如大禹老婆塗山氏的女人就是九尾狐。到了北宋,九尾狐就被妖化了,清朝直接成為反面動物,比如妲己。

第七種,英招

英招是一位集人、馬、虎、鳥四形於一身的天神,聲音如榴,槐江山的山神,替天帝看花園的神。《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英招人面馬身,有鳥的雙翼,虎的斑紋,常振翅高飛,巡遊四海。

第八種,陸吾

陸吾也被成為肩吾,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昆侖山神名,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這種妖獸有九條尾巴,和一顆銳利目光的人頭,是掌管天界季節的神靈。

第九種,䱤父魚

䱤父魚是一種非魚非豬的怪魚,樣子像鮒魚,魚的腦袋,卻長著豬的身子,據說吃了它的肉可治嘔吐。可謂是吃貨的福音,尤其是咳嗽吃貨的福音。

第十種,相柳

相柳是上古時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凶神,會噴毒水,共工的大臣,出自《山海經·海外北經》。後來,大禹見到它為禍人間,於是就用神力殺了相柳。

④ 貴州歷史上都有什麼名人

張之洞、何應欽、王陽明、楊龍友、周漁璜等。

1、張之洞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

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出生於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南皮。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2、何應欽

何應欽(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字敬之,貴州省興義人。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國參加滬軍。二次革命失敗後,再到日本就讀於陸軍士官學校。

1948年5月,任國防部長,次年3月任行政院長,5月辭職,8月去台灣歷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聯合國同志會理事長、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主任委員等職。

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

1945年9月,何應欽在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岡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這是一個中國軍人所能享有的最大榮耀!

3、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

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4、楊龍友

楊文驄(1596年—1646年),字龍友,貴州人,明代畫家。流寓金陵(今南京)。萬曆四十七年(1619)舉人,六次會試不中,崇禎七年(1634)選為華亭縣教諭,後遷青田、江寧、永嘉等知縣。

為御史詹兆恆參劾被奪官。楊文驄博學好古,善畫山水。為「畫中九友」之一。生於貴築,獨破天荒,所作台蕖等圖,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結,有元人之風雅去其佻,出入巨然、惠崇之間。

5、周漁璜

周漁璜,清初著名學者,詩人。父親周國柱有四子,漁璜排行第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漁璜22歲鄉試第一。三十三年(1694年),29歲時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三十六年(1697年)散館,授翰林院檢討。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鄉試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讀。五十年(1711年)簡任順天學政。

五十一年(1712年)升侍讀學士。五十二年(1713年)晉升詹事府詹理,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檢閱浙江、江南兩省兵。五十三年(1714年),終因操勞過度,年近半百即逝世於任上。

⑤ 請問:遵義有哪些歷史人物和歷史事跡

佳答案
紅軍長征事跡: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在中革軍委博古等領導人實行軍事冒險主義、軍事保守主義的戰略指導下,屢戰失利,蘇區日益縮小,形勢日趨嚴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間,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悄然從瑞金出發,率領紅一、三、五、八、九軍團連同後方機關共8.6萬餘人進行戰略轉移,向湘西進發,開始了悲壯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二萬五千里長征。它那傳奇式的犧牲和堅韌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賴以成功的基礎,它激勵著一個有12億人口的中國朝著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未來前進。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舉世無雙的壯舉,它像一條永遠銘刻在地球上的紅飄帶,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象徵。

從1934年10月16日紅軍在江西渡過於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到陝北,歷時兩年整,行程上萬里,其間經過無數次激烈的戰斗。幾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路上行軍一共368天,餘下來的100天大多都在戰斗中渡過。據美國著名記者斯諾統計: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佔領過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此外還打敗或躲過追擊的中央軍。平均每天行軍71華里,一支大軍及它的輜重要在一個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說近乎奇跡。

長征一開始就遇到了最殘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蔣介石在江西連續發動四次對中央蘇區的"圍剿",均告失敗。他接受了過去的教訓,改弦更張,放棄了長驅直入的作戰方式,調整部署,採取"穩扎狠打,步步為營,修碉築路,逐步推進"

⑥ 歷史上有沒有薛丁山這個人

歷史上沒有薛丁山這個人,卻有他的原型人物。

薛丁山(公元649年—公元720年),是小說演義里的人物,他的歷史原型是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薛訥。

薛丁山的母親是柳金花。他娶樊梨花、竇仙童、陳金定為妻子,曾經率軍平定過西涼(西突厥),後因為他的兒子薛剛元宵夜酒喝醉打死皇子,繼而驚死高宗被武則天下令處死。

(6)赤水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舊唐書》:薛訥,絳州萬泉人也,左武衛大將軍仁貴子也。為藍田令,有富商倪氏於御史台理其私債,中丞來俊臣受其貨財,斷出義倉米數千石以給之。訥曰:「義倉本備水旱,以為儲蓄,安敢絕眾人之命,以資一家之產?」竟報上不與。會俊臣得罪,其事乃不行。其後突厥入寇河北,則天以訥將門,使攝左武威衛將軍、安東道經略。臨行,於同明殿召見與語,訥因奏曰:「丑虜恁凌,以盧陵為辭。今雖有制升儲,外議猶恐未定。若此命不易,則狂賊自然款伏。」

開元二年(714年),薛訥受命與左監門將軍杜賓客等率軍抵禦契丹。軍士苦於酷暑,行軍到灤州,不期與敵遭遇,軍事失利,被朝廷責備並削去官爵。

但在吐番侵擾臨洮、渭州、蘭州等地時,他仍被起用,以平民身份攝佐羽林軍,為隴右防禦使,奮力抗擊,大獲全勝。玄宗得報後,又拜薛訥為左羽林大將軍,掌管京師衛護,復封平陽郡公。後告老還家。

⑦ 樊姓歷史名人

樊皮,春秋時周國大夫。樊皮叛王《左傳庄公二十九年》

樊於期,戰國時秦國大將,避罪於燕,得燕太子丹之庇護,後因荊軻欲替太子丹殺秦王,願得其首級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樊噲,西漢開國元勛、 大將軍、左丞相,沛縣人。楚漢戰爭時,項羽的謀士范增打算在鴻門宴上謀殺劉邦,樊噲持盾闖入,斥責項羽,使劉邦得以脫身。滅秦後,與張良諫劉邦不要貪圖咸陽宮室安樂,遂封存重寶財物府庫。以軍功封舞陽侯。

樊英,字季齊,生於漢代,南陽魯陽人。他通曉陰陽地理,並洞悉其中的奧妙,能推測災異。他在壺山之陽隱居時,向他求學的人從四處涌來。無論州郡如何禮請他,他都不應。

樊遜,北齊哲學家,他對道教神仙方術加以批判,認為皆虛妄之術。

樊稠(?-195),東漢末年軍閥,官至右將軍、萬年侯。涼州金城人。

樊興,安州(今廣東省中山市)人,原籍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為人忠謹,大唐開國功臣。歷左驍衛將軍、赤水道行軍總管、左監門大將軍等職,後官累至檢校右武侯將軍、襄城郡公。永徽初卒,贈左武侯大將軍、洪州都督,陪葬獻陵。

樊梨花,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後投唐(樊父原系隋將,歸依突厥)。樊梨花智勇全,美貌絕倫,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

樊圻,明萬曆四十四年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後(1616-1694後)清畫家。字會公,江寧(今江蘇省南京)人。擅畫山水、花卉、人物。為「金陵八家」之一。

樊瑩(1434—1508),字廷璧,號澄江,常山人。明天順八年(1464)進士,引疾歸養。成化三年(1467),應知縣李溥之聘編纂《常山縣志》。正德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病故,葬博望鄉(今常山縣何家鄉)大尖山。正德十四年昭雪,追贈太子少保,謚清簡。

樊繼祖,字孝甫,號雙岩,鄆城縣人,明正德6年(1511年)進士。著有《雙岩奏疏》、《十友傳》、《山海紀程》、《金丹集》等,流傳於世。

⑧ 有關長江的歷史人物

1:秦朝,李冰父子,修築都江堰,使四川成為天府之國。
2:隋煬帝,楊廣,版挖大運河(貌似能扯權上點關系吧)
3:偉大領袖毛主席:年輕的時候他寫了一首詩。沁園春 長沙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湘江也算是長江的一支流吧)
中年的他率領紅軍長征,在長江發生了各種戰斗。(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河...)
晚年的他:百萬雄獅過大江!!(吼吼!扯遠了,蘭州勿噴)

⑨ 陝西歷史名人有哪些

陝西作為中華民族和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擁有璀璨的歷史和悠久的文化,炎黃子孫的始祖炎帝和黃帝,就誕生於陝西。而到了近代,陝西更誕生了無數歷史名人,僅僅傳奇的黃埔軍校一期生,就有高達41人是陝西籍,陝西籍的將領,成為了國民黨軍中黃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

胡璉

胡璉,1907年生於陝西華州赤水鎮,1926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胡璉先後參加了北伐戰爭、軍閥混戰、中原大戰、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並最終被晉升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曾擔任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等職。1977年病逝於台灣,享年70歲。

⑩ 歷史上的樊姓名人有哪些

1、樊於期

樊於期(?―前227年),戰國末期將領。原為秦國將軍,後因伐趙兵敗於李牧,畏罪逃往燕國,被燕國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荊軻謀刺秦王政時,荊軻請求以樊於期首級與庶地督亢(在河北高碑店一帶)地圖作為進獻秦王的禮物,以利行刺。樊於期獲悉,自刎而死。

楊寬的《戰國史》認為樊於期就是桓齮,但所持理由僅兩人名稱發音相似,記載時間接近,時代差距無法考證文字讀音,記載時間接近者眾,因此此說僅為假說,尚未證實,理由亦不充分。

2、樊噲

樊噲(公元前242-公元前189),沛人,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為業。西漢開國元勛,大將軍,左丞相,著名軍事統帥。為呂後妹夫,深得漢高祖劉邦和呂後信任。

後隨劉邦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信等,為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將。早年以屠宰狗為業,曾在鴻門宴時出面營救漢高祖劉邦。封舞陽侯,謚武侯。四川宣漢縣有樊噲鎮。

3、樊梨花

樊梨花,大唐貞觀年間人,中國古代四大巾幗女英雄之一,她因與薛丁山平定西北邊亂、沙場揮戈與共的故事而家喻戶曉,在後世影響深遠。其傳奇故事被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歌舞戲劇等多次演繹,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樊梨花,在我國地方史記、掌故稗史中都有記載,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

4、樊哲祥

樊哲祥,1909年6月生,湖北公安縣蔡家灣村人。貧苦農民家庭出身。在私塾讀書6年,其間曾在家務農。1926年9月 任公安縣第六區農民協會執行委員兼童子軍副團長,參加當地農民運動。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第三軍師政治部科長、第二方面軍司令部二科代科長。

5、樊鍾秀

樊鍾秀(1888-1930),字醒民,河南省寶豐縣城西夏庄人。少年時拜少林寺和尚為師,後在宜川家鄉組織武裝,抗擊官匪。1923年樊鍾秀被孫中山任為豫軍討賊軍總司令、建國豫軍總司令。次年被選為國民黨第一屆候補中央監察委員。

1926年率部參加北伐戰爭,在南陽、鄧縣一帶追擊吳佩孚。1928年冬,因對蔣介石不滿,被迫通電下野旅居上海。1930年率舊部參加閻錫山、馮玉祥的聯合討蔣戰爭,曾拒絕蔣的重金收買,堅持反蔣。同年5月23日,在視察陣地回許昌司令部時,遭蔣軍飛機轟炸,重傷致死。

閱讀全文

與赤水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