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的金華雙龍洞的歷史回答!~
根據史料記載,西漢元帝年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劉仲卿大將遭誣貶後,隱居於金華山中,唐代的柳宗元為之撰寫了《劉仲卿隱金華洞》(雙龍洞古代亦稱金華洞),從那時算起,雙龍洞的歷史已長達2000多年。
明朝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則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進雙龍內洞的。【概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詩句生動概括了金華的重要位置和雄偉氣勢。金華市位於浙江省的中部,為省轄地級市,界於東經119゜14′ -120゜46′30〃 ,北緯28゜32′-29゜41′,南北跨度129公里,東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積10918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447.94萬人,其中市區 91.34萬人。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金華的市樹為樟樹,市花為山茶花。
金華建制久遠,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置郡始名東陽,歷名金華、婺州,或設郡、州、路、府,或設道、區、專區和地區,1985年5月,國務院批准撤消金華地區,分設金華、衢州兩市,實行市轄縣體制。2000年12 月31日,國務院批准撤消金華縣,並將其與原婺城區轄區作了調整,設立金東區。現金華市下轄婺城、金東2區及蘭溪、義烏、東陽、永康4市和武義、浦江、磐安3縣。
金華素有「小鄒魯」之稱,歷來為文化禮儀之邦,歷史上講學群起,書院迭興。宋元時期金華學派與金華文派名播四海。當今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三頭並興。文化興盛必然名人輩出。文壇巨匠、丹青大師、愛國志士、民族英雄、專家學者,金華土地上代不乏人。如「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詩名畫皆奇絕」的五代詩僧和書畫家貫休、宋代抗金名將宗澤、南宋「浙東學派」代表人物呂祖謙、陳亮,金元四大名醫之一的朱丹溪,明朝「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清代戲曲家、戲曲理論家李漁,近現代有國畫大師黃賓虹、一代報人邵飄萍、史學家吳晗、詩人潘漠華、艾青及文學批評家馮雪峰,傑出科學家嚴濟慈、蔡希陶等,他們彪炳史冊,光照千秋,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崇文重教的風氣沿襲至今,形成了如今金華「千名教授匯一市,百名博士集一鄉」的盛況。
金華的山水和人文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金華山川秀麗奇絕,國家級風景區雙龍洞早已蜚聲中外,省級風景區永康方岩、蘭溪六洞山地下長河、浦江仙華山、武義郭洞-龍潭、磐安花溪、東陽花都-屏岩、湯溪九峰山等,或為山奇,或為水秀,可謂各擅勝場。金華的文物古跡與奇山秀水交相輝映,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0處,省級文保單位37處,縣(市)級文保單位300多處,館藏文物達3萬多件。各處古跡遺址如顆顆明珠,點綴於八婺大地。太平天國侍王府、宋代名剎天寧寺、八詠樓、五峰書院等勝跡及諸葛八卦村、俞源太極村等神秘村落以及東陽盧宅等令遊客流連忘返。傳統與現代交融、人稱東方好萊塢的橫店影視城也已成為廣大影視工作者和遊客心中的福地。古婺風情多姿多彩,鬥牛、道情、龍燈、浦江抬閣、永康《十八蝴蝶》、磐安龍虎大旗等民俗風情各具特色,引人入勝。
金華傳統名優特產有金華火腿、東陽木雕、義烏南棗、金絲蜜棗、金華佛手、宣平蓮子等。它們有的曾被列為貢品,有的多次在國內外博覽會上獲獎。
【自然風貌】
金華市位於浙江省中部,為省轄地級市,以境內金華山得名。處於北緯28°32′~29°41′,東經119°14′~120°47′之間。東鄰台州,南毗麗水,西連衢州,北接紹興、杭州。市域東西直線距離151千米,南北直線距離129千米,面積10918平方千米。市區位於東陽江、武義江和金華江交匯處,面積2044.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63.78平方千米。
金華地處金衢盆地東段,為浙中丘陵盆地區,地勢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環山夾一川,盆地錯落涵三江」是金華地貌的基本特徵。市境的東、東北有大盤山、會稽山,南屬仙霞嶺,北、西北接龍門山及干里崗山脈。仙霞嶺山脈從閩、贛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義縣、婺城區南部和永康市境,向東北延續為大盤山和天台山脈,一般海拔500~1000米,山體多由火山岩和花崗岩構成。大盤山是錢塘江、曹娥江、椒江和甌江部分支流的源地和分水嶺,西南段位於磐安、東陽、永康和義烏南緣,主峰在磐安縣安文鎮東南,海拔1245米。會稽山為天台山支脈,主體朝東北方向伸展,西南段延伸至東陽北部和義烏,山體主要由火山熔岩、碎屑岩構成,平均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東白山位於東陽、諸暨、嵊州交界處,海拔1194.6米。龍門山界於富春江與浦陽江之間,高度多在500-800米,分布在浦江、婺城區和金東區北部、蘭溪及義烏西緣,山體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岩和碎屑岩構成,局部為花崗岩和石灰岩,其餘脈金華山呈塊狀山地,北隔墩頭盆地與龍門山脈相連,主峰海拔1312米。千里崗山脈由贛東北懷玉山脈延伸入境,余脈至蘭溪與建德市交界處,山體由沉積碎屑岩組成,中心部分為干里崗砂岩。延伸入境的山系受華夏構造控制,山脈大多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同時受東北一西南和東西向斷裂帶的切割,延伸出來的眾多支脈縱橫交織,山形破碎、峰嶺交錯。境內干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於武義與遂昌交界處的牛頭山主峰,海拔1560.2米,為全市最高峰。境內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為主,分布在南北兩側。山地內側散布起伏相對和緩的丘陵,以江山一紹興斷裂帶為界又分為北部丘陵和中部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東段為主體,四周鑲嵌著由斷裂拗陷形成的武義盆地、永康盆地、南馬盆地、浦江盆地、墩頭盆地等山間小盆地。盆地之間丘陵、低山阻隔,盆地群外圍又為低山、中山所環抱,形成一個大致呈東北一西南走向,西面開口的大盆地。大盆地東自東陽市巍山鎮,西至蘭溪市游埠鎮,長約100多千米,寬數十干米不等。由盆周向盆地中心,呈現出中山、低山、丘陵崗地、河谷平原階梯式層狀分布,海拔高度逐級降落。大小盆地內淺丘起伏,海拔在50~250米之間,相對高度不到100米。盆地底部是寬闊不一的沖積平原,地勢低平。上游東陽江自東而西流經義烏,在金華市區匯合武義江而入金華江。金華江向西北流往蘭溪,在蘭溪城區匯入蘭江。蘭江北流至將軍岩入建德市境。將軍岩海拔23米,為全市最低點。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溫適中,有明顯的干、濕季節。春早秋短,夏季長而炎熱,雨量豐富,冬季光溫互補。光、熱、水條件優越,時空分布不均衡。氣候水平差異較小,盆地小氣候多樣,有一定的垂直差異。氣象災害頻繁,影響較大。
年平均氣溫17.3℃-18.2℃。全年降水量普遍偏少,總降水量在1109.0毫米-1305.2毫米之間。6月初進入梅汛期,降雨連續時間較長,但降雨總量和強度不大。年日照時數1528.8-1808.9小時。
【水資源】
市域內江河分屬錢塘江、甌江、曹娥江、椒江4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9332.73平方千米、949.71平方千米、341.6平方千米和293.96平方千米,分別佔全市總面積的85.49%、8.69%、3.13%和2.69%。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江溪有40多條。
【礦產資源】
境內發現的礦產有56餘種,可供開發利用的有32種。礦產以非金屬居多,其中以螢石儲量最為豐富,是國內主要產地之一,分布成群成帶,探明儲量及有地質根據計算的總儲量在3000萬噸以上。主要分布在武義、永康、義烏、東陽、金東等縣(市、區),共有大型螢石礦床(礦石儲量在200萬噸以上)3處,武義後樹居首位,中型礦床(礦石儲量大於50萬噸)30處,小型礦床60處及礦點礦化點292處。
其次為石灰岩,主要分布於金華--蘭溪之間的北山南坡,儲量約為2億噸。金華九龍--山口岩礦儲量0.8億噸。
沸石資源主要分布於金華湯溪、永康中山、東陽馬宅一帶。
探明或基本探明儲量的礦有螢石、石灰石、凝灰岩和粘土礦、金、銀、銅、鉛、鋅、煤、石煤、鈾、磷、石墨、珍珠岩、方解石等15種。其中主要已經開發利用的礦產有螢石、水泥用灰岩、磚瓦用粘土、建築石料、建築用砂、飾面用花崗石、粘土岩、蒙脫石粘土岩、珍珠岩、沸石、鉀長石、高嶺土、陶瓷土、金銀礦、煤、礦泉水、地熱水等18種,其中螢石、水泥用灰岩、飾面用花崗石、建築石料、鉀長石、礦泉水、地熱水等為我市優勢礦產。
【土地資源】
2004年全市土地面積109.21萬公頃,人均土地0.24公頃。2004年全市耕地面積16.63萬公頃,其中水田14.43萬公頃,旱主地2.20萬公頃。人均耕地為0.045公頃,每個鄉村勞動力平均負擔耕地0.074公頃。全市園地面積6.01萬公頃,其中桑園4629公頃,茶園1.56萬公頃,果園3.32萬公頃。全市林業用地69.4萬公頃,其中有林地61.04萬公頃,灌木林地5.69萬公頃,疏林地3300公頃,未成林地3900公頃,苗圃地551公頃,無林地2.48萬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為61.3%。水域面積5.23萬公頃,其時生溪面積2.79萬公頃,水庫1.13萬公頃,:山塘1.31萬公頃。全市未利用土地面積有7.62萬公頃,其中宜農荒地3.92萬公頃。全市土壤面積為100.9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2.45%,10個土類、16個亞類、53個土屬、102個土種。地帶性土壤有紅壤和黃壤兩類,其中紅壤34.93萬公頃,占士壤總面積的34.60%。非地帶性土壤有8類。
【生物資源】
金華市在植被分區中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全市植物資源有1500餘種,其中森林樹種440種,草本植物約300餘種,農作物品種資源800餘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銀杏、金銀松、鵝掌楸、凹葉厚朴、香果樹、青檀、浙江楠、半楓荷、花櫚木、天竺桂和短穗竹11種。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積量1279.8萬立方米,佔全省的11.6%。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野生纖維、淀科糖類、油料、鞣料、芳香油植物及木本葯材等幾百種。糧食作物有水稻、麥類、豆類、薯類以及高粱、小米等400餘種。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甘蔗、瓜類、蔬菜、茶葉、水果、蠶桑、葯材、花卉及薴麻、席草、蓮子、板栗、香榧等共70多類400餘種,其中義烏的糖蔗、青棗,武義的西湖蜜梨、宣蓮、米仁,蘭溪的烏桕、大青豆,浦江的桃形李,金華的佛手、舉岩茶,東陽的東白茶、席草,東陽、磐安的葯材"浙八味"中的白術、白芍、元胡、元參,永康的五指姜、黃花菜等是地方優質品種。
全市野生動物約有鳥綱12目23科100餘種,哺乳綱8目13科30多種,爬行綱2目6科20餘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穿山甲、大靈貓、金錢豹、雲豹、鬣羚,屬二類保護動物有天鵝、獼猴、鴛鴦、大鯢(娃娃魚)等。畜牧業歷史悠久,主要畜禽種類有豬、牛、羊、兔、雞、鴨、鵝及蜂等,金華兩頭烏和蘭溪花豬、永康灰鵝等為地方優質品種。其中主要經濟魚類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以及長春鯿、三角魴、團頭魴、鯝魚、鱖魚、鰉魚、泥鰍、黃鱔、鯰魚等30多種。此外還有甲魚、河蟹、河蚌、螺等水生動物。
隨著經濟的發展,全市近些年從外地引進藤稔葡萄、果桑、草莓、臍橙、加州鱸魚、杜洛克豬、伊沙雞、非洲駝鳥、超豐早1號水稻、泗棉3號棉花、彩色棉、春秋54白菜、姬松茸食用菌等300多個優良品種。
【文物古跡】
早在新石器時代,金華就開始了人類生活的印跡,先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眾多的印跡。已在浦江白馬鎮、蘭溪新周鄉等地發現古人留下的眾多遺址遺物。婺州窯乳濁釉瓷在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雅畈漢灶、琅琊鐵店等地保存有460餘處較完整的唐、宋、元古窯址。金華境內還留存有從商周到明清歷代先人的古墓葬。
金華現存古建築2600餘座,牌坊40座,其中東陽明代盧宅建築群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規模宏大,設計精巧,工藝水平很高。主建築及附件均有較高的研究和觀賞價值,浦江鄭氏義門祠堂建於清代,留存有元、明、清碑匾多方,元代古柏9株。
金華有眾多的亭閣寺塔。八詠樓位於金華城區八詠路,留下了南朝沈括、宋李清照等眾多文人墨客的身影。天寧寺在婺州公園對面,元延佑五年重建,為全木結構,斗拱狀如飛鳥、邑人稱"百鳥朝鳳"。法隆寺經幢雕刻刻工精緻,形象生動而粗獷有力,結構緊湊,比例勻稱。
金華觀
金華還有古月橋、石口橋、通濟橋等古橋梁200餘座及雲雷紋陶罐、原始青瓷豆等3萬多件古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國侍王府。它位於金華城東鼓樓里,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原貌保存完整,在現存太平天國革命紀念建築中十分少見。侍王府是太平天國的藝術寶庫。存有眾多的藝術品。庭院中有五代時錢鏐時所植的古柏兩株,至今枝繁葉茂,蒼勁多姿。
八詠樓
八詠樓,中國三大名樓之一,又名玄暢樓。興建於南朝齊隆昌元年(公元494)。唐時遂易今名。今存八詠樓為清嘉慶年間重修。崔融、崔顥、嚴維、李清照等,都曾登樓攬勝,賦留名篇。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侍王府
唐宋州衙。清朝試士院。 1861年,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攻佔金華後構建。全國現存的太平天國建築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壁畫登藝術品最多的一處。有《兵營圖》、《四季捕魚圖》、《樵夫圖》、《砍柴圖》等壁畫。當年侍王的指揮中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寧寺
舊名大藏院,創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賜名承天寺。宋徽宗崇寧年間改為崇寧萬壽寺。政和年間(1111)稱今名。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為祀奉父王微宗,賜名報恩光孝寺.元代仁宗延佑年五年(1218)重建.明正統時修復,名為天寧萬壽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典型的元代木結構建築。
雙龍景區(黃大仙祖宮)
舊傳赤松子羽化成仙、黃大仙叱石成羊之地,素以林海莽原、奇異洞景、道教名山著稱於世,以 "卧舟"、"觀瀑"、"賞石"、"探險"聞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建制沿革】
金華市域春秋時屬越國。秦、漢為烏傷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置郡名東陽,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設立郡府建置自此始。東陽郡屬揚州,領長山(今婺城區、金東區、蘭溪市)、烏傷(今義烏)、永康、吳寧(今東陽)、豐安(今浦江)、太末(今龍游)、新安(今柯城、衢縣)、定陽(今常山)、平昌(今遂昌)9縣,治設長山。南朝梁紹泰二年(556)置縉州,陳天嘉三年(562)撤州,東陽郡改名金華郡,郡名金華自此始。隋開皇十三年(593)改置婺州。大業三年(607)復置東陽郡。唐武德四年(621)改東陽郡置婺州,並於信安(新安)縣分置衢州。唐天寶元年(742)改婺州為東陽郡,乾元元年(758)復為婺州,一直沿續到宋元。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為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寧越府,至正二十年改為金華府。明成化七年(1471)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8縣,故有"八婺"之稱。1912年廢府實行省、縣兩級制。1914年置金華道,轄區擴及原衢州、嚴州府。1927年廢道,各縣仍直屬於省。1932年6月設浙江省縣政督察專員辦事處第八區,駐金華。9月,改設浙江省特區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第六特區。民國期間,行政督察區序號、轄縣、專署駐地時有變換。1949年5月7日,金華解放,設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區。10月,改名金華專區。11月金華專區轄2市9縣。1955年3月,衢州專區撤銷並入。嗣後,金華專區轄縣(市)續有撤並、復置,並與杭州、麗水等毗鄰市地互有調整。1968年4月,改金華專區為金華地區。1985年5月,撤銷金華地區,原金華、衢州兩縣級市分別升為地級市,實行市管縣體制,並於金華城區設立婺城區,郊區設立金華縣,同時撤銷蘭溪縣,設立蘭溪市(縣級)。金華市轄婺城區、蘭溪市和金華、永康、武義、東陽、磐安、義烏、浦江7縣。原金華地區的龍游、開化、常山、江山縣劃歸衢州市管轄。1988年5月,撤銷義烏縣設立義烏市(縣級),撤銷東陽縣設立東陽市(縣級)。1992年10月,撤銷永康縣設立永康市(縣級)。2000年12月,撤銷金華縣,設立金華市金東區。
【行政區劃】
2004年末,金華市設婺城、金東2個市轄區,轄武義、浦江、磐安3個縣,代管蘭溪、義烏、東陽、永康4個縣級市。全市共有69個鎮、37個鄉、40個街道,4836個村民委員會、35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年內縣級以下行政區劃作了部分調整。4月9日,浙政函[2004]60號文件批復同意蘭溪市行政區劃調整,撤銷芝堪鄉、朱家鄉建制,並入黃店鎮,調整後,黃店鎮轄46個村;撤銷石渠鄉、橫木鄉建制,並入馬澗鎮,調整後,馬澗鎮轄66個村、1個居民區;撤銷下陳鄉建制,並入柏社鄉,調整後,柏社鄉轄38個村;撤銷橫溪鎮、墩頭鎮、白沙鄉建制,合並設立梅江鎮,轄78個村;撤銷官塘鄉建制,與香溪鎮部分行政區域(香一等21個村)合並設立新的香溪鎮,轄43個村;撤銷馬達鎮、永昌鎮、女埠鎮、孟湖鄉、赤溪,鄉建制,其行政區域與香溪鎮其餘行政區域改由蘭溪市政府直轄;撤銷城南街道建制,與上述區域調整設立上華、永昌、赤溪、女埠等4個街道,並調整擴大雲山街道辦事處管理范圍。調整後,雲山街道管理10個社區、25個村;上華街道管理1個社區、33個村;永昌街道管理1個社區、64個村;赤溪街道管理23村;女埠街道管理1個社區、36個村。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後,蘭溪市轄游埠、諸葛、黃店、香溪、馬澗、梅江6個鎮,靈洞、柏社2個鄉和水亭畲族鄉,城區設蘭江、雲山、上華、永昌、赤溪、女埠6個街道。金華市區實施了28個村的撤村建居工作。婺城區撤銷白龍橋鎮葉店、馬海地、洞溪,乾西鄉鮑楊、上陳、上天師、聯合,城東街道上浮橋,城北街道五星,秋濱街道姜山頭、王五元、沈天田、冠山頂、馬鞍山、化山、呂獻塘、唐宅、後周、前周、蔣馬山背等20個村民委員會,分別設立社區居民委員會。金東區撤銷多湖街道七里販、望府墩、葉宅、林頭、橫塘沿,東孝街道王牌、戴店、下王等8個村,分別設立社區。東陽市進行了村(居)規模調整,由原來的1270個村(居),調整為392個村(居),村均人口2015人,村均區域面積4.44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畫水鎮畫溪村有7679人。與上年相比,全市共減少鄉級建制10個,基層群眾自治組織874個。
【人口】
2005年全市出生人口52776人,出生率11.65‰ ,人口自然增長率5.78‰。年末總人口454.13萬人,其中市區92.16萬人;非農業人口99.1萬人,其中市區31.36萬人。平均每戶家庭人口2.68人。 金華雙龍洞距金華市區約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層的雙龍洞之外,還有中層的冰壺洞和最高的朝真洞。雙龍洞分內、外兩洞,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廣、深各33餘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洞內陳放著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雙龍洞最奇趣的是外洞與內洞之間,有一塊巨大的岩石覆蓋在一流清泉之上,水道寬丈余,岩底僅離水面一尺左右,進出里洞,只得用小船,人直躺在船底,小船從岩底的水面穿引而入,當穿到岩底中間時眼前一片漆黑,似乎周圍的岩石一齊朝身上擠壓過來,岩石幾乎擦著鼻子。進約二三丈,又豁然開朗,被譽為奇觀。內洞約有2000多平方米,岩洞深邃。在小船上岸處,抬頭仰望,有一條青色鍾乳岩紋自東北洞頂蜿蜒而來,另有一條黃色鍾乳石自西北俯沖而至,人們稱為「雙龍」,龍狀清晰可辨,形象逼真。洞內鍾乳、石筍奇形怪狀,縱橫交錯。
冰壺洞的洞口朝天,深達40多米。俯首下視,寒氣襲來,洞不見底,故稱「冰壺」。遊人可踏著石階,盤曲通達洞底。冰壺洞內的瀑布從15米左右高的洞頂傾瀉,瀑聲轟隆,震耳欲聾。朝真洞的洞口向西,前臨深壑,背依青峰。洞前眺望,四周群峰挺立,宛若百僧朝聖求真,洞名即由此來。洞中鍾乳高懸,石筍遍地,其中一根大石筍形似「觀音」,稱「觀音大士像」。洞的上方有一「天窗」,透進一束陽光,宛如半月,也稱「一線天」。
雙龍洞現為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素以林海莽原、奇洞異景、道教名山著稱於世。雙龍洞位於雙龍景區的中心,是整個景區的核心與象徵。雙龍洞成為自然風景名勝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內洞及耳洞組成。外洞寬敞,面積達1200平方米。常年洞溫為15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之感。內外洞有巨大的石屏相隔,僅通水路,水路長十餘米、寬三米多。內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要從外洞進內洞,須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驚無險,妙趣橫生,堪稱游覽方式一絕,有「水石奇觀」之譽。內洞略大於外洞,如果說外洞是「龍廳」的話,那麼內洞就是「龍宮」。洞內石鍾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顏色各異,有「黃龍吐水」「倒掛蝙蝠」「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壽星與仙桃」「青蛙盜仙草」等四十餘種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雙龍洞有著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文化遺產博大豐厚。東晉以來就為世人所鍾情,唐宋明清幾度輝煌,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蘇軾、李清照等歷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旅行家徐霞客寫下了4000多字的游記。現代文學家郁達夫、葉聖陶、郭沫若、艾青等都為雙龍洞寫過膾炙人口的名作。毛澤東、朱德、宋慶齡、彭德懷、陶鑄、彭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跡。洞內留有多處古今名人的墨寶。
石鍾乳、石筍都是由石灰質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質溶解在水裡,水中的石灰質一點一點地聚集起來,在洞頂逐漸形成冰錐狀物體,這就叫石鍾乳,也叫鍾乳石(類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頂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質也逐漸聚集起來,越積越高,形成直立的筍狀柱體,叫石筍。石筍常與石鍾乳上下相對,日久天長,有些石鍾乳與石筍連接起來,就成為石柱。石鍾乳和石筍都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❷ 金東區是歷史文化名人薈萃之地有明朝開國文臣之首誰有中國詩壇泰斗誰做是誰
金東區是歷史文化名人薈萃之地有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宋濂,有中國版詩壇泰斗艾青。
宋濂權(1310年11月4日[1] —1381年6月20日[2] ),初名壽 ,字景濂,號潛溪,祖籍金華潛溪。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艾青,1910年出生於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畈田蔣村的一個封建家庭,現代文學家、詩人。
❸ 樓姓的歷史名人
東陽郡:即古縉州,後稱婺州。西漢時期置郡,三國時期孫吳國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會稽郡置東陽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華分城區,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金華市一帶。以郡在瀫水(今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設立郡府建置自此始。東陽郡屬揚州,領長山(今浙江金華婺城、金東、蘭溪)、烏傷(今浙江義烏)、永康、吳寧(今浙江東陽)、豐安(今浙江浦江)、太末(今浙江龍游)、新安(今浙江衢州柯城、衢縣)、定陽(今浙江常山)、平昌(今浙江遂昌)九縣,治設長山。南朝梁紹泰二年(丙子,公元556年)置縉州,陳天嘉三年(壬午,公元562年)撤州,東陽郡改名金華郡,郡名金華自此始。隋朝開皇十三年(癸丑,公元593年)改置婺州。故城區有婺城之稱,後歷為州、路、府治和專署駐地。隋朝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置東陽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東陽郡置婺州,並於信安縣(今河南新安)分置衢州。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婺州為東陽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復為婺州,一直沿續到宋、元時期。元朝至元十三年(丙子,公元1276年)改為婺州路,元朝至正十八年(辛巳,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寧越府,元朝至正二十年(癸未,公元1283年)改為金華府。明朝成化七年(辛卯,公元1471年)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八縣,故有「八婺」之稱。
代郡:亦稱代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始置代郡。秦朝時期先為代郡,後為代縣。漢朝初期為代國,後改回為代郡,治所在桑乾縣(今山西寧武),東漢時期移郡治至高柳(今山西陽高)。晉朝時期移郡治到代縣(今山西代縣),晉永嘉後期廢黜,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蔚縣西南一帶。北魏時期亦置代郡,但治所在平城(今山西大同)。
洛陽:亦稱洛陽郡。戰國時期秦國的秦襄王置洛陽縣,該縣以在洛水之陽而名,屬於三川郡。西漢時期為河南郡治。東漢時期建為都城。三國的曹魏及後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後唐皆建都於此,南北朝時期東魏置郡,故城轄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兩朝,洛陽故城轄地達今韓國漢城市以西九公里處,大周王朝的武則天曾以洛陽為都城達十四年。由於新莽、唐朝、五代後粱、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國也都以洛陽為陪都,故而多稱洛陽為「六朝古都」。 代郡堂:以望立堂,亦稱代國堂、高柳堂、平城堂。
東陽堂:以望立堂,亦稱縉州堂、婺州堂。
洛陽堂:以望立堂。
❹ 大金華有哪些歷史名人
在世界的歷史長河中,有非常多的名人留下了他們經過的足跡,也留下了他們的故事,讓後輩們銘記。
歷史名人流芳千古,受萬世敬仰。近日,天氣開始轉涼,茶足飯飽後,到金華五百灘公園散步小憩是個不錯的選擇。五百灘公園建有金華歷史名人雕塑園,共有75位入選的名人。
這些金華名人你全都認識嘛?小布帶你漲姿勢咯~
1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
駱賓王(約638—684),漢族,字觀光,生於義烏(今浙江金華義烏),唐代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在四傑中他的詩作最多,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據說《詠鵝》就是此時所作。駱賓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為絕唱。他辭采華膽,格律謹嚴。長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參差轉換,諷時與自傷兼而有之;小詩如《於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涼慷慨,余情不絕。
2
宋朝名將宗澤
宗澤(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漢族,浙東烏傷(今浙江義烏)人,宋朝名將。剛直豪爽,沉毅知兵。進士出身,歷任縣、州文官,頗有政績。
3
唐末五代著名畫僧貫休
貫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畫僧、詩僧。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市游埠鎮仰天田)人。唐天復間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賜以紫衣。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很高的聲譽。存世《十六羅漢圖》,為其代表作。
4
南宋著名理學家呂祖謙
呂祖謙(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稱「東萊先生」,婺州(今浙江金華)人,南宋著名理學家、文學家,他所創立的"婺學",也是當時最具影響的學派,在理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與朱熹、張?蚱朊??/p>
5
南宋思想家、文學家陳亮
陳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原名汝能,字同甫,號龍川,學者稱為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學家、著名豪放派詞人。紹熙四年光宗策進士第一,狀元,主張北伐。
6
元代著名醫學家朱丹溪
朱震亨(1281~1358年),字彥修,元代著名醫學家,婺州義烏(今浙江金華義烏)人,因其故居有條美麗的小溪,名「丹溪」,學者遂尊之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他先習儒學,後改醫道,在研習《素問》、《難經》等經典著作的基礎上,訪求名醫,受業於劉完素的再傳第子羅知悌,成為融諸家之長為一體的一代名醫。
7
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宋濂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祖籍金華潛溪(今浙江義烏),後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並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8
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戲曲理論家、美學家李漁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府蘭溪縣夏李村人,生於南直隸雉皋(今江蘇省如皋市)。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
自幼聰穎,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後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閑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9
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嚴濟慈
嚴濟慈(1901.1.23—1996.11.2),譜名澤榮,學名寓慈、濟慈,字華庭、慕光,號子祥、廠佛、岸佛,浙江東陽人,物理學家、教育家,是中國現代物理學研究工作的創始人之一、中國光學研究和光學儀器研製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研究水晶壓電效應第一人。
10
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馮雪峰
馮雪峰(1903年6月2日—1976年1月31日),原名福春,筆名雪峰、畫室、洛陽等,浙江金華義烏人。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
11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吳晗
吳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原名吳春晗,字伯辰,筆名語軒、酉生等,浙江義烏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12
民國時期著名報人、《京報》創辦者邵飄萍
邵飄萍(1886—1926),男,漢族,浙江東陽人,革命志士,民國時期著名報人、《京報》創辦者、新聞攝影家,中國傳播馬列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先驅者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新聞戰士,是中國新聞理論的開拓者、奠基人,被後人譽為「新聞全才」、「亂世飄萍」、「一代報人」、「鐵肩辣手,快筆如刀」等。有「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之稱。
13
中國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民盟中央副主席
陳望道
陳望道(1891.01.18—1977.10.29),男,中國著名教育家、修辭學家、語言學家、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早年就讀於金華中學,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學習文學、哲學、法律等並閱讀馬克思主義書籍,回國後任復旦大學校長,上海大學等高校教授。他翻譯了中國第一篇《共產黨宣言》,擔任過曠世巨著《辭海》總主編,撰寫了《漫談「馬氏文通」》和《修辭學發凡》等專著。
14
現代文學家、詩人艾青
艾青,1910年3月27日生於浙江金華,現代文學家、詩人。他是我國自由詩成就最高的詩人,被譽為和聶魯達、希克梅特並列的現代世界三位偉大的人民詩人。1928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1933年第一次用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1985年獲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15
民國著名記者、作家曹聚仁
曹聚仁(1900—1972),民國著名記者、作家。浙江浦江墩頭鎮蔣畈村(今屬蘭溪梅江鎮蔣畈村)人。畢業於浙江第一師范。1922年到上海,任教於愛國女中、暨南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曾主編《濤聲》、《芒種》等雜志。著有《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萬里行記》、《現代中國通鑒》等。
16
浙江金華何氏三傑
(從左到右依次為何炳松、何炳棣、何德奎)
浙江金華何氏三傑,南宋理學家何基後裔,祖宅在金華古子城老巷中。
何炳松(1890?1946年),現代著名史學家、教育家。專著有《通史新義》、《新史學》等十多部,和梁啟超齊名,被譽為「中國新史學派奠基人」。
何炳棣(1917年?2012年),何炳松堂弟,1974年,出任美國亞洲學會會長,為首任亞裔會長。
何德奎(1896?1983年),何炳松、何炳棣堂侄,1922年,擔任哈佛中國同學會會長,監視中國南北兩「政府」不得簽署任何賣國條約。
17
北山四先生
(第一行從左到右為何基、王柏第二行為金履祥、許謙)
「北山四先生」,也稱「金華四先生」,是對宋元時期金華學派的四位著名學者,何基、王柏、金履祥、許謙的統稱。四人也是遞相傳授的師生關系。明代章一陽的《四書正學淵源》概括四人成就為:「孔孟未發奧得朱注而朗於日星,朱注未盡意義又得四先生闡明殆盡。」
18
施氏父子
(從左到右為施復亮、施光南)
施復亮(1899—1970),原名施存統,是早期活動家、領導者。
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1990年05月02日),被稱為「時代歌手」,為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自己培養的新一代作曲家。代表作《最美的贊歌獻給黨》、《月光下的鳳尾竹》、《祝酒歌》等。
19
唐代著名詩人張志和
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張村庇人,祖籍金華,先祖湖州長興房塘。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
想要了解更多金華歷史名人
不妨走進五百灘公園
親身感受千古風流人物的魅力吧~
金華歷史名人雕塑主要包括圓雕人物與浮雕人物兩部分,其中圓雕人物19組,共25人;浮雕人物67人,分別歸類為婺學名家、宰相首輔、文武狀元、文學才俊、藝術大師、旅金名人等。由於部分圓雕和浮雕人物重合,所以入選人物總共是75人。
這些名人的遴選標准,要求出生於1949年之前,且現已經逝世的歷史名人,應當是在一定時期、一定領域或學科作出過重要貢獻,具有重大影響並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都具有相當知名度、美譽度的傑出金華人士。
掃描二維碼觀看金華名人完整介紹
誰是你最喜愛的金華名人?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發言~
綜合|金華新聞客戶端、金華發布、金華晚報、今日頭條、網路等
編輯|何夢凱
❺ 宦姓的歷史名人
據《郡望百家姓》引《姓苑》所述:宦氏,望出東陽。又《姓氏五書》雲:今貴州遵義縣有此姓。江蘇丹陽縣亦多。
東陽郡
東陽郡:西漢時期置郡,266年(三國吳·寶鼎元年)再分會稽郡置東陽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華分城區,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金華市一帶。以郡在瀫水(今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設立郡府建置自此始。東陽郡屬揚州,領長山(今浙江金華婺城、金東、蘭溪)、烏傷(今浙江義烏)、永康、吳寧(今浙江東陽)、豐安(今浙江浦江)、太末(今浙江龍游)、新安(今浙江衢州柯城、衢縣)、定陽(今浙江常山)、平昌(今浙江遂昌)九縣,治設長山。556年(南朝梁紹泰二年)置縉州,562年(南朝陳天嘉三年)撤州,東陽郡改名金華郡,郡名金華自此始。593年(隋開皇十三年)改置婺州。故城區有婺城之稱,後歷為州、路、府治和專署駐地。607年(隋大業三年)復置東陽郡。621年(唐武德四年)改東陽郡置婺州,並於信安縣(今河南新安)分置衢州。742年(唐天寶元年)改婺州為東陽郡,758年(唐乾元元年)復為婺州,一直沿續到宋、元時期。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改為婺州路,1358年(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寧越府,1283年(至正二十年)改為金華府。1471年(明成化七年)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八縣,故有「八婺」之稱。
中山郡
中山郡:中國古代稱「中山」者有四:
①戰國時期中山國原都城顧(今河北定縣),一度為魏國所滅,復國後遷靈壽(今河北平山),公元前296年(周郝王十九年)為趙國所滅;秦朝時期歸屬於巨鹿郡。
②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元年),西漢設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漢景帝執政時期改回為中山國,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與河北省正定縣之間一帶,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國、唐縣、新樂、無極、滿城、完縣、望都和保定一帶;南北朝時期後燕以為都城;581年(隋開皇元年),隋朝廢國置郡。
③宋朝時期以定州為中山府,治所為安喜(今河北定縣)。
④宋朝時期的香山縣;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民國政府將其改為中山縣,今為廣東中山市,孫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東陽堂:以望立堂。
中山堂:以望立堂。
忠武堂:資料有待補充。
❻ 誰能告訴我金華的歷史啊
金華
【概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詩句生動概括了金華的重要位置和雄偉氣勢。金華市位於浙江省的中部,為省轄地級市,界於東經119゜14′ -120゜46′30〃 ,北緯28゜32′-29゜41′,南北跨度129公里,東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積10918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447.94萬人,其中市區 91.34萬人。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金華的市樹為樟樹,市花為山茶花。
金華建制久遠,古屬越國地,秦入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置郡始名東陽,歷名金華、婺州,或設郡、州、路、府,或設道、區、專區和地區,1985年5月,國務院批准撤消金華地區,分設金華、衢州兩市,實行市轄縣體制。2000年12 月31日,國務院批准撤消金華縣,並將其與原婺城區轄區作了調整,設立金東區。現金華市下轄婺城、金東2區及蘭溪、義烏、東陽、永康4市和武義、浦江、磐安3縣。
金華素有「小鄒魯」之稱,歷來為文化禮儀之邦,歷史上講學群起,書院迭興。宋元時期金華學派與金華文派名播四海。當今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三頭並興。文化興盛必然名人輩出。文壇巨匠、丹青大師、愛國志士、民族英雄、專家學者,金華土地上代不乏人。如「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詩名畫皆奇絕」的五代詩僧和書畫家貫休、宋代抗金名將宗澤、南宋「浙東學派」代表人物呂祖謙、陳亮,金元四大名醫之一的朱丹溪,明朝「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清代戲曲家、戲曲理論家李漁,近現代有國畫大師黃賓虹、一代報人邵飄萍、史學家吳晗、詩人潘漠華、艾青及文學批評家馮雪峰,傑出科學家嚴濟慈、蔡希陶等,他們彪炳史冊,光照千秋,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崇文重教的風氣沿襲至今,形成了如今金華「千名教授匯一市,百名博士集一鄉」的盛況。
金華的山水和人文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金華山川秀麗奇絕,國家級風景區雙龍洞早已蜚聲中外,省級風景區永康方岩、蘭溪六洞山地下長河、浦江仙華山、武義郭洞-龍潭、磐安花溪、東陽花都-屏岩、湯溪九峰山等,或為山奇,或為水秀,可謂各擅勝場。金華的文物古跡與奇山秀水交相輝映,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0處,省級文保單位37處,縣(市)級文保單位300多處,館藏文物達3萬多件。各處古跡遺址如顆顆明珠,點綴於八婺大地。太平天國侍王府、宋代名剎天寧寺、八詠樓、五峰書院等勝跡及諸葛八卦村、俞源太極村等神秘村落以及東陽盧宅等令遊客流連忘返。傳統與現代交融、人稱東方好萊塢的橫店影視城也已成為廣大影視工作者和遊客心中的福地。古婺風情多姿多彩,鬥牛、道情、龍燈、浦江抬閣、永康《十八蝴蝶》、磐安龍虎大旗等民俗風情各具特色,引人入勝。
金華傳統名優特產有金華火腿、東陽木雕、義烏南棗、金絲蜜棗、金華佛手、宣平蓮子等。它們有的曾被列為貢品,有的多次在國內外博覽會上獲獎。
【自然風貌】
金華市位於浙江省中部,為省轄地級市,以境內金華山得名。處於北緯28°32′~29°41′,東經119°14′~120°47′之間。東鄰台州,南毗麗水,西連衢州,北接紹興、杭州。市域東西直線距離151千米,南北直線距離129千米,面積10918平方千米。市區位於東陽江、武義江和金華江交匯處,面積2044.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63.78平方千米。
金華地處金衢盆地東段,為浙中丘陵盆地區,地勢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環山夾一川,盆地錯落涵三江」是金華地貌的基本特徵。市境的東、東北有大盤山、會稽山,南屬仙霞嶺,北、西北接龍門山及干里崗山脈。仙霞嶺山脈從閩、贛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義縣、婺城區南部和永康市境,向東北延續為大盤山和天台山脈,一般海拔500~1000米,山體多由火山岩和花崗岩構成。大盤山是錢塘江、曹娥江、椒江和甌江部分支流的源地和分水嶺,西南段位於磐安、東陽、永康和義烏南緣,主峰在磐安縣安文鎮東南,海拔1245米。會稽山為天台山支脈,主體朝東北方向伸展,西南段延伸至東陽北部和義烏,山體主要由火山熔岩、碎屑岩構成,平均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東白山位於東陽、諸暨、嵊州交界處,海拔1194.6米。龍門山界於富春江與浦陽江之間,高度多在500-800米,分布在浦江、婺城區和金東區北部、蘭溪及義烏西緣,山體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岩和碎屑岩構成,局部為花崗岩和石灰岩,其餘脈金華山呈塊狀山地,北隔墩頭盆地與龍門山脈相連,主峰海拔1312米。千里崗山脈由贛東北懷玉山脈延伸入境,余脈至蘭溪與建德市交界處,山體由沉積碎屑岩組成,中心部分為干里崗砂岩。延伸入境的山系受華夏構造控制,山脈大多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同時受東北一西南和東西向斷裂帶的切割,延伸出來的眾多支脈縱橫交織,山形破碎、峰嶺交錯。境內干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於武義與遂昌交界處的牛頭山主峰,海拔1560.2米,為全市最高峰。境內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為主,分布在南北兩側。山地內側散布起伏相對和緩的丘陵,以江山一紹興斷裂帶為界又分為北部丘陵和中部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東段為主體,四周鑲嵌著由斷裂拗陷形成的武義盆地、永康盆地、南馬盆地、浦江盆地、墩頭盆地等山間小盆地。盆地之間丘陵、低山阻隔,盆地群外圍又為低山、中山所環抱,形成一個大致呈東北一西南走向,西面開口的大盆地。大盆地東自東陽市巍山鎮,西至蘭溪市游埠鎮,長約100多千米,寬數十干米不等。由盆周向盆地中心,呈現出中山、低山、丘陵崗地、河谷平原階梯式層狀分布,海拔高度逐級降落。大小盆地內淺丘起伏,海拔在50~250米之間,相對高度不到100米。盆地底部是寬闊不一的沖積平原,地勢低平。上游東陽江自東而西流經義烏,在金華市區匯合武義江而入金華江。金華江向西北流往蘭溪,在蘭溪城區匯入蘭江。蘭江北流至將軍岩入建德市境。將軍岩海拔23米,為全市最低點。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溫適中,有明顯的干、濕季節。春早秋短,夏季長而炎熱,雨量豐富,冬季光溫互補。光、熱、水條件優越,時空分布不均衡。氣候水平差異較小,盆地小氣候多樣,有一定的垂直差異。氣象災害頻繁,影響較大。
年平均氣溫17.3℃-18.2℃。全年降水量普遍偏少,總降水量在1109.0毫米-1305.2毫米之間。6月初進入梅汛期,降雨連續時間較長,但降雨總量和強度不大。年日照時數1528.8-1808.9小時。
【水資源】
市域內江河分屬錢塘江、甌江、曹娥江、椒江4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9332.73平方千米、949.71平方千米、341.6平方千米和293.96平方千米,分別佔全市總面積的85.49%、8.69%、3.13%和2.69%。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江溪有40多條。
【礦產資源】
境內發現的礦產有56餘種,可供開發利用的有32種。礦產以非金屬居多,其中以螢石儲量最為豐富,是國內主要產地之一,分布成群成帶,探明儲量及有地質根據計算的總儲量在3000萬噸以上。主要分布在武義、永康、義烏、東陽、金東等縣(市、區),共有大型螢石礦床(礦石儲量在200萬噸以上)3處,武義後樹居首位,中型礦床(礦石儲量大於50萬噸)30處,小型礦床60處及礦點礦化點292處。
其次為石灰岩,主要分布於金華--蘭溪之間的北山南坡,儲量約為2億噸。金華九龍--山口岩礦儲量0.8億噸。
沸石資源主要分布於金華湯溪、永康中山、東陽馬宅一帶。
探明或基本探明儲量的礦有螢石、石灰石、凝灰岩和粘土礦、金、銀、銅、鉛、鋅、煤、石煤、鈾、磷、石墨、珍珠岩、方解石等15種。其中主要已經開發利用的礦產有螢石、水泥用灰岩、磚瓦用粘土、建築石料、建築用砂、飾面用花崗石、粘土岩、蒙脫石粘土岩、珍珠岩、沸石、鉀長石、高嶺土、陶瓷土、金銀礦、煤、礦泉水、地熱水等18種,其中螢石、水泥用灰岩、飾面用花崗石、建築石料、鉀長石、礦泉水、地熱水等為我市優勢礦產。
【土地資源】
2004年全市土地面積109.21萬公頃,人均土地0.24公頃。2004年全市耕地面積16.63萬公頃,其中水田14.43萬公頃,旱主地2.20萬公頃。人均耕地為0.045公頃,每個鄉村勞動力平均負擔耕地0.074公頃。全市園地面積6.01萬公頃,其中桑園4629公頃,茶園1.56萬公頃,果園3.32萬公頃。全市林業用地69.4萬公頃,其中有林地61.04萬公頃,灌木林地5.69萬公頃,疏林地3300公頃,未成林地3900公頃,苗圃地551公頃,無林地2.48萬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為61.3%。水域面積5.23萬公頃,其時生溪面積2.79萬公頃,水庫1.13萬公頃,:山塘1.31萬公頃。全市未利用土地面積有7.62萬公頃,其中宜農荒地3.92萬公頃。全市土壤面積為100.9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2.45%,10個土類、16個亞類、53個土屬、102個土種。地帶性土壤有紅壤和黃壤兩類,其中紅壤34.93萬公頃,占士壤總面積的34.60%。非地帶性土壤有8類。
【生物資源】
金華市在植被分區中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全市植物資源有1500餘種,其中森林樹種440種,草本植物約300餘種,農作物品種資源800餘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銀杏、金銀松、鵝掌楸、凹葉厚朴、香果樹、青檀、浙江楠、半楓荷、花櫚木、天竺桂和短穗竹11種。全市森林活立木蓄積量1279.8萬立方米,佔全省的11.6%。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野生纖維、淀科糖類、油料、鞣料、芳香油植物及木本葯材等幾百種。糧食作物有水稻、麥類、豆類、薯類以及高粱、小米等400餘種。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甘蔗、瓜類、蔬菜、茶葉、水果、蠶桑、葯材、花卉及薴麻、席草、蓮子、板栗、香榧等共70多類400餘種,其中義烏的糖蔗、青棗,武義的西湖蜜梨、宣蓮、米仁,蘭溪的烏桕、大青豆,浦江的桃形李,金華的佛手、舉岩茶,東陽的東白茶、席草,東陽、磐安的葯材"浙八味"中的白術、白芍、元胡、元參,永康的五指姜、黃花菜等是地方優質品種。
全市野生動物約有鳥綱12目23科100餘種,哺乳綱8目13科30多種,爬行綱2目6科20餘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穿山甲、大靈貓、金錢豹、雲豹、鬣羚,屬二類保護動物有天鵝、獼猴、鴛鴦、大鯢(娃娃魚)等。畜牧業歷史悠久,主要畜禽種類有豬、牛、羊、兔、雞、鴨、鵝及蜂等,金華兩頭烏和蘭溪花豬、永康灰鵝等為地方優質品種。其中主要經濟魚類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以及長春鯿、三角魴、團頭魴、鯝魚、鱖魚、鰉魚、泥鰍、黃鱔、鯰魚等30多種。此外還有甲魚、河蟹、河蚌、螺等水生動物。
隨著經濟的發展,全市近些年從外地引進藤稔葡萄、果桑、草莓、臍橙、加州鱸魚、杜洛克豬、伊沙雞、非洲駝鳥、超豐早1號水稻、泗棉3號棉花、彩色棉、春秋54白菜、姬松茸食用菌等300多個優良品種。
【文物古跡】
早在新石器時代,金華就開始了人類生活的印跡,先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眾多的印跡。已在浦江白馬鎮、蘭溪新周鄉等地發現古人留下的眾多遺址遺物。婺州窯乳濁釉瓷在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雅畈漢灶、琅琊鐵店等地保存有460餘處較完整的唐、宋、元古窯址。金華境內還留存有從商周到明清歷代先人的古墓葬。
金華現存古建築2600餘座,牌坊40座,其中東陽明代盧宅建築群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規模宏大,設計精巧,工藝水平很高。主建築及附件均有較高的研究和觀賞價值,浦江鄭氏義門祠堂建於清代,留存有元、明、清碑匾多方,元代古柏9株。
金華有眾多的亭閣寺塔。八詠樓位於金華城區八詠路,留下了南朝沈括、宋李清照等眾多文人墨客的身影。天寧寺在婺州公園對面,元延佑五年重建,為全木結構,斗拱狀如飛鳥、邑人稱"百鳥朝鳳"。法隆寺經幢雕刻刻工精緻,形象生動而粗獷有力,結構緊湊,比例勻稱。
金華觀
金華還有古月橋、石口橋、通濟橋等古橋梁200餘座及雲雷紋陶罐、原始青瓷豆等3萬多件古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國侍王府。它位於金華城東鼓樓里,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原貌保存完整,在現存太平天國革命紀念建築中十分少見。侍王府是太平天國的藝術寶庫。存有眾多的藝術品。庭院中有五代時錢鏐時所植的古柏兩株,至今枝繁葉茂,蒼勁多姿。
八詠樓
八詠樓,中國三大名樓之一,又名玄暢樓。興建於南朝齊隆昌元年(公元494)。唐時遂易今名。今存八詠樓為清嘉慶年間重修。崔融、崔顥、嚴維、李清照等,都曾登樓攬勝,賦留名篇。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侍王府
唐宋州衙。清朝試士院。 1861年,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攻佔金華後構建。全國現存的太平天國建築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壁畫登藝術品最多的一處。有《兵營圖》、《四季捕魚圖》、《樵夫圖》、《砍柴圖》等壁畫。當年侍王的指揮中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寧寺
舊名大藏院,創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賜名承天寺。宋徽宗崇寧年間改為崇寧萬壽寺。政和年間(1111)稱今名。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為祀奉父王微宗,賜名報恩光孝寺.元代仁宗延佑年五年(1218)重建.明正統時修復,名為天寧萬壽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典型的元代木結構建築。
雙龍景區(黃大仙祖宮)
舊傳赤松子羽化成仙、黃大仙叱石成羊之地,素以林海莽原、奇異洞景、道教名山著稱於世,以 "卧舟"、"觀瀑"、"賞石"、"探險"聞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建制沿革】
金華市域春秋時屬越國。秦、漢為烏傷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置郡名東陽,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金華設立郡府建置自此始。東陽郡屬揚州,領長山(今婺城區、金東區、蘭溪市)、烏傷(今義烏)、永康、吳寧(今東陽)、豐安(今浦江)、太末(今龍游)、新安(今柯城、衢縣)、定陽(今常山)、平昌(今遂昌)9縣,治設長山。南朝梁紹泰二年(556)置縉州,陳天嘉三年(562)撤州,東陽郡改名金華郡,郡名金華自此始。隋開皇十三年(593)改置婺州。大業三年(607)復置東陽郡。唐武德四年(621)改東陽郡置婺州,並於信安(新安)縣分置衢州。唐天寶元年(742)改婺州為東陽郡,乾元元年(758)復為婺州,一直沿續到宋元。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為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寧越府,至正二十年改為金華府。明成化七年(1471)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8縣,故有"八婺"之稱。1912年廢府實行省、縣兩級制。1914年置金華道,轄區擴及原衢州、嚴州府。1927年廢道,各縣仍直屬於省。1932年6月設浙江省縣政督察專員辦事處第八區,駐金華。9月,改設浙江省特區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第六特區。民國期間,行政督察區序號、轄縣、專署駐地時有變換。1949年5月7日,金華解放,設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區。10月,改名金華專區。11月金華專區轄2市9縣。1955年3月,衢州專區撤銷並入。嗣後,金華專區轄縣(市)續有撤並、復置,並與杭州、麗水等毗鄰市地互有調整。1968年4月,改金華專區為金華地區。1985年5月,撤銷金華地區,原金華、衢州兩縣級市分別升為地級市,實行市管縣體制,並於金華城區設立婺城區,郊區設立金華縣,同時撤銷蘭溪縣,設立蘭溪市(縣級)。金華市轄婺城區、蘭溪市和金華、永康、武義、東陽、磐安、義烏、浦江7縣。原金華地區的龍游、開化、常山、江山縣劃歸衢州市管轄。1988年5月,撤銷義烏縣設立義烏市(縣級),撤銷東陽縣設立東陽市(縣級)。1992年10月,撤銷永康縣設立永康市(縣級)。2000年12月,撤銷金華縣,設立金華市金東區。
【行政區劃】
2004年末,金華市設婺城、金東2個市轄區,轄武義、浦江、磐安3個縣,代管蘭溪、義烏、東陽、永康4個縣級市。全市共有69個鎮、37個鄉、40個街道,4836個村民委員會、35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年內縣級以下行政區劃作了部分調整。4月9日,浙政函[2004]60號文件批復同意蘭溪市行政區劃調整,撤銷芝堪鄉、朱家鄉建制,並入黃店鎮,調整後,黃店鎮轄46個村;撤銷石渠鄉、橫木鄉建制,並入馬澗鎮,調整後,馬澗鎮轄66個村、1個居民區;撤銷下陳鄉建制,並入柏社鄉,調整後,柏社鄉轄38個村;撤銷橫溪鎮、墩頭鎮、白沙鄉建制,合並設立梅江鎮,轄78個村;撤銷官塘鄉建制,與香溪鎮部分行政區域(香一等21個村)合並設立新的香溪鎮,轄43個村;撤銷馬達鎮、永昌鎮、女埠鎮、孟湖鄉、赤溪,鄉建制,其行政區域與香溪鎮其餘行政區域改由蘭溪市政府直轄;撤銷城南街道建制,與上述區域調整設立上華、永昌、赤溪、女埠等4個街道,並調整擴大雲山街道辦事處管理范圍。調整後,雲山街道管理10個社區、25個村;上華街道管理1個社區、33個村;永昌街道管理1個社區、64個村;赤溪街道管理23村;女埠街道管理1個社區、36個村。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後,蘭溪市轄游埠、諸葛、黃店、香溪、馬澗、梅江6個鎮,靈洞、柏社2個鄉和水亭畲族鄉,城區設蘭江、雲山、上華、永昌、赤溪、女埠6個街道。金華市區實施了28個村的撤村建居工作。婺城區撤銷白龍橋鎮葉店、馬海地、洞溪,乾西鄉鮑楊、上陳、上天師、聯合,城東街道上浮橋,城北街道五星,秋濱街道姜山頭、王五元、沈天田、冠山頂、馬鞍山、化山、呂獻塘、唐宅、後周、前周、蔣馬山背等20個村民委員會,分別設立社區居民委員會。金東區撤銷多湖街道七里販、望府墩、葉宅、林頭、橫塘沿,東孝街道王牌、戴店、下王等8個村,分別設立社區。東陽市進行了村(居)規模調整,由原來的1270個村(居),調整為392個村(居),村均人口2015人,村均區域面積4.44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畫水鎮畫溪村有7679人。與上年相比,全市共減少鄉級建制10個,基層群眾自治組織874個。
【人口】
2005年全市出生人口52776人,出生率11.65‰ ,人口自然增長率5.78‰。年末總人口454.13萬人,其中市區92.16萬人;非農業人口99.1萬人,其中市區31.36萬人。平均每戶家庭人口2.68人。
❼ 誰能給我關於金華的歷史小故事啊跪求!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金華,後學得先賢之風范,世代相傳而名人輩出。有文壇巨匠、丹青大師、愛國志士、民族英雄、專家學者。如:「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詩名畫手皆奇絕」的五代詩僧和書畫家貫休,宋代抗金名將宗澤,南宋「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呂祖謙、陳亮,金元四大名醫之一的朱丹溪,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宋濂,明清之際東渡扶桑傳經授藝、被日本尊為「篆刻之開祖」的東皋心越禪師,清初戲劇家、人稱中國莎士比亞的李漁。近現代,有國畫大師黃賓虹、張書旗、吳茀之、張振鐸,新聞學家、一代報人邵飄萍,史學家、教育家何炳松,現代思想家、文學家陳望道,文壇理論家馮雪峰,歷史學家吳晗,著名詩人潘漠華、艾青(他是我國自由詩成就最高的詩人,被譽為和聶魯達、希克梅特並列的現代世界三位偉大的人民詩人),當代攝影大師郎靜山,傑出科學家嚴濟慈、蔡希陶等。他們的功績、成就,彪炳於史,為後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財富。
駱賓王(約640~684)初唐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在四傑中他的詩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為絕唱。駱還曾久戍邊城,寫有不少邊塞詩"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豪情壯志,見聞親切。唐中宗復位後,詔求駱文,得數百篇。後人收集之駱賓王詩文集頗多,以清陳熙晉之《駱臨海集筆注》最為完備。
宗澤(1060~1128) 中國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汝霖,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剛直豪爽,沉毅知兵。進士出身,歷 任縣、州文官,頗有政績。宋金戰爭爆發後,奉命知磁 州(今河北磁縣)兼河北義軍都總管。靖康元年(1126)閏十一月,金軍包圍東京(今開封)。宗澤為斷其退路, 率兵攻黃河渡口李固渡(今河北魏縣西),以輕兵夜襲, 破金營30餘座。隨即就任兵馬副元帥,反對康王趙構東逃,毅然孤軍南下救援東京,沿途屢破金軍。進至衛南 (今河南滑縣東),陷入重圍,他揮戈直前,率部死戰, 擊退十倍於己的金軍,然後迅速轉移,使其夜襲撲空,由 此威名日著。建炎元年(1127)六月,升任東京留守兼開 封府尹,他募兵積糧,整頓城防,任用岳飛等一批將領,聯合、招納河東與河北義軍等武裝,使東京成為堅強的 抗金堡壘。次年元宵節前,金軍一部進逼東京近郊,宗 澤明令張燈,使金軍疑不敢入;暗遣精兵伏其歸路,前後夾擊,打退金軍(見宗澤守東京之戰)。宗澤在任東 京留守期間,曾20多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 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採納。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七月,臨終前仍三呼「過河!」有《宗忠簡公 集》傳世。
答案補充 陳 亮(1143~1194)南宋政治家、哲學家、詞人。字同有,號龍川,後改名同,永康人。才氣超逸,關心國家大事,古今用兵,好言"霸王大略,兵機利害",著《酌古論》,遍交一時豪傑。陳亮為學無所師承,在學術史上"異軍突起"。他批判主觀唯心主義的程朱理學,與朱嘉作長期的關於"王霸義理"的大辯論,反對朱熹的"道在物先、理在事先"、"存大理、滅人慾"的唯心主義道統論說,提出"道在物中、理在事中、"千途萬轍,因事作則"的樸素唯物主義觀點;反對朱熹的空談"義理"、"心性",而講求"救時"、"濟事"的功利,他的反理學斗爭,對當時和以後的思想界,都有重大影響。
陳亮的詞,慷慨激昂,風格豪放。如《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萬里腥檀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表現了一生力主北伐的政治抱負。他的政論更是筆鋒犀利,氣象萬千。他曾啟許:"至於堂堂之陣,正正之旗,風雨雲雷交發而井至,龍蛇虎豹變現而出沒,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自謂差有一日之長。"著作有《龍川文集》、《龍川詞》等傳世。
。
❽ 金華是個怎樣的城市(高分懸賞)
金華在浙江來說消費比較低,房價便宜,生活節奏慢,比較適合享受版。在全國來說,它只權屬於三流城市。金華位於浙江省的正中間,交通是比較便利的。在這里找一份800的工作那是一抓一大把,要找1500以上的就相對比較困難。金華人的素質還是很不錯的,從公交車主動讓位上可以看得出。當然不排除金華也有人渣。金華的街道比較干凈,店鋪也比較整齊。這里有農貿市場、建材市場、金華商城等等各個交易市場。像金華的樂購、銀泰、福泰隆等也是比較好的消費場所。至於醫療方面,怎麼說呢,只要不是特級醫師能解決的毛病,這里基本都能解決。在教育方面。這里有金華理工、職業學院、浙江師范大學。
最後建議:如果來金華是生活、享受的。這里是不錯的地方。如果是創業最好選擇其他城市。
❾ 金華有哪些風景名勝,特產,歷史名人
著名人物
金華市區
宋濂(1310—)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宋濂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
橫店影視城
護區、諸葛八卦村、仙源湖旅遊度假區、東陽花都-屏岩、湯溪九峰山等,或為山奇,或為水秀,可謂各擅勝場。金華的文物古跡與奇山秀水交相輝映,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0處,省級文保單位37處,縣(市)級文保單位300多處,館藏文物達3萬多件。各處古跡遺址如顆顆明珠,點綴於八婺大地。太平天國侍王府、宋代名剎天寧寺、八詠樓、五峰書院等勝跡及諸葛八卦村、俞源太極村等神秘村落以及東陽盧宅等令遊客流連忘返。傳統與現代交融、人稱東方好萊塢的橫店影視城也已成為廣大影視工作者和遊客心中的福地。
主要景點
金華:中國婺劇院、金華市體育中心、中國茶花文化園、金華市文化藝術中心、黃賓虹公園、婺州公園、金華建築藝術公園、五百灘公園、市民廣場、人民廣場、施光南音樂廣場、金華動物園、清風公園、艾青公園等。
義烏:綉湖廣場、義烏江濱主題公園、義烏海洋世界、義烏梅湖體育中心、稠州公園、長城公園、雪峰公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