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汪精衛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汪精衛

發布時間:2021-02-28 18:32:17

❶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

你好

第一,要確定歷史人物的時代背景
(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歷史人物生活的時間、國家、時代特點以及他的活動所處的歷史環境等。)
第二,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
(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這實質是尋找個人活動與本階級的關系。)
第三,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進步。)
1、中國古代政治人物。主要圍繞他的政治主張和措施進行分析,看他對當時社會各方面產生了什麼影響。
一般可從四個方面來把握:對社會生產和科學文化發展的影響;對民族融合和民族團結的影響;對國家統一鞏固和發展的影響;對加強中外關系和國際交往的影響等。
2、中國古代農民起義領袖。主要看他所領導的起義:在打擊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方面有何直接作用(推翻或瓦解其統治);有何間接作用(即在多大程度上迫使後來的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從而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促使生產力的發展);在斗爭中提出的口號或綱領對提高農民革命斗爭水平有何作用。
3、中國古代少數民族領袖。主要看他的政治、經濟、文化措施和行動:對本地區、本民族發展進步有何作用;對民族團結和融合進步有何作用;對國家的統一鞏固有何作用。
4、中國近現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張、措施或行動:對反對封建勢力,動搖其統治基礎有何作用;對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獨立有何作用;對西學的傳播發展有何作用;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有何作用;對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強國富國之路有何作用。特別要注意他在上述幾個方面比他的前人有何進步,此點是確定近現代政治人物時應把握的總原則。
5、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張、對外政策和行動:對本國家、本民族歷史發展進步有何作用;對本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歷史的發展進步有何作用。
第四,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或活動對其做出應有的評價。在總結歸納歷史人物的活動時,可採用兩種方法:
1、「階段論」的方法,該法以時間順序為綱,結合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時代,把歷史人物的活動分成不同階段,逐段評價其功過是非。(如評價左宗棠、汪精衛等人)
2、「方面論」的方法。該法以人物活動的內在邏輯關系為順序,把它分解成幾個不同的方面來評價。(如對漢武帝就可把他的活動分成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六個不同方面進行評價。 )
第五,要確定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性結論。對歷史人物,不僅要一分為二,還要有一個總結論,亦即對歷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斷。
在具體評定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要從決定歷史人物歷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如南陽太守杜詩他的主要貢獻是水排的發明,因此,把他不能定性為地主階級政治家,而應確定為中國古代傑出的發明家。)
二是在對政治性人物定性時,一定要指明他的階級屬性。如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❷ 如何客觀全面地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還有歷史事件

第一,要確定歷史人物的時代背景
(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歷史人物生活的時間、國家、時代特點以及他的活動所處的歷史環境等.)
第二,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
(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這實質是尋找個人活動與本階級的關系.)
第三,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進步.)
1、中國古代政治人物.主要圍繞他的政治主張和措施進行分析,看他對當時社會各方面產生了什麼影響.
一般可從四個方面來把握:對社會生產和科學文化發展的影響;對民族融合和民族團結的影響;對國家統一鞏固和發展的影響;對加強中外關系和國際交往的影響等.
2、中國古代農民起義領袖.主要看他所領導的起義:在打擊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方面有何直接作用(推翻或瓦解其統治);有何間接作用(即在多大程度上迫使後來的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從而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促使生產力的發展);在斗爭中提出的口號或綱領對提高農民革命斗爭水平有何作用.
3、中國古代少數民族領袖.主要看他的政治、經濟、文化措施和行動:對本地區、本民族發展進步有何作用;對民族團結和融合進步有何作用;對國家的統一鞏固有何作用.
4、中國近現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張、措施或行動:對反對封建勢力,動搖其統治基礎有何作用;對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獨立有何作用;對西學的傳播發展有何作用;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有何作用;對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強國富國之路有何作用.特別要注意他在上述幾個方面比他的前人有何進步,此點是確定近現代政治人物時應把握的總原則.
5、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張、對外政策和行動:對本國家、本民族歷史發展進步有何作用;對本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歷史的發展進步有何作用.
第四,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或活動對其做出應有的評價.在總結歸納歷史人物的活動時,可採用兩種方法:
1、「階段論」的方法,該法以時間順序為綱,結合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時代,把歷史人物的活動分成不同階段,逐段評價其功過是非.(如評價左宗棠、汪精衛等人)
2、「方面論」的方法.該法以人物活動的內在邏輯關系為順序,把它分解成幾個不同的方面來評價.(如對漢武帝就可把他的活動分成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六個不同方面進行評價.)
第五,要確定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性結論.對歷史人物,不僅要一分為二,還要有一個總結論,亦即對歷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斷.
在具體評定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要從決定歷史人物歷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如南陽太守杜詩他的主要貢獻是水排的發明,因此,把他不能定性為地主階級政治家,而應確定為中國古代傑出的發明家.)
二是在對政治性人物定性時,一定要指明他的階級屬性.如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❸ 應該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要想抄對歷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襲的評價,必須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下,具體注意下列幾點:

1.特定的歷史背景。背景是歷史人物活動的大舞台,人物同樣的活動如果處於不同的歷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評估。

2.確定評估標准。我們看一個人物的活動或舉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僅從道義的角度去考慮。而要看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統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說人無完人,就是指對人物的評估要一分為二,全面客觀。對歷史人物要考慮他的階級性和時代性。

4.克服英雄史觀。歷史上有作為的人物是時勢造就出來的,同時也要承認人物的個性特點對事物的一定影響力。

5.要根據具體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克服思維定勢,將材料觀點和教材有關知識進行綜合分析。

6.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決不能主觀臆斷,空穴來風。也就是在佔有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對歷史人物給予評價。

❹ 比較詳細的評價汪精衛 想了解這個人的主要事跡。

汪精衛(1883~1944),原中國國民黨副總裁,親日派首領,後作為中國歷史最臭名昭著的大漢奸之一,汪精衛將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原名兆銘,字季新。廣州番禹人。
1903年官費赴日本留學。1905年參與組建同盟會。一度主編《民報》。1905~1906年資產階級革命派與改良派論戰期間,發表一系列文章,宣傳革命主張,抨擊清政府和改良派,產生了積極影響。1907年隨孫中山赴南洋。1910年3月,謀炸清攝政王載灃,事泄被捕,被判處終身監禁。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汪出獄並結識袁世凱。與楊度組織「國事共濟會」,呼籲停戰議和。12月,充當南方議和參贊,參與南北和談,主張孫中山讓權,推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統治時期到法國留學。回國後於1919年在孫中山領導下,駐上海創辦《建設》雜志。1921年孫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汪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次年任總參議。
1922~1923年,孫中山籌備改組中國國民黨,汪反對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汪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兼宣傳部長。1925年3月孫病危,汪代為起草遺囑。孫中山病逝後,廣東政府於1925年7月改組,汪被舉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 ,汪也於7月15日發動政變,殘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1928年11月,陳公博等在上海成立改組派,汪被舉為首領。1930年汪聯合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共同反蔣。失敗後,潛逃香港。1931年,汪糾合各派反蔣勢力,在廣東另立國民政府。九一八事變後,全國人民一致要求各黨派共同抗日。蔣、汪再次合作。1935年汪被刺受重傷。1936年西安事變後,准備乘機取代蔣介石出掌政權。蔣回南京後,汪出任國民黨政治委員會主席。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汪被舉為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國民參政會議長,黨、政權勢均在蔣介石之下。12月潛逃越南,發表「艷電」,公開投降日本。1939年5月,汪精衛等赴日,與日本當權者直接進行賣國交易。回國後於8月在上海秘密召開偽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宣布「反共睦鄰」的基本政策。12月,與日本特務機關簽訂《日華新關系調整綱要》,以出賣國家的領土主權為代價,換取日本對其成立偽政權的支持。1940年3月,汪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汪任「行政院長」兼「國府主席」。1944年11月,在日本名古屋病死。
少年歲月

❺ 如何客觀全面地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還有歷史事件

一,要確定歷史人物的時代背景 (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歷史人物生活的時間、國家、時代特點以及他的活動所處的歷史環境等。) 第二,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 (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這實質是尋找個人活動與本階級的關系。) 第三,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進步。) 一般可從四個方面來把握:對社會生產和科學文化發展的影響;對民族融合和民族團結的影響;對國家統一鞏固和發展的影響;對加強中外關系和國際交往的影響等。 2、中國古代農民起義領袖。主要看他所領導的起義:在打擊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方面有何直接作用(推翻或瓦解其統治);有何間接作用(即在多大程度上迫使後來的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從而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促使生產力的發展);在斗爭中提出的口號或綱領對提高農民革命斗爭水平有何作用。 3、中國古代少數民族領袖。主要看他的政治、經濟、文化措施和行動:對本地區、本民族發展進步有何作用;對民族團結和融合進步有何作用;對國家的統一鞏固有何作用。 4、中國近現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張、措施或行動:對反對封建勢力,動搖其統治基礎有何作用;對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獨立有何作用;對西學的傳播發展有何作用;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有何作用;對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強國富國之路有何作用。特別要注意他在上述幾個方面比他的前人有何進步,此點是確定近現代政治人物時應把握的總原則。 5、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張、對外政策和行動:對本國家、本民族歷史發展進步有何作用;對本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歷史的發展進步有何作用。 第四,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或活動對其做出應有的評價。在總結歸納歷史人物的活動時,可採用兩種方法: 1、「階段論」的方法,該法以時間順序為綱,結合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時代,把歷史人物的活動分成不同階段,逐段評價其功過是非。(如評價左宗棠、汪精衛等人) 2、「方面論」的方法。該法以人物活動的內在邏輯關系為順序,把它分解成幾個不同的方面來評價。(如對漢武帝就可把他的活動分成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六個不同方面進行評價。 ) 第五,要確定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性結論。對歷史人物,不僅要一分為二,還要有一個總結論,亦即對歷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斷。 在具體評定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要從決定歷史人物歷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如南陽太守杜詩他的主要貢獻是水排的發明,因此,把他不能定性為地主階級政治家,而應確定為中國古代傑出的發明家。) 二是在對政治性人物定性時,一定要指明他的階級屬性。如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6

❻ 希望能得到一個關於汪精衛的客觀公正的簡介和評價

一個失敗了的政治家。今天終於有人出面正視事實而不是肓從「正統」的宣傳了。好事啊,中華民族真正的文人還是有的!孔子的學生並非都是「儒弱之流」也!!

❼ 如果是在回答考試試題:如何評價歷史人物孫中山(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人物,從功與過兩個方面來分析)

所謂辯證的眼光,就是一分為二的看,
既要看到孫中山成功的一面,也要看失敗的一面,既要看正確的一面,也要看錯誤的一面。並和結合當時歷史事實,充分說明。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他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敗的清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對中國的思想,政治,文化,人民生活,等諸多方面,產生了極其巨大的影響。這是孫中山成功的一面。正確的一面,他提出的暴力革命路線,和三民主義也是很正確的,通過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改革之後,甲午一戰。都證明「改良」是就不了中國的,只有暴力革命。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在民生凋敝政府腐敗列強凌辱的現實下切實的反映了國人的心裡渴望。符合當時的國情。
但是,孫中山的辛亥革命,卻是失敗的革命,他沒能改變中國勞苦人民的悲慘境地。沒能建立一個統一高效廉潔的新國民政府,而是南北議和,北洋舊勢力,執掌中國。所以,他是不成功的,就好比「掛羊頭賣狗肉,換湯不換葯」。而且,他的三民主義雖然是大多數國人的渴望,但過於理想主義,執行起來難度很大。因為當時軍閥林立,政治野心家比比皆是。真正像孫中山那樣為國為民謀前途的人太少了。所以直到新三民主義提出之前,孫中山的共和革命一直都在「怪圈裡打轉」成功不了。這也就是「書生造反,十年不成」的深刻道理。

❽ 如何更全面評價歷史人物

第一,要確定歷史人物的時代背景
(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歷史人物生活的時間、國家、時代特點以及他的活動所處的歷史環境等。)
第二,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
(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這實質是尋找個人活動與本階級的關系。)
第三,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進步。)
1、中國古代政治人物。主要圍繞他的政治主張和措施進行分析,看他對當時社會各方面產生了什麼影響。
一般可從四個方面來把握:對社會生產和科學文化發展的影響;對民族融合和民族團結的影響;對國家統一鞏固和發展的影響;對加強中外關系和國際交往的影響等。
2、中國古代農民起義領袖。主要看他所領導的起義:在打擊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方面有何直接作用(推翻或瓦解其統治);有何間接作用(即在多大程度上迫使後來的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從而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促使生產力的發展);在斗爭中提出的口號或綱領對提高農民革命斗爭水平有何作用。
3、中國古代少數民族領袖。主要看他的政治、經濟、文化措施和行動:對本地區、本民族發展進步有何作用;對民族團結和融合進步有何作用;對國家的統一鞏固有何作用。
4、中國近現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張、措施或行動:對反對封建勢力,動搖其統治基礎有何作用;對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獨立有何作用;對西學的傳播發展有何作用;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有何作用;對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強國富國之路有何作用。特別要注意他在上述幾個方面比他的前人有何進步,此點是確定近現代政治人物時應把握的總原則。
5、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張、對外政策和行動:對本國家、本民族歷史發展進步有何作用;對本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歷史的發展進步有何作用。
第四,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或活動對其做出應有的評價。在總結歸納歷史人物的活動時,可採用兩種方法:
1、「階段論」的方法,該法以時間順序為綱,結合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時代,把歷史人物的活動分成不同階段,逐段評價其功過是非。(如評價左宗棠、汪精衛等人)
2、「方面論」的方法。該法以人物活動的內在邏輯關系為順序,把它分解成幾個不同的方面來評價。(如對漢武帝就可把他的活動分成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六個不同方面進行評價。 )
第五,要確定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性結論。對歷史人物,不僅要一分為二,還要有一個總結論,亦即對歷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斷。
在具體評定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要從決定歷史人物歷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如南陽太守杜詩他的主要貢獻是水排的發明,因此,把他不能定性為地主階級政治家,而應確定為中國古代傑出的發明家。)
二是在對政治性人物定性時,一定要指明他的階級屬性。如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歷史人物汪精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