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哪些歷史人物去過澳門

哪些歷史人物去過澳門

發布時間:2021-02-28 21:31:43

『壹』 誰知道澳門的歷史啊

歷史簡介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她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蚝(即牡蠣),蚝殼內壁光亮如鏡,澳門因此被稱為蚝鏡。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於《明史》。東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連串澳門的別名。

澳門的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天後,她又名娘媽。 據說,一艘漁船在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裡航行,突遇狂風雷暴,漁民處於危難。危急關頭,一位少女站了出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娘媽。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在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里,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

澳門自1999年回歸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依據澳門基本法實行高度自治。在「一國兩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門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而澳門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特色會予以保留並得以延續。

澳門的面積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亞洲人均收入比較高的地區。

澳門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幾百年來,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
澳 門 自 古 以 來 就 是 中 國 的 領 土 , 16 世 紀 中 葉 以 後 被 葡 萄 牙 逐 步 占 領 。

從 史 料 上 看 , 早 在 新 石 器 時 代 , 中 華 民 族 的 祖 先 已 在 澳 門 地 區 生 活 。 公 元 前 3 世 紀 , 從 第 一 次 統 一 中 國 的 秦 代 開 始 , 澳 門 劃 入 了 南 海 郡 番 禺 縣 管 轄 。 大 約 在 15 世 紀 後 期 , 在 澳 定 居 的 中 國 漁 民 為 求 得 出 海 捕 魚 的 安 全 , 建 造 了 奉 祀 海 神 、 天 妃 的 「 天 妃 廟 」 , 即 作 為 澳 門 象 征 的 「 媽 閣 廟 」 , 葡 文 (Macau) 就 是 「 媽 閣 」 的 音 譯 。

16 世 紀 中 葉 , 隨 著 歐 洲 殖 民 主 義 「 航 海 大 發 現 」 的 擴 展 , 葡 萄 牙 人 到 達 中 國 東 南 沿 海 一 帶 。 1553 年 , 葡 萄 牙 人 以 「 借 地 晾 曬 水 浸 貨 物 」 為 借 口 , 通 過 向 明 朝 官 員 行 賄 , 獲 准 在 澳 門 半 島 暫 時 居 住 。 數 年 之 間 , 葡 人 聚 落 成 村 , 並 自 行 設 置 官 吏 , 建 立 了 他 們 所 謂 的 遠 東 最 早 的 據 點 。

隨 著 入 居 時 間 的 久 長 與 貿 易 興 旺 , 居 澳 葡 人 日 漸 驕 橫 。 廣 東 官 吏 曾 商 討 驅 逐 這 批 不 速 之 客 的 辦 法 , 於 是 葡 萄 牙 船 商 除 繳 納 船 稅 外 , 每 年 給 廣 東 官 吏 賄 賂 500 兩 白 銀 , 以 鞏 固 其 在 澳 門 的 地 位 。 1572 年 , 葡 商 在 按 慣 例 饋 贈 500 兩 白 銀 之 時 , 因 有 其 他 中 國 官 吏 在 場 , 葡 商 翻 譯 只 得 說 , 那 是 付 給 中 國 政 府 的 「 地 租 銀 」 , 受 賄 官 吏 亦 宣 稱 將 把 這 筆 「 地 租 銀 」 上 交 國 庫 。 從 此 , 葡 商 的 賄 賂 變 成 了 地 租 。 1749 年 , 清 政 府 頒 布 中 國 管 治 澳 門 章 程 十 二 條 , 以 中 葡 文 刻 石 立 於 澳 門 議 事 亭 內 。 此 後 , 這 項 法 令 執 行 了 100 年 。 葡 人 向 中 國 政 府 交 納 地 租 , 表 明 葡 人 承 認 澳 門 是 中 國 的 領 土 。

鴉 片 戰 爭 後 , 中 英 簽 訂 《 南 京 條 約 》 , 中 國 清 政 府 割 讓 香 港 給 英 國 , 居 澳 葡 萄 牙 人 一 反 恭 順 常 態 , 派 代 表 與 清 朝 欽 差 大 臣 耆 英 談 判 , 要 求 豁 免 每 年 500 兩 地 租 銀 , 並 由 葡 萄 牙 士 兵 駐 防 整 個 澳 門 半 島 。 1845 年 , 葡 萄 牙 女 王 瑪 麗 亞 二 世 擅 自 宣 布 澳 門 為 自 由 港 , 允 許 所 有 外 國 商 船 來 澳 自 由 貿 易 。 1851 年 和 1864 年 , 葡 萄 牙 又 分 別 侵 占 了 凼 仔 、 路 環 兩 島 。

1887 年 ( 即 光 緒 十 三 年 ) , 清 政 府 被 迫 簽 訂 中 葡 《 友 好 通 商 條 約 》 , 同 意 葡 國 「 永 駐 管 理 澳 門 」 。

1949 年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成 立 後 , 中 央 人 民 政 府 明 確 宣 布 , 廢 除 過 去 所 有 外 國 列 強 強 加 在 中 國 人 民 身 上 的 不 平 等 條 約 。 對 於 包 括 澳 門 問 題 在 內 的 一 些 歷 史 遺 留 下 來 懸 而 未 決 的 問 題 , 中 國 政 府 主 張 在 條 件 成 熟 時 , 通 過 談 判 和 平 解 決 , 在 未 解 決 之 前 維 持 現 狀 。

1979 年 2 月 , 中 葡 建 立 外 交 關 系 , 就 澳 門 問 題 達 成 協 議 : 澳 門 是 中 國 的 領 土 , 目 前 由 葡 國 管 理 ; 澳 門 問 題 是 歷 史 遺 留 下 來 的 問 題 , 在 適 當 的 時 候 , 中 葡 通 過 友 好 協 商 解 決 。

1987 年 4 月 , 中 國 和 葡 萄 牙 兩 國 政 府 簽 署 「 中 葡 聯 合 聲 明 」 , 共 同 聲 明 澳 門 地 區 是 中 國 領 土 , 中 國 政 府 從 1999 年 12 月 20 日 起 對 澳 門 恢 復 行 使 主 權 。

『貳』 澳門歷史資料

澳門歷史資料:

澳門先秦屬百越地,從秦帝國起就成為中國領土,屬南海郡。澳門古稱濠鏡澳,與廣州香山縣的歷史關系極其密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越海嶼之地。約前3世紀(即秦始皇一統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地。420年(晉朝元熙二年),澳門屬新會郡封樂縣地。

590年(隋朝開皇十年),廢新會郡改屬寶安縣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廢寶安縣,改為廣州東莞縣轄。自南宋開始,澳門屬廣東省廣州香山縣。據史料記載,宋末名將張世傑與軍隊曾在此一帶駐扎;早期在澳門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魚與務農種植為生。元代屬廣東道宣慰司廣州路,路治廣州,明代屬於廣州府,清朝後期前屬廣肇羅道廣州府,道治肇慶,府治廣州。

明代澳門屬廣東省香山縣轄地。1521年屯門海戰失利後,葡萄牙人轉往澳門地區尋找地盤。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曬水浸貨物」為借口,賄賂當時明朝的廣東提刑按察司巡視海道副使汪柏,獲准在澳門半島暫時居住。1557年,明朝在香山縣設提調備倭巡輯,俗稱守澳官衙門。葡人除向明朝廣東市舶司繳納船稅外,為鞏固其在澳門的地位,每年賄賂廣東海道副使五百兩白銀。

1571年,在廣州交易會,葡萄牙人按慣例賄賂海道副使500兩白銀之際,廣東布政使在場,翻譯祇好稱該賄賂為付給明國政府的「地租銀」,受賄官吏祇得由布政使上交「地租銀」到國庫。從此,葡萄牙人的賄賂變成地租。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中葡兩國元首見證下,第127任澳門總督韋奇立和第1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於澳門新口岸交接儀式會場場內交接澳門政權。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門群眾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進駐澳門;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2)哪些歷史人物去過澳門擴展閱讀:

澳門地理位置:

澳門位於太平洋、南中國海沿岸,地處珠江口西岸,北回歸線以南的低緯度地區。北部與廣東珠海拱北相鄰,西部隔西江支流、內港及夾馬口水道與灣仔和橫琴,隔伶仃洋東望即是香港的大嶼山,南面與萬山群島相望。

澳門包括北部的澳門半島以及南部的離島區域。澳門的離島區域由氹仔、路氹城和路環和所組成的大島海島市。該島原為氹仔島和路環島,但在路氹連貫公路工程開始後,因為填海和西江水流帶來大量泥沙的關系,兩島之間的海床變得越來越淺,公路旁的土地亦越來越多。

澳門當局有見及此,便規劃填海工程,而所得出來的土地就是路氹城。另外,從2013年7月20日起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正式由澳門特別行政區管轄,所以也有人認為此1.1平方公里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屬於澳門。

古澳門地形基本上是丘陵地形,花崗岩地的質丘陵、台地廣布,構成澳門地形主體。澳門的天然的平地很少,主要有半島中部、路環東南部及西南部的海積層;氹仔大小潭山之間連島沙洲;以及古時澳門島與大陸相連造成半島的蓮花莖。始於1863年的填海工程,則是主要為澳門提供平地地段的來源。填海工程使現今澳門的輪廓與數百年前大為改變,亦使海岸線趨於平直工整。

『叄』 求澳門的歷史人物,最少五個,介紹一下他是澳門那個地方的人。

彭家駒!澳門黑老大…
張子強曾經磕三個頭給他…
後來張子強把他打的跟狗一樣!

『肆』 大家可以告訴我一些澳門的歷史大事件嗎

澳 門 自 古 以 來 就 是 中 國 的 領 土 , 16 世 紀 中 葉 以 後 被 葡 萄 牙 逐 步 占 領 。

從 史 料 上 看 , 早 在 新 石 器 時 代 , 中 華 民 族 的 祖 先 已 在 澳 門 地 區 生 活 。 公 元 前 3 世 紀 , 從 第 一 次 統 一 中 國 的 秦 代 開 始 , 澳 門 劃 入 了 南 海 郡 番 禺 縣 管 轄 。 大 約 在 15 世 紀 後 期 , 在 澳 定 居 的 中 國 漁 民 為 求 得 出 海 捕 魚 的 安 全 , 建 造 了 奉 祀 海 神 、 天 妃 的 「 天 妃 廟 」 , 即 作 為 澳 門 象 征 的 「 媽 閣 廟 」 , 葡 文 (Macau) 就 是 「 媽 閣 」 的 音 譯 。

16 世 紀 中 葉 , 隨 著 歐 洲 殖 民 主 義 「 航 海 大 發 現 」 的 擴 展 , 葡 萄 牙 人 到 達 中 國 東 南 沿 海 一 帶 。 1553 年 , 葡 萄 牙 人 以 「 借 地 晾 曬 水 浸 貨 物 」 為 借 口 , 通 過 向 明 朝 官 員 行 賄 , 獲 准 在 澳 門 半 島 暫 時 居 住 。 數 年 之 間 , 葡 人 聚 落 成 村 , 並 自 行 設 置 官 吏 , 建 立 了 他 們 所 謂 的 遠 東 最 早 的 據 點 。

隨 著 入 居 時 間 的 久 長 與 貿 易 興 旺 , 居 澳 葡 人 日 漸 驕 橫 。 廣 東 官 吏 曾 商 討 驅 逐 這 批 不 速 之 客 的 辦 法 , 於 是 葡 萄 牙 船 商 除 繳 納 船 稅 外 , 每 年 給 廣 東 官 吏 賄 賂 500 兩 白 銀 , 以 鞏 固 其 在 澳 門 的 地 位 。 1572 年 , 葡 商 在 按 慣 例 饋 贈 500 兩 白 銀 之 時 , 因 有 其 他 中 國 官 吏 在 場 , 葡 商 翻 譯 只 得 說 , 那 是 付 給 中 國 政 府 的 「 地 租 銀 」 , 受 賄 官 吏 亦 宣 稱 將 把 這 筆 「 地 租 銀 」 上 交 國 庫 。 從 此 , 葡 商 的 賄 賂 變 成 了 地 租 。 1749 年 , 清 政 府 頒 布 中 國 管 治 澳 門 章 程 十 二 條 , 以 中 葡 文 刻 石 立 於 澳 門 議 事 亭 內 。 此 後 , 這 項 法 令 執 行 了 100 年 。 葡 人 向 中 國 政 府 交 納 地 租 , 表 明 葡 人 承 認 澳 門 是 中 國 的 領 土 。

鴉 片 戰 爭 後 , 中 英 簽 訂 《 南 京 條 約 》 , 中 國 清 政 府 割 讓 香 港 給 英 國 , 居 澳 葡 萄 牙 人 一 反 恭 順 常 態 , 派 代 表 與 清 朝 欽 差 大 臣 耆 英 談 判 , 要 求 豁 免 每 年 500 兩 地 租 銀 , 並 由 葡 萄 牙 士 兵 駐 防 整 個 澳 門 半 島 。 1845 年 , 葡 萄 牙 女 王 瑪 麗 亞 二 世 擅 自 宣 布 澳 門 為 自 由 港 , 允 許 所 有 外 國 商 船 來 澳 自 由 貿 易 。 1851 年 和 1864 年 , 葡 萄 牙 又 分 別 侵 占 了 凼 仔 、 路 環 兩 島 。

1887 年 ( 即 光 緒 十 三 年 ) , 清 政 府 被 迫 簽 訂 中 葡 《 友 好 通 商 條 約 》 , 同 意 葡 國 「 永 駐 管 理 澳 門 」 。

1949 年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成 立 後 , 中 央 人 民 政 府 明 確 宣 布 , 廢 除 過 去 所 有 外 國 列 強 強 加 在 中 國 人 民 身 上 的 不 平 等 條 約 。 對 於 包 括 澳 門 問 題 在 內 的 一 些 歷 史 遺 留 下 來 懸 而 未 決 的 問 題 , 中 國 政 府 主 張 在 條 件 成 熟 時 , 通 過 談 判 和 平 解 決 , 在 未 解 決 之 前 維 持 現 狀 。

1979 年 2 月 , 中 葡 建 立 外 交 關 系 , 就 澳 門 問 題 達 成 協 議 : 澳 門 是 中 國 的 領 土 , 目 前 由 葡 國 管 理 ; 澳 門 問 題 是 歷 史 遺 留 下 來 的 問 題 , 在 適 當 的 時 候 , 中 葡 通 過 友 好 協 商 解 決 。

1987 年 4 月 , 中 國 和 葡 萄 牙 兩 國 政 府 簽 署 「 中 葡 聯 合 聲 明 」 , 共 同 聲 明 澳 門 地 區 是 中 國 領 土 , 中 國 政 府 從 1999 年 12 月 20 日 起 對 澳 門 恢 復 行 使 主 權 。

『伍』 澳門有甚麼歷史文化名人 (影響到澳門的發展)

利瑪竇 明朝年間來到中國的義大利著名學者,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 第一個讓世界滲入到澳門的人(1580) 從此澳門登上世界舞台

『陸』 澳門過去的小故事有哪些

往來澳門,過客們總有各自目的,或豪賭或觀光,為名牌又或者為奶粉,卻很少人留意,那些狹長而又干凈的街道,低矮的欄桿,有著古老卻不蒙塵的歷史。又長又陡、忽高忽低的媽閣斜巷,充滿法式風情的亞婆井前地,還有小情侶游澳門必須去簽到的戀愛巷。這次,我們將要為你介紹澳門尋常巷陌的不尋常故事。


漫步澳門街,要由熟悉的路走起。即便站在人頭涌動的大三巴牌坊前,也不必發愁,繞到牌坊背後,你會為斜巷上那一抹寂靜的午後陽光而傾倒。大三巴背後,有著街如其名浪漫滿分的戀愛巷,梁洛施主演的電影《伊莎貝拉》就是在這里取景。順著戀愛巷可以穿到大三巴街的北段,隨意鑽進一間古董店或本土手作坊,會有你意想不到的風景。最重要的是,聞名遐邇的澳門豬扒包,也在這條路上。
澳門街道總概

街道命名

香港街名多以英國名人的名字命名,澳門街名也很相似,以葡萄牙軍官政要,或歷史人物的名字命名,然後以粵語音譯出來,比如:罅些喇提督大馬路、爹美刁斯拿地大馬路等。也有以街道功能命名的,比如醫院後街、瘋堂斜巷等。「瘋堂斜巷」可謂非常形象,街名是為了紀念曾於此開辦的麻風病院,是西方在中國設立的首間傳染病醫院。
種類劃分

街道種類也很多,路、街、巷、涌、圍,這些種類你就見得多了,「石級、斜坡、斜巷、土腰」這些名稱,一聽就覺得新奇。皆因澳門地狹而崗陵滿布,周邊河道又帶來大量泥沙,所以有很多高高低低、又長又窄的街巷,所以就有了沙梨頭石級、灰爐斜巷、媽閣斜坡、亞馬喇土腰(又叫關閘馬路)等獨特的街名了。最具指示意義的街道命名,要數「前地」這個類別了。前地即是廣場,取名於鄰近的著名地標,比如在媽閣廟前的媽閣廟前地,還有柯邦迪前地、觀光塔前地等,非常易記。
街道名牌

澳門的街道名牌,以葡萄牙瓷磚畫(azulejos)藝術作為藍本,名牌由八塊彩釉面瓷磚組成,以藍色和白色為主調,中文在上,葡文在下。澳門街巷眾多,有的小巷甚至只有十米長,但巷頭和巷尾必各有一個街名牌。無論是車水馬龍的大馬路,還是寂靜無人的小巷,街名牌的白瓷磚總是那麼干凈、明亮。
豬扒包店所在地

大三巴街分成南北兩段。南段街道以葡式碎石鋪設而成,人流相對多於北段,傳統手信餅店最多,此街因而被稱為「手信一條街」。躲過南段的人頭涌涌,一拐進大三巴街北段,簡直讓我眼前一亮。人流好像瞬

間退散,古董店、陶瓷店和手作坊靜靜地排在街道兩邊。走累了可以在這里

『柒』 求澳門的歷史人物,最少五個,介紹一下他是澳門那個地方的人

沈志亮 澳門望廈龍田村人 1849年農歷八月廿三日,沈志亮與郭金堂、李寶、張根、陳內發等七人容立誓殺死亞馬留,襲擊獲得了成功。後葡國政府要求清政府交出殺死總督之犯人,沈志亮為保村民性命而向清政府挺身自首。清政府在壓力下將其處死。
不好找。。。。。。

『捌』 求澳門歷史人物介紹~

林則徐(1785年-1850年),是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林則徐曾在澳門巡視,宣示主權。
葉挺(1896年--194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和新四軍重要領導人之一,是聞名國內外的軍事家,他帶領的獨立團在北伐中被譽為「鐵軍」,他參與指揮南昌起義並出任前敵總指揮,參加廣州起義時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抗日戰爭中又出任新四軍軍長,後在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他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寫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戰勝利後,葉挺獲救出獄後被中國共產黨重新接納為黨員,他與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憲、鄧發、王若飛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而不幸遇難;1988年他被中央軍委確定為36位開國軍事家之一。葉挺曾生活在澳門避難。
冼星海,出生於澳門。冼星海(1905年-1945年),祖籍廣東番禺,出生於澳門,中國近代作曲家、鋼琴家,於1939年所作的《黃河大合唱》是最廣為人知的作品。
何賢(1908年--),廣東番禺人。澳門著名企業家、華人領袖,人稱「澳門王」,何厚鏵之父。1938年赴香港經商。1941年赴澳門,任大豐銀號司理、大豐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澳門鏡湖醫院值理、副主席、主席。1947年後任澳門中華總商會副主席、副理事長、理事長、會長。1950年後,任澳門政府政務委員會、立法委員會華人代表,澳門東亞大學校董會主席。全國工商聯常委,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據中國極限集郵網(http://www.chinamaxicard.com/bbs/viewthread.php?tid=75571)提供,澳門《歷史人物與澳門》圖稿中為以上四位歷史名人

『玖』 求出現過澳門的歷史人物

林則徐(1785年-1850年),是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林則徐曾在澳門巡視,宣示主權。
相關書籍:
《林欽差與鴉片戰爭》《林則徐傳》《林則徐西出陽關》《歷史巨人林則徐》《林則徐》

葉挺(1896年--194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和新四軍重要領導人之一,是聞名國內外的軍事家,他帶領的獨立團在北伐中被譽為「鐵軍」,他參與指揮南昌起義並出任前敵總指揮,參加廣州起義時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抗日戰爭中又出任新四軍軍長,後在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他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寫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戰勝利後,葉挺獲救出獄後被中國共產黨重新接納為黨員,他與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憲、鄧發、王若飛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而不幸遇難;1988年他被中央軍委確定為36位開國軍事家之一。葉挺曾生活在澳門避難
相關書籍:
《葉挺將軍傳》、《葉挺將軍》、《少年紅色經典·革命先驅系列:葉挺》、《子女記憶中的父親:葉挺相傳》《八一起義中的葉挺將軍》

冼星海,出生於澳門。冼星海(1905年-1945年),祖籍廣東番禺,出生於澳門,中國近代作曲家、鋼琴家,於1939年所作的《黃河大合唱》是最廣為人知的作品。
相關書籍:中華愛國人物故事--人民音樂家聶耳與冼星海;冼星海;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冼星海;黃河大合唱;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何賢(1908年--),廣東番禺人。澳門著名企業家、華人領袖,人稱「澳門王」,何厚鏵之父。1938年赴香港經商。1941年赴澳門,任大豐銀號司理、大豐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澳門鏡湖醫院值理、副主席、主席。1947年後任澳門中華總商會副主席、副理事長、理事長、會長。1950年後,任澳門政府政務委員會、立法委員會華人代表,澳門東亞大學校董會主席。全國工商聯常委,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拾』 澳門的屈辱歷史

澳門自被葡復萄制牙侵佔以來,葡萄牙人在澳門一直擁有特權或特殊地位,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滿;從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殺總督亞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學校事件而觸發的「一二·三」事件,均顯示了民間對於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特權一直深感不滿。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是被葡萄牙非法侵佔的,並首次提出把澳門交還中國。由於當時不具備適當的交接條件,時任總理的周恩來提出暫時維持澳門當時的狀況。

(10)哪些歷史人物去過澳門擴展閱讀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門的居住權,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並將此辟為殖民地。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經過100多年歐洲文明的洗禮,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跡。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其著名的輕工業、旅遊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

閱讀全文

與哪些歷史人物去過澳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