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華坪縣概況
華坪縣,隸屬於雲南省麗江市,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的金沙江中段北岸,地理坐標為版北緯26°21'-26°58',東經權100°59'-101°31'。東接四川省攀枝花市,南望滇中腹地楚雄,西通麗江,北與寧蒗縣瀘沽湖毗鄰。華坪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全縣平均海拔1160米,屬於典型的南亞熱帶低熱河谷氣候。
華坪縣轄4個鎮、4個民族鄉,總面積2200平方千米,總人口17.08萬人(2012年)。2012年,華坪縣生產總值(GDP)完成383671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1年增長11%。華坪縣境內有龍宮洞、仙人洞等著名的旅遊景點。
⑵ 傈僳放出過什麼名人
木必(帕)
唐貴
汪忍坡
詳註:
①木必(帕)(生卒生不詳),十六世紀雲南傈僳族著名的頭人和軍中首領,率領麗江、維西傈僳族軍隊抵抗西藏軍隊對維西的進攻,反抗麗江土司的壓迫和歧視,率部由金沙江兩岸向瀾滄江及怒江遷徙,是今天居住在怒江區域傈僳族的祖先之一。
木必屬於蕎氏族(括扒)中的一個家族頭人,傈僳族尊稱他為「括木必扒」,即蕎氏族的木必。明朝嘉靖至萬曆年間,麗江土知府木氏與西藏封建統治集團為爭奪中甸、臨西(今維西)、阿敦子(今德欽)、寧蒗的統治權而矛盾日益加劇,最後終於爆發了戰爭。西藏派重兵進攻維西時,麗江木土司屬下的一支傈僳族軍隊頑強抵抗,多次擊敗藏軍的進攻。這支傈僳族軍隊的首領就是木必。後來由於藏族騎兵大量增援,雙方力量對比十分懸殊,木土司眼看形勢危急,便不顧傈僳族軍隊的死活而撒手不管。由於寡不敵眾,木必只好帶領部隊邊戰邊退,一直到天晚時撤退到瀾滄江並順利渡江。木必率領的傈僳族軍隊順利擺脫了藏軍的追擊。但由於不堪木土司的殘酷壓榨和統治,決心遠走他鄉,另外尋找適於生存的地方。他們翻過碧羅雪山,到達怒江兩岸,依靠武力,逐步占據怒江流域的知子羅(今碧江)、上帕(今福貢)等地,木必也自然成為統治怒江地區的大首領,而原來居住在怒江的怒族和獨龍族,這時也受制於木必,傈僳族於是成為怒江區域統治民族,通過遷徙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木必進入怒江地區時,隨隊的傈僳族人口不超過300人,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他鼓勵傈僳族與當地土著婦女通婚,還大肆搶占土地,搶掠怒族和獨龍族為家庭奴隸,這種家庭奴隸被稱為「搓巴」。傈僳族社會內部也相應出現了最初的階級分化,以木必為首的家庭成為官家,被稱為「司扒」,另一些佔有土地和奴隸較多的成功「初波扒」(即富裕戶)。木必帶領傈僳族軍隊進入怒江地區,當時主要為躲避戰亂逃避麗江木土司的殘酷統治,但在客觀上卻帶動了傈僳族歷史上第一次大遷徙,繼他之後,還有虎、熊、峰、鼠、魚、竹等18種氏族相繼來到怒江地區。傈僳族在這遷徙和流散中,原來的氏族組織逐漸瓦解,變成以家庭或村落為單位的社會組織。土地和牲畜等生產資料變家族公有,實行集體耕作,集體放牧,按戶平均分配生活資料。從此,傈僳族和怒族、獨龍族等人民雜居在怒江地區,客觀上促進了該地區民族文化、經濟、政治的融合,促進了怒江流域的開發和發展。木必作為首批帶領傈僳族進入怒江地區的首領,受到後人的推崇和尊敬。
②唐貴(?—1821),雲南北勝州(今麗江地區永勝縣、華坪縣一帶)公母寨傈僳族農民。自幼雙目失明,以卜卦兼任巫師為業,備受當地人民崇敬,隱然成為公母寨傈僳族群眾的精神領袖。清雍正年間,官府勾結土司等大量掠奪和兼並土地,致使傈僳族和其它少數民族無田可耕,生活困難,民不聊生。道光元年(1821年),唐貴等人發動了包括傈僳族、漢、傣、回等族人民在內的反封建統治壓迫的大規模武裝起義,先後攻破了衙平、順州等土司衙門,擊潰前來鎮壓的官府官兵,並與其他起義軍會合。義軍的節節勝利使清王朝大為震動,派遣大量官兵前來鎮壓,雙方力量日趨懸殊,義軍作戰越來越吃力,最後唐貴等人相繼被俘犧牲,起義失敗。以唐貴為首的傈僳族等各族人民的武裝大起義歷時近一年,武裝人數達一萬多人,波及到雲南六十多個府、廳、州、縣。清王朝為了撲滅起義,先後派遣官兵三萬余眾,耗費國庫銀近50萬兩,征調雲南六十餘個府、廳、州、縣的糧草以供軍用。雖然起義最後遭到鎮壓,但終於迫使清政府採取了許多緩和民族矛盾及政治經濟上的措施。
③汪忍坡(1898—1965),雲南維西縣岩瓦洛(葉枝)鄉的貧苦傈僳筆農民。他以傳奇般的經歷創制了傈僳族劃時代的「音節文字」,充分體現出傈僳族人民的聰明智慧,成為傈僳族人民寶貴的文化遺產。
歷史上傈僳族人民沒有文字,而普遍使用刻木、結繩的記事方式。在汪忍波之前,也出現了由拉丁大寫字母及其變體形成的語音符號和苗文字母形式的語音符號,這是外國天主教、基督教傳士為傳播其宗教和進行文化侵略而擬制的,雖然在一定范圍內得以傳播和使用,但它們帶有強烈的文化奴役色彩,表達的傈僳族語音也很不準確。由於沒有自己的文字,因此傈僳族人民長期以來睡於被剝削和被奴役的地位。為了改變民族的悲慘命運。汪忍波決心創制傈僳族自己的文字。據說他創字的速度非常快,僅三個月就創造了三百多個字。從1924年至1941年間共創造了1426個字,一共寫成12本。這些字從1928年起流傳到鄉間,逐步得到推廣和使用。但汪忍波想到種田人沒有時間學習十幾本書,就把這些字編寫成一本《傈僳語文》,又稱為《識字課本》,大體按音韻編排成291句順口溜以便學習記憶和流傳。為鼓勵人們學習文字,汪忍波還帶頭使用自己創立的文字寫詩歌和其它文學作品。汪忍波創制的文字是原始文字的萌芽,是個人構思的產物,加之受當時歷史與環境的局限,不可能十分完善,因此決定了它的時間性和地區性。它與當時傈僳族的另外兩種文字一樣存在不少缺點,比如它不能正確、簡明地表達語意,在書寫和印刷上也很不方便,所以不能發展成為整個傈僳族人民普遍的交流工具。解放後,黨和國家幫助傈僳族創制了一種能全面反映傈僳族語言的全民族文字。
⑶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長是誰
你奶的雄,那是那年的事了
⑷ 雲南華坪縣有多少腐敗分子
具體的話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這個肯定每個地方都會有一些這個你不用太在意。
⑸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榮將鎮的徐昌梅在哪兒
這個你在這問是問不出任何問題的,我建議您還是去當地的貼吧里或者微信群里。
⑹ 1998年華坪縣縣長是哪一位
1998年華坪縣人民政府縣長是李維忠,現在已經退休了。在李維忠的前一任縣長是唐騰激;在李維忠的後一任縣長是李世碧,李維忠任縣長時李世碧好像是擔任副縣長和縣委宣傳部長(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那天早上,我們舉行野營拉練活動,在丁志平3.16起義紀念碑那兒宣誓時他給我們講過話),李世碧現在好像是在昆明擔任昆明醫學院的黨委書記。當時和李維忠縣長搭班子的縣委書記是李汝勤(98年高考後,冉光志一舉奪得雲南省高考理科狀元,李汝勤率隊送喜報到一中,在校會上他給我們講過話),後來李汝勤在調離華坪縣委到保山市委後落馬(和煤炭公司總經理肖期銳一案有關)。年華坪縣人民政府縣長是李維忠,現在已經退休了。在李維忠的前一任縣長是唐騰激;在李維忠的後一任縣長是李世碧,李維忠任縣長時李世碧好像是擔任副縣長和縣委宣傳部長(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那天早上,我們舉行野營拉練活動,在丁志平3.16起義紀念碑那兒宣誓時他給我們講過話),李世碧現在好像是在昆明擔任昆明醫學院的黨委書記。當時和李維忠縣長搭班子的縣委書記是李汝勤(98年高考後,冉光志一舉奪得雲南省高考理科狀元,李汝勤率隊送喜報到一中,在校會上他給我們講過話),後來李汝勤在調離華坪縣委到保山市委後落馬(和煤炭公司總經理肖期銳一案有關)。
⑺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是貧困縣嗎
麗江市華坪縣不是貧困生。而麗江市的永勝縣、寧蒗縣,才是貧困縣。
內雲容 南 73個貧困縣
東川區、祿勸縣、尋甸縣、富源縣、會澤縣、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昭陽區、魯甸縣、巧家縣、鹽津縣、大關縣、永善縣、綏江縣、鎮雄縣、彝良縣、威信縣、永勝縣、寧蒗縣、寧洱縣、墨江縣、景東縣、鎮沅縣、江城縣、孟連縣、瀾滄縣、西盟縣、臨翔區、鳳慶縣、雲縣、永德縣、鎮康縣、雙江縣、滄源縣、雙柏縣、南華縣、姚安縣、大姚縣、永仁縣、武定縣、屏邊縣、瀘西縣、元陽縣、紅河縣、金平縣、綠春縣、文山市、硯山縣、西疇縣、麻栗坡縣、馬關縣、丘北縣、廣南縣、富寧縣、勐臘縣、漾濞縣、彌渡縣、南澗縣、巍山縣、永平縣、雲龍縣、洱源縣、劍川縣、鶴慶縣、梁河縣、瀘水縣、福貢縣、貢山縣、蘭坪縣、香格里拉縣、德欽縣、維西縣
⑻ 曾恭武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
曾恭武,雲南省華坪縣人,1922年生。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49年3月參加華坪武裝革命起義,任政治部主任。7月奔赴滇西北參加邊縱七支隊卅五團政治處工作,12月入黨。50年2月,隨軍解放華坪,任縣人民政府第一屆副縣長。51年6月受錯處被投入勞改,直到82年開始得到平反,隨即離休。85年受聘回家鄉支教,任校黨支部書記兼政協副主席『委員』文史資料編委會副主席,縣志修改等工作。1997年首倡建立華坪縣詩詞楹聯協會,任常務副會長,會長。曾參加雲南詩詞學會『楹聯』南學研究會任理事。現為華坪縣詩詞楹聯協會名譽會長,中華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楹聯協會『中華詩詞協會會員。編著有《詩詞楹聯基礎知識》 《奮斗人生》 《未已集》及《曾恭武詩詞楹聯選》等書。作品入編《國學大系》 《中華國學經典詩詞楹聯卷》 《中國國學貢獻獎名家風采》 《世界藝術大系—中國藝術》 《中華詩詞大全》 《首屆國學創新優秀成果獎獲獎作品集》 《世界華人詩詞藝術家年鑒》 《愛我中華——愛國詩詞典藏》 《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大典》 《中國吟壇作家大辭典》 《豐碑頌詩書畫大辭典》 《嫦娥奔月頌詩大典》 《中華詩詞史鑒》 《中國文藝30年》 《抗震救災詩詞典藏》 《重紀念第29屆北京奧運詩詞典藏》 、《奧運冠軍夝名題贈大典》等數十部圖書。曾獲「中國國學傑出貢獻獎詩詞類金獎」「華文文學獎」首屆文化藝術國際全球文學類果金獎」等獎項,並被授予「中國國學家」「名族藝術家」「豐碑藝術家」「愛心詩人」「奧林匹克文化金質勛章」「國吟壇題贈嵌名妙手」等榮譽稱號。
⑼ 華坪縣有幾個鄉鎮
華坪縣,來隸屬於雲南省麗江市,自全縣轄4個鎮,4個少數民族鄉。
截至2015年,華坪縣轄4個鎮:中心鎮、榮將鎮、興泉鎮、石龍壩鎮,4個少數民族鄉:新莊傈僳族傣族鄉、通達傈僳族鄉、永興傈僳族鄉、船房傈僳族傣族鄉,51個村,10個社區,899個村(居)民小組。
⑽ 華坪縣有什麼關於紅軍的故事
華坪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在艱苦的革命歷史進程中,涌現出許多革命志士,他們為新中國的革命事業不惜犧牲自己最寶貴的生命,他們是新中國革命事業的先驅,是華坪人民的驕傲,其中最早的六位共產黨員分別是: 陶光潮,又名陶育晶,1904年出生於竹屏鎮。1924年在上海讀大學時,受馬列主義的影響,思想進步,經同學趙宗華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是華坪籍最早的中共黨員。 1949年10月,陶光潮被派到大理出任雲南保安第二旅上校政工處長。12月,雲南省主席盧漢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毅然率部起義,陶光潮也隨七十四軍起義。 嚴英武,漢族,1904年出生於竹屏鎮。1924年參與組織「青年讀書努力會」,號召青年學習進步書籍。1926年8月經李國柱、趙琴仙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入黨後擔任昆明至蒙自的交通員,化名李義山。同年11月擔任中共雲南省工委青年部部長。1927年3月前往文山從事地下工作,於12月建立文山第一個黨支部,被選為第一任支部書記。繼後在昆明被國民黨警察逮捕,他始終「奸狡不供」,被判刑8年。出獄後,警方將他遣送回華坪,與黨組織失去聯系。1945年,與共產黨員丁志平、陳永貴取得聯系,於1949年3月16日參加丁志平領導的革命武裝起義,任政治部副主任。華坪縣人民政府成立後,擔任郵政局代理局長,1951年被錯捕判刑,1975年7月病逝於獄中。1987年經雲南省委批准給予平反昭雪。 嚴英俊,又名嚴佑陵,1903年出生於竹屏鎮。1924年冬,參加了秘密進步團體「雲南青年努力會」。1925年8月加入共青團組織。 1926年5月,經王德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1927年2月,中共廣東區委派嚴英俊等10餘人回雲南工作。3月成立中共雲南省特別委員會,嚴英俊任省特委宣傳委員,負責民運工作兼青年部部長。3月12日,被捕入獄,後經中共雲南特委營救被釋放,仍繼續留昆做國民黨(左派)工作。 1927年12月,嚴英俊參加了中共雲南特委書記王德三在昆明主持召開的會議,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會議決定成立中共雲南臨時省委,嚴英俊當選為省委委員。 1949年4月,他加入鹽邊趙光潔(原中共西昌特支黨員)組織領導的中國民主聯軍滇黔軍區滇西第六縱隊任政治部主任。 1950年,嚴英俊任鹽邊縣人民政府司法科科長。1951年,因在「鎮反」中受審查,病故於看守所,終年48歲。嚴英俊是我黨的早期領導幹部,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丁志平,又名丁沛生、丁志寬,1910年生於竹屏鎮,1927年小學畢業就到昆明官印局當印刷學徒,當年加入中共組織。1928年在國民黨「清共」中,因叛徒出賣被捕入獄。1931年出獄後投奔江西蘇區途中,被迫在黔軍中當兵,遂脫離黨組織關系。1935年由貴州地下共產黨工委負責人秦天貞、李光庭介紹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在黔軍中做軍運工作。同年7月率兩個排起義,組成「中共黔西遊擊隊第七支隊」,任支隊長,率隊輾轉盤縣、朗岱、宣威一帶打游擊,身負重傷。1936年傷愈後在畢節、大完等地從事地下革命工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丁打入國民黨軍繼續做軍運工作。1939年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學習,畢業後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二四四旅教導參謀及六八八團通訊參謀。1940年隨黃克誠率領的部隊南下,編入新四軍六支隊。1941年「皖南事變」時,所在部隊由懷遠、鳳台退到合肥。他帶領3個通訊員收集船隻、巡視江防,與敵遭遇被俘,囚於西安「西北青年勞動營」。在關押期間,受過種種威脅和折磨,從未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年底逃出勞動營。1942年到達重慶,由新華日報介紹,得到周恩來、董必武接見。經重慶八路軍辦事處批准,4月回到華坪。按照黨提出「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及「勤業、勤學、勤交友」的方針,以政府職務為掩護,進行革命活動。1949年3月,他以「知行學社」成員為骨幹,於16日舉行革命武裝起義,丁志平任司令,攻下華坪縣城。隨後他帶領革命隊伍輾轉鹽邊、永仁、大姚、元謀等地,與敵戰斗多次,1950年3月他奉命回華坪協助解放鹽邊工作,7月被錯捕入獄。1951年9月25日被錯判死刑。1987年雲南省委為丁志平平反昭雪,丁志平的功績得到了公正的評價。 陳永貴,又名陳友貴,1911年生出於竹屏鎮。讀高小時參加嚴英武組織的兒童團和青年聯誼會,受革命思想熏陶,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不久任中共雲南省臨時工作委員會機關梅雷鋒巷秘密聯絡點負責人。1930年5月3日因叛徒出賣被捕,囚於雲南省模範監獄。他在敵人的酷刑面前,嚴守黨的秘密,3月後被被營救出獄。 1949年3月16日,與丁志平、嚴英武發動革命武裝起義。陳永貴任政治部副主任。隨後轉戰於鹽邊、永仁、元謀、大姚等地。10月14日因受傷被楊震寰地霸武裝逮捕,拒不背叛,遂慘遭殺害。1987年被雲南省民政廳追認為革命烈士。 李君忠,又名李介民,別名李鼎三,1900年出生於楠木村。20歲時考入昆明省立第一中學,1925年在黃埔軍校時,入「左派青年軍人聯合會」和中共領導下的「左派大同盟」等組織。1926年被推舉為黃埔軍校宣傳委員會主席委員。1927年5月在國民黨「清黨」運動中,以「密謀暴亂」之名被捕,12月經葉劍英、李梁等營救出獄,參加了廣州起義。後到上海,1928年2月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受中共中央派遣到蘇聯莫斯科大學留學,1931年歸國。派任中共雲南省委秘書長,在從越南輾轉赴任途中,於中越邊界河口旅社被捕,囚於昆明模範監獄。因拒不交待又查無實據而無罪釋放。出獄後,他失去了組織聯系,多年在國民黨軍隊里任職,在1949年任西南管區少將司令時,在所管部隊中做起義籌備工作。所屬部隊在副司令邵廉北的率領下投誠。 ● 金 沙 怒 吼——華坪「3·16革命武裝起義」 華坪革命英雄紀念碑
1949年3月16日,共產黨員丁志平、嚴英武、陳永貴等人以「知行學社」成員為骨幹,在華坪縣城舉行革命武裝起義,凌晨,丁志平率隊奪取了縣常備隊的軍火倉庫,釋放被抓壯丁,爾後與福泉、膏澤趕來的外援武裝匯合,圍攻縣政府,擊斃常備隊長,活捉縣長,繳獲60多支步槍,萬余發子彈,手榴彈200多枚,攻下華坪縣城。 起義隊伍當即組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西縱隊」,丁志平任司令,並發布《告全縣父老同胞書》等,按照共產黨的政治綱領整頓部隊,動員各族貧苦青年踴躍參軍,部隊發展到1000多人。 4月6日,楊震寰地霸武裝200多人,進駐榮將簡家丫口,丁率部出擊,擊退楊部。4月25日,丁志平聯合鹽邊武裝部隊,全殲國民黨駐鹽邊屯團兩個營。部隊發展到3000餘人。 5月,傳來雲南地下黨朱家璧領導的部隊已在昆明活動的消息,華坪革命武裝部隊為尋找共產黨的領導,決定渡過金沙江,向昆明進發。在進軍途中,發布《告本軍武裝同志書》和《三大公約,十項守則》,沿途軍紀嚴明,深受勞苦大眾的支持,部隊很快發展到7000餘人。部隊進駐永仁縣城後,兵分兩路,一路攻擊大姚縣,另一路攻擊元謀縣。丁志平領導的革命武裝行動,震驚了滇、川、康的民國反動政府,三省聯合堵截圍剿,敵人援軍趕到,丁部進攻月余,未能攻下兩個縣城,而傷亡較大,撤回華坪,此後與楊震寰等反動武裝多次戰斗,部隊損失慘重,隊伍減少到500餘人。後丁率部到永勝,主動與楊尚志率領的滇西北人民自衛軍第三支隊聯系,要求改編。9月13日丁部被改編為三支隊第五營,任營長,10月奉命率部到松桂整編。 自從丁志平在1950年7月底含冤被捕入獄起,這支由丁率領的革命隊伍被錯定為反革命武裝,所有官兵全部蒙冤30多年,直到1987年4月,雲南省委給予平反昭雪,還歷史的本來面目,肯定了丁部是革命武裝,而且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戰功。為緬懷革命前輩的業績,繼承先烈的遺志,中共華坪縣委、縣人民政府在仙人洞修建「華坪人民革命紀念碑」,讓華坪人民世代牢記革命歷史,發揚革命精神,建設美好華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