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魏晉時期人物小故事
鍾家二子答魏文帝
淝水之戰
㈡ 高中魏晉南北朝的重要歷史人物和事跡
拓跋珪:北魏的開國君王,軍事才能不用多說了,唯一該被批評的是他規定了「凡是生下太子的女人都得斬首」,不過看在他殺了自己的愛妃上,不得不承認他是個偉大的人。
拓跋燾:北魏太武帝,軍事奇才,可惜為人殘暴之至,令人汗顏。
元英:北魏皇族成員(北魏從孝文帝後就改「拓跋」氏為「元」),生得一張英俊的臉孔,身為貴族的他卻不甘於呆在宮庭里享受,而是經常親自外出征戰,對此南朝名將韋睿嘆道:「元英啊,你怎麼不乖乖呆在宮廷里呢?這樣我可以少些麻煩。」元英雖在鍾離之戰中慘敗給韋睿,但不可因此而否定他的才能。
楊大眼:氐人,跟隨著元英,武藝高強,身看黑色鎧甲,身才高大且頗有謀略(這樣看來和南朝的白袍將軍陳慶之簡直是相反了過來)。
蕭寶寅:原為南齊皇族,南齊滅亡後逃亡北魏,當時他只有17歲,一心想復國的他,結局十分悲壯,令人嘆息。
奚康生:北魏名將,據說他身上帶著的那把弓是南齊政客蕭衍送給他的,出於對蕭衍的感激,他決定不用這把弓來射南齊人,然而蕭衍後來成為了南梁的開國皇帝……
邢巒:北魏智將,與元英齊名,他看到鍾離之戰將會是一場難以勝利的戰役,於是要求退出。
慕容白曜:北魏名將,他是燕國人的後代,冤死,後孝文帝為他平反。
薛安都:原是南宋猛將,後投靠了北魏。
爾朱榮:北魏後期的一流名將,當時各地民眾起義造反,其中以葛榮的聲勢最大,號稱百萬,爾朱榮抓住敵人都是些沒有實戰經驗的烏合之眾這一點,率領7000人對葛榮發動了突襲,最終在這支外強中乾的隊伍里擒荻了葛榮。南朝名將陳慶之北伐時,爾朱榮率軍將陳慶之擊退。但爾朱榮是個有才無德的人,策動了河陰屠殺,最終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高歡:東魏丞相,宇文泰的死對頭,相當能打戰,這點誰也無法否認,他可以說是個十足的奸雄,後被北齊追尊為神武皇帝。
高長恭:美男子一個,上戰場時總是帶著面具(頗有傳奇色彩叻~至於他為什麼要帶面具,我不清楚,大概是長得太帥了,害怕人們看到後無心戀戰了吧?)他和斛律光、段韶並稱北齊三將。
斛律光:北齊三將之一,其軍事才能有可能是三將中最優秀的一個,但他的結局卻很悲慘,沒有倒在沙場上,卻倒在了自己人手上!
段韶:北齊三將之一,這三個人可謂充滿了魅力,有他們在,北周皇帝就一天得不到安寧。
高敖曹:跟隨高歡一起作戰的勇將,他對高歡來說是個相當重要的人物。
竇泰:也是跟隨高歡一齊作戰的,很有軍事才能,與宇文泰爭戰時中了埋伏戰死,他的死迅傳到高歡耳里時,高歡為之震驚。
侯景:北齊名將,竭族人,筆者很討厭他,但憑心而論,他的確是很有才能的,曾被南朝名將陳慶之打得落花流水,陳慶之去世的幾年後,他便南下樑國亂了江南,最終不得好死。
宇文泰:西魏丞相,高歡的死對頭,頗有英雄氣概,治軍嚴肅,深得民心,長於戰略籌劃,善於任人為賢,後被北周所尊為太祖文皇帝。
宇文邕:北周武帝,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滅了宿敵北齊,但他死後其江山卻被普六茹堅(楊堅)篡奪。北齊、北周這對死對頭最終都不是贏家,重演了當年晉篡魏的鬧劇,真是歷史的一大諷刺。
宇文護:北周皇室,後被周武帝除掉。
韋孝寬:有他在,高歡就要被氣死。
於瑾:北周名將,位高但為人謙虛,頗有智謀。
李虎:北周一大強將,為人武勇,有擒豹之力!
獨孤信:又一個讓北齊傷腦筋的北周武將。
楊忠:楊堅的父親,善戰,後被追增為隋朝的皇帝,但他其實是個十足的南北朝人物,和司馬懿這樣的人是有所區別的。
劉裕:南宋開國皇帝,軍事才能絕對是南北朝時期數一數二的,他就好比南方的曹操,戰績顯赫,不過他北伐後急著回國篡位,結果導致則收復的領土重新落入北方人的控制之中,這一點很受爭議。
檀道濟:南宋前期的名將,為人武勇,號稱「關張弗若」(關羽、張飛也比不上他),可惜宋文帝後期變得昏庸猜忌,檀道濟最終被害死,臨死前他氣憤地說道:「你們這是在自毀長城!」
裴方明:南宋名將,歷史書上並沒有為他列傳,但他絕對是個有才能的人,和檀道濟一起受冤而死,宋文帝後期的作法直接剝弱了宋國的力量。
沈慶之:南宋老將,歷來人們總批評他是個屠夫,這對沈慶之是有失公正的,在那個君令如山的封建朝代,沈慶之想違君命也難,況且皇帝命令他進行屠城的時候,沈慶之為了減少傷害,下令凡是身材在規定的標准以下的人可免死,結果救回了上千人,人們往往只顧著批評沈慶之,卻不去批評那個主謀暴君!沈慶之也是個勇於直諫的人,曾多次忠言規勸暴君的兒子廢帝,最終引來了殺身之禍,宋國離滅亡不遠了。
沈攸之:南宋名將沈慶之的侄子,最終兵敗自殺。南宋後期皇室自相殘殺極其嚴重,沈慶之等將領百官都成了犧牲者。
臧質:南宋軍事將領,防城能力超強,北魏皇帝拓跋燾攻擊南宋時,他和沈璞兩人負責防守一個城池,拓跋燾竟連續一個月拿他們毫無辦法。可惜他們倆有如此才能,最終卻因造反受誅。
沈璞:和臧質一起抵抗拓跋燾入侵的將領,結局上邊說過了,再嘆息一個。
周盤龍:南齊名將,多次擊退北魏軍,深受齊高帝蕭道成的欣賞。
崔慧景:南齊大將,朝廷後期腐敗,齊帝大肆濫殺,崔慧景於是造反,最後戰敗,軍隊大亂,他本人單騎逃走,結果被漁夫殺死,時年六十三歲。
陳顯達:南齊大將,南齊後期也和南宋一樣,走上皇帝互相殘殺的腐敗道路,陳顯達在此期間被殺。
裴叔業:南齊大將,朝廷後期腐敗時他曾想投降北魏,還未投降就死了,在他決定投降的時候蕭衍曾規勸他不可這么做,他不聽,幸虧最後死了,如果他能活久一點的話,他一定會後悔沒有聽蕭衍的話。
韋睿:不用多說了,南梁老將,也是南北朝期間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將,在鍾離之戰中大敗北魏中山王元英,此外,他還曾奪下了百年易守難攻之城——合肥。此後名聲威震四方,北魏人稱為「韋虎」。即使是選「中國最強的一百位名將」,他也大有入選的成份。
曹景宗:南梁名將,為人豪爽,但好掠城,鍾離之戰的指揮者,可惜鍾離之戰完結不久後他就去世了。
昌義之:南梁名將,鍾離之戰中他負責守城,兵力只有3000人,但卻成功地擋住了元英的80萬大軍,韋睿和曹景宗到來後最終打敗了元英,昌義之當時高興地喊:「復活了!復活了!」
裴邃:南梁名將,曾率軍北伐,但終因南梁的腐爛而失敗。直到公元526年止,裴邃與韋睿、曹景宗、昌義之,以及北魏的元英、楊大眼、刑巒都告別了人世,同一時期的名將都死了,這可謂上帝的安排吧。
陳慶之:南梁名將,陳慶之不會射箭、不會騎馬,也不是什麼大戰略家,但卻頗有膽略,因此往往會讓敵人意想不到,出奇制勝。他出身於寒門,當時的社會環境講求「庶士分明」,因而陳慶之被壓抑了20年,直到40多歲才有了展露才能的機會。後趁北魏內亂時率7000人北伐,一路上過關斬將直沖洛陽,嚇得北魏那位沒有實權的孝庄帝趕緊逃往河北,可惜南梁實在太腐敗了,陳慶之向朝廷要求增援遭到了拒絕,7000人最終死在了北方,只有陳慶之等少數人逃回了南梁。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受到六鎮起義、內亂、互相殘殺的北魏後防有多麼空虛,尤如紙老虎一般,梁武帝有如此好機會卻急著去當皇帝,白白錯過了滅北魏的時機!藉此順便罵罵梁武帝一下,梁武帝之後還宣誓要「北伐」,但沒有動靜,看來只是想唬唬人罷,北齊的侯景卻當真了,率軍南下,幸虧陳慶之將其擊敗,梁武帝再也沒有北伐的意思,這明顯得很。在雄心不再的梁武帝下邊做事,陳慶之等人可謂倒霉到了極點,他此後也只能搞內政了,他和羊侃繼續受到梁武帝的壓制,直到死去為止。
蘭欽:南梁名將,與陳慶之齊名,才能不用多說了,但卻因中毒而死,可惜!
羊侃:又一個被梁武帝壓制的名將,蕭衍真該罵,有這么多的名將卻不好好珍惜,簡直辜負了羊侃的一片忠心!(羊侃出生在北魏,他聽眾父親的遺言逃回了故鄉江南,誓要為南朝效力)侯景亂梁前後,羊侃不止一次向蕭衍提出要小心侯景,但蕭衍不聽,這好了,侯景造反了,幸好有羊侃在,侯景拿他沒法,可就在這關健的時刻,羊侃卻去世了,之後侯景少了這一大障礙,也就成功進入了建康(南京),蕭衍腸子都悔青了,不住地嘆息:「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王琳:南梁最後一個名將,因出於對蕭氏的忠誠,從而起兵反對篡奪了南梁江山的陳霸先,失敗後逃往北齊,最後被陳將吳明徹捕獲殺死。王琳如此漢子,卻因忠於一個不值得他去忠誠的王朝而死,實在可惜!(各位看官可以去看南梁後期的歷史,那些蕭氏皇族簡直一個畜生過一個)
陳霸先:陳朝的開國皇帝,為人豪爽,另一個「劉裕」。侯景亂梁時,所有蕭氏成員卻忙於內訌、搞分裂,反倒是陳霸先決心和侯景對抗到底,真是一大諷刺。陳霸先是個有作為的人,南朝本該在555年便宣告結束,但因他的挺身而出,使得南朝延續了30多年,可惜他建立的陳朝卻是個沒有前途的王朝,陳朝從建國那一天開始就已經在走向了衰亡,他本人才當了3年皇帝就去世了,真可惜,只留下一個爛攤子讓那群無能的人去收拾。
周文育:陳朝的開國功臣之一,為人武勇,是陳霸先不可多得的好幫手。
侯安都:陳朝開國功勛之一,也是一個武勇的猛將。
杜僧明:也是陳朝開國元勛之一。陳霸先曾對這三人說:「你們都是良將,但都有短處。杜僧明有大志而少見識,對手下過於親近而對上級過於傲慢,以功勞自大而不注意自己的短處。周文育交不擇人,對人過於推心置腹而缺少防備。侯安都傲慢輕佻,任意而為。這些都不是保身之道。」後來果然一一應驗。
吳明徹:筆者很喜歡的一個名將,他的結局很悲壯,在腐敗的陳朝政府的指令下,他帶病北伐,最終死在了北方,當時有一個叫庚信的學者,本是南梁人,後因侯景亂梁而北逃,時時想念故鄉,他善於作文和寫墓誌銘,北朝有不少貴族曾請他作銘,但都被他拒絕了,後來他聽說南朝的吳明徹死了,便前往為吳明徹作銘,這可謂英雄惜英雄,令人看了後倍覺傷感。
蕭摩訶:陳朝最後的一位名將,非常武勇,19歲時就單挑沒有輸過(一說13歲,恐不正確),為吳明徹的副將,參與過吳明徹的那次北伐,吳明徹死後,成為了陳朝唯一的支柱。陳朝的腐敗終於自食其果,招來了亡國之恥,被隋朝所滅,蕭摩訶本人不服隋朝,後參加過反叛,終受死,可惜!
㈢ 魏晉南北朝 文學人物小故事
魏晉南北朝人物故事/中國古代歷史人物故事
作者:黃政澄
市場價:¥28.00元
卓越價:¥21.70元折扣:77折節省:6.30元
SVIP 價:¥21.70元折扣:77折節省:6.30元
任何產品任何價格均免費配送!
--------------------------------------------------------------------------------
圖書目錄
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上) (1)
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下) (7)
魏國的開國皇帝曹丕和受他迫害的弟弟曹植(15)
三國時期蜀國的開國皇帝劉備(上) (21)
三國時期蜀國的開國皇帝劉備(下) (27)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上) (33)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下) (43)
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孫權(上) (51)
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孫權(下) (59)
吳國的重要大臣周瑜(65)
扶不起來的阿斗(73)
神醫華佗(79)
才女蔡文姬(85)
陰謀家司馬懿(91)
野心家司馬昭(97)
為維護獨立人格而付出生命的嵇康(101)
用酒保護自己生命的阮籍(107)
白痴皇帝司馬衷(115)
互相比賽富有的王愷和石崇(119)
文章一鳴驚人的左思(125)
知錯就改,為民除害的周處(131)
聞雞起舞,為北伐獻身的祖逖(135)
淝水之戰的敗將苻堅(141)
積極推行社會改革的魏孝文帝拓拔宏(149)
田園詩人陶淵明(159)
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165)
大畫家顧愷之(173)
喜歡當和尚的梁朝皇帝蕭衍(179)
大科學家祖沖之(185)
亡國皇帝陳叔寶(191)
㈣ 魏晉南北朝人物故事的內容簡介
184年,由於統治階級的腐敗和對農民的殘酷剝削,爆發了大規模的黃巾軍起義。不久,黃巾軍起義失敗。靠鎮壓黃巾軍起家的各地軍閥為擴大自己的勢力,一會兒你打我,一會兒我打他。全國各地陷入了長時間的軍閥混戰。
曹操在鎮壓黃巾軍起義和討閥董卓的過程中建立了自己的軍隊、擴大了自己的勢力。196年曹操把16歲的東漢皇帝接到許昌。東漢王朝名義上還存在著,但朝廷大權已落到曹操手裡。他打著皇帝的名義想干什麼就干什麼。200年曹操在河南官渡打敗北方最大的軍閥袁紹,大體上統一了北方。 208年曹操帶領幾十萬大軍南下,准備消滅孫權和劉備,統一全國。孫權和劉備由於採用了,諸葛亮、周瑜、魯肅等人提出的聯合抵抗曹操的策略,在湖北赤壁這個地方打敗了曹操,曹操退回北方。220年曹操病死,曹操的兒子曹丕隨即廢掉東漢皇帝劉協,正式建立魏國。赤壁大戰後,劉備在諸葛亮幫助下先後佔領了荊州、益州,並在22年建立蜀國,定都成都。孫權繼承父親孫堅、哥哥孫策的事業,在周瑜、魯肅的幫助下,在229年建立吳國。魏、蜀、吳,由於誰也沒有能力同時吃掉其他的兩方,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三個國家同時存在的局面。
曹丕當了6年魏國的皇帝後,在226年去世。此後魏國朝廷大權逐步落入司馬懿父子手裡。262年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派18萬大軍打敗蜀國軍隊,蜀國皇帝劉禪投降。265年司馬昭病死,他兒子司馬炎廢掉魏國皇帝曹奐,建立晉朝,歷史上稱為西晉。280年司馬炎派兵打敗吳國,東漢末年以來的軍閥混戰和三國鼎立的局面結束,全國出現了短期的統一。
西晉統治集團的腐敗和自相殘殺,對各民族人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使西晉末年社會動亂,農民起義和少數民族起義一個接著一個。311年匈奴貴族劉淵的兒子劉聰派兵攻佔了國都洛陽,316年攻佔長安,西晉的兩個皇帝先後成為俘虜,西晉王朝滅亡。317年司馬懿的曾孫司馬睿在現在的江蘇南京建立東晉王朝,統治江南。西晉末年和東晉時期前後一百多年,北方的氐、匈奴、羯、鮮卑、羌等少數民族貴族和漢族地主先後建立起十六個割據政權,歷史上稱為十六國。這就是說,在這一百多年中,南方的東晉王朝和北方的十六國處於南北對立局面。 東晉時期,以祖逖為代表的一些高級官員,主張北伐,以便收復中原,統一全國。由於朝廷芣支持北伐雖然進行了幾年,但成效不是很大。 351年氐族人苻堅建立十六國中的前秦政權,國都長安。352年苻堅當了皇帝,由於採取各種有力措施,國力日益強大。376年,苻堅先後消滅掉許多割據政權,基本統一了北方。383年苻堅帶領八十多萬大軍向東晉進攻,企圖一下子吃掉東晉,統一全國。東晉丞相謝安派謝石、謝玄帶領8萬軍隊在淝水(今淝河,在安徽省壽縣)打敗了苻堅,並乘勝北伐,收復了一些地方。東晉統治集團內部由於爭奪權力的斗爭日益嚴重,政治腐敗,420年,東晉部將劉裕認為自己當皇帝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廢掉東晉皇帝,建立宋朝,東晉滅亡。
淝水之戰以後,北方陷入更大的混亂, 割據政權一個接著一個,直到439年,北魏統一北方,才結束了混亂局面。
東晉滅亡後的大約170年的時間里,江南地區先後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政權,國都都設在現在的南京。歷史上稱這四個朝代為南朝。
劉裕在建康建立宋朝政權的初期,北方還有幾個割據政權。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了北方,結束了一百多年的十六國時期。大約100年後,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不久北齊取代了東魏,北周代替了西魏。因為這 幾個政權都在北方,所以叫做北朝。歷史上把這一南北對立存在的時期稱為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共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其中三國六十年,西晉五十多年,南方的東晉和北方的十六國。一百多年,南北朝一百多年。在這段時期,有統一,也有分裂。分裂的時間雖然長,但在分裂時期許多有作為的歷史人物都在為統一而奮斗。曹操、劉備、孫權是這樣,東晉時祖逖的北伐,南北朝時魏孝文帝的改革也是這樣。統一國家既需要歷史人物個人的才能,也有賴於社會發展的客觀條件。
這一時期社會經濟雖然遭到戰亂的嚴重破壞,但也有相對穩定的時候,有些有遠見的統治者也注意發展社會生產。因此,從總體上看,社會經濟還是繼續得到發展。文學、繪畫、書法成就突出,醫學、數學等自然科學也有重大發展。
在這本書里,我們編寫了29個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的故事。這29個歷史人物中,有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有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希望通過閱讀這29個歷史人物的故事,能使你對魏晉南北朝這三百多年的歷史有個大概的了解。
㈤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名歷史人物有誰
政治人物太多,就不說了。
分類 朝代 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
數學 南朝 祖沖之 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兒後第七位,領先世界近1000年。
農學 北朝 賈思勰 《齊民要術》
地理學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
書法 東晉 王羲之 《蘭亭序》等
繪畫 東晉 顧愷之 《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思想 南朝 范縝 《神滅論》
㈥ 兩晉南北朝史人物簡介
1、晉武帝司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265~290年在位), 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 , 晉元帝司馬睿從父,母為文明皇後王元姬。
初以父勛,封北平亭侯。迎立常道鄉公曹奐,遷中撫軍, 進封新昌鄉侯,拜為撫軍大將軍、 晉國世子。咸熙二年(265年),拜為相國,襲封晉王。 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建立晉朝,建都洛陽,年號泰始。
2、司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即晉元帝,東晉王朝開國皇帝(318—323年在位)。晉宣帝司馬懿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從子。
太熙元年(290年),襲封琅邪王,參與討伐成都王司馬穎。作戰失利後,離開洛陽,回到封國。晉懷帝即位,拜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後來,聽從王導建議,南渡建康,籠絡結交江左士族。永嘉七年(313年),拜丞相、大都督中外軍事。
永嘉之亂,晉愍帝被俘,西晉滅亡。建興五年(317年),在晉朝宗室與南北大族擁戴下,即位為晉王,年號建武。太興元年(318年),正式即位,史稱晉元帝,開啟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
3、晉明帝司馬紹(299~325年10月18日),字道畿,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東晉王朝第二位皇帝(322~325年在位),晉元帝司馬睿長子 ,晉簡文帝司馬昱異母兄,母為宮人荀氏,
性情孝順,文韜武略,聰明有機斷。永昌元年(322年),正式即位。在位期間,憑借弱勢之中央,成功制衡權臣世家,推動南方社會安定發展。
太寧二年(324年),平定王敦叛亂,停止追究王敦黨羽,全力重用丞相王導,保持與江東士族和諧關系,成功做好「王敦之亂」善後工作,穩定東晉王朝的局勢,對安定國家大局和皇室權威影響深遠。
4、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輿,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縣綏輿里,生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裡。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南朝劉宋開國皇帝(420年-422年在位)。西漢楚元王劉交之後。
劉裕自幼家貧,初為北府軍將領。自隆安三年(399年)後,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
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又以卻月陣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即位後,又派兵南征林邑國,使其全境歸附。
5、北魏太武帝拓跋燾(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鮮卑族。南北朝時期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明元帝拓跋嗣長子,母為明元密皇後杜氏。
拓跋燾自幼聰明大度,應付裕如。泰常八年(423年)登基,年號始光。心懷「廓定四表,混一戎華」之志。親自率軍征戰,周旋於險境。善用騎兵,輕騎奔襲,攻滅胡夏、北燕、北涼,征伐山胡,降伏鄯善、粟特等西域諸國 ,驅逐吐谷渾,攻取劉宋河南重鎮,統一中國北方。
㈦ 魏晉南北朝人物故事的目錄
傑 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上)
傑出的政治家、內軍事家、文學家曹操(下)
魏國容的開國皇帝曹丕和受他迫害的弟弟曹植
三國時期蜀國的開國皇帝劉備(上)
三國時期蜀國的開國皇帝劉備(下)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上)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下)
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孫權(上)
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孫權(下)
吳國的重要大臣周瑜
扶不起來的阿斗
神醫華佗
才女蔡文姬
陰謀家司馬懿
野心家司馬昭
為維護獨立人格而付出生命的嵇康
用酒保護自己生命的阮籍
白痴皇帝司馬衷
互相比賽富有的王愷和石崇
文章一鳴驚人的左思
知錯就改,為民除害的周處
聞雞起舞,為北伐獻身的祖逖
淝水之戰的敗將苻堅
積極推行社會改革的魏孝文帝拓跋宏
田園詩人陶淵明
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王獻之
大畫家顧愷之
喜歡當和尚的梁朝皇帝蕭衍
大科學家祖沖之
亡國皇帝陳叔寶
㈧ 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哪些著名的歷史故事先謝謝啦!
三顧茅廬 如魚得水 .初出茅廬 錦囊妙計 .一時瑜亮 .吳下阿蒙 .士別三日 言過其實 望梅止渴 清塵濁水 煎豆摘瓜 燃萁之敏 萁豆相煎 破鏡重圓 樂昌分鏡 分鞋破鏡
㈨ 魏晉 南北朝 五代十國有哪些著名人物 及其故事
1、魏晉南北朝指的是三國曹丕建立魏國到隋朝統一這個時期,現在歷史上通常講三國兩晉南北朝。
①魏晉時期
魏是三國時期的曹魏,由漢丞相曹操打下基礎,曹丕篡漢建立。
司馬氏建立的西晉、東晉(這個時期北方正處在五胡亂華時期)
著名人物:魏晉時期有著名的「魏晉風度」傳頌,指的是魏晉時期名士們所具有的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其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賢」,即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
故事:七人是當時玄學的代表人物,雖然他們的思想傾向不同。嵇康、阮籍、劉伶、阮咸始終主張老莊之學,「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眾在竹林喝酒,縱歌。作品揭露和諷刺司馬朝廷的虛偽。在政治態度上的分歧比較明顯。竹林七賢的不合作態度為司馬氏朝廷所不容,最後分崩離析: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殺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濤則投靠司馬朝廷,竹林七賢最後各散西東。
②南北朝
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著名人物:拓跋珪,北魏開國皇帝。
故事:開創北魏,勵精圖治,參合陂之戰擊敗後燕,打敗袁紇部,滅西燕,擊破劉顯 ,攻滅劉衛辰,打敗高車三十餘部
2、五代十國
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
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北漢等十個在中原周邊出現的十個割據政權。
著名人物(因為太多,列舉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
①朱溫:後梁太祖。五代十國後梁建立者。其父早死,他幼年隨母在蕭縣地主劉崇家當牧豬傭工。黃巢起義時,他前往投軍,轉戰南北,逐漸升任為大將。黃巢攻入長安後,他被任命為同州防禦使,奉命進攻河中,卻屢被擊敗。他多次請求黃巢派軍增援,不被理睬,隨即歸附唐朝。唐朝任命他為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並賜名全忠。天祐四年(907年),朱溫廢唐哀帝李柷,自行稱帝 ,改名晃,建都開封,國號為「梁」。
②李煜:南唐後主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庄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希望可以幫到你
㈩ 關於魏晉南北朝的文人的故事
《世說新語》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劉義慶編撰。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從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於傳聞,不盡符合史實。此書相當多的篇幅系雜采眾書而成。如《規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記》和《漢書》。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記載。一些晉宋間人物的故事,如《言語篇》記謝靈運和孔淳之的對話等,則因這些人物與劉義慶同時而稍早,可能采自當時的傳聞。
德行第一
1.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
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慾府君先入廨。」陳曰:「武
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雲:「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
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
難測量也。」
4.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後進之士,有升
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5.李元禮嘗嘆荀淑、鍾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
6.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後從,長文尚小,
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
於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7.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
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8.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
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9.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
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寧以吾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吾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10. 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閑室之內,嚴若朝典。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
二門之里,兩不失雍熙之軌焉。
11.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
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2.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歆蠟日,嘗集子侄燕飲,王亦學之。有人向張華
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13.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
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
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14. 王祥事後母朱夫人甚謹。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恆使守之。時風雨
忽至,祥抱樹而泣。祥嘗在別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還,
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母於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15. 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16. 王戎雲:「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
17.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具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
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
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
不應憂嶠,而應憂戎。」
18. 梁王、趙王,國之近屬,貴重當時。裴令公歲請二國租錢數百萬,以恤
中表之貧者。或譏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損有餘,補不足,天之道
也。」
19. 王戎雲:「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
無以德掩其言。」
20. 王安豐遭艱,至性過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慟果能傷人,浚沖
必不免滅性之譏。」
21. 王戎父渾有令名,官至涼州刺史。渾薨,所歷九郡義故,懷其德惠,相
率致賻數百萬,戎悉不受。
22. 劉道真嘗為徒,扶風王駿以五百疋布贖之,既而用為從事中郎。當時以
為美事。
23. 王平子、胡毋彥國諸人,皆以任放為達,或有裸體者。樂廣笑曰:「名
教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
24. 郗公值永嘉喪亂,在鄉里甚窮餒。鄉人以公名德,傳共飴之。公常攜兄
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鄉人曰:「各自飢困,以君之賢,欲共濟君耳,恐
不能兼有所存。」公於是獨往食,輒含飯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後並得存,同
過江。郗公亡,翼為剡縣,解職歸,席苫於公靈床頭,心喪終三年。
25. 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
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
左右己,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26. 祖光祿少孤貧,性至孝,常自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聞其佳名,以兩婢
餉之,因取為中郎。有人戲之者曰:「奴價倍婢。」祖雲:「百里奚亦何必輕於
五羖之皮邪?」
27. 周鎮罷臨川郡還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時夏月,暴
雨卒至,舫至狹小,而又大漏,殆無復坐處。王曰:「胡威之清,何以過此!」
即啟用為吳興郡。
28. 鄧攸始避難,於道中棄己子,全弟子。既過江,取一妾,甚寵愛。歷年
後訊其所由,妾具說是北人遭亂,憶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業,言行
無玷,聞之哀恨終身,遂不復畜妾。
29. 王長豫為人謹順,事親盡色養之孝。丞相見長豫輒喜,見敬豫輒嗔。長
豫與丞相語,恆以慎密為端。丞相還台,及行,未嘗不送至車後。恆與曹夫人並
當箱篋。長豫亡後,丞相還台,登車後,哭至台門。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開。
30. 桓常侍聞人道深公者,輒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達知稱,又與先人
至交,不宜說之。」
31. 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雲:「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
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
達乎?」
32. 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後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33. 謝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之,乃至過醉而尤未已。太傅
時年七八歲,著青布絝,在兄膝邊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奕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34. 謝太傅絕重褚公,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
35. 劉尹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
請殺車中牛祭神。真長曰:「丘之禱久矣,勿復為煩。」
36. 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
37. 晉簡文為撫軍時,所坐床上塵不聽拂,見鼠行跡,視以為佳。有參軍見
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殺之,撫軍意色不說。門下起彈,教曰:「鼠被害,尚不能
忘懷;今復以鼠損人,無乃不可乎?」
38. 范宣年八歲,後園挑菜,誤傷指,大啼。人問:「痛邪?」答曰:「非
為痛,身體發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宣潔行廉約,韓豫章遺絹百匹,不受。
減五十匹,復不受。如是減半,遂至一匹,既終不受。韓後與范同載,就車中裂
二丈與范,雲:「人寧可使婦無褌邪?」范笑而受之。
39. 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子敬
雲:「不覺有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40. 殷仲堪既為荊州,值水,儉食,常五碗盤,外無餘餚。飯粒脫落盤席間,
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每語子弟雲:「勿以我受任方州,雲我
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其存之。」
41. 初,桓南郡、楊廣共說殷荊州,宜奪殷覬南蠻以自樹。覬亦即曉其旨。
嘗因行散,率爾去下舍,便不復還,內外無預知者。意色蕭然,遠同斗生之無慍。
時論以此多之。
42. 王僕射在江州,為殷、桓所逐,奔竄豫章,存亡未測。王綏在都,既憂
戚在貌,居處飲食,每事有降。時人謂為「試守孝子」。
43. 桓南郡既破殷荊州,收殷將佐十許人,咨議羅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
厚,將有所戮,先遣人語雲:「若謝我,當釋罪。」企生答曰:「為殷荊州吏,
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問:「欲何言?」
答曰:「昔晉文王殺嵇康,而嵇紹為晉忠臣。從公乞一弟以養老母。」桓亦如言
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與企生母胡,胡時在豫章,企生問至,即日焚裘。
44.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
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既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
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
人無長物。」
45.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
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斗
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於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飢死,
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46. 孔僕射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時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
服,竟日涕泗流漣,見者以為真孝子。
47. 吳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陽郡。後遭母童夫人艱,朝夕哭臨。及思至,
賓客吊省,號踴哀絕,路人為之落淚。韓康伯時為丹陽尹,母殷在郡,每聞二吳
之哭,輒為凄惻。語康伯曰:「汝若為選官,當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
韓後果為吏部尚書。大吳不免哀制,小吳遂大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