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真正的三國武將英雄,歷史實力排名誰能排前五呢
青山景如故,大江向東流。醉卧沙場君莫笑,自古人生如酒。鐵馬西風烈,金鼓何時休?多少豪傑數風流,終是成王敗寇。烈烈三分將,英雄榜上誰為首?烽火余燼仍殘留,殺伐何論緣由。明月短松崗,清風荒草丘。幾度魂夢憶舊游,往事哪堪回首。任後人評談笑斥,青梅煮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三國演義》中猛將們武力值的高低永遠是三國迷們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這也難怪,作為整日策馬馳騁於刀林箭雨,呼嘯往來的武將們,總得分出個高低上下,我們相信,這些無畏生死的勇士們也決不會避諱大家的評品。
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幅自己的「三國英雄榜」,誰是最具雄略的梟雄,誰是最具智慧的謀士,誰又是武力最為強悍的猛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都有自己的理由,都有自己的堅持。今天咱們就通過《三國演義》原著中的武力表現來看看能夠在英雄榜上位列前五的有哪些猛將。
如果僅論戰斗效率和取得的成就,趙雲肯定是諸將之首,但我們討論武力值的時候,通常更注重進攻能力。在三國猛將排名榜上,位列前茅的猛將也基本上都是以攻擊力強大聞名。將趙雲排在關羽之後,主要是因為兩人各自與文丑、許褚的對戰中,關羽都是保持完勝,他的進攻表現明顯要好於兩場都戰平的趙雲。當然,這也有戰斗風格相剋制的原因,如果是對陣龐德、徐晃,趙雲的表現肯定會好於關羽。
每個三國迷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個英雄排名榜,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和嚮往,自己的信念和堅持,都有自己的八方風雨會神州。
Ⅱ 三國人物武力排名前30名
別看三國演義,看三國志,三國志被列為四史之一,最為公證的描寫魏蜀吳三國的歷史。描寫的人和事,既不偏袒魏,也不偏袒蜀,也不貶低吳。首先指出幾個虛構的特別離譜的幾個事情,第一,趙雲單騎救阿斗,史書根本就沒這么回事,第二,三英戰呂布,也沒有這回事,第三,馬超追殺曹操這事,沒有這回事,所以馬超戰曹洪,馬超戰許褚也是虛構,第四,張飛戰馬超,也沒有這回事,馬超是聽說劉備來攻打張魯,馬上就主動來降的。第五,關羽攻打長沙戰黃忠,也沒有這回事,關羽沒有和黃忠打過。第六,關羽只殺了袁紹的大將軍顏良,文丑不是關羽殺的,但是特別注意的是,三國志中並沒有說關羽靠赤兔馬,關羽是靠真本事殺的顏良。第七,三國志只描述關羽離開曹操,曹操叫屬下不要追趕,並沒有過五關斬六將之說,所以三國演義中關羽和夏侯惇是沒有正面打過的。但三國志中,描寫了於禁被關羽活捉,龐德被關羽斬殺的事實。第八,三國志中描寫張飛是萬人敵,長板橋也是真實存在,捉顏嚴也是真的,但特別寫了四個字寫張飛,那就是【亞於關羽】,第九,三國志中對典韋的描寫比較少,但是典韋力大無窮,都是不騎馬打了幾架,感覺有點類似魯智深李逵這樣的類型,騎馬作戰一般,但作為步軍可以打一大群。第十,呂布從未被曹操的將領圍攻過,呂布作為一方諸侯,根本不需要親自上陣,呂布也沒有和張飛正面打過,雖然沒有和有名的大將打過,但書中還是描述過呂布的勇猛。第十一,許褚沒有和馬超打過,也沒有和典韋打過,更沒有被張飛殺死,許褚一直是作為曹操的貼身保鏢,馬超和曹操拒馬而談,因為曹操身邊帶著許褚,所以馬超沒敢動手。雖然沒打起來,但足以說明了許褚的厲害,
所以綜上所述,這個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這個被稱為公認的戰力排行是多麼的可笑。真實的三國武將排名,第一關羽,第二典韋【關羽和典韋不好比誰厲害,一個馬上,一個步軍,但考慮古代騎馬作戰更為重要,所以才把關羽排第一,典韋第二。】一關而典三呂布,四張飛,五馬超,六許褚,七孫策,八黃忠。可能很多人問趙雲,但是三國志當中,趙雲當真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一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事跡來描繪他,三國演義中描寫趙雲,唯一的事跡也就只有【長坂坡救少主】,而三國志正史中證明,這根本沒有救少主這回事。還有就是趙雲作為跟隨劉備最早的將領,為什麼在劉備稱帝之後,他的官職卻是五人當中最小的呢?甚至還不如魏延,劉備雖然人不咋地,但將實話,劉備是一個非常有眼光,識人之本領不比曹操差,馬謖是有才還是草包,劉備一眼就看出。但一個最初就跟著自己,論親切度,論私人感情,論資歷,趙雲至少也得是除張飛關羽之後的第三人啊,但事實是趙雲的官職很低,在蜀國將領中存在感也很低。加上三國志上描述的,並沒有長板坡救少主一事,我們不難猜測,趙雲的實力只能算一般。這是事實,不用多辯論,不信的人可以去看三國志,裡面有最公平的評論,以及最真實的人物是事實的記載與描述。
Ⅲ 三國歷史人物實力排行榜
排名如下:呂布、趙雲、顏良、關羽、馬超、張飛、文丑、典威、許儲
看了很多三國武將的排名了,昨晚突然心血來潮,想了一個排名,寫下來給大家評說一下吧。
本人只看過羅版的三國演義,所以排名只依據這本,淺陋之處見諒。
排名幾個假設,1,各武將均有顛峰時刻,以顛峰時刻為標准。當然顛峰時刻大家的認識可能也不同,歡迎討論。
2,以正面格鬥能力為標准,偷襲均不算作正式依據,只做參考,如關羽斬顏良,趙雲挑高覽,均視作偷襲,試想顏良的刀還未舉起,怎可評論關羽和顏良說高下。
3,以武將之間的單打獨斗作為基礎,武將對士兵的群毆列為次要考慮因素。
4,幾本不考慮10合以內被斬的站例的參考價值。
5,武將的武力是在變化的,幾本上這么考慮,武力=力量 技巧 經驗。力量在30歲左右達到頂風,隨後逐漸下降,技巧和經驗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增長。力量型武將的武力隨著年齡的增大下降的幅度較技巧型武將為快,尤其是爆發力的下降更快。必經拳怕少壯。
先想這么多前提條件,現在排名:
呂布天下第一應該是毫無疑問的了,戰三英一站足以說明一切。關羽加張飛50合尚不能占呂布上風,唉,真不知道呂布是何等武藝,當然我想呂布如果要殺張飛、許儲之流,恐怕得60合往上,這一戰也是呂布的顛峰時刻,對張飛來說,竊以為戰馬超之時為其頂峰,見後文。
第二名恐怕永遠無定論了,偶自不量力,還是來評一下吧,先說幾個人選:趙雲,馬超、張飛、關羽、顏良、文丑,許儲、典威。大蝦門常列的另外兩個超一流龐德和黃忠,感覺與上述略有差距,有空再詳述。
先說關羽,斬顏良視做無效站例,因為純熟偷襲,不能表示其武力強於顏良,正像水滸中張清可以用石子打敗董平,但是大家都不認為張清比董平武力高一樣。有效戰例:戰文丑,龐德、黃忠。感覺戰文丑時應是關羽之頂峰,三合令文丑心怯,足見關羽之力量和前三把斧頭的攻擊力。文丑心裡素質也次了點,其實偶認為以文丑之武力,和關羽拼成平手是不成問題的。關羽殺文丑後雖與龐德、黃忠戰平,可以解釋成年老後關羽弱於年輕時的攻擊力,但足以表示關羽顛峰時強於文丑、黃忠、龐德。
顏良強於文丑應該是不成問題的。顏良和關羽一般認為關羽強於顏,因為關斬了顏,但是偶以為單打獨斗的話關羽一定砍不過顏良,顏良在20合完勝徐晃,曹營眾將栗然,何等的威風。徐晃可作為一個很好的參照系,與許儲不分上下,不過偶以為有曹操欲收服徐晃的因素在裡面,許儲手下留情。但是許儲必無20合勝徐晃的能力,關羽也從未表現出20合勝徐晃的能力,因此顏良是高過許儲,也勝過關羽,當然差距比較細微。許儲曾與典威戰平。則顏良高過典威
第二名的有力爭奪者還有趙雲、馬超、張飛。趙雲出道五十合戰平文丑,後三十合勝張郃,救黃忠之時殺的徐晃張合二人不敢應戰,我更願意相信徐晃、張合是自認不敵,這也是演義中未有的。因此顛峰時的趙雲強於顏良,
馬超二十合勝張合,與張飛,許儲戰平,眾人分析的及其細致,認為馬超勝過張飛和許儲,偶贊同,不再細表。
鑒於趙雲和馬超,由於趙雲在漢水的表現太過搶眼,因此趙雲勝馬超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因此一呂,二趙確定無疑。馬超和顏良都是二十合勝張合和徐晃,的確難以評價,考慮顏良曾使曹營眾將栗然,故以為顏良強於馬超。
由於關羽三合令文丑心怯,文丑不懼徐晃、張合聯手,因此認為關羽強於馬超,馬超強於文丑,文丑和許儲、典威、張飛同一檔次。
Ⅳ 三國正史中武將排名。。。
在正史里極少復有武將單挑的場制面,因此很難有什麼排行榜。但是可以通過一些邏輯分析來判斷。
首先一般出任主公保鏢角色的,都是戰鬥力比較強的,包括董卓的呂布,魏的典韋許褚,蜀的趙雲,吳的周泰。這裡面呂布是經常帶兵的,趙雲是在關張死後才獨立帶兵,就是渾身是膽那個典故,另外幾個保鏢則是全職不帶兵的。
這些保鏢里,典韋和許褚同時存在時,曹操更重典韋,說明典韋或多或少強於許褚。許褚曾和馬超平手,馬超和張飛平手,張飛略高於關羽(關羽未勝紀靈,而張飛勝紀靈)。
再說呂布,不單是保鏢,也是將領,手下還雲集了華雄張遼高順等,在為數不多的出場中,單挑沒有敗過,最精彩的履歷是轅門射戟,這水平估計黃忠也很難達到,所以個人認為呂布還是很強的,但兵敗身死,沒有太多表現機會了。
說到武力,不得不提的是文鴦,這小子十八歲就一敵數千。
作者:colin yu
Ⅳ 三國時期武將實力正確排名是什麼
下面是關於三國時期武將的排名:
第一名:呂布
無論是從任何角度來評論,呂布首席猛將挑大樑的寶座始終是無可爭議的。與其說虎牢關一戰,三英得以揚名,不如說呂布從此奠定了三國第一猛將的位置。還留下了「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千古佳話。
第二名:趙雲
書中的趙雲曾多次挽救劉備陣營的將領與危難之中。其膽識無人可及。最為出名的莫過於長坂坡的一戰,一竿長槍殺的八十多萬曹軍喪膽。
第三名:典韋
典韋可謂三國悍將曾多次救得曹操與危難之際,所用雙戟重達80斤力氣之大不是一般人能夠比擬的。
第四名:關羽
有人說他有名無實,號稱無敵而非無敵,然而,卻沒有人去否認其人的勇猛確實是萬人之敵。只一個回合斬殺董卓手下頭號猛將華雄,官渡之戰誅殺顏良文丑,當時文丑正在追殺徐晃,氣勢正盛,關羽躍馬揚刀截住廝殺。
第五名:馬超
獅盔獸帶,銀甲白袍,是他那永恆不變的標記。槍法如狂飆,招數狠辣,槍槍奪命,武藝超群,飛揚跋扈,世人稱「白虎星君轉世將」。
第六名:張飛
燕頷虎須,豹頭環眼,身高八尺,脾氣暴躁,粗中有細,重情義,勇如一國,敵號萬人。
第七名:黃忠
黃忠的箭法舉世公認,號稱「箭神」。能開三石之弓,他的箭術,是三國里獨一無二的,百發百中,箭無虛發。在老年時期表現活躍,有勇有謀,智勇雙全,常常獨當一面,與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齊名。
第八名:許褚
和典韋一同統率著曹操的親衛隊「虎衛軍」。綽號「虎痴」。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
第九名:孫策
一桿霸王閃獨戰東南地,打下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綽號「江東小霸王」。年紀輕輕既興王伐夷,掃盪江東無人敢居於孫策之上。
第十名:太史慈
東漢末年江東軍團名將,東萊太史慈,一出場便匹馬單弓射死數十黃巾余黨,沖出北海之圍,自少已十分好學,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弦不虛發,及至神亭,在神亭演出了一場顛峰對決,太史慈獨與一騎小卒同遇上孫策,戰了幾百合不分勝負,兩人武力基本相近,直至兩家軍隊並至神亭,二人才罷戰解散。
第十一名:夏侯惇
獨目蒼狼,冷漠的眼神,不羈的挑釁,以麒麟牙為武器的高速攻擊,魏國的軍神,曹操帳下最驍悍的一員大將,綽號「盲夏侯」。
第十二名:夏侯淵
第一個死於上榜武將之手的武將。在定軍山中蜀將法正之謀,為黃忠突襲斬殺。是老曹家創業的元老,與張遼、曹仁、徐晃、張頜並稱 曹營五良將 。
第十三名:張遼
曹營五良將 之一。張文遠人品好,與關羽關系好,武功才華亦是上品。曾在合肥以七千守軍大破孫權十萬大軍,險些俘虜孫權本人,威鎮逍遙津, 殺得江南人人害怕,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 。伐吳時被丁奉射中腰部而死。
第十四名:張頜
原與顏良、文丑、高覽並稱 河北四庭柱 ,降曹後為 曹營五良將 之一,但並沒有多少獨擋一面,自領一軍的機會。僅有的幾次如 街亭之戰 來看,是五良將中最有謀略的人。後為司馬懿妒忌,借刀殺人,被蜀軍射死。
第十五名:徐晃
曹營五良將 之一,官渡之戰中截燒袁軍糧草數千車,保證了曹軍的勝利。他的武力頗有蹊蹺,能跟許楮戰50合不分勝負,也能與箭傷將愈的關羽戰80合還佔了上風,但在顏良手下卻只走了20回合,或許是 最佳進步獎 得主吧。
第十六名:龐德
西涼猛將。與馬岱並為馬超帳前左右折沖,曾步斗破敵陣救出韓遂,又殺曹仁部將曹永奪其馬護韓遂而走,悍勇遂知名。後降曹操,樊城一戰為關羽所擒, 不降而被處死。
第十七名:甘寧
東吳第二號猛將。曾百騎劫營,留為佳話。孫權言 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 後在劉備伐吳時中了沙摩柯之箭而死
第十八名:周泰
東吳大將,武藝出眾,威名宿著。病故。
第十九名:魏延
就是那個腦後長有反骨的傢伙。智勇雙全、心高氣傲,是五虎將之後的 最佳第六人 。就 兵出子午谷 的戰略方案和諸葛亮發生矛盾,諸葛死後背叛蜀國,被馬岱斬於馬下。
第二十名:張綉
號稱槍神,評書中很風光,演義中不出彩,最大的戰績是領軍偷襲殺死了典韋、曹昂等人。
第二十一二十二名:文丑、顏良:
河北四庭柱 中的前兩位,都曾輕松擊敗過徐晃,雖然死得早,但其武力絕對超一流。可惜啊,命太背,成就了關羽的千古武聖之名。
第二十三名:鄧艾
打仗超一流,搞政治第九流,忠於魏,死於司馬之手,終其一生,戰功赫赫,可惜還是司馬家的棋子。被部下衛瓘指使田續殺死。
第二十四名:姜維
諸葛亮的傑出弟子,伯約一生也只盲從武侯遺志,使得疲憊的蜀國更加疲憊不堪。武力強,謀略亦突出,可惜時運不濟。詐降並領鍾會之令率武士往殺心存不服的魏將時突發心痛,貽誤戰機,事敗被殺。和諸葛一樣,是天不助我的悲劇人物。
(5)三國歷史人物實力排名擴展閱讀:
三國24位名將源於一首串聯三國武將的打油詩,出處不詳,但在民間廣為流傳。此排名書籍、戲曲、民間資料亦找不到出處。
一呂二趙三典韋 四關五馬 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雲、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關羽、馬超、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黃忠、許楮、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
二張徐龐甘周魏(張遼、張頜、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 神槍張綉與文顏(張綉、文丑、顏良),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Ⅵ 三國演義人物武力真實排名
1.呂布 獨戰關羽+張飛40回合 單挑100回合把張飛打鳴金 這就天下第一的呂布
2.趙雲 長坂獨戰曹軍83萬 四更殺到天明 斬名將50員 鑲山獨戰許諸+於禁+李典 殺高纜 退張合
3.典韋 沒有任何裝備的醉酒狀態下 一人獨戰張綉整個軍團 硬是拖了大半夜 死後都沒人敢近身
4.關羽 土山打退徐晃+許諸 或許是誘敵 古城關羽輕易化解張飛全力一擊 張飛還是屬於偷襲行為 關羽滿心歡喜來迎 很難料到張飛會下殺手 斬顏良文丑 雖說有偷襲和馬快的嫌疑 但不是人人都能偷襲得手的 顏文都是猛將
5.馬超 戰張飛200回合不分勝負 2人實力很接近 但張飛被諸葛亮使了激將法 最後還是張飛那邊鳴金的 所以馬超略強於張飛
6.張飛 戰馬超200回合不分勝負 張飛是被諸葛亮激過的 最後也是張飛那邊鳴金的 所以張飛只能排張馬超後面 從戰張合的回合數看 馬超用20回合 張飛要100回合
7.黃忠 戰關羽150回合 黃忠絲毫不露敗像 馬失前蹄是馬太差 不影響對黃忠的武力評價
8.許諸 戰馬超 戰典韋 都是持久戰 許諸還能活著 但是許諸戰馬超200回合後 許諸雙手中箭 因該是許諸沒力氣閃避亂箭才會用手去擋 馬超把許諸打到力竭了 許諸的劣勢太明顯 就這原因許諸排在黃忠後面 而且許諸群毆別人的記錄太多
9.姜維 令趙雲感到恐懼的傢伙 秒殺西涼名將郭淮 郭淮能戰平魏延
10.龐德 戰許諸 戰徐晃 戰張合 車輪戰不倒 這是曹操的試探 戰關羽戰關平 也沒明顯敗像
11.文丑 瞬間打敗公孫贊麾下4將 戰趙雲50回合 與曹軍的交戰中 文丑剛打敗張遼+徐晃組合 關羽又來挑戰 先後出動3員猛將 文丑難免膽怯 逃跑時關羽以馬快的優勢斬了文丑 可惜
12.孫策 橫掃江東 除太史慈以外 斬將都是5回合之內的事
13.甘寧 打敗徐晃 打敗曹洪+李典
14.顏良 20回合戰退徐晃 攻擊犀利無比 一時之間連許諸也不敢貿然挑戰
15.張合 戰張飛100回合 實力不差 只是膽子太小 被馬超趙雲打幾下 就先跑了
16.曹彰 30回合戰退魏延 徒手殺猛虎
17.太史慈 戰平孫策
18.夏侯敦 把高順打的滿地找牙 可惜被曹性放箭射中眼睛 救走高順
19.文鴛 1挑多 沒死
20.周泰 秒殺蠻王摩沙可 保護孫權 徒步殺出重圍
21.張遼 雖然戰績不錯 但張遼+徐晃被文丑弄翻 實在接受不了 戰關羽50回合 也可能是關羽放水 他們有交情的
22.魏延 斬魏國名將王雙
23.鄧艾 後期猛將少 只能拿姜維參照了
24.高纜 戰許諸50回合不分勝負 被趙雲秒殺 有偷襲嫌疑
25.張綉 董卓麾下4將之首 人稱「槍王」
26.夏侯淵 戰黃忠30回合不分勝負 後來一時疏忽被黃忠秒了
27.華雄 斬了上將潘風 汜水關一時無人能破 後來莫名其妙的被關羽秒了 孫堅是敗在沒糧 與華雄的直接關系不大
28.孫堅 秒殺劉表麾下3將
29.徐晃 出場幾率夠多 和眾多名將挑過 但沒有勝的 沒死已經很不錯了 戰關羽80回合 可能是關羽右手有傷 也可能是關羽不忍心殺好友
30.關平 戰龐德50回合 或許是龐德戰關羽時體力消耗過多
30強落選名單: 馬岱 郭淮 程普 韓當 黃蓋 紀靈 王雙 高順 張任 徐盛 凌統 顏嚴 關興 張包 曹仁 曹洪 ...
還有些猛將、上將、名將 比如:潘風 方悅 俞涉 韓德 刑道榮 ... 演義交代他們有萬夫不當之勇 只是遇到強大的敵人而被秒殺 由於表現太少 無法考證他們的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