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名人梅溪

歷史名人梅溪

發布時間:2021-02-28 16:54:47

Ⅰ 樂清籍的名人有哪些

樂清自古被稱為「東南小鄒魯」,歷代名人輩出。從南宋始,共出文科狀元1人,進士196人,武科狀元1人,進士7人。在近現代史上,這些人的名字不該被遺忘:南宋狀元、名臣王十朋,著名詩人翁卷,武科狀元、抗擊元軍而犧牲的侯(福字的右半邊),在國家危難之秋毅然攜家奔赴國難的吏部尚書劉黻,元文學家李孝光,明尚書章綸、高友璣,武器發明家趙士禎,清後期改良派思想家陸虯,為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奔走不辭勞,七載辛勤如一日」的張沖,寄生蟲學家洪式閭,法學家林彬,胸腔外科名醫石華玉,地質生家物家陳旭,水利專家陳慶,版畫家野夫、張懷江,國畫家周昌谷,文學翻譯家鄭嘉治,學家王明,農學家王益滔,國學大師南環瑾,地理學家陳正祥,「大革命」時期的老黨員林立,原浙南遊擊縱隊第三支隊長周丕振,1971年為美國總統尼克松的特使基格秘密訪華而領航的徐柏齡,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施立明,生物學博士楊煥明,101毛發再生精發明者趙章光,等等,他們都是不同歷史時期樂清人民的傑出代表。 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南宋樂清縣人。7歲就塾,天資穎悟,日誦數千言。建炎四年(1130),高宗避難來溫,十朋賦詩,有「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句。十四年,開館梅溪,執卷受業者四十人。十六年春初,赴補太學,便道游雁盪,有「雁山新人春遊眼,卻笑平生未見山」之詠。二十七年(1157)三月,以太學上捨生免解,省試及格,高宗面試進士,十朋以攬權為對,揭發「權臣子孫門客省闈殿試,類皆竊巍科」,認為「有司以國家名器為媚權臣之具」,決不可能「得人」。建議「威福一出於上,不至於下移」,必須「陛下正身以為本,任賢以為助,博採兼聽以收其效」。以辭語鯁切,議論醇正,親擢為第一,並用其言。十朋享年60歲,賜謚忠文。遺著除《梅溪王先生文集》(前集詩,後集文)外,還有《尚書解》、《春秋解》、《論語解》、《周禮詳說》、《唐書詳節》和《梅溪奏議》等。葉適論紹興末、乾道初,「士類常推公第一」;朱熹論其奏議「氣象大」,實為當時公論。

翁卷 (1163-1245)字靈舒,樂清人。永嘉四靈之一。仁途坎坷,布衣告終。著有《翁卷集》。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號五峰,樂清人。官至訓奉大夫秘書監。元朝文學家,編有《元史》和《李五峰集》兩書;其詩文成就也廣受贊譽,有「孝光以文章負名當世」、「會天下士於京師,或論詩家風格,未嘗不以五峰首稱」的記載。 趙士禎(1552-1611)明朝火器研製家,樂清人。官至中書舍人。他以畢生精力研製火器,發明掣電銃、迅雷銃、火箭溜。其中的火箭溜,在我國火箭發展史上,有創之功。另外,他還著有《神器譜》、《續神器譜》、《神器譜或問》等書。 洪式閭 (1894-1955)寄生蟲病學家,樂清人。早年留學德國,專攻寄生蟲病學,獲日本九州大學醫學博士。回國後,在北京、南京、四川、江浙一帶醫學院校任教職和從事研究工作,對寄生蟲病研究和防止有卓越貢獻。由他所創的「洪氏鉤蟲測量法」,至今世界通用。其生前為浙江省衛生廳廳長兼浙江醫學院院長,有《病理學總論》等專著。 王明(1911-1995)哲學史家,樂清人。北京大學畢業,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研究,著有《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等書,在國內外頗有影響。其生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
石華玉(1913-1977)醫學家,樂清人。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留學瑞士、英國,先後獲蘇瑞世大學和奧地利因斯博魯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主刀國內首例胸膜外肺鬆懈術及胸膜外氣胸術,出版有《胸腔透視學》等譯著。為我國胸腔外科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他生前曾任浙江省立醫學附屬醫院院長。

南杯瑾學者,1918年出生於樂清。長期從事儒、釋、道一教的研究和教學工作。1919年去台,曾任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學院院長兼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出版有《禪與道概論》等幾十種專著。

陳正祥地理學家,1922年出生於樂清。中央大學理學畢業,留學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獲理學博士學位。長期在台灣大學任教。七度獲選國際專門學術委員會委員。任國際研究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著有《中國地理學史》等書。

施立明(1939-1996)中科院院士細胞遺傳學家,樂清人。復旦大學畢業。長期從事動物細胞研究,建立了具有我國資源特色的野生動物細胞庫,對麂屬動物核型進化和麂屬一新種的發現,在國際上引起重視。所著《以細胞遺傳學方法評定輻射防護葯的新程序》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他生前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無論政治、經濟、文學、藝術、教育、科技、醫葯、地質、生物、化學、數學、氣象、出版還是實業界,樂清人才都在不斷地涌現,其中還不乏蜚名中外的名家高手。1999年,樂清市全市有各類技術人員23000多人,其中有高級職稱者300人。繁花似錦,遍地風流。已為天下先的樂清人,引領113萬敢為天下先的樂清人民,正以嶄新的姿態,向二十一世紀邁進。

Ⅱ 樂清著名的歷史人物事跡

樂清自古被稱為「東南小鄒魯」,歷代名人輩出。從南宋始,共出文科狀元1人,進士196人,武科狀元1人,進士7人。在近現代史上,這些人的名字不該被遺忘:南宋狀元、名臣王十朋,著名詩人翁卷,武科狀元、抗擊元軍而犧牲的侯(福字的右半邊),在國家危難之秋毅然攜家奔赴國難的吏部尚書劉黻,元文學家李孝光,明尚書章綸、高友璣,武器發明家趙士禎,清後期改良派思想家陸虯,為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奔走不辭勞,七載辛勤如一日」的張沖,寄生蟲學家洪式閭,法學家林彬,胸腔外科名醫石華玉,地質生家物家陳旭,水利專家陳慶,版畫家野夫、張懷江,國畫家周昌谷,文學翻譯家鄭嘉治,學家王明,農學家王益滔,國學大師南環瑾,地理學家陳正祥,「大革命」時期的老黨員林立,原浙南遊擊縱隊第三支隊長周丕振,1971年為美國總統尼克松的特使基格秘密訪華而領航的徐柏齡,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施立明,生物學博士楊煥明,101毛發再生精發明者趙章光,等等,他們都是不同歷史時期樂清人民的傑出代表。

王十朋(1112-1171) 字龜齡,號梅溪,南宋樂清縣人。7歲就塾,天資穎悟,日誦數千言。建炎四年(1130),高宗避難來溫,十朋賦詩,有「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句。十四年,開館梅溪,執卷受業者四十人。十六年春初,赴補太學,便道游雁盪,有「雁山新人春遊眼,卻笑平生未見山」之詠。二十七年(1157)三月,以太學上捨生免解,省試及格,高宗面試進士,十朋以攬權為對,揭發「權臣子孫門客省闈殿試,類皆竊巍科」,認為「有司以國家名器為媚權臣之具」,決不可能「得人」。建議「威福一出於上,不至於下移」,必須「陛下正身以為本,任賢以為助,博採兼聽以收其效」。以辭語鯁切,議論醇正,親擢為第一,並用其言。

十朋享年60歲,賜謚忠文。遺著除《梅溪王先生文集》(前集詩,後集文)外,還有《尚書解》、《春秋解》、《論語解》、《周禮詳說》、《唐書詳節》和《梅溪奏議》等。葉適論紹興末、乾道初,「士類常推公第一」;朱熹論其奏議「氣象大」,實為當時公論。

翁卷 (1163-1245) 字靈舒,樂清人。永嘉四靈之一。仁途坎坷,布衣告終。著有《翁卷集》。

李孝光(1285-1350) 字季和,號五峰,樂清人。官至訓奉大夫秘書監。元朝文學家,編有《元史》和《李五峰集》兩書;其詩文成就也廣受贊譽,有「孝光以文章負名當世」、「會天下士於京師,或論詩家風格,未嘗不以五峰首稱」的記載。

趙士禎(1552-1611) 明朝火器研製家,樂清人。官至中書舍人。他以畢生精力研製火器,發明掣電銃、迅雷銃、火箭溜。其中的火箭溜,在我國火箭發展史上,有創之功。另外,他還著有《神器譜》、《續神器譜》、《神器譜或問》等書。

洪式閭 (1894-1955) 寄生蟲病學家,樂清人。早年留學德國,專攻寄生蟲病學,獲日本九州大學醫學博士。回國後,在北京、南京、四川、江浙一帶醫學院校任教職和從事研究工作,對寄生蟲病研究和防止有卓越貢獻。由他所創的「洪氏鉤蟲測量法」,至今世界通用。其生前為浙江省衛生廳廳長兼浙江醫學院院長,有《病理學總論》等專著。

王明(1911-1995) 哲學史家,樂清人。北京大學畢業,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研究,著有《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等書,在國內外頗有影響。其生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

石華玉(1913-1977) 醫學家,樂清人。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留學瑞士、英國,先後獲蘇瑞世大學和奧地利因斯博魯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主刀國內首例胸膜外肺鬆懈術及胸膜外氣胸術,出版有《胸腔透視學》等譯著。為我國胸腔外科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他生前曾任浙江省立醫學附屬醫院院長。

南杯瑾 學者,1918年出生於樂清。長期從事儒、釋、道一教的研究和教學工作。1919年去台,曾任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學院院長兼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出版有《禪與道概論》等幾十種專著。

陳正祥 地理學家,1922年出生於樂清。中央大學理學畢業,留學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獲理學博士學位。長期在台灣大學任教。七度獲選國際專門學術委員會委員。任國際研究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著有《中國地理學史》等書。

施立明(1939-1996) 中科院院士細胞遺傳學家,樂清人。復旦大學畢業。長期從事動物細胞研究,建立了具有我國資源特色的野生動物細胞庫,對麂屬動物核型進化和麂屬一新種的發現,在國際上引起重視。所著《以細胞遺傳學方法評定輻射防護葯的新程序》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他生前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Ⅲ 梅溪鎮的人文梅溪

清同治十二年(1873)版《安吉縣志》記載「梅溪在州北三十里,源自昆銅四洲等山……溪上常有紫專梅盛屬開,故名」。梅溪可謂鍾靈毓秀之地,歷代名人眾多,南梁著名史學家吳均、南宋目錄學家陳振孫、近代林業學家陳嶸、近代電信學家莫庸、當紅影視明星蔣毅,「最美保安」李迎福 等均出自梅溪,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南宋詞人史達祖也曾在梅溪生活過。眾多歷史名人不勝枚舉,盡顯一方沃土地靈人傑之象。 抗日戰爭,梅溪鎮遭受了巨大的災難。1937年10月10日,安吉全民運動大會在梅溪鎮體育場舉行,當日下午3點,3架日機串到體育場上空盤旋,機槍輪番掃射和投擲炸彈,當場傷亡百餘人,這是日本侵略者首次轟炸安吉。1941年9月1日,日軍進犯梅溪,國軍六二師一八四團一營予以阻擊,日軍用飛機助戰,下午佔領梅溪,2日清晨,日軍由梅溪向東南進犯,與竄入小溪口的日軍匯合於曉墅,六二師再度阻擊,日軍分兩路南竄,侵佔錢坑橋。9月3日國軍一九二趕到與六二師合力夾擊日軍。日軍傷亡慘重,殘部向德清武康方向逃竄。

Ⅳ 溫州歷史名人

王羲之:東晉『書聖』 ,著有《蘭亭集序》 。 曾任永嘉(今溫州)郡守。生平少從叔父,後又從衛夫人學書,得見漢魏以來諸名家書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兼善隸、草、正、行各體,博採眾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筆勢開放俊明,結構嚴謹。楷書以《黃庭經》、《樂毅論》為最;行書以《蘭亭序》為最;草書以《快雪時晴貼》、《初目帖》等為最。唐太宗視為國寶,號召天下臨摹他的字體,其書法成為代替漢魏筆法的書體正宗。其字被譽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後世尊稱為「書聖」。據傳說其行書真跡《蘭亭序》隨葬李世民。現傳世均為臨摹本。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游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很豐富,除《蘭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苔驚蛇」,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王羲之墓,在嵊州城東20多公里的金庭鄉瀑布山。傳說金庭是書聖王羲之晚年養生之處,卒葬於金庭鄉瀑布山下。

Ⅳ 南陽歷史名人

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

百里奚(約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姓百里,字子明,春秋時期楚國宛邑(今河南南陽)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秦統一天下的奠基丞相。

百里奚早年家境貧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出遊列國求仕,歷經宋國、齊國等諸侯國。後在其好友蹇叔的舉薦下,做了虞國的大夫。公元前655年,晉國(獻公)滅掉虞國。百里奚拒絕在晉國做官,被充作媵人(奴隸),後逃回楚國牧牛。秦穆公聞奚賢,後派人以五張黑公羊皮將百里奚換回,拜為上大夫,故世人稱之為「五(公羊)大夫」。在主持秦國國政期間,百里奚「謀無不當,舉必有功」,輔佐秦穆公倡導文明教化,實行「重施於民」的政策,讓人民得到更多的好處,並內修國政,外圖霸業,開地千里,稱霸西戎,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開始了秦國的崛起。這一時期,秦孝公稱之為「甚光美」的時代。史載百里奚「三置晉國之君」,「救荊州之禍」,「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使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基礎。

百里奚身為秦國大夫,勤理政務,平易近人,生活簡朴。「勞不坐乘,暑不張蓋,行於國中,不從車乘,不操干戈」。深受百姓愛戴,「及卒,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

百里奚故宅及墓冢在今南陽市中心城區西百里奚村一帶。《水經注》記載:「梅溪水出(宛)縣北紫山,南經百里奚故宅。」《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在百里奚村東,高約七米,稱百里大夫墓。墓前擺放七塊巨石,俗呼七星冢。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鄭璉書五大夫碣銘,後佚。」墓左側有碑,碑陰刻唐韓賞詩。我國著名秦史學家馬非百先生所著《秦集史》否定「虞國說」,對百里奚為南陽人進行了詳盡的考證。

Ⅵ 南陽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南陽市,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誕生了眾多歷史名人,分別為:

1、先秦,姜尚、百里奚、范蠡、孟明視、熊繹、屈原、申伯

2、秦漢,張衡、劉秀、劉玄、張仲景、張釋之、左雄、直不疑、杜延年、陰麗華、樊宏、朱暉、鄧禹、吳漢、賈復、岑彭、朱祐、馬武、劉隆、馬成、陳俊、杜茂、任光、杜詩、靈思何皇後、何進、何苗、鄧綏、鄧猛女、杜周、茨充、孔僅、逢紀、李松、趙憙,李通,郭丹

3、三國魏晉南北朝,諸葛亮、何晏、范曄、范縝、范寧、吳敬懷皇後、范雲、范泰、范晷、范堅,范汪,范弘之,范甯,韓嵩,庾信、許攸、黃忠、魏延,韓暨、呂乂,張輔、文聘、李嚴、鄧芝、鄧艾、甘寧、韓暨、來敏、陳震、趙彥深,劉之遴

4、隋唐五代,岑參、岑文本、張巡、劉洎,韓翃、張建封,張皇後

5、宋元,王堅

6、明清,鐵鉉、馬殿甲、李賢、王鴻儒,王鴻漸,吳阿衡,柴升,李仁,彭凌霄,李蓘

7、近現代,彭雪楓、許永躍、趙東宛、趙延年、二月河、馮景蘭、楊廷寶、馮友蘭、董作賓等

(6)歷史名人梅溪擴展閱讀:

南陽歷史悠久。約在五六千年前,就出現了村落和房屋。商代為「南鄉」,有謝、楚、鄧等國。西周時,南陽屬荊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稱為「周南」,境內有申、呂、楚、鄀、蓼、鄧等國。春秋大部分入楚,楚置宛邑。戰國分屬楚、韓。秦初置南陽郡,為全國36郡之一。

漢承秦置,仍置南陽郡,兼有弘農郡地,轄境相當於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晉置南陽國和義陽、順陽郡。南北朝時建置變化無常。隋設南陽郡、陽郡、淅陽郡,兼有淮安郡和舂陵郡地。唐、宋設唐、鄧二州。元、明、清設南陽府。中華民國設行政督察區。

1949年3月,新成立的中共河南省委決定,成立南陽地委、專區,轄南陽市、南陽縣、南召縣、鎮平縣、內鄉縣、淅川縣、鄧縣、新野縣、唐河縣、桐柏縣、泌陽縣、方城縣12個縣市。1994年7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南陽地區,設立地級南陽市。

Ⅶ 南陽歷史上著名人物

南陽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劉秀、賈復、諸葛亮、黃忠、岑參等。

1、劉秀

東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南陽郡蔡陽縣人。東漢王朝建立者(公元25—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九世孫。

中元二年(57年),駕崩於洛陽南宮前殿,享年六十二,葬於原陵,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頗有作為的開國君主,面對斷壁殘垣、江山破碎的社會狀況,劉秀勤於國政,改革開拓,終使大漢王朝在一片焦土廢墟中恢復和發展。

2、賈復

賈復(9年-55年),南陽冠軍(今河南省鄧縣西北)人,東漢名將,雲台二十八將第三位。

賈復儒生出身,新朝末年聚眾加入綠林軍。歸順劉秀後,隨其擊信都、攻邯鄣、戰真定、破鄴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戰功赫赫。

賈復雖然出身文士,但是臨陣果敢、身先士卒,在東漢中興功臣中以勇武見稱。

3、諸葛亮

南陽諸葛廬(今南陽市城西卧龍區)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隱居地,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處,「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故址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4、黃忠

黃忠(?-220年),字漢升(一作「漢叔」 ),南陽郡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年名將。

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破益州劉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軍山之戰中,黃忠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拜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後,加封後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謚剛侯。

5、岑參

岑參(718年?-769年?),南陽棘陽(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

岑參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因聰穎早慧而五歲讀書、九歲屬文。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了三年後獲授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

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歷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於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

Ⅷ 急!誰能幫我找找關於虹橋地區的歷史名人

王十朋
王十朋(-1171),字龜齡,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一代名臣。號梅溪,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詩人。北宋·政和二年出生於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樂清市)梅溪村。少時穎悟強記,7歲入塾,14歲先後在鹿岩鄉塾、金溪邑館、樂清縣學讀書,學通經史,詩文名聞遠近。少時就有憂世拯民之志,十七歲「感時傷懷」,悲嘆徽、欽二帝被擄,宋室被迫南遷。19歲時寫出「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的名句。24歲時,小小的樂清縣學落成,居然能文賦詩,蓋世的才華震動了浙南的詩壇。33歲時在家鄉創辦梅溪書院授徒,34歲入太學。由於當時南宋政治腐敗,奸臣秦檜專權,科場黑暗,屢試不第。一直至他46歲時,秦檜死後,高宗即位繼帝主持殿試,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攬權」中興為對,中進士第一,被擢為狀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學教授,因論力主抗戰,並薦用愛國老將張浚、劉錡,遭主和派排斥離京歸里。孝宗即位後,起知嚴州,未赴任召對除司封員外郎,遷國子司業,起居舍人,除任侍御史。力排和議,並以懷奸、誤國等八大罪狀劾主和派代表、當朝宰相史浩,使之罷職。隆興元年(1163年),張浚北伐失利,主和派非議紛起。他上疏稱恢復大業不不能以一敗而動搖,未被採納。出知饒、湖等州,救災除弊,頗有政績。在文學上,他一生經過雁山至少七次,都是中進士之前,而且又都是北上臨安時,因此對雁盪山的感受極其親切。在此期間,他賦了大量有關雁盪的詩。他在《游靈岩輝老索詩至靈峰寄數語》中,不僅對雁盪山作了依次總評價:「雁盪冠天下,靈岩尤絕奇!」而且還把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雁盪山水浴成一體。雁盪山水鑄造了王十朋剛直不阿的崇高風格,他則以蓋世的才華歌頌了雁盪山水。然而,以他的才氣,在雄偉奇秀,千姿百態的雁盪山水面前仍有力不從心之感,曾在一詩中曰:「愧無筆力助庄嚴!」從此之後,「難下筆」就成為描繪雁盪山的「名句」了。王十朋以名節聞名於世,剛直不阿,批評朝政,直言不諱。任秘書省校書郎時,力排和議,並抨擊三衙兵權過重,諫罷楊存中兵權,奏請起用張浚。孝宗詔百官陳事務,他上《應詔陳弊事》札子,指出百官「盡其官不履其職」,同時指出皇帝有任賢、納諫、賞罰三大職事,並未做好。隆興元年任侍御史時彈劾當朝宰相史浩及其黨羽史正志、林安宅,並使之罷職,震動朝野,人稱頌王十朋郎為真御史。王十朋守饒州期間,宰相洪適,饒州人。回鄉拜訪王十朋,竟提出以放學宮地擴建私宅後花園,王十朋毅然拒絕。《宋史·本傳》記載說:「丞相洪適請故學其益其圃,十朋曰:『先聖所居,十朋何敢予人』?」此事後來朝野皆知,傳為佳話。王十朋一生清廉,夫人賈氏,品德高尚,忍貧好施,常以清白相勉。隆興元年辭官故里,家有飢寒之號卻不嘆窮。夫人死在泉州任所,因路遠無錢將靈柩及時運回家鄉。他在《乞祠不允》詩里述雲:「臣家素貧賤,仰祿救啼飢。」「況臣糟糠妻,蓋棺將及期。旅櫬猶未還,兒晝夜悲。」結果靈柩在泉州停放了二年。王十朋為官,關心的是國家、黎民,自己卻是如此貧寒。王十朋學識淵博,詩文自有風格。現收入《梅溪先生文集》前後集中,計有詩1700多首,賦7篇,奏議46篇,其他如記、序、書、啟、論文、策問、行狀、墓誌銘、祭文、銘、贊等散文、雜文140多篇。此外還有《春秋》、《論語》講義8篇等,內容廣泛。他對《春秋》、《論語》、《尚書》尤有研究。治學反對追求故事典故或理學空論,為文處事偏重功利實用。朱熹稱其文「規模宏闊,骨骼開展,出入變化俊偉神速。」稱其詩「渾厚質直,思惻條暢,如其為人。」並將他與諸葛亮、杜甫、顏真卿、韓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並論,說:「海內有志之士聞其名,誦其言,觀其行,而得其人,無不斂衽心服。」(《王梅溪文集序》)葉適說他「素負大節」、「士類常推公第一」。《四庫全書總目》說「十朋立朝剛直,為當代偉人。」著有《王梅溪文集》等傳世。

Ⅸ 歷史上的史姓名人

1、史恭-漢宣帝舅公,涼洲刺史,撫養、輔佐宣帝有功,贈杜陵侯。史崇高祖版。

2、史思明 ,寧夷權州(今 遼寧)突厥人, 安史之亂的主要發動者之一 。居營州柳城,初名崒干, 其貌不揚,懂六蕃語。姿癯露,鳶肩傴背,廒目側鼻,寡須發,躁健譎狡史 。突厥族,寧夷州人,唐玄宗李隆基賜名思明。著名唐朝叛將,「安史之亂」禍首之一。

3、史朝義:(公元?~762年待考),突厥族,史思明的長子;樓煩人(今山西)。著名唐朝「安史之亂」叛將。

4、史浩-南宋朝宰相。為岳飛平反昭雪。溧陽侯35世孫。

5、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軍事統帥。字憲之,又字道鄰,漢族,祥符人(今河南開封),祖籍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東漢溧陽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孫,其師為左光斗。

明南京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謚之忠靖。清高宗追謚忠正。其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6、史夔-清朝瞻事府大堂,康熙老師。康熙字典修纂官。溧陽侯51世孫。

Ⅹ 樂清歷史上的名人

樂清自古被稱為「東南小鄒魯」,歷代名人輩出。從南宋始,共出文科狀元人,進士196人,武科狀元1人,進士7人。在近現代史上,這些人的名字不該被遺忘:南宋狀元、名臣王十朋,著名詩人翁卷,武科狀元、抗擊元軍而犧牲的侯(福字的右半邊),在國家危難之秋毅然攜家奔赴國難的吏部尚書劉黻,元文學家李孝光,明尚書章綸、高友璣,武器發明家趙士禎,清後期改良派思想家陸虯,為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奔走不辭勞,七載辛勤如一日」的張沖,寄生蟲學家洪式閭,法學家林彬,胸腔外科名醫石華玉,地質生家物家陳旭,水利專家陳慶,版畫家野夫、張懷江,國畫家周昌谷,文學翻譯家鄭嘉治,學家王明,農學家王益滔,國學大師南環瑾,地理學家陳正祥,「大革命」時期的老黨員林立,原浙南遊擊縱隊第三支隊長周丕振,1971年為美國總統尼克松的特使基格秘密訪華而領航的徐柏齡,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施立明,生物學博士楊煥明,101毛發再生精發明者趙章光,等等,他們都是不同歷史時期樂清人民的傑出代表。

王十朋(1112-1171) 字龜齡,號梅溪,南宋樂清縣人。7歲就塾,天資穎悟,日誦數千言。建炎四年(1130),高宗避難來溫,十朋賦詩,有「北斗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句。十四年,開館梅溪,執卷受業者四十人。十六年春初,赴補太學,便道游雁盪,有「雁山新人春遊眼,卻笑平生未見山」之詠。二十七年(1157)三月,以太學上捨生免解,省試及格,高宗面試進士,十朋以攬權為對,揭發「權臣子孫門客省闈殿試,類皆竊巍科」,認為「有司以國家名器為媚權臣之具」,決不可能「得人」。建議「威福一出於上,不至於下移」,必須「陛下正身以為本,任賢以為助,博採兼聽以收其效」。以辭語鯁切,議論醇正,親擢為第一,並用其言。

十朋享年60歲,賜謚忠文。遺著除《梅溪王先生文集》(前集詩,後集文)外,還有《尚書解》、《春秋解》、《論語解》、《周禮詳說》、《唐書詳節》和《梅溪奏議》等。葉適論紹興末、乾道初,「士類常推公第一」;朱熹論其奏議「氣象大」,實為當時公論。

翁卷 (1163-1245) 字靈舒,樂清人。永嘉四靈之一。仁途坎坷,布衣告終。著有《翁卷集》。

李孝光(1285-1350) 字季和,號五峰,樂清人。官至訓奉大夫秘書監。元朝文學家,編有《元史》和《李五峰集》兩書;其詩文成就也廣受贊譽,有「孝光以文章負名當世」、「會天下士於京師,或論詩家風格,未嘗不以五峰首稱」的記載。

趙士禎(1552-1611) 明朝火器研製家,樂清人。官至中書舍人。他以畢生精力研製火器,發明掣電銃、迅雷銃、火箭溜。其中的火箭溜,在我國火箭發展史上,有創之功。另外,他還著有《神器譜》、《續神器譜》、《神器譜或問》等書。

洪式閭 (1894-1955) 寄生蟲病學家,樂清人。早年留學德國,專攻寄生蟲病學,獲日本九州大學醫學博士。回國後,在北京、南京、四川、江浙一帶醫學院校任教職和從事研究工作,對寄生蟲病研究和防止有卓越貢獻。由他所創的「洪氏鉤蟲測量法」,至今世界通用。其生前為浙江省衛生廳廳長兼浙江醫學院院長,有《病理學總論》等專著。

王明(1911-1995) 哲學史家,樂清人。北京大學畢業,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研究,著有《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等書,在國內外頗有影響。其生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

石華玉(1913-1977) 醫學家,樂清人。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留學瑞士、英國,先後獲蘇瑞世大學和奧地利因斯博魯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主刀國內首例胸膜外肺鬆懈術及胸膜外氣胸術,出版有《胸腔透視學》等譯著。為我國胸腔外科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他生前曾任浙江省立醫學附屬醫院院長。

南杯瑾 學者,1918年出生於樂清。長期從事儒、釋、道一教的研究和教學工作。1919年去台,曾任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學院院長兼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出版有《禪與道概論》等幾十種專著。

陳正祥 地理學家,1922年出生於樂清。中央大學理學畢業,留學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獲理學博士學位。長期在台灣大學任教。七度獲選國際專門學術委員會委員。任國際研究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著有《中國地理學史》等書。

施立明(1939-1996) 中科院院士細胞遺傳學家,樂清人。復旦大學畢業。長期從事動物細胞研究,建立了具有我國資源特色的野生動物細胞庫,對麂屬動物核型進化和麂屬一新種的發現,在國際上引起重視。所著《以細胞遺傳學方法評定輻射防護葯的新程序》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他生前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閱讀全文

與歷史名人梅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