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十位人物都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十位人物如下:
1、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國的「千古聖人」。孔子是中國歷史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國文化的標志式人物,是中國人兩千年來行為規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學說是古代社會長期的意識形態和官方哲學。在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一個拜的就是孔子。
2、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秦朝開國皇帝,實質也是中國的開國皇帝。「百代都行秦政法」,他創立皇帝制度,並完成了中國一系列的統一,「廢分封,設郡縣,修驛道」,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的時代,這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譽為「千古一帝」。
3、老子(約前571-前471),中國歷史最偉大的哲學家,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具有深刻影響。中國歷代統治階級奉行「內用黃老,外示儒術」政治理念。道教在其學說的影響下產生。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和《易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
4、蔡倫(61?-121)。如果紙是他一個人發明的,他的影響力將在人類歷史中排名第一!「紙」大大的促進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鑒於紙在文化傳承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蔡倫作為紙的主要發明者之一,將彪炳史冊!可以說,蔡倫是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
5、漢武帝(前156年-前87),他是使中國漢民族和漢人王朝確立及壯大的劃時代巨人!他構建文明體系,為中國獨尊儒術兩千年奠下基礎,影響力可謂至深之極。漢武帝實質是漢人的第一大民族英雄,他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漢武帝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並確定以正月為歲首。
6、毛澤東(1893-1976),新中國的締造者,他的巨大影響包括統一中國、獨立自主、破除迷信、滅絕匪患、打倒孔家店、建立平等觀念和共產主義信念!新中國的影響,就是毛的影響。毛的革命、政治、經濟、國防、外交、工業、民族和人口等方針政策和措施,以及毛的思想、軍事和文學才能,都影響至今!
7、孟子(前372-前289),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其《孟子》一書是中國古代的「四書」之一。孟子的仁政學說和人類性善論,是中國不會出現宗教統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孟子加速了中華文明的成熟和強大。
8、隋文帝(541-604),五胡亂華使中國漢民族陷入了類似歐洲黑暗時代的年代,且長達三個半世紀。隋文帝這時統一中國,他使中國避免了蠻夷化!楊堅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首先他確立三省六部制度,再次是廢除酷刑,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影響巨大的科舉選士制度。「讀書做官」的歷史動力和影響力大得無法估量。
9、朱熹(1130-1200),朱熹是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是中國封建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繼孔孟以來最傑出的儒學的大師。他的學術思想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朱熹給中國人帶來了更嚴格的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其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其「存天理,滅人慾」等觀點,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
❷ 歷史人物求新故事
商鞅變法:春秋時期秦國的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
商鞅自魏國入專秦,並提出了廢井屬田、重農桑、獎軍工、實行統一度量和郡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開始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商鞅變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於前361年在秦國實施的改革,分兩次進行,第一次開始於公元前359年,第二次開始於公元前350年。
對秦國的崛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❸ 有許多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往往通過對聯或諺語為載體的
對聯的歷史由來:
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chǎng),它是漢族傳統文化瑰寶,春專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屬的對聯叫做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對聯大致可分詩對聯,以及散文對聯。
隨著唐朝詩歌興起,散文對聯被排斥在外。散文對聯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過分強調詞性相當,又不失對仗。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漢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
❹ 變革求新的歷史人物
商鞅,王莽,王安石,張居正
商鞅可能要算中國古代改革者中最悲劇性的人物。鞅生活在戰國諸侯爭霸的時期,他自魏入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工、實行統一度量和郡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但商鞅以激進而殘酷的方式推行變法,為建威信而不念私情,以至「渭水盡赤,號哭之聲動天地」,尤其他主張徹底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損害了以太子為代表的舊的既得利益者,因此,其保護傘秦孝公一死,鞅就遭受舊貴族誣陷,車裂而死。
王莽則是改革者中的異類。莽的異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他以皇帝之身兼任改革者,這在中國古代絕無僅有。這大概與莽篡漢自立有關;二是莽的改革帶有濃厚的理想和復古成分,所以許倬雲先生說他是食古不化的「書獃子」。其根據《周禮》設計改革藍圖,又依井田制為模式,頒布「王田令」,「私屬令」、「五均」、「六管」等,以過時的復古和空想行動來改革時弊,結果自是處處碰壁,改革未見其利,先見其弊,最終引來各地動亂,以致國滅身亡,自己被一商人所殺。
王安石被列寧稱為「中國11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在書生意氣方面,其可與王莽有一比。但安石的書生意氣主要體現在性格執拗方面,不像王莽在改革內容上復古。安石為改革有些急於求成,很多法令缺少深思熟慮,草率出台,特別是為了保證實施,用了一些品行不端的人,致使變法遭到當時多數士大夫的反對,連自己的弟弟都不贊成,最後導致變法出現許多問題。
不過,與王安石的不通世故,不會權變相比,張居正則很有權謀,變革先從吏治開始,制定考成法,確保了改革的貫徹執行。居正的失誤在於沒有端正與皇帝的關系,盡管皇帝年幼,但臣子就是臣子,切不可因自己一時位高權重而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更不可凌駕於皇帝之上。他沒有明白這點,所以盡管改革成效卓著,但在自己死後,頑固派反攻倒算,長子被逼自殺,全家包括妻兒老小幾乎全被迫害致死,本人也差點被神宗皇帝開棺戮屍。
當然還有其他好多,康有為梁啟超,吳起等等
❺ 新歷史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
新歷史學派是19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初期在德國出現的經濟學流派。它強調經濟發展的歷史性和國民經濟的有機體現,反對英國古典經濟學強調客觀經濟規律的「世界主義」(李斯特語)傾向。新歷史學派(new historical school)又被稱為「歷史的倫理學派」。 是19世紀70年代以後由歷史學派演變而來的 德國 經濟學派。其主要觀點和舊歷史學派基本一致,不過在運用歷史歸納法上更趨於極端,同時更加強調論理道德和法律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作用,更加鼓吹階級調和與自上而下的社會改良。其主要代表有:史泰因、謝夫勒、阿道夫·瓦格納等。他們建立了 社會政策的 稅收理論體系,因此,被當時財政學家稱為 德國財政學界的三巨星。新歷史學派沿用舊歷史學派的觀點,否認社會存在著普遍的客觀的 經濟規律,反對理論研究和抽象分析。新歷史學派提倡歷史統計方法,搜集行業或城市的歷史統計資料,加以羅列和描述,而不加以理論分析和概括,熱衷於分析特定時代和特定民族的經濟發展史料。
新歷史學派反對傳統古典學派關於「中性稅收」的理論和政策,主張推行積極的 社會政策稅收,即不應當把國家的職能局限於法律目的地狹隘范圍以內,而必須使復雜的國家活動實現社會目的需要。擴張 政府職能。從這一認識出發,新歷史學派不再僅僅是把 稅收作為籌集國家經費的純 財政手段,更重要的是將其作為改變國民收入分配的工具,賦予稅收廣泛的經濟調節和社會職能,使一般財富的分配職能從屬於 社會政策的目的。
社會政策稅收理論是新歷史學派理論的精髓,他們指出,只有通過這種政策來改變財產、所得分配不公正的矛盾,才能穩定 德國的社會秩序,才能貫徹稅收的社會政策。
❻ 在中華大地上,第一次以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將革命推上一個新時期的歷史人物是
李大釗 他是第一個將馬克思主義帶入中國的人。
陳獨秀和胡適,他們都是革命人物,其思想不是馬克思的。
蔡元培是大學的校長,在學校中搞中西思想都可在學校中闡述,即兼容並包。
❼ 歷史人物求新的故事
1、魯班:
相傳,有一天魯班爬到了高山之上,想要尋找合適的木料。沒想到他突然腳下一打滑,差點滾下去。緊急情況之下,他一把手抓住了旁邊的毛草。結果卻被這毛草給割破了手,使得血都流了出來。魯班突然間就很好奇,這毛草看起來那麼柔軟,怎麼會這么鋒利,居然將手都能劃破呢?
出於好奇心的魯班,這時候都沒有心思去找木料了,就蹲了下來,拿著草就在那研究。仔細的觀察了一番後,他發現這個草的旁邊有很多小齒,然後他拿著草的小齒多的那一側,就這么輕輕在手上一劃。然後發現,居然手背上又被劃了一道口子。
魯班就在認真的思考,有這么多小齒子就會變得鋒利無比,那我在自己的木鋸上面開幾個小鋸齒,它會不會變得更加鋒利呢?若真的可以的話,那日後砍木頭鋸木頭的時候,可就省力很多了。有了這個想法之後,魯班也就趕緊實施起來。
他去找了鐵匠師傅,打造好了幾根邊緣帶著小鋸齒的小鐵片,拿回家了以後,他將其安在了自己的木鋸上,然後拿起了一塊木頭做實驗。結果他發現,這個有小鋸齒的鐵片真的很鋒利,三兩下就將木頭給鋸斷了。而之後,魯班就為自己的這個發明起了一個名字,又叫做鋸。
2、鄭板橋:
鄭板橋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他自幼愛好書法,立志掌握古今書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學苦練,然開始時只是反復臨摹名家字帖,進步不大,深感苦惱。據說,有次練書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畫來畫去。妻子問他這是干什麼,他說是在練字。
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體,你體是你體,人體是人體,你老在別人的體上纏什麼?」鄭板橋聽後,猛然醒悟到:書法貴在獨創,自成一體,老是臨摹別人的碑帖,怎麼行呢!從此以後,他力求創新,摸索著把畫竹的技巧滲在書法藝術中,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板橋體。
3、商鞅: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商鞅為維護秦國統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變革措施。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年輕的國君決心改變秦國的落後面貌,於是下了一變法圖強的求賢詔令。商鞅就是在這個時候自魏國來到秦國的。
商鞅到秦國後,宣傳「強國之術」,決心協助秦孝公進行社會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為左庶長。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國兩次公布了新法。秦國經過商鞅變法,面貌煥然一新。秦國從落後國家,一躍而為強國。
4、張衡:
我國天文學發展的歷史是悠久的。到漢代已有蓋天、宣夜和渾天等學派。蓋天說認為,天如蓋,蓋心是北極,天蓋左旋,日月星辰右轉。宣夜說認為天無定形,日月星辰「自然浮生虛空之中」,並不附著於「天體」之上。渾天說認為天如蛋殼,地如蛋黃,天地乘氣而立,載水而行。
宣夜說後來不幸失傳了,蓋天、渾天兩說並行,競相爭鳴,比較科學的渾天說漸占上風。同時,觀測天象的儀器也不斷出現,如武帝時洛下閎製造了渾天儀,宣帝時耿壽昌又造了渾天儀,和帝時崔瑗的老師賈逵更製造了黃道銅儀。
5、畢升:
畢升(又作畢晟,約970年—1051年),中國發明家,發明活字版印刷術。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宋朝的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記載了畢升的活字印刷術。
❽ 傑出人物往往能推動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請寫出以下歷史人物:(1)7世紀中期在日本頒布改新詔書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