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垛鎮的原三垛鎮
地名由來
三垛,據《金佗續編》卷30、《高郵軍紹興三巨公祠記》、《讀史方輿紀要》卷23等介紹,原名為「三墩」,蓋因此地原有三座大土墩。此說始建於王存等編著的《元豐九域志》,該書成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岳飛在此抗金時,仍舊稱「三墩」。後因避宋光宗趙惇名諱,改稱「三垛」,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 農業狀況
三垛農業資源富有豐饒。適宜的氣候、肥沃的土壤、豐富的水源,造就出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初步形成了以特種水產養殖、良種禽畜繁育、商品糧三大國資項目為主的特色產業。該鎮」少游牌「羅氏沼蝦、」黑旋風牌」黑大豆、」銀珠牌「稻米等一批綠色農產品走出國門,遠銷歐美,聲名遠揚。
工業狀況
三垛鎮2011年全部工業產值實現7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0.5億元,銷售20.2億元,利潤53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0%、32%、30%和14%;規模以上企業數達21家;完成工業投入10.5億元,同比增長31%,經濟建設欣欣向榮。
改革開放以來,全鎮經濟融入大生產、大流通、大循環、大市場之中,農業調整成效顯著,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私營經濟異軍突起,建築大軍勇闖全國,集鎮面貌日新月異,商貿活動輻射周邊,投資環境日益改善,為三垛贏來了「歷史名鎮、工業大鎮、農業大鎮、建築強鎮、文明新鎮」的美譽。 高郵市三垛中學坐落在人傑地靈、交通便利的江蘇省重點中心鎮三垛。學校創建於1956年,迄今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昔日的完中,今日的騰飛;學校先後被評為「江蘇省三星高中」、「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安全文明校園」、「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理科實驗合格學校」、「揚州市文明單位」、「揚州市收費規范學校」、「揚州市依法治校示範校」、「高郵市教育工作目標管理先進高中」、「揚州市體育傳統項目(田徑)學校」、「揚州市藝術特色學校」、高郵市四輪綜合督導均為「優秀學校」、學校團委被評為「揚州市『五四』紅旗團委」等。三垛生源每年考上省重點中學揚州中學和高郵中學的數目並不少,這也是使得三垛每年重點大學新生的入學率維持一個相對不錯的水平,這也延續了三垛作為蘇中重鎮的優良教育傳統。
三垛小學,有悠久的歷史,進入21世紀後,原來的將近百年的校舍被逐漸廢棄,搬入了原三垛中學的校址,並新建了一部分校舍,更新了教學設備,包括信息科學技術的教學設備。盡管近年來存在市級小學對當地較富裕階層的兒童生源的競爭,三垛小學仍然保持了生機勃勃的辦學風氣,這與校領導班子認真負責,嚴謹治校的措施是分不開的。 秦觀
○秦觀簡介
漢族,揚州高郵三垛人,北宋著名文學家,婉約派代表人物,生於1049年,卒於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別號邯溝居士。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並稱為「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
○秦觀生平
縱觀秦觀一生,主要分為三個時期,即出仕前(1049年-1084年),在此期間,秦觀大多在故鄉高郵居家耕讀,為科舉做准備。同時也常常與孫莘老、參寥子等游歷於江淮吳楚之間,徜徉於山光水色之中;入仕期(1085年-1094年)元豐八年,在科舉考試連續兩次失敗之後,秦觀第三次參加科舉考試,終於考取進士。入仕後,適逢北宋「朋黨之爭」日益激烈之際,因其親附蘇軾,被視為「舊黨」,牽連頗多。歷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秘書省正字、左宣德郎、國院編修官等。貶謫期(1094年-1100年)隨著太皇太後高氏崩逝,哲宗親政。秦觀作為「舊黨」核心人物,也受到打擊,連續被貶,最終於元符三年(1100年),卒於滕州。
姜恩柱
○姜恩柱簡介
1938年12月生於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1964年畢業於北京外語學院英語系,1981年9月至1983年1月先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當研究員和在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任客座學者。曾任駐英國代辦處隨員,駐英國大使館三等秘書,二等秘書。回國後,歷任外交部西歐司副處長、處長、副司長、司長。
○姜恩柱履歷 1990年後任外交部部長助理; 1991年12月―1995年8月任外交部副部長; 1993年4月出任中英會談(中英政府就香港九四/九五年選舉安排進行的會談)中方代表; 1993年7月―1995年12月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1995年12月―1997年3月任中國駐英國大使; 1997年7月―2000年1月任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社長; 2000年1月―2002年8月17日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 2002年8月29日在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十九次會議上被任命為第九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03年3月任第十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是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香港)。 光福寺,始建於唐貞觀23年(公元649年)。南宋淳熙年間(1237—1240)僧人海雲重建改稱光福寺。據傳此寺與山東的光福寺同時開工,同時建成。清光緒十四年(1888)僧人持志又建。寺內有聞名全國的懸空泥木浮雕觀音海島,所造神物,形象逼真,姿態各異,工藝精湛,並為高郵八大名寺之一。光福寺現在原址上重建大雄寶殿已開工興建,建成後的光福寺融宗教文化、古文化、水文化為一體。
秦觀故居,位於三垛鎮少游村,清末明初的老式四合院,為秦觀後人在舊址上重建而成,當地人稱「秦家大院」,在秦觀故居南面有一條河,叫「秦家垛河」。據秦氏後人介紹,當時秦觀出門拜會朋友必然坐船,「時復扁舟循邗溝而南,以適廣陵」。蘇轍在《簡秦觀》中寫道:「茫茫細雨濕邗溝,蒼地無眠盡擁裘。知有故人家在此,忙展詩書洗窮愁。」
岳飛像
在揚州當地民間流傳著不少岳飛抗金的傳說。據史書記載,建炎四年(1130年)春,從黃天盪逃出的金兀術攻陷揚州,為佔有運河通道有攻擊承州(今高郵),完顏昌也率軍從山東南下楚州(今淮安)接應。在此危急關頭,宋高宗趙構立刻命令岳飛率兵保衛承州,援救楚州。岳飛接到詔令後,輕騎先入泰州,接著率兵移屯三墩(今三垛),一個月內和金兵三次交鋒,三戰三捷,在此之後岳飛又率兵在南通、泰州、揚州等沿江一線接連打敗金兵,粉碎了金兵再度南下的陰謀,從而確保宋政權能在南方立足,由於這一系列的戰鬥起始於承州,所以史稱」承州之戰「或」三墩伏擊戰」。
1991年,當地人為紀念岳飛,在該鎮東首塑立了一座岳飛塑像。該雕像面北被南,銀盔銀甲,手按寶劍,威風凜凜地挺立著。 《三垛》——王敬之
至今遺父老,猶說岳家軍。故壘迷前代,中原記舊勛。去帆張片片,寒葉下紛紛。何處尋猿鶴,晴煙似陣雲。
王敬之,字仲恪,號寬甫,江蘇高郵人。清代著名學者王引之弟,清嘉慶增貢生,著有《枕善居詩詞》、《小言集》等。
《三垛鎮》——高谷
嘉木陰森結草堂,亂雲連屋水連庄。
人家說盡秋成好,七月西風早稻香。
汀草薰濃野樹疏,水禽時傍釣船呼。
誰言此地無佳趣,高掛香簾待客沽。
高谷,明朝首輔,字世用,江蘇興化人。生於明洪武24年(1391年),25歲登上進士,歷任翰林侍講、侍讀學士、工部尚書,後進少保東閣任大學士。66歲時升為謹身殿大學士,仍兼東閣。高谷為官清廉,辦事公道,主持正義,後因年老主動離職回家。英宗皇帝對他評價甚好。高回鄉後,仍住的是簡朴房屋,死於1460年,享年70歲。歷官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五朝,由中書舍人升至內閣大學士,故被尊為「五朝元老」。《明史》有傳。
《八千歲》——汪曾祺
……一囤晚稻香粳——這種米是專門煮粥用的。煮出粥來,米長半寸,顏色淺碧如碧蘿春,香味濃厚,是東鄉三垛特產,產量低,價極昂。這兩種米平常是沒有人買的,只是既是米店,不能不備。另外一邊是櫃台,裡面有一張帳桌,幾把椅子……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京派小說的傳人,代表作有《大淖記事》、《受戒》等。 方酥
方酥是三垛特產,傳統美食。方酥外形呈正方形,平底,上面隆起,密敷芝麻,口感酥脆香甜,風味獨特。方酥不含水、不滲油、不變形、不散碎,耐存放。舊時是若干只方酥裝入一個半球狀的大眼篾撇(蘆柴製作),上面再罩一個篾撇,相互吻合成一個球體,倘若外出,與衣物放在一起亦無大礙。其攜帶、食用或作為禮品遺贈,給人的感覺就一個字:爽。
方酥與酥透飣有一定的淵源關系,可謂歷史悠久。相傳南宋建炎四年(1130),岳飛奉詔馳援楚州,屯兵三垛,與據守高郵的金兵對壘。當時的情勢誠如岳飛所雲:「所有士馬瘡痍尚新,嬴弊方甚,芻菱糗糧,一一窘乏……」百姓聞訊後,簞食壺漿,傾囊相助。酥透飣是三垛一帶流行的家常食品,它以麥面加「老肥」發酵後烙制而成(亦可用餿粥代替「老肥」發酵),攜帶、食用都很方便,遂成為勞軍支軍的首選,百姓日夜趕制。岳飛令士卒將一些酥透飣置於轅門內的土墩上(三垛時稱三墩,境內有三個土墩)。金兵的探馬遠處一看,墩上黃燦燦一片,猶如無數金蟾蟄伏,鳥雀盤旋啄食,以為岳家軍糧草豐足,嚇得金兵不敢貿然出擊。從此,酥透飣有了一個俗稱:蛤蟆酥,土墩也被稱作蛤蟆墩了。
蛤蟆酥
蛤蟆酥正式以方酥的名義面世,始於1923年姜慶宏先生。姜慶宏15歲外出學藝,在外面闖盪了一圈,24歲歸來,決定從地方特色著手,對蛤蟆酥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開始作坊式生產。首先是選擇主料,對麵粉、生油、白糖、芝麻等,從品牌、質量諸方面嚴格把關。比如麵粉,限用泰縣錄三羊牌;芝麻要去雜、揚凈、淘清、曬干,再擦皮去衣,料料飽滿亮麗。其次是增加輔料,如陳皮、金桔餅、桂花、果料等。第三是嚴格操作。各種原輔材料按配比和次序加入後,從繾肥、捶疊、敷芝麻、貼爐、控火直至出爐,道道工序一絲不苟。比如捶疊,內餡包入皮面後,要用擀杖穿心滾捶,反復舒捲折疊,疊成32層;敷芝麻也十分考究,敷後好要用手來回摩挲輕抹,做到密實而不脫落;控火則是秘技,方酥在爐內12小時,既要焙乾水分,又不能焙焦,必須是黃燦燦而有光澤。
方酥可充飢、可佐茶、可作休閑食品,有干吃和沖泡兩種吃法。年輕人,牙口好,整塊啃咬,咯崩脆響,恰如汪曾祺所雲:「嚼之聲動十里人。」一般干吃是用掌心將方酥輕輕摁碎,信手拈碎片入口,細喟慢品。盡顯斯文風雅。當然干吃得就一杯清茶,或花間邀月,神遊太虛;或三五知己,海闊天空,那絕對是一種享受、一種愜意、一種境界、一種品位。食用齒頰留香,三日不忘,肥厚生猛之物不可同日而語。沖泡則將方酥置於碗內,徐徐倒入開水,只聽「 口茲 口茲 」有聲,清香四溢,熱氣氤氳中,但見整塊方酥借水而發,層層疊疊,盡情舒展膨脹,那種恣意,那種張狂,似要撐破大碗,待要舉箸,眼前已是一幅「翠影落群岫」的立體山水畫了。若以雞湯或肘子湯沖泡,絕對是上佳的滋補品,有口福者保管大快朵頤。
方酥源於尋常百姓的酥透飣,可謂出身卑微。它沒有顯赫的身世,更沒有「御用」的光環和「貢品」的虎皮,甚至沒有標識、沒有包裝、沒有一句廣告詞。但是它棄圓取方,似有君子之道;它佐茶尤佳,亦與君子之交淡如水結緣;它素麵朝天,坦坦盪盪,在喧囂的塵世中固守一份內心的寧靜和平淡,更是君子品格。台灣有位作家說:「知音不如知味。」紅塵滾滾,物慾橫流,知音難覓,但知味者終究還是有的。因此,在追逐時尚和新潮的今天,三垛方酥這個傳統食品大概還會佔一席之地。 尚犼
三垛民間有尚犼的習俗,每年陰歷五月十八的「都天廟會」都有迎犼的民俗表演。都天廟會實際是祭祀張巡的宗教活動。唐安祿山叛亂,張巡起兵討賊,困守河南商丘,後糧斷城破,36人同時殉難。三垛人感義,立廟祭祀,謂都天廟。廟會三聲炮響,都天菩薩出宮巡遊,三班六房衙役執事前呼後擁,鑼聲震天,旌旗蔽日。但這種習俗在解放後卻逐漸地消失了,三垛最後一次「迎犼」是在解放初期。
犼,是三垛先民信奉的一種圖騰。犼乃北方獸名,似犬,食人。俗稱「望天犼」、「朝天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述異記》中記載:「東海有獸名犼,能食龍腦,騰空上下,鷙猛異常。每與龍斗,口中噴火數丈,龍輒不勝。康熙二十五年夏間,平陽縣有犼從海中逐龍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見三蛟二龍,合斗一犼,殺一龍二蛟,犼亦隨斃,俱墮山谷。其中一物,長一二丈,形類馬,有鱗鬣。死後,鱗鬣中猶焰起火光丈余,蓋即犼也。」
㈡ 高郵的著名人物
1、秦觀
秦觀(年—1100年9月17日),江蘇省高郵市人,字少游,號太虛,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其淮海居士。蘇軾曾戲呼其為「山抹微雲君」,北宋婉約詞人。
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他長於議論,文麗思深,兼有詩、詞、文賦和書法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尤以婉約之詞馳名於世。
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詞》(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3卷、《勸善錄》、《逆旅集》等。為「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之一。
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但在秦觀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
2、吳應熊
吳應熊(1636-1674,一說1675)吳三桂之子,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年,由孝庄皇太後主婚,吳應熊與建寧公主成婚。
由於多爾袞對吳三桂存有戒心,因此透過政治婚姻,使吳應熊以額駙的身份留居京師,實為朝廷人質。1654年,授應熊三等子爵,順治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1668年,晉少傅兼太子太傅。1673年十二月,吳三桂起兵反清的消息傳至北京,吳應熊被捕入獄;明珠建議將吳應熊和吳世琳處死。
1674年5月18日(一說1675年),「吳應熊及其子吳世琳處絞,其餘幼子俱免死入官」。吳世璠即位吳周皇帝,追謚其為孝恭皇帝。
3、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畢業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
1961年冬,用毛筆寫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發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異秉》在《雨花》發表。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顧問。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
4、秦華孫
秦華孫(1935年9月生-2017年2月3日),江蘇高郵人。我國著名外交官,是原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助理(1993年3月至1995年5月)、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1995年至2000年2月)。1961年8月入外交部(1956-1961年在外交學院學習)。
秦華孫於2017年2月3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5、喬登江
喬登江(1928年3月8日—2015年5月8日),出生於江蘇高郵,核技術應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
1948年喬登江進入金陵大學物理系學習;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大學畢業後留下任教,擔任金陵大學物理系助教,年底因為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被調到南京師范學院理化系任教;
1955年前往北京師范大學理論物理進修班學習2年;1957年被調到江蘇師范學院物理系工作;1960年被任命為江蘇師范學院物理系副系主任兼系總支副書記;
1963年調入北京國防科委第廿一實驗訓練基地研究所,先後擔任理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長、核試驗基地科技委副主任;1988年6月因腎癌在解放軍總醫院手術治療,同年退役;
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8年擔任華東師范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獲得第六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2015年5月8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7歲。
喬登江是中國核爆炸理論、應用與抗核輻射加固技術研究的開創者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應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汪曾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華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喬登江
㈢ 三垛中學的文化傳統
崇德、尚美、益智、強身
崇德:以德為先,重視傳統美德、現代德性,在「愛祖國、愛他人、愛自己」中增強使命感,塑造健康倫理和品德。
尚美:崇尚審美,培養藝術情趣、鑒賞能力,在「愛藝術、愛自然、愛生活」中體驗幸福感,創造美好人生和世界。
益智:啟迪智慧,打造生命課堂、書香校園,在「愛探究、愛合作、愛創造」中獲得成就感,培養學習習慣和能力。
強身:健康身心,關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在「愛運動、愛生命、愛社會」中提升責任感,鍛煉健康身心和意志。 文明、守紀、勤奮、進取
文明:它是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具有較高文化的一種狀態。守紀: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是一個集體賴以生存的軟環境。
勤奮:天道酬勤、勤能補拙,勤於學習、勤於思考、勤於實踐。
進取:努力向上,立志有為,是展示自我、實現人生價值應具備的內驅力。
教風:求實、求精、求活、求新
求實:扎實的基礎、踏實的態度、務實的精神。
求精:精深的水平、精細的作風、精湛的藝術。
求活:活潑的氛圍、活躍的思想、靈活的方法。
求新:更新的觀念、創新的科研、嶄新的面貌。
學風:刻苦、謙遜、善思、好問
刻苦:唐 韓愈:「居閑逸自可刻苦,務記覽。」勤奮好學,不怕困難。
謙遜:有追求,不自大,希望自己不斷進步。
善思: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是行的先導,行是思的結果。
好問:樂於向老師求教,善於向同學學習。 校徽:
中心圖案由漢語拼音聲母「S」、「Y」變形組成運動圖案寓意:
1. 「S」、「Y」是「少游」兩字漢語拼音聲母,也是「高郵三中」簡稱「郵三」兩字漢語拼音聲母,寓意少游故里的學子要學習前賢、成才報國;
2.運動圖案中的「C、S、J」體現了我校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和家校合一的教育理念;
3.整體的運動圖案寓意三中學子在茁壯成長,成為具有世界眼光的現代中國人。
校旗:
紅色象徵熾熱的情懷,黃色代表著金色年華,藍色暢想著美好未來。
校標: 用「S」、「Y」字母變形後形成流動奔放、具有視覺沖擊力的運動圖案,突出顯示我校作為少游故里的深厚的文化底蘊,激發學生積極向上、成為具有世界眼光的現代中國人。 放飛理想
——高郵市三垛中學新版校歌歌詞
這里是秦少游的故鄉,
莘莘學子茁壯成長。
崇德尚美,讓心靈充滿希望;
益智強身,用收獲放飛理想。
堅定的信念照亮了前進的方向,
沸騰的血液鑄就了歷史的輝煌。
三垛中學,磨練英才的殿堂,
三垛中學走向成功的地方。
這里是磨練英才的殿堂,
菁菁校園令人神往。
文明守紀,托起民族的脊樑;
勤奮進取,奏響華彩的樂章。
堅定的信念照亮了前進的方向,
沸騰的血液鑄就了歷史的輝煌。
三垛中學,磨練英才的殿堂,
三垛中學,走向成功的地方。
㈣ 淮陰簡介
淮安地處蘇中偏北腹地,北接連雲港、宿遷2市,東北接鹽城市,偏南接揚州市,南、西鄰南京市、安徽省及洪澤湖。總面積10072平方公里,總人口524.06萬,現轄4縣4區。有著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馬交匯之地,清乾隆年間盛極一時,與運河沿線的揚州、蘇州、杭州並稱為「四大都市」,並享有「壯麗東南第一州」之譽。全市屬揚子准地台,以中元古界為結晶基底,蓋層發育,構造復雜,中、新生代強烈凹陷,蓋層厚度大於10000米。
中文名稱: 淮安市
外文名稱: Huaian
別名: 淮陰
所屬地區: 中國 江蘇省
下轄地區: 清河區、清浦區、楚州區、淮陰區
面積: 10072平方公里
人口: 534萬 (2007年)
著名景點: 清晏園,周恩來故居,鎮淮樓
從行政體制上來說,現在的「淮陰」,是指淮陰區。
總理讀書處梅花(1張)廣義上是指原淮陰市,現淮安市。以前叫淮陰專區,2001年改為淮安市。 狹義上是指原來的淮陰縣,現在指淮陰區。 今淮陰區屬地明清時原屬清河縣(當時清河縣主要為今淮安市淮陰區、後劃入清河區、清浦區一部分),1914年清河縣改名淮陰縣,此時淮陰縣縣治位於清江浦,1951年清江浦劃出淮陰縣單列為清江市,剩餘屬地(即今淮陰區)仍用原名淮陰縣,1983年清江市改淮陰市,原清江浦分為清河區、清浦區,2001年淮陰縣改淮陰區。今淮陰區雖大部處於淮河北,但依據歷史沿革,襲用「淮陰」之名,今淮陰區與處淮河南之清江浦原同為淮陰縣(曾用清河縣之名,旋即改淮陰縣),在清江浦單列出後,淮陰縣承襲原名。 目前,淮安機場已開通至北京,上海浦東,上海虹橋,寧波,廈門等地的航班。 適用航班: 起飛:20:00 MU2932淮安→上海浦東 到達:19:20 MU2946廈門→寧波→淮安 (三)總站19:00,約20:00到達機場,20:30返回市區 適用航班: 起飛:21:00 MU5636淮安→北京 到達:20:05 MU5559上海虹橋→淮安 (四)若淮安機場航班發生變動,機場快線發班時刻將根據航班變動情況適時調整,並將提前予以公告。 三、機場快線購票方式 (一)市區→機場:可登陸「淮汽集團」網站,通過「網上購票」系統選擇使用充值卡、支付寶、網銀方式購票;在淮安汽車南、北、總站售票窗口購票;在全市郵政網點、中國電信118114、楚州汽車客運站市區聯網售票專窗等客票代售點均可購票。 (二)機場→市區:下機後直接在淮安機場國內航班到達廳的「淮汽集團公路服務中心」機場快線售票處購票。
歷史沿革
淮安市位於「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畔,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和年輕的京滬高速公路在這里交匯,璀璨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這里共輝。市境跨古淮河兩岸,相傳大禹曾至境 淮安
內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瀾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歷史源遠流長。 早在五六千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們活動的蹤跡,並留下載入史冊的「青蓮崗文化」。「青蓮崗文化」,因20世紀50年代首先發現於淮安市楚州區宋集鄉青蓮崗而得名。 夏商周時期 市境已獲相當程度的開發,「交通灌溉之利甲於全國」,既有邗溝(即淮揚運河)溝通江、淮,又有陸上幹道—善道通達南北,故成為春秋戰國列強爭奪的重要地區,先後為吳、越、楚所有。 秦漢時期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考「淮陰」之作縣名,始於秦漢。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著名軍事家韓信即於此仗劍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西漢年間,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漣水縣西)、射陽(今楚州區東南)、富陵(今洪澤湖中)等縣。秦漢時期,境內農業生產條件特別是灌溉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築高家堰(今洪澤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護農田,並修破釜塘灌溉農田。鐵制農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廣,故雖迭經戰亂農業生產仍有較大發展。同時交通運輸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築的馳道自境內穿過,陳登則築邗溝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內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繁榮,文化也發展到較高水平,漢代興起家學和私學,並涌現出一批文學大家,如漢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魏晉南北朝時期 境內長期處於戰爭和對峙的前沿。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里」的凄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值得一提的是,南齊永明七年(489年),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 隋唐五代時期 境內長期處於安定的環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和重新繁榮。其間大運河的開 淮安
鑿和淮北鹽場的建灘對市境的繁榮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業年間,自洛陽至揚州的漕運(供給皇糧的水上運輸)要道——大運河鑿成,境內則成為漕運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設置官署,委派大員掌管、督辦漕運。唐初,漣水成為全國四大鹽場之一。為運銷淮鹽,垂拱年間開運鹽河,淮安鹽運又興。楚州(治今楚州區淮城鎮)、泗州(治今盱眙縣城對岸)成為運河沿線的兩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 宋元時期 北宋年間,境內較為太平,漕運、鹽運得到進一步發展。政府鼓勵墾殖,修復和增建灌溉設施,引進推廣「占城稻」。「黃柑紫蟹見江海,紅稻白魚飽兒女」,正是這一時期的生動寫照。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遭受兵火的長期荼毒。經歷長期戰亂,市境一片凄涼。而由黃河奪淮帶來的頻繁水災,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蕭條。宋元時期,境內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發展,府、州、縣學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頗多,如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主修《奉元歷》的著名盲人天文歷算家衛朴,開明清寫意畫先河的著名畫家龔開,《畫鑒》作者、著名書畫鑒賞家和理論家湯卮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題刻,其中不乏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頫等大家的珍品。元至元二十年(1283),並三縣入山陽。 明清時期 境內置淮安府(治今楚州區淮城鎮)。明永樂年間,隨著淮安漕運又興,清江浦(今市區)開始興起。明中葉以後,黃河全流奪淮,境內水患愈演愈烈,農業衰落,魚米之鄉的盛景不再。明清兩朝都委派大員駐淮治河。淮安城市扼漕運、鹽運、河工、榷關、郵驛之機杼,進入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線上的「四大都市」。兩淮城市的繁華,帶來了人文薈萃的局面。明清兩朝僅山陽(今楚州)一縣就有進士200餘人,河下鎮還出了狀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話。這里還產生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著名經學大師閻若璩,「揚州八怪」之一的花鳥畫家邊壽民,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溫病條辨》的作者吳鞠通等一批名人。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淮陰即淮安異名也。」明 淮安
清時,因原淮陰縣大部分並入山陽縣,所以當時人所說的淮陰指的是山陽縣(今楚州區)。 民國時期 淮安府撤銷,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境內漕、鹽、河、榷之利皆失,進一步衰微。而長年戰亂又給剛剛興起的近代交通運輸業和工礦業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產黨組織於1927年成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位於今淮海南路上,市二院旁邊)等都曾駐節境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鄧子恢、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人民軍隊高級將領都曾在此戰斗過。淮安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勛。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陰專區。 建國後 幾經調整,至1971年今市境始全屬淮陰專區。1983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1987年,轄縣淮安、宿遷改為縣級市。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四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歸連雲港市。2001年2月,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改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淮陰縣改為淮安市淮陰區。 建國以來,淮安人民發揚老區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把一個「一窮二白」的淮安建設成為江蘇新興的交通樞紐、工業城市,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歷史人物
淮安歷史上、包括現今都是英才輩出的地方,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就出生在這里,此外 淮安
還有漢代軍事家韓信,漢代辭賦家枚乘,抗金女英雄梁紅玉,宋朝大畫家龔開,明朝皇帝朱元璋(出身在盱眙縣),《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國民黨「五虎將」之一的顧祝同。中國甲骨文研究奠基人羅振玉,《老殘游記》作者劉鶚,清代名醫應金台、應春台、劉金方,程莘農(中科院首批院士、1990年獲得世界科學獎),中共中央組織部長李源潮,著名書畫藝術大師劉田依,書法家姜華,吳健,王順馨,油畫家孫寶林、國畫家謝國璋,花鳥畫家湯永,人物畫家靳衛紅,著名藝術評論家謝海、劉繼青,著名雕塑家滑田友,華龍寶,國際攝影家郎靜山、中國攝影家吳應咸,著名京劇大師周信芳,美國著名作家賽珍珠(出身在清江浦、 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等。
《元史》志第十一 地理二
淮陰縣:「淮安路,上。……(至元)二十年,升為淮安府路,並淮安、新 淮安
城、淮陰三縣入山陽。」 清河縣:「清河,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軍,至元十五年為縣。」 淮陰、清河本即兩地,淮陰縣在淮南,而清河縣則在淮北。淮陰縣在元至元二十年(1283)已並入山陽縣(今淮安市楚州區)。而清河縣在唐時為泗州清河口,宋立清河軍附郭清河縣,且之前也均不屬淮陰縣所在的楚州。直到元時,為統治需要,混一南北,淮陰、清河才同屬淮安路管轄。 而後在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因水患原因,割山陽縣清江浦鎮為清河新縣城。清河縣乃佔有淮南故淮陰縣地。1914年,民國政府改定重名縣,江蘇清河縣因與直隸清河縣同名,改名為淮陰縣。1964年,原淮陰縣城劃出,單獨設立清江市後。 古淮陰縣地域為今洪澤縣、清浦區、清河區以及楚州區西南、淮陰區張福河東南一部分。
美食文化
淮揚菜與魯菜、川菜、粵菜並稱為中國四大菜系,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許多標志性事件的宴會都是淮揚菜唱主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50周年大慶宴會、2002年江總書記宴請美國總統喬治·布希等,都是以淮揚菜為主。 淮揚菜系是淮安、揚州、鎮江三地風味菜的總稱;「淮」是以淮菜為代表,淮揚菜系中又以老淮安(今楚州區)及揚州的菜為代表。淮揚菜系形成於明清,而尤以清時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揚州都是全國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飲食文化傳統。而淮菜在隋唐之際便已是馳譽神州的中國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後,淮菜和揚菜開始相互滲透、逐漸融合,並糅合南北風味於一爐,從而形成了統一的菜系。 淮安、揚州、鎮江三地位於長江南北,淮揚緊挨京杭大運河,從地理上看是連接南北西東的重要交通樞紐,且自古以來就是富庶的魚米之鄉。淮安、揚州早在隋、唐時期就已經相當繁華,當時的淮安、揚州不僅僅是文化交流上的發達,更可以理解為淮安、揚州在那個時候便已是消費集中地帶!從文獻記載中淮揚菜的聞名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安以及揚州的文化交流發展、鼎盛過程一樣,歷唐、清兩個時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間達到顛峰,借勢於兩代皇帝的頻頻南巡期間縷縷逗留淮安、揚州。到乾隆年間,淮揚菜系已經成為全國四大菜系之一。 淮安菜 明清時期,淮揚宴席的發展形成一個高潮。明萬曆年間《淮安府志》記載:「淮安飲食華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誇視江表。」這「制度」之中,就包括飲宴規格、規矩。清代康熙年間的《淮安府志》中則記載:「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淮安為最。民間或延貴客,陳設方丈,伎樂雜陳,珍氏百味,一筵費數金。」乾隆、嘉慶年間,有關淮揚宴席的記載更多。 西漢辭賦大家枚乘(現江蘇淮安楚州區人)。他的代表作《七發》中有一段勸楚太子品嘗美食的文字,盛贊家鄉江淮一帶的食饌為「天下之至美」:雛牛之腴,菜以筍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膚。楚苗之食,安胡之飯。摶之不解,一啜而散。於是使伊伊煎熬,易牙調和。熊蹯之膈,勺葯之醬。薄耆之炙,鮮鯉之膾。秋黃之蘇,白露之茹。蘭英之酒,酌以滌口。山樑之餐,豢豹之胎。小飯大啜,如湯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一生喜食家鄉淮揚菜,時刻關心淮揚菜飲食文化的發展。解放後,周恩來住進中南海西花廳,仍然保持戰爭年代簡朴的飲食習慣:菜餚多是淮揚菜,一般以素菜為主。葷菜原料主要是魚、肉、蝦,雞吃得很少,據說容易「上火」。曾在周恩來家中執廚的安振常師傅介紹說,周恩來喜歡吃的淮揚菜餚、面點有:平橋豆腐、青菜炒香菇、拌脆鱔(相當於軟兜長魚)、番茄魚片、鯉魚蘿卜湯、紅燒獅子頭、芥菜春卷、淮安湯包等。
自然地理
全市屬揚子准地台,以中元古界為結晶基底,蓋層發育,構造復雜,中、新生代強烈凹陷,蓋層厚度大於10000米。 淮安地殼經歷30餘億年的地質演化,中生代燕山運動奠定了本區地質構造基本格架,喜馬拉雅運動期,斷裂和凹陷得到進一步繼承和發展,伴有火山岩漿噴發,滄海桑田幾度變遷,逐步形成現在的地質地貌形態。 境內地層屬楊子地層區。該區地層分為中元古界錦屏級、支台組、張八嶺群;上元古界震旦系蓮沱組、陡山沱組、燈影組;古生界幕府山組、炮台山組、觀音台組、侖山組、紅花園組、大灣組、牯牛潭組、大田壩寶截組、湯頭組、五峰組,高家邊組、金陵組、高驪山組、黃龍組、船山組、棲霞組;中生界浦口組;新生界泰州組、阜寧群、戴南組、三垛組、鹽城群、下更新統、上更新統、全新統。境內火成岩主要為基性、超基性噴出岩,次為小型侵入體。 全市無高山峻嶺,地勢西高東低,以平原為主。西南部為丘陵,一般真高50~100米之間,少數山頭達150米以上,裂山真高194.1米,是全境最高點;西部及西北部為低矮的壟崗,地面真高介於15~20米之間,間有零星殘丘,真高可達50米左右,壟崗佔全市總面積4%;東部為沖積平原,大部分地面真高在8~12米之間,淮安博里,灌南陳集是全市最低點,地面真高僅2.3~3.3米,平原占總面積80%。境內水網密布,湖塘星列,水域面積占總面積16%。西南一隅的丘陵崗地,早在晚第三紀末(距今約300萬年前)已經成陸,東部平原地區在第四紀更新世(距今100萬年~1萬年)時期,曾經幾度滄桑變遷,全新世早期(距今10000~7000年)的大理冰後期,海水曾一度浸沒盱眙維橋~泗洪~沐陽一線以東廣大平原區,全新世中期(距今6900~6300年前),海水向東退卻,以斷續"堡島"式海岸貝殼沙堤阻海水於灌南~漣水石湖一線以東,市境灌南縣東部仍為海域,金湖、淮安東部為淺海漫灘,在距今6300~2800年前之間,海水復又西浸,最大時達沐陽縣桑墟、華沖、洪澤湖以北廣大地區,距今2800年前以後,海水逐步向東退去,商周時期,市境除灌南東部尚為海域外,皆已成為宜於墾殖的"桑田",南宋紹熙年間,黃河奪泗奪淮,淤墊加 淮安
快,形成寬闊的河口三角洲,到明代,灌南東部遂已成陸,至此,淮安全境都已成為陸地。 本市無高山峻嶺,地勢西高東低,以平原為主。西南部為丘陵,一般真高50~100米之間,少數山頭達150米以上,裂山真高194.1米,是全境最高點;楚州區博里地面真高僅2.3米—3.3米,為全市最低點。 境內河湖交錯,水網縱橫,京杭運河、淮沐新河、蘇北灌概總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黃河、六塘河、鹽河、淮河幹流等9條河流在境內縱貫橫穿,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大部分位於市境內,還有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等中小型湖泊鑲嵌其間。平原面積占總面積的69.39% ,湖泊面積佔11.39% ,丘陵崗地面積佔18.32%,是典型的「平原水鄉」。 橫貫淮安市境內的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一線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因此淮安市兼有南北氣候特徵,一般說來,蘇北灌概總渠以南地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以北地區為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受季風氣候影響,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季,冬冷夏熱,春溫多變,秋高氣爽,光能充足,熱量富裕。 全市年太陽輻射總量在110千卡/平方厘米—119千卡/平方厘米之間,全市分布為北多南少;全市年日照時數在2136小時—2411小時之間,日照時數分布也是北多南少。 全市年平均氣溫為14.1℃ —14.8℃ ,基本呈南高北低狀,受洪澤湖水體影響,在洪澤湖區形成一暖中心。氣溫年分布以7月最高,l月最低。全市年無霜期一般在210天一225天左右,北短南長,受洪澤湖區水體影響,洪澤縣無霜期最長達236天。 全市各地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906毫米~l007毫米之間。降水分布特徵是南部多於北部,東部多於西部。降水年內變化明顯,夏半年降水集中。春夏之交梅子成熟季節多鋒面雨,稱為「梅雨」或「霉雨」。降水年際分布不均,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達1700毫米以上,最少的年份只有500毫米。 全市年平均風速在2.9米/秒~3.6米/秒,以偏東風和西南風為主。 由於氣候的過渡性和季風年度強弱不均、進退的早遲,因此淮安市也是氣象災害多發地區。主要氣象災害有:暴雨、洪澇、乾旱、寒潮、霜凍、連陰雨、冰雹、熱帶風暴、龍卷風等。 根據考古發掘和科學研究證實,遠古時代的淮安氣候比現在還要溫潤得多。早在新第三紀,市境西部的丘崗地區還是海濱陸地,是古脊椎動物的樂園,這里的古生物化石異常豐富,被國內外考古學家譽為「化石寶庫」。
編輯本段資源
土地資源
淮安市屬黃淮平原和江淮平原,陸地總面積892萬公頃。全市土地資源類型比較豐富,除了缺少園地中的橡膠園、牧草地中的人工草地、水域中的冰川和永久積雪,其他土地利用類型均有分布。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類,面積較大。2003年末,全市實有耕地面積39.28萬公頃,其中,水田25.90萬公頃。此外,全市還有可供開發的黃河故道和其他河湖灘地近7萬公頃。水域面積31.26萬公頃。 全市耕地分為水田、早地、望天田、水澆地和菜地等5類,其中水田比重最大,佔三分之二。耕地土壤主要為水稻土類、潮土類、砂語黑土類、黃棕壤土類、基性岩土類、石灰岩土類。土壤質量較差,有機質含量低,一般不足0.2%,PH值7~8之間。由於灌溉條件優良,風調雨順之年,全市大部分耕地仍可高產穩產。 水域遍布全市各地,除清河區外,各縣區水域面積占轄區面積比重均超過19%,洪澤縣高達58%。全市水域分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葦地、灘塗和溝渠。 林地主要分布在盱眙縣丘陵地區,牧草地也幾乎全部在盱眙縣境內。
礦產資源
淮安市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分布相對集中。能源礦產資源有金湖縣、洪澤縣的石油和天然氣,洪澤縣老子山的地熱。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品種多,有盱眙縣的凹凸棒石粘土、玄武岩、白雲岩;楚州區、清浦區、淮陰區的岩鹽;洪澤縣、淮陰區的芒硝等。其中,盱眙縣凹凸棒石粘土探明儲量2.72億噸,遠景儲量達5億噸,佔全國總儲量的65%~70%,佔全球總儲量的近50%;岩鹽資源探明儲量1350億噸(不包括洪澤湖底),居世界首位,且品位高、埋藏淺、品質優,鹽層厚度達100米~200米,鹵水濃度在300克/立升~320克/立升之間,適宜大規模開發利用;淮安擁有華東最大的無水芒硝礦,已探明芒硝儲量達20億噸。
編輯本段風土人情
淮安(現楚州)河下都天廟於農歷五月十六日出會,俗稱大都天會。相傳都天大帝是唐代開元進士張巡,安史之亂時堅守睢陽,至死不屈,後人仰其忠義,各地立廟奉祀。都天大帝飛巡之日,神像坐8人綠紗敞轎,前頭鳴鑼開道,後隨兩排「肅靜」、「迴避」肩牌、虎頭牌和街牌,接著是各業的班會執事。有新增的南北貨業的「寶安」,傢具業的「鍥安」,茶饊業的「新安」,泥瓦業的「成安」和木匠業的「福安」等班會。神轎前,五班六房,排列金瓜鋮斧等儀仗執事,並有瘟船沿途收災。轎後高舉青羅傘蓋,前護後擁,狀極威嚴。執事中亭台傘扇,台閣鞦韆花船?胸掛金錶,軀干矗直,聳立於大人肩上,威風凜凜。還有以昂貴的玉器珍玩,製成精巧玲瓏的花擔,讓健壯熟練的少年挑著,伴以鬧鍾鈴鈴之聲,雙手叉腰,行步如飛,讓人驚嘆。都天神像出巡,途經三城內外。由琵琶劉巷過花巷,轉人茶巷,經估衣街、二帝閣,沿新城,穿聯城,進北門至五神廟登壇,然後出西門經湖嘴大街回鑾。回鑾時,神轎必須從廟南允台樓下不偏不倚地穿門而進,經廟前廣場徑趨大殿。神轎抬到大殿台階前,突然急轉彎,使轎門轉向朝南,然後直奔神座,平穩地將神像置於原地。 河下的河北都天廟會於農歷五月二十六齣會,俗稱小都天會。班會執事規模稍小於河下都天會,但增添了搬運業的「隆安」、紡織業的「財安」、腌切業的「魯安」和鹽鹼業的「民安」等班會。執事主要有香傘、玻璃傘、珍珠傘、樣橋、龍亭、玉器亭、楠木亭、降香爐亭和萬壽山亭等。尤多民間文娛節目。文娛節目中,以陳庄和王莊的高蹺會最為有名。木蹺高約8尺,綁於腿上,身著戲裝,或為八仙,或為楊家將,或為雷萬春和南霽雲等。其特技表演為打飛腳。即一腳著地,一腳飛起,離地丈余,難度極大。都天神像上午9時起壇出宮,經小市口到達程公橋。程公橋為石橋,台階數十層,足踏高蹺,上橋下橋,必須手扶竹竿。技藝高超者竟徒手穩步而過,令人瞠目結舌。又有花鼓會,與會者足登木蹺,高二三尺,由8人或10人扮成「梁山伯與祝英台」、「老漁翁捉魚」、「花和尚拐老婆」等戲。領頭一人,塗紅臉,扎抹額,頸掛大串佛珠,扮作武松,手執兩根短棒,相互敲擊,聲音忽慢忽快,並有鑼鼓伴奏。眾人隨棒聲鼓點的節奏舞蹈,作跌叉、搶背等表演。高曉會和花鼓會所經之處,殷實商鋪多放鞭炮迎接。待其獻技以後,則犒賞茶食兩包,此外,還有黑叫驢、跑旱船、大補缸和蛤蜊精等節目。又有手捧畫眉籠、反穿皮馬褂、頭戴破笠的假四老爺,側坐於兩人肩抬的竹械上,以尿壺當酒壺,作飲酒的樣子,以滑稽可笑逗引觀眾。都天神轎經過程公橋,從石工頭轉人花巷,由湖嘴上運河大堤,進西門,出東門,沿澗河到下關關帝廟登壇,然後回鑾進殿。 河下和河北的都天會有時在東岳會前舉行,會期為農歷四月中、下旬。車橋於農歷四月二十日出都天會。都天大帝出巡之時,儀仗執事規模也較大。據考證,河下和清江一帶的都天廟會系明清之際由徽州鹽商興起。抗日戰爭爆發後,都天廟再未出會。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2005年,淮安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 淮安市面積8962平方千米,人口523萬人(2004年)。 清河區面積 134平方千米,人口 32萬人。郵政編碼223001。區人民政府駐北京北路103號 清浦區面積 293平方千米,人口 32萬人。郵政編碼223002。區人民政府駐西安路。 楚州區面積1439平方千米,人口119萬人。郵政編碼223200。區人民政府駐淮城鎮。 淮陰區面積1264平方千米,人口 87萬人。郵政編碼223300。區人民政府駐王營鎮。 金湖縣面積 737平方千米,人口 36萬人。郵政編碼211600。縣人民政府駐黎城鎮。 盱眙縣面積2430平方千米,人口 74萬人。郵政編碼211700。縣人民政府駐盱城鎮。 洪澤縣面積1009平方千米,人口 39萬人。郵政編碼223100。縣人民政府駐高良澗鎮。 漣水縣面積1656平方千米,人口104萬人。郵政編碼223400。縣人民政府駐漣城鎮。 淮安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1993年10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為省級開發區。現轄缽池、徐楊兩個鄉和東湖、廣州路、新港、枚乘路四個辦事處,行政管轄面積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萬人。開發區緊依老市區東側,位於淮安城區未來發展的中心區域。東接楚州區,西鄰清河區,南與清浦區隔河相望,北與淮陰區接壤;京滬高速公路與京杭大運河把開發區相挾,同三高速、寧連高速在開發區內交匯;沿海交通大動脈新長鐵路淮安站和淮安新港碼頭均在開發區境內。 作為產業轉移的集聚區、綜合開發的先導區、機制創新的試驗區, 近幾年來,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開發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吸引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紐西蘭、比利時、新加坡和香港、台灣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區內投資興業,2006年,世界500強台灣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科技集團正式與我區簽訂投資協議,投資不少於10億美元,計劃用5年時間在淮安經濟開發區建設富士康淮安科技城。
㈤ 有幾名名人出自高郵
高郵名人 孫覺(1027——1090)字莘老,北宋高郵人。曾任湖州、蘇州、福州、揚州、徐州等知州,右諫議大夫,吏部侍郎兼右選,龍圖閣學士兼侍講。北宋元豐七年(1084年)曾同蘇軾、秦觀、王鞏等登東岳載酒論文。 蘇軾(1037——1101)北宋傑出的文學家、書畫家,字馬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嘉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尚書,龍圖閣學士,著有《東坡集》等數百卷。與高郵秦少游情深誼,元豐七年(1084年)來郵看望秦觀,雅集東岳廟成為千古美談。 秦觀(1049——1100)北宋著名詞人字少游、太虛,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高郵人。學「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之一,北宋傑出的婉約派詞人。官至太學博士,園史館編修,著有淮海詞人。官至太學博士,園史館編修,著有淮海集等。元豐七年(1084年)與來郵看望的師友蘇軾相會於東岳廟,吟詩作畫,佳話傳千秋。 王鞏字定國,大興(今北京)人,宋代文人,富民字郵,官字丞,著有《甲申雜記》《隨手雜錄》等。也曾於蘇軾、孫覺、秦少游會集東岳廟,被譽為「四賢」之一。 岳飛(1103——1142)南宋抗名將,字鵬舉,河南湯陽人,曾屯兵十萬於三垛,抗擊金兵,三戰三捷。 韓世忠(1089——1151)南宋名將,字良臣,陝西綏德人。曾和高郵天山一帶大敗金兵卒兵全孫金兵於城北門。 張(1097——1164)南守大臣字德遠,四川錦竹人。官至宰相,守紹興五年(1135年)張來郵檢閱陣客,鼓午士兵,坐陳抗金。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守瑞,號文山,江西吉安人,政治家、文學家,官至右丞相。1276年,文天祥到元營讀判遭押後逃脫到高郵,在驛站前澄子河上船至嵇家莊,受到當地百姓的感情款待,後寫下《至高沙》《發高河》《至嵇庄》《嵇庄即事》等不朽的討篇。 魏源(1794——1857)清代著名進步思想家、文學家,字默然,湖南邵陽人。咸事之年(1851年)任高郵知州,率民上運堤坑災修繕文游台,深輝民心,續寫〈海國圖去〉等巨著,留下《登文游台》等詩文。 蒲松齡(1640——1711)清代著名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又號西周生,山東博人。1671年應好友高郵知州孫患之邀為幕行,曾在清水潭治理水災,撰寫公文奏摺《高郵驛站》等,寫下《河堤遠眺》等詩文。 王磐(1470——1530)明代散文家,字鴻漸,高郵人,少時薄科舉,不應試,築按於城,與當時文士讀詠共間,自號西樓。所作散曲,題材廣泛。正德間,宦官當權,船到高郵,輒吹喇叭,騷擾民間,作《朝天子*詠喇叭》。一首以諷。著有《王西樓樂府》。 賈國維(1671——1734)字奠坤,一字千仞,高郵人。殿試中探花。康熙第四次南路郵時。賈獻《萬壽無疆等》《黃淮永奠賦》契合帝意,受到褒獎,並隨帝入都,後康熙第五次南巡,都隨帝而行,帝賜其用得,宮衣等。任《佩文府》纂修官兼校勘官,《康熙字典》纂修官。著有《太史算》《望塵集》等。 王安國(1692——1757)清朝大臣字書城,號春圃高郵人。殿試中榜眼。曾任都察院都御史,廣東撫,部尚書,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等,為官清正廉潔,「衣食品用,不改舊時」。著作有《王文公遺文》等。 王念孫(1744——1832)清音韻訓學家,字忪祖,號不,高郵人琦園之子。乾隆進士,官永定河道。探究古書文義,從聲音以通訓詁。著有《廣雅疏證》《讀書雜志》《古韻譜》等。 王引之(1766——1834)清訓詁學家。字伯申,號曼卿,高郵人。殿試中探花,官至工部尚書,戶部尚書,禮部尚書,吏部尚書。繼承其父王念孫音韻訓之學,世稱高郵王氏父子。著有《經傳釋詞》《經義述闡》等,是研究訓詁的重要參考書。 王永吉(1600——1659)明朝大臣,字修之,一字六謙,號鐵山,高郵人。曾任山東、大理卿,兵郭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園史院大學士兼吏郭尚書事,為官清正廉潔。市博物館至今保留著王的遺冠和遺笏。 汪廣洋(?——1339年)明朝大臣,字朝家,高郵人。官至都諫官、參政,左丞相,(明朝開國時),右丞相等。曾被朱元璋稱贊為「處理機要,屢獻忠謀」,將他比作張良、諸葛亮。後因牽連,謫海南賜死。著作有鳳池吟稿八卷。 孫雲鑄(1859——1979)地層學家,古生物學奠基人,高郵人。歷任教授,地質部教育司長、中科院學部委員,地質科學院副院長,全國三屆人大代表,政協二屆、三屆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曾與李進一齊出席用地質和古生物學會議,並被書選為國際古生物協會副主席。長期以來為培養我國地質人才作出了責就。發表的《中國北部寒武紀動物化石》一書,是我國第一部古生物學專著。 馬可波羅(1254——1324)義大利旅行家。生於威尼斯商人家庭,待遇優原子,游遍全國。1282年巡視至高郵。《馬可波羅游記》不僅介紹高郵當時的社會活動而且記載了當時的城市經濟而軟:「城市很大,很繁華……」,「我們將魯梭(威尼斯銀幣)就能買到野雉三隻」。 陸建華著名文藝評論家,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汪曾祺研究會會長,《汪曾祺文集》主編。 葉櫓原名莫紹裘,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詩評家,著有《艾青詩歌欣賞》、《現代哲理詩》、《詩弦斷續》、《詩美鑒賞》等,曾參加全國詩集第二、第三屆評獎工作。 朱延慶作家、學者,曾任江蘇省高郵師范學校校長、高郵市副市長、政協副主席等職。系中國散文學會理事,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揚州市作家協會顧問,江蘇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揚州市語言學會名譽會長。重要作品有散文理論專著《散文理論與賞析》、散文集《高郵》、《三立集》及續集、《江淮方言趣談》等,另有文藝理論及評論多篇。 王干著名評論家,《中華文學選刊》主編。江蘇揚州人。1985年畢業於揚州大學中文系。1982年參加工作,歷任江蘇高郵市黨史辦公室、文聯幹事,文藝報社編輯,《鍾山》雜志編輯,江蘇作家協會創作室副主任,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二級。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世紀末的突圍》、《迷人的語言風景》(合作)、《苦澀的世界》、《揭開朦朧之謎》、《文學十日談》(合作),評論集《王蒙王干對話錄》、《南方的文體》,散文集《靜夜思》等。 秦華孫秦華孫秦少游的後代,高郵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大使。秦華孫1936年出在高郵城中的秦家大院。秦家大院一直是秦少游後商居住的地方。秦華孫的的祖父是醫生,父親是商人。秦華孫讀完了小學考入高郵中學,初中一年級後隨父親到了上海,在市北中學讀書,當選為學生會主席,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由團中央包送他進入北京外交學院。1961年秦華孫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外交部從事外交工作。先後擔任外交部國際司司長、部長助理,1995年5月30日就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中國作為一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住理事國,在維護世紀和平安全方面負有重要使命。秦華孫在聯合國工作十分繁忙,在處理紛繁榮復雜的國際事務中,不卑不亢,不辱使命運用他多年外交工作所積累的經驗充分發揮他的說明才智,代表著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愛好世界和平的光輝形象,受到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和名國大使的好評。
㈥ 高郵有多少人
高郵市地處長江三角洲的江蘇省中部。轄20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菱塘回族鄉為全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有284個行政村、5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83.1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55萬人。共有24個民族。總面積1963平方公里, 其中陸地面積1175平方公里、水面788平方公里。境內大部為里下河平原。西部有風光秀麗的高郵湖,總面積780平方公里(境內面積431.5平方公里)。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上下,年均氣溫14.6℃,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設高郵縣。南北朝時置郡。宋、元時期,歷置軍、州、路、府。明代撤縣設州。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置縣。1991年撤縣設市。
歷代名人輩出。宋至清代,共有進士177人,舉人428人。北宋著名文學家、婉約派詞宗秦觀和文學家孫覺、教育家喬竦,明代右丞相汪廣洋、散曲家王磐,明清之際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夫之(祖籍高郵),清代訓詁學家王念孫、王引之父子,以及一代梟雄吳三桂,為歷代著名代表人物。張廷仁、葛耀山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革命烈士。文化部原副部長徐平羽、古生物學家孫雲鑄、棉花專家孫恩麟、蠶桑專家趙鴻基、黑熱病防治專家孫志戎、歷史學家王繩祖、教育家沈亦珍、著名作家汪曾祺等,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尤以水產品、家禽和土特產品為甚,人均淡水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雙黃鴨蛋和高郵麻鴨聞名於世。素稱"魚米之鄉"。地下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礦泉水資源。
高郵先後獲全國糧食生產交售先進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單位、全國水利建設先進縣、全國棉花生產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農村電氣化市、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工作先進縣、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等多項稱號。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1.22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8.29億元、21.76億元、21.18億元,財政收入4.25億元,城鎮集體以上單位在崗職工人均工資874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28元。
工業擁有機械、電子、紡織、化工、輕工、建材等門類,服裝紡織與箱包鞋、電線電纜、農副產品加工、汽摩配、醫葯化工與塑料、電動工具、燈具等行業為支柱產業,共有各類工業企業3562個。主要產品有摩托車、摩托車發動機、電動助力車、汽車零部件、電線電纜、電子元器件、電極箔、新型電光源、精細化工、化肥、醫葯、農業機械、通用機械、過濾機械、電動工具、鋁塑復合管、服裝、面料、絲綢、箱、包、鞋等工業產品。
農業主要有水稻、小麥、油菜籽、棉花等種植業;養殖業主要有淡水魚、蝦、蟹和雞、鴨、鵝、豬、兔、羊及特種水禽、家禽等;林果、桑蠶、葯材、外貿農產品亦很豐富。建成國家級司徒農業綜合開發高新科技示範區、高郵鴨蛋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區、全國羅氏沼蝦養殖標准化示範區和一批省、市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養殖基地。江蘇高郵鴨集團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有10個農產品獲綠色食品標志、8個農產品獲省無公害農產品證書、58個農產品注冊了商標。
全市共有建築裝潢企業61個,從事建築施工生產人數達3.4萬人,涉足全國25個省、市和地區。2002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7億元,施工面積38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90萬平方米。一大批工程被評為各地各級優質工程。
2002年,全市共有流通企業188個、個體工商戶1.7萬個、各類市場77個。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9.01億元、市場成交額18.2億元、自營出口額5409萬美元、外經營業額128萬美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213萬美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5.5億元、保險業務收入1.26億元。
高郵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高郵秦代即設郵亭,是全國唯一以"郵"命名的城市。明盂城驛、龍虯庄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山漢墓、唐鎮國寺塔、宋文游台、宋城牆及奎樓、清高郵當鋪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湖農林生態旅遊度假區的野鴨放飛為全國一絕。高郵湖風景旅遊區正在興建。
水陸交通便捷。京杭大運河、京滬高速公路和省道淮揚公路縱貫南北,澄子河、高興東公路、郵儀公路橫穿東西,鎮鎮通公路,村村通汽車。乘車至上海、南京、北京僅需2.5小時、2小時、8小時。全市固定電話普及率24.61部/百人,互聯網用戶7.51萬戶。
市內設有文化館、圖書館、電影公司、新華書店、揚劇團、高郵日報社、電視台、廣播電台等文化單位;設有普通中、小學校、幼兒學校和各類中等專業學校及開辦大專班共250餘個;設有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395個,在全市城鄉形成文化、教育、衛生網路。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蓬勃開展。
城鄉建設日新月異,逐步形成以高郵城區為中心城市,以臨澤、三垛、菱塘3個鄉鎮為中心鎮,以16個鎮為一般鎮的城鄉建設新格局。2001、2002年,連續實施了城市建設十大工程,城市建設躍上一個新的台階。
㈦ 高郵有哪些名人
一, 夏平權
夏平權,男,1939年9月生,江蘇高郵市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一級書法師、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藝大師、當代世界華人藝術大師。夏平權作品入編《中國書法集》、《中國書法作品精品集》等。
二,秦子卿
秦子卿祖籍江蘇高郵,歷任揚州師范學院、湖南屈原大學、嶽麓大學教授、常務副校長、校長。系江南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學術委員,全球漢詩總會顧問,《中國當代詩人詞家代表作大觀》編委會顧問等。
三,汪曾祺
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有關汪曾祺旅遊景區:汪曾祺紀念館、汪曾祺文學館、汪曾祺故居。
四,秦少游
即秦觀,江蘇省高郵市人,字少游,號太虛,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其淮海居士。蘇軾曾戲呼其為「山抹微雲君」,北宋婉約詞人。秦少游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
五,吳三桂
明朝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後所(今遼寧綏中)人,祖籍南直隸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布檄文,史稱「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
㈧ 揚州的風土人情
揚州是一座具有249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自春秋吳王夫差築城以後,古代揚州幾度盛衰,是我國古代水陸交通樞紐和鹽運中心,東南第一大都會、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稱。這里有春秋時代的邗溝(中國最古老運河段),漢代廣陵王墓,隋代煬帝陵,南北朝古剎大明寺,唐宋古城遺址,唐鑒真紀念堂,宋伊斯蘭教普哈丁墓,仙鶴寺,明清私家園林個園(以四季疊石聞名於世),何園(以中西合璧建築風格享譽海內)等眾多名勝古跡,使古城揚州散發出無窮的魅力。1982年國務院公布揚州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揚州還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素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雅緻園林。 揚州的"瘦西湖"歷史悠久,受歷代造園專家的青睞,在十里長的湖區兩岸,營造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湖區聖境;觀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靈山」之稱;「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自古是賞月的佳絕處;揚州還有歷史悠久的古剎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譽的何園,四季假山著稱的個園,有隋煬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宮遺址等等,美景數不勝數。
揚州歷史上是一個曲藝之鄉,著名的地方曲藝形式,如揚劇、揚州評話、揚州清曲等,至今為民眾所喜好。富有地方特色的揚州傳統工藝、漆器、玉雕、刺綉、絨花等,其歷史遠的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近的繁盛於清代。以藝術精湛、製作精美著稱,有的產品遠銷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揚州是著名的歷史古城。揚州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屢經風雲變幻,幾度興衰,幾度輝煌。漢代的興盛,唐代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這座古城為祖國的繁榮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西漢為揚州歷史上的第一次發展高峰。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確立了揚州的交通樞紐地位。盛唐時期的揚州雄富冠天下,時有"揚一益二"之稱。清代中期,揚州成為漕運樞紐和全國最大的鹽業經銷中心,成為全世界10個擁有50萬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多年的歷史積淀,使揚州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區成為目前國內歷史風貌保存比較完好的古城之一,古跡、遺址、文物眾多,僅市區就有各類文保單位148個,其中國家級4個(個園、何園、普哈丁墓園、隋唐宋揚州城遺址)、省級16個。市區的文昌路,有"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之稱。
揚州是人文薈萃的文化名城。揚州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經濟的幾度繁榮,積淀了厚重璀璨的揚州文化。文學創作、藝術建樹、學術研究、文物積累、工藝製作等,是揚州人的自豪,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一大批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曾在揚州為官、游訪,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曾先後在揚州生活。康乾時期,以鄭燮、金農、李方膺、羅聘等為代表的"揚州八怪"畫派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清代形成的揚州戲曲、評話、書院、雕版印刷、修志、藏書等頗為興盛,成為揚州文化的象徵。今天的揚州,科教文化比較發達,已多次被評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特色文化
揚州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一樣,它不是博物館櫥櫃里陳列的一件古董,它是山間夜行照亮前程的一支火把。在剛勁的山風中有時光華四射,有時暗淡微弱。許多火把被山風吹滅了,而揚州文化這支火把沒有熄滅,依舊光彩照人,走過2000多年的歷史隧道,走到現代,走到今天。
揚州文化的頌歌,聲音極為響亮的是清代汪中的《廣陵對》。他歷數2000年來揚州忠臣烈士的事跡,文學道藝的人才,孝子貞婦的行為,名人學者的著述,如數家珍,總體說是「異人間出,邦家之光」。他敘述在歷史的長河中,揚州在農業、鹽鐵業以及交通方面對國家貢獻之大,又述及在歷史轉折關頭揚州作出的犧牲之巨,是一座無愧於天下的歷史名城。汪中此論,時在乾隆五十二年,即康乾盛世即將閉幕之際,他和寫《紅樓夢》的曹雪芹不同,無法預見封建大廈行將崩塌,揚州即將衰弱。
今人贊頌揚州文化,當推宋振庭。他說:「揚州文化是綜合的中華民族文化,不管愛好什麼的人,都可以找到他的所愛。」他列舉古跡、詩文、繪畫、宗教、祠墓、飲食、園林諸方面揚州作出的貢獻,他的中心意思是說:「揚州是喚起中華民族自豪感的好地方。」他對揚州文化的優勢方面如數家珍,贊美備至。他也寫到明天的揚州,語焉不詳,因為上個世紀80年代,執筆者尚未能感受到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到來。
也有人批評揚州文化,如朱自清,朱先生說揚州人「小氣和虛氣」。小是眼光如豆,虛是虛張聲勢。康乾以後,鹽業衰落,揚州城市被邊緣化了,長期處於封閉狀態,是眼光如豆的根子;業已衰落但曾經闊過,則又是喜歡虛張聲勢的根源。朱自清對於家鄉愛之深,所以痛之切。他對揚州文化之衰,不是一針見血,而是兩針見血。還有一位易君左先生譏笑揚州人「懶惰、浪漫、頹廢的不景氣」,易先生最後打官司打輸了。
一座城市從它建立那天起,逐漸具有一種文化精神,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這種文化精神逐漸變化,或者由保守愚昧走向昂揚開放,或者由奮發向上走向消極頹廢,不會一成不變。經2000多年升沉起落歷史命運的揚州,尤其如此。意識形態作用於經濟,但又為經濟基礎,即生產力狀況與生產方式所決定。我們土地上揮舞第一鍬開挖邗溝的先民和今日在電腦桌前用鍵盤指揮南水北調的人員,不會具有統一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
揚州文化最為奮發、最具強勢的時代是在唐代。「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還有「市橋燈火連霄漢,水郭帆檣近半牛」,揚州的物質文明是揚州人親手創造的,可以想見當日揚州人走在月明橋上必然高視闊步,一臉的豪邁氣象。揚州人寫的《春江花月夜》,眼睛裡看到的是大江瀚海、明月星光、長飛鴻雁、潛躍魚龍,視通萬里的同時,思考的是人生宇宙。後代人從唐人的吟哦里,讀出了磅礴、恢宏、壯闊和大氣,讀出了唐代揚州人人與自然的諧和,讀出了智慧與靈性,揚州不僅是揚州人的揚州,也是天下人的揚州。書生到了揚州,反思於「肯學諸儒輩,書窗誤一生」,於是意氣風發,別有他圖;失意人到了揚州,高唱「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城市風貌使他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當年揚州到處閃耀著希望的火苗,到處擂響著人生奮進的戰鼓。後人模仿唐詩,寫來寫去總是不像,秘密沒有別的,因為時代缺少大唐氣象,城市缺少唐代揚州的那種文化精神,一切模仿的努力只是徒然。
揚州文化,一言難盡。說它輝煌,說它沒落,說它昂揚向上,說它頹廢消沉,說它博大精深,說它江河日下,都有一定的依據,就看從什麼角度介入,就看評介的是歷史的哪一個階段。文化是動態的,揚州文化之薪火也是不滅的。慶幸的是,近幾十年來,揚州文化的走向,是走向新生,走向振作,走向崛起,這是不爭的事實。
㈨ 高郵有哪些公司養羊
高郵市地處長江三角洲的江蘇省中部。轄20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菱塘回族鄉為全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有284個行政村、5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83.1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55萬人。共有24個民族。總面積1963平方公里, 其中陸地面積1175平方公里、水面788平方公里。境內大部為里下河平原。西部有風光秀麗的高郵湖,總面積780平方公里(境內面積431.5平方公里)。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上下,年均氣溫14.6℃,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設高郵縣。南北朝時置郡。宋、元時期,歷置軍、州、路、府。明代撤縣設州。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置縣。1991年撤縣設市。 歷代名人輩出。宋至清代,共有進士177人,舉人428人。北宋著名文學家、婉約派詞宗秦觀和文學家孫覺、教育家喬竦,明代右丞相汪廣洋、散曲家王磐,明清之際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夫之(祖籍高郵),清代訓詁學家王念孫、王引之父子,以及一代梟雄吳三桂,為歷代著名代表人物。張廷仁、葛耀山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革命烈士。文化部原副部長徐平羽、古生物學家孫雲鑄、棉花專家孫恩麟、蠶桑專家趙鴻基、黑熱病防治專家孫志戎、歷史學家王繩祖、教育家沈亦珍、著名作家汪曾祺等,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尤以水產品、家禽和土特產品為甚,人均淡水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雙黃鴨蛋和高郵麻鴨聞名於世。素稱"魚米之鄉"。地下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礦泉水資源。 高郵先後獲全國糧食生產交售先進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單位、全國水利建設先進縣、全國棉花生產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農村電氣化市、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工作先進縣、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等多項稱號。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1.22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8.29億元、21.76億元、21.18億元,財政收入4.25億元,城鎮集體以上單位在崗職工人均工資874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28元。 工業擁有機械、電子、紡織、化工、輕工、建材等門類,服裝紡織與箱包鞋、電線電纜、農副產品加工、汽摩配、醫葯化工與塑料、電動工具、燈具等行業為支柱產業,共有各類工業企業3562個。主要產品有摩托車、摩托車發動機、電動助力車、汽車零部件、電線電纜、電子元器件、電極箔、新型電光源、精細化工、化肥、醫葯、農業機械、通用機械、過濾機械、電動工具、鋁塑復合管、服裝、面料、絲綢、箱、包、鞋等工業產品。 農業主要有水稻、小麥、油菜籽、棉花等種植業;養殖業主要有淡水魚、蝦、蟹和雞、鴨、鵝、豬、兔、羊及特種水禽、家禽等;林果、桑蠶、葯材、外貿農產品亦很豐富。建成國家級司徒農業綜合開發高新科技示範區、高郵鴨蛋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區、全國羅氏沼蝦養殖標准化示範區和一批省、市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養殖基地。江蘇高郵鴨集團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有10個農產品獲綠色食品標志、8個農產品獲省無公害農產品證書、58個農產品注冊了商標。 全市共有建築裝潢企業61個,從事建築施工生產人數達3.4萬人,涉足全國25個省、市和地區。2002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7億元,施工面積38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90萬平方米。一大批工程被評為各地各級優質工程。 2002年,全市共有流通企業188個、個體工商戶1.7萬個、各類市場77個。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9.01億元、市場成交額18.2億元、自營出口額5409萬美元、外經營業額128萬美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213萬美元。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5.5億元、保險業務收入1.26億元。 高郵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高郵秦代即設郵亭,是全國唯一以"郵"命名的城市。明盂城驛、龍虯庄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山漢墓、唐鎮國寺塔、宋文游台、宋城牆及奎樓、清高郵當鋪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湖農林生態旅遊度假區的野鴨放飛為全國一絕。高郵湖風景旅遊區正在興建。 水陸交通便捷。京杭大運河、京滬高速公路和省道淮揚公路縱貫南北,澄子河、高興東公路、郵儀公路橫穿東西,鎮鎮通公路,村村通汽車。乘車至上海、南京、北京僅需2.5小時、2小時、8小時。全市固定電話普及率24.61部/百人,互聯網用戶7.51萬戶。 市內設有文化館、圖書館、電影公司、新華書店、揚劇團、高郵日報社、電視台、廣播電台等文化單位;設有普通中、小學校、幼兒學校和各類中等專業學校及開辦大專班共250餘個;設有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395個,在全市城鄉形成文化、教育、衛生網路。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蓬勃開展。 城鄉建設日新月異,逐步形成以高郵城區為中心城市,以臨澤、三垛、菱塘3個鄉鎮為中心鎮,以16個鎮為一般鎮的城鄉建設新格局。2001、2002年,連續實施了城市建設十大工程,城市建設躍上一個新的台階。
㈩ 高郵有什麼名人
姜恩柱 男,高來郵三垛人,1938年出自生。現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 他在上海讀完小學、中學學業,後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1964年,任政治輔導員、教員,後調入外交部,赴中國駐英代辦處工作。駐英代辦處升為大使館後,先後任使館三等秘書、二等秘書。1977年,回外交部任西歐司一處副處長。1981年9月,先後任美國哈佛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客座學者。
吳登雲
吳登雲,男,漢族,江蘇省高郵市人,0黨員。1940年出生,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人民醫院原院長。近年來,吳登雲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雙擁先進個人」、「全國優秀0員」。前幾年,又光榮地當選為「黨的十六大代表」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醫學衛生界曾掀起一股學習吳登雲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