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孫權的歷史和相關歷史故事

孫權的歷史和相關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1 03:41:27

㈠ 孫權故事三個

1、黃龍下凡

傳說孫堅討伐董卓時,見洛陽的一間茅廁,出現一道紫色氣,便發現了孫權與傳國玉璽。據稱之所以孫權會被丟棄,是因為他的藍眼珠、紫頭發,被視為不祥之兆。但孫堅與孫策不相信,便將孫權帶回家撫養長大。結果後來孫堅和孫策雙雙戰死,大臣們非常恐慌,紛紛計劃離開吳國,也因此東吳變成了東無,也就是無人才之國,獨周瑜不離不棄,反繼續協助孫權,大臣們也陸續回返,而孫權也從此不再帶來災禍。

2、乘馬射虎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218年10月),孫權親自騎著馬去庱亭這個地方射虎。他所騎乘的馬被老虎抓傷,孫權把雙戟投向老虎,老虎卻停了下來,孫權用戈攻擊老虎,才把老虎抓獲。 孫權每次打獵,常乘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

張昭變色而前曰:「你用什麼抵擋它?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如一旦有所危險,恐遭天下恥笑!」孫權謝張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己,於是做射虎車,間不置蓋,一人駕駛,自己坐在裡面射獵。時有脫群之獸,犯其車,而權每手擊之以為樂。昭雖苦諫,孫權常笑而不答。

3、溝通夷洲

根據可靠記載,到了三國時代,台灣明確稱為夷洲。三國時的吳國立國於江南,領域包有會稽及東南濱海地帶,和海外的關系極為密切,造船事業與海上交通的發達都超過了前代,所以孫吳政權對於海上經營頗為注意。

據《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記載,黃龍二年(230年)春正月,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甲士萬人,渡海去求夷洲及亶洲。由於亶洲絕遠,沒法到達,只到了夷洲,並俘數千人而還。此役是大陸王朝開始經略台灣的一件大事。又《三國志·吳志·全琮傳》記載,此役歷時「經年」,士卒多染疾病,死者十有八九。由於上萬甲士到達夷洲,而且停留將及一年,自然增加了吳人對夷洲的知識。

4、廣納忠言

孫權非常喜歡喝酒,酒喝多了,往往會耽誤大事。不過,他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勸說,改正錯誤。

孫權當了吳王之後,就大擺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將要結束的時候,他親自起身,向大臣們行酒。走到騎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裝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孫權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

於是孫權大怒,手持利劍要殺他。當時在座大臣都嚇得不敢勸阻,只有大司農劉基上前抱住了孫權,說:大王在飲酒之後,殺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當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誰知道呢?正是因為大王能廣招人才,容納賢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風而至,現在一下子廢棄了自己的好名聲,這樣做值嗎?

孫權說:曹操尚且殺掉孔融,我為何不能殺虞翻呢?劉基說:曹操輕易害死賢人,天下人都反對他。而大王施行仁義,當與堯舜這樣的賢君相比,怎麼可以與曹操相提並論呢?孫權聽罷,怒氣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於死罪。酒席後,孫權對手下人說:從今天起,我酒後說要殺人,你們都不要去殺。

拓展資料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設置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

㈡ 三國演義里有關孫權的故事情節3個

1、乘馬射虎

孫權喜愛狩獵,常常騎馬射虎,早出晚歸。一次,孫權至庱亭射虎,老虎孫權畫像向前撲上馬鞍,孫權把雙戟投向老虎,老虎受傷試圖逃走,孫權的侍從張世趁機用戈再擊。

最終老虎被抓獲了。重臣張昭曾勸諫道:「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一旦有個好歹,不怕被天下恥笑?」孫權道歉道:「年少慮事不遠,此事有愧於您。」

2、不記前仇

孫策掌理江東時,曾讓呂范管理財計。當時孫權年少,私下向呂范借錢索物,呂范定要稟告,不敢專斷許可,當時被孫權怨恨。後來,孫權代理陽羨長,有私下開支,孫策有時進行核計審查,功曹周谷就為孫權製造假賬,使他不受責問,孫權那時十分滿意他。

但等到孫權開始統管國事後,認為呂范忠誠,深為信任,周谷善於欺騙,偽造簿冊文書,不再錄用。呂范去世後,孫權路過呂范墓,忍不住呼喊他的字:「子衡!」言畢淚流不止。

3、提拔囚虜

孫權攻下荊州後,荊州眾將紛紛歸附,只有潘濬稱疾不見。孫權派人抬床將他接來。潘濬還是掩面於床,不肯起來,悲哭哽咽而不能自止。孫權叫著他的字說:「承明啊,過去的丁父是鄀的俘虜,楚武王任用為將帥。彭仲爽是申的俘虜,楚文王以之為令尹。

二人都是你們楚地的賢人,雖為俘虜仍受提拔。你不肯投降,難道是認為我與古人有異嗎?」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巾擦乾他的淚水。潘濬打動於是下地拜謝。孫權任用他為治中,對關於荊州的事務一並向他咨詢。

4、溝通夷洲

根據可靠記載,到了三國時代,台灣明確稱為夷洲。三國時的吳國立國於江南,領域包有會稽及東南濱海地帶,和海外的關系極為密切,造船事業與海上交通的發達都超過了前代,所以孫吳政權對於海上經營頗為注意。

據《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記載,黃龍二年(230年)春正月,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甲士萬人,渡海去求夷洲及亶洲。由於亶洲絕遠,沒法到達,只到了夷洲,並俘數千人而還。此役是大陸王朝開始經略台灣的一件大事。

又《三國志·吳志·全琮傳》記載,此役歷時「經年」,士卒多染疾病,死者十有八九。由於上萬甲士到達夷洲,而且停留將及一年,自然增加了吳人對夷洲的知識。

5、廣納忠言

孫權非常喜歡喝酒,酒喝多了,往往會耽誤大事。不過,他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勸說,改正錯誤。

孫權當了吳王之後,就大擺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將要結束的時候,他親自起身,向大臣們行酒。走到騎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裝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孫權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

於是孫權大怒,手持利劍要殺他。當時在座大臣都嚇得不敢勸阻,只有大司農劉基上前抱住了孫權,說:大王在飲酒之後,殺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當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誰知道呢?正是因為大王能廣招人才,容納賢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風而至,現在一下子廢棄了自己的好名聲,這樣做值嗎?

孫權說:曹操尚且殺掉孔融,我為何不能殺虞翻呢?劉基說:曹操輕易害死賢人,天下人都反對他。而大王施行仁義,當與堯舜這樣的賢君相比,怎麼可以與曹操相提並論呢?孫權聽罷,怒氣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於死罪。酒席後,孫權對手下人說:從今天起,我酒後說要殺人,你們都不要去殺。

㈢ 與孫權有關的3個故事

孫權勸學
當初,吳王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經書當學官嗎! 只應當粗略的略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你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的事物多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認為讀書非常有益。」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乾和謀略,(已)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那個)呂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分別多日,就重新用新眼光來看待(我),長兄怎麼認清這件事太晚了!」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後)就告別了。

孫權射虎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公元218年10月),孫權親自騎著馬去庱亭這個地方射虎,他所騎乘的馬被老虎抓傷,孫權把雙戟(古代兵器)投向老虎,老虎卻停了下來,孫權用戈(古代兵器)攻擊老虎,才把老虎抓獲了。 孫權每次打獵,常乘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張昭變色而前曰:「你用什麼抵擋它?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如一旦有所危險,恐天下恥笑?」孫權謝張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已,於是做射虎車,間不置蓋,一人駕駛,自己在裡面射之。時有脫群之獸,犯其車,而權每手擊之以為樂。昭雖苦諫,孫權常笑而不答。
臨危受命 穩固江東
公元200年四月初四,孫策死,臨終時,孫策將孫權託付給了張昭,然後又將印信交給了孫權,對他說:「如果論率領江東將士征殺疆場,和天下豪傑逐鹿中原,你比不上我。但是如果論知人善任,合力穩定江東,哥哥我又不如你了。現在大任已經落到你的肩上,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孫策死的時候也很年輕,年僅二十六歲,孫權也沒有辜負哥哥的希望,在二十七歲時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中大敗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業。

㈣ 求一個天馬行空的歷史故事:孫權和孫尚香之間發生的歷史故事。

孫權說:「為了國家的利益,你就嫁給劉備吧。」
孫尚香說:「太好了!」

㈤ 三國演義中關於關於孫權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孫權抄故事1:孫權為保實襲力讓荊州給劉備
東漢時期的荊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的部分,據《後漢書·郡國志》記載,當時的荊州分為七個郡,以長江為界,南陽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大部在江北,兩郡的其餘部分和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四郡在江南。公元200年,在北方站不住腳跟的劉備投奔了荊州軍閥劉表,被安置在南陽郡的新野縣,長期寄人籬下。
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劉表驚死,次子劉琮投降。
劉備只得撤往南郡的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在當陽長坂被曹操的騎兵追及,劉備倉皇南逃,一直退到了江夏郡的夏口(今湖北武昌),和劉表的長子劉琦合兵一處,水陸之軍大約兩萬,這就是他的全部家底。在隨後的赤壁大戰中,窮途末路的劉備和江東的孫權聯合起來,以少勝多,擊敗曹操。曹操一路敗逃,孫劉聯軍窮追不舍,從江夏直追到南郡。

㈥ 孫權的簡介及故事

孫權(182年12月22日-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十九歲時兄長孫策遭刺殺身亡後,孫權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208年,孫權與劉備聯合於赤壁打敗曹操軍隊,建立了孫劉聯盟。219年,孫權派呂蒙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222年自稱吳王,建立吳國;229年稱帝。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的。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平定山越,設置郡縣,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230年,他派衛溫到達夷州。晚年「多嫌忌,果於殺戮」,而且在繼承人問題上反復無常,引致群下黨爭。252年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大皇帝。

孫權的老爹孫堅死於公元192年;乃兄孫策經過八年征戰,於公元200年去世前,為孫權打下了江東這一片江山。

孫策玩命打下江東,對孫家而言,是一大功勞。但他最大的功勞在於,選對了身後的接班人。這個說法,任何一個歷史學者都是舉雙手贊成的。孫策臨死前,大家 都以為孫策會選擇「有兄策風」的孫翊掌權,但孫策卻選擇了孫權。《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的記載是,公元200年的一天,孫策單騎外出,與原吳郡太守許貢 的家客相遇,被擊傷顏面部,傷勢嚴重。

孫策請張昭等來到榻旁,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然後把孫權叫過來,解下自己身上的印綬佩戴在孫權身上,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據說,孫策臨終前,將孫權託孤於張昭,說過與後來劉備永安託孤時說過的類似的一句話:「若仲謀不任事者,君可自取之。」意思是說,我老弟孫權可以輔佐的話,您就好好地輔佐他;如果這小子實在不爭氣,不可輔佐,您老張可取而代之。

孫策說這話比劉備說這話(公元223年)早得多,後世之人為了凸現諸葛亮的偉大,把孫策說的話不提或少提,把劉備的話無限拔高。

在本書第五集有關劉備永安託孤的內容中,對「君可自取之」的意思有過詳細的論述。「君可自取之」的真實含義是「您看著辦」,並沒有叫張昭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取而代之」的意思,也就是老古的「全權委託監護」說。

從孫策臨終前對張昭等和孫權所說的話來看,孫策對形勢的判斷是准確的,對孫吳集團出路的思路是清楚的。

公元200年的時候,中國北方(即孫策所說的「中國」)正進行大混戰,誰勝誰負尚不明了。孫吳集團無力也沒有必要介入北方混戰,最好的策略就是,坐斷東南,以觀成敗,辨明形勢,伺機出擊。

在這個前提下,孫吳集團今後一段時期的政治和軍事任務,是先保有剛佔領的江東地區,再根據事態的發展,決定自己的走向。孫策對自身的界定,是個進取有餘、守成不足的人。那麼,接替孫策的,應該是個守成為主的人,進取則在其次。

這個人就是孫權,而不是「驍悍果烈,有兄策風」的孫翊。

如果孫堅是地道的職業軍人,只知道為朝廷打仗,那麼,孫策則成長為一個地道的地方軍閥,已經跟朝廷若即若離,或者貌合神離。

孫權接班時,只有19歲(生於公元182年,比諸葛亮小一歲),一直堅持乃兄「坐斷東南觀成敗」的既定方針,直到27歲時,即公元208年。

這年,曹操統一了中國北方,驅逐了北方少數民族烏桓,廢三公官,自任丞相,整理好中央政府內部政務,率領至少二十萬大軍,南征荊州的劉表。劉表的繼位者劉琮不戰而降,劉備從樊城向南一路潰敗,不僅毫無招架之功,連逃跑之力都沒有。

這個時候,孫權就坐不穩東南,也不能悠然自得地觀成敗了。曹操將順流而下,兵鋒所向,直指東南。孫權要麼抵抗,要麼歸降。孫家和孫氏集團何去何從,擺在27歲的孫權面前。

一場大戰,一場名垂青史的大戰——赤壁之戰,露著猙獰的面孔,在等著孫權。

㈦ 孫權有什麼經典故事(急)!

1、外貌奇偉

孫權的外貌不凡,有帝王之相,其臣下則多以「至尊」稱呼他。據《江表傳》記載,孫權出生時方頤大口,目光頗有神采。東漢朝廷使者劉琬奉命授予孫策官爵時,曾一一為孫權諸兄弟相面。劉琬形容孫權相貌最為高大挺拔,認為他有大貴之表且會是孫氏兄弟中最長壽的。

裴松之注《獻帝春秋》記載孫權為「紫髯(紫髯象徵武官威風凜凜,非指顏色)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世說新語》中記載,孫權相貌威武,司馬懿與東晉權臣桓溫都頗為神似他。

2、不記前仇

孫策掌理江東時,曾讓呂范管理財計。當時孫權年少,私下向呂范借錢索物,呂范定要稟告,不敢專斷許可,當時被孫權怨恨。後來,孫權代理陽羨長,有私下開支,孫策有時進行核計審查,功曹周谷就為孫權製造假賬,使他不受責問,孫權那時十分滿意他。

但等到孫權開始統管國事後,認為呂范忠誠,深為信任,周谷善於欺騙,偽造簿冊文書,不再錄用。呂范去世後,孫權路過呂范墓,忍不住呼喊他的字:「子衡!」言畢淚流不止。

3、提拔囚虜

孫權攻下荊州後,荊州眾將紛紛歸附,只有潘濬稱疾不見。孫權派人抬床將他接來。潘濬還是掩面於床,不肯起來,悲哭哽咽而不能自止。孫權叫著他的字說:「承明啊,過去的丁父是鄀的俘虜,楚武王任用為將帥。彭仲爽是申的俘虜,楚文王以之為令尹。

二人都是你們楚地的賢人,雖為俘虜仍受提拔。你不肯投降,難道是認為我與古人有異嗎?」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巾擦乾他的淚水。潘濬打動於是下地拜謝。孫權任用他為治中,對關於荊州的事務一並向他咨詢。

4、孫權射虎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公元218年10月),孫權親自騎著馬去庱亭這個地方射虎,他所騎乘的馬被老虎抓傷,孫權把雙戟(古代兵器)投向老虎,老虎卻停了下來,孫權用戈(古代兵器)攻擊老虎,才把老虎抓獲了。 孫權每次打獵,常乘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馬鞍。

張昭變色而前曰:「你用什麼抵擋它?為人君者,應該能駕御英雄,驅使群賢,豈能馳逐於原野,驍勇於猛獸?如一旦有所危險,恐天下恥笑?」孫權謝張昭曰:「年少慮事不遠,以此慚君。」

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已,於是做射虎車,間不置蓋,一人駕駛,自己在裡面射之。時有脫群之獸,犯其車,而權每手擊之以為樂。昭雖苦諫,孫權常笑而不答。

5、奪取荊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孫權與和呂蒙商議,准備伺機收回荊州,於是積極備戰。又命都尉徐詳拜訪曹操,請求歸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結為姻親。

三國鼎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荊州守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孫權趁勢進討關羽,命呂蒙為前部,襲取荊州。呂蒙兵不血刃,得到劉備統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潘璋、朱然也將關羽擒殺。同年,曹操上表任命孫權為驃騎將軍、假節兼荊州牧,封南昌侯。孫權派校尉梁寓向朝廷進貢,又將原先俘虜的朱光等人送歸北方,作出示好舉動。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襲位。同年秋,曹丕將領梅敷派張儉請求孫權安撫接納,南陽郡中五縣的五千多戶百姓也前來歸附。

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建國號「魏」,史稱曹魏。延康二年(221年)四月,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同年,孫權自公安遷都鄂州,改鄂州為武昌,並隨即修築武昌城。

曹丕稱帝後,孫權便遣使請求成為魏的藩屬,並將降將於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曹丕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節督荊、揚、交三州諸軍事。

同年,劉備興兵問罪,討伐孫權。孫權果斷任命陸遜為大都督,迎擊劉備,於次年的彝陵之戰中大破蜀軍。穩固了東吳統治下的荊州疆土。

㈧ 孫權簡介生平故事

孫權(182年12月22日-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十九歲時兄長孫策遭刺殺身亡後,孫權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208年,孫權與劉備聯合於赤壁打敗曹操軍隊,建立了孫劉聯盟。219年,孫權派呂蒙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222年自稱吳王,建立吳國;229年稱帝。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的。孫權稱帝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平定山越,設置郡縣,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230年,他派衛溫到達夷州。晚年「多嫌忌,果於殺戮」,而且在繼承人問題上反復無常,引致群下黨爭。252年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大皇帝。

東吳大帝孫權,三國時期政治家 。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祖籍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生於徐州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卒於太元二年(公元252年)。據傳是春秋時期兵法家孫武的第22代孫,是孫堅的第二個兒子。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曹操曾稱贊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東漢建安五年(200年),兄孫策病死,孫權繼位吳侯、討逆將軍,領會稽太守,開始統領江東。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黃祖,並於其間收得大將甘寧。同年,漢丞相曹操南征,大敗宜城亭侯、左將軍、豫州牧劉備。曹操佔領江陵(南郡治所)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魯肅、周瑜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與曹操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與曹操決戰。周瑜用黃蓋謀,以三萬人於赤壁大破曹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戰後,孫權與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須一帶對峙,各有勝負。其間孫權聯合劉備,將妹妹嫁入荊州。又從魯肅之計,將所據荊州部分的南郡暫與劉備。215年五月,征皖城,虜獲廬江太守朱光。同年劉備取蜀成功,孫權討還荊州,劉備不從。盛怒下的孫權以呂蒙為將,連下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亦起兵五萬赴公安,關羽將三萬於益陽與魯肅對峙,大戰一觸即發。然曹操於此時拔漢中,劉備面臨著極大的威脅,與孫權議和,歸還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土地。219年,劉備荊州守將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這時的孫權看著劉備逐漸做大,並以相當的兵力對自己構成威脅,旋即改變戰略,向曹操稱臣聯盟,拔掉門口這顆定時炸彈。以呂蒙為都督取下劉備所據荊州地,潘璋、朱然擒殺關羽。220年,曹丕取代漢稱帝,建國號大魏,史稱曹魏。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並隨即興兵問罪討伐東吳。孫權果斷任命39歲的陸遜為大都督,迎擊劉備,於彝陵之戰大破蜀軍。
222年,曹丕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大將軍、領荊州牧,使其節督荊揚交3州諸軍事。同年,曹魏三路伐吳,其中兩路各有勝敗,魏軍整體局面占優,然朱桓重創曹仁軍,扭轉了整個戰局,魏軍不如預期,只得引退。
223年,劉備病逝,蜀、吳互通使臣,關系緩和。226年,曹丕病逝,孫權乘機攻江夏,不克而還。 孫權
229年,孫權於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為皇帝,建國號大吳,孫吳王朝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南京市)。
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229年後,孫權多次出兵北伐,戰役較多,各有勝負。
孫權稱帝後曾大規模派人航海,加強對夷州(今台灣)的聯系。又設置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晚年的孫權日益驕奢,寵信呂壹,賦役繁重、刑罰殘酷。立嗣之爭,孫權也犯下極大錯誤,多數名臣死於非命。自孫登夭折後,孫權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後立幼子孫亮,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
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謚號大皇帝,史稱東吳大帝。廟號太祖,在位24年
早期經歷
十五而立
孫權是吳郡富春(現在浙江富陽)人,字仲謀,父親孫堅曾被封為烏程侯、破虜將軍,他的哥哥孫策也被曹操上奏封為討逆將軍和吳侯。孫權在小時候便跟著哥哥轉戰各地,見過世面,而且他又很愛讀書,歷史、文學各方面都廣泛涉獵,這使得孫權初步具備了文韜武略。孫權有著開朗的性格,也很能容人。在父兄的軍隊中名望很高,在父親戰死後,有時還給哥哥出謀劃策,讓哥哥孫策大為驚訝,沒想到弟弟竟有如此過人的謀略。孫策很高興,在設宴招待賓客的時候,總是對弟弟孫權說:「你看,現在眼前的文臣武將,以後都會成為你的屬下,輔佐你成就大業的。」為了讓弟弟早日成材,孫策讓他去做了一個縣的縣長,這時的孫權只有十五歲。
穩固江東
公元200年四月初四,孫策死,臨終時, 孫策將孫權託付給了張昭,然後又將印信交給了孫權,對他說:「如果論率領江東將士征殺疆場,和天下豪傑逐鹿中原,你比不上我。但是如果論知人善任,合力穩定江東,哥哥我又不如你了。現在大任已經落到你的肩上,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孫策死的時候也很年輕,年僅二十六歲。孫權也沒有辜負哥哥的希望,在二十七歲時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中大敗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業。
龍圖霸業
輔佐孫權的大臣們中,除了張昭和周瑜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就是魯肅。他對於孫權就好像諸葛亮對與劉備一樣,他也曾經像諸葛亮在《隆中對》中那樣為孫權分析過天下大勢,名為榻上策:「現在的漢朝已經無法恢復元氣了,但是曹操也很難短期內將他清除。現在將軍您最重要的是安定自己的後方,以便對抗曹操。穩固自己的領地之後,再等待有利時機,四處征討,最終將長江兩岸廣闊的領地據為己有。到那時便可以稱帝號令天下了。這其實就是當年漢高祖曾經創立的功業。」
剿撫山越
孫權聽從了魯肅的謀略,開始穩固江東,適時地出擊,擴充領地。首先他解決了山越人騷擾的問題。山越人是秦漢時期百越的後代,為了逃避原來苛重的賦稅,逃進山林中,形成了自己的組織和社會,拒絕向孫權政權交納租稅。開始,孫權派兵鎮壓,但收效不大。為了集中兵力對外用兵,解除後顧之憂,孫權調集重兵開始對付山越人。大將呂范、程普、太史慈、韓當、周泰等領兵合圍,逐漸將山越人的領袖抓獲,其他山越人區別對待:強壯的青年人充實軍隊,老人、婦女統一管理,從事農業生產。孫權集中兵力終於解決了山越人的問題,後方得以徹底穩固,這為他下一步對外用兵奠定了基礎。
佔領夏口
解決山越人之後,孫權開始進攻割據在長江上游的江夏太守黃祖。208年,黃祖部將甘寧因不受黃祖賞識, 孫權雕像而投奔孫權。孫權知人善任,待他如同舊臣,甘寧於是提出劃江而治,二分天下的戰略目標。此時江東已大體穩固,兵強馬壯,糧草充足。這一計劃的提出更堅定了孫權出兵的信心。黃祖匆忙備戰,他先將兩艘大船橫著排在江面上,船上有上千將士,准備用弓箭擊退孫權的戰船。同時,又用大繩拴上巨石沉到江里,以此來固定大船。這樣,兩艘大船如同水上的城牆一樣橫斷了長江。
孫權的江東水軍並沒有畏懼,將軍董襲率領敢死隊,每人身上穿雙層甲胄,猛沖到了黃祖的大船邊,董襲用刀砍斷了兩根拴巨石的大繩。面對江東水軍的強大攻勢,黃祖趕忙派將迎戰,結果被殺。黃祖只好敗退,最後還是被追殺喪命。戰勝了黃祖後,孫權將夏口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三分天下
在孫權躊躇滿志地想繼續進兵荊州時,曹操卻領兵南下,在他之前進入荊州地界。孫權聯合劉備共抗曹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當時的荊州牧(即荊州的行政長官)劉表剛病死,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不合,魯肅建議孫權派他去勸說他們與江東合作,同時盡力聯合暫時寄居荊州的劉備,共同抗擊曹操,然後再尋機奪取荊州,奠定帝王大業。以後孫權的行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的計策施行的。
魯肅在歷盡艱辛見到劉備之後,提出了聯合抗曹的主張,這和劉備、諸葛亮的設想不謀而合。後來曹操從江陵東進,形勢危急,諸葛亮急忙同魯肅一起去見孫權,分析了曹操兵力與江東和劉備兵力的對比,以及曹操長途征戰的不利因素,加上水上作戰江東占據上風。孫權聽了很興奮,便召集大臣們共同商議,恰好這時曹操送來了書信,說自己領兵八十萬,要與江東決一雌雄。曹操的恐嚇使張昭等文臣提出暫時投降曹操。孫權很不高興,後來借口去廁所暫時躲出來,魯肅追上他又進行勸說,說別人投降都可以,惟獨他孫權不能,否則性命難保。魯肅又提議孫權將周瑜請來商議。周瑜回來之後力主抗曹,這堅定了孫權的信心。劉備和江東終於聯合起來做抗曹的准備。
周瑜領兵出擊,在赤壁和曹操的軍隊遭遇,周瑜採納了大將黃蓋的計策,用苦肉計取得曹操的信任,說要投降曹操。然後用十艘戰船裝滿柴草、油脂,用火攻燒掉了曹操大營。曹操敗走華容道,狼狽北撤,損兵折將,死傷過半。赤壁一戰,曹操大傷元氣,三國鼎立局面基本上形成。這一年,孫權僅僅二十七歲。《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作用有些誇大,對周瑜的描寫也比較多,但忽視了孫權的作用,文學作品和歷史事實畢竟有些出入。
分割荊州
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孫權趁曹操在別處用兵大舉進攻合肥,這次經歷了一次凶險。合肥守將張遼、李典等都是勇將,雖然兵力對比懸殊,但挑選的敢死隊卻使孫權無法取勝。孫權圍攻十多天見無法拿下合肥,便下令撤兵。張遼在後邊緊追不舍,孫權撤到河邊時,橋上的木板已經被張遼事先拆掉了一丈多長,根本無法過河。最後還是大將谷利猛抽孫權的馬,使馬騰空一越過了斷橋,化險為夷。
到後來,孫權為了集中精力和劉備爭奪荊州,便和曹操講和了。曹操見無法取勝,也順水推舟表示同意。荊州原是為了聯合劉備抗曹暫時借給劉備的,後來孫權想和劉備聯合奪取巴蜀(即今四川)一帶,但劉備想以後自己獨占,攔截孫權的軍隊不讓通過。劉備後來真的得到了益州,孫權氣憤不已。
孫權屢次索要荊州,劉備都借口不還,使雙方的矛盾激化。最後因為曹操進軍關中,威脅了劉備後方,劉備提出講和,孫權也因為兵力不足,結果雙方商議將荊州地區分割,南郡、武陵和零陵由劉備管轄,而長沙、江夏和桂陽劃歸江東。其實孫權並不滿足於此,他想以後借機再奪取整個荊州。魯肅也常勸說孫權要和荊州的守將關羽和好,以便共同抗曹。孫權於是提出和關羽結成兒女親家,但關羽卻將求親的孫權使者大罵一頓,說自己的女兒絕不會嫁給孫權那窩囊廢一樣的兒子。這使孫權非常生氣,於是下決心奪回全部荊州。
智勝關羽
開始,孫權怕自己的軍隊無法打敗關羽的守軍,一時沒有什麼良策。這時大將呂蒙獻出一計:「現在關羽正在圍攻襄樊,但他卻在荊州也保留了重兵把守,沒將軍隊全部調往襄樊,主要是為了防備我們偷襲。現在我先假裝有病請假回都城休養,關羽對此不會有懷疑的,因為他知道我平時就有病,回來時我再帶走一部分軍隊迷惑他。這樣,關羽必然會放鬆荊州的警惕性,然後肯定會將大部分軍隊調往襄樊去的。那我們便可以在夜間偷偷進軍,偷襲荊州必然成功,到那時荊州就會落入我們手中,關羽也能斬殺。」 呂蒙和孫權依照計策行事,等呂蒙回來後,孫權便派了一個無名的儒將陸遜去接替呂蒙的職位,這個陸遜也並非等閑之輩,以後就是他火燒了替關羽報仇、發兵來攻的劉備八百里連營,最後使劉備連病帶氣死在了白帝城。陸遜到任之後,馬上給關羽寫了一封信,信中極力地吹捧關羽,說他神勇無敵,自己仰慕已久,請以後有機會多多指教。關羽見信後便信以為真,放鬆了警惕,就像呂蒙他們預料的那樣,將荊州的兵力大部分都調到襄樊助攻去了。
孫權得到信息之後馬上發兵,他讓呂蒙為先鋒沿江前進,趁黑夜俘虜了江邊的守軍,然後向荊州其他地區進軍,到了南郡時守城的糜芳很吃驚,沒想到江東的軍隊會來。因為原來就和驕橫的關羽有矛盾,加上兵力無法守城,糜芳便開城門投降了。呂蒙對關羽部下很照顧,沒有妄加殺戮。
彝陵之戰
關羽知道南郡失守後,連忙撤兵南下,然後派使者到南郡探聽消息。呂蒙熱情迎接,盛情款待使者,還讓他和關羽將領的家屬們見面。呂蒙這一手軟的措施非常奏效:使者回去後,將領們聽說自己的家屬照顧得比原來還好,便沒有了收復南郡的士氣了。關羽見將士們毫無鬥志,只好到麥城(即今湖北當陽東南)固守,孫權派人去勸降,關羽假裝投降,將旗幟和假人樹立在城牆上,自己趁夜突圍。將士們都各自逃命去了,跟隨他僅有十幾個親信。孫權最後還是將關羽父子抓獲,開始不想殺關羽,但眾人一致勸說,最後將關羽父子斬首,荊州到此全部奪回。
在孫權收回荊州的第二年曹操病死,次子曹丕建立了魏朝。孫權為了防備劉備報仇奪取荊州,便和魏朝講和,還派使者代表他前去祝賀。
登基
公元222年,孫權被封為吳王,定都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
曹丕為了增強對江東的遙控,要求孫權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魏國都城做人質。孫權始終不肯,總是找借口推辭,最後曹丕以此為借口,說孫權心不誠,於是發兵攻打江東。孫權為了對抗曹丕,又派人向劉備請求和好,劉備此時也無法收回荊州,為了集中力量治理好後方,也同意了。
江東和魏國斷交,和劉備重新修好,這使曹丕很是惱火,親自率領軍隊討伐東吳。孫權採納了徐盛的計策,一夜之間在長江南岸用木樁和蘆葦造了無數的假城樓,連綿數百里遠。第二天,曹丕以為江東早有防備,只得喪氣地退兵而去。
黃武八年(公元229年),孫權趁魏明帝年輕(時年26歲)、吳國與蜀漢關系較好的時機,稱帝建立了吳朝,改元黃龍。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三國時期的吳國大帝孫權。
去世
晚年昏庸
到了晚年,孫權卻像很多的皇帝一樣昏庸起來,這也許和年齡有很大的關系,如隋文帝楊堅也是如此,到了晚年破壞法制,結果在隋煬帝的繼續「努力」下隋朝終於滅亡了。 孫權孫權在晚年上了公孫淵的一當:當時割據遼東的公孫淵派來使者向孫權稱臣,這時的孫權還沒有正式稱帝建立吳國,但是大臣們已經有人開始勸進,讓他做皇帝了。公孫淵的稱臣讓孫權非常高興,打算派使者去封公孫淵為燕王,還要派將領率兵一萬一同前去,文武大臣都極力勸止,說這是公孫淵背叛魏國之後受到了魏國壓力,想利用江東來對抗魏國。根本不用這么興師動眾,只派個使者去就行了。孫權不聽,還是派了使者和將領前去。張昭見孫權如此剛愎自用,一氣之下裝病在家。孫權也很生氣,讓人弄來土將張昭家的門堵住,張昭更乾脆,讓家人從里邊也用土堵住,自己也不出門了。孫權比其他時期的一些皇帝畢竟還是寬厚了許多,和大臣斗氣也很有風度,不是任意殺戮,而是採用堵家門的方式來泄憤,一來出了氣,二來也不會影響到大局。孫權還有一個故事:有一次他喝醉了酒,生了氣,要殺一個大臣,因為別人勸說而沒有殺成。等第二天大臣們說起此事,他竟什麼也不記得了。孫權非常懊悔,特別下了一道命令:以後他醉酒之後如果再要殺人,一律不準殺。
這次,孫權果然上了公孫淵的當,公孫淵殺了孫權派去的使者,又歸降了曹魏一方,孫權大怒:「我活了六十歲,還沒有被這樣的人所騙,要不殺掉這個鼠輩,我還有什麼臉面在皇帝位置上坐著!我一定要親自去殺了這個小人,以解我心頭之恨。」在大家的苦苦勸說下,孫權終於沒有發動這次沒有結果的戰爭。
自古老年皇帝的猜忌心理比一般的人要重得多,孫權也沒能逃脫這個規律。他為了監視文武大臣,專門設置了兩個官職:校事和察戰。這使很多的大臣無辜受到陷害,但孫權卻還大加重用這些校事官。孫權晚年的這些錯誤也大大地傷了大臣們的心。
公元251年的冬天,陰歷十一月,孫權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後便得了風疾,十二月,孫權知道自己時間不長了,急忙將大將軍諸葛恪召回來委託後事。第二年的四月,孫權病逝,終年七十一歲,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所以後來便稱他為東吳大帝孫權。

謝謝
望採納!

㈨ 簡短的三國時期歷史故事有關孫權的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葛亮於隆中躬耕隴畝,後經劉備「三顧茅廬」出山為其所用;其兄諸葛瑾,避亂江東,經孫權妹婿弘咨薦於孫權,受到禮遇。初為長史,後為南郡太守,再後為大將軍,領豫州牧。

諸葛瑾受到重用,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背後中傷他明保孫吳,暗通劉備,實際上是被他弟弟諸葛亮所用的。一時間謠言四起,滿城風雨。孫吳名將陸遜善明是非,他聽說後非常震驚,當即上表保奏,聲明諸葛瑾心胸坦盪,忠心事吳,根本沒有不忠之事,懇請孫權不要聽信讒言,應該消除對他的疑慮。

孫權說道:「子瑜與我共事多年,恩如骨肉,彼此也了解得十分透徹。對於他的為人,我是知道的,不合道義的事不做,不合道義的話不說。劉備從前派諸葛亮來東吳的時候,我曾對子瑜說過:『你與孔明是親兄弟,而且弟弟應隨兄長,在道理上也是順理成章的,你為什麼不把他留下來,他不敢違背兄意,我也會寫信勸說劉備,劉備也不會不答應。』當時子瑜回答我說:『我的弟弟諸葛亮已投靠劉備,應該效忠劉備;我在你手下做事,應該效忠於你。這種歸屬決定了君臣之分,從道義上說,都不能三心二意。我兄弟不會留在東吳,如同我不會到蜀漢去是一個道理。』這些話,足以顯示出他的高貴品格,哪能出現那種流傳的事呢?子瑜是不會負我的,我也不會負子瑜。前不久,我曾看到那些文辭虛妄的奏章,當場便封起來派人交給子瑜,我並寫了一封親筆信給子瑜,很快就得到了他的回信。他的信中論述了天下君臣大節自有一定名分的道理,使我很受感動。可以說,我和子瑜已經是情投意合,而又是相知有素的朋友,絕不是外面那些流言蜚語所能挑撥得了的。我知道你和他是好朋友,也是對我一片真情實意。這樣,我就把你的奏表封好,像過去一樣,也交給子瑜去看,也好讓他知道你的一片良苦用心。

㈩ 孫權有哪些故事三個以上

一、廣納忠言

孫權非常喜歡喝酒,酒喝多了,往往會耽誤大事。不過,他有個特點,能虛心聽取別人勸說,改正錯誤。這里介紹他能聽諷納諫的兩則小故事。

孫權當了吳王之後,就大擺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將要結束的時候,他親自起身,向大臣們行酒。走到騎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裝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孫權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於是孫權大怒,手持利劍要殺他。當時在座大臣都嚇得不敢勸阻,只有大司農劉基上前抱住了孫權,說:大王在飲酒之後,殺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當的。

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誰知道呢?正是因為大王能廣招人才,容納賢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風而至,現在一下子廢棄了自己的好名聲,這樣做值嗎?孫權說:曹操尚且殺掉孔融,我為何不能殺虞翻呢?劉基說:曹操輕易害死賢人,天下人都反對他。而大王施行仁義,當與堯舜這樣的賢君相比,怎麼可以與曹操相提並論呢?孫權聽罷,怒氣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於死罪。酒席後,孫權對手下人說:從今天起,我酒後說要殺人,你們都不要去殺。

又有一次,孫權在武昌臨釣台飲酒,酩酊大醉後他叫人用水灑席上的大臣,並對大家說:今天飲酒,一定要醉倒在這里不可。當時,任輔吳將軍的張昭板起臉孔,一言不發地離開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車內。孫權派人叫他回去,說:今天只不過是共同飲酒,取樂罷了,你為什麼要發怒?張昭回答說:過去紂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長夜之飲,也是為了快樂,不認為是壞事。孫權聽了,一句話也不說,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立即撤了宴席。

二、孫權勸學

最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手握權柄,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辯護說,不是他不讀書,而是軍中事情太多,沒有時間。孫權說:「我豈是要你研究儒家經典,去當教書匠?只不過希望你大略有個印象,知道歷史就夠了。如果說沒有時間,誰能比我更忙,我還常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裨益。」呂蒙才開始求學。

後來,魯肅路過尋陽,跟呂蒙談論,不由大吃一驚,說:「你今天的才識智略,已不是當年吳郡時代的呂蒙。」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發現得未免太遲!」魯肅遂拜見呂蒙的娘親,結交成為好友,然後告辭。

三、開發江南

在開展軍事、外交活動和擴大地盤的同時,孫權注重發展生產、富國強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大約在建安七、八年個,即開始推行屯田。東吳屯田分軍屯和民屯,設典農校尉、典農都尉、屯田都尉等職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戰,屯田戶只須種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區分布很廣,屯田的軍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數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則有男女數萬口。東吳屯田的規模可觀,且多用牛耕,耕作技術也 較先進。

黃武五年(226年),陸遜以所在少谷,上表請令諸將增廣農田一拓開屯田,孫權回報說:「甚善,今孤父子親自受田,車中八牛以為四耦,雖未及古人,亦欲與眾均等其勞也。」孫權同意擴大屯田面積,並將駕車的牛改作耕牛,親自耕田,鼓勵將吏屯墾。

孫權也注意興修水利,他於黃龍二年(230年)築東興堤,以遏巢湖水,又於赤烏十三年(公元250年)作堂邑塗塘(今江蘇六合縣互梁堰)。此外,還開鑿了幾條運河,這些運河既是內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為了恢復和發展生產,孫權多次寬賦息調,奪取荊州後,「盡除荊州民租稅」,並下令諸將要居安思危,加強武備,崇尚節儉,黃武五年(226年),下令說:「軍興日久,民離農畔,父子夫婦,不能相恤,孤甚愍之。人今北虜縮竄,方外無事,其下州郡,有以寬息。」其後,於黃龍三年(231年)正月下詔:「兵久不輟,民困於役,歲或不登。」要求放寬催收農夫所欠租稅,並不要再征租賦,又於赤烏三年(240年)正月下令禁止「當農桑時,以役事擾民」,以保證春耕正常進行。

四、外貌奇偉

孫權的外貌不凡,有帝王之相,其臣下則多以「至尊」稱呼他。據《江表傳》記載,孫權出生時方頤大口,目光頗有神采。東漢朝廷使者劉琬奉命授予孫策官爵時,曾一一為孫權諸兄弟相面。劉琬形容孫權相貌最為高大挺拔,認為他有大貴之表且會是孫氏兄弟中最長壽的。

裴松之注《獻帝春秋》記載孫權為「紫髯(紫髯象徵武官威風凜凜,非指顏色)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世說新語》中記載,孫權相貌威武,司馬懿與東晉權臣桓溫都頗為神似他。

五、不記前仇

孫策掌理江東時,曾讓呂范管理財計。當時孫權年少,私下向呂范借錢索物,呂范定要稟告,不敢專斷許可,當時被孫權怨恨。後來,孫權代理陽羨長,有私下開支,孫策有時進行核計審查,功曹周谷就為孫權製造假賬,使他不受責問,孫權那時十分滿意他。

但等到孫權開始統管國事後,認為呂范忠誠,深為信任,周谷善於欺騙,偽造簿冊文書,不再錄用。 呂范去世後,孫權路過呂范墓,忍不住呼喊他的字:「子衡!」言畢淚流不止。

閱讀全文

與孫權的歷史和相關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