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拒絕誘惑的名人事例
查抄和珅家產清單》,
房屋3000間,田地8000頃,銀鋪42處,當鋪75處,赤金60000兩,純金,大金元寶100個,有人說才100個,我沒說完,1000兩一個,100個,多少,十萬兩;小銀元寶56600個,這也不多啊,100兩一個,566萬兩。還沒完呢,這還只是九牛一毛,接著念。銀錠900萬個,900萬個,洋錢58000元,制錢150萬文,銅錢,150萬文。還沒完呢,吉林人參600餘斤,玉如意1200餘柄,皇上家有多少?他們家有1200餘柄,珍珠手串230串,還有珍珠,您那珍珠不算,我說的珍珠是桂圓那麼大的珍珠,人家記的就是桂圓大珍珠,10粒,大紅寶石10塊,大藍寶石40塊,看來還是紅寶石值錢,銀碗40桌,咱就算一桌10個,誰家一桌才擺10個啊,銀碗40桌,珊瑚樹11支,每支都一米以上高,那時不是這么記的,三尺有餘,珊瑚樹11支。還有,紗緞綢羅,綾羅綢緞,做衣服的料子,一共有14300匹,毛呢嗶嘰20000板,狐皮550張,貂皮850張,還有其他的皮又各種粗細皮56000張,銅器和錫器361000件,名貴瓷器10萬件。還有床,什麼床,成炕的床,滿炕就是一個床,一張床,什麼床,金子做的,鏤金八寶炕床24座,西洋鍾460座,四季好衣服7000件,家人606名,婦女600名。查抄時曾經把和珅的家產編為109號,其中26號已估價的價值多少錢呢呢?價值兩億六千四百萬兩白銀,還有83號沒估價。如果按我們估價的再一算,又應該有8億多兩,那也就是說和珅的家產一共有多少,一共有11億兩,11億兩是一個什麼概念,還真不好說。
清朝每年的國庫收入7000萬兩,11億,什麼概念?15年清朝的國庫收入,和珅當政多少年?25年不到,他自己家產多少?15年清朝的國庫收入都給他了,
② 拒絕誘惑的名人故事
1934年11月初,方誌敏奉命率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北上,任紅10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至皖南遭國民黨軍重兵圍追堵截,艱苦奮戰兩月余,被7倍於己的敵軍圍困。他帶領先頭部隊奮戰脫險,但為接應後續部隊,復入重圍,終因寡不敵眾,於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隴首村被俘。被捕那天,兩個國民黨士兵搜遍方誌敏全身,除了一塊懷表和一支鋼筆,沒有一文錢。誠如方誌敏所說:「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他正氣凜然,堅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時年36歲。
東漢人楊震是個頗得稱贊的清官。他做過荊州刺史,後調任為東萊太守。當他去東萊上任的時候,路過冒邑。冒邑縣令王密是他在荊州刺吏任內薦舉的官員,聽到楊震到來,晚上悄悄去拜訪楊震,並帶金十斤作為禮物。
王密送這樣的重禮,一是對楊震過去的薦舉表示感謝,二是想通過賄賂請這位老上司以後再多加關照。可是楊震當場拒絕了這份禮物,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為楊震假裝客氣,便說:「幕夜無知者。」意思是說晚上又有誰能知道呢?楊震立即生氣了,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說無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帶著禮物,狼狽而回。
③ 拒絕誘惑的名人事例,要200字左右的,十萬火急!!!
1、鄧稼先報國
鄧稼先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這位取得學位剛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棄了在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
2、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3、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 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東漢人楊震是個頗得稱贊的清官。他做過荊州刺史,後調任為東萊太守。當他去東萊上任的時候,路過冒邑。冒邑縣令王密是他在荊州刺吏任內薦舉的官員,聽到楊震到來,晚上悄悄去拜訪楊震,並帶金十斤作為禮物。
王密送這樣的重禮,一是對楊震過去的薦舉表示感謝,二是想通過賄賂請這位老上司以後再多加關照。可是楊震當場拒絕了這份禮物,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為楊震假裝客氣,便說:「幕夜無知者。」意思是說晚上又有誰能知道呢?楊震立即生氣了,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說無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帶著禮物,狼狽而回。
然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句話以後卻被人們反其意用之,成為訂立攻守同盟時的常用語了。這種現象被稱作詞義反向引申。)
4、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④ 關於抵制誘惑的名人事例
那什麼楊靖宇好像就是吧
據說他被敵人殺了,最後把他的肚子破開,胃裡面全是棉花!!!
因為好多天沒有東西吃,而敵人又在誘惑他,他為了不投降臼齒棉花
⑤ 舉幾個名人拒絕誘惑的例子
拒絕誘惑的例子:
一、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個叫劉沖的人被任命為董事會的監督者。他改革了腐敗的政策,廢除了過多的稅收和雜稅,使訴訟變得非常清白。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一名工匠大師。在離開之前,當地人主動籌集資金給即將離開的劉崇,劉崇被拒絕了。後來,它非常善良和困難,所以我象徵性地拿了一枚銅幣接受了它。因此他被稱為「一錢太守」。
二、陶母退魚
陶侃是晉代著名的大臣,年輕時曾是循陽縣的一名官員。有一次,他送母親一罐咸魚。當他母親詹收到這封信後,她原封不動地還給他,並給他寫了一封信:「作為一個縣官,你給了我公共物品,這不僅對我沒有好處,而且增加了我的憂慮。」陶坎在這件事上受過很深的教育。
三、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金代人吳銀之在廣州被任命為太守。在廣州城外,他看到了一個叫做「貪婪泉」的水池。當地傳說如果你喝了貪婪的泉水,你就會變得貪婪。他相信這一點,並正確地飲用了它。喝完後,他寫了一首詩:「古人認為這水是珍貴的寶藏。「益氣飲」並不容易,「在他任職期間,他誠實自律,堅持自己的行為。
四、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去昌邑的路上經過昌邑,昌邑縣的王米山來探望他,給了他十斤黃金。楊震說:「老人認識國王,紳士不認識老人,這是什麼?」王密不明白楊震的責備,說:「天很黑,沒人知道。」楊震說:「天知道,天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什麼是無知?」只有這樣,王密才明白,覺得羞愧,就走了。
五、不私一錢
明朝嘉興知府楊繼宗清正廉潔,自衛自衛,贏得了人民的心。有一次,一個太監走過來要賄賂。他打開國庫說:「所有的錢都在這里。你可以帶著它,但你得給我蓋上國庫基金的公章。」回北京後,太監在明英宗面前誹謗了他。英宗問:「你說楊繼宗太無私了,不留兒子嗎?」太監聽了以後,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⑥ 不被利益所誘惑的歷史人物
1、美國國父華盛頓
1783年9月3日,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11月2日,在普林斯頓附近的洛基希爾,華盛頓向追隨他征戰多年的將士發表了告別演說,他說:「你們在部隊中曾是不屈不撓和百戰百勝的戰士;在社會上,也將不愧為道德高尚和有用的公民。」「平民生活的儉朴、謹慎和勤勞的個人美德與戰場上更為壯麗的奮勇、不屈和進取精神同樣可貴。」最後他公開表達了自己即將退役、過平民生活的熱切願望,「分離的簾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將永遠退出歷史舞台了。」兩天後,華盛頓乘船離開紐約港,岸邊送別的人流如潮。 12月23日,華盛頓向大陸會議辭去一切公職,親手交回了大陸軍總司令的委任狀,正式解甲歸田,然後,回到他日夜思念的故鄉弗農山莊。在給一位朋友的信里,華盛頓說:
「親愛的侯爵,我終於成了波托馬克河畔一個普通的百姓,在自己的葡萄架和無花果樹下休閑納涼,看不到軍營的喧鬧和公務的繁忙。我此時所享受的這種寧靜幸福是那些貪婪地追逐功名的軍人們,那些日夜圖謀策劃、不惜滅亡他國以謀私利的政客們,那些時時察言觀色以博君王一笑的弄臣們所無法理解的。我企盼能獨自漫步,心滿意足地走完我的人生旅途,我將知足常樂。」
從上面的信里我們可以看到,從將軍到公民,對於華盛頓而言是再平常不過了,就像當初應召為國服務,義不容辭,這是義務,是責任,也是他作為軍人的榮譽感,是他做人的基本原則。一旦勝利降臨,戲劇落幕,他就坦然地告別這個舞台,沒有一絲的猶豫和留戀。在華盛頓看來,為國家做任何事情都是責任和義務,而不是獲取個人利益的手段。
2、朱鎔基總理
卸任總理朱鎔基淡泊生活:不寫書也不看傳記
當年, 朱鎔基曾表示: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之後,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如果他們再慷慨一點,說朱鎔基還是辦了一點實事,我就謝天謝地了。
4、莊子
大千世界,滾滾紅塵。為名而生存,為利而奔波的人不在少數。而真正能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人,在當今社會,屈指可數。當我們翻開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時候,一大批文人學士展現在我們面前:莊周、陶淵明、王維、孟浩然……他們淡泊名利、歸隱田園,而淡泊名利的先驅者應為莊周。
當自我價值追求與自身命運發生沖突時,莊子只好追求一種「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莊子·大宗師》)的高度抽象又極端具象的「道」。這個最高的虛無存在,具有自身設定的無限可能性。因而,如果絕對虛靜的心靈進入「道」的境界,精神就獲得絕對的自由,生命中就沒有物質慾念和功名角逐的束縛了。
在莊子看來,對功名利祿的追求,有如「舔痔得車」:
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車數乘。王說之,益車百乘。反於宋,見莊子,曰:「……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莊子曰:「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舔痔者得車五乘,所治癒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列禦寇》)
寓言把那種通過卑污下賤的行為去博得統治者的歡心,而獲得功名利祿的人進行諷刺和嘲笑。如把曹商獲得的「車數乘」、「車百乘」諷刺為是「舔痔」而得來的,並且說:「所治癒下,得車愈多。」這樣功利性的人生價值觀的追求不過是一種「功得機巧」,最終會導致「必忘夫人之心」(《莊子·天地》)。
在戰國時代,當許多士大夫把立名看作是使生命不朽的一種方式。為了名汲汲奔波不顧一切時,莊子則指出:「名者,實之賓也。」(《莊子·逍遙游》)「名也者,相軋也。」(《莊子·人間世》)他把「名」這種使人異化(虛偽、相互傾軋等)的東西暴露無遺。
而「困窘織履」、「往貸粟於監河侯」的莊子,並沒有追求名利,而是拒絕相位:「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記·莊子列傳》)他視相位如「腐鼠」,寧可「快吾志」,而不願「為有國者所羈」,表現出他的淡泊名利。
這種淡泊的心境,使他放盪不羈、蔑視禮法和權貴以及與統治者不合作。相反,那種對名利追求的人最終「以身殉利」,成為「小人」(《莊子·駢拇》)。
對名利淡泊的莊子,追求的是一種精神的自由。如寓言「莊子釣於濮水」: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搖曳尾於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秋水》)
可見莊子不願意「為留骨而貴」,寧可象神龜一樣「曳尾於塗中」。這種把名利權勢、榮華富貴看作是負累,並不是一種對權勢的慾望被熄滅之後所產生的怪僻,而是一種對個人精神自由的特殊理解和追求。這種追求是一種真正的精神負累的解脫,換言之,這是內在生命價值的虛無化,而不是被名利所累之後的異化。
當莊子一個人在前面舉著「名者,實之賓也」「名也者,相軋也」的旗幟時,跟在他身後的是一批批在名利道路上厭倦、後悔的追隨者。莊子,一個率性而真的老頑童,一位淡泊名利的先驅者。
⑦ 拒絕誘惑的反面名人事例
《查抄和珅家產清單》,
房屋3000間,田地8000頃,銀鋪42處,當鋪75處,赤金兩,純金,大金元寶100個,有人說才100個,我沒說完,1000兩一個,100個,多少,十萬兩;小銀元寶56600個,這也不多啊,100兩一個,566萬兩。還沒完呢,這還只是九牛一毛,接著念。銀錠900萬個,900萬個,洋錢58000元,制錢150萬文,銅錢,150萬文。還沒完呢,吉林人參600餘斤,玉如意1200餘柄,皇上家有多少?他們家有1200餘柄,珍珠手串230串,還有珍珠,您那珍珠不算,我說的珍珠是桂圓那麼大的珍珠,人家記的就是桂圓大珍珠,10粒,大紅寶石10塊,大藍寶石40塊,看來還是紅寶石值錢,銀碗40桌,咱就算一桌10個,誰家一桌才擺10個啊,銀碗40桌,珊瑚樹11支,每支都一米以上高,那時不是這么記的,三尺有餘,珊瑚樹11支。還有,紗緞綢羅,綾羅綢緞,做衣服的料子,一共有14300匹,毛呢嗶嘰20000板,狐皮550張,貂皮850張,還有其他的皮又各種粗細皮56000張,銅器和錫器361000件,名貴瓷器10萬件。還有床,什麼床,成炕的床,滿炕就是一個床,一張床,什麼床,金子做的,鏤金八寶炕床24座,西洋鍾460座,四季好衣服7000件,家人606名,婦女600名。查抄時曾經把和珅的家產編為109號,其中26號已估價的價值多少錢呢呢?價值兩億六千四百萬兩白銀,還有83號沒估價。如果按我們估價的再一算,又應該有8億多兩,那也就是說和珅的家產一共有多少,一共有11億兩,11億兩是一個什麼概念,還真不好說。
清朝每年的國庫收入7000萬兩,11億,什麼概念?15年清朝的國庫收入,和珅當政多少年?25年不到,他自己家產多少?15年清朝的國庫收入都給他了,
⑧ 拒絕誘惑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周總理的妙語薈萃-超級經典
1.一位西方記者問周總理:「請問總理先生,現在的中國有沒有妓女?」不少人納悶:怎麼提這種問題?大家都關注周總理怎樣回答。周總理肯定地說:「有!」 全場嘩然,議論紛紛。周總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補充說了一句:「中國的妓女在我國台灣省。」頓時掌聲雷動。
2.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問周恩來總理:「在你們中國,明明是人走的路為什麼卻要叫『馬路』呢?」周總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
3.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 此語一出,話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4.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總理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總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麼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周總理聽後,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不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美國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
5.一個西方記者說:「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周恩來委婉地說:「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當他看到眾人不解的樣子,又解釋說:「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面額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種主輔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
6.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先是主動和周恩來握手,周總理出於禮節沒有拒絕,但沒有想到這個記者剛握完手,忽然大聲說:「我怎麼跟中國的好戰者握手呢?真不該!真不該!」然後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剛和周恩來握過的那隻手,然後把手帕塞進褲兜。這時很多人在圍觀,看周總理如何處理。周恩來略略皺了一下眉頭,他從自己的口袋裡也拿出手帕,隨意地在手上掃了幾下,然後——走到拐角處,把這個手帕扔進了痰盂。他說:「這個手帕再也洗不幹凈了!」
7.有一次周總理應邀訪問蘇聯。在同赫魯曉夫會晤時,批評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義政策。狡猾的赫魯曉夫卻不正面回答,而是就當時敏感的階級出身問題對周總理進行刺激,他說:「你批評的很好,但是你應該同意,出身於工人階級的是我,而你卻是出身於資產階級。」言外之意是指總理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說話。周總理只是停了一會兒,然後平靜地回答:「是的,赫魯曉夫同志,但至少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
8.九一三事件發生以後,蘇聯大使找到周總理,陰陽怪氣地問道:「總理同志,聽說最近中國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周總理平靜地回答:「也沒什麼大事,只不過是森林裡倒了一棵樹;一棵樹上落下一片葉子而已。」蘇聯大使故作關心地說:「據權威人士推測,此事對中國的影響極為不利呀!」總理答道:「恰恰相反,一顆毒瘤在肌體上自動消失,有百利而無一害。」蘇聯大使有些惱怒:「總理同志,有句話我早就想說了,你們在國際上口口聲聲罵我們是社會帝國主義,把我們說得比廁所還臭。既是這樣,那麼請問:你們的林副統帥在國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什麼偏要投奔我們蘇聯呢?」周總理冷笑道:「正因為廁所臭,蒼蠅才喜歡那個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又何必多此一問?」蘇聯大使被說得啞口無言。
9.周總理設宴招待外賓。上來一道湯菜,冬筍片是按照民族圖案刻的,在湯里一翻身恰巧變成了法西斯的標志。外客見此,不禁大驚失色。周總理對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隨即泰然自若地解釋道:「這不是法西斯的標志!這是我們中國傳統中的一種圖案,念『萬』,象徵『福壽綿長』的意思,是對客人的良好祝願!」接著他又風趣地說:「就算是法西斯標志也沒有關系嘛!我們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話音未落,賓主哈哈大笑,氣氛更加熱烈,這道湯也被客人們喝得精光。
10.在某次國際會議期間,周總理與當時的美國外長(具體的職位和人名忘了)相遇.周總理主動伸手,但對方傲慢的抱起手來拒絕握手。 周總理笑著說:「在朝鮮,我們的志願軍戰士一身手你們美國兵就往後退,怎麼這個毛病也傳染給閣下了呢?」
⑨ 無法拒絕誘惑的反面事例
1、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見了美女褒姒,驚為天人,非常喜愛,馬上立她為妃。幽王自得褒姒以後,十分寵幸她,無法抵制誘惑,一味過起荒淫奢侈的生活。 褒姒雖天生麗質,卻自進宮來從未笑過,幽王為了博得褒姒一笑,想盡一切辦法。為此,幽王竟懸賞求計。這時有個佞臣叫虢石父,提議用烽火台一試。
烽火本是古代敵寇侵犯時的緊急軍事報警信號。諸侯見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難,必須起兵勤王,趕來救駕。 虢石父獻計令烽火台平白無故點起烽火,招引諸侯前來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發笑。
昏庸的周幽王帶著褒姒,令守兵點燃烽火。各地諸侯一見警報,以為犬戎打過來了,帶領本部兵馬急速趕來救駕。到了驪山腳下,卻只看到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飲酒作樂。周幽王派人告訴他們說,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取樂,諸侯們始知被戲弄,懷怨而回。
褒姒見千軍萬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如兒戲般,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賞虢石父千金。周幽王為此數次戲弄諸侯們,諸侯們漸漸地再也不來了。結果,申侯於公元前771年進攻鎬京。周幽王聽到犬戎進攻,驚慌失措,急令點燃烽火。
可是諸侯們因上次受了愚弄,這次都不再理會。鎬京守兵這時也都不願效命,犬戎兵一到,便勉強招架了一陣以後,一鬨而散,犬戎兵馬蜂擁入城,周幽王帶著褒姒、伯服,倉皇從後門逃出,奔往驪山。途中,他再次命令點燃烽火。烽煙雖直透九霄,還是不見諸侯救兵前來。
犬戎兵緊緊追逼,周幽王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紛紛逃散,只剩一百餘人逃進了驪宮。周幽王命令放火焚燒前宮門,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則從後宮門逃走。逃不多遠,又被追上,一陣亂殺,只剩下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三人。
犬戎兵見周幽王穿戴著天子服飾,知道就是周天子,當場將他砍死。又從褒姒手中搶過太子伯服,一刀將他殺死,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虜。至此,西周宣告滅亡。
2、許衡「我心有主」
《元史》載,宋元之際,世道紛亂。學者許衡外出,天氣炎熱,口渴難忍。路邊正好有棵梨樹,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許衡不為所動。
有人問:「你為何不摘梨呢?」許衡道:「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紛亂,管他誰的梨?它已沒有主人了。」許衡說:「梨雖無主,但我心有主。」
3、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
「詩仙」李白他憑借著自己的才氣,放下自尊,去依附於權貴,他會給自己的仕途鋪一路錦綉的,但他沒有,他拒絕了誘惑,他高傲地寫出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言壯語。
4、柳下惠坐懷不亂
柳下惠宿於郭門,有一個沒有住處的婦子來投宿,柳下惠恐她凍死,叫她坐在懷里,解開外衣把她 裹緊,同坐了一夜,並沒發生非禮行為。於是柳下惠就被譽為「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
5、司馬遷仗義執言遭酷刑
司馬遷生於西漢時期,當時漢朝上下都認為李陵投降於敵軍,漢武帝極其憤怒。本來,司馬遷可以迎合皇帝的心意,在朝廷上批評李陵幾句,那樣他就可以加官進爵,仕途高升。
但他拒絕了加官進爵,仕途高升誘惑而遭受宮刑痛苦,而使他在良心上是清白的,使他的人格更加崇高,也孕育了《史記》,讓他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