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姓的歷史名人
(公元1960~今),江蘇抄泰興人。著名地方公務員。內蒙古自治區直轄的草原煤城霍林郭勒市鄉鎮企業局局長,會計師,霍林郭勒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生兆普
山東省滕州市人,現任滕州市水產局局長
生國棟
山東省滕州市人,現任滕州市衛生局副局長
② 和姓的歷史名人
和志光(1946-——),藏族,雲南省維西僳僳族自治縣人。1964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版。196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權。中專文化。
1964年8月至1969年11月,在昆明軍區步兵第13團一連當戰士。
1969年11月至1970年6月,任陸軍第11軍32師95團一連副排長。
1970年6月至1970年12月,任雲南省軍區獨立第9團一連排長。
1970年12月至1974年4月,任雲南省軍區獨立第9團一連副政治指導員。
1974年4月至1979年1月,任雲南省軍區獨立第9團一連連長。
1979年1月至1982年2月,任雲南省軍區邊防第7團一營營長。
1982年2月至1983年2月。任雲南省軍區邊防第15團副團長。
1983年2月至1986年8月,任雲南省軍區邊防第15團團長。
1986年8月至1993年3月,任雲南省軍區迪慶軍分區參謀長。
1993年3月至1995年3月,任雲南省軍區迪慶軍分區司令員。
1995年3月至1998年5月,任西藏軍區副司令員(少將軍銜)(其間:1995年3月至1996年1月在**合成指揮專業學習)。現任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③ 教姓的歷史名人
(公元1951~今),滿族;遼寧鳳城人。著名中共地方黨務工作者。現任副縣級調研員。1968年中學畢業後在家鄉任過赤腳醫生、民辦教師、公社廣播站編輯、生產隊長、大隊書記、鄉鎮黨委書記、縣紀委書記。1990年調入遼寧省丹東市委黨校理論研究室任副縣級調研員。
1993年12月在遼寧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論社會主義公有制與管理經濟責任制》一書,1996年、1997年在國家級刊物《當代思潮》發表《社會主義公有制產權不明晰質疑》、《生產力的社會性淺議》,均被多家出版社收入有關大型論文集,如《改革文庫》、《世紀文典》、《管理論文集》等。 筆名都古爾傑倉,1931年11月生,1947年參軍。內蒙古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會員。1957年考入內蒙古大學蒙古語言文學系學習。畢業後分配到內蒙古日報社蒙文編輯部從事新聞工作直到離休。他在近30年的編輯工作實踐中,為新聞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內蒙古日報社長期負責主編《內蒙古日報通訊》(蒙文),此外,先後編印發《新聞寫作知識》、《采訪與寫作》、《好新聞及其分析》(國內部分)、《參考資料:國外好新聞采寫技法》、《燈下拾零》等融知識性、實用性、可讀性為一體的諸多材料,解決了蒙古族通訊員的自學和辦新聞學習班無教材的困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已發表的文學著作:早期作品主要是詩歌和散文。80年代以來主要有中篇小說《昆都勒之黃灘》(《赫力其德》軍刊物連載)長篇小說《小貢布》(1977年季刊潮洛蒙連載)和短篇小說《我的叔叔》、《書記阿爸》、《僱工》、《騎手》、《母子情》、《大雪後》、《樹葉的回憶》、(自治區級報刊上發表)等。部分作品獲自治區優秀作品獎在廣播電台播放,或被收入中、小學蒙文教材中。短篇小說已精選結集。翻譯著作有《周總理的長征故事》、《英雄們的故事》、《地道戰》(內蒙人民出版社出版)、《趕牛的兩個人》(世界文學刊物發表)、《同青少年談道德修養》(內蒙教育出版社出版)、劇本《子夜》、《血疑》、《不該凋謝的玫瑰》、《回鄉》、《阿忙佐爾》(內蒙電視台播放)等100餘萬字。
④ 歷史上姓鍾的名人故事
1、鍾子期
鍾子期(前413年—前354年),鍾氏,名徽,字子期,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集賢村)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
歷史上記載伯牙探親回國時,在漢江邊鼓琴,鍾子期正巧遇見,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興趣相投,兩人就成了至交。鍾子期死後,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生不再鼓琴。
4、鍾明亮
生於南宋理宗紹定年間(1228年~1233年,元太宗窩闊台在位時期),卒於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廿七年(1290年),元代中期農民起義領袖。13世紀80年代,相繼起事的有廣東陳良臣、黎德、歐南喜和福建黃華等。
至元二十四年(1287)冬,福建汀州(今福建長汀)鍾明亮起義,把斗爭推向高潮。汀州一帶,山深林密,廣東、江西許多失去土地的農民,千百成群,移居到此,開荒種地,稱為畲民。鍾明亮就是畲民之一。
他發動起義後,義軍很快發展到十萬人,活躍於福建、江西、廣東三省邊界地區。在他的影響下,廣東董賢舉、江西丘元、謝主簿、劉六十、盧大老、福建泉州陳七師、興化朱三十五等,紛紛起義,互相呼應,對元朝統治形成很大的威脅。
元朝政府集中大批軍隊圍攻,鍾明亮採用流動作戰的方法,出沒無常,東擊則西走,西擊則東逸,使元軍疲於奔命。為了在軍事上取得主動,他曾兩次假降,但一當形勢有利,便重新舉事。
元軍圍剿數年,始終未能取勝。至元二十六年(1289),丘應祥被月的迷失俘獲。月的迷失請以其人等為元官吏。不允,詔押往京師。至元二十七年,鍾明亮病逝,起義趨於失敗。
5、鍾芳禮
鍾芳禮 太平天國官員。清廣西桂平(立武宣縣東南)人,一說是廣東花縣人。天京事變發生,鍾芳禮與楊秀清關系密切,但同時他又是洪秀全姐夫,故此得留性命。為了避免牽涉進政治風波里。他隨石達開出天京。他這一決定是正確的,沒隨他出走,仍然留在天京的族人,在天京淪陷後被屠殺殆盡。
石達開兵敗後,鍾芳禮走昆明。娶當地富女為妻,學打金技術。學成,攜家遷至廣東韶關始興縣,開利源金鋪,成為良民。他兒子中進士,為大學士,受軍機大臣賜匾,匾現今仍在始興縣鍾家手中。
⑤ 歷史名人的故事
孔子(前~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發憤為學,博學多能。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廣收門徒,收的學生不管貧富貴賤,據說有3000弟子,其中優秀的有72人。他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他曾周遊列國,晚年專心從事古代文獻整理與傳播工作,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其學生將其思想言行記載在《論語》中。
孔子經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餘年。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他執著地倡導德化社會與德化人生。德化社會的最高標準是「禮」,德化人生的最高價值是「仁」。孔子教導人們積極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處人與自然的關系,他還闡述和弘揚了人不僅要「仁民」,也要「愛物」的道理。孔子堅決主張國家要實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會與文化得到發展。孔子認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於造就理想人格以創立理想社會,通過潛志躬行「內聖外王之道」,以達到「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於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思想影響深遠,他才被中國人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⑥ 列姓的歷史名人
列子:(生卒年待考),名寇,又名禦寇、圄寇、國寇;鄭國人。著名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列子的生活時代與鄭繆公(即鄭穆公姬蘭,公元前649~前606年)基本是同一時期。他曾向關尹子問道,拜壺丘子為師,後來又先後師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們的真傳,而友伯昏無人。修道九年之後,他就能御風而行。在史籍《述異記》中說,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風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歸「風穴」,風至則草木皆生,去則草木皆落。列子之學本於黃帝、老子為宗,主張清靜無為。史籍《呂氏春秋》中記載:「子列子貴虛」。列子認為,「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他認為應擺脫人世間貴賤、名利的羈絆,順應大道,淡泊名利,清靜修道。列子曾因為窮困而常常面有飢色,卻拒絕鄭國暴虐的執政者子陽饋贈的糧食。其弟子嚴恢問老師:「所有聞道者為富乎?」列子回答:「桀、紂唯輕道而重利,是以亡!」著名的東漢史學家班固在《藝文志·道家》部分記錄有《列子》八卷。
《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極其重要的典籍。所著年代大體在春秋戰國時代。《列子》按章節分為《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個寓言故事組成,寓道於事。其中有人們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者」、「歧路亡羊」等。在《列子》中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中,不乏十分有教益的文章,勘稱至理名言。如《列子學射》(《列子·說符》)、《紀昌學射》(《列子·湯問》)和《薛譚學謳》(《列子·湯問》)三個故事分別告訴人們:在學習上,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領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的;知識技能是沒有盡頭的,不能只學到一點就滿足了。又如《承蜩猶掇》(《列子·黃帝》)告訴人們,曲背老人捕蟬的如神技藝源於他的勤學苦練;還有情節更離奇的《妻不識夫》(《列子·湯問》)說明一個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對於列子的學說,東漢史學家劉向認為:「其學本於黃帝老子,號曰道家。道家者,秉要執本,清虛無為,及其治身接物,務崇不競,合於六經。」在典籍《爾雅·釋詁》中邢昺《疏》引《屍子·廣澤篇》及《呂氏春秋不二》評論:「子列子貴虛」。在典籍《戰國策·韓策》中有:「史疾為使楚,楚王問曰:『客何與所循?』曰:『治列子圄寇之言。』曰:『何貴?』曰:『貴正』。」張湛在《列子·序》中論述:「其書大略明群有以至虛為宗,萬品以終滅為驗,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為表,生覺與化夢等情。巨細不限一域,窮達無假智力,治身貴於肆仕,順性則所至皆適,水火可蹈。忘懷則無幽不照,此其旨也。」
《列子》有舊本二十篇,在先秦曾有人研習過,經過秦火,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整理時僅存八篇,《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中有「劉向說……列子八篇。名圄寇,先莊子,莊子稱之」句,應該是劉向、劉歆父子,或同時代其它人整理的八篇。西漢時仍盛行,西晉遭永嘉之亂,渡江後始殘缺。其後經由張湛搜羅整理加以補全。今本《列子》版本不下幾十種,書前大多存有劉向所撰的《序》或張湛(東晉時人)所作的《序》,各版本內容相差不遠,有大量寓言、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書中旨意大致歸同於老、庄。學者蕭登福的《列子古注今譯》,徵引了歷代主要註疏。學者認為,《列子》成書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列子稍後,門人據其活動與言論編撰而成,不止八篇。
第二,漢人在此基礎上補充整理,而成《漢書·藝文志》上著錄的八篇之數。
第三,張湛據其先人藏書,及在戰亂後收集到殘卷,「參校有無,始得完備」,並依照《漢書·藝文志》所記八篇,編撰成今本《列子》。單由於在編撰過程中,為疏通文字,連綴篇章,必然加進張湛本人的一些思想與他編的一些內容,所以,今本《列子》雜進一些魏、晉兩朝人的思想內容、語言文字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張湛集纂成書的《列子》,雜就難免了。
⑦ 求姓的歷史名人
求仲,漢代隱士。後用以為隱士的代稱。 唐 錢起 《歲初歸舊山》詩:「 求仲 應難見,殘陽回且掩關。答」
《三輔決錄》漢有求仲。 求仲弓,字德夫,黃岩(今屬浙江)人。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特科進士。仕終樂清令。(《嘉定赤城志》)
⑧ 能姓的歷史名人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公元前246年(秦莊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專其時轄地屬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改並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為市,山西省會所在。
華陰縣:本來是春秋時期的晉國之地。公元前199年(漢高祖八年)改名為華陰縣,因為在太華山的北面,所以起名叫華陰,故城在今陝西省華陰縣東南一帶。 太原堂:以望立堂。
華陰堂:以望立堂。
淄青堂:唐朝的時候,能元皓為淄青的節度使。他開始的時候屬於安祿山統轄,後來安祿山造反,他毅然歸唐。
⑨ 姓段 名人故事
歷史上姓段的名人:
段會宗(前83年~前9年),字子松,天水上邦(今甘肅夭水)人。漢元帝時以杜陵令出為西域都護、騎都尉光祿大夫。回長安後作過沛郡、雁門等地的太守;後於陽朔三年(前22)至鴻嘉元年(前20),第二次出任西域都護,此後又四度出使烏孫並於元延四年(前9)在烏孫死於任上,享年75歲。段會宗出使烏孫期間,當烏孫多次內亂之際,代表朝廷敉平叛亂,冊立新君,為多民族國家的團結和統一作出了貢獻,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
段熲(?----179)字紀明,武威姑臧人。西域都護段會宗從曾孫。少時習弓,有文武智略,初舉孝廉,後戌邊十餘年。段熲屢破羌軍,先後交戰180次,斬殺近4萬人。漢靈帝時官至太尉。與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皆籍隸涼州,合稱「涼州三明」。
段務目塵(此名系根據《魏書》所載,《晉書》則作段務勿塵),生卒年不詳,中國十六國時期段部鮮卑的首領,受晉朝冊封為遼西公。是前任首領段乞珍之子。
武宣王,名段業(公元?—401年),原為後涼建康太守,後建北涼,稱涼王,在位5年,沮渠蒙遜發動兵變將他俘殺,葬處不明。
褒國壯肅公段志玄(598-642),齊州臨淄(今山東濟南)人,唐代名將。大業十三年(617年),隨高祖起兵,授右領大都督府軍頭。後在潼關擊敗隋將屈突通,以功授樂游府驃騎將軍,封臨淄郡公。武德九年(626年),參與玄武門之變。太宗即位後,遷左驍衛大將軍,封樊國公。貞觀十一年(637年),改封褒國公。貞觀十二年(638年),拜右衛大將軍。貞觀十四年(640年),加鎮軍大將軍。貞觀十六年(642年)病卒,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
段成式(803---863),字柯古。晚唐鄒平人,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約生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於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鄒平郡公,工詩,有文名。在詩壇上,他與李商隱、溫庭筠齊名。
段文昌,唐(公元七七三年至八三五年)字墨卿,一字景初,其先位齊州臨淄人,世居荊州。(舊唐書作西河人。此從新唐書)生於唐代宗大歷八年,卒於唐文宗太和九年,年六十三歲。
段思平(893—944年),大理喜瞼(今喜洲)人,一說為劍川永旁人,大理國的締造者。其家族世代為南詔武將.父為段寶龍。思平因為累積軍功而升任為大義寧通海節度使。楊干貞奪趙善政之位,干貞之弟楊詔譖思平有帝王之相,干貞於是追殺思平。會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友好,派人接思平,思平之弟思良和軍師董迦羅前來加以保護.思平向東方的黑爨三十七蠻部借兵,討伐楊干貞。937年,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建元文德。仍都大理。天福三年封董迦羅為相國,封高方為岳侯,死後謚號神聖文武帝,廟號太祖。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學家。字復之,號遁庵,別號菊庄。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與弟成己並負才名,趙秉文目之為「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時與其弟段成己先後中進士,但入仕無門,在山村過著閑居生活。金亡,避亂龍門山中(今山西河津黃河邊),時人贊為「儒林標榜」。蒙古汗國時期,與友人遨遊山水,結社賦詩,自得其樂。元憲宗四年卒,年五十九。
段玉裁(1735年~1815年)清代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字若膺,號懋堂,晚年又號硯北居士,長塘湖居士,僑吳老人,江蘇金壇人,龔自珍外公。乾隆舉人,歷任貴州玉屏、四川巫山等縣知縣,引疾歸,居蘇州楓橋,閉門讀書。曾師事戴震,研究文字訓詁音韻之學。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啟瑞,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民國時期政治家,北洋三傑」之一。皖系軍閥首領。他幫助袁世凱練北洋軍,而後以此縱橫政壇十五載,一手主導了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的內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譽,後來因寵信徐樹錚,迷信武力統一,為直系擊敗而下野,曾藉助和張作霖和孫中山的三角同盟而短暫復出。但因失去實際權力而成為擺設。一生清正耿介,頗具人格魅力,號稱「六不理總理」,他還是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擔任過中國第一所現代化軍事學校——保定軍校的總辦。
姓段的女明星:
段林希
段林希(Jeremy
Duan),中國新生代女歌手,雲南保山人。2011「快樂女聲」全國總冠軍,陽光正能量才女,有「雲南之光」之稱。鍋蓋頭、大眼鏡、小虎牙、羞澀笑、吉他彈唱是她的特色。她溫柔而又富於感性的嗓音、扎實的唱功、正能量十足的歌聲、對歌曲情感的細膩處理以及多種類型曲風的准確駕馭,深受大家的欣賞和喜愛,而她燦爛的微笑更是使人不論何時都會感到十分溫暖。賽後發行個人單曲《追夢的孩子》《另一種燦爛生活》《不會寂寞》,主演微電影《天亮以前》。經過一年精心籌備,於2012年12月24日發行全新EP《我們》,其中《我不會寫歌》更在中歌榜2013年17期奪冠。她,是正能量的代言人,在社會上為抗戰老兵捐款13萬元,用實際行動傳遞正能量。
段麗陽
段麗陽,女,1993年出生於河北邯鄲,現就讀於中華女子學院,3歲開始學習鋼琴,舞蹈,聲樂,4歲開始登台演出,多次參加各種演唱比賽,並獲得了許多大獎;經常參加電視台的各種演出;2004年簽約新兒歌,出版了八張新兒歌專輯。拍攝了《別惹小孩》《家有兒女》《趕走你的憂郁》等電視劇和電影;主持過多台晚會和電視欄目;曾任cctv-少兒《大倉庫》主持人。
段倩茹
段倩茹,模特兼演員,曾出演過多部影視作品,在網路劇《愛情公寓外傳》飾演杜茜茜,在cctv6電視電影《狗也愛鑽石》飾演海倫,在電視劇《愛情公寓2》飾演簡凝,在電視劇《金枝玉葉》飾演年輕沈曼亭等。
段仕萍、段雯鍇、段岫、段蔚、段紅、段林菊等等。
姓段的男明星:
段奕宏
段奕宏,漢,出生於1973年5月16日,原名段龍,演員。1998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進入中國國家話劇院,2009年簽約華誼兄弟。早期多活躍於話劇舞台,代表作品是孟京輝導演的先鋒話劇《戀愛的犀牛》。2007年因出演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的袁朗為廣大觀眾所熟知和喜愛,其後帶給觀眾《我的團長我的團》、《西風烈》、《我願意》、《白鹿原》和《楚漢傳奇》等一系列優秀的影視作品。
段暄
段暄,1972年7月8日出生,畢業於中國廣播大學,曾被廣播電影電視部評為一級播音員。
段黃巍
HIT-5組合成員(主唱),段黃巍在隊內昵稱「段公子」,擔任主唱的他是歌曲的靈魂。段黃巍擁有明亮的聲線和不俗的唱功,偏愛R&B曲風,性格開朗熱情。與武藝、鄧紫衣合作的電影《蝙蝠別墅》已於9月30日上映。
段鈞豪
段鈞豪,男,中國男演員。1979年2月15日,出生於中國台灣。2006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進修班。因電影《千禧曼波》被大家熟知。2010年通過諜戰劇《內線》成功進軍內地。在電視劇《淚灑塵緣》,《鐵血女騎兵》中均有出色演出,2013年因在熱播劇《愛在春天》中成功飾演「阪本少佐」深受觀眾喜愛。
⑩ 歷史上姓司的名人故事
司馬光砸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