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寓言、歷史、神話故事的成語各4個
神話,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
歷史,負荊請罪,一鼓作氣,毛遂自薦,草船借箭
寓言,掩耳盜鈴,守株待兔,刻舟求劍,拔苗助長
❷ 成語故事,寓言神話歷史
愚公移山的解釋
成語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成語解釋比喻做事有十分堅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成語出處《列子 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成語簡拼YGYS
成語注音ㄩˊ ㄍㄨㄥ 一ˊ ㄕㄢ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主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成語正音愚,不能讀作「yū」。
成語辨形愚,不能寫作「禹」。
近義詞鍥而不舍、持之以恆
反義詞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成語例子在現代化建設中,我們要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
英語翻譯the Foolish old Man who removed the macntains
俄語翻譯горы свернуть <преодолеть все препятствия>
成語謎語最大的意志
成語故事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裡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准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裡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里。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❸ 成語故事(神話、寓言、歷史各五個故事簡介)
5個含有神話故來事的成語自;
牛郎織女
精衛填海
女媧補天
八仙過海
嫦娥奔月
愚公移山
20個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語:
揠苗助長
自相矛盾
杯弓蛇影
驚弓之鳥
葉公好龍
狼狽為奸
刻舟求劍
掩耳盜鈴
畫蛇添足
亡羊補牢
買櫝還珠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鄭人買履
畫龍點睛
請君入瓮
掩耳盜鈴
井底之蛙
盲人摸象
狡兔三窟
20個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望梅止渴
囊螢映雪
草木皆兵
圍魏救趙
風聲鶴唳
嗟來之食
卧薪嘗膽
三顧茅廬
退避三舍
一鳴驚人
負荊請罪
完璧歸趙
朝秦暮楚
三令五申
紙上談兵
圖窮匕見
胡服騎射
邯鄲學步
鐵杵磨針
聞雞起舞
盲人摸象
水滴石穿
夜郎自大
胸有成竹
樂不思蜀
教學相長
❹ 成語故事(神話、寓言、歷史各五個故事簡介)100字
神話故事:天衣無縫、誇父逐日
寓言故事:掩耳盜鈴、畫蛇添足
歷史故事:完璧歸趙、望梅止渴
含有誇張:氣吞山河、口若懸河
1、天衣無縫tiān yī wú fèng
【解釋】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出處】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徐視其衣並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成語故事】古時候有個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詩善畫,性格詼諧,喜歡開玩笑。盛夏的一個夜晚,他在樹下乘涼,但見長天如碧,白雲舒捲,明月高掛,清風徐來,滿院飄香。這時,一位長得異常美麗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小姐,您是誰?從哪來?」
仙女說:「我是織女,從天上來。」
郭翰問:「你從天上來,能談談天上的事情嗎?」
仙女問:「你想知道什麼?」
郭翰說:「我什麼都想知道。」
仙女說:「這可難了,你讓我從哪說起呀?」
郭翰說:「人們都說仙人聰明,你就隨便說說吧。」
仙女說:「天上四季如春,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綠樹常青,花開不謝。枝頭百鳥合鳴,水中游魚可見。沒有疾病,沒有戰爭,沒有賦稅,總之,人間的一切苦難天上都沒有。」
郭翰說:「天上那麼好,你為什麼還跑到人間來呢?」
仙女說:「虧你還是個讀書人。你們的前輩莊周老先生不是說過『在栽滿蘭花的屋子裡呆久了,也聞不到香味』的話么。在天上呆久了,難免有些寂寞,偶爾到人間玩玩。」
郭翰又問:「聽說有一種葯,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嗎?」
仙女說:「這種葯人間沒有,天上到處都是。」
郭翰說:「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該帶點下來,讓人們嘗嘗有多好呀。」
仙女說:「帶是帶不下來。天上的東西,帶到人間就失去了靈氣。不然早讓秦始皇、漢武帝吃了。」
郭翰說:「你口口聲聲說來自天上,用什麼證明你不是說謊話哄人呢?」
仙女讓郭翰看她的衣服。郭翰仔細看,很詫異仙女的衣服是沒有縫的。
仙女說:「天衣無縫,你連這個都不懂,還稱什麼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聽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見了。
2、誇父逐日kuā fù zhú rì
【解釋】誇父:古傳說中的人名。誇父拚命追趕太陽。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處】《列子·湯問》:「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 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成語故事】這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講的是誇父奮力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
誇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後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乾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乾後,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澤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誇父臨死,拋掉手裡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3、掩耳盜鈴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成語故事】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畫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十回:「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
❺ 成語故事(神話、寓言、歷史各五個故事)
神話故事:天衣無縫、誇父逐日
寓言故事:掩耳盜鈴、畫蛇添足
歷史故事:完璧歸趙、望梅止渴
含有誇張:氣吞山河、口若懸河
1、天衣無縫tiān yī wú fèng
【解釋】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出處】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徐視其衣並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成語故事】古時候有個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詩善畫,性格詼諧,喜歡開玩笑。盛夏的一個夜晚,他在樹下乘涼,但見長天如碧,白雲舒捲,明月高掛,清風徐來,滿院飄香。這時,一位長得異常美麗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小姐,您是誰?從哪來?」
仙女說:「我是織女,從天上來。」
郭翰問:「你從天上來,能談談天上的事情嗎?」
仙女問:「你想知道什麼?」
郭翰說:「我什麼都想知道。」
仙女說:「這可難了,你讓我從哪說起呀?」
郭翰說:「人們都說仙人聰明,你就隨便說說吧。」
仙女說:「天上四季如春,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綠樹常青,花開不謝。枝頭百鳥合鳴,水中游魚可見。沒有疾病,沒有戰爭,沒有賦稅,總之,人間的一切苦難天上都沒有。」
郭翰說:「天上那麼好,你為什麼還跑到人間來呢?」
仙女說:「虧你還是個讀書人。你們的前輩莊周老先生不是說過『在栽滿蘭花的屋子裡呆久了,也聞不到香味』的話么。在天上呆久了,難免有些寂寞,偶爾到人間玩玩。」
郭翰又問:「聽說有一種葯,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嗎?」
仙女說:「這種葯人間沒有,天上到處都是。」
郭翰說:「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該帶點下來,讓人們嘗嘗有多好呀。」
仙女說:「帶是帶不下來。天上的東西,帶到人間就失去了靈氣。不然早讓秦始皇、漢武帝吃了。」
郭翰說:「你口口聲聲說來自天上,用什麼證明你不是說謊話哄人呢?」
仙女讓郭翰看她的衣服。郭翰仔細看,很詫異仙女的衣服是沒有縫的。
仙女說:「天衣無縫,你連這個都不懂,還稱什麼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聽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見了。
2、誇父逐日kuā fù zhú rì
【解釋】誇父:古傳說中的人名。誇父拚命追趕太陽。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處】《列子·湯問》:「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 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成語故事】這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講的是誇父奮力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
誇父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後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乾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乾後,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澤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誇父臨死,拋掉手裡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3、掩耳盜鈴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成語故事】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畫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十回:「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
【成語故事】古代楚國有個貴族,祭過祖宗以後,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門客們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都來喝則不夠,一個人喝則有餘。讓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 有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卻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說:「我能夠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呢!」可是沒等他把腳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給蛇添腳的人終於失掉了到嘴的那壺酒。
5、完璧歸趙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釋】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成語故事】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6、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成語故事】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7、氣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解釋】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8、口若懸河kǒu ruò xuán hé
【解釋】若:好象;懸河:激流傾瀉。講起話來滔滔不絕,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成語故事】晉朝時,有一位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紀很輕的時候,就已經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尤其他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現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十分淵博,對於事情也常常能有獨到的見解。
後來,他又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並且對他們的學說有了深刻的理解。當時,有不少人慕名而來,請他出去做官,他都一概謝絕,每天只是埋頭研究學問,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談論哲理。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永恆的快樂,活得充實自在。
但是,又過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來請他,他實在推辭不掉,只得答應了,到朝廷中做了黃門侍郎的官。
到了京城,由於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麼事情他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歡發表自已的見解,因此每當人們聽他談論時,都覺得津津有味。
當時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贊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郭象的辯才,由此可知。而後人就以「口若懸河」來形容人善於說話,且說起話來就像倒懸的河水,滔滔不絕,永遠沒有停止的時侯。
❻ 關於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神話故事的成語(各10個)
寓言:《龜兔賽抄跑》、《自相矛盾襲》、《農夫和蛇》、《會飛的烏龜》、《北風和太陽》、《農夫和金魚》、《東郭先生和狼》、《混水摸魚》、《狼與逃進神廟的小羊》、《狐狸和樵夫》
歷史:《鐵棒磨成針》、《狡兔三窟》、《三顧茅廬》、《老馬識途》、《呂後執政》、《毛遂自薦》、《破釜沉舟》、《取經求佛》、《盲人摸象》、《孫龐鬥智》
神話:《誇夫追日》、《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炎帝神農》、《黃帝的崛起》、《戰神蚩尤和指南針》、《九天玄女》、《旱神魃》、《嫦娥偷靈丹》、《三打白骨精》
❼ 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都有哪些
寓言故事:
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刻舟求劍守株待兔
葉公好龍亡羊補回牢畫蛇添足掩耳盜答鈴買櫝還珠
杞人憂天 井底之蛙 濫竽充數 狐假虎威 鷸蚌相爭
畫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興嘆 鄭人買履
神話故事:
後羿射日 誇父追日 含沙射影 誇父逐日 八仙過海 嫦娥奔月
牛郎織女 精衛填海 葉公好龍 井底之蛙 天衣無縫 涸轍之魚
女媧補天 海市蜃樓 太公釣魚 女媧造人 八仙過海 愚公移山
農神後稷 劈山救母 神筆馬良 補天浴日 東兔西烏 東曦既駕
吉光片羽 開天闢地 煉石補天 牽牛織女 清都紫微 擎天之柱
日薄虞淵 十日並出 水漫金山 松喬之壽 天衣無縫 巫山雲雨
無縫天衣 興風作浪 興雲致雨 玉宇瓊樓 月里嫦娥 雲錦天章
歷史故事: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❽ 關於歷史、寓言、神話的成語故事各3個
誇父逐日
八仙過海
嫦娥奔月
牛郎織女
精衛填海
開天闢地
火眼金睛
女媧補天
盤古開天
葉公好龍
井底之蛙
天衣無縫
涸轍之魚
歷史故事:紙上談兵 卧薪嘗膽 背水一戰 望梅止渴
神話故事:誇父逐日 開天闢地 八仙過海 精衛填海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亡羊補牢 刻舟求劍 自相矛盾
❾ 關於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神話故事的四字成語(各10個)
鞭長莫及、賓至如歸、毛遂自薦、伯樂識馬、博而不精、驚弓之鳥、高山流水
❿ 有哪些(成語)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
寓言故事:
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刻舟求劍守株待兔
葉公好龍亡羊補牢畫蛇添足掩耳盜鈴買櫝還珠
杞人憂天 井底之蛙 濫竽充數 狐假虎威 鷸蚌相爭
畫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興嘆 鄭人買履
神話故事:
後羿射日 誇父追日 含沙射影 誇父逐日 八仙過海 嫦娥奔月
牛郎織女 精衛填海 葉公好龍 井底之蛙 天衣無縫 涸轍之魚
女媧補天 海市蜃樓 太公釣魚 女媧造人 八仙過海 愚公移山
農神後稷 劈山救母 神筆馬良 補天浴日 東兔西烏 東曦既駕
吉光片羽 開天闢地 煉石補天 牽牛織女 清都紫微 擎天之柱
日薄虞淵 十日並出 水漫金山 松喬之壽 天衣無縫 巫山雲雨
無縫天衣 興風作浪 興雲致雨 玉宇瓊樓 月里嫦娥 雲錦天章
歷史故事: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