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臨城歷史名人

臨城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28 18:09:24

① 歷史上臨海市出過哪些名人

臨海文教,始於漢晉,興於唐,而盛於宋明,源遠流長。自唐以降,臨海即為台州文化中心回,素答有「小鄒魯」和「文化之邦」的美譽。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千年文脈,至今猶存。屈晃、謝靈運、顧況、駱賓王、鄭虔、朱熹、尤袤、王士性,都為一代文宗。唐鄭虔為廣文館博士,詩、書、畫被唐玄宗譽為「鄭虔三絕」,在臨海設館廣授門徒,遂成台州文教始祖。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有駱臨海之稱,他的詩集稱為《駱臨海集》。朱熹在臨海辦學講學,在東湖小瀛洲建上蔡書院,並手書書院匾額。明代傑出地理學家王士性,著述頗豐,在人文地理方面成就高於徐霞客。史載,僅宋一代臨海中進士者二百十七人,在全國各縣中居第五。
想知道更多,打開這個網址。

② 臨海歷史名人有哪些

周至柔啊
國民黨一級上將

③ 材料一 近年來名人故里爭奪戰愈演愈烈,河北省臨城縣和正定縣之間就圍繞三國名將趙雲故里展開激烈的交鋒

(1)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河北兩地在都沒有「名人故里」最具核心價值的文化設施——名人故居的情況下,為了各自利益都自詡「趙雲故里」,展開故里之爭並耗巨資啟動「趙雲故居」項目,有悖於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揚州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利用,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6分)
(2)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河北兩地和紹興都看到了歷史文化遺產對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其做法都有合理性。但文化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性,文化需要長期的歷史積淀。河北兩地「速造」文化資源,其實質在於經濟利益,違背了文化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文化傳承的方向。揚州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既延續了城市的歷史文脈,也借歷史文化催生勃勃生機,是對文化和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和利用,體現了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規律客觀性的統一。(6分)

④ 臨海有名人物人生事跡 (古代)

http://www.chinacsw.com/cszx/newslist.asp?xxtype=%C3%FB%C8%CB&city=%C1%D9%BA%A3
·【張伯端】(984-1082)北宋道士 ·【徐中行】(?-1123)宋代教育家
·【謝深甫】(1139-1204)南宋丞相 ·【陳耆卿】(1180-1237)宋代學者
·【謝道清】(1210-1283)南宋女政治家
·【秦鳴雷】(1518-1593)明代狀元 ·【王士性】(1547-1598)明代人文地理學家
·【王士琦】(1551-1618)明代軍事家 ·【王文慶】(1882-1925)政治家、軍事家
·【楊哲商】(1883-1911)辛亥革命烈士 ·【林炯】(1900-1937)革命先烈 ·【朱洗】(1900-1962)生物學家 ·【謝升標】(1903-1939)抗日英雄
·【王觀瀾】(1906-1982)土地革命領導人之一 ·【馮德培】(1907-1995)生物學家 2007

⑤ 臨城名人都有誰

李乂:字尚真,唐朝房子(今臨城縣)人,少時喪父,自幼聰明好學,十二歲就能撰寫文章,三里五鄉小有名氣。唐中宗時中進士,茂才一科成績突出,有獨特的風格,中書令薛季昶舉薦李乂擔任了監察御史。韋氏之變後,皇帝嚴緊、急促的詔令,群臣紛雜、繁多的奏章,大部分由李乂起草、批答。後他又升任吏部侍郎,仍然掌管制定皇帝的詔令文告。李乂轉任邢部尚書後不久逝世,終年六十八歲,追贈為「黃門監」,謚號曰「貞」。
王鬷,字總之,宋代趙州臨城人,生活在宋真宗時代。進士及第後,授任為婺州觀察推官,任滿回朝後,被提拔為秘書省著作佐郎。之後又任過祁縣知縣、湖州通判、太常博士、提點梓州路邢獄公事,還曾暫代三司戶部判官等職務。景德初年(公元1004年)遼軍侵犯邊疆,宋真宗遣王鬷等一行五人為使者,與遼在澶淵訂立和約,史稱「澶淵之盟」。回國後,又兼管都磨堪司,以尚書度支員外郎的身份兼任侍御史,主管雜事。王鬷出任河南府時,得了暴病,突然死去。死後,追贈為戶部尚書,謚號「忠穆」。
王誥,字公周,臨城人。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進士。擢司副戶部員外郎郎中監,以父病乞歸。十三年(公元1534年)擢大同府,後歷山東按察副使,擢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再遷右都御史,總督漕運,鎮撫淮南。
喬輔世,(1509—1593),明朝直隸臨城喬家莊人,字德夫,別號樂天。原籍山西樂平庄,父是濟陽縣丞,兒子(即喬璧星)官至御史,當獨生子初任知縣時得封,人們稱呼他「封君」。他樂善好施、品行高潔,受到當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趙世相,明朝臨城縣駕回北村人。趙錫之子。曾做過訓導(學官,主管教育)。於明朝嘉靖二十八年考中舉人,授任為山東濮州知府。後升任山西平陽府同知,山西按察司僉事(管司法的官),後被人誣陷,被貶為穎州知州,在任期間,政績顯著,為人稱道,後又升任大同府同知。萬曆改年號時,援引舊恩例升賞百官,趙世相被晉級為四品官。
喬璧星,字文見,號聚坦,原名北星,後改名璧星。明朝臨城縣喬家莊人,喬輔世之次子。萬曆八年(1580年)殿試三甲,被選任河南開封府中牟縣知縣,時年31歲。由於他的政績卓著,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提升為山東道監察御史。二十四年(公元1598年),再任御史執掌京畿道。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任順天府丞,掌管府印。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提調科場,由於編號過嚴被忌,疏請辭官回家。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恢復原官,並以覃恩授中憲大夫,錫誥命贈封父母及妻。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升任大理寺左少卿,十二月又升都察院右都御史。終因積勞憂郁成疾,於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四月二日正寢。
喬若雯,臨城喬家莊人,喬璧星之子。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進士及第後,被授任為中書舍人。天啟五年調任禮部祠祭司主事。天啟六年因建殿工程被提升為禮部祠祭司員外郎,增加一個官級。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被調任吏部稽勛司主事,後歷任驗封、考功、文選司主事。三年提升為考功司員外郎,主管選拔官吏。四年,任山東兗州府知府,後因病辭官回家。
趙鵬翔,字雲衢、萬里,號羽豐。臨城縣青羊頭村人,道光元年(1821年)辛已科舉出身,曾掌管臨城縣堯峰書院,二年(1822年)得中進士,分發湖北省以知縣級任用。三年(1823年)正式派任湖北省荊門直隸州所屬的遠安縣知縣。先後在宜城、蘄水、咸豐等縣任知縣。道光十六年八月,荊門直隸州知州暫空缺,湖北省布政使司便抽調趙鵬翔回荊門暫代理知州一年零三個月,次年調離荊門。

⑥ 臨海市歷史名人墓葬

臨海,簡稱「臨」,浙江省台州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浙江沿海中部,長三角經濟圈專南翼,屬東連東海、西接仙居、南連黃岩、北靠天台,台州地區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台州副中心城市,一座融千年古城深厚底蘊、江南名城秀麗山水、現代城市繁榮昌盛為一體的古城新市。
臨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唐以後一直是台州府治,台州府在南宋時為畿輔,臨海作為其治所,在各方面均有較大提升。擁有著眾多的文物古跡,素有「小鄒魯」和「文化之邦」的美譽,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跡、名特「四名」之城。宋代時曾被文天祥贊曰:「海山仙子國,邂逅寄孤蓬,萬象圖畫里,千岩玉界中。」臨海話是吳語-台州片的代表方言,保留較多古漢語發音、文言詞語和句式。
臨海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也是全國首個獲得「中國宜居城市」稱號的縣級市。臨海為中國沿海首批開放城市之一,私營經濟發展快速,活力四射,是中國股份合作制經濟發祥地之一,在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業。

⑦ 河北有哪些歷史名人

1、堯 據傳說中國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堯出生在順平縣 ( 原完縣 ) 的伊祁山 , 因此伊祁山就又稱作堯山。後人稱其為唐堯,帝堯曾在今邢台大麓禪讓位於舜。
2、伯夷 不食周粟的河北(盧龍)人。
3、叔齊 伯夷之弟,與其兄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4、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丘市),春秋戰國時代名醫。 5、公孫龍 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公孫龍,字子秉,趙國人。
6、趙武靈王(約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事改革家。
7、趙奢 馬服君,漢族「馬」姓起源。趙國人,與趙王室宗,當屆貴族。戰國後期趙國名將。 8、藺相如 戰國名相,河北曲陽縣人,英勇大義,智慧宏達,千古佳談。
8、廉頗 戰國四大名將,慷慨重義,以勇氣聞於諸侯。生於公元前327年卒於公元前243年,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
9、樂毅 趙國人,戰國名將,領五國之兵連下齊國七十二城。
10、李牧 趙國柏人(今河北隆堯)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其功績自不必說。
11、毛遂 趙國賢士,毛遂自薦,出使不辱使命,為官造福於民。
12、趙姬 秦始皇生母,今河北邯鄲人。
13、徐福 據傳為日本天皇老祖,秦時齊人徐福(滄州戰國時屬齊,安陽內黃戰國時屬趙)率三千河北兒女東渡日本。
14、趙佗 秦朝恆山郡真定縣人(今河北省正定縣以南)。南越國創建者。
15、毛亨 西漢學者,河北河間人,「毛詩學」的開創者。
16、毛萇 西漢詩學「毛詩學」的傳授者,河北邯鄲人,《詩經》,就是毛萇注釋的「毛詩」。 17、韓嬰 西漢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註:詩經傳承有齊魯燕趙四家,後惟趙毛萇一家流傳至今)。
18、董仲舒 漢初大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西漢廣川(今河北景縣)人。功罪千秋評說。
19、李延年 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漢武帝時造詣很高的音樂家。 代表作《佳人曲》。 20、李夫人 漢武帝妃子,李延年之妹,死後被追封為孝武皇後,有「傾國傾城」之貌,其兄曾贊其「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21、竇太後 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漢文帝的皇後,漢景帝的母親。自她之後,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
22、王政君 漢元帝劉奭;的皇後,正定人,一生經歷七朝,享年84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後。
23、王莽 (公元前45-公元23),字巨君,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在位。 23、甄宓 河北省無極縣人,廟號文昭甄皇後。是中國歷史上極賢的美女之一。後人稱其為洛神。
24、盧植 生於139年,北中郎將,性格剛毅,曾做過劉備的師傅。韓國總統盧武鉉是其後代。 24、張角 鉅鹿(今河北平鄉縣)人,漢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巾起義軍首領,太平道創始人 。 25、劉備 河北涿州人,蜀漢皇帝。
26、趙雲 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以南)人,三國名將。
27、張飛 河北涿州人,三國名將。
28、祖逖 范陽(今河北省定興縣)人,西晉名臣,聞雞起舞和中流擊楫由他而來。
29、劉琨 河北無極東北人。西晉詩人。少年時即有「俊朗」之美譽,以雄豪著名。聞雞起舞的另一主角。
30、高歡 (496-547),渤海郡蓨縣(今河北景縣)人,鮮卑化的漢人,北齊王朝的奠基人。
30、祖沖之 今河北淶水縣, 是中國數學家、科學家。南北朝時期人。生於未文帝元嘉六年,卒於齊昏侯永元二年。
31、酈道元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32、孫伏伽 隋河北清河(今邢台清河)人,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33、李春 河北邢台臨城人,隋代造橋匠師,中國古代著名建築學家,趙州橋的設計者。 34、竇建德 河北故城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李家統一中國的最大挑戰者,當時是鹿死誰手未可知。
35、劉黑闥 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東)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
36、李淵 唐朝開國皇帝,甘肅成紀人,自稱其祖乃趙郡隆慶(今邢台隆堯)人。
37、魏徵 唐初名相,河北晉縣(今河北晉州市)人,中華鐵膽直臣。
38、宋璟 (公元663年~737年),字廣平,河北邢台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
38、盧照鄰 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39、高適 字達夫,唐代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唐著名邊塞詩人。
40、賈島 字閬仙,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詩人。
41、韓愈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42、馮道(882~954)中國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創始人。歷仕後唐、後晉(契丹)、後漢、後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餘年,人稱官場「不倒翁。
43、郭威 河北邢台人,後周太祖。他出身平民,是一位歷史上公認的清廉勤政的好皇帝。 44、柴榮 邢台人,史稱周世宗。著名五代時期後周皇帝。
45、趙匡胤 河北涿州,生於洛陽,常年居住在開封,死後葬於鄭州鞏義的宋陵。
46、 呂端 ( 935-1000),字易直,北宋幽州安次(現廊坊安次區)人。有「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之稱。
47、懷丙 (生卒年月不詳),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學家。精於建築工程技術。 48、郭守敬 邢台人,中國元朝的大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家。
49、關漢卿 河北保定安國人,元曲大家。
50、白樸 元曲四大家之一,正定人。
51、蘇大年 河北正定人。元代翰林編修,人稱蘇學士。最擅長畫竹石等,能詩文。
52 、馬致遠 滄州市東光縣馬祠堂村人,元代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53、梁夢龍 (1527~1602年),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軍事家。
54、楊繼盛 (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諫臣。字仲芳,號椒山,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
55、紀曉嵐 河北滄州人,清名臣,《四庫全書》主編。
56、曹雪芹 祖籍河北豐潤,偉大的文學家。
57、張之洞 河北滄州南皮人,洋務運動重臣。
58、劉春霖 直隸肅寧人,清光緒30年(1904年)甲辰科狀元,亦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
59、霍元甲 河北東光縣人,著名武術家,燕趙俠士,民族英雄。
60、趙三多 邢台威縣人,義和團領袖,首先在山東率領義和團起義。
61、王士珍 北洋三傑之龍,河北正定人,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
62、馮國璋 北洋三傑之豹,河北河間人,著名笑星馮鞏的曾爺爺。
63、張作霖 東北王,遼寧海城人,祖籍河北。
64、李大釗 字守常,河北樂亭縣大黑坨村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袖。
65、韓蔭亭 永年田寨人,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員,八路軍平漢支隊司令員,一代英豪,傳奇名將。
66、董振堂 邢台新河人, 紅軍名將,原紅五軍軍長,為河北省參加革命以來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官
67、馮玉祥 祖籍安徽,生長於河北保定,保定土話保持一生。
68、佟麟閣 中國抗日將領,民族英雄。直隸高陽(今屬河北)人。
69、董存瑞 河北張家口市懷來縣人,民族英雄,燕趙遺風。
70、馬本齋 河北滄州人,回族,中華抗日英雄。
71、戎冠秀 河北平山人,中共黨員,抗日英模,榮獲「子弟兵的母親」光榮稱號等。
72、狼牙山五壯士 河北張家口蔚縣人,民族英雄,燕趙遺風。
73、小兵張嘎 河北保定安新縣人,少年抗日英雄。
74、王二小 河北保定淶源縣上庄村人,少年抗日英雄。
75、張愛玲 祖籍河北豐潤,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評說。
76、張中行 河北香河人,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燕園三老之一。
77、馮至 現代著名詩人、翻譯家、教授。直隸涿州(今河北涿縣)人。
78、孫犁 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被譽為「荷花澱派」的創始人。
79、郭小川 現代詩人。河北豐寧縣人。
80、王蒙 河北滄州人,前文化部長,著名作家、紅學家。
81、鐵凝 著名作家,現任中國作協主席。
82, 仇占國 河北阱徑人,載入中國美術史的人物畫家。
83、尚小雲 邢台人,戲劇藝術大師,京劇四大名旦之一。
84、王任重 (1917—1992) 河北景縣人。曾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宣傳部長、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85、於敏 核物理學家,中國氫彈之父。

⑧ 河北歷代名人

河北歷代名人1、堯,據傳說中國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堯出生在順平縣 ( 原完縣 ) 的伊祁山 , 因此伊祁山就又稱作堯山。後人稱其為唐堯,帝堯曾在今邢台大麓禪讓位於舜。 2、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盧龍)人。 3、叔齊,伯夷之弟,與其兄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4、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丘市),春秋戰國時代名醫。 5、公孫龍,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公孫龍,字子秉,趙國人。 6、趙武靈王(約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事改革家。 7、趙奢,馬服君,漢族「馬」姓起源。趙國人,與趙王室宗,當屆貴族。戰國後期趙國名將。 8、藺相如,戰國名相,河北曲陽縣人,英勇大義,智慧宏達,千古佳談。 8、廉頗,戰國四大名將,慷慨重義,以勇氣聞於諸侯。生於公元前327年卒於公元前243年,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 9、樂毅,趙國人,戰國名將,領五國之兵連下齊國七十二城。 10、李牧,趙國柏人(今河北隆堯)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其功績自不必說。 11、毛遂,趙國賢士,毛遂自薦,出使不辱使命,為官造福於民。 12、趙姬,秦始皇生母,今河北邯鄲人。 13、徐福,據傳為日本天皇老祖,秦時齊人徐福(滄州戰國時屬齊,安陽內黃戰國時屬趙)率三千河北兒女東渡日本。 14、趙佗,嬴姓,秦朝恆山郡真定縣人(今河北省正定縣以南)。南越國創建者。 15、毛亨,西漢學者,河北河間人,「毛詩學」的開創者。 16、毛萇,西漢詩學「毛詩學」的傳授者,河北邯鄲人,《詩經》,就是毛萇注釋的「毛詩」。 17、韓嬰,西漢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註:詩經傳承有齊魯燕趙四家,後惟趙毛萇一家流傳至今)。 18、董仲舒,漢初大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西漢廣川(今河北景縣)人。功罪千秋評說。 19、李延年,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漢武帝時造詣很高的音樂家。 代表作《佳人曲》。 20、李夫人,漢武帝妃子,李延年之妹,死後被追封為孝武皇後,有「傾國傾城」之貌,其兄曾贊其「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21、竇太後,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漢文帝的皇後,漢景帝的母親。自她之後,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 22、王政君,漢元帝劉劉奭的皇後,正定人,一生經歷七朝,享年84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後。 23、甄宓,河北省無極縣人,廟號文昭甄皇後。是中國歷史上極賢的美女之一。後人稱其為洛神。 24、張角,鉅鹿(今河北平鄉縣)人,漢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巾起義軍首領,太平道創始人 。 25、劉備,河北涿州人,蜀漢皇帝。 26、趙雲,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以南)人,三國名將。 27、張飛,河北涿州人,三國名將。 28、祖逖,范陽(今河北省定興縣)人,西晉名臣,聞雞起舞和中流擊楫由他而來。 29、劉琨,河北無極東北人。西晉詩人。少年時即有「俊朗」之美譽,以雄豪著名。聞雞起舞的另一主角。 30、祖沖之,今河北淶水縣, 是中國數學家、科學家。南北朝時期人。生於未文帝元嘉六年,卒於齊昏侯永元二年。 31、酈道元,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32、孫伏伽,隋河北清河(今邢台清河)人,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33、李春,河北邢台臨城人,隋代造橋匠師,中國古代著名建築學家,趙州橋的設計者。 34、竇建德,河北故城東北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李家統一中國的最大挑戰者,當時是鹿死誰手未可知。 35、劉黑闥,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東)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 36、李淵,唐朝開國皇帝,甘肅成紀人,其祖乃趙郡隆慶(今邢台隆堯)人。 37、魏徵,唐初名相,邢台巨鹿人,中華鐵膽直臣。 38、盧照鄰,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39、高適,字達夫,唐代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唐著名邊塞詩人。 40、賈島,字閬仙,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詩人。 41、韓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42、柴榮,邢台人,著名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周世宗。 43、趙匡胤,祖籍河北涿州,生於洛陽,常年居住在開封,死後葬於鄭州鞏義的宋陵。 38、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欒城縣,蘇轍有《欒城集》,以念其祖。 44、懷丙,(生卒年月不詳),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學家。精於建築工程技術。 45、武松,邢台清河人,因殺人逃入陽谷縣。 46、郭守敬,邢台人,中國元朝的大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家。 47、關漢卿,河北保定安國人,元曲大家。 48、白樸,元曲四大家之一,正定人。 49、蘇大年,河北正定人。元代翰林編修,人稱蘇學士。最擅長畫竹石等,能詩文。 50、梁夢龍(?—1592),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軍事家。 51、樊騰鳳,河北邢台人,明末清初音韻學家,著有《五方母音》。 52、紀曉嵐,河北滄州人,清名臣,《四庫全書》主編。 53、曹雪芹,祖籍河北,偉大的文學家。 54、張之洞,河北滄州南皮人,洋務運動重臣。 55、劉春霖,字潤琴,號石雲。直隸肅寧人,清光緒30年(1904年)甲辰科狀元,亦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所謂「第一人中最後人」。 56、霍元甲,河北東光縣人,著名武術家,燕趙俠士,民族英雄。 57、趙三多,邢台威縣人,義和團領袖,首先在山東率領義和團起義。 58、大刀王五,王正誼,回族,河北滄州人,燕趙豪傑,京城俠士,為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復仇,參加義和團運動,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 59、燕子李三,河北滄州人,俠義大盜,名震中華。 60、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縣大黑坨村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袖。 61、韓蔭亭,永年田寨人,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員,八路軍平漢支隊司令員,一代英豪,傳奇名將。 62、董振堂,邢台新河人, 紅軍名將,原紅五軍軍長,為河北省參加革命以來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官 63、張作霖,東北王,遼寧海城人,祖籍河北。 64、張勛,大軍閥,鞭子軍首領,長江巡查使,江西人,祖籍河北。 65、馬鳳圖,河北滄州人,回族,據八極、劈掛等加以總結與改進而成通臂劈掛拳。 66、裴文中,河北省豐南縣人。史前考古學、古生物學家,北京人發現者。 67、王士珍,河北正定人,北洋三傑之龍,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 68、馮國璋,北洋三傑之豹,河北河間人,著名笑星馮鞏的曾爺爺。 69、馮玉祥,祖籍安徽,生長於河北保定,保定土話保持一生。 70、佟麟閣,中國抗日將領,民族英雄。直隸高陽(今屬河北)人。 71、張愛玲,祖籍河北豐潤,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評說。 72、楊露禪,永年人,楊氏太極宗師。 73、馮至,現代著名詩人、翻譯家、教授。直隸涿州(今河北涿縣)人。 74、孫犁,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被譽為「荷花澱派」的創始人。 75、郭小川, 現代詩人。河北豐寧縣人。 76、董存瑞,河北張家口市懷來縣人,民族英雄,燕趙遺風。 76、馬本齋,河北滄州人,回族,中華抗日英雄。 77、戎冠秀,河北平山人,中共黨員,抗日英模,榮獲「子弟兵的母親」光榮稱號等。 78、狼牙山五壯士,河北張家口蔚縣人,民族英雄,燕趙遺風。 79、小兵張嘎,河北保定安新縣人,少年抗日英雄。 80、王二小,河北保定淶源縣上庄村人,少年抗日英雄。 81、於敏,核物理學家,中國氫彈之父。 82、蓋叫天,京劇武生,號燕南,葬於杭州西湖。 83、鄧麗君,河北大名人,生於台灣,著名歌唱家,一代歌後。 84、劉文正,河北任丘人,生於台灣,曾經台灣最紅的男歌手。當時有男學劉文正,女學鄧麗君之說。三度榮獲台灣金鍾獎最佳男歌星,如今雖然劉文正早已退出歌壇,但是他的名字將永載音樂史冊。 85、王蒙,河北滄州人,前文化部長,著名作家、紅學家。 86、鐵凝,著名作家,現任中國作協主席。 87、裴艷玲,原名裴信。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兼演京劇,工武生,祖籍河北肅寧。 88、崔永元,籍貫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出生於天津,央視著名主持。 89、楊公驥,教授,是我國著名社會科學家、著名學史研究專家,河北正定人。 90、葛優,籍貫: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著名影視演員,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協會副會長。 91、高圓圓,祖籍河北唐山豐潤,著名影星,《南京,南京》女主角 92、張鐵林,著名影星,祖籍唐山人畢業於英國。 93、吳德,唐山市豐潤區人。曾擔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等黨和國家的重要職務。 94、米露,籍貫河北滄州,第八屆cctv模特大賽總冠軍 95、錢紅,河北保定人,女子游泳運動員,奧運冠軍,獲51個世界冠軍,「蝶泳皇後」。 96、郭晶晶,河北保定人,跳水運動員,奧運冠軍。 97、范瑋琪,台灣歌手,畢業於哈佛大學經濟系,祖籍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縣 98、周穎超,祖籍河北唐山,生於河北唐山,內地當紅網路明星。 99、王寶強,1984年出生,河北省邢台市南和縣人著名演員,代表作《天下無賊》《士兵突擊》 100、苗澄,邢台任縣人,清代直隸首任總督 102、龐偉,河北保定人,射擊運動員,奧運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第二金獲得者。 103、竇文濤,籍貫山東,出生於石家莊,鳳凰衛視主持人。 104、僧一行,邢台人,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 105、郭威,邢台人,後周的建立者,為後周太祖 106、孟知祥,邢台人,五代後蜀國的建立者 107、李世民,李淵第二子,唐太宗,祖籍邢台隆堯,耗時17年在隆堯修建了唐祖陵,規定邢州刺史春秋兩祭。 108、尚小雲,邢台南宮人,京劇四大名旦之一 109、趙忠祥,邢台寧晉人,央視著名播音員和主持人 110、陳強,邢台寧晉人,著名電影藝術家和喜劇演員 111、劉秉忠,邢台人,元朝的開國元勛和丞相,元朝國號的擬定者,北京城的修建者,是著名的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陰陽風水學家和建築專家。 112、宋璟,邢台南和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大唐開元盛世的奠基者 113、董海川 生於清代清嘉慶三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縣朱家塢村人。一般認為是八卦掌拳術的董海川創始人和主要傳播者. 114、高歡 (496-547年).祖籍渤海蓨(今河北景縣).著名軍事家.對建立東魏起決定性作用和實際統治者.其子高洋建立北齊後,追其為神武帝. 115、蘇味道. (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學家。趙州欒城(今屬河北欒城)人。先後三度為相達七年之久,深得武則天賞識。蘇味道死後葬今欒城蘇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蘇」為其後。 116、吳樾,籍貫河北張家口,著名動作演員,曾獲中國武術最高級別「武英級」。 117、哈攀龍,回族,清朝名將。 118、韓喬生,河北邯鄲人,中央電視台著名體育節目主持人. 119、張師曾,原名:師曾,河北廊坊人,書畫大師,重量級人物大家。 120、句號,原名句兆傑,出生於遼寧丹東。祖籍: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相聲演員,國家二級演員。 121、李彬,籍貫:河北衡水市安平縣,國內綜藝節目王牌主持人。 122、王任重(1917-1992)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毛主席曾給予光榮稱號:華北第一才子。直隸(今河北)景縣王瞳人。 123、於文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歌唱家。河北唐山人。 124、 荀慧生 (1900~1968)四大名旦之一,偉大的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荀派藝術的創始人。河北滄州人。 125、杜志國:內地著名影視演員杜志國,從藝至今已經30多年,深受廣大內地觀眾喜愛。河北保定人,籍貫邢台。 126、杜淳:國內一線當紅小生。河北保定人,籍貫邢台。 127. 商震: 字啟予(亦作起予),河北保定人,生於1888年。國民革命軍二級陸軍上將。文武雙全,歷任河北省主席、山西省主席,河南省主席。抗戰時期的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第六戰區司令長官,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戰後中國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國民政府參軍長、中國駐日代表團團長。 128、王實甫:名德信,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人,約出生於1255~1260年間。共著雜劇十四種,流傳至今的僅有《西廂記》、《麗堂春》、《破窯記》三種,另有《芙蓉亭》、《販茶船》各一折曲文。 129、高漸離: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高里村人.性剛毅,善擊築,與荊軻為信義之交。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高漸離隨太子及眾賓客送至易水,高漸離擊築,荊軻和律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人兮不復還,……"歌築之聲悲壯慷慨,眾人怒發沖冠,荊軻登車而去.荊軻行刺秦王未遂被殺。 130、姜文:原名姜小軍,河北唐山人。1963年1月姜文出生在唐山的姥姥家,童年便是在唐山度過。父親是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軍人,母親則是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在從姥爺家回到父母身邊後,又輾轉到過貴州、湖南。1973年,也就是姜文10歲時,全家才遷到北京定居。 131、趙婕妤:即鉤弋夫人趙氏,齊國河間人,今和河北滄州市肅寧縣人。因她總是握拳,被稱為「拳夫人」。漢武帝過河間,「望氣者言此有奇女」,一日召見她,她才將手展開。傳說因為手開後掌中握有一玉鉤,因此被封為鉤弋夫人,後被封為婕妤,漢昭帝劉弗陵的生母。

⑨ 浙江臨海宋朝大官名人都有誰

謝深甫(1139~1204年),南宋大臣。字子肅,臨海人,理宗皇後謝道清為其孫女。乾專道二年進士,屬歷官知青田縣、大理丞、提舉常平、參知政事、右丞相,封魯國公。
謝道清(1210—1283年),南宋女政治家。臨海城東人。宰相謝深甫孫女,17歲入宮為通義郡夫人,1227年(理宗趙昀,寶慶三年)冊封為皇後。度宗趙禥即位,尊為皇太後,1275年(德祐元年)恭帝趙顯即位,尊為太皇太後。時恭宗5歲,應眾大臣屢請,隨恭宗垂簾聽政。
錢象祖(1145—1211年),字伯同,號止安,臨海人。南宋大臣。吳越王錢俶之後,參知政事錢端禮之孫。以祖端禮恩澤補官,歷太府寺主簿丞、刑部郎官、知處嚴撫諸州、江東運判侍右郎官、樞密院檢詳、左司郎中權工部侍郎、知臨安府、吏部侍郎、工部尚書改兵部華文閣學士、知建康府、再除兵部尚書。

⑩ 河北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

1、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今河北滄州市任丘市)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扁鵲奠定了祖國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難怪司馬遷稱贊他說:「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祖國醫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扁鵲的醫學經驗,在我國醫學史上佔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對我國醫學發展有較大影響。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我國古代醫學的祖師,說他是「中國的醫聖」、「古代醫學的奠基者。」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稱他是「總結經驗的第一人」。

2、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景耀四年(公元261年),趙雲被追謚為「順平候」,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趙雲曾兩次救出了幼年時期的劉禪。長坂坡之戰,劉備在逃亡過程中,丟下了妻子和兒女,兩個女兒都被曹操帳下虎豹騎統領曹純擄走,劉禪及甘夫人賴於趙雲的保護才倖免於難。後來孫東吳孫權趁劉備入川時派遣船隊迎接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帶走了劉禪。

當時劉備任命趙雲為留營司馬,駐守荊州的治所公安,劉備的家眷及孫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為孫夫人驕橫跋扈,劉備又特命趙雲掌管內事,獲知孫夫人攜帶劉禪逃走後,趙雲及時追趕,與張飛一同在江面上將劉禪截回。

兩次差點落入敵手的劉禪成為了後來蜀漢的皇帝。蜀漢後期,劉禪下令追謚趙雲時說趙雲當初跟隨劉備的時候不但功績顯著,更是在艱難險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維等認為趙雲當時救主行為的情義是可以貫穿金石的。

3、祖沖之(429-500),字文遠。出生於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一生鑽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圓周率的應用很廣泛,尤其是在天文、歷法方面,凡牽涉到圓的一切問題,都要使用圓周率來推算。如何正確地推求圓周率的數值,是世界數學史上的一個重要課題。中國古代數學家們對這個問題十分重視,研究也很早。

在《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中就提出徑一周三的古率,定圓周率為三,即圓周長是直徑長的三倍。此後,經過歷代數學家的相繼探索,推算出的圓周率數值日益精確。

4、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生平事跡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大將軍武安君李牧」。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孫臏、田單、廉頗、趙奢、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李牧。

5、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貞觀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陽縣(現晉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 葬禮從簡。 同年入凌煙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

6、後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字型大小不詳,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人。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954~959年在位6年)。

祖父柴翁和父柴守禮是當地望族。從小在郭威家長大,謹慎篤厚,成為郭威養子。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沉重寡言。年輕時,曾隨商人頡跌氏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

廣順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後周,委任柴榮治理澶州,為政清肅,盜不犯境。顯德元年(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登基為帝。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經濟開始復甦。

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等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顯德六年,商議攻取幽州時候病倒。不久去世,年僅三十九歲,廟號世宗,謚號睿武孝文皇帝,葬於慶陵。

與臨城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