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帶狄字的歷史人物

帶狄字的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01 01:05:48

『壹』 帶果字的歷史人物

唐朝人物

中文名:張果

別名:廣宗道人 通玄先生 銀青光祿大夫

國籍:唐

民族:漢族

出生地:河北省廣宗縣張固寨村

出生日期:隋文帝年間

逝世日期: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職業:神仙

信仰:道教

代表作品:《玉洞大神丹砂真要決》、《氣訣》、《陰符經太無傳》 《果老星宗》十一部書

坐騎:毛驢

修行法門:內外丹兼修 性命雙修

修煉地:中條山,恆山

身份:八仙之一

性別:男

張果老人物原型

著名煉丹家張果,作為八仙之一,是中國婦孺皆知的神話人物。然而,歷史上的確有張果老其人,他是八仙中僅有的兩位「名留青史」的人物之一,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人物。張果老神話,他的故事最早出現在《明皇雜錄》,生平又見於《大唐新語》卷10,《新唐書·張果傳》基本取材於此。盛行於唐代,拓展和完善於宋元。大約生活在七世紀至八世紀中期,生平不詳。他著有《神仙得道靈葯經》、《丹砂訣》和《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等。《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記述丹砂的產地、形狀、性質都非常詳細,其中提到用「汞一斤,硫黃三兩」製成紫砂,其內容與陳少微《九還金丹妙訣》相類似。這里汞、硫兩物的重量比為100∶19。而根據丹砂(硫化汞,HgS)的組成計算,汞、硫重量比是100∶16。陳張二人把硫磺的量加多,是因為硫磺容易燃燒而遭到損失的緣故,這是很有道理的,說明當時製造丹砂確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貳』 帶潔字的歷史人物

劉潔:長樂信都人也。祖父生,頗解卜筮。昭成時,慕容氏來獻女,為公主家臣,仍隨入朝。賜以妻,生子。父提,太祖時,官至樂陵太守,賜爵信都男。卒。潔性強力多智,數從征討有功,進爵會稽公。河西胡張外、建興王紹等聚黨為逆,潔與永安侯魏勤率眾三千人,屯於西河以鎮撫之。又與勤及功勞將軍元屈等擊吐京叛胡。時離石胡出以眷引屈丐騎,斷截山嶺邀潔。潔失馬,登山力戰,矢刃俱盡,為胡所執,送詣屈丐。潔聲氣不撓,呼其字而與之言,神色自若。屈丐壯而釋之。後得還國,典東部事。
太宗寢疾,世祖監國,潔與古弼等選侍東宮,對綜機要,敷奏百揆。世祖即位,以告反者,又獻直言,所在合旨,奇其有柱石之用,委以大任。及議軍國,朝臣咸推其能。於是超遷尚書令,改為鉅鹿公。
世祖破蠕蠕大檀於雲中。潔言於世祖曰:"大檀恃眾,雖破膽奔北,恐不懼往敗,將復送死。請收田訖,復一大舉,東西並進,為二道討之。"世祖然其言。後大議征討,潔言宜先平馮跋,世祖不從。敕勒新民以將吏侵奪,咸出怨言,期牛馬飽草,當赴漠北。潔與左僕射安原奏,欲及河冰未解,徙之河西,冰解之後,不得北遁。世祖曰:"不然。此等習俗,放散日久,有似園中之鹿,急則沖突,緩之則定。吾自處之有道,不煩徙也。"潔等固執,乃聽分徙三萬余落於河西,西至白鹽池。新民驚駭,皆曰"圈我於河西之中,是將殺我也",欲西走涼州。潔與侍中古弼屯五原河北,左僕射安原屯悅拔城北,備之。既而新民數千騎北走,潔追討之。走者糧絕,相枕而死。
時南州大水,百姓阻飢。潔奏曰:"臣聞天地至公,故萬物咸育;帝王無私,而黎民戴賴。伏惟陛下以神武之姿,紹重光之緒,恢隆大業,育濟群生。威之所振,無思不服,澤之所洽,無遠不懷,太平之治,於是而在。自頃邊寇內侵,戎車屢駕,天資聖明,所在克殄。方難既平,皆蒙酬錫,勛高者受爵,功卑者獲賞,寵賜優崇,有過古義。而郡國之民,雖不征討,服勤農桑,以供軍國,實經世之大本,府庫之所資。自山以東,偏遇水害,頻年不收,就食他所。臣聞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應加哀矜,以鴻覆育。今南摧強寇,西敗丑虜,四海晏如,人神協暢,若與兆民共饗其福,則惠感和氣,蒼生悅樂矣。"世祖從之,於是復天下一歲租賦。
潔與樂平王丕督諸軍取上邽。軍至啟陽,百姓爭致牛灑。潔至上邽,諸將咸欲斬其豪帥以示王威,潔不聽。撫慰秦隴,秋毫無犯,人皆安業。世祖將發隴右騎卒東伐高麗。潔進曰:"隴土新民,始染大化,宜賜優復以饒之。兵馬足食,然後可用。"世祖深納之。車駕西伐,潔為前鋒。沮渠牧犍弟董來率萬餘人拒戰於城南。潔信卜者之言,日辰不協,擊鼓卻陳,故後軍不進,董來得入城。世祖微嫌之。後潔與建寧王崇督諸軍,於三城胡部中簡兵六千,將以戍姑臧。胡不從命,千餘人叛走。潔與崇擊誅之,虜男女數千人。
潔朝夕在樞密,深見委任,性既剛直,恃寵自專。世祖心稍不平。時議伐蠕蠕,潔意不欲,言於世祖曰:"虜非有邑居,遷徙無常,前來出軍,無所擒獲,不如廣農積谷,以待其來。"群臣皆從其議。世祖決行,乃問於崔浩,浩固言可伐。世祖從浩議。既出,與諸將期會鹿渾谷。而潔恨其計不用,欲沮諸將,乃矯詔更期,故諸將不至。時虜眾大亂,恭宗欲擊之,潔執不可,語在《帝紀》。停鹿渾谷六日,諸將猶不進。賊已遠遁,追至石水,不及而還。師次漠中,糧盡,士卒多死。潔陰使人驚軍,勸世祖棄軍輕還,世祖不從。潔以軍行無功,奏歸罪於崔浩。世祖曰:"諸將後期,及賊不擊,罪在諸將,豈在於浩?"浩又言潔矯詔,事遂發。輿駕至五原,收潔幽之。
世祖之徵也,潔私謂親人曰:"若軍出無功,車駕不返者,吾當立樂平王。"潔又使右丞張嵩求圖讖,問:"劉氏應王,繼國家後,我審有名姓否?"嵩對曰:"有姓而無名。"窮治款引,搜嵩家,果得讖書。潔與南康公狄鄰及嵩等,皆夷三族,死者百餘人。
潔既居勢要,擅作威福,諸阿附者登進,忤恨者黜免,內外憚之,側目而視。拔城破國者,聚斂財貨,與潔分之。籍其家產,財盈巨萬。世祖追忿,言則切齒。

『叄』 帶以字的歷史人物

茅以來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自,江蘇鎮江人,畢業於美國卡耐基理工學院(現為卡耐基梅隆大學),中國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其曾主持修建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新中國成立後,他參與設計武漢長江大橋。1989年11月12日,其病逝於北京,享年93歲。

『肆』 歷史上姓狄的將軍

狄牙:春秋時期雍人,又叫易牙。齊桓公的幸臣。以善烹調得寵於齊桓公。傳說因桓公病,「曾烹其子以進桓公」。漢王充《論衡自紀》:「狄牙和膳,餚無澹味。」 歷史記載對狄牙有爭議。管仲死,與豎刁、開方專權。桓公死,狄牙等立公子無虧,齊遂大亂。
狄希:中山(今河北省平山縣)人,大約在春秋末期。他善造酒,能造千日酒,飲後醉千日。據晉張華博物志記載:劉玄石好飲酒,求飲一杯,醉眠千日。唐朝韓 □有詩曰:青布旗誇千日酒,白頭浪吼半江風。
狄山:漢朝時博士(朝廷主管教育的官)。(《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有記載)。
狄青:字漢臣。宋朝汾州西河人。擅長騎馬射箭。寶元初年,為延州指使,他很勇猛,而且善於謀略,范仲淹等人對他很看重。范仲淹給他講解《左氏春秋》,狄青於是開始讀書,不久以後就精通兵法。因為他表現突出,被擢升為樞密副使。一生之中打過二十五戰。其中以皇祐四年上元夜襲擊昆侖關一戰最為著名。嘉祐二年逝世,享年49歲。
狄仁傑:
狄仁傑
字懷英,唐朝時期太原人。高宗的時候為大理丞。後又做過豫州刺史、洛州司馬。天授二年,被酷吏來俊臣誣陷下監獄,後來他秘密的叫他的兒子伸冤才得以免罪。但還是被貶為彭澤令。到了神功元年的時候又恢復了他的職位。他身居要職的時候舉薦了好多有才能的人,例如張瑾之、敬暉、姚崇等,都是中興名臣。狄仁傑有很好的判斷人才的能力,武則天到了晚年的時候,她很想把她這個皇位留給武氏,但是她徵求狄仁傑的意見,狄仁傑就給她講了,說你作為武氏來講是一個姑姑,作為李氏來講你是他的母親,那麼他是會繼嗣,永久地繼嗣姑姑呢?還是會繼嗣母親呢?他就婉轉地告(訴)給武則天,一定要立李氏王朝的兒子們去做太子,不要立武氏。因為武則天聽信了狄仁傑的勸告,最後使唐王朝就一直興盛地傳流下來了。狄仁傑不僅確立了自己在唐王朝的地位,而且還發現並提拔了一批傑出的政界人才。死後被追贈為梁國公。
狄葆賢:字楚青,江蘇省溧陽人。戊戌變法的時候與譚嗣同、唐才常等人交往。宣傳戊戌變法。變法失敗以後,逃亡日本。清朝光緒十六年返回上海,參加唐才常發起的正氣會。組織自立軍,策劃在沿長江各省起兵「勤王」。事情敗露後,集資從事新聞事業,並於光緒三十年在上海創辦《時報》,以陳冷為主筆,宣傳保皇立憲,是二十世紀初我國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光緒三十四年任江蘇訾議局
狄葆賢作品
議員。1911年在北京發刊京津版《時報》。後來專攻佛學,尤其喜好詩詞書畫,著有《平等閣筆記》和《平等閣詩話》等。
狄膺(1895-1964)江蘇太倉人。191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20年留學法國,加入國民黨。1925年畢業回國後,歷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秘書、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宣傳部部長、江蘇省黨部指導委員、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國防最高委員會第三處處長等。1949年赴台灣,歷任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紀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黨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64年3月15日在台北病逝。
近現代
狄志遠
前香港立法局民選議員,民主黨副主席。
狄易達
香港歌手。
狄波拉
謝賢之妻,流行歌手謝霆鋒的母親。香港七十年代的第一位港姐,原籍上海,香港出生。1973年在香港「東方選美會」中勝出,代表香港參加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亞洲小姐」選舉。其後,加入麗的電視(亞洲電視的前身)主持電視節目。
狄龍
本名譚富榮,香港影視演員,與李小龍、梁小龍、成龍並稱香港「四小龍」。狄龍從小就學有詠春拳,曾肄業於香港易通英文專科學校。1969年開始演藝生涯,於1973年獲第十一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秀演技特別獎,同年獲第十九屆亞太影展優異演技獎,於1999年獲第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於1986年獲第二十三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於1979年獲第二十五屆亞太影展演技最突出男主角。
狄鶯
本名林妙嬉,後改名為林佳璇,籍貫浙江溫州,是一位台灣女藝人,曾參與歌仔戲、電視劇及綜藝節目的演出。在台灣是大姐級的藝人,無論是戲劇、主持或是她的老本行歌仔戲,因為綜藝節目這幾年在內地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狄娜
香港左派著名的愛國人士,實業興國的倡導者,香港歷史上的紅粉傳奇。

『伍』 狄字的由來!~

一、姓氏源流
狄(Dí)姓源出有四:
1 是以族命名的姓氏。源於周代。周代的時候狄族活動於齊、魯、晉、衛之間。後世的子孫於是以族名為自己的姓氏,稱為狄氏。
2 是以國為氏的姓氏。出自參盧氏,為炎帝的後裔。他們的始祖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發源於山東省境內。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後裔,因為在參盧居住,所以又叫做參盧氏。周成王封他於狄成(今天的山東省高青縣南),他在那裡建立了狄國。這個國家滅亡以後,國人便以國為氏,姓狄。
3 出自高車氏》據《北史》記載,中國的西北部有回鶻族,其中有一支叫高車氏的,後來分化出來改叫狄姓。
4 唐昭宗賜姓。根據《五代史》的記載,唐昭宗的時候,曾經捕獲契丹族的首領楊隱,後來他歸降了唐王朝,王朝於是賜他姓名為狄懷忠,他的後裔於是因襲姓狄。
得姓始祖:孝伯。上古周朝時,有個叫孝伯(亦稱考伯)的貴族,被周成王封為狄城的首領,考伯就在那兒建立了狄國,也就是在現今山東高青縣東南那一帶。後來,狄國的族人以國名為姓,世代姓狄。而狄姓的始祖孝伯,原來是遠古的炎帝的後代,炎帝這一族崇拜牛和鳳,黃帝這一族崇拜龍。所以說炎黃子孫也就是鳳和龍的子孫。
二、遷徙分布
狄姓起源於我國北方地區,主要分布在山東、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省。由於狄姓是我國姓氏當中比較罕見的姓氏,所以相關的史料記載並不多見,說法也是不盡統一。狄,在古代是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商朝時狄族活動於今甘肅、陝西、寧夏內蒙一帶。周朝的祖先在古公壇父為首領時,在陝西豳地(今旬邑縣)發展農耕,經常受到周圍戌族、狄族侵擾,於是沿渭水而下遷居周原(今陝西省歧山縣),後發展成周國,兒子季歷即位後,打敗了戌族、狄族的侵擾,周國逐漸強大起來。當時狄族部落眾多,以赤狄、白狄、長狄最著。赤狄,隗姓,在殷及西周的西北部,當時也稱鬼方(辭海稱鬼方為殷周部族名。)各種史書都有殷周攻伐鬼方的記載。春秋初,赤狄東出秦、晉之地而入於晉,並據太行而建「群國」,其勢力大盛,後又東向滅掉刑國(今邢台)、衛國(今河南省淇縣)。是後狄人西擾周、晉,並與周王子 帶 勾結,將周襄王逐出王都。晉文公出兵勤王,大敗狄師,殺叔帶。狄乃東渡黃河,進入河南山東,侵擾宋、衛、齊、魯。後赤狄內部發生分裂而衰落,被周邊國家侵佔驅逐。白狄原同秦同住雍州一帶,在晉國西,後亦漸徙晉東、魯西,建立多個小國,其中以河北中部的肥、鼓、鮮虞三國最大。春秋末鮮虞改稱中山,戰國時成為與燕、趙、韓同時稱王的千乘之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河北平山縣出土中山王墓及中山國都遺址的文物,說明當時狄族融於華夏文化之中。漢朝,置狄道(道即縣也,少數民族居住的稱道)屬隴西郡。以地居狄族而名。晉朝改為武始縣。隋復為狄道,屬蘭州。唐天寶三年置狄道郡。故城在今甘肅臨洮縣。(《漢書·地理志·下》有記載)。公元前的一千年,狄族一直活躍於今陝、甘、寧、內蒙鄂爾多斯以及河南、河北、山西和山東西部一帶。公元後才消聲匿跡。狄族和狄姓雖然沒有直接關系,但周成王封狄城肯定同當時強盛的狄族有關。據明嘉靖甲午(1534年)修的狄氏家譜記載:「梁公(即狄仁傑)出於太原,吾郡之狄,則由太原而遷閩,由閩而遷太。」狄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狄姓可以上溯到西周時期,周成王封他的舅舅孝伯於狄城(今山東省博興縣西南高苑鎮),建立了諸侯國狄國,他的子孫後代就以封地名「狄」為姓。因此,狄姓起源於周朝王室之姓,姬姓。狄姓後來向外遷徙,在甘肅天水郡發展成望族,世稱天水望。
三、歷史名人
狄 牙:春秋時期雍人,又叫易牙。齊桓公的幸臣。以善烹調得寵於齊桓公。傳說因桓公病,「曾烹其子以進桓公」。漢王充《論衡自紀》:「狄牙和膳,餚無澹味。」歷史記載對狄牙有爭議。管仲死,與豎刁、開方專權。桓公死,狄牙等立公子無虧,齊遂大亂。
狄 希:中山(今河北省平山縣)人,大約在春秋末期。他善造酒,能造千日酒,飲後醉千日。據晉張華博物志記載:劉玄石好飲酒,求飲一杯,醉眠千日。唐朝韓 □有詩曰:青布旗誇千日酒,白頭浪吼半江風。
狄 山:漢朝時博士(朝廷主管教育的官)。(《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有記載)。
狄 青:字漢臣。宋朝汾州西河人。擅長騎馬射箭。寶元初年,為延州指使,他很勇猛,而且善於謀略,范仲淹等人對他很看重。范仲淹給他講解《左氏春秋》,狄青於是開始讀書,不久以後就精通兵法。因為他表現突出,被擢升為樞密副使。一生之中打過二十五戰。其中以皇佑四年上元夜襲擊昆侖關一戰最為著名。嘉佑二年逝世,享年49歲。
狄仁傑:字懷英,唐朝時期太原人。高宗的時候為大理丞。後又做過豫州刺史、洛州司馬。天授二年,被酷吏來俊臣誣陷下監獄,後來他秘密的叫他的兒子伸冤才得以免罪。但還是被貶為彭澤令。到了神功元年的時候又恢復了他的職位。他身居要職的時候舉薦了好多有才能的人,例如張瑾之、敬暉、姚崇等,都是中興名臣。狄仁傑有很好的判斷人才的能力,武則天到了晚年的時候,她很想把她這個皇位留給武氏,但是她徵求狄仁傑的意見,狄仁傑就給她講了,說你作為武氏來講是一個姑姑,作為李氏來講你是他的母親,那麼他是會繼嗣,永久地繼嗣姑姑呢?還是會繼嗣母親呢?他就婉轉地告(訴)給武則天,一定要立李氏王朝的兒子們去做太子,不要立武氏。因為武則天聽信了狄仁傑的勸告,最後使唐王朝就一直興盛地傳流下來了。狄仁傑不僅確立了自己在唐王朝的地位,而且還發現並提拔了一批傑出的政界人才。死後被追贈為梁國公。
狄葆賢:字楚青,江蘇省溧陽人。戊戌變法的時候與譚嗣同、唐才常等人交往。宣傳戊戌變法。變法失敗以後,逃亡日本。清朝光緒十六年返回上海,參加唐才常發起的正氣會。組織自立軍,策劃在沿長江各省起兵「勤王」。事情敗露後,集資從事新聞事業,並於光緒三十年在上海創辦《時報》,以陳冷為主筆,宣傳保皇立憲,是二十世紀初我國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光緒三十四年任江蘇訾議局議員。1911年在北京發刊京津版《時報》。後來專攻佛學,尤其喜好詩詞書畫,著有《平等閣筆記》和《平等閣詩話》等。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初置天水郡。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的廣大地區。治所在平壤,今天的甘肅省通渭西北。
太原郡:秦莊襄王四年初置此郡,地址在相當於今天山西省五台山以南、霍山以北的地區。治所在晉陽縣,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2、堂號
梁公堂:唐朝狄仁傑兩度為宰相,被封為梁國公。
============================================================
【狄姓宗祠通用聯】
〖狄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心存唐室
功著宋廷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大臣狄仁傑,字懷英,太原人,初歷官大理丞,侍御史,豫州、寧州刺史。武則天即位初,他任地官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宰相),曾受誣下獄,貶彭澤令,轉魏州刺史、幽州都督,神功初年復相。後出任河北道行軍副元帥、安撫大使,率軍追擊突厥兵。以不畏權勢著稱,又善於識別人才,所薦張柬之等數十人,後來都成為名臣。下聯典指北宋大將狄青,字漢臣,汾州西河人。行伍出身,在對西夏作戰中多次立功,為范仲淹等提拔,由士兵升至大將。范仲淹送給他《左傳》,便刻苦讀書。皇佑年間為樞密副使,擊平儂智高(在南方反宋而立的割據政權大南國「皇帝」),回朝任樞密使。
孟章廉吏;
西河武襄。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大理寺丞狄栗,字子璋,長沙人。嘗知谷城,歲飢,發常平倉以賑,人稱其為廉吏。下聯典指北宋大將軍狄青(1008-1057),字漢臣,汾洲西河(今山西省汾陽)人。寶元初,宋夏關系緊張,他參加守邊凡四年,為先鋒,大小二十五戰,勇不可擋。仁宗升他為馬前副都指揮使用權。會廣源州儂智高反,青至宜州,值上元節,張燈設宴,三鼓,以奇兵奪昆侖關。還至京師,拜樞密使,卒謚武襄。
天水世澤;
尚書家聲。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唐代大臣狄仁傑。天授二年(692年)任地官侍郎、判尚書、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斗南樹望;
台正飭綱。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大臣狄仁傑,居官忠義,時號「斗南一人」。下聯典指唐·狄仁傑孫狄兼謨,剛正有祖風,帝曰:「御史是朝廷紀綱,一台正則朝廷治。」
心存唐室;
功著宋廷。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大臣狄仁傑諫止武後立武三思為太子,迎廬陵王於房州,唐祚賴以匡復。下聯典指北宋大將軍·狄青,仁宗時為延州指揮使,拒西夏有功。後廣源州蠻儂智高反,狄青以奇兵奪昆侖關,一晝夜破敵,以功拜樞密使。
斷發殉節;
銅面張威。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狄毛妻事典。下聯典指北宋大將軍狄青事典。
-----------------------------------------------------------------
〖狄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大琛列畫史;
仁傑贈文昌。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畫家狄大琛,名列《歷代畫史匯傅》。下聯典指唐代大臣狄仁傑(607-700),字懷英,太原人。舉明經。高宗時,歷任並州法曹參軍、侍御史等。武則天執政,轉文昌右丞。居位以舉賢為意,有知人之目。卒贈文昌右丞。睿宗時,追封梁國公。
慧眼薦名士;
奇兵奪昆侖。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大臣狄仁傑。下聯典指北宋大將軍狄青。
-----------------------------------------------------------------
〖狄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三任刺史留惠政;
七遷尚書有能聲。
上聯典指唐代揚州長史狄光嗣,太原人。歷任淄、許、貝三州刺史,有惠政,以稱職聞名。下聯典指宋代朝議大夫狄遵禮,字子安,長沙人。歷知通州,所至有能聲,七遷為尚書駕部郎。
宸暉降望金輿轉;
仙路崢嶸碧澗幽。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大臣狄仁傑詩句聯。
-----------------------------------------------------------------
〖狄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功奪昆侖,只用上元三鼓;
珠明滄海,洵稱南斗一人。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大將軍狄青。下聯典指唐代大臣狄仁傑。
齒德俱優,望重香山耆老;
經書博覽,名齊雁塔英豪。
——佚名撰狄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名士狄謙的事典。下聯典指唐代學者狄道的事典。

『陸』 帶丘字的外國歷史人物

丘吉爾(二戰時期英國首相)

『柒』 歷史上帶達字名人有哪些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回國軍事統帥。
李達(答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名庭芳,字永錫,號鶴鳴,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宣傳家和教育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建者和早期領導人之一 。

『捌』 名人帶西字的歷史人物

鎮關西,西門慶大官人

『玖』 歷史人物如聞雞起舞祖狄15個

聞雞起舞___祖逖
望梅止渴___曹操
指鹿為馬___趙高
四面楚歌___項羽
映雪讀書___孫康
鑿壁偷光___匡衡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拾』 名字中間帶烺字的歷史人物

於 烺(1903-1940) ,掖縣抄抗日民主政府縣長。襲 字炳齋。山東省文登市大水泊鎮井南村人。 在省立第八中學讀書時,因參加五四運動,被開除學籍。後去濟南市私立正誼中學讀書,期間加入國民黨。在柘楊山南被槍殺。1985年5月13日,中共煙台市委發出72號文件,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並恢復黨籍,充分肯定了他對創建膠東革命根據地作出的貢獻。

閱讀全文

與帶狄字的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