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甘肅省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甘肅省博物館收藏有歷史文物、近現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標本約35萬余件。文物涵括從白堊紀的古生物化石標本到舊石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文化;從商周以來的青銅器、陶瓷玉器到漢唐的絲綢之路文明;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絲織品、繪畫。其中尤其以館藏彩陶、漢代簡牘、文書、漢唐絲綢之路珍品、佛教藝術萃寶最為突出。
自建館以來,通過考古發掘、徵集和捐贈獲得歷史文物藏品82000餘件,精品的歷史文物有3000餘件,國寶級文物16件(組),國家一級文物720餘件(組)。東漢的銅奔馬、魏晉時期的「驛使圖」畫像磚,已分別被定為國家旅遊和郵電事業的標志,其中收藏的黃河古象化石,是中國已知最大的一具古象化石,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劍齒象骨架化石。還有發現的亞洲已知最大的蜥腳類恐龍合川馬門溪龍古生物化石標本。館內收藏有各類新石器時代彩陶和石窟藝術珍寶,展示出甘肅歷時7000-3000多年彩陶發展體系。珍貴的絲麻織品,經卷文書,木、漆、銅器,大量的漢簡、長城文物,還有包括馳名中外的銅奔馬在內的銅車馬群及木車馬,金銀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壁畫,既形象再現當年開通、保衛「絲綢之路」的情景,亦充分展現了不同歷史時期多民族聚居地區的畫面,又是研究中國古代中西交通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及佛教藝術的佐證。博物館內還保存有一長8米,高4米的黃河古象完整化石的復製品。 代表藏品永樂款鎏金菩薩坐像:明代,像高20.3厘米。此像頭戴花冠及發髻冠,菩薩面部廣額豐頤,雙目微垂,面容慈祥。身披帛巾,胸部前飾纓絡,衣紋弧線流暢優美,下裙寬大貼體,結跏趺座於深束腰仰覆蓮台座上。蓮座底上陰刻「大明永樂年施」銘文,當為明代朝廷賞賜給西北地區藏傳佛教領袖的貢品。菩薩像整體結構勻稱,雕刻細膩精製。雖然還保存著元代以來阿尼哥「梵像」的影響,但造型已趨向於嫵媚,標志著內地漢化藏傳佛教藝術的成熟,是一件耐人尋味的珍品。 復道三角紋圜底彩陶罐:齊家文化,蘭州市八里窯崖頭出土,口徑9.5厘米,高22厘米;甘肅省博物館藏。夾砂橙黃陶,通體施紫紅彩。口沿內外各繪一圈倒三角網紋,耳部繪折帶紋,腹部兩面分層繪復道三角紋,各層之間用平行線分隔,腹兩側繪菱形網紋。圖案皆由平行線組成,繁縟而不亂。 葫蘆形網紋彩陶壺: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距今4500年前)蘭州市花寨子出土高46.7厘米,口徑12.2厘米,底徑16.8厘米。施紅、黑彩,頸部繪網紋,肩、腹部繪六組葫蘆形網紋,間飾鋸齒紋。 旋渦紋彩陶罐: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距今4500年前),蘭州市花寨子出土,高22.5厘米,口徑14.1厘米,底徑10.6厘米。罐身施紅、黑彩,口沿內彩,有橫豎平行條紋相間排列,腹部繪紅、黑彩多條相間旋紋五組。 彩繪木博戲俑:西漢,武威市磨嘴子漢墓出土,人高29厘米。兩位老者在玩博戲,這是戰國到漢代非常盛行的一種娛樂形式。匠師以簡單明快的藝術造型,刻畫了兩位老者全身貫注的博弈場面,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對弈時蓄勢待發的場面。 銅奔馬,東漢,武威市雷台漢墓出土,通高34.5厘米,長45厘米,寬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矯健精美,作昂首嘶鳴、疾足賓士狀。塑造者攝取了奔馬三組騰空、一足超越飛鳥的剎那瞬間。 絹底平綉人像:西漢,武威市磨嘴子漢墓出土,高7.2厘米。紅色絹底,用絳、淺綠、淺黃、黑色絲線平綉二人像,作對話狀。
Ⅱ 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麼
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馬踏飛燕(國寶)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專局確定屬為中國旅遊標志;1986年定為國寶級文物。我去過幾個城市,包括我的家鄉大同,還有寧波,只要是國家旅遊城市的,在其市內一般都有一座很大的馬踏飛燕雕像。可見其知名度。
Ⅲ 甘肅省天水市的文化歷史典故
歷史典故:
天水是秦始皇祖先生存繁衍、發展壯大之地,也是秦人的福地,天水市四大組織所在地叫秦城。秦城即「秦人之城」。
天水秦文化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兼取西戎游牧文化和中原華夏文化之長,從而形成的一種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
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日,相傳為伏羲生日。這一天,天水市民眾自發集會到伏羲廟祭奠「人宗爺」(按:天水人習慣將伏羲稱為「人宗爺」),乞求幸福安詳,新年好運氣。 除了民間祭祀,天水還在每年舉行盛大的公祭活動 。
麥積山是一座宏大的泥塑藝術陳列館。用泥塑作造像,只有中國盛行,這也是中國在世界雕塑史上的獨創。
明顯的世俗化傾向和濃厚的生活情趣,是麥積山石窟藝術中的又一個顯著特徵,第44窟造像樣,曾轟動日本,被贊為「東方的維納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23窟內那對童男童女,他們頸項上各牽一個「長命圈」,這是陝甘一帶農村常見習俗的生動寫照。
「失街亭,斬馬謖」。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是個三國迷,街亭稱不可不知。 街亭位於天水市秦城區東北100公里處的秦安縣隴城鎮,是歷史上一重要的軍事關隘。
總結說來,天水有
伏羲文化 中華文明之曙光
大地灣文化 見證8000年文明
秦文化 秦文明的源泉
石窟藝術 麥積山最璀璨
三國文化 輝煌燦爛
歷史名人:
1)秦襄公,(公元前?——公元前766年),今甘肅天水一帶人,秦國的奠基者。
2)李廣,(公元前?——公元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西漢名將。
3)趙充國,(公元前137年——公元前52年),字翁孫,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市境內)人,後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肅永登縣)。西漢名將。
4)段會宗,(公元前83年——公元前9年),字子松,西漢隴西郡上邽縣(今甘肅天水市)人。曾兩任西域都護,四次專使烏孫,是西漢後期著名的外交家。
5)趙壹,生卒年不詳。字元叔,漢陽郡西縣(今甘肅天水南)人,東漢著名辭賦家,活動在漢靈帝(公元168年——公元189年在位)之世。
6)姜維,(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人,三國時蜀國將領。
7)苻堅,(公元338年——公元385年),字永固,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東南)氐族人,十六國時期前秦皇帝。
8)李世民,(公元599年——公元649年),唐朝皇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李氏祖籍為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人,李世民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次子,生於渭水北岸的陝西武功。
9)李思訓(651-716,一作653-718)唐代書畫家。字建睍,一作建景。出身唐宗室。唐高祖從弟長平王李叔良孫,李孝斌子.
10)李白,(公元701年一—公元762年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北),唐代大詩人。
11)李翱,(公元772年——公元836年),唐代散文家、哲學家。字習之。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
12)鄧寶珊,(公元1894年——公元1968年),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領導人之一。解放後,他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常委等,他還榮獲一級解放勛章。
Ⅳ 博物館的歷史
博物館現象最初萌發於人們的收藏意識。在四千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統治者就注意尋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把搜集和掠奪來的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和稀有古物交給他的教師亞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亞里士多德曾利用這些文化遺產進行教學、傳播知識。公元前三世紀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創建了一座專門收藏文化珍品的繆斯神廟。這座「繆斯神廟」,被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博物館一詞,也就由希臘文的「繆斯」演變而來。
17世紀後期出現。在18世紀,英國有一位內科醫生漢斯·斯隆,是個興趣廣泛的收藏家。為了讓自己的收藏品能夠永遠「維持其整體性、不可分散」,他決定把自己將近八萬件的藏品捐獻給英國王室。王室由此決定成立一座國家博物館。1753年,大英博物館建立,它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大型博物館。 1946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巴黎成立。1974年協會對博物館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公益性成為它的首要職責。 博物館
從1977年開始,國際博物館協會把每年的5月18日確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並且每年都會確定一個主題。今年是第27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博物館促進社會和諧
Ⅳ 甘肅省博物館600字說明文
期末考試結束後,我迎來了暑假。在暑假中我參觀了位於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的甘肅省博物館。
下了計程車,一陣清風便拂過臉龐,映入眼簾的就是那雄偉壯觀的甘肅省博物館。淡褐色的大理石牆壁,讓人感覺到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定睛一看,「甘肅省博物館」六個大字鐫刻在熠熠閃光的大理石碑。
在樓前留了影之後,我就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走進了大廳。
大廳寬敞而視野開闊,又不覺得單調,給人一種簡單素雅的感覺。上了二樓,進入的第一個展廳,展出的展品都是有關絲綢之路的。在這里,軍事和文化,被分成了兩個展區。
在軍事展區中,我看到了在古代被造出的弩機、箭。他們依然是「英姿不減當年」。這些老古董,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睢陽造箭,它出土於內蒙古額濟納旗渠候宮。
接著我又進入了介紹文絲綢之路化與歷史的一角。我對古代樂器最感興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古琴和豎箜篌。古琴又名綠綺、絲桐、瑤琴,它的音色純正,多是用於配樂,可是現在對於古琴既特殊而又復雜的彈奏指法,能夠流暢地演奏古琴的樂手已經愈來愈少;而豎箜篌並不是我國的傳統樂器,是從遙遠美索不達米亞的通過絲綢之路流傳到境內的,由此可以看出,絲綢之路對我國歷史文化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當我的心思還停留在那神秘的絲路花語之中,不知不覺之間,我又步入了古生物化石展廳,在這里,我了解到了古生物化石總共有著5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性飛躍,那就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這里,我目睹了恐龍的英姿,以及由化石所敘述給我們的一些很久很久以前故事。最令我驚嘆的還是出土於甘肅慶陽的黃河古象化石,它雖然早已成為了一片殘骸,但那遲到了46億年的咆哮即使是在此刻我也聽得清清楚楚。
接著,我們又參觀了有關彩陶和海洋生物化石的展廳,那各式各樣的化石以及瓦罐,使得我目不暇接。
臨近中午,我們離開了博物館。這次的甘肅省博物館之行讓我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也讓我更加熱愛我的多姿多彩、美麗的祖國!
Ⅵ 甘肅省博物館開放時間
甘肅省博物館開放時間:
每周二至周日開放,開放時間是9:00-17:0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坐落在黃河之濱的甘肅省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肅科學教育館,1950年改為西北人民科學館,1956年改名為甘肅省博物館,1958年遷入新館。
1999年經省政府立項,投資1.5億元對原展覽大樓進行改擴建工程,館舍佔地108畝,展覽大樓建築總面積2.85萬平方米,展廳18個,院內還有文物庫房、文物保護實驗室等設施,整個展覽大樓本著「莊重、典雅、美觀、人性化」的原則設計和建設,是一座現代化綜合性智能建築,2006年12月26日展覽大樓正式對外開放。
(6)甘肅省博物館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參觀甘肅省博物館的注意事項:
一、為了確保文物的安全,同時給您營造一個良好的參觀環境,每天上午限定1200人次參觀,下午800人次。
二、請持個人有效證件到發票處領票參觀;團體觀眾必須提前預約。
三、請您按照指定的路線參觀。
四、請勿觸摸展品。
五、請勿喧嘩、玩耍嬉鬧。
六、展區內禁止吸煙。
七、展廳內嚴禁使用閃光燈拍照、禁止用三腳架固定拍照。
八、請不要在展區內撥打、接聽手機。
九、學齡前兒童、小學生以及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者須有監護人陪伴參觀,高齡老年人、行動不便者須有人陪伴參觀。
十、請保持館內環境衛生的整潔,請不要隨地吐痰、隨手亂扔廢棄物。
十一、請愛護公共設施、花草樹木,如有損壞須照價賠償。
十二、所有車輛一律不得進入前廣場,如需停車請到館內停車場停放。
Ⅶ 甘肅的經典文化歷史
蘭州大學
1909年,前身為「甘肅法政學堂」。1996年首批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成為國家在「九五」期間重點建設的高校。2001年,進入「985工程」建設行列,教育部與甘肅省政府簽訂省部重點共建協議,成為國家「985工程」重點支持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高校之一。
2009年,蘭大將迎來百年校慶,蘭州大學的明天一定會更加光明。
1995年,美國《科學》周刊評出了中國13所最傑出的大學,蘭州大學位居第六。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統計,2003年蘭州大學國際論文被引排名全國高校第13位。2009年蘭州大學躋身首批十所上海合作組織大學項目院校之一,這將進一步加強我校與中亞地區高校在相關學科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蘭州大學多年連續入選世界500強大學。
近十幾年來,先後獲得國家、部委和省級科技成果獎500多項,編輯出版各種專著、教材、譯著700多部,平均每年發表學術論文1000多篇,承擔了大量國家高級別項目。據《SCI》統計,蘭州大學是中國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最多、引用率最高的大學之一。從1998年到2002年,SCI收錄論文累積被引用次數排名全國高校第13位。特別是1992、1993年連續2年發表論文數名列第三,被引用次數名列第六,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現在的主席跟總理年青的時候也在甘肅混大的!!
甘肅沒啥路,就一條絲綢之路。
甘肅沒啥書,就一本《讀者》。
甘肅沒啥吃的,就一碗牛肉麵。
甘肅沒啥古跡,就一處莫高窟。
甘肅沒啥科技,就一座東風航天城和一台重粒子加速器。
甘肅沒啥看的,就絲路花雨加大夢敦煌。
甘肅沒啥寶貝,就一匹銅奔馬。
甘肅沒啥資源,就有點有色金屬。
甘肅沒啥錢,就是最近發現了有色金屬。
甘肅沒啥草場,就是全國四大牧區有一個。
甘肅沒啥大官,就是總書記、總理和****副主席從這里出去了。
甘肅歷史不太長,就從伏羲、女媧算起吧。
甘肅農業太落後,就是生產全國一半的玉米種子,1/3的啤酒大麥,馬鈴薯產量全國第一,中葯材產量全國第一,.......
甘肅工業不發達,鎳都金昌、蘭州石化、酒泉鋼鐵、銅城白銀、玉門石油......
甘肅沒啥藏書,只是四庫全書藏了最完整的一本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三皇五帝有里有三個(伏羲.女媧 軒轅. )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出過統一中國的一個皇帝而已(秦始皇)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讓現在的中國人在外有了另一個稱謂「唐人」而已(李世民)。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會背幾句他的詩而已(李白)。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有一個邊塞是人而已(李益)。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葡萄酒故鄉在這里「葡萄美酒夜光杯」(酒泉)。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有個人讓歷代將軍們羨慕而已(李廣)。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四大美女里有一個而已(貂禪)。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有個替諸葛亮接班的而已(姜維)。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五虎上將里有一個而已(馬超)。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曹操的智囊團里不能沒有他(賈詡)。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有個五言律詩的先驅而已(陰鏗)。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在隴西有個大姓而已(李姓)。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春秋五霸有一個罷了(秦襄公)。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在東漢末年出了個梟雄而已(董卓)。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有一個清庭的替罪羊而已(牛鑒)。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出了一個說相聲的而已(馬三立)。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有個說快板的而已(張寶和)。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中央台有幾個主持人而已(朱軍、水均益、李修平)。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有人來這里學英語學瘋了(李陽)。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有人去了會南極罷了(秦大河)。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有一些陶器有點名氣(甘肅彩陶)。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讓中國有了第一口油井而已(玉門)。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有個軍馬場稱第二沒有稱第一的(山丹) 。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紅軍長征後來這里小聚了一會(會寧)。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為中國革命留了快根據地而已(陝甘寧)。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有了中國自己設計的第一個水電站(劉家峽)。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出了幾塊化石而已(馬門溪龍、黃河象)。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四大石窟里有兩個而已(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有座道教名山而已(崆峒山)。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有個佛教名寺而已(********)。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世界上的白氂牛隻有這里有而已(天祝)。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有個隧道是亞洲最長的而已(烏鞘嶺隧道)。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參加青藏鐵路建設的有十分之一是甘肅人。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西氣東輸在這里經過的最長而已。
甘肅沒什麼可牛的,只是萬里長城有近一半在這里。
Ⅷ 甘肅省博物館觀後感
您好,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甘肅博大精深的歷史和文物,甘肅省博物館是免費開放的,有"甘肅彩陶"展廳
展廳展示有大地灣文化、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及青銅時代諸文化彩陶,其中寬頻紋三足彩陶缽、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和大地灣地畫等引人關注。
"甘肅絲綢之路文明"展廳
集中展示了420餘件系統反映古絲綢之路的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銅器、銅奔馬及儀仗隊、漢唐絲織品、佛教造像、金銀器、唐三彩、元青花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
"甘肅古生物化石"展廳
以地球生命演化史為主線,陳列展出了大量甘肅境內發現的古生物化石標本,包括地球廳、海洋動物廳、恐龍廳,黃河古象廳四個分展廳。分別介紹了地球與生命進化和地質時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發現的各類古生物化石,以及它們的生活環境和相關知識。
館藏文物
博物館收藏有歷史文物、近現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標本約35萬余件。館藏彩陶、漢代簡牘、文書、漢唐絲綢之路珍品、佛教藝術萃寶最為突出。自建館以來,通過考古發掘、徵集和捐贈獲得歷史文物藏品82000餘件,精品的歷史文物有。
珍貴的絲麻織品,經卷文書,木、漆、銅器,彩陶,大量的漢簡、長城文物,還有包括馳名中外的銅奔馬在內的銅車馬群及木車馬,金銀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
走進博物館,腳下彷彿是時空的穿越,遙古的生物慢慢浮現了眼前,掙扎在泥潭中黃河象,慢慢閉上眼睛的額大型食草恐龍,珍貴的歷史出現在了眼前,張騫通西域,霍去病徵西,列隊威嚴的銅奔馬車隊,甘肅境內一列列的車隊把一批批彌足珍貴的文物拉近博物館的繁忙景象。
步行的幾十分鍾內,滿滿的了解了西北的歷史,古生物,天文,地理,地質地貌發展,一下子就植入了心底的最深處。凝神屏氣的參觀,心靈的強烈震撼,尤其是看到中國旅遊業的標志「馬踏飛燕」的原件,更是讓靈魂再次震顫。
靜靜的不敢呼吸,怕吵醒了沉睡的將士,輕輕的離開,不忍驚醒飛翼恐龍寶寶美夢。一場參觀,足以對西北的歷史濃縮再懷念想、
希望可以幫得到您!
Ⅸ 甘肅省博物館觀後感3000字
甘肅省博物館觀後感
也許有些外國人不知道甘肅,但他一定知道會寧;也許有些外國人不知道會寧,我堅信他一定知道在某個地方有個路叫「絲綢之路」。甘博內形象化的絲綢之路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集光電、動畫、聲等於一體。啟動開關,蜿蜒曲折的綿延數千里的絲綢之路就跳動了起來:陣陣駝鈴、狂風肆虐、人聲潮起潮落,想一想,我們的古人就往來於此間溝通著東西的文化、科技、軍事。譜寫著一道又一道的絲綢文明、華夏文明。 博者,廣博、博深也!輝宏、舉世矚目的絲綢文明告一段落,映入眼簾的彩陶文明。說到陶文明我們大多會想到景德鎮的「唐三彩」,而忽略了發源於我們甘肅的馬家窯彩陶——彩陶藝術的巔峰。馬家窯彩陶的花紋是似橢圓而非橢圓的尖形紋,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半山彩陶(發現於甘肅),它的花紋是水波紋。館內還再現了我們古人做陶的工藝流程,栩栩如生。看看我們的彩陶、看看工藝流程,你就不得不佩服我們的古人:應運低下的生產力,卻造出了如此精湛、輝宏的工藝,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悠悠華夏文明綿延數千里,而這一階段的文明就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聽狂風在呼嘯,浩瀚的大漠綿延數千里無邊無際,我們走進了古代軍事。在這里沒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卻有當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殘骸。(想像,甘博內可能不是這個。)大漠上呼嘯的狂風把我們女色不入兒郎。這就是歷史、這就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