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屏縣的歷史沿革
石屏縣轄區,兩漢至東晉時屬勝休縣,隋屬昆州,唐曾屬黎州。
西漢稱「舊欣」——彝族族名,意為「居住在山林水邊的民族」,唐天寶十一年(752年),本地土著民族掘地得石坪,聚為居邑,始號「石坪邑」。乾符六年(879年)南詔政權時,隸屬通海都督。
宋大理國時,石屏邑屬秀山郡。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石坪邑置為州,設土官,隸屬臨安路(明改臨安府,屬秀山把總、迤南道、開廣道)。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坪州」為「石平州」,後改「石屏州」。嘉慶十五年(1810年)虧容、思陀、落恐、左能、瓦渣五土司並入。
民國二年(1913年)改石屏州為石屏縣,隸屬蒙自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裁蒙自道後屬行政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劃石屏、新平、峨山、河西、通海五縣部分屬地,並設龍武設治局,玉溪管轄。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雲南省政府奉政務院核准電令將龍武設治局改置龍武縣,仍隸屬玉溪專署。
1950年3月於建水設滇南行署,石屏、龍武兩縣隸屬之。同年4月遷蒙自專員公署,石屏、龍武兩縣隨屬之。是年9月,因龍武縣人口太少、區域太窄設縣條件不夠,改設龍武設治局。1953年5月,龍武設治局人民政府駐地由龍武遷至龍朋。1955年12月29日,龍武設治局復改龍武縣。1957年11月18日撤蒙自專署,成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龍武兩縣隸之。1958年11月1日石屏縣、龍武縣合並,稱石屏縣至今。
Ⅱ 雲南的名人有哪些 雲南歷史名人
1、鄭和
鄭和(1371年 - 1433年),明朝太監,雲南人,小名三寶,又作三保。一說本姓馬,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入宮前經歷不詳。1382年,被選於宮中尚衣局訓育兩年。1384年,他經宮中指派,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從侍。1404年(永樂二年),鄭和因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
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間,鄭和去世,時間約在1433年(宣德八年)。
2、段思平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瞼(今喜洲)人,一說為劍川永旁人,大理國的締造者、開國皇帝。段思平家族世代為南詔武將,父段保隆為南詔布燮。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任通海節度使,因受大義寧國主楊干貞迫害,遂以減爾稅糧半,寬爾徭役三載為號召,聯合奴隸和農奴為主的起義隊伍,舉行起義。
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北),滅楊干貞的大義寧國,建大理國,年號文德,以羊苴咩城(今大理城)為都。
即位後,厲行改革,盡逐楊氏邪臣。更易制度,損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於是遠近歸心,咸奉約束,把南詔末朝以來分裂、戰亂的局面重新統一起來。
大行分封,篤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鑄佛萬尊。逝世後由子段思英繼位,謚號神聖文武皇帝。
3、李恢
李恢(?—公元231年),字德昂,建寧郡俞元縣(今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 )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官員。初仕郡為督郵,後投靠劉備,為益州功曹書佐、主簿,遷州別駕從事。
蜀漢建立後,任庲降都督,跟隨蜀漢丞相諸葛亮討平南中四郡的叛亂,拜安漢將軍,封漢興亭侯,領建寧郡太守。建興九年(公元231年)去世。
李恢是蜀漢第二任庲降都督,在平定南中的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並於戰後積極調配南中物資,有效地支持了蜀漢政府的財政。
4、段功
段功,雲南大理人,白族。大理國開國皇帝段思平之後裔,元滅大理國後封段氏為世襲大理總管。段功乃段隆之子,段光之胞弟。段功是第十位大理總管,同時元朝也授他為承務郞、蒙化州知州。
1363年,紅巾軍將領明玉珍及其弟明二率兵三萬攻打中慶路,梁王巴匝拉瓦爾密逃奔楚雄,得段功出兵援助梁王,和明玉珍大戰於呂閣關,保住雲南不失。
後來段功夜襲古田寺,用火攻將敗明玉珍擊退,並在七星關擊潰明玉珍的兵馬,終收復中慶路、奪回昆明。
5、傅宗龍
傅宗龍(1591~1641),字仲綸,一字元憲,號括蒼、雲中,雲南昆明府昆明縣(今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人,明末重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
授銅梁知縣,調巴縣,行取,入為戶部主事。久之,授御史。天啟元年(1621年),遼陽失守,請戰領兵。四年(1624年),巡按貴州,打敗水西土司安邦彥。
崇禎三年(1630年),以兵部右侍郎總督薊、遼、保定軍務,不久罷官。十二年,召為兵部尚書,以不能從諛承意,忤旨下獄。十四年,從獄中釋出,起為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由陝入豫。
與保定總督楊文岳合圍李自成、羅汝才聯軍。中伏大敗,逃至項城,與戰陣亡。復兵部尚書職,贈太子少保,謚忠壯。有詩集、文集各一卷傳世。
Ⅲ 石屏縣的著名人物
人名出生日期生平袁嘉穀1872年雲南石屏人,字樹五,又字樹圃,晚號屏山居士。清光緒癸卯(1903年)科取二甲第62名進士;同年取經濟特科一等第一名。 楊春洲1903年石屏縣寶秀鎮人,大學文化。他先後任政協雲南省第一屆、第四屆委員會委員,第五、六屆委員會副主席,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務。李喬1908年彝族,石屏縣城人,中共黨員。雲南最早的專業作家。曾任雲南作協副主席、雲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雲南作協名譽主席,現任中國作家協會顧問。戴汝為1932年石屏縣城人。中共黨員,博士生導師。1951年由昆明師院附中考入清華大學,後轉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畢業後分配在中國科學院工作至今。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為第一位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雲南籍人。陳鈞1874年字鶴亭,石屏寶秀鄭營人。清光緒癸卯(1903年)取三甲第10名進士,授湖北知縣,未及到任,又選赴日本考察政務。1904年回國後,歷任湖北天門、黃陂、宜都等縣令。袁宗虞1921年石屏寶秀人,1945年西南聯大將畢業,考取留美預科班,同年5月,由昆赴美國留學。1948年6月,於美國威期康星州大學研究院畢業。1950年在美國建築機械公司工作、任工程師。
Ⅳ 雲南省石屏縣
狂暈死~~小姑娘肯定是學校多~女人就到處都是~~想玩還找不到~~
Ⅳ 石屏縣張本寨的來歷
上網去查一下石屏縣張本宅的來歷
Ⅵ 雲南石屏歷史
石屏地名來源:一說為三國諸葛亮南征,遙望其地疑雲如蓋,恐有伏兵,秘使人訪之,掘得石坪一塊,故名石坪;一說為唐天寶十一年(752),本地土著居民掘得石坪一塊,聚為居邑,始號石坪邑;另一說以縣南石屏山而得名。
西漢屬益州郡勝休縣。東漢屬益州益州郡勝休縣。三國蜀漢屬益州興古郡勝休縣。西晉屬寧州興古郡勝休縣,東晉至南朝梁屬寧州梁水郡勝休縣。北朝周屬南寧州。隋屬南寧州總管府昆州。唐武德七年(624)設南寧州都督,轄七州十五縣,石屏屬黎州;天寶十一年(752),本地土著民族掘地得石坪,聚為居邑,始號石坪邑;乾符六年(879)南詔國時,石屏邑隸屬通海都督。
宋大理國時,石屏邑屬秀山郡阿僰部。元至元七年(1270),於石坪邑置石平州,設土官,隸屬臨安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石坪州為石屏州,屬臨安府。清初沿明制,石屏州屬臨安府。康熙元年(1662)於寶秀設把總;清雍正八年(1730)7月,臨安府屬迤東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臨安府屬迤南道;嘉慶十五年(1810)虧容、思陀、落恐、左能、瓦渣五土司歸石屏州;光緒十三年(1887)10月,臨安府屬臨安開廣道。
民國2年(1913)改石屏州為石屏縣,隸屬蒙自道;民國18年(1929)裁蒙自道後直屬省。民國23年(1934)劃石屏、新平、峨山、河西、通海五縣部分屬地,並設龍武設治局。民國31年(1942),石屏縣、龍武設治局屬雲南第3行政督察區(駐建水縣)。民國37年(1948),石屏縣屬雲南第5行政督察區(駐建水縣),龍武設治局屬第6區(駐新平縣)。民國38年(1949)7月,雲南省政府奉政務院核准電令將龍武設治局改置龍武縣(實際上未執行)。
1950年3月於建水設滇南行署,石屏、龍武兩縣隸屬滇南行署。同年4月遷蒙自專員公署,石屏、龍武兩縣屬蒙自專區。1951年9月,因龍武縣人口太少、區域太窄設縣條件不夠,改設龍武設治局。1952年11月21日,政務院批准:撤銷龍武設治區,設立龍武縣(1955年12月30日實施)。1953年5月,龍武設治局人民政府駐地由龍武遷至龍朋。1957年11月18日,成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原蒙自專區石屏、龍武兩縣劃歸紅河州。1960年9月13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03次會議通過:撤銷龍武縣,將原龍武縣的行政區域並歸石屏縣(1958年11月1日撤並)。
1984年5月,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鄉建制。全縣共設11個區1個鎮,轄108個鄉,4個區屬鎮,3個辦事處,共978個自然村。
1988年,改區為鄉(鎮),鄉改為村公所(辦事處)。全縣共轄4鎮8鄉,74個村公所、41個辦事處。同年6月,省政府批准石屏縣政府駐地城關鎮更名異龍鎮。1991年5月,全縣建立村委會815個、居委會6個。
1997年,石屏縣轄4個鎮、8個鄉:異龍鎮、寶秀鎮、龍朋鎮、壩心鎮、大橋鄉、陶村鄉、冒合鄉、亞房子鄉、新城鄉、龍武鄉、哨沖鄉、牛街鄉。縣政府駐異龍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石屏縣總人口277580人,其中:異龍鎮25893人,寶秀鎮35789人,壩心鎮26970人,龍朋鎮25374人,陶村鄉36445人,冒合鄉24405人,新城鄉9854人,亞房子鄉11334人,大橋鄉16414人,龍武鄉21154人,哨沖鄉17037人,牛街鄉26911人。
2000年7月18日,全縣村級體制改革試點在龍武鄉14個村公所先行。12月8日,石屏村級體制改革結束。改原村公所、辦事處為村民委員會,實行村民自治。全縣共4鎮8鄉,115個村民委員會,946個村民小組。
2001年3月20日,省人民政府批准:石屏縣陶村、冒合、龍武、哨沖、牛街5鄉撤鄉建鎮。至此,全縣轄9個鎮、3個鄉:異龍鎮、寶秀鎮、龍朋鎮、哨沖鎮、牛街鎮、壩心鎮、龍武鎮、陶村鎮、冒合鎮、亞房子鄉、大橋鄉、新城鄉。
2003年3月29日,雲政復[2003]26號:撤銷石屏縣異龍鎮、陶村鎮、冒合鎮,設立異龍鎮,鎮政府駐原異龍鎮政府駐地;撤銷寶秀鎮、亞房子鄉設立寶秀鎮,鎮政府駐原寶秀鎮政府駐地。至此,全縣共7鎮2鄉:異龍鎮、寶秀鎮、壩心鎮、龍朋鎮、龍武鎮、哨沖鎮、牛街鎮、新城鄉、大橋鄉。
Ⅶ 在雲南有姓何的著名人物嗎
1、何金平:1963年12月出生於雲南玉龍。
何金平,男,白族,1963年12月生,雲南玉龍人,回中央黨校答研究生學歷,198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河南省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2、何丕潔:1948年2月出生於雲南祿豐。
何丕潔,男,漢族,1948年2月生,雲南祿豐人,1984年12月加入民革,1969年4月參加工作,天津師范學院物理系畢業,大學普通班學歷。現任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公安部特邀監督員。
3、[革命家]何宏年:1918年11月8日出生於雲南省石屏縣,1905年5月2日去世。
何宏年,男,漢族,1918年11月8日生於雲南省石屏縣一個開明知識分子家庭。父親何瑛,四川高等師范學院畢業,有「知識救國」思想,創辦石屏師范並任校長,後出任鎮沅縣知事和元江縣縣長。其母朱鳳英也有一定文化。
除了上述3位雲南名人明星,還有以下雲南的人物也姓何。
[歌手、淘寶賣家]何曼婷:1992年7月23日出生於雲南昆明。
Ⅷ 石屏縣現任縣委書記姓什麼
李紅芬李紅芬,女,漢族,1968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1990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雲南省紅河州委常委、石屏縣委書記。
人物履歷1986年09月至1990年07月,在重慶大學應用數學系應用數學專業本科班讀書;1990年07月至1990年08月,待業;1990年08月至1997年08月,在紅河州委組織部工作(其間:1990年9月至1991年3月在紅河州水泥廠鍛煉,1991年3月至1991年6月在石屏縣參加社教工作);1997年08月至1997年12月,紅河州委組織部副科級組織員;1997年12月至2000年01月,任紅河州委組織部幹部一科副科長;2000年01月至2002年01月,任紅河州委組織部幹部一科科長;2002年01月至2003年10月,任紅河州委副縣級組織員、州委組織部幹部一科科長;2003年10月至2009年12月,任個舊市委副書記;2009年12月至2010年01月,任石屏縣委副書記、副縣長、代理縣長;2010年01月至2015年09月,任石屏縣委副書記、縣長;2015年09月至2016年02月,任石屏縣委書記、縣長;2016年02月至2018年09月,任石屏縣委書記;
2018年09月至今,任紅河州委常委、石屏縣委書記。
Ⅸ 雲南紅河州有哪些名人
紅河州歷史悠久,形成了眾多的人文景觀,文化底蘊深厚。州內有國家歷版史文化名城建水,有權著名的錫都個舊,有滇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蒙自,有聞名遐邇的錫文化、陶瓷文化和梯田文化。受中原文化影響形成的一大批歷史人文景觀,其景點數量之多,景觀內容之全,文化內涵之豐富,建築風格之獨特,與中原文化結合之完好,為雲南之首。歷史上人才輩出,名人眾多。有清末經濟特科狀元袁嘉穀、世界著名數學家熊慶來、彝家名將張沖等。