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關於春天歷史的故事

關於春天歷史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28 14:54:17

① 與春天有關的歷史故事

竊符救趙抄:戰國時,襲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還有很多歷史故事,喜歡自己去看看,很不錯。

② 關於春天的古代故事。(300字,神話或民間傳說)

轉眼間嚴冬已逝,春已悄悄地來到人間。
人人都期待春天的到來。春天的確是個生機盎然的季節,萬物都紛紛蘇醒,奔向屬於自己的天堂。春天,不僅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更是我們每個人奮斗向前的開端。
在詩人筆下,最受寵的要數春天吧。隨手翻開唐詩宋詞就能感覺到春的氣息迎面撲來,清新無比。春,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默默奉獻;春,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繁花似錦;春,是「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奼紫嫣紅;春,是「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若隱若現;春,是「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的鳥語花香;春,是「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春意盎然……
從古到今,春來去匆匆,盡情揮灑著她的魔筆,大地成了她盡情描繪理想的畫卷。她是個精靈,給渡過寒冬的人們帶來蓬勃生機,她用綠的光芒感染著所有生靈;她是生命的化身,就像早晨八九點鍾的朝陽,普照著那些失魂落魄的人,她召喚著理想,孕育著希望;她是位幻想家,天地間閃耀著她的創作激情,她給了別人的力量,去開創生命中的新篇章……

在我的窗前落下了一隻蝴蝶,它是春天的請帖,邀我來參加春天詩會。
春天趕走了寒冷的冬,萬物見到了春,就像見到了久違的朋友,小黃鸝見到春,高興的唱了起來:「春天在哪裡呀,春天在哪裡,春天在……」大地開著春天詩會。
你看那身著燕尾服的紳士——春燕先生。他動情地朗誦道: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柳玉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柳樹聽了便像一個美麗的少女,那縷縷絲發迎風飄舞,美妙悅耳的春的旋律,讓它翩翩起舞,又像是傳遞著春的信息,讓我們感受著春的交響樂。
你看那歡快活潑的小溪,它那動聽的歌聲:「春天來了,春天來了,來到了小河邊,小溪歡快的流著……」唱響了春的樂章。在歌聲伴隨著,牽牛花開了,低低的吹著嗩吶,桃花、迎春花在春天綻放,伴著輕拂的歌聲,它們花枝招展,迎風起舞,動聽的歌聲、歡快的舞蹈,讓我如痴如醉。
這時滿山遍野的小草探出了頭,在微風吹拂下,它們含情脈脈的吟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田野上一片歡聲笑語,它們用自己的方式來慶祝春天的來到,大地在歡歌。辛勤的蜜蜂忙著將這場詩會記錄下來,太陽將這美好的畫面拍下,留作春天的記憶。
春天詩會,迎接春的到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春的殿堂。

③ 關於春天的名人故事

一代儒學大師董仲舒,自幼天資聰穎,少年時酷愛學習,讀起書來常內常廢寢忘食。容其父董太公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為了讓孩子能歇歇,他決定在宅後修築一個花園,讓孩子能有機會到花園散散心歇歇腦子。
第一年,董太公一邊派人到南方學習,看人家的花園是怎樣建的,一邊准備磚瓦木料。頭一年動工,園里陽光明媚、綠草如茵、鳥語花香、蜂飛蝶舞。姐姐多次邀請董仲舒到園中玩。他手捧竹簡,只是搖頭,繼續看竹簡,學孔子的《春秋》,背先生布置的詩經。
第二年,小花園建起了假山。鄰居、親戚的孩子紛紛爬到假山上玩。小夥伴們叫他,他動也不動低著頭,在竹簡上刻寫詩文,頭都顧不上抬一抬。
第三年,後花園建成了。親戚朋友攜兒帶女前來觀看,都誇董家花園建得精緻。父母叫仲舒去玩,他只是點點頭,仍埋頭學習。中秋節晚上,董仲舒全家在花園中邊吃月餅邊賞月,可就是不見董仲舒的蹤影。原來董仲舒趁家人在賞月之機,又找先生研討詩文去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董仲舒的求知慾愈見強烈,遍讀了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等各家書籍,終於成為令人敬仰的儒學大師。

④ 關於春年民間傳說故事

中國人慶祝中國傳統新年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農民感謝上蒼賜予好的收成,同時禱告來年有好的收成。但是關於慶祝新年的背後,有一個故事,下面就是關於慶祝新年的傳說。據傳,有一個食人野獸叫「年」,有一張能一口吃掉好幾個人的血盆大口。這個怪物在山上找不到吃的的時候,就會下山到附近村莊,攻擊和吃掉所有能吃的動物,包括人。村民們整個冬天都在恐懼中度過。據傳說,有一個人吃的野生怪物「年」一個非常大的口,吞咽幾個人在一個單一的叮咬。此獸出現在鄉村,對冬季結束時,有沒有吃的,它會到村裡去,什麼能吃就吃什麼,所以整個冬天村民都生活在恐懼之中。來年冬天,怪獸如期而至,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怪獸之強壯非常人能夠擊倒,所以所有村民都攜帶全家老小到深山躲藏,以避免成為「年」的食物有一天,一個充滿智慧的老人經過村莊,告訴一個老婦人:「我叫你怎麼把年嚇跑」。當天晚上,當年踏進村子時,它見村裡所有的屋子沒有燈光,除了那個老夫人家亮著燈。年靠房子,舔著嘴唇,期待著自己的晚餐。突然,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在耳邊響個不停。「年」被鞭炮聲嚇得跳起來,突然發現那個房子外面貼著紅紙,這個把怪獸嚇得落荒而逃,村民回到村莊發現老婦人毫發無傷。後來,村民知道了這個叫「年」的怪獸害怕雜訊和紅色,於是村裡的村名都贊同,在「年」下一次「光顧」村莊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門前點起火,守歲然後製造「動靜」。第二年,村名們都做足了准備,他們准備好了鞭炮,點燃了所有的燈,把房子裝飾橙紅色,在門上貼紅紙,穿紅色的衣服,手裡拎著紅燈籠。她們敲鑼打鼓大聲彈唱,跳舞,走到哪裡鞭炮就點到哪裡。年從此以後再沒敢到這個村裡惹麻煩了這就成了中國的一個傳統,慶祝一年的平安,中國人以此傳說慶祝新年,直到今天

⑤ 有關《春天的故事》的歷史題

一、1979年 改革開放的第一個春天
1979年4月是一個春天,鄧小平在南海邊劃了一個圈,這個圈就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
鄧小平同志是創辦經濟特區的主要決策者。早在1979年4月,他在聽取當時中共廣東省委主要負責人的匯報後說: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做特區。陝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要你們自己搞,殺出一條「血路」。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並頒布《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中國經濟特區就這樣誕生了。深圳經濟特區是鄧小平同志親自開辟的最早的改革開放的試驗地之一。

二、1992年 這又是一個春天的故事。
這一年開春,那些「沉默的大多數」,明顯感受到春天的氣氛——即便思想保守的官員,也揮淚斬馬謖,讓虧損嚴重的國企破產。「三峽工程」要在全國人大討論,社會上早已紛紛擾擾:支持者引用毛澤東的「高峽出平湖」喚起人們的記憶;一般公眾擔心,下游幾億人頭上懸這么「一盆水」,是不是安全?「姓資姓社」沒有人公開爭了,鄧小平圈中發話,要讓愛搞這種爭論的人「回家睡覺去」。但為男足是否該聘用外教,上千萬人一樣爭得面紅耳赤。那些高蹈的理論家也摻和進去,湊個熱鬧:「怎能讓『國字型大小』讓外國人說了算?」
這一年元月到二月,八十八歲的鄧小平「南巡」。巡視武漢、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沿路發表一系列的有關改革開放的重要談話,呼籲經濟改革。經行之處,地方官員頭上的「符」沒有了,全都躍躍欲試想當改革的孫悟空。
《深圳特區報》上鄧的話分量很重:「不堅持社會主義、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
中央黨校開學,喬石校長在開學典禮上說:「左也能葬送社會主義。」在「倒春寒」這幾年,大家可一直批「和平演變」「趨同論」呀!有件事可以說明那時弦綳得有多緊——當時熱播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里,有句歌詞「貓和老鼠親密密」,不少老同志看了就寫信:「貓怎麼被老鼠和平演變了」。
在中央黨校演講,把溫州比作「和平演變的溫床」的領導,改口說自己是一直支持保護溫州的。幾年後,給他起草那篇雄文的秘書,成為溫州的父母官,到處宣講溫州經驗。腦子換得真快呀。
街上晃的人少了,人都像充足了電。那時的溫州小老闆,開始參加「禮儀班」,學吃西餐,學跳交誼舞,甚至學服飾搭配和走路,為的是進軍大城市,上得大場面。
真正的大場面在深圳。夏天,一個找活做的,晚上在銀行門口蜷卧。第二天一起身傻了眼:在他身後排了幾個街區的隊。有人馬上要用10萬元購買他的位置。在他疑惑時,又有人提了價:15萬!——他們要購買股票認購證。那會兒,各地的身份證成麻袋地被拉往深圳。100萬人在街頭的銷售點排隊。一證難求,「掌勺子」自然少不了往自己口袋裡揣一些。那些排三天三夜沒有買到的,群情騷動,最後政府處理幾個官,才挽回顏面。
3月,李鵬總理宣布,為期三年的治理整頓結束。知識分子又開始往商海里跳。最為鼓舞人心的,是復旦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蔣學模老先生,也下海了——他可是計劃經濟理論泰斗,十幾年來理論界批市場經濟的一員上將。他的公司叫「復蘭德」,大約是模仿美國蘭德公司,要賣頭腦,但那會兒頭腦不怎麼值錢,排隊搶認購證要的是肌肉和身板兒。知識分子,總是有「義利之辯」,下海了還是有些羞羞答答。 這一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中國一攬就是16金。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熱映,帶來了一個流行語:給個說法。

發展是硬道理——就是這個說法——那時候,每個人感覺都有希望。

⑥ 春天的故事歷史故事和背景

《春天的故事》創作背景 1979 年春天,鄧小平在深圳勾畫出了一幅改革開放的藍專圖;1992 年春天,鄧小平南巡屬,開拓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1994 年,又一個春天,三位投身特區的藝術工作者,有感於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春天的故事》,他們用歌聲記下了深圳乃至整個中國的變化。

⑦ 有關春天的故事的幾個歷史問題

1、比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時期
2、指開始設立經濟特區。這一個圈是指深圳特區

⑧ 《春天的故事》歷史故事和背景

1、《春天的故事》歷史故事

1992年,該曲詞作者蔣開儒在報紙上看到了長篇通訊《東方風來版滿眼春》權一文,文中報道了深圳飛速發展的景象,蔣開儒因此希望能夠實地到深圳看一下,便隻身前往了深圳。

到達深圳的蔣開儒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於是決定留在深圳。不久,他便在深圳的一個企業家藝術團謀得了一份工作。

在工作期間,蔣開儒有感而發,創作了該曲,成稿在1992年12月16日的早上。

因為蔣開儒個人身世的背景,以及他對於鄧小平的親切、尊敬和感激之情,他在歌詞中將鄧小平稱為「一位老人」,而因為蔣開儒初到深圳時,深圳是用鐵絲網圈起來的,他便將開創深圳特區描繪為「畫了一個圈」。

2、《春天的故事》的背景

改革開放。1979年春天,鄧小平在深圳勾畫出了一幅改革開放的藍圖;1992年春天,鄧小平南巡,開拓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1994年,又一個春天,三位投身特區的藝術工作者,有感於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春天的故事》,他們用歌聲記下了深圳乃至整個中國的變化。

⑨ 《春天的故事》所說的歷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所說的歷史事件就是當年的「南巡講話」。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內平南巡武昌、深容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了重要講話。力排眾議,撥正船頭,引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駛向光明的彼岸。鄧小平的南巡談話對中國90年代的經濟改革與社會進步起到了關鍵的推動作用。

20世紀最後十年的中國和世界,從一開始就很不太平。剛剛經歷了「八九」風波的中國,許多事情尚未理順頭緒,接連又遭遇蘇聯解體、東歐巨變,偌大的一個社會主義大家庭,傾刻間不戰自潰,紛紛倒旗落馬。面對這些世界性的歷史難題,各式各樣的人物都相繼登場,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西方敵對勢力大肆宣揚「共產主義大潰敗」,國內一些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也主張放棄四項基本原則,走「西化」的道路。

黨內和一部分幹部群眾中一度出現了對黨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模糊認識,甚至出現了姓「資」姓「社」的爭論。這些實際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中國走什麼道路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關於春天歷史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