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陶然亭公園里的烈士墓是哪位急
最早的陶然亭,其實無亭,而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古剎慈悲庵西面修建的三間敞廳,供臨時休息之用。因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佳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命名「陶然亭」。習慣上又依建亭人之姓,叫它江亭。這里的「亭」,用古代「道路設舍,所以停集行人」的原義,「亭」與「停」同,是供行人歇息的房舍,並非作為園林景觀的「亭」。故有「江亭無亭」之說。
江亭位於紫禁城外的遠郊區,地勢低窪,積水成湖,蘆葦叢生,草木豐茂,空曠清悠,富於田園風味和山村野趣。清代的文人雅士,常在此把酒吟詩、流連山水。近代史上不少仁人志士,如林則徐、龔自珍、秋瑾、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都曾登臨此處,或憂時傷世、慷慨悲歌,或秘密聚會、共謀變法。「五四」運動前後,革命先驅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等曾在此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北京地區早期的共產主義者高君宇烈士與他的女友、作家石評梅的墓地,至今仍坐落在湖心島上的蒼松翠柏之中,他倆的墓碑,如兩柄寶劍,指向蒼穹。早年,在這荒郊野地上,還有清末名妓賽金花的墓地,其旁不遠,又有醉郭之墓。醉郭名瑞,因不滿清朝和北洋軍閥時代的黑暗腐敗,佯狂裝瘋,謾罵當局,歌哭於市,在京城有一定影響。此外,還有鸚鵡冢、香冢……
❷ 有關北京陶然亭公園(急)在線等答案!謝謝啦
陶然亭 (國家4A級旅遊景點)位於北京市宣武區太平街陶然橋西北側,是一座新型的城市園林,集我國傳統的「亭文化」和光輝的革命歷史為一體,風景秀麗,文化積淀深厚,既是我國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又是國家旅遊局評定的4A級旅遊景風景區。
陶然亭公園因陶然亭而得名。而陶然亭之名來源於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兩句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全園總面積59公頃,其中水面17公頃。1952年建園。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首都北京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其地為燕京名勝,素有「都門勝地」之譽,年代久遠,史跡斑駁。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座落在這里。秀麗的園林風光,豐富的文化內涵,光輝的革命史跡,使她成為北京市旅遊觀光勝地。
這座小亭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被譽為「周侯藉卉之所,右軍修禊之地」,更被全國各地來京的文人視為必游之地。清代200餘年間,此亭享譽經久,長盛不衰,成為都中一勝。
1.票價:
門票:每人每次2元。
優惠措施:
1)半價票:每人每次1元。大、中、小學生憑學生證;老年人憑老年證;持有社會保證金領取證的人員享有半價門票優惠。
2)1.2米以下兒童免票入園。
3)現役軍人、殘疾人、離休幹部憑有效證件免票入園。
2.開放時間: 6:00-21:30
公園與北京火車東站,南站,西站,電、汽車總站,前門樞紐站都有直達的公共電、汽車、交通便利。由公園到市內名勝之地,如天安門、故宮、北海公園、中山公園、天壇公園、大觀園均有直達車。
我的印象是在前門比較好找車過去
❸ 北京陶然亭公園關於抗戰勝利70周年感受
今日,我懷著變動的心情早早的招待在電視機前等待著《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接觸。閱兵是中國向世界聲明我們堅持維護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這一天讓我期待了多久,因為對閱兵有極大的興趣,建國60周年的閱兵式我也記不清看了多少遍,這次終於有機會在屏幕前近距離接替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戰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信守,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也為此付出了很大的民族犧牲。
看著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呼叫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顧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後,如今可謂是截然不同了。現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設備,巨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現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二十一世紀,判斷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自強不息,激流勇進,永不服輸,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精神。歷史表明了我們將來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是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因為正是這些迎刃而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刻苦鑽研才成就了我們祖國的今天,成就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今天,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更該當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為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驕傲!
觀看後真可謂感慨萬千。我信任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後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達成祖國的偉大復興!中國——萬歲,中國——加油!
❹ 陶然亭始建於哪一年有什麼歷史典故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理黑窯廠,他在慈悲庵西部構築了一座小亭,並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這座小亭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被譽為「周侯藉卉之所,右軍修禊之地」,更被全國各地來京的文人視為必游之地。清代200餘年間,此亭享譽經久,長盛不衰,成為都中一勝。
陶然亭周圍,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勝跡。西北有龍樹寺,寺內有蒹葭簃、天倪閣、看山樓、抱冰堂等建築,名流常於此遊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後,堪與陶然亭相匹。東南有黑龍潭、龍王亭、哪吒廟、刺梅園、祖園;西南有風氏園;正北有窯台;東北有香冢、鸚鵡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賽金花墓等。這些歷史勝跡產生年代多早於陶然亭,有的甚至早於慈悲庵。它們都有文人墨客觴詠的歷史,曾現過各領風騷的輝煌時期。
近代的陶然亭,有著光輝的歷史篇章。「五·四」運動前後,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領導人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曾先後來陶然亭進行革命活動。1920年1月18日,毛澤東與「輔社」在京成員,集會商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斗爭,會後在慈悲庵山門外大槐樹前合影留念。1920年8月16日,天津「覺悟社」、北京「少年中國學會」等進步團體,在北廳討論「五·四」以後革命斗爭的方向以及各團體聯合斗爭的問題。1921年7、8月間,李大釗通過《少年中國學會》會員陳愚生,以其夫人金綺新葬於陶然亭畔守夫人墓為名,租賃慈悲庵南房兩間,在此進行秘密活動,到1923年間,鄧中夏、惲代英、高君宇等常來參加會議。 也曾經是高君宇與石評梅愛情的見證者,兩人後來合葬於此,「冰雪情誼」流傳至今!
現代的陶然亭是一座融古建與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新型城市園林。
園內林木蔥蘢,花草繁茂,樓閣參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島上,有錦秋墩、燕頭山,與陶然亭成鼎足之勢。錦秋墩頂有錦秋亭,其地為花仙祠遺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為原香冢、鸚鵡冢、賽金花墓遺址。亭北山麓靜謐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評梅墓。燕頭山頂有覽翠亭,與錦秋亭對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於此望湖觀山,最為相宜。亭北山下為常青軒。
1985年修建的華夏名亭園是陶然亭公園的「園中之園」。採用集中旅遊資源的方法,精選國內名亭仿建而成。有「醉翁亭」、「蘭亭」、「鵝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滄浪亭」、「獨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十餘座。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結合,相得益彰。流連園內,有如歷巴山楚水之間,或游吳越錦綉之鄉的感覺,歷史文化內涵更加深邃。廣大遊客不勞遠徒跋涉即可領略中華民族建築藝術和人文景觀。
陶然亭公園現共有遷建、仿建和自行設計建造的亭36座爭妍競秀,異彩紛呈。陶然亭公園年接待遊人700萬人次,日遊人量最高峰打6萬。2002年獲國家旅遊局評定的第一批四A級旅遊景區及首都文明旅遊景區稱號。
陶然亭公園還設有遊船、水上樂園、兒童娛樂城、迷高樂、游樂場、餐廳、陶然花園酒店及商業網點等綜合性設施。熱忱歡迎中外賓客觀光、游覽。
❺ 陶然亭的來歷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現為中國四大歷史名亭之一。陶然亭公園以及陶然亭地區名稱就是以版此權亭而得名的。陶然亭公園是建國後,北京市政府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等建築就坐落在這里。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理黑窯廠,他在慈悲庵西部構築了一座小亭,並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陶然亭公園以及陶然亭地區名稱就是以此得名的。這座小亭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被譽為"周侯藉卉之所,右軍修禊之地",更被全國各地來京的文人視為必游之地。清代200餘年間,此亭享譽經久,長盛不衰,成為都中一勝。 陶然亭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半,面積90平方米。
❻ 北京陶然亭公園的烈士紀念碑叫什麼
高君宇與石評梅
高君宇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山西黨團組織的創建人之一。石評梅是本世紀20年代著名的進步作家,素有「以生花之筆,寫哀時之痛」之譽。
高君宇於1896年出生於山西省靜樂縣峰嶺底村(今屬婁煩縣)。1915年當他在太原省立第一中學讀書時,曾不顧學校當局的阻攔,與愛國師生一道走上街頭,投入到反袁斗爭的洪流中。他在反袁斗爭中的言行,曾在太原的學生中廣為流傳。高君宇於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地質系,在李大釗的幫肋下,終於找到了拯救中華的偉大真理——馬克思主義。他和鄧中夏等愛國學生一起,積極地宣傳馬克思主義,並組織了震驚中外的「五四」大遊行。1920年3月,他和鄧仲夏等19名北大學生參與發起「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石評梅於1902年出生於山西省平定縣,乳名心珠,學名汝壁,因愛梅花的高潔,後來就選擇常用名為「評梅」。她從少年時代就熱愛文學也喜愛歌舞、體育。受「五四」運動的影響,她從山西來到北京投考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國文系,可正好趕上那年國文系不招生,於是她就報考了體育系。但她沒有放棄文學。在當時進步思潮的影響下,她勤於讀書寫作,並已初步展露了她的文學才華。高君宇在山西反袁斗爭中的言行以及在北京所從事的革命活動,都深深地打動了石評梅的心。
當時,北京有個山西同鄉會,是旅居北京的山西人節假日聚會的場所,高君宇常在這里演講。假日的一天,石評梅走進山西同鄉會大廳,大廳里黑壓壓地坐滿了人群,只見英俊的青年正在向大家演講,她趕緊找了個凳子坐下,向身邊的人打聽,知道他就是高君宇。高君宇關於科學、民主、自由問題的演講,句句說到了石評梅的心坎里,她確認自己遇到了真正的知音。她覺得高君宇雖然精神煥發,但臉色有點蒼白,似有病症,她向身邊的人打聽,得到的回答是:高君宇在「五四」運動中奔波甚苦,積勞成疾,兩次吐血,至今還未痊癒。
知音、貼近、疼愛像一條無形的繩線,牽引著她在散會後走到了高君宇身旁,結識了這位她十分仰慕的青年。他倆誠摯地交談著,由過去談到現在,又談到了未來。分別時,高君宇握著石評梅的手,說:「朋友!過去的確是過去了,我正在疲倦的路上,努力去創造未來吧!」此後,石評梅經常找高君宇談時局,談救國救民之道。高君宇在《京報》等報刊上也常看到石評梅發表的詩歌、散文,認為她很有文學才華,而且在她筆端流露出來的哀痛,蘊含著一種抗議人世不公平的勇氣。高君宇對她也十分敬慕。
石評梅赴京求學的時候,父親曾給她找了一個保護人,這就是他的學生吳念秋。當時吳在北大上學,與高君宇同年級。吳念秋關心她的生活,與她一同讀詩、寫詩、評詩,贏得了她對他的愛。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她突然發現,吳念秋已是一個有妻室兒子的人。這對她的打擊太大了。她決定與他一刀兩斷,永不見面。在與吳念秋分手後,她決定一生獨身的心志。
1920年北京的冬天。這時候高君宇已在北大畢業,留校當教師,加入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不久改為支部),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又被選為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任書記,當他得知石評梅因愛情受到挫折而陷入深沉的痛苦之中的時候,便找石評梅談心,並帶著她去和工人朋友接觸,開闊她的胸懷,振奮她的精神。在高君宇的幫助下,石評梅振作起來了,她寫作發表了散文和詩歌,抒發對進步思想的執著而熱烈的追求精神。
高君宇在北京從事革命斗爭的同時,還多次返回山西秘密從事革命活動,成為山西共產主義運動的開拓者。1921年5月,高君宇受北京黨組織的指派,從北京返回山西,組建了太原社會主義青年團,協助他們開展革命活動。1922年1月,高君宇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參加了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中國共產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高君宇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後,根據黨的決定,高君宇協助蔡和森一起籌備出版了黨中央機關刊物《向導》。敵人對高君宇的革命活動又恨又怕,在報紙上刊登通輯高君宇的消息。石評梅暗暗為高君宇安危擔憂,四處打聽高君宇的下落,然而,幾個月過去了,仍然是杳無音訊。』
高君宇雖然暫時不能拋頭露面,但仍在從事革命活動,他在北京西山的懸崖峭壁上摘取了一片紅葉,然後在紅葉上寫了兩行字:「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以「天辛」的化名寄給了石評梅。但是石評梅在經過了和吳念秋的愛情挫折後,便決心懷抱獨身主義,於是,石評梅在紅葉的反面寫了這樣一句話:「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兒」,寄還給高君宇。
高君宇他接到石評梅退給他的紅葉題詩後,他雖然心中有些黯然,但並未失去對她的希望和執著追求。他仍然一如既往地關心她,約她參加一些活動,結交一些工人朋友。石評梅很感激高君宇,但並不拋棄自己的獨身主義。
為了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來,1924年高君宇受黨的派遣,回山西組建共產黨。太原建黨任務完成以後,高君宇又立即經上海奔赴廣州,去投入新的革命斗爭。1924年10月10日,廣州商團突然發動武裝叛亂,襲擊遊行隊伍,慘殺遊行的革命人士。高君宇遵照孫中山的討伐令,率領工團軍與滇、桂、湘、豫、粵部分各軍,僅用幾個小時就把商團的叛亂活動全部鎮壓下去。勝利後復市的這一天,他特意選購了一對潔白如玉的象牙戒指,一隻留給自己,一隻寄給石評梅;並給她寫了長信,告訴她,他將不久北上。沒幾天高君宇隨孫中山北上,抵達北京,可是高君宇勞累過度,又患上了咯血症,入德國醫院治療。石評梅戴著象牙戒指去醫院探視高君宇。
得到了石評梅對他的愛的承認,高君宇的心情自然愉快,加上李大釗等黨的領導人的關心,高君宇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一天天好轉起來了。高君宇走出病房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陶然亭去散步。陶然亭是他多次進行革命活動的地方,自然對這里有了感情,而且在他眼裡,北京這地方,全被軍閥權貴糟蹋得骯臟不堪,只有陶然亭這片荒僻之地還算干凈,他不僅生要常來這地方,而且死也要埋葬在這里。高君宇和石評梅一連數天來到陶然亭散步,他們邊走邊談。
1925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高君宇抱病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期間,高君宇與周恩來「歡談甚深」。會後,高君宇受周恩來之託,在天津會見了鄧穎超,為這一對久別的戰友傳遞了書信。返京後,高君宇立即參加了孫中山主持召開的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第一次代表大會的籌務工作。1925的3月1日,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高君宇作為大會代表參加了會議。但是大會開始三天,高君宇就因勞累過度,舊病復發,又患了急性盲腸炎。可他還堅持參加會議,以致延誤治療,病情加劇,直到人們發現才立即送他住進了協和醫院。石評梅聽到此訊立即坐車趕往協和醫院,她找醫生問明病情,醫生只是嘆息道:「太晚了,太晚了。不過我們正盡力搶救。」也就在這天夜裡,1925年3月5日深夜2點40分,高君宇與世長辭。
黨組織徵求石評梅的意見,石評梅依高君宇生前的願望,將墓地選定在陶然亭葫蘆小島北部錦秋墩的北坡下。石評梅為高君宇的墓碑書寫了碑文:(這是高君宇生前自題像片的幾句話)「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石評梅在下面又寫道:「君宇!我無力挽住迅忽如慧星之生命,我只有所把剩下的淚流到你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
1925年3月29日,高君宇的追悼大會在北京大學舊址學院的禮堂舉行,高君宇生前的戰友、同學、老師、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館的以及其它外國友人,都參加了追悼大會。追悼會由中共北方區委員會負責人之一,主管職工和宣傳工作的趙世炎主持。李大釗、鄧中夏、王若飛等都送了輓聯和花圈。鄧穎超也去參加了追悼會,她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和迫切的願望,希望能見到石評梅一面。但是,很出乎她的意料,那天石評梅因為悲痛過度而未能參加追悼會。
石評梅寫下了大量痛思高君宇的詩文。石評梅關切更廣闊的社會生活的筆墨更多了,革命的要求更強烈了,作品的社會意識也更大了,她的理想和高君宇的理想越來越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了。在《血屍》里,她就真實地介紹了「三·一八」慘案的真相。
她太悲傷了,也太勞累了,她不僅擔任著師大附中女子部主任,還帶國文課,體育課,晚上又要熬夜寫文章,每個星期天又必去陶然亭……她嬌弱的身體終於抵擋不住疾病的侵襲。她患了急性腦膜炎,被送進協和醫院搶救。
1928年9月30日,年僅26歲的石評梅因腦病醫治無效離開人世。遵照石評梅生前的願望,她的朋友們把她安葬在陶然亭高君宇的墓旁,墓碑上刻著「春風青冢」四字。後人稱之為「高石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