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有關歷史人物的誠信的故事

有關歷史人物的誠信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1 05:55:47

『壹』 古人誠信的故事(簡短的)

1、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諸侯,可以說周天子都拿她沒辦法,魯庄公與其過交戰,曹沫為將,結果連敗三仗,魯庄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齊桓公答應與魯國停戰會盟。可是在會盟之上,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齊桓公,要齊桓公返還魯國因戰敗答應割讓給齊國的土地,齊桓公答應歸還。

事後,齊桓公並沒有因為曹沫採取不正當方式要回土地而背約,真的把魯國割讓的土地還給了魯國,其實以齊桓公的力量,曹沫以此卑鄙手段索取的土地,完全可以不給他,魯國一點辦法也沒有,可齊桓公講誠信,如約交還了土地。

2、晉公子重耳因蒙難而流亡他鄉,當時很多諸侯國不接納他,最困難的時候介子推只能從自己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到了楚國後,楚國熱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時,楚國國君問他說:「如果你以後做了晉國國君,將如何報答我?」

重耳說:「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會有更稀罕的東西送給你,不過托你洪福,以後我如果做了晉國國君,假若我們在戰場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為回報!」後來,重耳果然作了國君,成了晉文公。

五年之後,也就是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果然與楚國在戰場上相遇,晉文公確實實踐了自己的諾言,退避近百里以報楚國招待之恩。

3、魏文侯在與群臣飲酒,興致盎然,而此時天下起了雨,魏文侯想起了他與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約當日要打獵,於是,他便「命駕將適野」。左右大臣驚詫道:「大家喝得正起勁,而又下著大雨,君侯又要去哪裡?」

魏文侯說:「我與虞人約好了今天打獵,雖然下雨不能打獵了,豈可因為自己喝得高興就不去跟人家說一聲呢?」於是便親自前往。魏文侯原為晉國臣下,後來和魏、韓、趙,三家分晉,獨立為侯,飽受傳統思想者詬病。

4、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

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

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5、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後,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

有個大膽的人終於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貳』 有關誠信的名人事例

1、晏殊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

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

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

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

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

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商鞅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

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後,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於扛走了這塊木頭。

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3、李苦禪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後,面有愧色。

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並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後院,將畫燒毀。事後,對兒子說:「今後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4、宋濂

宋濂是我國明代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他從小喜愛讀書,但家裡很窮,上不起學,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

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

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

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

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准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5、華盛頓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

柯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污點。

『叄』 有關誠信的著名歷史故事

1、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

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2、食言而肥

春秋時,魯國大夫孟武伯,說話一貫無信,魯哀公對他很不滿。有一次,魯哀公在五梧舉行宴會,孟武伯照例參加,有個名叫郭重的大臣也在座。這郭重長得很肥胖,平時頗受哀公寵愛,因而常遭孟武伯的嫉妒和譏辱。這次孟武伯借著向哀公敬酒的機會,又向郭重道:「你吃了什麼東西這樣肥胖啊?」

魯哀公聽了,很覺厭惡,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無肥乎!」這句話分明是反過來諷刺孟武伯慣於說話不算數,而且在宴會上當著群臣之面,出於國君之口,孟武伯頓時面紅耳赤,感到萬分難堪。

3、齊襄公言而無信

春秋時,齊襄公派大將連稱、管至父去守衛葵丘。連稱問齊襄公:「我們何時能回來?」當時正是西瓜上市季節,齊庄公一邊吃瓜一邊說:「明年吃瓜時派人替換你們。」

一年之後,齊襄公卻忘了約定。管至父只好送回一瓜,並提出按時替換的要求。齊襄公十分振怒,平靜下來之後,對送瓜的人說:「他們要想回來,在等一次瓜熟吧。」連稱、管至父見齊襄公言而無信,又氣又恨。後來,他們二人參加叛亂,殺死齊襄公。

齊襄公言而無信,最終落得被人推翻,死於非命的下場。告訴我們人是要講信用的,既然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兌現承諾。言而無信,必然失信。

4、曾子殺豬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妻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從集市上回來後,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阻止說:「我不過是跟孩子鬧著玩的。」

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准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5、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

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肆』 找歷史上誠信故事十個

1、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是對信守諾言的人的最高評價。

拓展資料: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一個基本准則。

『伍』 古代名人誠信的故事

1.華盛頓櫻桃樹的故事

華盛頓砍了爸爸最心愛的櫻桃樹,由於勇於承認,爸爸沒有批評他,而且還贊揚了他高尚的情操。

2.孟母

當孟家還在廟戶營村市集旁居住時,東鄰有人殺豬,孟子不解地問母親:「鄰家殺豬干什麼?」孟母當時正忙,便隨口漫應:「給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食肉,孟母為了不失信於兒子,忍痛在捉襟見時的生活費中,撥出一部分錢買了一塊肉,讓兒子吃了個痛快。

3.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4.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拓展資料: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統稱。泛指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用,一諾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處事真誠誠實,尊重事實,實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諾。

誠信是人必備的優良品格,一個人講誠信,就代表他是一個講文明的人。講誠信的人,處處受歡迎;不講誠信的人,人們會忽視他的存在;所以我們人人都要講誠信。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



閱讀全文

與有關歷史人物的誠信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