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歷史書籍推薦
一、如果希望了解的是正史,要求與歷史真相不能有太大出入,建議閱讀《二十四史》再加上《清史稿》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葯)、《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文言文不喜的話,可以尋找這些書的白話版本。
二、如果並不怎麼要求正史,只是想對歷史有個大概了解,野史傳言故事也喜歡的話,那可看的書就很多了。
稍微接近正史的,《明朝的那些事兒》《晉朝的那些事兒》等等;
小說+歷史性質的,《三國演義》《水滸傳》《東周列國志》之類;
歷史架空小說的,以起點為首的網路小說網站,推薦讀月關、賊道三痴、高月等作者的網文。
㈡ 中國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書
1、《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㈢ 比較有名的中國歷史書籍
1、《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2、《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 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
3、《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斷代史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
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4、《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5、《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
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 。
㈣ 中國歷史故事那本書
上下五千年。
㈤ 推薦幾本中國歷史故事的書 (小學生)
<史記>,有那種少年版的,就是全都翻譯出來而且刪減了一些不太合適的內容的
看歷回史當然要看《史記答》,畢竟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資質通鑒》也有
上下五千年也不錯
再有就是《三國演義》《說唐全傳》《說岳全傳》,雖然是古白話,但應該能看懂(我是五年級看的,如果只有一年級的話當我沒說)
如果有一定的古文功底的可以試試《東周列國志》
你太強了,歷史的書看到這里差不多了,如果對歷史有興趣想研究歷史的話可以看一點史學專著,宋史的話有鄧廣銘的,明史有黃仁宇的,共和國史可以看一點費正清的,通史研究錢穆很在行,另外也可以看一些百家講壇的。
如果不局限於歷史又對古文感興趣可以看《世說新語》《容齋隨筆》(這里也有一些歷史故事)《陶庵夢憶》
㈥ 中國經典歷史故事
宗愨(què)乘風破浪
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內很好但容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里的巨浪。」(宗炳說:「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喜歡跟著他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稱贊。
㈦ 講述中國歷史故事的書籍有哪些
關於明朝的比較有意思的一本現代人寫的《明朝那些事》,剩下的都是正史了,
01、《史記》西漢·司馬遷(130卷)
02、《漢書》東漢·班固(100卷)
03、《後漢書》南朝宋.范曄(120卷)
04、《三國志》西晉·陳壽(65卷)
05、《晉書》唐朝·房玄齡等(130卷)
06、《宋書》南梁·沈約(100卷)
07、《南齊書》南梁·蕭子顯(59卷)
08、《梁書》唐朝·姚思廉(56卷)
09、《陳書》唐朝·姚思廉(36卷)
10、《魏書》北齊·魏收(114卷)
11、《北齊書》唐朝·李百葯(50卷)
12、《周書》唐朝·令狐德棻等(50卷)
13、《隋書》唐朝·魏徵等(85卷)
14、《南史》唐朝·李延壽(80卷)
15、《北史》唐朝·李延壽(100卷)
16、《舊唐書》後晉·劉昫等(200卷)
17、《新唐書》北宋·歐陽修、北宋·宋祁(225卷)
18、《舊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150卷)
19、《新五代史》北宋·歐陽修(74卷)
20、《宋史》元朝·脫脫等(496卷)
21、《遼史》元朝·脫脫等(116卷)
22、《金史》元朝·脫脫等(135卷)
23、《元史》明朝·宋濂等(210卷)
24、《新元史》民國·柯邵忞(257卷)
25、《明史》清朝·張廷玉等(332卷)
㈧ 比較有名的中國歷史書籍有哪些
有《春秋》、《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左傳》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2、《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3、《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5、《左傳》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㈨ 最全最著名講中國歷史的書籍是什麼
又不是給小朋友讀的,又插有具體典故的,事實上這兩個要求還真挺矛盾的……專
大網路全書的屬中國歷史卷算是勉勉強強符合你要求的「最全最著名」了。除此之外,我反正未見再有什麼一整套的書很嚴肅地從史前講到當代的了都是以古代為限或者以近代為限之類的非「通史」了。
錢穆老先生的《國史大綱》倒是著名,不過基本沒什麼具體典故。嚴肅的通史還有呂思勉的《呂著中國通史》和《白話本國史》;50年代翦伯贊領頭編寫的並且一直改版到現在的《中國史綱要》;勉強算的話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也可以。不過嚴肅的學術書籍可就沒什麼「具體典故」了。要是具體典故多的書,那不是哄小孩的就是不完整的或者是獵奇的。
當然,雖然我猜你應該沒那毅力和恆心,不過還是推薦一下二十四史好了。 紀傳體的書既不是流水賬而且有有趣的典故外加全部加在一塊也很完整了。一點一點地看希望你在60歲之前能夠看完。
嗯,樓上提的蔡東藩的所有的歷史演義確實不錯。
哦對,前面居然忘寫白壽彝領頭編的《中國通史》了……這個可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