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篇歷史故事演講稿
我學的歷史上有許多的故事都是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故事,如果你要表演的話,你可以選擇春秋戰國那些大小戰役或者是那些謀略家的故事。
2. 求一篇歷史演講稿
心靈雞湯 中有好多感人的小故事
很貼切 很感人
如果你想受人尊敬,那麼首要的一點就是你得尊敬你自己。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家寵物店老闆在店門掛了張「小狗出售」的牌子。這種招牌通常很能吸引孩童的
眼光;不久後,果真有一個小男孩走進店裡詢問:「要多少錢才能買到小狗?」
老闆回答:「從30元到50元不等。」
小男孩伸手到口袋,但掏出的只有些零錢,他說:「我只有二塊三毛七,我能看看
小狗嗎?」
老闆微笑地點了點頭,然後吹了一聲口哨,這時從走道那端跑來一隻狗媽媽,後面
跟了5隻毛絨絨的初生小狗;前面4隻跑起來像是會滾動的球,但最後一隻卻是一破一跤
地往前進。小男孩一眼就看到這只不良於行的小狗,他問道:「這只小狗怎麼啦?」
老闆解釋說,經過獸醫檢查,原來這只小狗後腳殘缺,這輩子註定要當跛腳狗了。
小男孩聽了之後興奮異常:「我就要買這只小狗。」
老闆開口了:「這只狗不必買,你若真想要,送你就好了。」
然而這話卻使得小男孩十分不悅,他雙眼直視著老闆,語氣堅定地說:「我不要你
送我,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樣值錢,我會付足價錢買下。我現在只能給你二塊三毛七,
但以後每個月我會給你五毛,直到把錢付清。」
老闆擺了擺手:「你何必買這只小狗呢?它又不能像其他小狗一樣陪你跳,陪你
玩。」
這時小男孩彎下腰,拉起左邊的褲管,露出嚴重的扭曲畸形的左腿,他能站著全靠
金屬支架支撐。他抬頭看看老闆,輕聲地說:「我自己也跑不快,這只小狗正好有個同
病相憐的主人。」
給你一個故事,希望你能喜歡並給你帶來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的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者跟人吵架的時候,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第一天,男孩釘了37根釘子。後面的幾天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釘的釘子也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的多。終於有一天,他一根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的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
爸爸說:"從今以後,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就可以在這天拔掉一根釘子."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最後,釘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子洞,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復了。就象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在他心裡留下了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插一把刀子在一個人的身體里,再拔出來,傷口就難以癒合了。無論你怎麼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要知道,身體上的傷口和心靈上的傷口一樣都難以恢復。你的朋友是你寶貴的財產,他們讓你開懷,讓你更勇敢。他們總是隨時傾聽你的憂傷。你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會支持你,向你敞開心扉。
善待別人
曾經讀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深夜,一對年邁的夫妻走進一家旅館投宿,但是旅館已經客滿,沒有空房剩下。看著老人疲憊的神情,旅館的侍者說:「讓我來想想辦法……」接著,好心的侍者將這對老人引到一個房間,說:「也許它不是最好的,但現在我只能做到這樣了。」老人見眼前是一間整齊又干凈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來。
第二天,當他們到前台結帳時,侍者卻對他們說:「不用了,因為我只不過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給你們住了一晚。祝你們旅途愉快!」原來,侍者自己一晚沒睡,在前台呆了一個通宵。兩位老人十分感動,老頭兒說:「孩子,你是我見過的最好的旅店經營人。」侍者笑了笑,說這不算什麼,他送老人出門,轉身接著忙自己的工作,把這件事情忘了個一干二凈。沒想到有一天,侍者收到一封信,裡面是一張赴紐約的單程機票並附有簡短留言,聘請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飛機來到紐約,按信中所標明的路線來到一個地方,抬眼一看,一座金碧輝煌的大酒店聳立在他的眼前。原來,那個深夜他接待的是一個有著億萬資產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為這個侍者買下這座酒店,深信他一定會管理好它。這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爾頓酒店首任經理的傳奇故事。
我沒有讀過希爾頓飯店的歷史,也沒有去求證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但我對這個故事所傳遞的信息有著深刻的認同,那就是永遠善待別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是一個生命中幸福和成功的源泉。
這是我曾讀到過有所啟迪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另外這個網址里也有很多篇故事,你喜歡哪篇就選哪篇吧
http://www.shizhou.com/pro/moral/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03
3. 關於中國近代歷史人物事跡的演講稿 800-1000字左右 在線等
文章標題:九一八事變屈辱的中國歷史演講
屈辱的中國歷史:我向你訴說!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列寧
今年,景德鎮、臨沂、十堰、成都等上百城市都鳴警報,其中,天津、拉薩、昆明、杭州、鄭州等多個城市是首次在9月18日鳴警報,浙江全省均鳴響防空警報.
九月,與許多
重大事件聯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國歷史上讓國人刻骨銘心!
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
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
1926/9/6,英國製造「萬縣慘案」
1901/9/7,《辛丑條約》簽訂
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
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
1931/9/18,「九一八事變」
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還有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的……
歷史有時相似的讓人心碎,如果沒有真實的鏡頭、詳盡的文字、殘破的遺跡,我們簡直難以相信過去中國近代的一幕幕.歷史終歸是歷史,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不會消逝得無影無蹤,歷史流下的不僅僅是一堆資料、幾塊碑刻,數處遺址.留住歷史,可以溫故而知新.人類社會日新月異,沒有記載,任何偉大的東西,就會從地平線上消失.但人們總是習慣於牢記勝利、成功和輝煌,但往往把失敗、傷痕和屈辱遺忘.歷史總是不斷沉澱的,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記憶,如果一個民族不知道「從哪裡來」,就不知道「到哪裡去」.
以往的歷史與其說是句號,不如說是感嘆號,甚至是更多的問號,並應該少用些省略號.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記憶,給予了人們太多的憂傷、悲憤和思索.中國人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刻寫在中國近代的鏡頭、側面或片段,雖然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鴉片走私、掠賣華工到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可謂慘不忍睹、聞所未聞!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愛與恨、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上,痛定思痛總是民族復興的開始,時刻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當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
我們中的不少人似乎選擇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麼,但願不是因為麻木,也不是因為健忘,依某些國人的觀念,對於過去,尤其是痛苦,就會採取「過去了就過去了,再提它有什麼用」輕率態度,這些年來,一些親痛仇快的現實,還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常常讓我們深感「遺忘文化」在一些國人頭腦中頗有市場.一些商家不顧歷史的傷疤,以「南京大屠殺」作為電腦游戲;把日本軍刀、軍服作為賣點;一些藝人竟然把軍旗裝穿在身上招搖過市等等.如果「集體健忘症」過於嚴重,人們將容易越來越淺薄、輕浮、狂躁、極端和急功近利.
我們的同胞中,對戰敗之恥和對割地賠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復自己的[「文秘港」還有更多精彩文章等著您!]錯誤.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死亡.據說,冰心老人晚年曾構思寫作一部反映甲午戰爭的紀實大作,但是每每提筆,「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惟有落下的熱淚.」(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歷史的災難無不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來補償」.只有我們一起來揭露侵略者的罪惡、叩問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靈.絕不允許無恥者別有用心地扭曲歷史,絕不允許屈辱的舊夢再現,絕不允許重蹈踐踏人權、褻瀆文明和破壞正義的覆轍.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教化每一個公民對其國家、其歷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認同感、自尊感、尊嚴感、恥辱感,亦即形成「國民意識」.歷史意識構成國民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事關走向世界的新世紀公民培育的大計.歷史認知關繫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學習歷史的意義主要有豐富自我、發展個性、減少失誤、加速成長、承擔使命、自覺人生.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乃是一門塑造民族整體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的重要學術,應當將「真」、「情」、「思」、「行」統—為一個整體,這些都歷久彌新地給人們以感染、啟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寵兒如今卻失落了,史學危機的話題並非危言聳聽,歷史教育的延誤、式微和墮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願與大家一樣為之關注、探索和分享.我試圖讓歷史教育不再尷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視,於是從彷徨到吶喊、困惑到醒悟;從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讓歷史能夠成為滋養學生成長的補品,讓學生在成長中通過歷史的學習而喚醒自己,認識自己,張揚自己,營造一個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別是有獨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執著的信念要從四十歲重新開始,克服鬆懈、安逸或畏難心理,力爭做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師,立志要把課上出味道來,教出歷史的深沉、寬厚與博大,盡情展現其寬闊、生動和精彩,發掘真善美的內涵……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人人都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又從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風流人物,無一例外都成為匆匆的世間過客.對歷史不斷觸摸和反思的過程,就是文化沉澱的過程.歷史是永不間斷的時間長流,人們在現實中感知的只是這一發展長河中的一段,多少興亡盛衰,喚起人們對星轉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嘆,從那些已經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述往事,思來者」.歷史,將會給你一個制高點.歷史有兩種歷史,一種是客觀的歷史,一種是記憶中的歷史.客觀歷史早已看不見了,但記憶中的歷史還在,我們可以隨時攝取,隨時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芻,這對人類現在、未來的發展,未嘗不無益處.叩問歷史,掩卷太息!這種情結不僅僅是簡單的懷舊.歷史消失的只是時間,永不消失的卻是後人對千秋人事的緬懷.
時光的流逝也許會磨滅人們心頭的許多記憶,但充滿著「血與火」的往事歷歷在目,警示人們永遠引以為戒.《論語》曾告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希臘哲人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裡」,不就是從昔日的經驗教訓中時刻照看著這後視鏡緩緩向前跋涉?描述與記錄,回憶與解讀,是人類永遠不會放棄的權利.「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可以說歷史是人類前進的行囊,雖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4. 有關歷史故事演講稿
歷史故事?
給你3個,你自己挑!!
1,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是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千里好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看時機到了,轉過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們,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2,如火如荼
春秋時代後期,吳國國力逐漸強盛,吳王夫差想當中原霸主,於公元前482年,帶領大軍來到衛國的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約天下諸侯前來會盟,要大家推他為盟長。為了顯示實力,夫差在一夜之間把帶來的三萬軍隊分成左、中、右三路,每路百行,每行百人,各擺成一個方陣,他親自高舉斧鉞,以熊虎為旗號,指揮中軍前進。中軍全體將士,全都身穿白色戰袍,披上白色鎧甲,打著白色旗幟,插起白色箭翎,遠遠望去,好像遍野盛開的一片白花;左軍一萬將士,一律身穿紅色戰袍,披上紅色鎧甲,打著紅色旗幟,插起紅色箭翎,望去好像一片熊熊烈火;右軍則全用黑色,猶如一片烏雲。 三路大軍,開到會盟地點附近,擺開陣勢。天剛蒙蒙亮,吳王夫差親自鳴金擊鼓發令,三萬人一齊大聲吶喊,那聲音簡直像天崩地裂一般,驚動了到會的各路諸侯。
吳軍軍容如此盛大,軍威如此整肅,各國諸侯都不敢和夫差相爭,不得不承認吳國為盟主。黃池之會,就在吳王夫差顯示如火如荼的盛大軍容後,取得成功。
3,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陽城西,一說為湖北襄陽城西南)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5. 怎麼寫1000字的歷史故事
同學,要寫關於一個人的歷史故事,還是關於一個時代的故事啊。
如果是一個人的,你版可以拿他人生中權最輝煌的一件事去寫,但要記住,寫他的背景,出身,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最主要的是要體現歷史上這位人物的意志及精神品質,以及對後世的積極影響。
關於一個時期的,這個就太復雜了,寫了也是記流水賬,如果你的語言功底比較好,最好敘述的是有主角,有配角的故事哈。
呵呵,寫歷史人物還是比較簡單的,加油哈!
6. 關於民族交往的歷史故事1000字演講稿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四大發明改變了世界;
56個民族56支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版家;
香權港、澳門順利回歸,經濟發展又快又穩;
中國在世界屋脊修建了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鐵路,三峽工程的建設;
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2008年奧運會申辦成功了……
祖國——意味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和世代相傳的人民。千百年來,她牽系、造就了我們民族至高的美和至深的愛。無數的共產黨人、人民解放軍浴血奮戰、拋頭顱、撒熱血是為了她;無數的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毫不保留地獻出自己的智慧、才華,艱辛地勞動是為了她!這是一種抵禦外侮、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勇於拼搏的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民族精神
親愛的祖國,五千年的蘊涵和積淀,五十八年的揚棄和繼承,一個東方巨人到了可以說「不!」可以發言的時候。您聚集當今世界上最多最廣最大的人氣和景氣,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和平與發展是您熱切表達的心聲!您不卑不亢不躁不驚,以坦盪豁達和深邃、閑靜,闊步在新世紀的黎明!在黨的「十六大」的東風勁吹中,新一代的中國領導人正繼往開來帶領著中華民族走向新的輝煌。
7. 怎麼寫1000字的歷史故事
8. 有關歷史人物的文章1000字
郭子儀,華州鄭縣人。其父郭敬之曾作過唐朝五個地方的剌史,也算是世家子弟。郭子儀其人儀表堂堂,身高七尺三寸,勇武不凡。唐玄宗天寶十三年,為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如果沒有「安史之亂」,估計郭子儀象許多邊鎮中高級官員一樣,庸庸無為,度過富貴而乏味的一生。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當時郭子儀被任命為朔方節度使,以本軍出兵單於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出奇兵以山西插入,攻陷河東地區的戰略重地靜邊軍城(今山西右北衛鎮),斬殺胡兵七千多,是「安史之亂」後唐朝首次大捷。
天寶十五年七月(公元756年),郭子儀與李光弼合軍配合作戰,在嘉山大敗史思明等賊將,斬首四萬,生擒五千,獲馬五千匹。河北十餘郡重歸唐朝掌握。唐肅宗即位後,賊將阿史那從禮率五千騎出塞,與河曲部落數萬胡人企見覦身在朔方軍的皇帝。郭子儀與回紇首領聯兵擊敗賊軍,平定河曲地區。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儀在潼關大破賊兵,收陝郡永豐倉。同年四月,安祿山被兒子殺掉,朝廷招郭子儀還鳳翔,欲圖大舉。五月,郭子儀進位司空,充關內、河東副元帥。十月,郭子儀率漢、回紇聯軍十五萬收復長安。與敵交戰中,郭子儀指揮有方,斬首六萬余級,唐兵重新奪回京城。百萬人民夾道歡呼:「不圖今日復見官軍!」
至德二年十一月,郭子儀率兵又攻入東都洛陽,陳兵於天津橋南,士庶歡呼。至此,郭子儀因軍功加司徒,封代國公。率師回京時,唐肅宗親遣御林軍迎於灞上。面君之時,唐肅宗一句話發自肺腑:「雖吾之家國,實為卿再造!」
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郭子儀在河上大敗賊兵,擒獲賊將安守忠。十一月,接連大敗安慶緒。轉年二月,鄴南戰役,賊將史思明大敗唐軍,處於後陣的郭子儀未及合戰就遇上沙塵暴,率兵士退保河陽。大太監魚朝恩借機進讒,朝廷召郭子儀入朝,削奪他的軍權。郭子儀怡然接受處理,沒有任何怨言。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三月,李光弼邙山大敗,魚朝恩退保陝州。轉年三月,河中、太原軍亂,兩地唐軍主師相繼為亂兵所殺。面對亂兵可能造反與史恩明叛軍結盟,不得已之下,唐廷重新起用郭子儀,以他的威望與德望鎮服各部兵馬,進封他為汾陽郡王、充任朔方、河中、北庭等數州節度使,出鎮絳州。唐肅宗臨崩前,把郭子儀叫到床前,託付後事:「河東之事,一以委卿!」郭子儀嗚咽流淚,誓以死報。
雖然不斷受魚朝恩、程元程等太監誣陷,繼位的唐代宗仍然起用郭子儀,但也是留在京都虛位相待,不予實權。不久,唐將梁崇義、仆固懷恩相繼叛亂,勾引吐蕃、回紇軍隊入寇河西。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大軍深入而來,大掠奉天、武功,渡過渭水,一路東進,進逼長安。惶急之下,只能又下詔封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出鎮咸陽。由於久廢在家,郭子儀部曲舊軍已散。詔旨下達之日,他手下僅有二十騎人馬。一行人至咸陽時,吐蕃軍已經渡過渭水。唐代宗聞訊,慌忙棄長安奔陝州。逃跑途中,射生將王獻忠又叛亂,劫持豐王等十個王爺想投奔敵軍。半路為郭子儀遇上,十王轉危為安。由於郭子儀統兵有方,聲名又隆,一路上不斷有唐朝的敗兵散卒來奔,軍勢漸振。吐蕃入長安不久,唐軍與城內居民里應外合,虛張聲勢,竟使敵軍惶駭奔逃。
太監程元振見郭子儀又立大功,害怕於自己不利,就極勸唐代宗遷都洛陽。郭子儀上表極諫,痛陳利害,代宗終於轉意,回都長安。面對伏地迎拜的郭子儀,唐代宗一臉悵恨,說:「朕用卿不早,故及於此。」
代宗廣德二年十月,仆固懷恩又引吐蕃、回紇、黨項數十萬南下,郭子儀受命,率軍抵禦。轉年九月,叛軍已相繼進抵長安附近,京城人情恐慌,不知所從。關鍵時刻,唐代宗急召郭子儀從河中返長安。
當時,郭子儀隨從軍卒僅一萬人左右,在涇陽屯軍。四周叛軍、回紇、吐蕃等軍隊有近三十萬,已經把郭子儀一軍圍得里三層、外三層。郭子儀急忙下令屬上四將分陣迎敵,自己親率兩千鎧甲軍出於陣前。回紇軍隊首領很奇怪,驚問唐兵:「主帥為誰?」唐軍回報:「郭令公。」回紇大驚:「郭令公還活著嗎?仆固懷恩講天可汗(唐代宗)已崩,郭令公也病死,中國無主,我們才跟隨他來到這里。既然郭令公還活著,天河汗也活著嗎?」唐軍答稱:「天子安好!」這下子,回紇首領有些慌亂,面面相覷:「難道仆固懷恩欺騙我們?」
見此,郭子儀忙派使者去回紇營中曉諭:「幾年前回紇大軍跋涉萬里,幫助我大唐收復兩京,雙方休戚與共,關系甚洽。現在,奈何捐棄舊誼,幫助仆固懷恩這個叛臣,如此,對回紇一點好處也沒有呵。」回紇人將信將疑:「都說郭令公死了,否則,我們怎敢至此。如果郭令公真活著,就讓我們親眼見一見。」
使者回報。郭子儀馬上跨馬欲出。左右將帥都勸:「戎狄狼子野心,怎能相信!」郭子儀說:「敵眾數十倍於我軍,力戰肯定不能勝。我現在出去與他們相見,示之以誠。」左右將領要派五百騎兵扈衛,郭子儀搖手拒絕,只帶十幾騎輕裝而出。唐軍大呼:「令公來!」
回紇如臨大敵,不知唐軍真假,前面數排弓箭手皆引弓搭箭,持滿欲射。郭子儀騎馬至陣前,摘去頭盔,對帶頭的回紇「大酋」親切問候道:「君與我前些年同生死、共患難,怎麼現在一點也不念昔日情份啊?」見到果真是郭子儀本人,回紇首領大將都扔掉手中兵器下馬拜禮:「果吾父也。」(真是我親郭大爺呵)於是郭子儀邀請回紇眾首領歡飲,大贈金帛,誓好如初。酒席宴上,酒酣耳熟,郭子儀乘機勸說回紇首領:「吐蕃與我大唐本來是舅甥之國,現在背信棄義進攻我們。他們已劫搶牛馬無數,諸位如果能倒戈奮擊吐蕃,既能逐戎得利,又與我大唐重修友好關系,一舉兩得,多麼好啊。」當時,仆固懷恩已經暴病而死,「群虜無所統一」,回紇人就答應了郭子儀。
吐蕃軍隊已經得知唐軍與回紇軍「聯歡」的消息,驚疑雙方有詐,乘夜就引軍退走。郭子儀先派白元光等率一部分唐兵與回紇軍相合,追擊吐蕃,自引大軍繼後,於靈台西原大敗吐蕃,斬首五萬,生俘一萬,得牛羊馬駝不可勝計,並追回被俘掠的唐朝士女。
唐氏宗大歷二年(公元767年)十一月,郭子儀又以三萬步騎破吐蕃於靈州,斬敵三萬。
由於魚朝恩一直嫉恨郭子儀,他派人挖毀郭子儀父親的墓穴,亂拋屍骨。在古代,刨挖別人的先人墳墓,簡直是深仇大恨。恰值郭子儀引兵入朝面君,眾臣心下疑懼,惟恐這位郭大爺一氣之下大鬧朝廷,鬧出個兵變什麼的又把京城顛個底兒掉。唐代宗見到郭子儀,首先就談起這件事,想就他父親墳墓被毀之事代朝廷道歉。不料,郭子儀伏地大哭,說:「為臣我久為軍隊主帥,戰場上不能禁暴,時有軍士挖毀墳墓事件發生。為臣我不忠不孝,上獲天譴,不是別人的過錯啊!」如此,朝廷上下才安下心來,知道郭子儀沒有尋釁找碴的念頭。
郭子儀為人,寬於御下,忠於事上,賞罰必信。雖屢遭幾個太監讒毀,但他處處小心,朝廷叫幹啥就幹啥,沒有絲毫怨言,故而唐肅宗、唐代宗對他始終信任。以魚朝恩之陰毒,也有被感動之時。有一次魚朝恩宴請郭子儀,屬下都害怕郭令公赴魚公公之宴有去無回,要他眾兵相護而去。郭子儀僅帶十幾個人僕人前往。魚朝恩很奇怪,問:「王爺您怎麼隨從這么少?」郭子義告以實情。這樣一來,感動得這位曾大挖郭子儀祖墳的魚大公公也哭了:「令公您真是長者,別人能不對我起疑心嗎?」傲狠難馴的藩鎮土皇上田承嗣擁兵魏博,遇見郭子儀來使,馬上跪地西向拜舞,指著自己的膝蓋對來使說:「此膝不屈地人久矣,今為公拜。」李靈耀占據汴州,公私財賦凡經過他的地盤一概掠為己有,惟獨有郭子儀「封幣」(貢朝錢物)經過其境,馬上派兵衛護送,不敢掠取絲毫。此外,郭子儀麾下勛將數十人,一時都封王封侯,貴重無比,但郭子儀對他們頤指氣使,如使喚仆從部曲。那些人也恭謹俯首,孫子一般。其幕府參謀六十多人,後來也都成為將相高官,時人皆欽服郭子儀有識人之明。
此外,郭子儀為人也頗有遠見,該疏放時疏放,該謹慎時謹慎。他晚年在家養老時,唐德宗寵臣盧杞進謁。平時,無論什麼王侯將相來看望,老頭子身邊都是妾姬侍奉左右,不避來人。聽說盧杞要來,郭子儀忙令眾妾侍退下,自己危坐,等待這位「鬼貌藍色」的奇醜大臣。相談之間,也謙恭有禮,態度溫和。盧杞走後,家人很奇怪,問:「令公您干嗎如此好待盧杞呢?」郭子儀說:「盧杞此人,貌陋而心險。如果有妾姬在此,看見他那樣子肯定會笑出聲。如此,此人必銜恨在心,以後他必登相位,一旦大權在握,追憶前嫌,說不定到時候我郭家會被他殺得一個不剩!」後來盧杞果然掌權,「賢者妒,能者忌,小忤己,不致死地不止。」完全應合郭子儀的「預測」。
唐德宗繼位,召郭子儀還朝,進位太尉、尚書令,賜號「尚父」。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郭子儀病逝,時年八十五。朝廷震悼,皇帝親御安福門哭送,賜謚忠武。
郭子儀八子七婿,都是朝廷顯官。諸孫數十人,不能盡識。「富貴壽考,哀榮終始」。第六子郭暖,尚唐代宗女昇平平公主,是京劇《打金枝》的主角,劇情不是虛構,歷史上確有其事。有一次夫妻二人斗氣,郭暖怒道:「你以為你爸爸是當今天子就不知自己老幾,我爸爸還不願坐這個位子。」公主怒羞回宮,向父親代宗告狀。唐代宗是明白人,勸女兒說:「他爸爸還真是不願作天子,否則,天下還真不一定是我李家的。」郭子儀聽說此事,怒火煩心,忙把犬子五花大綁,親自上朝請罪。唐代宗笑首說:「不聾不啞,不做親家翁。兒女們嘔氣說話,怎好當真?」雖如此,郭子儀回家仍舊大板子「伺候」了郭暖一頓。郭暖女兒為唐憲宗貴妃,後來生的唐穆宗。穆宗即位後,尊郭妃為皇太後,並追贈外祖父郭暖為太傅。
因此,唐朝史臣裴土自就說過:「(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廷不忌,功蓋一世而主上不疑,侈盡人慾而議者不之貶,」確實是盛德所至,節高名完,為古代名臣所罕有。
「安史之亂」起,唐朝的華夷大將,文臣士人,爭赴國難,忠心為主,顏真卿、戴履謙、程千里、段秀實、李嗣業、馬燧、李抱玉、李抱真、路嗣恭、王思禮、魯炅、王難得、辛雲京、馮河清、白孝德、渾王咸等等,或中華茂族,或出身行伍,或高麗鐵勒,或突厥雜胡,智勇守節,心如鐵石,忘身許國,構著了中華民族信義忠勇的道德基石,千載之下,凜凜猶生
9. 陳獨秀歷史故事 1000字
陳獨秀是與孫中山、毛澤東具有同等重要歷史地位的傑出人物! 陳獨秀是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上爭議最大的歷史人物,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現在對於他的研究已經取得很大的進展,他的歷史地位逐漸得到了恢復。但是,對他的評價仍然分歧很大,他的歷史地位還遠遠沒有得到應有的肯定。 對於陳獨秀的歷史地位,已經有很多論著進行了論述,但還是肯定得不夠。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陳獨秀至少有六大歷史貢獻、兩大傑出成就,並為我們做出一個傑出的表率。 其六大歷史貢獻是: 第一,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他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舉起了民主、科學兩面大旗,對於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歷史的進程。他創辦的《新青年》雜志,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導了整整一代人,至今沒有一份刊物能與之相比。 第二,他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五四運動能夠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發生那麼大的影響,與他的活動、指導、影響是分不開的。在高度評價五四運動歷史功績的同時,不能忘記陳獨秀在其中的巨大歷史功勞。 第三,他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他傳播馬克思主義雖然沒有李大釗早,但他創辦的《新青年》雜志是當時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別的報刊不能替代的。 第四,他是中國共產黨最主要的創始人。現在說,陳獨秀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說法不準確。如果沒有陳獨秀,就沒有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的成立。僅僅這一條,他就可以名垂千古,光照千秋。 第五,他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最主要的領導人。現在我們說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這是不科學的,毛澤東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而不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從中共「一大」到"五大"的領導集體,才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陳獨秀才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這一代領導集體,對於中國革命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例如黨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綱領,黨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總路線的基本思想,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黨的隊伍也從50多人迅速發展到6萬多人,為後來的革命奠定了一個重要的基礎,其功勞是不容抹殺的。 第六,他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個深刻總結、反思蘇聯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教訓的人。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說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對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夠超越,仍閃耀著真理的光輝,仍是我們奮斗的目標。 其兩大傑出成就是: 第一,他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傑出的政論家。他的政論文章汪洋恣肆、尖銳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少有的、傑出的代表作,至今仍給人很多啟發。 第二,他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傑出的大專家、大學者。他晚年進行的文字學研究,是極其重要的學術成果。如果不是後來轉向政治斗爭,他無疑會成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最傑出的大專家、大學者之一。 所謂一個表率,是說他一生一心為公,光明磊落,絲毫不搞陰謀詭計,不以權謀私,即使在艱苦困頓的晚年,他不接受敵人的饋贈,表現出一個革命者的剛強骨氣和高尚人格。他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一生毫不妥協,堅決地揭露和批判舊制度、舊思想、舊文化和社會的種種弊病,代表了社會的良心。所有這些,都為後人做出了傑出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