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的家鄉都出過哪些歷史名人
我的家鄉在重慶,初高中學歷史的時候,我們所學的歷史人物除了近代的,沒有一個是重慶人。當時我就很納悶,為什麼重慶古時候沒啥名人呢?難道是離中原地區太過於偏遠?直到我查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才知道重慶歷史上名人還是很多的。
其實沒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名人,但是我們並不一定都了解他們。當你查閱了資料後,你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我生活的地方有這么多的名人,只是我以前一直沒有發現他們而已。了解他們也是自己對自己家鄉的一種歸屬感吧!
⑵ 南京的歷史名人
1、餘光中
餘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⑶ 鹽城的歷史名人及其故事
鹽城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交通發達,物產富饒,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鹽城大多數人口是歷朝江南移民後裔,因而傳統文化和民眾的心理狀態都屬於傳統的江南文化范疇。鹽阜大地人傑地靈,名人數不勝數,如南宋丞相陸秀夫,《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等。
鹽城從西漢武帝元狩4年(前119年)建立鹽瀆縣,當時這里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鹽河, 「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東晉安帝義熙7年(411年)時更名為鹽城縣,以 「環城皆鹽場」而得名。鹽城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古代以盛產「淮鹽」而享譽華夏,古稱「淮夷地」。早在戰國時期即「煮海為鹽」,《史記》載「東海有海鹽之饒」。秦漢時則「煮海興利、穿渠通運」,已成為漁鹽興旺之地。唐時,「甲東南之富、邊餉半出於茲」的淮南鹽場,僅鹽城就有「鹽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寶應年間,境內設有海陵監、鹽城監,每歲煮鹽百餘萬石,其時鹽城已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
鹽城在遠古代是陸地,後陸沉變為濱海平原。建國後,大豐西團一帶出土的古陸生物化石可以考定,鹽城至少在二、三萬年前即已成陸。阜寧縣羊寨一帶的石器、骨器的發現,表明至遲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鹽城境內就有靠漁獵為生的原始部落群活動的蹤跡。遠在西周初年,魯侯伯禽令奄民南遷,途中有部分奄民留在鹽城一帶定居,可以說這是鹽城早期的開拓者。
鹽城,周以前為淮夷地;周時屬青州,春秋時屬吳,後屬越。戰國時屬楚。秦代屬東海郡;西漢初為射陽侯劉纏封地,漢武帝元狩四年建鹽瀆縣,這是鹽城置縣的開端;三國時屬魏,廢縣制;西晉又復縣制;東晉義熙七年改名鹽城,此為現名之始;南北朝稱鹽城郡;隋初仍為縣,屬江都郡;隋末,韋徹據鹽稱王,分為新安、安樂兩縣,唐初復置鹽城縣;宋代屬楚州;元朝屬淮安路;明代屬南直隸(南京)淮安府;清初為江南省的一部分,康熙六年劃歸江蘇省,屬淮安府;民國初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1946年鹽城一度改名為葉挺市,後仍恢復原名。其它縣的設置:清朝雍正九年建阜寧縣;乾隆三十三年建東台縣;抗日戰爭中期,建台北、鹽東、阜東、建陽4縣;1966年新建響水縣。1983年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城區、郊區和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大豐、東台等7縣。1987年後,東台、大豐先後撤縣設縣級市,1996年,郊區撤銷,設立鹽都縣。2003年,城區更名為亭湖區;亭湖區轄原鹽城市城區以及原鹽都縣的步鳳、伍佑、便倉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人民中路。撤銷鹽都縣,設立鹽城市鹽都區,以原鹽都縣潘黃、大縱湖、北龍港、樓王、學富、義豐、尚庄、葛武、北蔣、秦南、龍岡、郭猛、大岡13個鎮的行政區域為鹽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潘黃鎮。2007年,江蘇省政府批復,同意將鹽城市亭湖區張庄街道辦事處劃歸鹽都區管轄. 這就是鹽城歷史變遷的輪廓。2010年,隨著鹽城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故將亭湖區、鹽都區部分區劃做調整,亭湖區撤銷伍佑鎮,設立伍佑街道辦事處,將南洋鎮西半部鄉鎮組建新城街道辦事處,鹽都區撤銷潘黃鎮,設潘黃、鹽龍兩街道辦事處。
著一種由家民號子和田歌「雷雷腔」、「栽秧調」發展而成的說唱形式「門嘆詞」,形式為一人單唱或二人對唱,僅以竹板擊節。後與民間酬神的「香火戲」結合演出,被稱為「江北小戲」。之後,又受徽戲和京戲的影響,在唱腔、表演和劇目等方面逐漸豐富,形成了淮劇。早期淮劇以「老淮調」和「靠把調」為主,唱腔基本上是曲牌聯綴結構,未採用管弦樂器奏。1930年前後,戴寶雨、梁廣友、謝長鈺等人,又在「香火調」的基礎上,開始創作了採用二胡伴奏的一些新調,因二胡用琴弓拉奏,故名「拉調」。使淮劇的表演藝術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流動地區也從鹽城、阜寧、淮安一帶,逐步擴大而流布江蘇全省。1912年,淮劇藝人何孔德、陳達三等,把淮劇帶到上海演唱。之後,名演員何叫天又創出了「連環句」唱調,進一步豐富了「自由調」。淮劇的傳統劇目有:早期的生活小戲《對舌》、《趕腳》、《巧奶奶罵貓》等,大戲「九蓮十三英」(即《秦香蓮》、《藍玉蓮》等9本帶「蓮」字的戲和《王二英》、《蘇迪英》等13本帶「英」字的戲)和《白蛇傳》、《岳飛》、《千里送京娘》、《狀元袍》、《官禁民燈》等。
在鹽城、阜寧一帶農村,歷史上有僮子做香火的巫覡活動,其內容包括:祈求豐收做青苗會、加苗會;延福消災做太平會、火星會等。隨著歷史的變遷,這類演出內容不斷豐富,經長期衍化,逐漸發展成為香火戲。香火戲是一種與民間鬼神信仰聯系緊密的地方小戲, 又名三伙子、三可子等,最終形成於清同治元年(1862)前後。其唱腔由流行於境內的《香火調》和淮陰、寶應等地的《淮蹦子》組成。同時,香火戲藝人常與門彈詞藝人結伙搭班,故香火戲中亦有許多曲調來自門彈詞。
鹽城名人:
古代
陳 琳 (?~217), 漢朝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原鹽瀆縣人。擅長草擬公文尤以替袁紹起草討伐曹操的檄文最為有名。
陸秀夫 (1236~1279),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字君實,建湖縣建陽鎮人。祥興元年(1278年)受封左丞相,駐軍崖山抵抗入侵的元軍。次年元軍攻破崖山,陸秀夫堅貞不屈、寧死不降,先驅妻、子入海,爾後背負皇帝、懷藏玉璽從容投海而死。
施耐庵 (1296~1370),元末明初小說家。原名彥端,字肇端,號子安,別號耐庵。祖籍蘇州,隨父施元德遷居興化,落戶白駒場(今大豐市境內),寫下了不朽名著《水滸傳》。
張士誠 (1321~?),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大豐市西南白駒人。生於1321年,鹽販出身。因受不了鹽警欺壓,夥同其他17個鹽民揭竿起義,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4年後被朱元璋打敗,其被俘,後解往金陵(今南京)自縊而死。
卞元亨 (1329~1419),元末明初人,原籍便倉。少時膂力過人,曾赤手空拳打死過猛虎。後在山東永王軍中任謀劃,歷時9年。永王兵敗被俘,作文生祭,申明大義,後被中丞李炳之陷害,發配遼東,明永樂元年被赦免歸鄉,自稱東溟叟,又號柏門老人,死於1419年,享年90歲。一生寫下許多詩作,著名的有《遼東有感》、《戌歸》、《示後》、《戌歸詠牡丹二首》等。據傳,便倉枯枝牡丹就是卞元亨栽的。
王艮 明朝哲學家,初名銀,王守仁替他改名為艮,字汝止,號心齋,東台安豐人,出身鹽丁。是明朗泰州學派的創立人,後人將其著作輯成《王心齋先生遺集》。
宋曹 (1620~1701),明末清初大書法家,字彬臣,又字臣,號射陵,鹽城郊區北宋庄人。工書能文,對書法造詣很深。
柳敬亭 (1587~1670), 明末清初大說書家,字葵宇,東台曹家莊人。我國評書藝人的鼻祖,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近、現代
喬冠華 (1913~1983),江蘇省建湖縣慶豐鎮人。歷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外交部副部長、外交部部長等職。
胡喬木 (1912~1992),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政論家和社會科學家、我黨思想理論文化宣傳戰線的卓越領導人,歷任毛澤東的秘書、中宣部常務副部長、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等職務。
郝柏村 (1919年8月8日~),字伯春,漢族,江蘇鹽城人,台灣政府一級上將,曾任「行政院長」、「國防部長」,參謀總長等職。其子郝龍斌現任台北市長。
李國文 (1930~),中國著名作家。代表作《冬天裡的春天》,以及隨筆散文《《罵人的藝術》、《淡之美》、《大雅村言》、《樓外談紅》、《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等。
周巍峙 江蘇東台人,曾擔任文化部副部長、代部長、黨組書記,現任中國文聯主席。系著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曲作者。
卞毓方 1944年生。社會活動家,教授,作家。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5年以來致力於散文創作。
曹文軒 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少年寫作的積極倡導者、推動者。主要作品有文學作品集《憂郁的田園》、《紅葫蘆》等。
魯敏 當代作家,1973年生,女,江蘇東台人。短篇小說《伴晏》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10年10月公布)。江蘇省作協簽約作家,南京市作協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博情書》、《方向盤》等。
⑷ 句容名人有哪些
葛洪(284年~364年或343年)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葯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神仙傳》、《抱朴子》、《肘後備急方》、《西京雜記》等。 笪重光(1623年~1692年)江蘇句容人。字在辛,號江上外史,又號郁岡掃葉道人,人稱「笪江上」。清代書畫家。順治九年(1652)進士,官志御史。為人剛正,敢於直言,晚年居茅山學道,改名傅光。工詩文書畫,精鑒賞, 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李雲峰
尤以書畫名重於時。書法出入蘇軾、米芾,得縱逸之致,頗有成就。與姜宸英,汪士鋐、何焯並稱書畫四大家。傳世作品有《秋雨孤舟圖》及《行書七律詩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魏家福(1950年~)江蘇句容人。大連海事大學航運管理工程專業碩士、天津大學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專業博士。歷任中國-坦尚尼亞聯合海運公司總經理、中遠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總裁、天津遠洋運輸公司總經理、中遠散貨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 李雲峰,現任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黨組副書記,省委秘書長。男,1957年3月生,漢族,江蘇句容人,大學學歷,哲學學士學位,198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10月參加工作。 薛宣林(1957.1---)江蘇南京人(現北京)。相對畫派創始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宣畫院網上畫院院長、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 中華文博藝術發展公益基金會藝術總監、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宣畫(中國畫、國畫)定義人等等。就學於魯迅美術學院、遼寧大學、沈陽炮兵學院。 曾任大學哲學、美學講師。1986年創立相對畫派(為世界上最年輕的畫派創始人,畢加索28歲創立「立體畫派」,薛宣林29歲創立「相對畫派」)。出版學術專著:《中國畫觀念更新與技法新探》(1989中國繪畫藝術劃時代里程碑著作)、《論藝術之永恆》(1993)、《薛宣林藝術論》(2003繼《達芬奇畫論》《羅丹藝術論》康丁斯基《論藝術之精神》之後,世界上第四本畫家藝術論《薛宣林藝術論》)。發表重要論文若干,形成了系統藝術理論思想體系,對推動中國當代繪畫藝術的發展和創新產生了重大影響。被譽為「1989年劃時代藝術奇跡締造者」。開創了獨特的相對畫派(如真似幻)夢幻人體、海景、風景系列。2007年定居北京。
⑸ 我姓陳,祖籍河南羅山縣,尋根究源!
我是安徽宣城的,祖籍河南羅山,宗譜:國芝長秀潤,庭書九榮華……我是潤字輩,有沒有羅山縣的宗親?盼望聯系!
13685632889
⑹ 請問:籍貫是南京的歷史名人有哪些,無論正反面的.
在古代,南京籍的狀元有20餘位,其名單如下: 南唐的盧郢; 北宋的葉祖洽、秦檜、秦熺、俞栗; 南
宋的吳潛、張孝祥;明朝的黃觀、焦竑、朱之蕃。明清的武狀元有周旋、袁士、文質、尹鳳、董永遂、
解元; 清朝的胡任輿、秦大士、黃思永、林本直(武狀元)。(清朝的任長華,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回
族探花);太平天國的傅善祥,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 ...
中華偉大文學巨星、《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於康熙50年(1771年)出生在江寧織造府(今南京市內);
唐朝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王昌齡,生於南京,是寫作七言絕句的聖手。和李白同為唐詩七絕之冠,被譽
為"詩家天子王江寧";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和他兒子王獻之譽滿古今,祖籍臨沂(今山東臨沂),出生
於南京烏衣巷王氏的高門大族;清朝的秦大士,江寧人,雙料狀元(文狀元、武狀元),著名書法家。
乾隆二十七年,充任福建鄉試正考官;江南的花鳥畫始於南唐畫家徐熙,他是南京人,創立了"水墨淡彩
"的風格;五代、宋初畫家巨然,江寧人,善山水畫,與董源"淡墨輕嵐"為一體,畫史並稱"董巨";現代
江蘇書壇,影響最大的是被稱為"四老"的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適、肖嫻,其中林散之是南京江浦人,
胡小石祖籍浙江嘉興,生於南京。林散之的書法名重當代,尤以草書成就最著,有"草聖"之譽;南京師
范大學唐圭璋,地道的南京人,畢生研究詞學,成績斐然,被稱譽為"當代中國詞壇宗匠"。
具有世界影響的科學巨匠祖沖之(生於南京)。他最長於數學和天文學。他對園周率的研究,遠遠超過
了我國古人,比歐洲科學家的推算也早一千年,在數學史上放射著燦爛的光輝;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
,"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是江寧(南京)人王貞儀刻苦努力,才華出眾,成為清朝女天文學家。對某些
地區,特別是對家鄉天氣預測,其准確率達到驚人的程度;丹陽秣陵(今南京)人陶弘景,南朝齊、梁
間道教理論家、醫葯學家。齊高帝時為堵王侍讀,拜左衛殿中將軍,封為奉朝請。齊永明十年(492),
辭職隱居句曲山(今句容茅山)修道。後來,梁武帝禮聘不出,但朝庭每有徵討大事,總是向他咨詢,
他總是耐心解答,獻計獻策,有"山中宰相"之稱。
在現代,有被稱為"東南大學之父"的江浦人郭秉文;被稱為"台灣現代催生者"的南京人李國鼎;生於南京
的教育家陳裕光,建立新中國後,續任金陵大學校長至1951年;先後出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改革》雜志主編等要職的南京人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江寧人愛國報人史良才,在上海辦《申報》20
余年,跟邵飄萍、鄒韜奮齊名。他與蔣jie石針鋒相對,提出"以百萬讀者對抗百萬大軍",終引來sha身之
禍;在我國宗教史上,寶志的名聲如雷貫耳。他生於約481年,卒於514年,本姓朱,句容北鄉東陽(現
劃歸南京棲霞區)人。在現代,隨著"帽兒破,鞋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歌聲,濟公這位故作feng顛
、濟世救民的藝術形象飛進千家萬戶。濟公的原型就是南朝高僧寶志。寶志葬於南京鍾山南麓。在靈谷
寺松風閣西側叢林中,有志公墓塔、三絕碑、志公殿。
作者: 南昌南京 2008-4-24 21:47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南京籍歷史名人有幾何??
秦檜是咱南京的啊
真有臉啊寫出來
作者: 218.64.17.* 2008-4-25 12:07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南京籍歷史名人有幾何??
中華偉大文學巨星、《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於康熙50年(1771年)出生在江寧織造府(今南京市內);
籍貫是按照父親的出生地計算的
樓主這條記錄可能有問題
作者: tonyheejun 2008-4-25 12:08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南京籍歷史名人有幾何??
3樓的不對吧。。。
籍貫哪是父親的出生地啊,
籍貫是爺爺長期居住的地方!
作者: 222.73.24.* 2008-4-25 13:03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南京籍歷史名人有幾何??
無聊。。。
李煜籍貫徐州,跟徐州有什麼關系?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阿。。。
還有與南京有關的歷史文化名人,王安石、吳敬梓、孔尚任、謝安、袁枚等。
⑺ 句容歷史上有那些名人有那些歷史偉人拜訪過
句容名人——笪重光(清)
簡介: 笪重光(1623-1692)句容人。字在辛,號江上外史,又號郁專岡掃葉道人,人稱「笪江上」屬。清代書畫家。順治九年(1652)進士,官志御史。為人剛正,敢於直言,晚年居茅山學道,改名傅光。工詩文書畫,精鑒賞,尤以書畫名重於時。書法出入蘇軾、米芾,得縱逸之致,頗有成就。與姜宸英,汪士鋐、何焯並稱書畫四大家。工山水、蘭竹,山水得江山氣像,高雅的意境和筆墨情趣,溢於毫端。與江南書畫名家王石谷、惲南田、楊晉友善,常一起切磋藝事。亦能詩,詩風清剛雋秀。畫跡有順治十七年(1660)作《松溪清話圖》,圖錄於《神州國光集》;康熙十一年(1672)作《仿元人山水》軸,著錄於《虛齋名畫錄》。傳世作品有《秋雨孤舟圖》及《行書七律詩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書法頗有米芾筆意。著有《書筏》、《畫筌》等研究書畫藝術理論的專著。王翚、惲壽平作評注。書刊印以後,湯貽汾重新進行整理、刪訂,總論11篇,每篇後附上自己的見解,名《畫筌析覽》,對領會原著旨意頗有裨益。
⑻ 河南信陽的歷史名人都有誰
杜樹芝,翟興洲,王延羲,王審知,王潮,鄧穎超,林延皓 ,魏敬,王審邽,何景明,黃守恭,息夫人。
⑼ 信陽歷史上有那些名人
信陽歷史上的名人:
司馬光、鄭成功、陳元光、費禕、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