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屯留縣歷史名人

屯留縣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28 19:15:24

⑴ 吉林出過哪些名人政治界、娛樂界、文學界均可。

1、魏拯民

魏拯民(1909-1941),原名關有維,東北抗日聯軍傑出領導人之一,為了革命斗爭的需要,他曾經用過10個化名,魏拯民就是他奔赴東北抗日前線以後一直用的化名。

⑵ 家鄉的名人 陽城人300字作文

孫文龍
孫文龍,山西陽城縣河北鎮孤堆底村人,生於1931年,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7年響應黨的號召從優越的省委機關主動申請回鄉支援農村建設,先後任鄉長、公社書記、副縣長、縣長,連任陽城、武鄉、屯留三縣縣委書記,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因積勞成疾,逝於任上,年僅51歲。
編輯本段社會貢獻及影響
社會貢獻
他的一生,作風過硬、務實求真、敢想敢幹、致富百姓,走一處、變一處,干一處、紅一處。他思想超前,開種植蘋果之先河,給寺頭人民栽上了搖錢樹;樹旗標帆,栽桑養蠶、使陽城成為「山西之首、華北之冠」;開渠截流、築壩建庫,創出了水資源綜合利用全國第一縣,白桑「一滴水」精神聞名中外;敢為人先、大膽創新,高寒山區試種棉花成功,受到周總理的贊揚。到武鄉任職期間,實事求是平反冤假錯案2220件,贏得民心,山西省委推廣了武鄉的經驗;移花接木,使武鄉變為全國新蠶區的一面旗幟,受到國務院的表彰;改土治水,全縣開展了136項農田水利建設的富民工程卓有成效。屯留縣任職,不畏病魔,鞠躬盡瘁,對農業進行科學規劃綜合治理、奠定了致富之基,使蠶桑生產成為該縣支柱產業之一,五里庄絲織掛毯也走向了世界。他親民為民愛民,廉政勤政善政,深得三縣人民的愛戴,因而被人民群眾親切地稱為「蠶桑書記」、「糞簍書記」、「焦裕祿式的好書記」。
社會影響
一個共產黨員、縣委書記逝世二十多年來,人們不但沒有忘記,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敬仰他、緬懷他、傳頌他……中共陽城縣委、縣人民政府先後三次作出向孫文龍同志學習的決定,山西省蠶學會和陽城、武鄉、屯留三縣縣委、縣政府為他修建了紀念亭。山西電影電視製片廠拍攝十集電視連續劇《滄桑情》在中央電視台播放,排演大型紀實豫劇《公僕孫文龍》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民間成立了孫文龍精神研究會,故鄉人民自發捐資修建孫文龍紀念館,同時,在互聯網上開通了孫文龍紀念館網站,新華出版社、紅旗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中國作家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先後出版了《魂系百姓》、《永恆的懷念》、全國中小學生民族精神鄉土教育叢書《讀書、讀人、讀精神》、長篇紀實小說《孫文龍》等9本著作。新華網、山西日報、太行日報先後刊發了《穿越時空的精神長廊》、《樹碑記》、《不能不寫的報道》、《刻在人民心中的豐碑》等。地方各種志書對他的各種事跡均有記載。紀念館先後被毛澤東思想學術研究會、中國誠信網、中共山西省委、共青團山西省委、山西大學、晉城市委、晉城市人民政府、陽城縣委、縣政府等命名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基地」、「黨員幹部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色旅遊教育基地」,被晉城市、陽城縣兩級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民呼喚孫文龍精神,時代需要孫文龍式幹部。孫文龍精神已經成為當地新農村建設、弘揚民族精神、培育民族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動力。孫文龍精神源自陽城,高揚太行,面向全國,走向世

⑶ 長治市屯留縣有啥文化,有沒有什麼歷史典故

縣城西北復20公里的老爺山革命戰制斗遺址,是上黨戰役全殲閻錫山軍隊,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性決戰處。 1945年,聞名中外的「上黨戰役」主戰場就發生在這里。共殲俘敵援部隊2.2萬餘人。為上黨戰役的最後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從而揭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 山上原有唐代至清代的寺廟8處,137間,盡毀於戰爭中,現除部分基礎遺存外,(斷垣殘壁改作它用),僅剩一座蓮花舍利塔,滿身彈痕累累,是「上黨戰役」的一個重要標志。 屯留歷史修久,遠古時期,即有人類活動。西漢置縣至今。民間有「後羿射日」、「卞和獲壁」、「張良得兵書」、「王伯當中箭」的傳說。歷史上著名人物有漢初的傑出政治家張良、抗日聯軍將領、中共東南滿省委書記魏拯民列士,可謂英才輩出。 屯留是有名的革命老區。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黨組織。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北方局、晉冀豫區黨委和八路軍總部先後進駐屯留。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羅榮桓、左權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這里留下了光輝戰斗的足跡。名震中外的上黨戰役主戰場就在屯留增內的老爺山。

麻煩採納,謝謝!

⑷ 辛店鎮有哪些歷史人物

白居易
新鄭白氏,據古譜記載:白鍠這一枝,在白居易隨父親寄居符離集之後,並沒有在這里留下後代。現代新鄭白氏來源,鞏縣《石關白氏宗鑒》中有《重修石關白氏世譜序》是這樣記載的:「二十九代孫元嵩州通判諱時先,遭元季之亂,棄職。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隱居鞏縣石關,為鞏縣白氏始祖。元末明初(1355年),遭戰亂、天災,三子又分別卜居。長諱君卿居鞏縣石關,次諱君讓居溫縣王羊店,三諱君鄉居密縣白寨和新鄭辛店,為鞏、溫、密、新四縣二世祖。白氏始祖自徙鞏迄今,已六百餘載。」這段話說得非常明白,白居易二十九代孫白時先先從洛陽遷到鞏縣,他的三兒子白君鄉又回到新鄭,為新鄭白氏始遷祖。
自從白君鄉定居辛店以後,已經656年了。他的子子孫孫,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得天地之靈秀,出蓋世之英才。明清時代,進士及第授任縣令以上者,有十多位,白綉正德年間任鎮江通判;第十一代孫白鳳闔任禮部儒官;十二代孫白熺任西城兵馬司;白笏萬曆年間任鴻臚寺署丞;十五代孫白士魁以知縣任廣東博茂場鹽大使;白士弘任四川資州(治所在今四川資中縣)井研縣知縣;十六代孫白昭任直隸趙州(治所在今河北趙縣)高邑縣知縣;十七代孫白書丹任四川通判、鹽業大使;白書田任廣東新安、大埔二縣知縣;十八代孫白焯任山西省屯留縣知縣;白三元順治年間任陝西遞運所大使;白幼輿乾隆年間任中書科中書。十九世孫白喬林任湖北德安府州判。他們多繼承了祖先美德,為官清正廉明。君鄉公的第十一代孫白鳳書任鑾儀經歷司經歷。明末,匪寇四起,災荒連年,民不聊生,餓殍遍野。鳳書凄然慨嘆道:「人皆空腹,我豈能獨飽!」遂家財散盡,捐谷三百餘石,金三十兩,搭設粥棚,廣濟災民;又施棺木百具,收殮屍骸,督眾掩埋。及清朝定鼎,新鄭知縣王業興上報朝廷表彰,於雍正六年人忠義祠。第十二代孫白祿,進士及第後任廣東肇慶府陽江縣主薄,後欽命任廣東、江南兩省尺斗較量,實為「日進斗金」的肥缺。然而在他任職的數年之中,始終廉潔自持,一塵不染。上司獎以百金,但他堅辭不受。後又遷升為陝西鞏昌府同知。
新中國建立以後,新鄭白氏更是人才薈萃。僅辛店一鎮,縣市級以上的政界要員就有七位。白居易第五十一代孫白進中歷任開封地委組織部幹事、地委辦公室秘書,省科委秘書,省委文教部幹事,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人事處處長、機關黨委書記、內司工委辦公室主任,省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省九屆人大代表。白金聲歷任河南省委書記趙文甫秘書,省政府僑務辦公室副處長、處長、機關總支副書記、助理巡視員。五十二代孫白福治歷任新鄭縣沂水小學、新鄭第六中學教師,中共新鄭縣委宣傳部幹事,縣委辦公室幹事,縣革委辦事組副組長,縣委辦公室副主任、主任,縣委副書記,中共開封地委副秘書長,中共中牟縣委副書記,中共登封縣委書記,中共鄭州市委常委、市農委主任、黨組書記,市紀委書記,政協鄭州市委員會主席、黨組書記。中共鄭州市第五、第六、第七屆代表大會代表,鄭州市第八、第九、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河南省第四、第五屆代表大會代表。五十三代孫白紅戰歷任航空工業總公司新鄉103廠設計員、工藝科科長、廠長助理、副廠長,河南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黨委委員,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鄭州市委常委、秘書長,市委辦公廳主任,鄭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省轄市市長級幹部,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白留斌任新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白保迎任新鄭市市長助理;白新治任新鄭市政協副主席。他們都是新鄭白氏的精英,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盡職盡責,不辱使命,為人民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新鄭白氏後裔英才,更是瓜瓞綿綿,生生不息。白居易的五十二代孫白現軍,辛店許窯人,攻讀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研究生。在國家核心期刊《行政與法》等發表論文多篇,獲得碩士學位;五十三代孫白艷鋒,辛店人,攻讀河南大學物理系「光學傳輸」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他們都將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從白君鄉定居新鄭辛店至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下傳三十餘代,又因為居官、經商、避亂、過災等原因,一部分族人遷徙到中牟、尉氏、密縣、長葛、寶豐、魯山、方城、社旗、襄縣、葉縣等地,目前新鄭白氏後裔已達十萬之眾。無論他們徙居何處,他們都認定新鄭辛店是他們的發祥地。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日,遷居各地的白氏後裔都會返回辛店祭奠先祖,以懷念先祖,懷念故鄉,聯絡宗親,共圖發展。

⑸ 姓晉的名人。。。急需急需!! !

晉 騭:宋朝的州官,他到房州做州官時,遇上兵亂,百姓鬧飢荒,他令軍隊墾荒種田,至秋大熟豐收後,倉廩富足,遂將糧食分給百姓,免其徭役。他還修建學校,讓平民百姓的小孩也有書讀。而且還召集鐵、木匠,為百姓改良和修理農具。頗有政績。

晉 爵:明朝文官,又能帶兵,文武雙全,性格剛正,後來討厭官場,就回鄉去了。

晉文公:名重耳(公元前697-公元前628),春秋時晉國國君,名重耳。獻公次子。驪姬之亂,重耳出奔,在外十九年,歷經狄、衛、齊、曹、宋、鄭、楚、秦諸國。惠公死,懷公繼立,不得人心。遂借秦穆公力歸晉,得即君位。任用狐偃、趙衰等人,整頓內政,增強軍力,使國力復強。平周王室王子帶亂,迎周襄王復位,以尊王為號召,樹立威信。城濮之戰大敗楚、陳、蔡三國軍,會諸侯於踐土,遂成霸主。在位九年。

晉灼:晉代尚書郎晉灼,河南人。著有《漢書音義》。

晉馮:東漢京兆祭酒晉馮,京兆人。好古樂道,班固薦之於東平王。

晉調元:明代館陶知縣晉調元,大飢之年,捐俸煮粥活民,備受稱道。

晉原平,山西原平人,1963年生,1983年山西大學中文系畢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在地市一級機關工作二十餘年,擔任地市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十餘年,編寫過各類大型圖書十數部,最為轟動的文學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生死門》、《權力場》、《大欲壑》(合稱世紀三部曲)、《權力的平台》。

⑹ 吉林市歷史人物介紹

吉林市的歷史人物:
牛子厚
牛子厚(吉林牛家代表人物,著名京劇科班「喜連成」的創始人)本名牛秉坤,字子厚,祖籍山西太原。1866年(同治五年)出生於吉林,是著名巨商「船廠牛家」的第四代傳人,是在吉林城擁有幾十家商號,並在東北各主要城鎮都布有「買賣」的大東家。他創建了「喜連成科班」,後改名為「富連成」科班,為中國京劇事業的繼承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該科班學習的學員因是受正規專業教育,很多學員日後在京劇界都成了「名角」,還有些人譽滿全國,譽滿全球。比如梅蘭芳原名梅喜群,後改名蘭芳,周信芳、馬連良等,都是從這個科班學成的學員。
宋小濂
宋小濂 ,字友梅、鐵梅。吉林省雙陽縣人,中國近代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工詩善書,被喻為「吉林三傑」之一,民國三年曾出任黑龍江都督兼民政長;在抗擊沙俄,捍衛國家領土完整方面做出了貢獻。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宋
成多祿
成多祿 吉林人,著名書法家。他精詩文、功書法、詩詞、文稿,墨跡遍及東北三省,馳名全國,被喻為「吉林三傑」之一。民國初年任吉林省第二屆參議院議員,民國教育部審核處處長,且為官清廉,被群眾譽為「清廉太守」。
徐鼐霖
徐鼐霖 永吉尚禮人,民國八年(1919年)任吉林省長,他精詩文、善書法,文化藝術成就很高,被謄為「吉林三傑」之一;東北淪陷後,堅持不與偽政權合作,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
韓憲宗
韓憲宗 吉林人,在同日軍作戰保遼南及在樺甸黃金資源早期開發方面功不可沒,並創下了當時聞名全國的「黃金世界」。
張作相
張作相 遼寧錦州義縣人,他人1924年4月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期間提任吉林省督軍、省長等職。任職期間內創立了最早的高等學校,修築了吉海鐵路,修建了第一座自來水廠等。深得百姓擁戴。
李維民
李維民原名李馥慧,曾用名李一民,張守仁,王一民。祖籍河北,1909年生於吉林。1930加入中國共產黨,對革命事業忠心耿耿,早年長期工作在敵占區,是吉林特別支部、中共吉林市委的創立者之一。

⑺ 屯留縣明朝年那個村出過名人大官

這么問肯定沒好事

⑻ 山西省屯留有多少人

屯留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毗鄰長治市區。自秦設屯留縣至今有2000多年的縣制歷史。全縣國土面積1142平方公里,轄11鄉鎮3個開發區,總人口26萬人。

閱讀全文

與屯留縣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